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教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多篇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模板 篇一

教學設想

1、在實際情境中,給定一個方向,學生能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通過親身經歷、體驗,獲得真正的感受,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定向觀念。

活動準備

收集判斷東西南北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收集資料

1、課前收集有關判斷方向的資料。

2、展示、交流收集材料。

二、活動一:在操場上

1、組織全班學生到操場上辨認方向。

2、誰能辨認東、西、南、北?你是怎麼辨認的?

3、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方向板,標上東、西、南、北。

4、看一看、說一說:東、西、南、北各有什麼?在記錄紙上把它們記下來,並標明4個方向。

活動二:在教室裏

1、展示記錄紙。

2、互相看看有什麼不同?

3、在教室裏辨認東、西、南、北,說一說各有什麼?

活動三:你說我做

(給定一個方向,朝其餘三個方向走)

1、同桌2人合作,互換角色。

2、指名上臺表演。

活動四:指揮交通

1、模擬表演:請一名同學當黑貓警長,12名同學扮演帶卡片的小動物。

2、宣佈活動規則:得數大於10的朝北走,其餘的朝南走。

3、評一評:誰是遵守交通規則的小動物。

4、滲透有關交通安全的教育。

談一談:這節課的感受或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語言做出判斷性的表述,並能簡單說明理由。

3 、培養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能對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並恰當的表達出來。

2、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轉硬幣

1、印有一元的這面是正面,印有國徽的這面是反面。(轉硬幣) 猜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2、先猜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再轉硬幣。

總結:也就是說在硬幣轉動之前,我們只能猜測,轉動之後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這就是一種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摸棋

1、把紅棋全部放入一個盒中。請問在這個盒子中會摸出什麼顏色的棋?

2、那如果再請同學摸會是什麼顏色的?

3、把三種顏色的棋放到盒中,這次還一定會摸出紅棋嗎?猜在這個盒子中會摸出什麼顏色的棋?學生實際摸摸看。

4、總結:在這個盒子中裝有三種顏色的棋。摸的時候,可能摸出一個紅棋,可能摸出一個黃棋,也可能摸出一個綠棋。我們只能用可能描述這件事情。

5、請問在這個盒子中摸到紫棋嗎?(因爲沒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小精靈帶來三個杯子。提出三個問題。

三、書上例2。

要求:如果認爲某件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就在方框裏畫勾,可能發生的就在方框裏畫圓圈,認爲不可能發生的就在方框裏畫叉。

四、鞏固練習。

書後練習題,小卷,遊戲。

教學反思: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將複雜問題簡明化,將“可能性”這種深奧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符合低年級學生思維特點的數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讓學生從被動聽講變爲主動探索,並通過參與具有教育價值的數學活動,初步領會到深奧的“可能性”問題的意義。

國小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2.通過圖形的放縮,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圖形的相似。

教學重點:

圖形的縮小與放大。

教學難點:

圖形放縮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小紅一家外出旅遊,照了許多照片,小紅把幾張照片放大後,掛在家裏,把幾張照片縮小後,放在夾子裏。你知道相片放大縮小的原理嗎:

2.板書課題:圖形的放縮。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①認真觀察圖形。

②說一說:誰畫得像?

③你是怎麼想的?說出你的思維過程。

④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看法:笑笑和淘氣畫得最象。

(2)討論:

師: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

①學生獨立思考,探究他們的畫法。

②教師巡視課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引導他們觀察圖形的長與寬的長度變化情況

③同學之間交流、討論。

④反饋討論結果。

(3)小結。

①由學生說說有什麼體會。

②教師小結:只有長與寬都按相同的比來畫,畫得才象。

3. 完成課本畫一畫。

三、探索活動

活動(1)

1. 說一說點A(2,0)中,2和0分別表示什麼?

(1) 學生嘗試說說自己的理解。

(2) 教師明確說明,2表示列,0表示行。

2. 分別說說B(4,0),C(6,2),D(6,6)各數對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3. 把表示點E、F、G、H、I、J的數對填入相應的空格。

活動(2)

(1) X表示什麼?Y表示什麼?

(2) 2X表示什麼?2Y表示什麼?

活動(3)

1.學生獨立描點。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 觀察比較,說說哪隻貓長得象樂樂。

4.你知道爲什麼?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把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關鍵是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四

從前、後、左、右等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指出各個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物體;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3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初步進行物體與其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間的相互轉換。

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簡單描述看到的形狀。比較幾個物體的正視圖(側視圖或上視圖)。

本單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題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觀察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一道思考題裏觀察的物體要複雜得多。

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觀察了由3個相同的正方體擺的物體,初步學習從正面、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並用圖形描述物體各個面的形狀,這些都是繼續教學本單元內容的`基礎。

從3個小正方體的拼擺至4個小正方體的拼擺,數量上僅多了1個小正方體,但拼擺時的變化卻多得多。各種拼擺組成的物體形狀各不相同,它們的視圖有時相同,有時不同。如果學生理解這一點,他們的空間觀念和觀察物體時數學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發展。例題出示三個都是由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由大卡通引導學生先從正面看這三個物體,比比看到的形狀是否相同,再從側面和上面看,也分別比比形狀,這些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達到教學要求。

用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不只例題中的三個,還有許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繼續擺一擺、看一看、比一比並且畫一畫。這些要求既與例題自然銜接,又比例題適當提高。擺一擺讓學生整體感知物體的特徵,先擺再看便於學生理解物體某個方向的形狀。例題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擺一擺的要求,教學時要想辦法爲學生創造擺的物質條件,絕不能圖省事以看教材裏的實物圖代替看擺出的實物。把看到的圖形畫出來,是表達觀察、思考結果的一種方式。對學生畫圖的要求不宜過高,能畫出草圖並基本正確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依據視圖擺出物體,其中第(1)題的擺法各只有一種,第(2)、(3)題的答案是開放的。要鼓勵學生擺出既符合視圖要求,形狀又不相同的各個物體。引導他們經歷研究視圖的結構想一想應該怎樣搭動手拼搭驗證搭成的物體是否符合要求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能發展空間觀念,也能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在進行第(2)、(3)題的拼擺時,可以分步進行。如先拿2個或3個正方體放成一排,再把其餘的正方體放到適當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幾種放法並檢查擺出的各個物體的視圖是否符合題意。第5題是第6題的鋪墊,每個樓房模型都只要4個正方體就能搭出。學生在搭的時候,會自覺體會其中某個正方體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個看不到的正方體事實存在,也是空間觀念的反映。第6題左邊物體中的各個小正方體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間物體中的個別小正方體不容易看到;右邊物體中有個別小正方體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說出三個物體各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難度不同,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數、怎樣想的。

思考題是從前、後、左、右分別觀察由6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供教學選用。要注意的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觀察由4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國小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爲基礎,結合國小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並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後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並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啓發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淨含量。

4.讓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淨含量情況。

5.揭示並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爲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並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爲後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係: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麪、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遊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後實際稱量,最後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佈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佈置課後實踐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根據算式編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3、背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4、會讀、會寫並會運用6的乘法口訣。5、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算式編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會讀、會寫並會運用6的乘法口訣。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複習引導

1、乘法口訣接龍1-5

2、找朋友遊戲

三、新授

1、研究一六得六

(1)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了?(出示課件小鴨子)來了幾隻?(生齊數:6只)板書:6

(2)列乘法算式

你能寫出一個乘法算式嗎?(生試寫)師板書:61

61等於幾呢?(生答:6)

(3)編乘法口訣

誰來編一編它的乘法口訣?(生試編:一六得六)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口訣,我們還能寫出另外一個乘法算式嗎?(生試寫)

2、研究二六十二

(1)現在又游來了幾隻小鴨?(生齊數:6只)一共有多少隻小鴨,我們用加法算式來寫一寫。(6+6=12)

(2)你能寫出乘法算式來嗎?(生試寫:62=12)

(3)編乘法口訣

生試編乘法口訣:二六十二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個乘法算式是什麼嗎?(生答:26=12)

2、研究三六十八

(1)現在又游來了幾隻小鴨?(生齊數:6只)一共有多少隻小鴨,我們用加法算式來寫一寫。(6+6+6)請我們的計算器小博士來幫一下忙,加起來等於多少?(18)

(2)你能寫出乘法算式來嗎?(生試寫:63=18)

(3)編乘法口訣

生試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個乘法算式是什麼嗎?(生答:36=18)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一起來研究的6的部分乘法口訣

四、練習鞏固

1、背6的部分乘法口訣

2、遊戲:摘桃子

16 23 63 51 26

22 43 25 33 62

3、列出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二六( ) ( )得六

4、給小動物找家

(發給小朋友乘法算式卡片)

16 26 14 61 62 41

23 34 22 32 43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模板 篇七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材第78~79頁“間隔排列”。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當兩端的物體相同時,兩端的物體數量比中間的多1;當兩端的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的數量相等。”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一一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圖片,問學生排列有什麼特點?你能猜出灰太狼後面的是誰嗎?指名生回答。並揭示課題。像這樣一個隔着一個排列,就叫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間隔排列中的規律。

二、主動探究,發現規律。

談話:小兔們聽說我們今天要來找規律,已經在它們的花園裏等着我們了,你們看,小兔的花園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點

仔細看看圖上都有什麼呀?他們是怎麼排的呢?

(1)同學們說得很對,我們先來看一看活潑可愛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樣排列的?

生1:一個小兔一個蘑菇……師:還有不同說法嗎?

生2:它們是一個接一個排的。

師:具體說說它們是怎樣一個接一個排的呢?(一隻小兔一個蘑菇一隻小兔一個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個隔一個排的。

(2)說木樁和籬笆

師:剛纔我們討論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點,那麼木樁和籬笆是怎樣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誰來說說。

(3)說夾子和手帕

師:夾子和手帕是怎麼排列的呢?請誰來說

(4)比較三排物體在排列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結論:每排的兩種物體都是一一間隔排列。

如果學生說不出,就問:用今天剛學到的知識,可以怎麼說。

2、研究個數規律

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一間隔排列中兩種物體數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1)請小朋友們拿出作業紙,數一數每種物體的數量並把表格填寫完整。覈對數量。

(2)比較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你發現了什麼?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巡視。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樁比籬笆多1,夾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籬笆比木樁少1,手帕比夾子少1。

師:經過比較,我們發現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

(3)爲什麼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呢?要解開這個疑問,我們需要繼續研究。

剛纔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師還要來考考你們的動手能力。我們來給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師是怎麼分的,把一隻小兔和一個蘑菇圈起來看成一組,你們會分嗎?那老師就把分蘑菇的任務交給你們了。

分好了嗎?在分蘑菇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_一隻小兔沒有分到,多了一隻小兔,少了一個蘑菇……

師:是嗎?(不相信的語氣)老師也來分一分,真的是這樣,這就說明小兔比蘑菇多1。

請你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把木樁和籬笆,夾子和手帕也分別一組一組地圈一圈,_會怎樣?

師:我們先來看木樁和籬笆,_怎麼樣?學生回答。

師:這就說明木樁比籬笆(多1)。

夾子和手帕呢?我們也一起來圈一圈,_怎麼樣?

師:這說明夾子比手帕多1。

師:通過剛纔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確實相差1。

(4)師:指着表格中的數據,可是爲什麼都是這些物體多1呢?

生可能回答:_一隻小兔沒有蘑菇了

師:也就是說排在_的是什麼?(小兔)排在_的呢?(小兔)一頭一尾,也就是兩端都是小兔,在這種情況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師:木樁和籬笆這排物體兩端都是什麼?(木樁)所以木樁比籬笆多1。

師:夾子和手帕這排物體誰多,爲什麼?(夾子多1,因爲兩端都是夾子,所以夾子比手帕多1)

師: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和排在中間的物體數量上有什麼關係?

小結: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1。

(板書:兩端物體相同)

3、練習(核心問題:明確誰多,求的是多的還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圖,師:這裏有8只小兔7個蘑菇,如果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還是每兩隻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學生回答,說想法。

(2)出示夾子和手帕圖

再看,夾子和手帕。如果把20塊手帕像下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個夾子。

學生回答,爲什麼?

師:同學們一定要仔細審題,要我們求的是排在兩端的物體還是排在中間的物體。

三、應用思想,拓展規律。

如果把□和○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有10個,○需要幾個?

自己先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彙報,展示學生作業紙。

(1)□○□○□○□○□○□○□○□○□○□

□有10個,○有9個。

(2)○□○□○□○□○□○□○□○□○□○□○

□有10個,○有11個。

爲什麼_擺法○有9個,而第二種擺法○有11個?

A、師:○還有可能是幾個?有沒有可能○也是10個呢?這時候怎麼排列呢?

同桌討論討論,並把你的想法畫出來。

B、這裏還有一種擺法跟前兩種都不一樣,我們來看看

□○□○□○□○□○□○□○□○□○□○

□有10個,○有10個。

師:爲什麼像這樣排成一行,○與□的個數相等呢?(板書:相等)

如果也像剛纔那樣將一個□和一個○看成一組(暫時圈一個圈),大家想想_餘下的是什麼?(沒有多餘)全圈。這也就說明了○與□的個數是相等的。

師:老師這還有一種擺法,和第三種差不多,出示:

○□○□○□○□○□○□○□○□○□○□

□有10個,○有10個。

師:爲什麼這兩種擺法,○的個數和□的個數是相等的呢?

師:兩端物體不同,兩種物體的數量是相等的。(板書:兩端物體不同)

師:□有10個,○_幾個?_有幾個?還可能是幾個?

師:在什麼情況下,○比□少1?在什麼情況下,○比□多1?在什麼情況下,○和□數量相等呢?

小結: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行,當兩端物體相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差1,並且是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當兩端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等。

剛纔我們研究的是一個隔一個排成一行,如果一個隔一個圍成一圈,出示

這時,數一數□有幾個?○有幾個?

仔細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線,圍成一圈其實也就是兩端不同的情況,兩種物體數量相等,數學可真神奇!

四、聯繫生活、感悟規律。

老師出示校園外的圖片,要求學生說說看到的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

黑色方塊和黃色方塊,紅蠟燭和白蠟燭,跨欄的欄杆和跑道,柱子和欄杆,屋檐上圓木頭和扁木頭,石柱和石桌。

瞧,人們把一一間隔排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回顧反思、交流體會。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數學來源於生活,可以說,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就一定能發現更多規律,解決更多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要求:

1、聯繫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物,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會識別並能做出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掌握判別對稱圖形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實物投影儀、彩紙、剪刀、釘子板、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感知

1、欣賞建築中的對稱美

同學們,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建築物嗎?老師這裏也收集了一些著名建築物的照片,咱們來欣賞一下,好嗎?(播放照片)

你覺得這些建築物怎麼樣?

這些建築物之所以看起來這樣賞心悅目,是因爲它們都具有一種對稱美。

2、欣賞生活中其他具有對稱性的物體

除了有些建築具有對稱的特點,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也是對稱的。你能來說一說嗎?

是啊,對稱的物體的確很多。大家看,邊解說:許多動物的外形是對稱的。有些藝術品是對稱的。飛機的外形也是對稱的,如果飛機不對稱的話,會怎麼樣?看來對稱不僅能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有時也是必須的。

二、在操作中研究。

1、在操作中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現在把這些對稱的物體畫下來,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圖形,(出示圖形)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咱們來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會研究!現在就請輕輕打開1號信封取出圖形,開始!(學生活動)

交流:研究之後,你們發現了什麼?

指名4個學生回答一下,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師指導他舉起圖形展示,同時將他研究的圖形貼到黑板上。

把沒有討論的圖形貼上黑板,

那其餘的圖形是不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呢?

是啊,我們發現這些圖形都能對摺,(板書:對摺)(課件演示)

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大小一樣、形狀一樣,(課件演示)能夠完全重合。(板書;完全重合)

中間的摺痕呢,就像一條軸,這種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完成板書)

2、試一試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2號信封裏的這些圖形(出示信封)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教師收掉黑板上的六個圖形。

交流:

在我們研究的這六個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呢?你是怎麼發現的,你能很快地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嗎?

(三角形:這種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梯形:這種梯形是軸對稱圖形。

五邊形:這種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

長方形:還有誰和他折得不一樣?

長方形除了豎着折兩邊能完全重合,橫着折也可以。(教師演示)

正方形:正方形也有幾種折法可以使兩邊完全重合

那有沒有不是軸對稱圖形的呢?你怎麼會認爲它不是呢?

4、製作一個軸對稱圖形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什麼是軸對稱圖形,那你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製作一個呢?在動手之前,我們先來開個小小討論會,每個小組討論這三個問題:

(1)做什麼圖形?

(2)選什麼工具?

(3)怎麼分工?

好,開始!

學生討論。

你們討論出一個方案了嗎?

那就請大家各顯神通吧,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作品最有創意。

教師巡視,要是他們時間夠的話可以請他們多做一個。要是發現做兩個的,請他們展示做的好的那個。

交流:你們做的是什麼圖形?是怎麼做的?

三、識別軸對稱圖形

1、今天我們認識了什麼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以找到它。

現在就請同學們在紙上的這些圖形中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誰上臺來說說你找到了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紫荊花:它爲什麼不是呢?教師拿教鞭在屏幕上一指,因爲它裏面的圖案對摺後兩邊不能完全重合。

爲什麼是呢?/誰有不同意見。這就說明並不一定要左右對稱才行,換個方向對摺也可以,一次折不出,就多試幾次。

2、畫一畫。

請同學們看第二張紙,圖上都只畫出了每個圖形的一半,你能畫出它們的另一半,使它成爲一個軸對稱圖形嗎?

我們先來畫第一個。

請你說說你是怎麼畫的?還有其他畫法嗎?

第二種畫法更容易。

先觀察給出的一半圖形,確定另一半圖形的各個頂點,再連點成線比較容易。

再來畫一下第二個。

請一個學生來展示一下。

你和他一樣嗎?

四、全課小結

好,現在我們來輕鬆一下,請同學們看這,教師表演剪紙。誰來說說我剛剛剪紙時運用了什麼知識?課後請同學們到生活中去尋找一下,看看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軸對稱圖形的知識。

你還能想到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作用嗎?

五、機動:連一連

你是怎麼判斷的?

教學後記:第一節課,笑話百出,就到對稱圖形,王玲靈說有衣服、褲子;羅潤城說我的屁股也是,全班鬨堂大笑……

對於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這個問題,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甚至剪了圖形來畫、對摺。有些學生的空間感十分強,一看圖形就能說出哪些地方是不能完全重合的(陳慧婷等),可有的學生就是不死心(覃旭、羅潤城等),我爲孩子們這種探究精神感到由衷的高興。最後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雖然耽擱了時間,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可我認爲還是值得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九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國小數學《認識方向》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範,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徵,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同學分成四組,分佈於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一、引入

師: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咱們南通市要建“奧林匹克廣場”啦!這個現代化的體育活動中心就建在我們學校的正南方向。你們知道哪個方向是南嗎?用手指一指。

(同學紛紛用手指南)

師:哦!大家都知道這一面(手指南)是南。那麼,除了南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方向?

生:除了南,還有北。

生:還有東、西。

二、展開

師:人(和物體)總是位於一定的方向和位置的。我們怎樣區分方向呢?你們有什麼方法嗎?

生:我看太陽認方向。太陽升起的一方是東。面向東,背後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師:這個方法真好!我們一起學一下。

(同學紛紛面向太陽升起的東方,分辨西、北、南)

生:不對!早晨可用這個方法。下午,面向太陽落山的方向是西,背後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師:對!黃昏與早晨的情況正相反。要是陰天、雨雪天呢?

生:可以用指南針,指南針的箭頭一端總是指向南。

生:我看房屋認方向,房屋的大門一般都是朝南的。

生:我看人們曬衣服,搭衣服的曬架總是裝在房屋南邊陽臺上的。

生:冬天,積雪幾天不化的一面肯定是北,冰雪很快融化的一面肯定是南。

生:山坡上,草木茂盛的一面是南。

評析:調度同學的生活經驗和“數學實際”,讓同學自身運用各種方法認識東、南、西、北的方向。通過交流和對話,使每個同學都個性化地學會識別方向。

師:同學們有這麼多識別方向的方法,現在就請大家用這些方法確定你們組在教室中處在什麼方向。

生:我們組在東邊,因爲太陽從我們這邊升起。

生:我們組在東的對面,是西。

生:教室是朝南的,我們組正好在教室靠南的這邊。

生:我們組在北邊,在南的對面。

師:(把南通電視塔的模型放在教室中間)現在,南通電視塔就聳立在我們的中間。誰能說說電視塔與你們組的方向位置關係?

生:電視塔在我們組的東邊,我們組在電視塔西邊。

生:電視塔在我們組的西邊,我們組在電視塔東邊。

評析:同學被置於生動、實際的生活空間,運用各自的方法識別四個方向之間的位置關係,真實而親切。

師:南通電視塔一直在我們的中間,位置沒有變,怎麼一會兒在東,一會兒在西,一會兒在南,一會兒又在北呢?

生:因爲我們在不同位置看電視塔。

生:從不同的角度看電視塔,就有不同的方向。

師:對!方向總是以一個地方爲規範相比較而確定的,與不同的規範相比,就有不同的方向。

評析:抓住課堂上出現的情況,故作曲解,使同學生髮方向的相對性意識。

師:(不經意地走到教室的西南方)現在,同學們在東、南、西、北各佔了一個方向。可是朱老師呢?朱老師站在這裏,是什麼方向呀?

生:朱老師站在西南方。

師:爲什麼說這是西南方了

生:因爲你站的方向是西和南交叉的地方。

生:因爲你站的地方是西邊偏南、南邊又偏西。

師:謝謝同學們給我也定了一個方向,叫西南。現在,請同學們往四周看看。猜猜,還能發現一些這樣的方向嗎?

(同學環顧教室,討論交流)

生:(指東南方)這又東又南的方向是東南。

生:(指西北方)這又西又北的方向是西北。

生:東南與西北是相對看的。

生:(指東北方)這又東又北的方向是東北。東北與朱老師站的西南也是相對看的。

評析:從西南方向的確定開始,再讓同學通過“往四周看看”的空間觀察,憑藉已有的主觀體驗,發現東南、西北、東北等複合方向和其相對關係,同學享受着自身發現的勝利喜悅,衍生出積極情感和自信心。

師:同學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又自身體驗出了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四個方向。現在,誰能用上這些方位詞介紹我們這個教室的情況?

(生居中介紹略)

評析:用剛剛學習的八個方向介紹複雜、多元的教室空間並非易事。從靜態的大環境中分成相對集中的小組學習,可以使同學積極參與,相互合作、交流,形成“動態的集體力量”。藉助數學語言(方位詞)表達和交流教室內的空間方位,可以認識生活中的客觀事物,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繫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

師:現在,讓我們到“市民廣場”逛逛。(出示“市民廣場”平面圖)這是“市民廣場”一帶的平面圖。這圖上的方向怎樣認呢?

生:平面圖上總有一個十字樣的標誌,是表示方向的。

師:對!這叫十字指向標,它指示着圖上的方向。誰知道指向標向上的箭頭指示什麼方向?

生:箭頭指向北,表示圖的上方是北。

師:那麼,下方就是——

生:(齊)南!

師:平面圖上的方向總是上北下南。哪面是西,哪面是東呢?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面向北站着,左邊是——

生:西。

師:右邊是——

生:東。

師:所以圖上也是——

生:左西右東。

生:所以,圖上的方向只要根據十字指向標,記住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就行了。

評析:在平面圖這一虛擬的空間中,引導同學觀察、定向、體驗,對比生活經驗進行想像、識別方向,培養了同學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練習

師:現在,誰能說說圖上“少兒書店”、“南通電影院”、“南通中學”、“文峯大世界”各在“市民廣場”的什麼方向?

生:“少兒書店”在“市民廣場”的西邊。

生:“南通電影院”在“市民廣場”的東邊。

生:“南通中學”在“市民廣場”的北邊。

生:“文峯大世界”在“市民廣場”的南邊。

師:我們學校在“市民廣場”的什麼方向?誰來指一下?

生:我們學校在“市民廣場”的西北方。

師:再請看,“南通師範二和小”、“人民公園”、“奧林匹克廣場”在“市民廣場”的什麼方 向?

生:“南通師範二和小”在“市民廣場”的東北方。

生:“人民公園”在“市民廣場”的東南方。

生:“奧林匹克廣場”在“市民廣場”的西南方。

師:說起“奧林匹克廣場”,最近,我們學校開展了“我爲廣場獻一計”的活動。現在,請大家做個小設計師,給“奧林匹克廣場”設計一張平面圖,在廣場上什麼方向設計個什麼館、場、所……

(同學設計,畫成平面創意圖)

師:同學們都給“奧林匹克廣場”設計了些什麼呀?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介紹時要用上今天學過的方位詞,說明各場地、設施的方向位置。

(生交流略)

評析:練習突破了過去“技能操練”的陳規,而變爲了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只掌握了知識,而且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結略)

總評:教學目標的定位,走出了數學知識技能的單行道,指向同學的全面發展,並且貫串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之中。結合方向位置在生活中的表示和反映,培養了同學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在觀察、操作、猜測、想像等學習活動中,培養了同學有序考慮的意識,發展了同學的空間觀念。注重同學的情感體驗,使同學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勝利的喜悅,鍛鍊了克服困難的意志,樹立了學習自信心。同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是:整個方向的認識都表示爲同學的自主探索習得。教師爲同學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同學經歷從實際到虛擬的情境中進行觀察、操作、實踐、猜想、想像、討論、交流。從而認識了方向和物體的空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