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白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白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白楊》教案 篇一

一、教材依據

該課程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室編著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十冊第二單元的第5課《白楊》。

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注重培養學生的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標還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教《白楊》一課時,設計了“質疑——解疑——精讀”三個主要環節,就是力求讓學)本站○(生做課堂的主人。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又爲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多積累,引導學生重感悟、重內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等。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三、教學背景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學生對西部大開發的情況瞭解甚微,所以對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個難點。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讚美。

(二)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分析,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抓住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小組交流、觀看圖片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話,從中瞭解到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個特點。

(三)技術準備:本教學活動策劃是以文本資源(教材)爲主,同時積極利用課外資料和圖片平臺進行有機地整合,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

1、利用課外資料和圖片讓學生了解戈壁環境的`惡劣,來進一步感悟白楊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戈壁灘上還生長的高大挺秀,說明白楊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極強。

2、充分利用課外資料,使學生了解新疆的過去,知道新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從而更好的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決心。

(四)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的研究說明:

1、在講課之前,請學生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工作的。

2、通過收聽廣播、看報、上網等途徑查閱有關新疆和西部大開發的資料。

3、利用多課外資料和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便有效的幫助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本課教學過程設計

這是一篇借物寫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是寫人,是讚美邊疆的建設者們。作者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禮讚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在品格,最後寫小白楊迎着風沙茁壯成長。這是文章的一條明線。然後寫爸爸,先寫爸爸看着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後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後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業者的形象。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2、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教學中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導法;情感體驗法。

2、利用課外資料和圖片輔助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熱情歌頌建設者不畏艱苦創業的精神,它不僅表現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使學生對那種紮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教學重點:瞭解白楊的三個特點,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爸爸兩次陷入沉思的內容 。

七、教學準備

新疆、戈壁資料。(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煙,到處是石頭、沙子。一颳起風來,天是黃的,地是黃的,到處是風沙,讓人睜不開眼睛。)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一輛開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同學們,你們見過戈壁嗎?圖文理解戈壁灘的景象。

1、師提問:有什麼感受?(生:荒涼,沒有生機)你來讀一讀書上描寫戈壁的段落。(指名讀○1自然段)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瞭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後昇華到對在那裏生活的建設者的瞭解。)

(二)師:戈壁灘上的衛士指的是什麼?(生:白楊樹)白楊樹有什麼特點?默讀課文,用概括性的詞語寫在書上。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板書:

1、第○3自然段:高大挺秀

2、第○14自然段:易種植,適應性強

3、第○14自然段:堅強不屈(學生找出爸爸說的話,且讀出白楊樹的特點。)

(三)白楊樹在惡劣的環境下怎樣生存的?(生:第○14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這說明什麼?(生: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堅強不屈的品格。)

(四)齊讀這段話,師問:這段話是誰說的?這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生1:這段話是爸爸說的;生2:包含了兩層意思)

(五)師:爸爸是在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這是孩子們所不能理解的,孩子們知道什麼?找有關的句子讀讀。(○16自然段中的三個知道)

1、討論:孩子們不知道什麼?

A、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爲什麼去新疆工作?做什麼工作?

B、爲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上學?

C、不知道新疆是個什麼地方?

2、你對新疆瞭解多少?(資料)

師小結:新疆是個乾旱少雨、沙漠面積較大的地方,爲了改變新疆的面貌,有許許多多的建設者紮根新疆,開發新疆,建設新疆。

(六)爸爸在表白什麼呢?(自己也像白楊一樣,紮根新疆,建設新疆,想讓孩子做建設新疆的小白楊,自己做大白楊)

師小結:作者在讚美白楊,更在讚美像白楊一樣的建設者。

(七)師導:是的,在千千萬萬個像爸爸、媽媽這樣的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變成了一片片的綠洲。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讓學生小組交流,想一想孩子們不知道什麼,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八)有感情地齊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問: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爸爸又陷入沉思,課文中兩次寫爸爸陷入沉思,聯繫上下文想象爸爸這兩次陷入沉思在想什麼?

(一次:想自己,想過去;二次:想過去,想未來)

問:突然他們的嘴角浮出一絲微笑,爲什麼?這又說明什麼?(未來新疆建設者正在成長,後繼有人)

(九)學習這篇課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學習白楊樹,學習建設者)

師小結:白楊樹的品格也正是建設者的品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願: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使學生對那種紮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十)作業: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或者收看電視,瞭解西部大開發的情況。

板書設計: (借物寫人)

白楊 建設者

高大挺秀 紮根邊疆

適應性強 教育下一代

堅強不屈 共建邊疆

歌頌建設者們服從祖國耍要的愛國情懷

九、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默讀速度提高了,與此同時,概括能力也隨之提高了。在小組活動中,能夠通過討論、交流了解了白楊的特點,覺得白楊確實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通過朗讀體會爸爸的心願,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另外,學生收集資料是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

在教學白楊內在品格時,我通過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讀四個步驟掀起教學高潮。結束時我讓學生由邊疆的白楊聯想到身邊的“白楊”,由大白楊聯想自己這些“小白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何處講解,何處啓發,何處朗讀,何處討論,何處留下“教學空白”,都作了精心設計。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了。

在課堂教學中,我力爭做到啓發性語言循循善誘,講解性語言有條不紊,描述性語言繪聲繪色,讚揚性語言激情昂揚,我用飽滿的感情感染學生,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達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出白楊精神的可貴,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白楊》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一、談話入題

1、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戈壁嗎?(出示茫茫戈壁的圖片) 然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荒涼大戈壁上,卻有着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它們就是挺拔的白楊樹。 今天我們到這荒涼的戈壁灘上去看一看它們。(板書:3。白楊)請同學們欣賞幾幅白楊的圖片。

2、從剛纔你欣賞的圖片中,你瞭解到了白楊有哪些特點?(出示高大、挺秀)

二、生讀課文:

在本篇課文中我們不但能看到茫茫的大沙漠,還能聽到一位旅客爲他的孩子介紹白楊呢。 邊讀邊想:

1、課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就僅僅寫白楊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 遇到難懂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

(2)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是通過課文中的那部分讀懂的?自由交流。

(3)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在文中勾畫出來。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學生自由彙報自學效果。

(1)對一些詞語的理解(學生相互補充)。 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2)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四、細品文本,瞭解白楊生活的環境

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找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詞、句。

2、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生長的環境。

(1)出示茫茫大戈壁的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堅強,再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些什麼?

(2)學生自由彙報。 生:我從剛纔欣賞的畫面中知道了戈壁灘上經常狂風四起,飛沙走石,感受到了白楊樹堅強、不擇環境。 生:我從“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體會到了白楊的生命力強。 生:我從:“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也感受到了白楊樹生長的環境及其惡劣。 生:我的感受是:白楊樹生長不擇環境、生命力強,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還長得“高大挺秀”,實在是令人佩服。

(3)父親又是怎樣介紹白楊的?

(4)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讚美)

(5)激情朗讀父親說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自由讀,指名讀,範讀,齊讀。

五、歸納小結,置留作業

1、同學們,我們從字裏行間裏、資料中感受到了白楊的特點:

2、收集與白楊的關的材料。(可以是圖片、歌曲、生長環境等)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1至3自然段,展示自己朗讀的風采。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回顧課文,練習概括,再度從整體入手回讀。)

二、剖實質,體會爸爸的心。

(一)、(學習十至十三自然段)

1、指名讀這幾自然段,理解“表白”、“心”是什麼意思? 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讚美白楊嗎?(學生齊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也”說明什麼?(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

2、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生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麼,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是怎樣的呢?

①、出示有關建設兵團的圖片介紹

②、學生看圖片後,自由交流。

(二)、自由讀課文14、15自然段,用()劃出孩子們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們還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導學生理解爸爸這樣做的目的,來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1、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精神? 板書:服從需要 紮根邊疆 無私奉獻

2、看板書小結。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讚美白楊,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三、再現希望,體會寫法。

1、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默讀課文,想想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爲什麼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3)、小結: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願: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3、帶着對爸爸的敬意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4、在文中找一找:爸爸的幾次神情變化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的體會。(小組合作,教師指點)

5、體會寫法: 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質疑。

(1)瀏覽全文,邊讀邊想,合作討論這篇文章有何借鑑之處? (學語文的目的之一就是爲了運用,這就要品味作者獨特的方法再加以自悟,纔會形成語言的個性美。)

①、從文章的語言。 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樸素中蘊含着深情。

②、從文章的構篇上。 一列行駛的列車上,車窗外的白楊引起議論,乍是無意,實則有意。

③、從介紹白楊的方式上。 用對話的形式介紹白楊的特點,生動、自然。

④、從表達情感的方式。 文章寫白楊、贊白楊,實則是寫人、贊人,讚頌邊疆建設者,使人回味無窮。 ⑤、結尾處借鑑。 情感內斂,卻韻味無窮。

(2)小結寫法 “借物喻人” 寫這類文章,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恰當選擇所借用的事物,寫出事物的特徵。要把事物的特徵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機地聯繫起來。如《白楊》。

②、由物及人,感情真摯。借物喻人,落腳點在“人”,重點在寫人。要用“物”與“人”的相似點把二者巧妙地聯繫起來,達到“喻人”的目的。這類文章旨在讚美人的品德或精神,因此,寫作時感情要真摯,用真摯的愛去歌頌高尚的人。(同時,學文章是個來回的過程,光分析、感情讀還不夠,更要考慮作者爲什麼這麼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爲學生的運用打好基礎。)

四、課堂小結。

1、情朗讀會文。 (帶着對白楊樹的讚歎,對邊疆戍衛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再一次回到課文之中,去感受這種奉獻精神感。)

2、此時有你,最想對白楊以及邊疆戍衛者說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展示收集的材料。收集的材料以歌曲爲例,播放歌曲閻維文的《小白楊》結束全文。)

五、課後練筆 採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寫一篇習作。

附: 板書

教學反思:

《白楊》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抒情散文。作者借用大戈壁上的白楊的特點來表現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向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發芽、生長。然而,作爲山旯旮的學生來說,課文所描寫的畫面與精神境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差其遠,這給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帶來一定難度,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

在教學時,我選用學生陌生的大戈壁圖片談話入題,又巧妙地運用三個問句作爲“突破口”,並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景,激起學生情感共鳴,讓空洞的內容鮮活起來。

二、利用多種手段,突破重難點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應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時,我從城域網上、因特網下載了有關的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白楊樹生存的惡劣環境及白楊的品質。通過板書,使“借物喻人”的寫法一目瞭然。

三、力求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交流,理解“樹”與“人”的關係,突出重點。

2、採用了“變序”教學。聽範讀後,直奔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段落。

3、抓住“樹”與“人”的聯繫,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學生自讀、自悟,悟出白楊樹旺盛的生命力與“建設者紮根邊疆的無私奉獻”緊緊聯繫在一起。

教學評價: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的動態與設計有所差異,在教學中顯現出的問題引人深思:

1、要尊重學生的認識特點

學生畢竟是第一次接觸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學說得過多、過深,學生接受起來難,應該循序漸進。

2、應該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學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在教學時,應多讓學生體現自己的自主性,多聆聽學生的見解,使學生輕鬆走進文本,真真做到有感而發。只有這樣,才能把語文課上。

《白楊》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白楊本質特性和爸爸的心願。

難點:領悟爸爸的心願。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向學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知識。

2、準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範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分辨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3)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着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並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願。那麼這位旅客的心願是什麼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願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小黑板出示: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②“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這節課我們就順着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

1、列車在哪兒前進呢?齊讀第一小節,讀後回答:大戈壁是什麼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大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3、在這樣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車。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齊讀第三小節,讀後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麗。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於十層樓房那麼高。)

4、老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5、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

6、過渡:兄妹只知道白楊很高很直,不知道它爲什麼這麼直,長得這麼高,當哥哥提出這問題時,爸爸的臉色有什麼變化?他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14小節。讀後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後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1)“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

(2)幻燈再現白楊與風沙、雨雪、乾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2、小結,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三部分。

1、啓發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爲什麼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爲什麼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3、引讀16小節。讀後討論爸爸的心願。

(爸爸的心願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4、引讀17小節。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讀18小節。讀後討論:

(1)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2)爲什麼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作者僅僅就是寫小白楊嗎?

6、老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

3、交流感受、昇華中心。

(六)佈置作業

1、造句:(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葉老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那麼如何在高年閱讀教學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學路和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達到“入境始與親”、“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試着在《白楊》一文的教學中作了嘗試。《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禮讚了在新疆紮根落戶的邊疆創業者。文章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性——白楊的象徵意義這個順序組織文路的。國小生學習《白楊》一文的學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楊正直高大、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性,最後領悟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在邊疆紮根成長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學路後,教師如何組織教路呢?我認爲課文中的三個問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啓下、串聯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體現。於是我把這三個問句作爲教學的“突破口”,然後順着三個問句學習全文。這樣,教師、學生、作者猶如同乘一舟,探幽覽勝,漸入佳境。力爭教路、學路、文路的和諧統一,是教學設計的一個指導思想。

在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感受到“教書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語文教材是學生的生活教科書,語文教師應該成爲學生的生活導師。如何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把文與道的關係處理好呢?我在動之以情、潛移默化上做了文章。教學時,教師調動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昇華。力求讓學生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既提高語文能力,又得到藝術享受,這是教學設計的又一指導思想。

二、教學特點

1、“圖文並茂”,創設情境

教材需要圖文並茂,教學也需要“圖文並茂”。“圖文並茂”的教學能給學生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吸引學生儘快入境。如我教學《白楊》第一節時,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圖畫:畫面遼闊,色彩灰黃,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風沙迷濛。這時伴以教師傳情的描述:“看,茫茫的大沙漠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風沙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大戈壁是多麼荒涼呀!”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繪,一下子把學生帶到那人跡罕至的大戈壁,爲理解白楊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我在圖畫的運用上還作了較爲巧妙的處理:隨課文教學分步出示。這樣,圖畫的逐步展示,教師的動情描述,增加了教學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學生逐步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

2、“不拘一法”,化難爲易

現代教學法認爲,課堂教學應“不拘一法”,博採衆長。《白楊》一文重點段寫得含蓄凝鍊深刻,教學時我採用了多種教法,“通過語言文字,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思想感情。”①比較法:把“從來”,一詞去掉和原句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正直高大”是白楊的本性。②情境教學法:用幻燈再現白楊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的畫面,加以教師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充分感知形象,進入情境,激發對白楊的崇敬的感情。③朗讀教學法:在學生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發生共鳴。不拘一格的教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突破了教學難點,活躍了課堂氣氛,發展了學生思維,陶冶了學生情操。

3、發揮自身語言優勢,以情感人

以前多次公開教學後,聽課老師都講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學《白楊》一課時,我就揚長避短,注意發揮語言優勢,設計好導語、描述語、過渡語言和總結語。如學完爸爸介紹白楊的第三句話後,教師用了一句充滿激情的排比句,禮讚白楊的品格,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白楊在風沙面前,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白楊在風雪面前,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白楊在乾旱面前,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白楊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不屈的品格!”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師只有不斷錘鍊教學語言,使之準確簡煉、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白楊》教案 篇四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合作交流自己的見解,使這正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舊導新

1、導言:

同學們,你們知道白楊樹嗎?

(生自由談)

白楊,又叫大葉楊,在我國北方廣泛種植。其實,在荒無人煙的沙漠,白楊樹也能頑強的生長。下面就讓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白楊》,一同領略白楊的風采。

2、任務:

這節課要求同學們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及其生活的惡劣環境。初步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新授

1、學生按自學提示,從整體上自學全文。小組內交流,要求:

⑴ 初課課文,注意標出字音及重點詞。

⑵ 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歸納課文寫作順序。

⑶ 白楊樹生活在怎樣的環境裏,畫出相關的語句,並逐行理解。

⑷ 白楊樹有哪些特點,請用浪線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說說你自己的理解。

2、學生彙報自學情況:

⑴ 教師範讀,學生段讀,注意正音。

⑵ 引導學生按“望白楊──說白楊──希望孩子也成爲白楊”的順序說大意。

⑶ 生活環境:指名讀相關語句。

概括特點:抓住(環境惡劣)。

重點詞句:“沒有……沒有……也沒有……”、“到處”“渾黃一體”等。

⑷ 白楊樹特點:

讀出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

(談理解)

要點:

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

⑸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⑴ 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何作用?

(烘托作用)

⑵ 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物色?

(通過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4、質疑解難。

三、課內練習

1、看拼音寫詞語:

gē bì

( ) qīng xī

( ) fǔ mō

( ) jiè shào

( )

2、選詞填空:

分辨 分辯

⑴ 到處渾黃一體,很難( )出哪裏是天,哪裏是地。

⑵ “這不是我弄壞的!”小明( )道。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總結

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是那麼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不軟弱,不動搖,有着頑強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只是單純說樹嗎?他還想說明什麼?我們下節課再學。

五、作業

1、熟讀課文,讀出感情。

2、預習課後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相關部分。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理解。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

〖教學難點〗

閱讀能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復舊導新

1、提問:

回顧作者的寫作思路。白楊樹有哪些特點?

板書:

高大挺直 生命力強 堅強不屈

2、導言:

白楊的生長不擇環境,在哪裏它都忠誠無私,堅強不動搖,爸爸在說完這段話之後,作者這樣寫到:“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麼心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3、任務:

希望同學們結合自已收集的資料,聯繫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我們還要研究文章的思想內涵。

二、新授

1、學生自讀課文13~16段,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要求:

⑴ 學生帶着問題,反覆閱讀爸爸的話,討論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麼心?

⑵ 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自己設計問題並回答。

2、針對重點句子,交流自學結果:

重點句子: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⑴ 表的是“紮根邊疆,建設祖國”的心。

⑵ 這是點明中心的句子。爸爸請白楊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決心。

爸爸在新疆工作,他是服從黨的需要,到邊疆去的,像白楊一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而且不怕艱難險阻,爲建設邊疆而作出自己的努力。爸爸請白楊激勵自己,表達自己的志向,表達自己紮根邊疆的決心,所以說是表白自己的心。

⑶ 此時此刻,爸爸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呢?

希望孩子們能像白楊樹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堅強不軟弱,學好本領,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爲祖國建設作貢獻。

⑷ 孩子們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爸爸的話,但聽了爸爸的話後,他們懂得了什麼?

爸爸和媽媽長期在新疆工作,自己也要到艱苦邊疆工作學習。

父母和其他服從祖國需要到邊疆參加建設的人們也是有白楊樹的特點。不怕困難,堅強不屈,生命力強,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成長,貢獻自己的一切。

3、學習最後一段:

結合課後3題,用提問題的方法對這段話加以理解。

⑴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

(爸爸)

“幾棵小樹”指誰?

(孩子們)

⑵ 爲什麼沉思,或沉思什麼?

老一輩如何把白楊樹的精神傳下去,使孩子們也成爲戈壁灘上的白楊,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是老一輩義不容辭的責任。

⑶ 爲什麼微笑?

孩子們在爸爸的教育關愛下,會像小樹一樣在艱苦的邊疆經受鍛鍊,成長爲建設邊疆的棟樑之材。實現他的願望。所以父親笑了。

這是對事業後繼有人的欣慰的笑。反映老一輩西部開拓者的博大胸懷。

⑷ “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是說明了什麼?

說明孩子們也會像爸爸那樣,克服各種困難,在邊疆紮根,茁壯成長。

⑸ “爸爸的嘴角浮起一絲微笑”是什麼意思?

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輩的影響下,教育下,一定能紮根邊疆。成爲祖國的有用之材,他爲此感到欣慰。他的微笑,也表達了邊疆建設者願爲祖國作出無私奉獻的志向和願望。

⑹ “摟着”說明什麼?

爸爸對孩子的愛。

⑺ 爸爸愛孩子,爲什麼還要讓孩子和自己一樣到新疆吃苦呢?

爸爸對孩子的愛是從愛祖國爲前提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白楊那樣,祖國哪裏需要,我在哪裏生長。

⑻ 說到這裏,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呢?

我們長大了也要像邊疆建設者一樣,哪需要我們,我們就在哪裏紮根,爲祖國作貢獻。

4、質疑,解難。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6、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⑴ 借物喻人。

⑵ 人物的神態變化,即:

“出神”“沉思”──“微笑”──“嚴肅”──“浮起一絲微笑”。

⑶ 開頭烘托作用。

⑷ 通過人物對話間接寫白楊的特點。

三、課內練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背誦13~16自然段。

四、總結

同學們,惡劣的環境造就了強者。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賃着自身的特點,在茫茫的戈壁頑強的生長着。作者明寫白楊,實際上卻通過白楊讚揚了邊疆的建設者,作者將人和物巧妙地聯繫,這稱委婉曲折的表達方法,我們稱爲“借物喻人”。白楊的精神需要我們去繼承發揚,願同學們都能像白楊一樣,隨處扎深根。

五、作業

小隨筆,描寫孩子們長大後會是什麼樣。

【板書設計】

望白楊

高 環

大 境

挺 惡

秀 劣

說白楊 紮根邊疆

白楊 生 挺 堅 建設祖國

命 直 強

力 高 不

強 大 屈

做白楊 借物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