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一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3、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會運用轉折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難點: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引入文本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提示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大屏幕出示提示:

記事文概括主要資料方法:

課文主要描述了1999年9月22日,大陸青年小錢(),急需(),臺灣青年不顧(),給小錢()。

這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體悟文字背後所表達的感情。

二、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段,學習反襯寫法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這段話你情緒怎樣?

2、是啊,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看着窗外的美景,我們的情緒是那麼地,指名多個學生說。

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來讀這段話。齊讀

3、品悟第2自然段

⑴師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完美,充滿生機,而不幸卻降臨在小錢身上,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大屏幕出示: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生命就像,生接: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師: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接: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多麼完美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的小錢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

⑵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生交流

創設情境讀:輕音樂伴奏

十八歲,多麼完美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爲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生:卻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此時,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的內心感受。

指名生讀

(3)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爲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由完美的事物來反襯小錢的不幸。板書:反襯

下面,女生來讀第一段,男生讀第二段,來體悟作者反襯的寫法。

過渡:我們在爲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爲他感到慶幸,因爲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爲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重點學習第四、五段,學習運用轉折句。

1、學生默讀第3段。

思考:同一時刻指的是什麼時間?

生:9月22日

生:小錢躺在病牀上,等待骨髓捐獻的日子。

大屏幕出示地震一組組圖片

是的,就在昨日,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了7.3級的地震,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1000多嬰兒成爲孤兒,10萬人無家可歸……

如果你是地震中倖存的一員,此刻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生:回到家人身邊,看家人是否平安?

但是,捐獻骨髓的青年和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他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齊來看一看。

2、學習第3、4段,認識轉折句。

大屏幕出示:

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期望,期盼着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纔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最後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兩段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了?

“但是”前面寫的是:李博士和青年遇到的困難。

“但是”後面寫的是:在困難面前,他們是怎樣做的?

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女生讀但是前面的部分,男生讀但是後面的部分。

3、學習使用轉折句:

我們也來模仿寫一寫:

在這場7.3級的地震中,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李博士多想,但是李博士。

一次次餘震襲來,又會有多少生命被死亡之神帶走,臺灣青年多想,但是臺灣青年。

南邊組同學寫第一個句子,北邊組同學寫第二個句子。

交流:

假如你是小錢,此時此刻,你想對臺灣青年說些什麼?

三、昇華主題,體悟生命橋的含義。

(一)體悟生命橋含義

最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最後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小錢來說,意味着——生命的火種;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着——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李博士來說,意味着——成功的喜悅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我們來說,意味着——深深的感動

師: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齊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就是李政道博士

他曾被稱爲奔波於兩岸的愛心使者,親自開闢了臺灣慈濟造血幹細胞庫送骨髓至大陸的先河。

齊讀: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並不重要,因爲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齊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思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相機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師總結:寶島臺灣與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必須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愛心架設的生命橋啊!”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血脈親情架設的生命橋啊!”

(二)拓展閱讀,昇華主題

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生命如此美麗,活着多麼完美,讓我們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愛他人。

當生命遇上生命,

愛心遇上愛心,

相信隔閡能夠消除,

海峽能夠跨越,

生命也因此更加美麗!

海峽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的後代,這濃濃的血脈親情會像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一樣一代代傳下去。

補充:鄉愁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大陸青年小錢─────臺灣青年、李博士

血脈親情

【教學反思】

以方法主線,增強課堂語言文字運用力度

讀中引領學生了解反襯的表達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對美景的描述,而第二自然段卻是小錢不幸命運的介紹,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就是爲了反襯、渲染,以突出小錢命運的悲慘,爲此,我一方面超多美景圖片渲染,另一方面引領學生想象十八歲多麼完美的年齡,十八歲的少年會幹什麼呢?學生在超多想象說話後,以師生接讀的方式,來襯托小錢卻只能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這一命運的悲慘。在充分的鋪墊之後,學生對反襯的方法瞭解水到渠成。

以語景創設,引領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文章第4、5段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間以“但是”爲轉折,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寫臺灣青年及李博士遇到的困難,後半部分寫他們是如何做的,我把兩段話同時呈現,讓學生找共同點,進而引領學生了解轉折的表達方法,之後,結合大地震,爲學生創設兩個語境,讓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在運用中,學生對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也有了充分的體會,進而讓學生想象,假如小錢遇到臺灣青年,會說些什麼,也水到渠成,學生想象豐富。

在引領學生學習反襯、轉折方法的同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對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朗讀指導時,我採用感情薰陶的方法,利用圖片、教師引導語、師生接讀的方式進行,但是關於朗讀技巧的指導,存在欠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二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課文描寫了同一時間的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她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相距雖遠,他們的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些基本閱讀能力:能夠藉助文本思考一些問題,並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讀來表達感受。所以,本節課以讀爲主,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中理解詞語,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時試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1、“以讀爲本”。文章感人而生動,適合朗讀訓練。力求通過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穩步推進,螺旋上升,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受到情感薰陶。

2、“自主學習”。構建樂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題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標。瀏覽全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語句品味語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讀再次迴歸整體,使認知更完整、深刻。擴展練習,培養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熟記本課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蒼白、紅潤、幾經輾轉、奔波、突如其來”等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爲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橋”揭題,引導質疑。

1、學生自由交流曾經見過了怎樣的橋?

2、出示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並齊讀。

3、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已有的生活積累引入新知,從課題產生疑問,然後讓學生帶着這些疑問去學習課文,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探究的慾望,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各小組同學合作,先自由讀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遇到不懂的詞語,小組討論解決,也可以查查字典。還是解決不了的可以請教老師。

2、檢查學生自學字詞的情況。

(1)師:(出示生字詞語)對於本課的生字詞,剛纔同學們都會讀了,現在我們要進行一個比賽,去掉拼音,你能讀好嗎?在比賽之前,請每組同學選一位代表,組內其他同學先幫助他準備準備。

(2)各小組開始幫助代表讀熟字詞。

(3)各小組代表賽讀。

(比賽讀字詞的形式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賽前要求小組同學幫助參賽代表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枯燥的學習融入了有趣的遊戲。看重的就是學生經歷比賽的過程,着重點就放在了學生準備的過程中,而不是僅僅注重比賽的結果。使學生是真正自主地、輕鬆地學會知識。)

3、給本課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嗎?

(注意:我講的“朋友”可以是與這個生字有關的古詩、歇後語、名人名言、諺語等。)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深入人心,語文作爲我們的母語,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擴大,建立“大語文”的概念已成爲許多教師的共識。我把我們平常所見的“給生字找朋友”的訓練項目作了一些小小變動,把“朋友”的外延擴大爲涵蓋古詩、歇後語、名人名言、諺語等等,語文的積累就融入了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過程中,師相機板書一些關鍵詞語)

(2)讓學生根據板書試着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儘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感悟學習方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三、品讀暢談,感情朗讀。

1、自由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

2、師生交流。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注重相機而導,順學而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力求體現“張揚學生個性,提倡多元感悟”,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

四、總結朗讀,拓展延伸。

1、總結朗讀:指導朗讀課文最後兩句話。

(閱讀教學不面面俱到。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教學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骨肉親情。)

2、拓展延伸:

假設有一天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見面了,讓學生髮揮想象,想想他們會說什麼?

(讓學生把語文延伸到課外。)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跟誰有關係?誰來說?

2、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                 中國臺灣

二、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1、互不相識的幾個人,那是什麼把他們聯繫在一起,誰想到了?

2、請同學們去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句話告訴了你?

3、學生自由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4、誰想說是什麼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呢?(愛心)

請同學們找出這位同學說的這句話,並讀讀這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5、再讀這句話。

三、學習課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學習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具體寫他們的愛心的呢?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課件

3、誰願意來交流一下,你讀到哪些感動你的詞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這句話全班齊讀。

5、誰來說說,你是從哪此詞語感受到他們愛心?哪些句子寫到餘震來臨呢?誰來讀一讀?

6、指導朗讀。

7、理解“突如其來”。

8、餘震突如其來,醫院是什麼情景呢?

9、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確是怎樣做?誰來讀?

10、出示課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附有插圖)

(1)你覺得這個句子有哪些詞語特別讓你感受到他們的愛心?

板書:沉着地靜靜地

(2)學生朗讀

11、想一想,這種情況下,他們內心會想什麼呢?再讀第5自然段。板書—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過程就是他們一次又一次面對什麼的過程?

板書:冒着危險

13、出示課件

14、分角色朗讀。

15、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的一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學習第6自然段

1、把剛纔劃出感受他們愛心的句子拿了來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這個自然段的哪些詞語讓你覺得特別有愛心。

板書: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課件

5、齊讀第6自然段。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從第4自然段裏找到感動自己的詞句呢?板書:不顧家人

2、出示課件

3、齊讀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四、(1)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2)播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作業

必做題:摘抄文中感動你的詞句

選做題:

1、假如一年後小錢和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可能說什麼呢?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2、這個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或聽說過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來嗎?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親情

沉着地                       冒着危險

靜靜地           愛心        不顧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陸                  奔波                     中國臺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 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着大陸和臺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說說爲什麼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⑴ 老師範讀,請同學們閉着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⑵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然而這一天,對於小錢來說意味着什麼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⑴ 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牀,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⑵ 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爲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說那麼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纔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爲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嘆,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麼會在臺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裏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爲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願捐獻骨髓的熱心人,纔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並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爲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爲他感到慶幸,因爲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爲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深入閱讀文本

1、默讀3~6自然段,瞭解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爲一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並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麼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並作上記號。

(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及感動的原因。)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着深遠意義。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劇烈的餘震中進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餘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餘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麼可怕,而此時,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課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6、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更深入體會臺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臺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點明主題,想像拓展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師:你認爲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課件出示:

它還是一座( )橋,因爲( )。

學生根據提示,用此句式說出自己的感受。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後,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暢所欲言,情感得到昇華。

3、老師小結。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臺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分析】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中國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 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着大陸和中國臺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說說爲什麼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⑴ 老師範讀,請同學們閉着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⑵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然而這一天,對於小錢來說意味着什麼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⑴ 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牀,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⑵ 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爲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說那麼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纔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爲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嘆,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麼會在中國臺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裏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爲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願捐獻骨髓的熱心人,纔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祖國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並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爲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爲他感到慶幸,因爲在海峽彼岸,有一位中國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爲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深入閱讀文本

1、默讀3~6自然段,瞭解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爲一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並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麼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並作上記號。

(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及感動的原因。)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着深遠意義。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劇烈的餘震中進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餘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餘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麼可怕,而此時,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課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6、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更深入體會臺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中國臺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點明主題,想像拓展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師:你認爲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課件出示:

它還是一座( )橋,因爲( )。

學生根據提示,用此句式說出自己的感受。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後,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暢所欲言,情感得到昇華。

3、老師小結。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中國臺灣

最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五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同時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教學目標】

1、教學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前準備】

音樂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在輕緩而哀傷的音樂聲中出示面色蒼白的。小錢無奈地躺在病牀上的掛圖。

2、教師描述:

這是一個發生在杭州的真實故事。剛滿18歲的年輕人──小錢,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奪走他的生命。(停頓)

3、教師繼續描述:

所幸的是小錢得救了,是誰在這緊要關頭挽救了小錢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自學生字詞

1、各自輕聲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拼讀一下,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詞:

讀準生字詞:

移植 涓涓流出 餘震 血脈 彼岸

突如其來 襲擊 空曠 暫停 間隔 凋零

讀準其他詞語:

患病 骨髓 甜絲絲 紅潤 幾經輾轉 步履匆匆 綻放

3、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時正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分組討論:

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彙報。

(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杭州的小錢靜靜地躺在了病牀上,最先讓你感受到他內心不平靜的是哪一句話?

板書:

小錢

1、他才18歲,就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你們瞭解白血病嗎?誰來說說?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麼?文中指什麼?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就要凋謝了。能告訴我,現在你的面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個小錢?

(痛苦,絕望,悲痛。)

⑶ 說話:

此時,小錢會想些什麼呢?你呢?

板書:

骨髓

2、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⑴ 輾轉是什麼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會到什麼地方找?

⑶ 通過這個“輾轉”你可以想象什麼?

師:是呀,多麼累啊!誰能帶着這種累的感覺把這句話讀一讀?

⑷ “這樣的人”指的是怎樣的人?(板書:臺灣青年)找到這樣的容易嗎?爲什麼?

小結並過渡:同學們,在同一時刻,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樣來挽救小錢的生命呢?當我讀到這一節時,格外感動。相信你們也一樣,讓我們接着學習課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麼感動了我們。

⑴ 學生自由朗讀。

⑵分組交流。

⑶ 小組代表彙報,聲情並茂地朗讀: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牀上,等候着他來抽骨髓。

此時的臺灣怎樣呢?是啊,面對餘震,本來大家應該想到什麼,可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過渡:當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時,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樣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他們爲什麼能如此鎮靜地面對這一切?結果呢?

③ 骨髓抽取後,李博士又是怎麼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濟醫院──花蓮機場──臺北機場──香港機場──上海機場──杭州機場──杭州醫院(提示:由於政治和歷史原因,當時大陸和臺灣沒有直接通航)

作爲當時已是60多歲的李博士來說,十幾個小時的奔波,已是非常疲勞,可他顧不上休息,又連夜做手術,他爲了素不相識的人奔波勞累,是多麼無私呀!

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這位老人說些什麼呢?

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學生齊讀。

師:臺灣與大陸雖然被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吧!

學生再次齊讀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維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行動,這是一次與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小錢得救了。小錢的心中一定充滿了感激,你想:

1、他會感激誰呢?

2、除了臺灣青年,小錢還會感謝誰?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你心中,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板書:

生命橋

音樂播放《愛的奉獻》。

四、作業

展開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骨髓

小錢 臺灣青年

生命橋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設計 篇六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飽含着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飽含着中國臺灣與大陸同胞之間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案例片段:

師:你可以讀一段,也可以讀幾句話,只要是令你感動的,讓你心中有所觸動的。

生:我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師:這裏你爲什麼而感動?

生:小錢得救了。

師: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淚,這是一種感動。

生:我讀課文的第五段。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生: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要想讀好課文,首先要看清楚詞語,不能讀破了。你仔細看看,輕輕練練,相信你一定能讀好,大家都試一試。

生: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很好,堅持這樣讀課文,就一定能把課文讀得很流利。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生: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突然發生了。

師:就是說發生的時間很突然。餘震突如其來,還有別的意思嗎?“餘震”是說大地震後的小地震,讓我想起一個數學課中的一個詞“餘數”,數學中還有一條規則“餘數一定除數小”,但是小多少並不確定……

生:“突如其來”的另一個意思是說餘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

師:是啊,在突如其來的餘震中,還要進行着手術,正是令人感動,你理解得很準確。

生:我讀課文的第二段。

師:先說說什麼地方感動了你。

生: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憐;骨髓很難找,終於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師: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錢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小錢的生命就像——你再讀讀這句話,剛纔沒有讀通順,這次看仔細。

生:朗讀:“生命就像不曾開放就將面臨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師:你能在這句話中找到一組反義詞嗎?

生:“凋零”和“綻放”,凋零就是凋謝,綻放就是開放師:人們常說“生命如花”、“歲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讓生命更加美好是人類永遠的追求,於是你就有了這大悲大喜的感動,你的感覺是和全人類的感覺一致的。

生:我讀課文的第四段。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你讀得很投入,說說你的感動。

生: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我很感動。

師:他之所以這樣做,那是因爲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文本是死的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後,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纔有生命,也只有這樣閱讀,才能開啓學生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因此,我引導學生潛心閱讀,之後再對內容進行理解,感悟,使學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讀中體會”的方式,採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首先,以情入手,感悟課文的感人之處。在初讀課文時,在學生讀通讀正確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最感動的地方,瞭解小錢生命的危險,另一方面感受中國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高貴品質。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情感之中,激發他們與文本對話的熱情。

其次,以讀爲主,體會課文的情感。教學中以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爲研讀點,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討論、思考,讓學生從詞、句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深入的體會課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鳴。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入了學生的情感提煉,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最後有感情的朗讀更是學生情感的抒發,內心真實的表達。

最後,文中設計了幾處引導想象的地方,如“小錢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麼?”“你想對中國臺灣人民說些什麼?”等,並注意了讀說結合,讀寫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後,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 篇七

一、教材解讀

課文簡說。

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基於這篇文章的特點我作了以下準備。

課前師生蒐集有關中國臺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爲理解課文有關內容做好準備。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中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三、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爲真實,因爲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覆多讀幾遍。

二。引導學生讀課文:

你可以讀一段,也可以讀幾句話,只要是令你感動的,讓你心中有所觸動的。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學生交流感受。

生:我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師:這裏你爲什麼而感動?

生:小錢得救了。

師: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淚,這是一種感動。

生:我讀課文的第五段。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把最後一句話再讀一遍,要讀通順。

生: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要想讀好課文,首先要看清楚詞語,不能讀破了。你仔細看看,輕輕練練,相信你一定能讀好,大家都試一試。

生: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很好,堅持這樣讀課文,就一定能把課文讀得很流利。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生:突然發生。

生: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突然發生了。

師:就是說發生的時間很突然。餘震突如其來,還有別的意思嗎?“餘震”是說大地震後的小地震,讓我想起一個數學課中的一個詞“餘數”,數學中還有一條規則“餘數一定除數小”,但是小多少並不確定……

生:我讀課文的第二段。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終於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師:先說說什麼地方感動了你。

生: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憐;骨髓很難找,終於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師: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錢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小錢的生命就像——你再讀讀這句話,剛纔沒有讀通順,這次看仔細。

生:朗讀:“生命就像不曾開放就將面臨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師:你能在這句話中找到一組反義詞嗎?

生:“凋零”和“綻放”,凋零就是凋謝,綻放就是開放。

師:人們常說“生命如花”、“歲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讓生命更加美好是人類永遠的追求,於是你就有了這大悲大喜的感動,你的感覺是和全人類的感覺一致的。

生:我讀課文的第四段。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你讀得很投入,說說你的感動。

生: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我很感動。

師:他之所以這樣做,那是因爲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於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二、學生讀課文,思考,討論

1、小錢感謝那位青年,僅僅是因爲他志願捐獻骨髓嗎?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還有什麼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說“看文如看山”,從不同的角度讀課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2、學生讀課文

3、師:讀出新的發現了嗎? 你從哪裏看出來的?讀一讀

4。學生朗讀“在抽取骨髓的過程中,發生了餘震……”

5、師:是啊,餘震有大有小,房屋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這樣的時刻,人們最應該做的是——

6、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餘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戶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身體下的病牀吱吱作響……但是,這個青年人——

7、師:我不評價,也不想讓別人評價,你自己說說你在讀的時候,哪些地方在盡力表現自己的感動,也就是說你哪些地方讀得特別努力?

8、師:但是,小錢非常感激那位青年,僅僅是因爲他捐獻骨髓,僅僅是因爲他冒着生命危險爲他捐獻骨髓嗎?還有別的理由嗎?在讀讀課文,仔細地找一找。

9、師:不知道,並不表示他不關心,不牽掛,不擔心。他靜靜地趟在病牀上,但是他的內心一定是極不平靜的,他會想些什麼呢?讓我們用心去貼近這位中國臺灣青年的心,聽一聽他會想些什麼。聽到了就寫下來。

10、師:根據國際上骨髓資助的有關規定,骨髓資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後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學配合表演。

11|、師:(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們來看看李博士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麼?

12、師: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國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儘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着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爲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師: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生:(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師:再深情地讀一讀最後一句話。

生:(朗讀)“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13、師:是啊,這些人就在小錢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小錢關心、愛護和支持,他們是怎樣做怎麼說的呢?課文中並沒有具體描寫。怎麼辦?

生:我們可以想象一下。

師:對,我們可以重點想象兩個時間裏人們對小錢的關心。這兩個時間是很特殊的,一個是當小錢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時候,另一個是骨髓移植這一天,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這兩個日子裏,小錢身邊的親人、朋友以及醫護人員是怎樣想小錢傳達他們的愛心的。並把他寫下來。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雖然是敘事的文章,但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

(1)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纔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爲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牀上,“蒼白”“紅潤”這一組反義詞足以說明這一點。而中國臺灣青年卻並非因爲缺乏生氣而不得已躺在病牀上。他在持續不斷的餘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是因爲他知道大陸18歲的小錢正期待着他的骨髓。這裏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着的反映,他爲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後兩個“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將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

(2)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祖國寶島臺灣與大陸雖然被中國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學了這片課文,學生被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的行爲深深的感動,其實選編這篇文章的主旨也應該是讓學生感受兩岸同胞心連心的情誼。但如今中國臺灣還未迴歸,很多分子不間斷地破壞。我覺得還缺少了什麼,下一單元把它結合上去。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八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同時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教學目標】

1、教學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前準備】

音樂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在輕緩而哀傷的音樂聲中出示面色蒼白的小錢無奈地躺在病牀上的掛圖。

2、教師描述:

這是一個發生在杭州的真實故事。剛滿18歲的年輕人──小錢,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奪走他的生命。(停頓)

3、教師繼續描述:

所幸的是小錢得救了,是誰在這緊要關頭挽救了小錢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自學生字詞

1、各自輕聲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拼讀一下,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詞:

讀準生字詞:

移植 涓涓流出 餘震 血脈 彼岸

突如其來 襲擊 空曠 暫停 間隔 凋零

讀準其他詞語:

患病 骨髓 甜絲絲 紅潤 幾經輾轉 步履匆匆 綻放

3、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時正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分組討論:

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彙報。

(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杭州的小錢靜靜地躺在了病牀上,最先讓你感受到他內心不平靜的是哪一句話?

板書:

小錢

1、他才18歲,就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你們瞭解白血病嗎?誰來說說?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麼?文中指什麼?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就要凋謝了。能告訴我,現在你的面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個小錢?

(痛苦,絕望,悲痛。)

⑶ 說話:

此時,小錢會想些什麼呢?你呢?

板書:

骨髓

2、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⑴ 輾轉是什麼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會到什麼地方找?

⑶ 通過這個“輾轉”你可以想象什麼?

師:是呀,多麼累啊!誰能帶着這種累的感覺把這句話讀一讀?

⑷ “這樣的人”指的是怎樣的人?(板書:中國臺灣青年)找到這樣的容易嗎?爲什麼?

小結並過渡:同學們,在同一時刻,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樣來挽救小錢的生命呢?當我讀到這一節時,格外感動。相信你們也一樣,讓我們接着學習課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麼感動了我們。

⑴ 學生自由朗讀。

⑵分組交流。

⑶ 小組代表彙報,聲情並茂地朗讀: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牀上,等候着他來抽骨髓。

此時的中國臺灣怎樣呢?是啊,面對餘震,本來大家應該想到什麼,可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過渡:當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時,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樣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他們爲什麼能如此鎮靜地面對這一切?結果呢?

③ 骨髓抽取後,李博士又是怎麼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濟醫院──花蓮機場──臺北機場──香港機場──上海機場──杭州機場──杭州醫院(提示:由於和歷史原因,當時大陸和中國臺灣沒有直接通航)

作爲當時已是60多歲的李博士來說,十幾個小時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勞,可他顧不上休息,又連夜做手術,他爲了素不相識的人奔波勞累,是多麼無私呀!

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這位老人說些什麼呢?

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學生齊讀。

師:中國臺灣與大陸雖然被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吧!

學生再次齊讀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維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行動,這是一次與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小錢得救了。小錢的心中一定充滿了感激,你想:

1、他會感激誰呢?

2、除了中國臺灣青年,小錢還會感謝誰?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你心中,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板書:

生命橋

音樂播放《愛的奉獻》。

四、作業

展開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骨髓

小錢 中國臺灣青年

生命橋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感受“人間真情”,用愛撥動學生的心絃,激起效仿的意願。本文講述了臺灣著名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在餘震中爲一位臺灣青年抽取骨髓,輾轉數千公里,連夜趕到杭州,爲大陸杭州青年小錢作骨髓移植手術,挽救了青年小錢生命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自然,敘事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表達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本文的選編意圖具有時代意義,體會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語言,提高學生的閱讀評價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對臺灣和大陸的歷史淵源不是很清楚,臺灣和大陸問題,骨髓移植還有白血病的知識更是沒有了解,沒有相關的書籍獲取網絡上相關知識也很少,雖然說,大愛無疆,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前面有關主題爲“關愛”的課文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已學過不少,親情之愛、朋友之情學生都有所體會,但是沒有更深刻體味,所以在教授這篇課文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愛能創造奇蹟。我在教學時更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課前引導學生先了解課文相關背景,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利用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本節課在鞏固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句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的方法。在學習本課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這樣會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這一點在教學中要注意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抓重點詞、句,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去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藉助文本中關鍵的詞句,理解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四、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挽救小錢生命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五、學習難點:

通過抓關鍵詞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通過聯繫臺灣當時正處於餘震之中,手術條件惡劣來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關鍵:

一是理解關鍵詞句,二是藉助文本,朗讀體會。

七、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地球儀

師生:有關骨髓移植的知識、對兩岸歷史問題的瞭解。

八、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感情朗讀,昇華情感,讀寫結合。

九、教學過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課教學,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情導入,激發情感

閱讀文本收穫知識,讀書,讀好書,會讀書是語文教學 成功的第一法寶,古代詩人杜甫曾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陶醉在文本中 在閱讀體驗中,產生或喜悅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嚮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體驗來。

所以,在導入環節,我採用配樂範文朗讀方法,將本課用最美聲音呈現出來,結尾用一首課文改編詩歌,在音樂中結束,從感觀,聽覺上得到一種震顫,昇華課文感情讓不滅的血脈親情永駐大陸海峽兩岸。

第二環節: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

1、首先自由讀文,掃清識字障礙,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從學生的彙報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錢、臺灣青年、餘震中捐獻骨髓”等詞語做抓關鍵詞歸納主要內容的指導。

2、然後由“課文中哪些詞句讓你深深的感動並揪住你的心”這一問題切入,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預設從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句中體會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學生查閱資料,進一步瞭解白血病的有關知識。“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纔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結合課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時間表和介紹李博士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這骨髓的來之不易。隨着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在臺灣,上海,杭州之間用紅色箭頭批示出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直觀的表象。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知道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和尋找合適骨髓的不容易而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卻在危險的餘震中完成捐髓手術,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第三環節:昇華情感,理解題義

1、愛是心靈的呼喚,愛是生命的源泉,兩岸骨肉同胞用他們真摯的愛,用他們血脈親情挽救了小錢的生命。這真是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生命橋還是什麼橋?

2、那種濃濃的的血脈親情讓我們爲之感動,那種互相關愛令我們感到幸福與快樂,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用最飽滿的感情讀一讀課文詩(伴隨着愛的禮物的音樂,) 第四環節:課外拓展,讀寫結合

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想讓學生昇華學習體會,進一步體會海峽兩岸同胞血脈親情。在讀完課文詩,這個環節後,學生仿寫表達愛和親情的三句詩歌。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導。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十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記人敘事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如六要素概括法,講人物之間發生的事的方法),進而瞭解本課主要內容。

2、通過獨立學習或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全體學生能夠把課文讀正確、多數同學讀流利。

3、學習在聽讀或朗讀中抓住關鍵詞體會文中包含的感情,並試着通過讀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

1、帶領學生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知識。

2、讓學生通過預習基本解決字的讀音問題,畫出容易讀錯的詞、不知讀音的詞和不理解的字詞。

一、導入。

1、直接導入,師生共寫課題。

2、指導左右結構字的寫法。

(1)、觀察“跨、海、峽、的、橋”都屬於什麼結構的字,再觀察每一個字的左右兩部分,發現有什麼特點。

(2)、學生書寫,注意提醒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

(3)、展示學生寫的字,學生提出建議。

3、提出問題,解決部分問題。

預設問題:海峽什麼意思?生命橋是什麼意思?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對於“海峽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如果學生解決不了,教師可以出示課件,直觀瞭解。對於後兩個問題,先暫時擱下,放到理解課文後再解決。)

二、讀書闖關第一關。

1、介紹第一關闖關規則:下面我們要讀課文了,對於讀課文,我爲大家設置了讀書的六個關卡,請你試一試你能闖過幾關。首先我們聽一聽我們讀書第一關的闖關規則。活動規則是這樣的:請你再次瀏覽課文,把易讀錯的詞或確定不了讀音的詞寫到黑板上豎線的左側,把不理解的詞寫到黑板上豎線的右側。如果哪個小組的每個成員能把所有的字音都讀正確並能解釋一兩個詞語,那麼這個小組就算闖關成功,下面大家可以先往黑板上寫詞語。前面同學寫過的,你就不要再寫了。

2、學生到臺上寫詞語。

3、讀詞解詞。

注意鼓勵。

三、讀書闖關第二關。

1、介紹規則。現在進行讀書闖關第二關。規則是這樣的,以小組爲單位,每人可以讀一到兩個自然段,要求合作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完。組長和副組長不允許讀錯1處或有1處不太流利。其它組員可以出現1處。誰能按這個要求把課文讀下來,誰就算闖關成功。現在請組長分配每人讀的內容,並練習讀。時間爲兩分鐘。

2、組長分配任務,練習讀。

3、在組內正式開始闖關讀。

4、鼓勵闖關成功的同學。

四、讀書闖關第三關。

1、回憶以前學習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用以前教師教給自己的方法快速默讀課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挑生講,老師注意傾聽,發現學生說的不到位的給以引導或糾正。

4、教給學生其它的方法。

五、讀書闖關第四關。

1、介紹規則:聽老師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在練習本上記下你心中的感覺並能把這種感覺基本上讀出來,就算過關。現在請大家合上書,聽老師讀第一自然段。

2、老師範讀。

2、學生彙報感覺並讀出這種感覺。

六、讀書闖關第五關。

下面我們進入我們讀課文闖關的最後一關:請你自由朗誦第2自然段,如能在最有感受的句子旁批下自己的感受,並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就算闖關成功。

七、談收穫和疑惑。

再次讀課文,看板書,談自己有哪些收穫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