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白楊》教學設計(多篇)

《白楊》教學設計(多篇)

《白楊》教學設計 篇一

3《白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3、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課文表達的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精神。

2、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你對白楊有哪些瞭解?

二、整體感知。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新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2、讀課文,聯繫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3、檢查自學情況。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用“——”畫出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讀一讀。說說白楊的特點。

3、指導朗讀:

(1)、分角色朗讀1-12段

小組內先自由練習。注意體會不同人物的語氣。

(2)、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讚美、驕傲的語氣。)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爸爸介紹白楊的話。

五、練習。

1、抄寫生字。

2、《學習輔導》的1.2.3題做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看課後習題2

2、爸爸僅僅是在讚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看看在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板書並理解:高大挺秀)

2、爲什麼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裏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顯得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麼感受?

引讀第一段。(體會“高大挺秀”)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麼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 學生討論回答。

三、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並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枝幹挺直

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默讀,把表現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麼表現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2、換人稱讀:用爸爸的話來讚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3、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1)默讀課文14、16段,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2)孩子們和白楊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孩子----小白楊

4、指名讀最後一段話,想想爸爸爲什麼開始沉默,後來又微笑?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裏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

四、體會中心。

1、學完課文,我們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麼現在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呢?

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

爸爸的心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爲邊疆出力。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頑強。„„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

六、板書。

3白楊

枝幹挺直

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白楊》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

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爲建設邊疆後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課前準備】

白楊、戈壁灘的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⑴聯繫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讀一讀你剛纔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⑵朗讀:

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讚美、驕傲的語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讚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板書並理解:

高大挺秀2、爲什麼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裏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麼感受?引讀第一段。

(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麼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並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並一同歸納,板書:

枝幹挺直

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2、默讀:

把表現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麼表現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羣關係,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讚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對比着默讀,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7、默讀最後一段話,想想爸爸爲什麼開始沉默,後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嗎?爲什麼?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裏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麼現在你體會到了什麼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讚美白楊,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⑵爸爸的心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爲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頑強,不怕困難。

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五、拓展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3、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板書設計】

白楊

高直

白楊高大挺秀生長範圍廣 借物

生命力強|

|

爸爸表白心願紮根邊疆 |

建設邊疆 喻人

《白楊》教學設計 篇三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蘊含於工具性之中,沒有工具性就沒有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昇華,沒有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靈魂。閱讀教學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學習和發展語言,挖掘人文性和審美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思路、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重視引領學生縱橫聯繫,挖掘內涵,有效地體會文中寓意。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實現以讀爲本,兼顧聽、說、寫的訓練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查閱關於新疆建設兵團的資料,瞭解當時的艱苦條件和勞動環境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白楊樹的“外秀”

1、情境導入(向學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圖畫),教師描述:“看,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大戈壁是多麼荒涼呀!然而,那高大挺秀的白楊引人注目,給大戈壁大來了生機與希望,也給旅客帶來了快慰與喜悅。”

2、按要求預習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檢查預習情況。

(1)認識生字,指導書寫“疆”和“陷”。

(2)檢查朗讀,彙報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4、找出三個問句,理清課文思路。

【設計意圖: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彷彿把他們帶到了人煙稀少的大戈壁,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爲學習下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達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同時,重視預習與書寫的指導,突出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

二:研讀,品析白楊樹的“內秀”。

1、默讀,畫出自己認爲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體會樹的形象

2、交流彙報,重點指導。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理解“從來就這麼直”,體會白楊樹的外在特點“高大挺秀”。

(2)理解“哪兒……哪兒……”,體會白楊樹的適應能力強。

①想象說話:城市需要白楊樹,它就 ;鄉村需要白楊樹,它就 ;公園需要白楊樹,它就 ; 需要白楊樹,它就 。

②朗讀第1自然段,看關於戈壁灘的課件,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非常惡劣。

(3)理解“不管……不管……都……”,體會白楊樹不怕困難的精神。

寫話:遮天蔽日的風沙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滔滔不絕的洪水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持續數月的乾旱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 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

(4)有感情朗讀,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

【設計意圖:“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兩個句式歸納出白楊的特點,並相機用這兩個句式練說話;學生理解了白楊的象徵意義後,再帶着對邊疆建設者的崇敬與愛戴去寫話,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最後讓學生暢談“你父母對你的希望是什麼?你如何去實現它?”從而潛移默化,啓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1)設問:爸爸的心孩子懂得嗎?他表白一顆怎樣的心?

(2)默讀第13自然段,思考:爸爸有一顆怎樣的心?

(3)補寫: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

提問:從這個寫話中,體會到什麼?

(4)有感情的朗讀,再次體會爸爸的心。

【設計意圖:由於時代間隔,現在的學生很難理解文中“爸爸的心”。爲突破難點,應採用補充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也就是白楊的象徵意義。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而不知道父母帶他們來新疆安家落戶、紮根邊疆的心願,讓他們在這裏念國小、中學、大學,將來成爲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而不知道邊疆還十分荒涼貧瘠,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爲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爲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可收到一舉數得之效。】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1)默讀,思考:爲什麼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2)說話:假如你是其中一個孩子,你會對爸爸說什麼?

三、聯想,由樹及人昇華形象

1、思考:爸爸僅僅是讚美白楊樹嗎?

2、他還讚美了誰?這些人和白楊樹有什麼相似之處?

小結:有多少邊疆創業者,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次來成都參加教學活動的新疆代表隊14人中就有13人是從全國各地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無數的“白楊樹”。正由於有了這些“白楊樹”,我們的。祖國才變得越來越越繁榮,越來越強大!

【設計意圖:聯想結課,由白楊聯想到無數邊疆建設者,由邊疆建設者聯想到各地的建設者,由文中的小白楊聯想到自己,在學生的無限遙想中教學戛然而止,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拓展:尋找身邊的“白楊樹”

1、描寫一種事物,如粉筆、菊花……誇誇像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2、推薦閱讀《白楊禮讚》、《荔枝蜜》、《松樹的風格》

板書:

3.白楊

樹 人

高大挺秀 服從需要

哪兒……哪兒…… 紮根邊疆

不管……不管……總是…… 建設邊疆

借物 喻人

無怨無悔 無私奉獻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家袁鷹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在本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並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爲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後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徵意義。然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爲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並反覆研讀;然後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爲一的。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對這些句子,要聯繫上下文,前後貫通地反覆研讀,理解後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並長得高大挺秀,成爲毫不動搖的“戈壁衛士”;在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鄉,代代紮根於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士”。他們同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哪裏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藉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特點。但是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我並沒有對所有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個方面進行詳講,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繫;讀課文有關段落,注意其中的聯繫,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於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悟了。

《白楊》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會寫“晰 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願。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願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

1.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學生試着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並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 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 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 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麼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 是最後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麼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境惡劣,抓住“茫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瞭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後昇華到對在那裏生活的建設者的瞭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爲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髮表看法:(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這裏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後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幹,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

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讚美)

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後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幹。”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後交流)

生:這裏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同學們,學到這裏,你對白楊產生什麼感情?(崇敬)

那麼,我們帶着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設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徵 )

過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問:孩子們不知道新疆那麼荒涼,爸爸媽媽爲什麼去新疆工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爲什麼要帶他們去新疆讀書?到底是爲什麼呢?

同學再讀第14小節,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含着的意思

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爲什麼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請學生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管風沙雨雪乾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紮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願: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五、總結課文,昇華中心

請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哪兒……哪兒……”。

“不管……不管……總是……”

堅強 白楊 邊疆建設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抄寫課後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