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美術教案彙總多篇

美術教案彙總多篇

美術教案 篇1

一、課題:大自然的色彩

二、課型:新授課

三、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光與色的關係,感知色調等知識,掌握運用色彩歸納方法描繪大自然的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作品,聯想,討論色彩相關知識等過程,提高學生創作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體驗探用色彩表達自己對美好實物的情感,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瞭解光與色的關係,感知色調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完成用色彩歸納方法描繪大自然的作品或文字進行表達。

教學難點:如何使學生準確把真實景物概括成簡單色彩關係。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欣賞法。

七、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科書,各種造型不同的筆等

八、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一)談話導入

提問學生課前作業準備情況,學生說出表達自然美景的古詩並展示自己蒐集的圖片,教師導入本課。

(二)講授新知

1。初步感知:

教師播放自然景色作品,提問學生說出感受,學生說不同作品的色調;教師繼續提問學生夜晚景色是如何的?教師學生探討光與色的關係。

2。深入探究:

教師展示攝影作品,提出問題:“顏色和之前欣賞作品有何不同?”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作品是相同色調的。畫面更急和諧統一。

教師展示畫家作品,提出問題:“畫家如何用色調錶達的?”教師總結:確定色調,概括表現。

(三)教師示範

教師示範,分佈講解作畫過程。

(四)作業練習

回憶你印象最深刻的的景色,就用這種概括的方法來記錄,讓畫面更加豐富有趣,播放圖片,教師巡視指導並演示。

(五)展示評價

學生講臺展示作品,學生投票選出優秀作品並評價,自評,教師總結。

(六)小結拓展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習的知識。

九、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色彩

光與色

色調

表達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學生對於春天不是很熟悉,特別是不能抓住春天的特點進行描繪。爲了讓小朋友們能夠掌握春天的特點,學會用色彩來表達對春天的愛,設計本案例。

活動目標

1. 根據歌曲《春天的祕密》讓幼兒以繪畫的形式想象表達出春天的景象,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繪畫時注意顏色搭配、塗色要均勻。

3.培養幼兒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顏色搭配、塗色要均勻

2、孩子們想象能力的培養。

活動準備

1.熟悉幼兒歌曲《春天的祕密》(已有的知識經驗)

2.材料:彩筆、油畫棒、圖畫紙6張

活動過程

1. 集體唱幼兒歌曲《春天的祕密》,從中引導幼兒想象春天的景象。

2.提問:

(1)“你們先閉上眼睛想一想歌曲中都說到了哪些春天的祕密?”

(2)啓發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是春天的祕密?(小燕子、小草、小動物)

3.討論繪畫春天的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4.分組討論:設計本組繪畫內容,並進行分工(誰畫什麼自己要說出來,最好不與別人重複)商量時小聲點,不要把自己的內容讓別人聽到,要不然就不是祕密了。

5.在《春天的祕密》的歌聲中,幼兒開始分組畫,每名幼兒都要參與,一個一個的畫,畫好了的就可以塗色。

6.在指導過程中,注意要將各組內容保密,每組的內容都有不同的特點,爲以免重複,老師可以提一些建議。

7.啓發引導幼兒想辦法,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畫成爲祕密?

8. 講評幼兒的繪畫作品

延伸活動:

裝訂好幼兒的作品放到表演區編故事。

教學反思

幼兒在以往的繪畫中都是自己畫自己的,這次不同的是分小組創作,集體圍繞一個主題來設計,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更增添了孩子們繪畫的興趣及創作的慾望。如:黃塵她們組:黃塵、天宇畫畫比較好,黃塵畫了一棵開滿桃花的桃樹,天宇畫了2只小鳥和3只蝴蝶,萬良畫的花,胡煒玉畫的太陽,何鴻才畫的大柳樹,底色爲粉色,顯得畫面乾淨清新,很有特點。每副作品都體現了孩子們團結合作的精神,大家在一起塗底色,一起選顏色,互相指導,都想使自己的作品成爲最好的。最後一項怎樣使大家的作品成爲祕密,孩子們想了許多的辦法。

如:用布蓋上、放在窗簾後面、反過來擺放等。最後大家一致認可的是張天鑫的辦法:在上面蓋一層紙,上面寫上“春天的祕密”。經過大家同意後,我將作品整理完成,幼兒看了很高興,使孩子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不足:在活動中,繪畫與音樂的結合引導不夠,只是針對歌詞進行了簡單的繪畫,聽曲作畫還要進一步加強。

美術教案 篇3

美術活動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感興趣的快樂的遊戲,一切教育的概念都應立足於這個現實基礎之上。行知幼兒園正在開展生活化美術活動的課題研究活動,通過內容的生活化、環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動策略,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美術手段表現周圍的生活世界。《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在幼兒自主性美術活動中,我們在爲幼兒提供多種工具和材料的基礎上,尤其重視一些廢舊物品的提供,如:舊報紙,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條,飲料瓶,包裝袋等,孩子們十分樂於擺弄它們,並能用自已喜歡的美術方式進行美術表現活動。比如:我們班發動幼兒帶來小時候不穿的襪子,開展了一次有趣的“創意的美術活動”:讓幼兒將棉絮塞進襪子裏,然後利用小皮筋等將襪子進行各種造型,利用襪子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DIY作品。

活動一開始當我將自己的一些襪子作品向幼兒呈現時,他們一片歡呼,一下子就猜出來了這是用襪子做得。特殊的材料“襪子”,讓幼兒產生了強烈的活動興趣。孩子們急於想知道它們是怎麼製作的。我並沒有示範怎麼做,或則要求幼兒怎樣裝飾。而是一一出示了各種材料,讓幼兒猜想這些材料分別可以用來幹什麼?接着出示了一些賽滿了棉絮的襪子半成品,讓幼兒想想可以把它變成什麼動西?於是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許多有趣的想法:“我要用襪子做一個娃娃”“我要用襪子做一條魚”“我要用襪子做一直小熊”“我要用襪子做一條蟲”“我要用襪子做一個電話機”……

所有制作的材料都已經在活動室的盒子整齊地準備好了,這些也都是課前發動幼兒家長幫助一起準備的。孩子們在投放材料的盒子面前來回走動,搜尋着自己滿意的材料,他們邊想邊說邊做 ,一個個興致盎然。當一些幼兒發愁時,老師給予及時的指點,於是他們又開心地忙碌起來。因爲有了豐富的材料爲基礎,最後孩子們都製作出了各具特色的襪子創意作品。這個趣味的襪子DIY,讓孩子們都“動”了起來,孩子們通過這個常見的生活材料“襪子”,在活動中獲得美的體驗,形成自然、真實的審美情趣。

生活化美術教育通過讓幼兒親身去感受生活,親自去探所他們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幼兒的參與性非常高。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我們和孩子一樣都得到了更多的啓示。生活化美術活動的內容形式很多,讓我們從生活中尋找更多趣味的材料,用藝術的手段去拓展我們與孩子的思路,相信我們在實施生活化美術的時候,思路會更開闊,內容會更豐富、範圍會拓展。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訓練學生根據命題記憶,想象,並有繪畫形式表達出來的能力。

2、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會生活之美。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二年級美術教案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根據命題記憶,想象的能力。關於色彩的應用。

教具:

放大範圖若干張。二年級美術教案

教學過程

一、講授新課。

1、啓發談話:畫筆是小朋友的好夥伴,我們常常用它描畫心中的夢想。可是小朋友知道嗎?小畫筆也有自己的夢想和故事呢!。今天我們就請小朋友說說,畫畫他們的故事好嗎?板書課題《小畫筆的童話》

2、讀畫。書本上有許多美麗的圖畫其中小畫筆的一家畫的小朋友和小畫筆快樂地玩耍。畫筆和天上的小星星-----畫筆像樹木一樣的生長。這幅畫和畫筆小樹林畫得有點相似,這幾幅畫都把畫筆擬人化,突出他們的可愛和實用。欣賞範圖:小畫筆愁眉苦臉,原來它們抱怨主人不好好愛護它們,把它們弄得遍體鱗傷,有的還折斷了。這幅畫教育我們什麼?

生:……

3、作畫步驟:

(1)先劃出小畫筆或小朋友的基本形。

(2)添畫出畫筆的花紋,還有四周的環境和背景。儘量表現出情節。

(3)將整幅圖塗上鮮豔美麗的顏色。

二、巡迴輔導。

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完成本課作業。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學生。

三、進行小結。

表揚畫的好的學生,把他們的作品給全班同學欣賞。指出不足之處。

美術教案 篇5

有益的學習經驗:

1、鞏固對色彩的認識。

2、運用粘貼技能爲節日準備彩鏈。

準備:

同樣長度的彩色紙條、膠水。

活動與指導:

1、出示五顏六色的彩鏈,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每個幼兒按一定規律的彩色紙條粘貼彩鏈,數數自己粘了八個圓環,每組的彩鏈接在一起。

3、用彩鏈佈置教室或幼兒園環境。

建議:

節日前開展此活動,增加幼兒對節日歡樂的感受及集體創作美的樂趣。

美術教案 篇6

花 卉 裝 飾 畫

教材分析:

《花卉裝飾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教材(冀教版)第14冊第3課,本課的設計以“花”的造型變化爲切入點,讓學生欣賞和感受花兒的美麗,通過大膽暢想和表現的方法,採用概括、歸納和誇張的手法,設計繪製出美麗的花卉裝飾畫。培養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多角度認識和變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間。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完成從國小到中學的過渡,一方面他們保持着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慾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們的抽象思維開始佔有相對優勢。通過觀察和引導,能夠對事物本質特徵有一定認識。能夠獨立思維和完成一定的任務。 教學思路:

通過播放花卉幻燈片,引起學生對花卉裝飾畫的興趣,以視頻的方式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探究花卉裝飾畫的特點和形式,能夠獨立完成一幅花卉裝飾畫。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能夠欣賞和感受花兒的美麗,知道花卉裝飾畫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歸納和誇張。

2.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自己設計、繪製的裝飾畫,美化生活空

間。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大膽暢想和表現,抒發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運用裝飾畫的基本手法對花卉進行取捨、誇張和變形。 教學難點:嘗試用誇張、變形、手法設計花卉裝飾畫 課 時: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花卉圖案

學具準備:鉛筆、水粉顏色、水粉筆等色彩用具、花紙

課後反思:

作爲老師,不僅僅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更進一步的拓展課本內容,把所教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充分活動起來,提出自己的觀點,叫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我還注重了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探究——欣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作能力。注重學生之間的情感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我還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比如叫學生了解,發現花卉裝飾畫在生活中的運用之後,在運用所學知識表達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這樣,這些知識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駕於情感之上了,就會生動地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體現了教材的一種人文精神。通過啓發引導,學生能過比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與花卉有關的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實現了教學要求,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還應該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

美術教案 篇7

第12課 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知識點:抓住海星的形態特點,設計出美觀的圖案。

2、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美化物體的能力。

3、德育滲透: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課業類別:繪畫習作課

教學重點:如何美化海星。通過教師講解、及觀看例作解決。

教學難點:海星外形的繪製。通過教師講解、演示解決。

學生學習用具準備:白紙、鉛筆、水彩或彩色水筆、油畫棒。

教師教具準備:配套CAI課件、海底景象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師:美術課開始了!生:我的工具帶齊了!師:注意觀察勤動腦,人人爭當小畫家! 生:(舉起手)我是!

二、導入新課1、CAI課件,出示海洋景象,並聽到濤聲!教師引導:聽——海浪聲 看——海洋景色師導入:海洋浩瀚而深邃,在海洋裏有許多神奇而美麗的生物,瞧!它們來了!(CAI課件,出示海星在海洋中活動的情景。)師問:你認識他們嗎?(生答)師:是!(出示課題)

三、講授新課

1、欣賞海星圖片(CAI課件)感受海星的美,激起學生對海星的興趣。

2、講授畫海星外形的方法看了這麼多,看看誰能用線條來描繪一下海星的外形?(請幾個學生上黑板上畫海星外形,其他學生思考:他們畫的時候遇到了什麼難點?畫出後的效果怎樣?)

師總結:畫海星的方法先用“點”定出海星外形的位置,再用直線連接各點,畫出大架子,再用曲線勾出外形。 (1) (2) (3)師提示:用這種方法還可裏畫出六角、八角等海星。

四、學生作畫,教師輔導用鉛筆按步驟,畫出海星外形。

五、課堂小結看,畫海星並不難,只要方法正確,可以畫得又好又快!

第二節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

二、複習與回顧看CAI課件演示繪製海星外形的步驟,讓學生說說畫海星外形的步驟。

三、講授新課看海星圖片,說說海星美在哪裏?

提問:你覺得如何來麼美化海星呢?(學生自由暢言)教師總結:大家說了這麼多,歸納起來可以分爲三種

1、簡化法 ;(對海星原型進行了省略與提煉,簡化成色塊。)

2、添加法;(在海星的基本型上,添加其他形狀如:觸角、畫邊等物。)

3、裝飾法;(用花卉、雲紋、水紋等紋樣,有規律的排列進行裝飾美化。)

提示:三種方法要靈活應用,可以互爲補充。

四、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五、德育滲透,展示學生作品由CAI課件小故事導入:

1、德育滲透:海邊一隻灰白的小海星“瑞克”在哭泣,敘述了它是因爲人們污染了海洋才變成這樣!(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2、展示學生作品:小海星敘說能立即復原的方法——讓許多,都把顏色分給它一點,“瑞克”就能立即復原!教師掛出海底景象的掛圖,讓學生自由貼上自己的海星!CAI課件出示“瑞克”復原的景象!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如何畫海星,如何去美化它,還懂得了地球不僅是人類的家園,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園,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地球的環境,而不是爲了一點點利益而去破壞它!讓我們一起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吧! 漢陽區洲頭國小周凝文20xx/6

美術教案 篇8

主題活動

《手套金魚》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爲了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精細動作和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鍊與發展,讓幼兒養成關愛小動物和廢物利用的好習慣,所以我伸成了這次活動,本活動的題材來自幼兒的生活,手套、報紙、魚兒都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法、提問法、遊戲法、演示法、操作法等”。把美工活動貫穿於遊戲活動中,讓幼兒在快樂、積極的氛圍中探索、操作,讓幼兒感受使用常見物品進行創作的樂趣,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撕、揉、塞、扭等的技法,用手套來製作金魚。

2、讓幼兒感受使用常見物品創作作品的樂趣,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3、讓幼兒養成廢物利用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能用廢舊材料和常見用品創作作品。

活動難點:掌握“撕、塞、扭等的技法。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成品(手套金魚)、手套、毛根、報紙、顏料、棉籤、歌曲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好!我是今天的魔術師,猜猜看,我會變什麼?(一條小魚),它想和小朋友們做遊戲,你們誰願意和它做遊戲呢?

2、請個別幼兒和小魚做遊戲(律動《小魚兒遊啊遊》)。

二、集體討論讓手套變成漂亮小魚的方法

1、播放幻燈片提問:小朋友們聽,是誰在哭啊?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ppt(手套),讓幼兒猜想手套哭的原因,(因爲它也想變成漂亮的小魚。)

3、教師:我們一起來想個辦法,把手套變成漂亮的小魚吧!

4、教師根據孩子們提的辦法呈現所需材料並總結示範(教師示範做小魚的全過程)

三、幼兒集體制作小魚。

1、教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來當魔術師,把白白的手套都變成漂亮的小魚吧。

2、交代操作步驟:先把報紙撕成小碎片,揉成團塞到手套裏,用毛根將手套口扭上,然後用黑色給魚兒畫上眼睛,再用漂亮的顏色給魚兒穿衣服(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小魚創新多種花紋)

3、交代安全問題(用自己喜歡的顏料給作品塗色,注意不讓顏料塗在桌、手和衣服上)

4、讓幼兒到操作區自由操作,老師巡視並給以適當的指導。

5、作品欣賞並提醒幼兒要懂得廢物利用。

四、使用製作的小魚,進行遊戲。

1、教師:寶貝們真是大魔術師啊,都把小魚兒變得這麼漂亮!我們給他們取個好聽的名字吧?(五尾魚)

2、教師:今天,五尾魚們很高興,它們要邀請你們一起做遊戲。

3、播放音樂《小魚兒遊啊遊》,集體遊戲。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使用手套創作不同的作品。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我把美工活動貫穿於遊戲活動中,讓幼兒在快樂、積極的氛圍中探索、操作,讓幼兒感受使用常見物品進行創作的樂趣,並體驗成功的喜悅。整個活動設計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幼兒對本活動的興趣濃厚、積極性強,參與性高。活動中,幼兒掌握了操作技能並獨立完成了創作,整個活動體現了“學中玩,玩中學”的教育理念。通過本活動受的啓發:此類型的活動,孩子們很感興趣,以後多給孩子們開展類似的活動,讓他們主動地探索、創作,培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

美術教案 篇9

一、教學實施建議:

1、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二至三組靜物、線描範畫若干幅。

(2)學生準備教具:圖畫紙、鋼筆、鉛筆等。

2、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教師出示課前所作的線描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並討論教師是怎樣表現校園場景和靜物的藝術形象的。

②啓發學生欣賞時注意找出在範畫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中,哪些地方真實地表現了場景和靜物的本來面貌,哪些地方與真實面貌不同。

(2)發展階段:教師在教室佈置二至三組靜物,並在校園裏指定一至二處場景,由學生自由選擇對象,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線描或黑白畫寫生練習,進一步體驗再現生活真實的美術創作方法。

(3)展示與講評

作業完成後進行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述作業的優缺點,總結出存在的共性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

3、課後拓展:課外注意蒐集美術作品圖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評述並在教室裏開闢作品專欄進行展示。

二、教學評價建議:

在課堂寫生過程中能夠正確的反映出再現生創作方法和特徵。

美術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清晨》

“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清晨學生每天清晨都要離開家趕往學校上課,一路上每天都會看到一些清晨戶外常見的活動場景,目睹一些發生在身邊平凡生活故事中的人物造型。教學希望引導我們的學生留心觀察這些或許只是擦肩而過的人物與習以爲常的場景,增強感受生活的能力。

教材選擇“清晨”爲主題,從美術知識的角度來講,是試圖通過學生利用陶泥這種易於塑造的材料來表現清晨人物的行爲活動,提高學生立體造型與表現的能力。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齊程翔的油畫《都市早安》和一組反映清晨人物戶外活動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畫,如晨練、升旗、朝陽、晨曦……引導學生髮現經常發生而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生活細節中蘊涵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洞察力。

“活動一”設置的核心目標是製作雕塑作品,其中包含了兩個教學組成部分,一個是模擬表演,另一個纔是製作作品。其中表演環節的主要目的一是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二是提高學生把握造型動態的能力。

爲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造型動態的表現,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欣賞教材穿插在幾個版面中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既有於慶成的粗渾、質樸的泥塑作品《莊頭》,又有亨利·摩爾具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作品《家庭羣組》,還有動態、表情惟妙惟肖的東漢陶俑作品等。這些作品充分發揮了雕塑不同的表現力,或靜或動、或繁或簡、或詼諧或莊嚴。通過不同風格作品的有機組合,引導學生的思維往返於生活和藝術之間。

在欣賞的基礎上,教材重點介紹了泥塑的工具、方法和步驟。教材提供的運用支架進行雕塑的方法比較適合製作較大的雕塑作品,在操作中工具材料的準備比較複雜,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具有較大的侷限性。實際教學中,表現清晨人物的造型更加適合,且不宜製作太大,直接運用把陶泥捏製成形的手法,通過一定的加工整理,就可以達到展現動態特徵的教學要求。

“活動一”在製作作品的活動要求中也有“捏製”這種具體的技術提示。另外一個值得提示的是正確理解“印象最深的一個動態”。既然是最深刻的印象,就有必要經過一定的教學手段進行一些比較與選擇,幫助學生從平時若干動態印象中提純出一個最爲鮮明的視覺印象來進行整理、加工。 “活動二”的設置與“活動一”比較,沒有再強調清晨的環境與動態,而突出的是給一件雕塑添加景物。需要重點理解的是教材中“仿照陶俑的形象做一件泥塑作品”的活動要求,仿照的只是優秀雕塑作品中表現動態與表情的造型處理,雕塑題材則可以學生自己選擇。結合“恬動一”的題材選擇,建議“活動二”的題材以清晨的校園生活動態造型爲主。至於添加景物,可以通過教學討論與選擇的方式,幫助學生把握特定造型動態與特定背景、道具呼應的關係。

教材中示例的學生作品考慮了與學生知識結構、心理特徵、社會活動範圍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相宜性,突出整體的造型動態,淡化細節的深入刻畫。

教材從立意構思、整體造型、神態表現、造型手法等方面提出關於學生作業的評價建議,教師和學生均可將此納入到學習活動的審美和評價體系中。

“資料庫”涉及面較廣,包括概念、代表人物、製作方法和用途等,具有章節內容收尾、提升的作用.也有埋下線索,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動機。

“學習大空間”一欄提供了現實生活中舞臺佈景、演員表演的虛擬動作等,引導學生領會寫神、寫意的傳統美學,延伸到對戲劇等其他傳統藝術形式的學習和了解。啓發學生在以後的創作中不拘泥實景、實物,而以神態、情緒、整體效果等爲重點,對生活素材進行大膽的誇張、簡化與加工,以服務於作品主題。

學生作業中有表現校園題材的《晨讀》,有日常生活題材的《該起牀了》,也有表現戶外晨練的《老當益壯》,還有表現清晨工作題材的《展曲》。這些作業提示了兩次教學活動中題材選擇的範圍。

二、教學目標

能夠提高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對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能夠模仿優秀雕塑作品,提高立體造型能力與表現技巧。

能夠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題與表現形式語言選擇之間的組織關係。

三、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以“清晨的活動”爲主題,引導學生對清晨的所見所聞展開討論。在常見的起牀、晨練、環衛等常見人物活動之後,可能會有短暫的停頓,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加以引導,開啓學生的想像力,去發現那些平常得我們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活動。注意到別人注意不到的,這是創作的第一步。比如關注川流不息的上班人羣、變無序爲有序的交警等等。通過討論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引導學生去積極地觀察生活,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在適當的時機進入第一個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將剛纔的語言敘述通過各種肢體語言加以表現,既可表現個體活動,也可表現羣體場景。這種想像加表現的方式可以強化學生對生活有意識的理解、分析,培養良好的觀察意識,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收集一些生動的、表現力強的典型造型,將有代表性的動態表演再次展示在學生面前,要求學生將它們記憶定格,並提出本堂課的作業:利用陶泥捏製人物造型。這項活動需要比較符合現階段學生的水平,而且也要注意爲下堂課的作業打好基礎。教師可以一方面通過人物造型是否典型、比例是否協調、重心是否平穩、動態是否有韻律感等方面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及時指出學生對泥性掌握不夠的一些共性錯誤。評價以鼓勵方式爲主。作業基本完成後,教師注意組織集體評價活動,在學生相互評價基礎上,提出一些幫助學生改進的積極建議,學生在課後可對造型再進行加工甚至重新造型捏製。

第二課時,教師首先拿出幾件圓雕作品實物給學生欣賞,並加入到學生當中討論圓雕的特點,結合複習《與米羅遊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再次認識到圓雕是適於多角度欣賞、完全的空間造型實體。泥塑只是雕塑的一種方式,通過一組投影演示,師生可以共同欣賞並分析古今中外一些優秀的圓雕作品。

在以學生爲主體的討論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嘗試、瞭解一些必要的泥性特點與泥塑技藝外,還需要啓發和誘導他們觀察作品中人物的形態、動作、神情,學會發現雕塑中特有的美感和生命力。在欣賞之後,教師開始傳授泥塑的製作方法及步驟。教師可以示範或播放錄像帶以提高教學效果。第一課時的作業主要是完成大體造型,確定人物的比例結構和大體形態,在此基礎上,提倡學生進一步塑造作品。

上大泥時,教師需重點介紹立體雕塑的常用方法——幾何體塊分割法。這種方法將加快對泥塑技能的掌握,並幫助學生創造出表現力強、美感更加豐富的作品。最後一步要求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比較分析造型的變化,逐步完成一些細部刻畫與調整加工。

學生作業的評價可參照教材上的建議,採用互評和自評的方法,還可啓發學生把各自的泥塑作品進行組合展示,一定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學選擇

對於泥料的準備,可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城市學校可直接選用陶泥,鄉村學校可選用田間的大田泥或潭泥。一般不要提倡學生選用相對缺乏材料塑造表現力的橡皮泥。

造型團塊化是適合展現泥性的一種造型選擇,也是適應捏製成型的一種造型取向。爲了體現人物造型的團塊變化,把人物形體變化簡化分割成幾個有機組合的幾何體塊是必要的。

針對“活動一”的捏製人物動態過程,因爲運用陶泥捏製小型人物動態造型需要的時間相對比較短,作業修改變化也特別方便,所以提倡選擇一種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可以先學生自主嘗試捏製,接着教師評價引導,然後學生嘗試動手修改或者重做,再教師評價引導,學生最後在積極修改中完成作業。

五、教學建議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泥塑作品的創作需要非常強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爲了強化學生對觀察力的理解和印象,選取的清晨場景最好接近授課對象的日常生活,因爲農村和城市的學生清晨所見可能差別比較大。而第一課時安排的學生表演活動目的是爲了鍛鍊觀察後的概括能力。在“活動一”之後可以點明上述欣賞、表演的意義,這樣學生將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刻畫細節在中學生的泥塑作品創作中不是重點。在學生接觸泥塑初期階段,過分強調細節無異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注意整體動態的誇張與強調纔是塑造的核心。

遊戲不是目的。觀察生活、表演造型、“玩”泥巴很容易讓學生迷失教學本意,所以,所有的遊戲、活動最後都要落實到雕塑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上。教師在把握評價方向時,需要特別注意這個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