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一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米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離,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離,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

沿學校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要幾分鐘

步行的同學瞭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策略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其次,在採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繞着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交流導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問:課前老師帶你們去操場瞭解相關的信息,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信息後教師板書:

1,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

2,沿學校200米的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

(二)揭示課題

師:剛纔同學們彙報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長度單位——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溫州到杭州的距離,該用什麼單位來計量呢 (引出千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二,聯繫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於"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麼 (千米有什麼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麼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裏,你認爲1千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繫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瞭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係。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00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着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着老師在腦海裏把這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鎮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麼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後交流彙報:(學生能彙報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從學校門口出發一直向西至蟠鳳路口。

方案二:從學校門口出發向西經一幼門口,再向北至經梧田高中。

方案三: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溫州中學門口。

……

三,瞭解用途,體會價值

(一)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千米 (公路上,摩托車錶盤上等)

(二)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電腦出示指路標誌)甌海實驗國小距溫州世紀廣場約7000米

師問:你看到了什麼 7000米等於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7000米=7千米)

2,(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峯山峯圖)珠穆朗瑪峯,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峯。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麼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說說你思考的過程嗎 (板書:9千米=9000米)

3,(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4,(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5,(電腦出示溫州至杭州高速圖)溫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6,(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大約長6700千米。

(三)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四,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一)應用練習

1,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來學校 爲什麼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二)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後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過課前活動,即爲學生課中研究1000米,認識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維的現實背景基礎,又解決了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而不便操作的實踐體悟問題,爲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間觀念的構建過程中,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瞭解到的信息進行聯繫,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

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交流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有關千米的應用知識,拓展了數學知識視野,而且在實際中進行換算,豐富了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感受了"千米"的數學和生活價值。

課後延伸探索,拓展"千米"價值,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後,課末佈置了學生課後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爲中,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環境。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估計

師:看來我們班同學真不錯,想出那麼多好辦法來描述1千米的距離。現在請同學們估計一下,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呢

生1:從學校門口到美能達照相館那裏。

師:爲什麼

生1:因爲我家住在梧田街54號,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鐘,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還要遠。

師:恩,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從學校門口經梧田街再直到美能達照相館那裏還不到1000米,大約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後,我每天回家大約15分鐘,所以從學校到我家大約1千米。

師:同學去過他家嗎 (舉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過很多同學沒去過他家。現在就請同學們跟着攝像機的鏡頭,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播放錄像)

教師引導:請大家閉上眼睛,跟着老師在腦海裏把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鎮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

師:我們已經知道1千米的大約路程,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麼感覺

生1:挺累的。

生2:腳也會有點酸。

……

片段二:應用練習

電腦出示: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來學校 爲什麼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生1:我準備步行,可以鍛鍊身體。

師:步行需要多少時間呢

生2:1千米15分鐘,4千米有4個15分鐘要60分鐘。

師:你算的真快。同學們你們同意他的選擇嗎

生3:步行太費時間了,我選擇自己開車到學校,這樣又快又省力。

師:你知道自己開車需要幾分鐘嗎 (全班沉默)

師引導:剛纔我們已經知道,汽車每小時大約行駛80千米,估計一下1分鐘大約行駛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點。

師:是啊,那開車4千米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生5:開車大約需要4分鐘。

師:是啊,你覺得開車怎樣

生5:很方便。

生6:我覺得騎自行車也可以,也很方便,還可以鍛鍊身體。

師:騎自行車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騎自行車大約需要15分鐘。

師:剛纔同學們的建議都很有道理,還幫孫老師算出了花費的時間,這樣孫老師上班就不會遲到了。

……

六,教學反思

(一)注重生活經驗

"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在課前,我親自帶領學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並量出繞操場200米走一圈的時間,通過這些實踐性的課前活動,爲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在課中,我又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瞭解到的信息進行聯繫,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我還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讓學生估計1千米的路程,使學生對1千米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爲學生學習"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據。

(二)重視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節課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後,我先讓學生初步估計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錄像,跟着錄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這樣,學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觀念。然後我又出示了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讓學生進一步估計,學生有了初步的觀念後,在進一步估計中對1千米就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在練習中選擇交通工具時,我又安排了估算時間的環節,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同時還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數感的培養。

(三)問題與思考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匆;看似熱鬧,效果平平。這節課我讓學生"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這個環節應該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領會,認識1千米究竟有多長,教師應該在這裏着力引導學生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等。所以我在這裏讓學生結合課前瞭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係。但是雖然我這樣說了,三年級的學生還是不能馬上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以至於浪費了一些時間,我想在我以後的教學中這個問題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和思考。

執教: 孫丹

設計: 孫丹 指導: 黃德傑

孫丹:溫州市甌海區實驗國小 郵編:325014 電話:357

黃德傑:溫州市甌海區教師教育與科研中心 郵編:325005 電話:599

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教材第26頁)

教學目標

1、明確千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關係。

3、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難點: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釐米、分米、米。

師:這些都是較小的長度單位,當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該用什麼長度單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設計意圖:藉助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關於“千米”這一概念,你們對它有哪些瞭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長度單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是測量比較長的路程時選用的計量單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看起來大家對千米的瞭解還真不少呢。不過剛纔大家所說的,都是憑自己的主觀感覺猜測的,那麼,到底1千米有多長,需要走多長時間?你們哪位同學估測得最準確,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來驗證一下?可以跟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設計驗證方案;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

生1:走一步大約長5分米,走2000步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門口出發,走2000步,看走到什麼地方是1千米,再計算一下時間。

生2: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並計算一下時間。(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右下方圖)

生3: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 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例4情景圖)

……

師:根據自己的驗證方案,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實踐活動。

各小組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交流彙報:走1千米大約需要15分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真正地落實能力教學】

三、總結提升

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感受?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穫、感受。

【設計意圖:既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點,又促使學生體會收穫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作業新設計

通過完成剛纔的課堂作業我們知道: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約長2313千米,那麼,你能告訴大家沿着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要用多長時間嗎?

(考查知識點:對千米的認識;能力要求:掌握並運用千米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要知道沿着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需要多長時間,首先要確定出行方式,然後確定這種出行方式的運動速度。

步行每小時行4千 米,用2313÷4,大約用580小時。

火車每小時行80千米,用2313÷80,大約用30小時。

教材習題

教材第26頁“做一做”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

1千米=1000米

教學反思

1、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爲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對此概念學生也並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通過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以前在哪裏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過“千米”,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慮到學生對學校附近比較熟悉,所以教師讓學生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通過學生的猜測、比較,得到:“從學校到幼兒園大約是1千米。”然後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通過猜一猜、說一說等活動,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從而比較自然地認識“千米”。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1千米或幾千米有了初步的`體驗和感悟。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在現實情境中瞭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義,掌握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係。

2、能用平方千米計量較大面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瞭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討論和小組交流認識並運用平方千米。

2、通過具體情景的創設,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瞭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瞭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項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係,並能準確地運算。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觀察想象、驗證歸納等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了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這些面積單位。下面請同學們完成這些填空題。

1、(1)4公頃=()平方米

(2)73000平方米=()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爲()的正方形面積爲1平方釐米。

(2)邊長爲()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爲()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爲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米,相當於()

出示課件

指名答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課前先收集資料的方式對土地面積有所瞭解,課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真實,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聯繫圖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也爲學習新知設置一個知識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認識平方千米(板書)

二、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齊說)誰能說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並說理由,評價)

出示課件2,邊長爲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生讀)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我們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於多少平方米呢?(小組討論,並說明理由,看看哪個小組表現最棒。) 指名答:你們同意嗎?表揚說得好的同學 板書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齊讀2遍出示課件3,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與公頃的進率,剛纔我們推算出來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進率,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公頃=10000平方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公頃與平方千米的關係吧! 出示課件4.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及時評價。

板書3 1平方千米=100公頃。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學了這麼多,我們來運用一下,先思考,再舉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對又快。

四、看課件

1、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想想表示什麼面積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小結:平方千米是比較大的面積單位,通常用來表示縣、省、城市的面積。

五、拓展練習

六、全課小結

談談收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探究新知 篇四

1、初步建立“千米”的量感

(1)出示高速公路上的路程指示牌

從這些路牌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B A 化學工業區

用數射線表示:

(2)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關係:(板書)1千米=1000米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資源,通過觀察路牌標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通過“數射線”以數形結合的方式揭示千米與米的進率關係。】

2、體驗1千米的長度

(1)算一算:①運動場的標準環形跑道,通常一圈是400m,1km是幾圈? ②普通國小的環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1km要幾圈? ③從普小校門出去右轉一直到前方的車站,這一段距離大約是100米。 1千米有這樣的幾段?

(2)估一估: ①猜想:10個100米的長度。 ②驗證:播放視頻。 ③估測:從家出發後1千米的路程。

A、交流 B、認識步測、計時的方法 C、實踐驗證(見後面作業:課後小實踐)

(3)想一想: 縱向感知1千米的長度。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校園、路段爲例提供動態化的學習材料,通過多維度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猜想、估測、驗證中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從而比較清晰地建立1千米的量感。】

3、千米與米的換算

(1)交流讀法

(2)單位換算

【設計意圖:在讀法中感悟千米與米的進率;在換算中通過“千克與克”換算方法的遷移,體會換算方法多樣化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千米與米的互換。】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2、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千米、米之間的換算

三、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

(1)複習單位

師:這個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圖冊,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同學們觀察一下,想一想這張地圖冊的厚度是多少呢? 生:3毫米

師:那它的寬度有多長? 生:7釐米

師:現在我把這張地圖冊展開,現在它的寬度變成了多少呢? 生:1米這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三個長度單位,你能給這三個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嗎? 生:毫米、釐米、米(老師板書)

它們用字母如何表示? 生:mm、cm、m(板書)

(2)生活中的mm、cm、m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生:螞蟻,硬幣的'厚度

你覺得1毫米是長還是短? 生:很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生:指甲蓋的寬度、回形針

你覺得1釐米是長還是短? 生: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 生:紅領巾

你覺得1米是長還是短? 生:有點長

1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米

1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米

10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0米(板書:1000米)

(3)引入

這是哪裏? 上海迪士尼樂園在今年開園了。

我們康城學校距離上海迪斯尼樂園大約有5( )千米

以前學習的長度單位都太小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千米的認識”。(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長呢?

這個1千米和我們1000條紅領巾連起來的1000米有什麼關係?一樣長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長呢?

(1)操場繞的1千米

你們去操場上跑步過嗎?100米跑過嗎?操場上的這一段直線跑到就是100米,整個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幾圈呢? 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走出校門,沿着康新公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裏呢?

11號線康新公路站

(3)豎着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把1千米豎起來,它有多高呢?陸家嘴金融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樓大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千米比這些高樓都要高很多,要2幢上海環球中心大廈疊起來那麼高。大概需要300層樓那麼高。

你覺得1千米長不長? 長所以:千米通常用來表示較長的路程或者長度。

3、認知千米的練習

(1)填合適的單位

(2)請你改一改(練習紙)

小胖的爸爸媽媽在迪士尼開園不久,就帶他去遊玩了,小胖還特點寫了一篇日記來介紹迪士尼。但是同學們看了這篇日記之後都偷偷的笑了,爲什麼呢? 有錯誤 請你幫助小胖改一改,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

(3)請你填一填(練習紙)

這是什麼?中國地圖,下面的這條線代表的是我國最長的河長江,上面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他們的起源地是同一個地方就是時間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峯,就是珠穆朗瑪峯,你能填一填他們各自的長度和高度嗎?(同桌討論一下)完成練習紙第二大題

4、單位轉換

(1)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裏會運用到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小胖說: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過2次,第一次是這。

但是沒有千米啊,原來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種說法。

小胖說:第二次是高速公路上就看到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你看。

這個指示牌上沒有千米啊?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達式。

距離我們可以用路牌表示,還可以用數射線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個出口在哪裏?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業區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觀察數射線1千米裏有幾個100米?

我們學校出發去迪士尼需要5千米?

5千米裏有()個1千米,幾個這樣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練

8千米=8000米(8千米裏有幾個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幾個1000米)

2千米=20xx米(2千米裏有幾個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裏有幾個1000米)

(3)自己練

2km= m 5km= m

11km= m 4000m= km

6000m= km 28000m= km

8km+1km= m 12km-6km= m

5000m-2km= m

5、總結

今天你學到哪些關於千米的知識?

評價

對比這張課堂評價表的要求,你覺得你這節課,上課表現得怎麼樣?能給自己打幾顆星?請你說說看。

你的同桌呢?也請你來說一說。

板書:

千米的認識

很長

毫米mm(很短) 釐米cm(短) 米m(長)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人教三上數學第三單元《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係,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長度。

2、口答:

50毫米=()釐米5米=()分米

60釐米=()分米9釐米=()毫米

3、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的長15()門高2()

橡皮長40()課桌長60()

二、探究新知

1、通過投影出示書本第7頁的例3圖,“圖中的情境大家見過嗎?說一說圖中主要說了些什麼?”找二至三名學生回答。對,圖上說的是到葉鎮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境大家見過嗎?找二名學生說說身邊的類似問題。你知道千米是個怎樣的長度單位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3、出示例3的圖,如果我們用毫米、釐米、米來作單位好不好?爲什麼?找一至二名學生回答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麼情況下我們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方便呢?(明確計量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4、你知道1千米有多長嗎?哪個同學能說說?老師:其實昨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學都說跑完了很累,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們跑步時的情境,想想跑完這一千米我們用了多長時間。我們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來1千米還是很長的。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第1、2題

第一題: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出行方式連起來,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反饋。

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2、總結。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教材第26頁)

教學目標

1、明確千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關係。

3、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難點: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釐米、分米、米。

師:這些都是較小的長度單位,當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該用什麼長度單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設計意圖:藉助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關於“千米”這一概念,你們對它有哪些瞭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長度單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是測量比較長的路程時選用的計量單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看起來大家對千米的瞭解還真不少呢。不過剛纔大家所說的,都是憑自己的主觀感覺猜測的,那麼,到底1千米有多長,需要走多長時間?你們哪位同學估測得最準確,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來驗證一下?可以跟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設計驗證方案;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

生1:走一步大約長5分米,走2000步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門口出發,走2000步,看走到什麼地方是1千米,再計算一下時間。

生2: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並計算一下時間。(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右下方圖)

生3: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 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例4情景圖)

師:根據自己的驗證方案,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實踐活動。

各小組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交流彙報:走1千米大約需要15分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真正地落實能力教學】

三、總結提升

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感受?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穫、感受。

【設計意圖:既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點,又促使學生體會收穫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作業新設計

通過完成剛纔的課堂作業我們知道: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約長2313千米,那麼,你能告訴大家沿着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要用多長時間嗎?

教學反思

1、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爲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對此概念學生也並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通過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以前在哪裏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過“千米”,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慮到學生對學校附近比較熟悉,所以教師讓學生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通過學生的猜測、比較,得到:“從學校到幼兒園大約是1千米。”然後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通過猜一猜、說一說等活動,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從而比較自然地認識“千米”。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1千米或幾千米有了初步的體驗和感悟。

全課總結 篇八

完善長度單位的認知結構。

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九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1、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測試走10米大約要多少步,100米大約要多少步,並記錄。

2、學生繞操場走1000米測試需要的時間,並記錄;記錄自己從家裏都學校大約要走多長時間。

3、拍攝乘車行駛1000米的錄象。

三、教學目標和策略選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千米的實際長度,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爲了使學生對1千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觀念,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本課是系統學習長度單位在國小階段的結束,學生能在已有知識對米的認識上,通過學習,找到米與千米的內在聯繫。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的觀點,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教學策略的選擇:

1、彙報課前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如走、跑、看等),經歷想象、推測等思維過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2、通過錄象、照片,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較長的長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錄象中1000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後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距離大約是1千米,怎麼估計或是計算的,從而在學習4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個新的千米的長度單位,使學生在舊知的回顧中找到新理知識的連結點。

3、瞭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結合圖片出示,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並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單位間的換算。

4、綜合運用。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知識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在全班交流換算的方法,學生的思路可能有多種,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當中。

人教三上數學第三單元《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十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例4。

二、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考慮到錦江國小校園及學生的特殊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周圍的一些環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到目前爲止,你知道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毫米、釐米、分米、米)

(二)學習新知

1、認識1千米。

師:如果我們要量從大慶到哈爾濱的距離,用毫米、釐米、分米、米這4個長度單位合不合適?

師:你感覺1千米應該有多長?

2、感受1千米。

師:1000個1米有多長?你來猜測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場,走兩圈半就是1千米)

師:請每個人都在心裏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長,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師: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麼長,你想不想親自到室外去驗證一下?我們一會兒到外面去驗證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長。

去室外體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步要勻,路線要直。

(2)數步數時可以用手指幫助計數。

(3)靠路邊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學習彙報單

你們走了多少步?你們感覺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長時間呢?你覺得1千米怎麼樣?今後,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估測一下,從一點到另一點你走的路大約有多長

回到教室裏,說一說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

4、單位間的換算

(三)鞏固練習

(四)總結階段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寫一篇數學日記———《感受1千米》。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長。

2、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長度大約是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