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四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活動,進一步感受億以內大數的實際意義。

2、會用生活周圍的具體數據形象地描述大數,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具體數據形象地描述大數,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圖片:

問:你們知道2008年奧運會在哪個國家舉行?(中國),沒錯,就在中國舉行,屆時,我們的首都北京會迎來億萬賓客,這幅圖像是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場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它的佔地面積約爲20萬平方米,能容納約10萬觀衆。

這裏,20萬平方米,10萬都是很大的數字,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數據,而且有的數據還很大。

出示一組收集到的數據。

1、海洋裏各種魚蝦的種類超過15億種,每年我們從海洋裏捕撈約1億噸魚蝦。

2、我國冰川和永久性積雪的覆蓋面積約7億平方千米。

那麼,你能真正體會到大數的實際意義嗎?你知道20萬平方米有多大嗎?

二、探索新知

1、學生根據課本實際情景圖的要求“估測班級教室的面積,1萬平方米的面積大約相當於多少間這樣的教室?20萬平方米呢?”,小組活動。

2、引導學生觀察,以小組爲單位估測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積。

1萬平方米的面積大約相當於多少間這樣的教室?

20萬平方米呢?

(1)說一說了解了哪些已知條件。

(2)首先學生獨立試做,然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全班交流

3、課前要求學生統計好:我們學校的學生數大約有多少?大約有多少這樣的學校的學生數才達到1萬人?10萬人呢?

4、小組討論

你們小組能怎樣描述10萬人,怎樣描述20萬平方米?

5、舉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計算驗證。

三、知識應用

1、你不間斷地從1數到1億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讓學生明白,通常具體情景談論怎樣估計。

(1)學生自由發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2)先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

2、讓學生說一說數學書的某一頁的字數,根據自己的估算,1萬字大約要幾頁?

3、先讓學生說說自己還可以估計什麼?

四、小結

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學生會用簡便方法計算乘、除數是5、25、125的乘、除法式題,提高計算的速度。

2.練習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並能迅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請學生敘述用5、25、125乘、除的算式怎樣進行簡便計算?

(1)陳述過程準備(自言自語式)。

(2)小組互說(四人小組)。

(3)指名代表性地敘述。

(4)教師複述。

2.填空練習

(1)請全班同學做第58頁中練習十四的第1題。

(2)設問:你認爲教材中首先編排這6道題的目的是什麼?

(3)對!(爲我們今天的練習作準備)。

(二)基本練習

1.做練習十四第2題。

(1)指名口答:說一說簡便計算的第一步,應當明確乘數、除數是5,25就想到用乘以10再除以2或用乘以100再除以4來計算。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差生。

(3)集體校對,檢查中下學生的正確率。

2.練習十四第3題。

(1)四人小組互相說說解各題的簡便方法。

(2)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輔導中下學生。

(3)集體校對作業,指出注意點。

3.練習十四第4題。(投影)

把下面各題計算中的錯誤改正過來。

(1)指名說出各題的錯誤之處。

(2)教師指出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4)集體校對。

(5)教師。

(三)綜合練習

1.學生獨立做,練習十四中的第6題和第7題。

2.用投影來校對。

3.師生共同。

4.教師設問:這樣的應用題的簡便計算請每位同學能引起關注。

5.鼓勵少數智力較好的學生能編一道應用題。

(四)開放練習

1.投影出示第5題。

2.佈置課內作業。(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

3.四人小組討論。

4.集體,選取好的方法。

(五)思考題教學

提示:把8888寫成88×101的形式

(六)作業:《作業本》第48頁(四十八)

2.應用題

(1)一般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篇三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瞭解了小數的意義,知道了小數點移動所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是本單元的關鍵,所以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以下兩點:

1.在不斷的設疑中,啓發學生思考問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主動力。通過計算大小不同的物體的面積,在已有的整數乘法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0.3×0.2的積是多少,使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積的變化規律。接着通過計算小數乘法,再次設疑:同樣是小數乘法,爲什麼有的積是一位小數,有的積是兩位小數或三位小數?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進而設疑: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呢?學生通過探索,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乘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習題的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習題以闖關形式出現,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習題的設計是對本節課知識點的鞏固和深化,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打造,使全體學生的智力都能得到發展,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理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同學們,市政府修建了一個街心廣場,街心廣場的中間是花壇,花壇的周圍鋪滿了地磚,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課件出示街心廣場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街心廣場情境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嚮往。

⊙引導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索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圖形,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都是長方形)

2.它們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3.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4.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問題。

(1)街心廣場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2)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3)地磚的面積是多少?

(4)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有什麼關係?寬之間有什麼關係?它們的面積之間可能有什麼關係?

5.引導學生計算街心廣場的佔地面積和花壇的面積。

(學生彙報)

(1)街心廣場的佔地面積爲30×20=600(米2)。

(2)花壇的面積爲3×2=6(米2)。

師:地磚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想一想怎樣計算0.3×0.2,然後四人一個小組,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後全班彙報。

6.彙報結果。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2=6(分米2)=0.06(米2)

師:說一說你們小組爲什麼要把0.3米和0.2米轉化成3分米和2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兩個式子。

街心廣場的佔地面積:30×20=600(米2)

花壇的面積:3×2=6(米2)

7.引導:看一看這兩個長方形長與長之間,寬與寬之間有什麼關係。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這兩個長方形的長由30米到3米,縮小到原來的;

(2)這兩個長方形的寬由20米到2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同學們對這兩個式子中的長、寬進行了比較,現在我們比較一下它們的面積,你有什麼發現?

生:面積從600平方米到6平方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用上面的方法比較一下0.3×0.2=0.06和3×2=6,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

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探究發現圓的特徵,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並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數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現圓的特徵,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現,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了什麼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麼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教師的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圓,激發學習興趣。】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圓”,誰願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師評價:大家說得都有點道理,那接下來我們就自己動手,來畫一個圓,看一看,圓是不是具有剛纔小朋友所說的特徵?

2、圓規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麼畫圓?

2)認識圓規(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麼?(生………………)

小結: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4)再想一想,剛纔我們在畫圓時,針尖和筆尖落在紙上,各自確定了一個點,也就是兩個點。然後在畫的過程中,這兩個點的“分工職責”有什麼不同?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着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5)師:那畫圓時,這個“動點”是不是可以隨便的動的?還是有一定的運動規則的?什麼規則?

(動點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後,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圓規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師:根據剛纔老師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圓規畫一個圓,看一看,是不是比剛纔畫得漂亮?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麼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麼?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在能用圓規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1)討論:這個圓我們怎樣畫?說說你的想法。

2)課件演示:體育老師畫圓。

3)教師演示(用“線釘”)

2、探究不同畫圓法的內在聯繫

師:我們發現,在紙上畫一般的圓,我們可以用圓規,如果在生活中畫較大的圓,我們還可以用線、釘和木樁。它們畫的工具不一樣,但原理相同嗎?

1)討論:相同在什麼地方?

釘子就是…… 線就是…… 小推車就是……

2)圓的構成確定

師:畫了那麼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纔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生上臺指圓)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三)圓的特徵揭示

1、設疑討論:你認爲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小?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2、師演示驗證誰決定了圓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徑”,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板書:半徑

圓心

5、學生演示畫“半徑”

1)師:誰能上來畫出這個圓的半徑?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麼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找一找:下圖中,圓的半徑是()

6、問:在這個圓裏,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學生在自己的圓上畫半徑,看能畫幾條?)

得出:在一個圓裏,能畫無數條半徑。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裏,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麼特點?(相等)

爲什麼?

教師小結:(從動點到定點方面研究考慮)

師:相信通過剛纔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徵,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三、迴歸生活,解釋應用

1、展示:車輪爲什麼是圓的?

1)學生討論

2)媒體展示解釋

2、人文素養的培養

1)理解: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

2)媒體演示。

3、圓的歸類

1)出示籃球。問:這是圓嗎?

2)討論反饋

小結: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於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四、總結梳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相信通過剛纔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後的生活中,你將會發現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點圓心(o)位置

動點長半徑(r)大小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篇五

1.聯繫生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所以一開始創設了跳高和跳遠比賽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馬上投入到學習中來,在這個具體的情境中,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空間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

在學習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的原則,以學生合作探究爲主線,並藉助一些圖示,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爲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數數位順序表 直尺

教學過程

⊙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9頁例題情境圖。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獲取數學信息。

師:運動會上學生們正在進行跳高和跳遠比賽,讓我們去看看吧。說一說你們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預設 生1:誰跳得高?

生2:誰跳得最遠?

……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當小裁判,評出誰是第一名。(板書課題:比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引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熱情,並且初步感知了小數有大有小,體會比較小數大小在生活中的意義。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學習比較整數部分是“0”的兩個小數的大小。

(1)大膽猜測。

師:在跳高比賽中,王紅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們誰跳得高一些呢?

(生各抒己見)

(2)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你們都認爲李娜跳得高一些,你們是怎麼想的?在小組內說一說你這樣比較的理由。(學生討論、交流後彙報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 單位換算比較大小。因爲0.69米=6分米9釐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於6分米9釐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據小數的意義比較。因爲0.69是69個0.01,0.8是80個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數比較。因爲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畫圖比較。(畫教材9頁中間的小數直觀圖)通過畫圖就可以知道0.8>0.69。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2.學習比較三個小數的大小的方法。(課件出示教材9頁例題情境圖及跳遠成績表)

師:誰跳得最遠?

(學生討論交流後,彙報比較的方法)

師:用單位換算和畫圖的方法雖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來很麻煩,有沒有更簡捷的比較方法呢?

(課件出示小數數位順序表)

藉助小數數位順序表,師生共同明確2.97,3.13,3.08的整數部分分別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斷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較3.13和3.08的大小,應該看它們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數是1,3.08十分位上的數是0,因爲01,所以3.13大。

師:可不可以用數線上的點來比較呢?(學生利用數線上的點來表示數的位置,然後比較大小)

師:你們能將這三名同學的成績按順序排列起來嗎?你們認爲應該按怎樣的順序來排?爲什麼?(出示課堂活動卡,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根據測量的有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瞭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捲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釐米,並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麼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釐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築物的課件。

2、佈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卡片上記錄了關於測量內容和測量方法的一些建議,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測量對象和測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動開始

每個小組選擇1—2個測量對象進行實際測量,小組內進行歸納總結,並分析不同測量方法的優缺點。

全班交流總結:首先每個小組選擇一名代表對測量結果進行彙報。其次每個小組發言之後,其他小組進行評議。鼓勵學生指出發言小組的不足與錯誤,並給予補充或更正。最後,教師針對全班的彙報結果進行總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實際測量的方法,我們要注意這些方法的實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實際測量問題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測量方法,簡單、巧妙地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