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多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多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化聚,千米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前活動:

課前領學生到操場裏走100米的路1次,並計下所需的時間和走100米要幾步?

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步感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並用手勢表示長度。

2、填空:2米 =( )分米 60釐米 =( )分米

300釐米 =( )米

3、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①單人書桌的長度是60( )。

②深圳國貿大廈的高度是160( )。

③有一項田徑比賽是200( )跑。

4、[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①請同學們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們省會的位置,從北京到杭州的鐵路[課件演示閃動的鐵路]這段長1651( ),你知道填什麼長度單位?還能用以前學過的單位名稱嗎?

計量較遠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板書: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鐵路長爲1651千米。

②讓我們再去欣賞北國冰城的景象吧![課件同時出現哈爾濱冰雕圖片]從北京到哈爾濱的鐵路長1388千米(這個單位由學生說)。

③你還想到美麗的春城去參觀世博會嗎?[課件出現世博會圖片]從北京到昆明的鐵路長3179千米(這個單位也由學生說)。

5、這節課我們就來具體認識“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揭示課題)。

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瞭解千米的實際長度;

(2)、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千米的應用。

二、新課展開:

1、聯繫生活,建立“千米”觀念:

我們現在知道“千米 ”這個長度單位大嗎?(大!)

剛纔我們從地圖上認識了“千米”,那現實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長呢?

上課前老師帶領你們在操場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齊讀一次 。根據這道公式,

a、出示畫面討論一下問題:

①用等號相連,說明他們的長度怎麼樣?

②等號兩邊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③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麼?

④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號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號km表示,那麼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樣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長?

提出問題:誰能用身邊的例子說說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如果在100米長的路上來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麼來回走幾次就是1000米?(5次)

你們都已記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時間,照這樣計算,走1千米大約需要幾分鐘?

找一找,從學校出發到哪個地方大約是1千米的路呢?(從學校到……)你還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學校操場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現在你腦子裏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B、出示幾組常規畫面,強化“千米”概念。

①成人每小時可行5千米。

②自行車1小時可行15千米。

③公共汽車1小時可行40千米,國小數學教案《千米的認識》。

④火車1小時可行駛80千米。

⑤飛機1小時可飛行700千米。

2、學會米與千米的換算:

(1)、例1教學:2千米 =( )米 2千米500米 =( )米

①想:你會推算上面兩題嗎?嘗試做一做,再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②反饋:(指名回答)2千米 =20xx米,因爲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個1000米,就是20xx米;

2千米500米 =2500米,因爲2千米是20xx米,加上500米,就是2500米。

③練習:3千米 =( )米 8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 )米

3千米25米 =( )米

做後,把方法說給同桌聽。

(2)、例2教學:4000米 =( )千米 4350米 =( )千米( )米

①你再來試着做一做,再與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②反饋:4000米 =4千米,因爲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有4個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 =4千米350米,因爲4350米可以分爲4000米與350米,4000米是

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③練習:6000米 =( )千米

2400米 =( )千米( )米 全體同學自由說推算過程。

7005米 =( )千米( )米

(3)、自學課本P84-85。

三、練習鞏固:[課件出示]

現在,老師要帶你們到智慧宮去闖一闖,只有動腦筋,開了金銀鎖,你

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準備好了嗎?

(1) 銀鎖題:

1、練一練2,填數軸。

2、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珠海到廣州距離151( ) 數學課本厚( )

學校操場長250( ) 成人3小時行15( )。

3、在 裏填上“>”、“<”或“=”。

20xx米Ο3千米 5千米20米Ο5020米

4100米Ο4千米 8千米Ο8006米

(2)、金鎖題

1、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①汽車每小時行60米。 ( )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 )

③跑道長400千米。 ( )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樣長。 ( )

2、把下面的速度與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T3

3、改錯題:

小明的日記

20xx年4月19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點鐘,我叢2釐米的牀上起來。用了10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後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後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錶,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叮叮,叮叮問:“小明,上那裏去?”我說:“去江心嶼放風箏。” 叮叮說:“石坦巷離江心嶼很近,才3米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裏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現在有什麼收穫嗎?(瞭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並瞭解了它的實際用途。你現在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延伸

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2

數學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驗上,但這裏的經驗,不單指學生通過活動得到的直接經驗;也包括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中或從老師、教材及其它媒體中獲得的已有間接經驗。教學中,不單應當重視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數學需要的直接經驗;更應強調激發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經驗,與當前的數學學習建立聯繫,學習數學。在學習“千米”這一長度單位之前,學生已經有了對“米”的感性認識,現在就是要通過實踐預設生成“千米”與米的聯繫。

教學中,爲了讓學生感知1千米有多長,我把學生帶到運動場上,藉助體育鍛煉來幫學生鏈接“千米”與“米”。我們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我把學生5人一組進行接力賽跑。在跑的過程中每個接力的都必須把前一位跑的米數加起來,等5個人跑完,我讓學生彙報他們跑的成績,每個小組都跑了1000米。“像這麼遠的距離就是1千米”,我乘機告訴學生。最後我問:“1000米要跑幾圈?想一想。”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空間,使學習有了挑戰性,強化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給學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通過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千米的經驗,我不斷地啓發、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爲常的生活很好地聯繫了起來,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生成過程。如:如果一個人的兩臂伸開長度約1米的話,那要多少人這樣兩手張開拉在一起纔是1千米?

數學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建構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發展數學思維,產生愛數學的情感,突出數學本質,強調活動與數學學習的聯繫與整合,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動中,生成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在學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有實際動手測量1千米的實踐活動,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長的思維活動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在這節課中,學生對千米的認識,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觀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學生真真確確感受到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爲今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

二、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考慮到錦江國小校園及學生的特殊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周圍的一些環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到目前爲止,你知道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毫米、釐米、分米、米)

(二)學習新知

1.認識1千米。

師:如果我們要量從大慶到哈爾濱的距離,用毫米、釐米、分米、米這4個長度單位合不合適?

師:你感覺1千米應該有多長?

2.感受1千米。

師:1000個1米有多長?你來猜測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場,走兩圈半就是1千米)

師:請每個人都在心裏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長,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師: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麼長,你想不想親自到室外去驗證一下?我們一會兒到外面去驗證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長。

去室外體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步要勻,路線要直。

(2)數步數時可以用手指幫助計數。

(3)靠路邊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學習彙報單

你們走了多少步?你們感覺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長時間呢?你覺得1千米怎麼樣?今後,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估測一下,從一點到另一點你走的路大約有多長

回到教室裏,說一說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

4.單位間的換算

(三)鞏固練習

(四)總結階段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寫一篇數學日記———《感受1千米》。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長。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長度大約是1千米。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4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作爲數學教師應該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我在設計人教版國小數學《千米的認識》教學方案時,儘可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繫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本節數學課的成功之處在於在教學中不同層次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整體性的發展原則,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體現了“以人爲本”。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具體體現在:

一、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千米的認識》這節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爲學生創設了恰當的教學情境。並且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

生活的道外區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利用現有教材,體現新課標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採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後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藉各自的經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後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瞭解了從哈東站到哈站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師能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

同時,在教學中學生的評價上還存在着不足。比如說:在學生的實踐測量活動中,有些小組的測量方法重複、測量的方法不夠豐富;還要更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對這節課如果重新設計,我只想改動一處地方,就是在學生進行實際測量時,在原有的“用尺測量出1000米”、“先測量出100米,再推測1000米”“看脈路表”“詢問法”然後感受所用的時間這種做法的基礎上,增加數步法和回頭觀看的方法,增強學生對1000米的

長度的感受。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5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並且初步瞭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然後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並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爲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並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於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係,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當然,學生也並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表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繫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繫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爲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後,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1千米的長度,這樣,學生想象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觀念。從之後的練習中,也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1千米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當然,用目測的方法來感知1千米的長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有時間讓學生去走一走的話,學生對1千米的認識一定更加準確,爲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學生課後去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與第一次教學相比,教學任務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學難點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節課各部分的銜接及時間的掌控存在許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展開,沒有把這節課的教學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千米慨唸的建立。

教具學具: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量出到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從新賈橋沿方塔街走到華聯,再到娛樂中心,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分米釐米毫米

1米等於多少分米?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釐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常熟到蘇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常熟到蘇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麼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評: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裏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麼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萬豐商廈到丹鳳銀樓、方塔商場、新華書店、華聯、商業大樓再過十字路口到娛樂中心,約1千米。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在腦海裏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萬豐商廈一一丹鳳銀樓一一方塔商場—一新華書店一一華聯一一商業大樓一一十字路口——娛樂中心

小結:1千米=1000米

[評: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於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麼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評: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呢?

(屏幕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常熟到蘇州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誌

3.限速標誌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着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評: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誌、速度表、限速標誌,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瞭解了千米的用途。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麼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錶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00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麼地方,與你剛纔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釐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3.綜合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國慶五十週年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17個官兵方陣和25個車輛方陣共長2______。(千米)

1萬多名官兵過檢閱區時每步都走75______(釐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閱兵式上的官兵爲什麼走得這麼整齊嗎?在閱兵村,他們平均每天要走3億___(千米)整個訓練過程,他們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師: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訓練換來了祖國的榮譽。|

[評:再現慶祝建國五十週年閱兵場面,進行新知識綜合訓練,以景激情自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遊,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到遊玩的最後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遊玩的景點要儘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評:創設設計秋遊最佳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新意識。]

[總評:"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生活中很少接觸,顯得比較抽象,教材內容單一、簡要,增加了教學難度。徐老師課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聯繫鄉土實際,教"書"育人。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關係融洽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7

《千米的認識》教學計劃及反思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學習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唸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一)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釐米 毫米

1米等於多少分米?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釐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4.師:如果要測量小圩到大圩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二.課題提出,新課學習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小圩到大圩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麼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1.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

2.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鄉鎮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三)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裏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 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

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麼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於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8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教師: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讓學生用手勢具體表示1釐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情景導入新知

媒體播放:小明一家人坐車從重慶站出發上高速公路,路邊的里程碑顯示:重慶成都340 km

善於觀察、愛動腦筋的小明問媽媽:340 km是什麼意思?

教師:有誰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學生:我知道,340 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學生:我知道340 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學生:它表示重慶到成都的距離是340千米。

教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你們還想知道與千米有關的知識嗎?這節課,讓我們和小明一起具體地認識千米。

(板書課題:認識千米)

三、探究新知識

1、認識用"千米"作單位的必要性

教師:這節課前,我們學過的最大長度單位是什麼?

學生:我們學過的最大長度單位是"米"。

教師講述:如果重慶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單位就是340000米,(板書:340000米)這個數多大呀,不大方便我們記憶。因此,人們又採用了一種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2、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

(1)教師說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裏面包含1000個1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

(2)活動1:學習例1,感知1千米的長度。

教師組織學生到學校操場上,先將8個學生站成一排,告訴學生:這8個學生站成一排的長度大約就是10米。請你們推算一下,如果是80個人站成一排,有多長?800個人呢?

學生:我猜80個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學生:估計一下,8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長100米。

學生:我推測,如果是80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是1000米左右。

學生:哇,800個人好多喲!1000米好長啊!

教師小結指出:如果8歲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米長;8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0米長;80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00米長。學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長。

(3)活動2:學習例2,體驗1千米有多長。

組織學生分組活動,教師提供活動方案,要求學生作好記載。

方案1:先用捲尺測量教室長()米,同學們沿着長走,數出共走()步,走()個教室長1000米,一共走()步是1000米。

方案2:先測量教學樓長()米,()幢教學樓長1000米,沿着教學樓長走,一共走()步,用了()分,推算1000米要走()步,用()分。

方案3:沿着學校操場400米的跑道跑1圈用了()分,跑兩圈用了()分,跑1000米是()圈,用了()分。

方案4:測量學校林蔭道上兩棵樹之間長()米,如果按同樣的距離,1000米可以種()棵樹。

學生自由選擇方案,活動時間8分,然後學生回到教室彙報。

學生1:我們測量教室長10米,我走了15步,100個10米是1000米,如果走1000米大約要走1500步。

學生2:我們組量得教學樓長100米,10個教學樓長是1000米,大約要走1750步,應該走20分。

學生3:我們組的張浩同學沿着跑道跑1圈大約用了3分,跑兩圈半應該是1000米,估計要跑8分左右。

學生4:我們測得林蔭道上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5米,200個5米就是1000米。所以按同樣的距離種樹,可以種200棵。

學生彙報時,鼓勵學生評判、爭論。

(4)教師小結:1000米=1千米(公里),並板書。

3、認識千米的字母表示方法

教師: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

板書:米 分米 釐米m dm cm

教師:你們知道千米用什麼字母表示?你從哪裏知道的?學生:(略)

教師:對。"千米"也可以用字母"km"表示,所以1 km=1000 m。

板書:1 km=1000 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1、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測試走10米大約要多少步,100米大約要多少步,並記錄。

2、學生繞操場走1000米測試需要的時間,並記錄;記錄自己從家裏都學校大約要走多長時間。

3、拍攝乘車行駛1000米的錄象。

三、教學目標和策略選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千米的實際長度,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爲了使學生對1千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觀念,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本課是系統學習長度單位在國小階段的結束,學生能在已有知識對米的認識上,通過學習,找到米與千米的內在聯繫。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的觀點,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教學策略的選擇:

1、彙報課前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如走、跑、看等),經歷想象、推測等思維過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2、通過錄象、照片,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較長的長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錄象中1000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後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距離大約是1千米,怎麼估計或是計算的,從而在學習4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個新的千米的長度單位,使學生在舊知的回顧中找到新理知識的連結點。

3、瞭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結合圖片出示,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並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單位間的換算。

4、綜合運用。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知識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在全班交流換算的方法,學生的思路可能有多種,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當中。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10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麼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一)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呢?

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誌

3.限速標誌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着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誌、速度表、限速標誌,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二)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瞭解了千米的用途。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麼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一)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錶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二)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麼地方,與你剛纔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釐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二)72頁3、4。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並且初步瞭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然後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並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爲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並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於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係,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當然,學生也並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表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繫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繫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課的教學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爲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後,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11

教學目標 :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和推算,讓學生體驗、聯想,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三)情感與態度

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教學重點:

1、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2、熟記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並進行初步的應用。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課前活動:

1、請學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記錄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數。(一步大約是半米,100米大約走200步)。

2、以小組爲單位測量學校內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從學校大門一直到南牆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軟尺。

教學過程 :

一、多元複習、需求導入

(一)多元複習

1、同學們! 你們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高嗎?先估計一下,再用軟尺測量。

2、咱們上課的教室有多高呀?誰來估計一下

3、大家在回答問題時,用到了兩個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米m,釐米cm

(二)需求導入

1、(出示圖片)北京到天津的距離能用米和釐米作單位嗎?用釐米做單位是12000000釐米,用米做單位是120000米。

2、讀一讀,說說讀這兩個數時的感受。

(預設:不會讀、數太大了)

3、誰能換一個單位表示?讀一讀,說一說感受。

(120千米,數比較小,讀起來容易。)

(預設1:能,可以換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

(預設2:不能,不知道。引導: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

二、利用體驗、認識千米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千米也是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你們知道它還叫什麼嗎?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千米(公里)km

2、瞭解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

(1)同學們說一說在哪兒見過或聽過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千米的認識教案設計12

學科:三年級數學 教師:王朝英

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加深了學生對1千米長度概念的理解。

對於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後通過討論、彙報,使學生了解到: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車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通過說一說、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建立起數感,感知、體驗“千米”的含義,爲以後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0xx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