靈感範文站

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多篇】

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多篇】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一

一、說教材

1、地位:

學生要想很好地理解與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就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徵爲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從而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同時,也爲學生自主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夯實基石。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方法),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把平行四邊形轉化學過的圖形,通過找關係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二、說教法設計

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拋錨式教學方式。以網絡、“幾何畫板”爲載體,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學習環境,把靜止的、封閉的、模式化的教學內容,轉變爲“開放、動態的、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創設自主探索空間,激發自主學習興趣,增強積極參與意識,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四、說教學程序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堅持“以人爲本”“發展至上”的思想,特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利用“幾何畫板”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用鮮爲人知的“孫悟空變戲法”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接着讓學生點擊老師推薦的學習專題網上的“試一試”鏈接到“幾何畫板”進行剪拼操作。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利用“幾何畫板”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利用“幾何畫板”大膽放手、導學達標

1、數格子算面積。

2、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和什麼有關?

3、證明猜想

在證明猜想是否正確時,大膽放手,指導學生在“幾何畫板”上操作,並小組合作完成填空: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_________,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________, 因爲長方形的面積=_________,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_________。

經師生互動、交流,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利用網絡,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

在本設計中,我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教材體系與網絡優勢,設計了一個專題學習網站,通過設置多點鏈接,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網絡技術與幾何畫板工具,利用強大的交互功能,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自主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調節學習的進程,在師生、生生、人機、個體與集體之間多緯度的交流,憑藉網絡資源的優勢,在開放的環境中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

在本課中,我把練習設計設計成“試試你的本領”。讓學生自由上網自由選題進行訓練。同學可以調閱學習夥伴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討論。能力差點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關心,真正體現生生互動。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先進行課堂小結,有助於知識的鞏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生歸納本課內容,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今天到底學什麼。通過談感想,談收穫,學生間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師順勢揭示了課題,突出重點。

課末提出了“你還能用摺紙或其他方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鼓勵學生想出多種方法來證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體現了方法多樣化,使學生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課的組織形式上,我將通過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對話”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積極的互動中相互協作、相互學習,最終達到“信息互補”、共同提高的目的。

縱觀本課設計,我堅持以“學生爲本”“以學定教”的思想,憑藉網絡強大的功能,給學生以積極參與的機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成爲一個真正的研究者與探索者、建構者。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則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本方案設想,使學生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中憑藉幾何畫板工具,自主探索,自主探索、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

五、說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底 × 高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難點: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找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從而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學具準備:1、電子課件。

2、每生準備2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的紙和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一個長方形紙長10釐米,寬8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並說出計算公式。

2.複習近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1)出示平行四邊形。

這是什麼圖形?什麼叫平行四邊形?它有什麼特徵?

(2)請每個學生在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上畫底和與底邊相對應的高,(給5秒鐘時間,你能畫出多少條高?)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

二、學習新課

1.創設情境。

(1)出示三個圖形:(教師出示課件,學生自備圖形。)

討論:用什麼辦法可比較出三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用重疊的辦法可知③號圖形面積最小;①②號圖形可用方格圖來量。)

(2)教師在課件上用方格圖覆蓋上①號、②號圖形。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多少個小方格?

觀察:不滿一格怎麼辦?(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

說出結果:①號、②號圖形都有18個方格。

說明:它們的面積相等。

如果每一個方格表示一平方釐米,它們的面積是多少?(它們的面積各是18平方釐米。)

(3)指出方格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並計算出它的面積。(長方形的長是6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是:6×3=18(釐米2)

(4)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題多少?

(5)比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你發現了什麼?

討論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6)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關。)

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引導發現。

(1)思考: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

(2)怎樣轉化呢?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中的一個,進行剪拼,另一個不動,以便比較。

(3)教師用課件演示(看看你們和老師想得一樣嗎?)

(4)觀察比較: ①轉化後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沒有變化?

②長方形的長、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什麼有關係?

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有什麼有關係? 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1)小組討論後得出:

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同;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同。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爲什麼?

學生邊敘述,教師邊課件演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3)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怎樣表示?(s=a×h) 講解: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也可以寫成:

s=a·h或s=ah。

4.應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例:一塊平行四邊形鋼板(如右圖),它的面積是多少?(得數保留整數)

(1)審題:弄清條件和問題。

(2)根據什麼列式?(s=ah。)

(3)學生試做。

(4)看書對照

4.8×3.5≈17(米2)

答:它的面積是17平方米。

(5)應注意什麼?(得數四捨五入保留整數時,要用"≈"。)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表。

2.完成課本p72"做一做"1,2。

3.判斷(課件出示題目)

四、作業p73:1,2,3

板書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或s=ah。

課堂教學反思

"轉化思想"在幾何形體求積問題中應用非常廣泛,本單元的三種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均在這種轉化中進行。爲此,課中設計了學生動手剪,教師演示的過程。一方面滲透轉化思想,爲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學習面積的計算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方格圖的直觀性進行大膽猜想,提出假設,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把學生推到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假設,即使學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動手操作、想象和創造的能力。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三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學生興趣盎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我認爲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卡通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卡通人物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所以我選用咖啡貓來創設情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知識的探究之中。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祕、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這些有價值的問題置於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實際生活情境中,使數學知識成爲學生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從而喜歡數學。而本節課的情境創設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把問題賦予兒童化的色彩,使學生覺得好象不是在學習新的知識,而就是爲了幫咖啡貓解決問題而尋找方法,所以學生都很樂意也很願意主動去探究。

二、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爲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是主動建構過程,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的去做才能產生效果。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這節課我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動手操作,都是學生的智慧,然後讓學生同伴互助去探究、去發現、去總結,給每個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學習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展現。

三、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科學探究的方法是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初步體現了“提出問題——大膽猜測——反覆驗證——總結規律——靈活運用”這一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瞭解,體驗到知識的產生都經歷了曲折艱苦的創新過程。因此,我在把握教材內涵的基礎上,把教材的知識結論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問題、發現規律的創新過程,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不僅使學生的智慧、能力得到發展,而且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本課教學中也有待於修正的地方,在學生動手操作,想想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以前學過的圖形時,學生的思路非常活躍,但有些同學沒有明確轉化的目的是爲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的說能轉化爲兩個三角形,有的說能轉化成兩個梯形……沒有想轉化後的圖形面積會不會計算,所以教師在這時,應重點強調: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原來學過的長方形,這樣目的明確了,當學生轉化爲長方形後,就易於發現兩個圖形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備學生,多想想學生的理解、學生的思維、想法,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緊湊,讓學生充分利用上課時間,學習最多的知識。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四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概念和麪積單)本站●(位,以及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運用轉化思想,在數方格法的基礎叟,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爲長方形,並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爲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溝通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繫。

(2)通過操作,讓學生嘗試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3)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有關,並會運用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4、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法學法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一堂幾何初步知識課,爲以後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提供了知識準備。本課的教學設計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從動手操作 觀察思考 歸納概括 初步反饋,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正體現了概念教學的順序:動作感知 形成表象 抽象概念。

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觀察、比較,自己去探求,重視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獲取知識,以思維訓練爲主線,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互助合作,以全體學生爲教育對象,整體提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教具逐個出示:

1、圖(1)是什麼圖形? 它的面積怎樣算?現在量得長是7釐米,寬是4釐米,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那麼圖(2)我們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它的面積嗎?用什麼辦法求它的面積?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後反饋。(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塊剪下來,拼過去正好是一個長方形,再用長乘以寬就是它的面積)

3、剛纔我們用割下來補過去的方法將圖(2)轉化成和原來圖形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再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求出它的面積。現在誰能計算圖(3)的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後,反饋。你是怎麼算的?爲什麼?(教具演示:把圖(3)右邊的三角形割下來補到左邊,轉化成一個長方形。)

(二)導入新課

圖(2)、圖(3)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就能算出它們的面積。(教具出示下圖)

你能想辦法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出示課題。

(三)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師巡視,學生計算1號學具紙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誰能說一說,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樣思考纔是正確的呢?充分運用你手頭的學具和有關工具(尺、剪刀等)來嘗試操作,然後列式計算(四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

反饋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轉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