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北師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通過學生自主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絡。教學設計的第一部分: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交流,並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進行回顧;教學設計的第二部分: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求平均數。這樣既複習了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又能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知識網絡。其次,通過“練憶結合”的方式,將知識點融於練習之中,從習題中提煉、回顧知識點,這樣的設計能夠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設計一組延伸性較強的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和層次的練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構建知識網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後小組展示交流。

3.彙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知識網絡圖)

數據的表示和分析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複習、回顧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複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瞭解。

⊙複習知識

1.複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師:舉例說明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

師:誰能將本小組的交流情況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學生彙報)

2.複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思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麼優點?通常在什麼情況下選用條形統計圖?在什麼情況下選用折線統計圖?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趨勢。

(1)選擇你自己製作最滿意的一幅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這幅統計圖是如何得到的,從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①展示作品。

②互相交流。

③彙報總結。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1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3.複習近平均數的知識。

(1)提問:舉例說明你是如何理解平均數的。

小組交流平均數的意義和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彙報。

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即總數量÷總個數=平均數。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自由交流,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便於學生整體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反饋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課堂練習

1.用5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的高度分別是4釐米、5釐米、6釐米、7釐米、8釐米。這5個杯子裏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釐米?

2.甲、乙兩地相距540千米,某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然後返回,去時每時行90千米,返回時每時行60千米,求該車往返的平均速度。

3.甲車間有工人98人,乙車間有工人120人,丙、丁兩車間共有工人166人,甲、乙、丙、丁四個車間平均每個車間有多少人?

4.希望國小三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96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共做282個。三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玩具小熊?

設計意圖:通過基礎題的訓練,鞏固本節課的複習內容。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增加習題的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解題能力。

⊙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佈置作業

教材102頁3題。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

條形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和增減變化趨勢。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

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篇二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61—63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一組數的比較,觀察各數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髮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知識遷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探索及掌握。

難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理解及靈活應用。

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掛圖(小數點移動)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提問。(1)把5米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釐米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釐米?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0.0040.40.04

(二)導入新課

1.師:[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級三位同學的身高紀錄。請大家看一看,這些數據對不對?

(小明14.5米,小紅1.38米,小李0.14米)

2.師:你們笑什麼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對。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對,0.14米只有這麼高

師:兩個錯的數據錯在哪裏?小數點寫錯了位置。

師:是啊,在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但是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直接引起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點移動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

(三)探究規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學掛圖):教師便敘述邊板書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學們都看過西遊記吧,齊天大聖孫悟空的“金箍棒”平時放在耳朵裏,長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時候,才亮出來,由小變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師:觀察這組數和金箍棒的變化,你有什麼發現?(從上往下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嗎?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小結:看來小數點向後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

板書:右移擴左移縮

2、合作探究

(1)提問:從上往下觀察它們都是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卻得到了三個不同的數,對嗎?看來小數點移動的位數不一樣,原數大小的變化也就不一樣。數的大小的變化既與小數點移動的方向有關,還與小數點移動位數的多少有關。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我們來繼續深入研究。各組有這樣一張表格和一張小數數位表,請你們小組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進行研究。先吧空白處填寫完整,再觀察小數點移動的位數與原來小數的大小變化。小數點可以向左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

方法1:表格

方法2:(學具中的數位表)

(3)交流彙報

誰來說一說,你們是選擇哪種方法研究的?你們發現了什麼?

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指名學生對照板書說明小數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誰來說一說這個時候金箍棒怎麼變的?(從下到上觀察)

(四)實際應用

1.明確數的變化的方法

我們大家研究得出這個規律有什麼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個小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麼辦?

如果要縮小爲1/10、1/100、1/1000……呢?

2.集體交流

根據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如果要吧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3.強化去0、添0的問題

出示例6、7把0.01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數不夠怎麼解決?

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

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後,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到原數()倍。

把0.375擴大到原數100倍,小數點向()移動()位。

把0.73的小數點向()移動()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0。

把30的小數點向()移動()位,原數變成0.003。

5.把1.8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0.0181800.00181.80

(五)總結本節知識,暢談收穫。

附:板書設計

小數點移動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體會小數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數的意義。

2.理解和掌握小數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體會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所表示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練習,體會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所表示的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小黑板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會用小數來描述嗎?

2.你都在哪裏見過小數?說一說,並寫出幾個你見過的小數來。

二、探究新知(自學後完成下面問題)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數表示是( )元,用小數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數(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數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數( )表示,用小數(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合作探究,當堂訓練

1. 用數表示下面各圖中得塗色部分?(課本第2頁第2題)

2. 想一想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

3. 自己畫一方格紙,並畫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小組交流,選代表彙報。

四、精講點撥(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精講。)

五、學習收穫,自我總結

1.小組評價:你認爲第幾小組表現最棒,爲什麼?

2.自我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以後我會在xxx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四

設計說明

本節課針對方程的整理和複習分兩個層次展開。第一個層次:複習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使學生可以簡明地表達數量關係,旨在舉一反三,啓發學生想到更多的實例。引導學生經歷回顧和整理與方程有關知識的過程。會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方程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培養初步的代數思想。第二個層次:請學生列方程並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有關方程的知識進行整理,對方程的概念、方程與等式的關係、什麼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據(即等式的性質)、在解決問題時如何找等量關係、如何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等知識進行回顧。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熟練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同時進一步體會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獨立思考,構建知識網絡

1.學習構建知識網絡。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方程的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組內交流。

(學生回憶整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構建知識網絡。

師:怎樣展示相關的知識才能一目瞭然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

(引導學生有序地回顧已學的有關方程的知識,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建立知識網絡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的方程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瞭解,並學會如何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2.展示構建的知識網絡

方程

設計意圖: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梳理,通過展示,使學生明確這一板塊所呈現的內容,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複習,分項整理

1.複習用字母表示數。

(1)課件出示教材96頁6、7題。

請學生先獨立解決問題,然後說一說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

小結:

①當數字與字母相乘時,去掉乘號,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點表示乘號,如4×a可以寫作4·a或4a。

②當字母與字母相乘時,可以用點表示乘號或直接去掉乘號,如a×b可以寫作a·b或ab;a×a可以寫作a·a或a2。

③當字母與1相乘時,1可以省略不寫,只寫字母本身,如1×a可以寫作a。

(2)填一填。

①小明的身高是138釐米,比哥哥矮a釐米,哥哥的身高是( )釐米。

②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米,它的周長是( )米,面積是( )平方米。

③一堆煤有a噸(a>5b),每車運b噸,運了5車後,還剩( )噸。

④在自然數中,與自然數a相鄰的兩個數是( )和( ),它們三個數的和是( )。(a>1)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判斷。

①a×b×8可以簡寫成ab8。( )

②a2和2a相等。(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數。( )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會代數思想,鞏固一些特殊的寫法:數與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數要寫在字母的前面等。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第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佈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麼,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小數的意義

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小組交流

彙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爲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爲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以1米爲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爲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爲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複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說一說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2、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3、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1、在實際情境中,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驗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公頃、平方分米的含義。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係。

2、體會1公頃、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出示教學目標

是師生共同讀出目標,確立本節課的重點

三、教師精講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興的邀請小朋友們到他的新家參觀。點擊課件:出示情境圖

2、看,他們現在來到了哪兒?

3、觀察畫面,你發現什麼?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4、帶着這麼多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公頃的世界。

(二)認識公頃、感受大小

⑴、體育課上100米大家都跑過嗎?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長嗎?

⑵、如果用4條100米的跑道圍成一個正方形,你能計算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嗎?⑶、小結:在數學中,我們把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規定爲1公頃,通過計算我們又知道,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0000平方米,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

那麼,你能體會這樣1公頃的大小嗎?

課前,我們分組請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了一個正方形,這樣圍城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圍過像照片上這樣的正方形,你能體會這100平方米的大小嗎?

⑶ 要有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個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現在你能想象出1公頃的大小嗎?

3、生活中感受1公頃

如果大家還不能體會1公頃的大小,那麼讓我們走進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頃,再來體會1公頃的大小。

①問:你看出這是哪了嗎?4、認識平方千米

⑴我們認識了1公頃有多大,還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嗎?

⑵小結: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寫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頃

三、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導語:不知不覺,大家把所帶的問題都解決了,不但認識了1公頃有多大,還認識了平方千米,讓我們一起來用這些知識,幫小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小明的媽媽給小明出了這樣的幾道題,你能幫他填一填嗎?

2公頃=(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頃 3平方千米=( ) 公頃 90000公頃=( )平方千米

四、出示達標題

五、課後拓展、鞏固應用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我們認識了幾個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六、作業佈置

課後,請你調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佔地面積以及位橋鎮的佔地面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