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畫》教案【新版多篇】

《畫》教案【新版多篇】

幼兒園小班古詩《畫》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澱粉遇碘會變顏色;

2、能按要求嘗試科學實驗;

3、體驗科學實驗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碘酒、水、噴壺若干、棉籤、漿糊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小朋友們看,我這有一張畫,你們看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

這裏有一種神奇的藥水,現在我把它噴上去,這次你們看到了嗎?(看到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幼兒自己猜)到底是怎麼回事?等一會我們就會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1)你想成爲魔術師嗎?我們每組都有神奇的魔術水,除了魔術水,還有什麼呢?(漿糊、棉籤)咦,這些漿糊和棉籤有什麼用呀?

(引導幼兒大膽探索:知道享用棉籤蘸漿糊在白紙上繪出自己喜歡的線條或者圖案)

(2)讓幼兒用漿糊繪出圖畫,再用碘酒噴出來,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3)教師巡迴指導。

3、組織幼兒探索

實驗我們做完了,你們知道這幅畫中藏着什麼祕密嗎?

小結

漿糊裏有一種物質教澱粉,澱粉師白顏色的,所以用漿糊畫畫看不出來,而噴壺裏裝有碘酒魔術水,澱粉遇到碘酒後,就會變成其他的顏色,所以我們就能看到畫的內容了。

王維古詩《畫》 篇二

王維古詩《畫》

作者: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註釋

1.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2.春去:春天過去。

3.驚:吃驚,害怕。這裏主要是受驚飛起的意思。

譯文

在遠處可以看見山有青翠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人走近了,枝頭上的鳥兒卻沒感到害怕。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一幅山水花鳥畫的特點。畫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顏色的,都是靜止的',不會有任何活動,也不會發出任何聲響。這首詩寫得相當恰切,也較有趣。

首先此詩以簡潔淺顯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畫面上的形象敘述出來。每一句詩的第三字,依次序爲“山”、“水”、“花”、“鳥”。青山聳立,水流其間,鮮花盛開鳥嘻枝頭,構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優美的整體境界。

首句“遠看山有色”,寫的是直觀的客觀物象。此乃“靜境”,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得其有無限的風光。此色含義無窮,可是清秀俊朗紅溼綠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蒼蒼的絕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異色,唯有靜心者能品之。第二句“近聽水無聲”,有“動境”,因爲源頭活水來。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並無矛盾之處。在動靜的取捨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遊刃有餘。而且詩之所詠既然是畫,則所畫之物自然是無聲的,與“近聽”、“遠聽”有應無關,然而按邏輯說來,“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題總先假設着肯定命題。“水無聲”寫的既是作爲畫這個客觀事實,但同時又表示着畫上的水本來應該有聲而此刻也彷彿有聲似的,因此才使得觀者欲“近聽”之,這即是高超的繪畫藝術所起的移情作用之故。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說的是花兒儘管在那個最美的季節裏盡情地開放,但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的極致後還是要飄然而去,而只有在畫中,花兒美而不謝同樣,畫中的鳥,永遠是那麼可愛動人。詩中的畫似乎代表着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無聲”一樣,“人來鳥不驚”也是表示着鳥彷彿應該“驚”的,所以這說明畫家筆下之鳥的逼真了。這裏詩人以“近聽水無聲”來表現水的潺潺可聽,以“人來鳥不驚”來表現鳥的可驚的活力,手法是很高明的。

《畫》教案 篇三

第 一 課 時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小女孩像,問:你想認識她嗎?認真看老師寫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學生姓名或親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臺教大家識記這個字,注意讀準後鼻音。(告訴學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較多)

2.板書課題,學生就課題質疑,老師隨機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1.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會的生字詞,並在小組內合作認讀生字詞。

3.檢測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運用媒體出示生字詞來檢測)

4.根據學生認讀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

“幅”字不要讀成“fǔ”,要讀“fú”。

“催”字要讀平舌音“cuī”。

“睡”字要讀翹舌音“shuì”,它和目有關,因此是目字旁。

“髒”字讀平舌音“zāng”,它還有一個字音是“zàng”,心臟的“髒”。

5.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檢測本課生字的讀音。

6.引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課文)

理解詞意,感悟課文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2.讓學生帶着問題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內容,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彙報自己這次又讀懂了什麼,解決了什麼問題。(鼓勵學生有獨特的體會。如認爲玲玲是一個做事認真的孩子,從“滿意地端詳”“催”等詞可以看出;認爲玲玲是個愛動腦筋的、聰明的孩子,從“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可以看出來)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出玲玲着急和高興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話“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看圖學着爸爸的樣子讀讀這句話。

交際訓練,鼓勵學生做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

1.這樣的事,你遇到過嗎?跟大家說一說。

2.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樣做?

作業

製作一張小報,題目自擬,要求有三個欄目:a.你認識嗎(集中展示課外認識的字);b.你知道嗎(收集課外積累的詞語);c.你能猜出來嗎(字謎集錦)。

第 二 課 時

讀一讀,鞏固所學知識

1.認讀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文我們已經學過了,誰願意做爸爸和玲玲來演一演這個小故事。

寫一寫,牢記生字字形

本課要寫的生字中,你記住了哪個?是怎麼記的?(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重點指導“糟”“樓”二字的書寫。(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筆順,“樓”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橫筆要長)

學生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視,根據學生情況個別指導。

練一練,積累好詞佳句

1.抄寫並背誦爸爸最後說的話。

2.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小結

拓展活動

將課文故事講給父母聽,再請他們講一個類似的故事。

b 案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幻燈機,帶有“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幻燈片。

3.聯繫生活,根據課文內容畫的`一幅畫。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

親愛的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麻煩,本來花費很多心血準備好的東西會突然遭到破壞,讓我們感到很傷心。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是怎樣解決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關於她的故事吧。

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通過預習把自己不認識的字做上標記。老師範讀,學生一邊聽一邊記憶自己不認識的字的字音。

2.指讀,進一步糾正字音。

幅fú 催cuī 叭bā 髒zānɡ 筋jīn

3.小組內互讀,進一步鞏固字音。

4.出示生字卡,以競賽的方式讀,落實識字任務。

記憶字形,理解字義

1.小組討論,哪個字比較難記,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2.小組彙報交流記字方法。

3.小組間開展識字競賽:小刺蝟摘果子。(課件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能識記的,就放到小刺蝟的背上去)

4.遊戲:快樂傳真。(老師將生字卡片給一學生看後,學生表演,讓同學猜出生字或詞語,猜對了從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後舉起來齊讀。如果猜得不對,老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評出表演不恰當的地方)

(“叭”是擬聲詞,可讓學生模擬聲音。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叭)

指導寫字

1.引導學生觀察本課所寫生字的特點:七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都是上短下長。

2.有重點地進行指導。(如“糟”字右半部上邊部件的筆順;“腦、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樓”怎樣安排部件,才能使字形美觀)

3.學生認真對照田字格,臨摹一遍。

4.自薦上臺,用實物投影展示寫字作業,再請同學評議。

5.學生練習寫字,老師巡視指導。

積累詞語

把喜歡的詞語積累在詞語本上。(如端詳、評獎、弄髒、仔細、滿意、懶洋洋、動腦筋、收拾)

第 二 課 時

交待學習目的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玲玲的畫》這篇文章,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既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又要把課文讀好。

感悟課文,感情朗讀

1.這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2.文中有幾次對話?請你找一找,用筆畫一畫。

a.請你試着讀一讀第一次對話,想一想應該怎樣讀?

爸爸爲什麼催玲玲快點睡覺?應該怎樣讀?

體會並有感情地讀。

第一次對話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學生結合第1自然段講)

用做動作的方法理解“滿意地端詳”的意思。(體會高興的心情)

b.找出第二次對話,讀一讀。

第二次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來”說明了什麼?(理解後試着讀)

爸爸的話和玲玲的話應該怎樣讀?(講、讀、評,再讀體會)

出示一幅畫。這就是玲玲聽了爸爸的話後,畫的那隻懶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滿意地笑了。玲玲爲什麼滿意地笑了?(體會玲玲通過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後的喜悅之情)

c.你認爲爸爸說的哪些話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爲什麼?

幻燈片出示課文第9自然段。

小組討論,談談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老師小結: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碰到問題,我們要認真想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

d.請你對玲玲、玲玲的爸爸,或自己說幾句心裏話好嗎?(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培養孩子的認識能力)

積累詞句,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下列詞語,引導學生積累。

滿意地端詳仔細地看高興地說

滿意地笑了懶洋洋地趴

2.完成課後練習“讀讀抄抄”,並鼓勵學生背下來。

《畫》教案 篇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爲什麼說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認識兩個偏旁“辶”“忄”。瞭解文中出現的反義詞(遠-近,有-無,來-去)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a、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b、學生動腦筋猜

c、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提出自學要求,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呢?

2、學生自讀課文。

3、指名試讀,正音:色、近、驚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1、看看圖畫再讀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說什麼?

2、指名交流(教師板書:山、水、花、鳥)

3、請小朋友在這幾個字下畫上小圓圈,說明這首古詩主要寫這些景色,課文主要寫的景色,我們要讀重音。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講讀第一、二行

1、看圖說話:小朋友們,畫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話說說山怎麼樣,水又怎麼樣?

2、想一想:我們平時出去玩,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嗎?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們在近處聽,會聽見什麼聲音啊?你能學一學嗎?(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流水聲)

3、小結:這幅畫畫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畫得像真的一樣,那麼究竟是一幅圖畫,還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爲什麼?

4、扮演詩人,遠看山,近聽水。

a、指名扮演詩人,到教室後面看畫中的山,問:現在你看這畫中的山,有沒有看到它的顏色?

b、這就叫“遠看山有色”

c、教學生字“色”: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字型;說說色是什麼意思?(顏色,課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詩人,到畫前聽聽流水:問,你聽到流水的聲音了嗎?爲什麼?

e、小結:因爲是畫,所以說聽聽——(水無聲)

f、教學遠近:遠近是一組反義詞,說說怎樣能記住這兩個字;無聲是什麼意思;無的反義詞是什麼?

g、教學聲:強調字形,聲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導朗讀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裏是怎麼說的',爲什麼?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3、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說的?

4、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5、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資料城。

1、課件準備“資料城”模塊,學生朗讀。

2、學生閱讀。

3、學生彙報。

七、說話訓練,評價交流。

1、資源準備:課件中的說話訓練材料。

2、學生思考交流。

3、學生表達,教師評價。(鼓勵爲主)

八、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九、作業:

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近()京()聲()

運()聽()驚()色()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a、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b、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資料城。

1、課件準備“資料城”模塊,學生閱讀。

2、學生閱讀、交流。

3、學生彙報,師生評價。

四、寫話訓練,評價交流。

1、資源準備:課件中的寫話訓練材料。

2、學生思考交流。

3、學生彙報,教師評閱。

4、展示優秀作品。

五、作業指導

1、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默寫課文

教學反思:

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畫》這首古詩的教學不同於高年級,重點是引導國小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地讀,在朗讀中感知、感悟與品味。下面將我在《畫》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如下:

1、讀一讀,初步感知

揭示課題後,我出示畫面,放配樂朗讀錄音,爲學生創設情境,並結合錄音朗讀,指出讀好古詩首要的是字音要讀準,其次要讀出節奏,讀出古詩的韻味。接着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課文讀正確。學生或自己拼讀,或同桌互讀互查讀音,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再逐個拼讀過關等形式進行自讀嘗試。隨後我組織學生試讀古詩並進行評議,在評議中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在學生的評議中我藉機出示本課生字,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

2、做一做,感悟詩境

首先讓學生看畫面,我示範朗讀,從而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生反覆朗讀後漸漸進入詩的意境時,我啓發學生髮揮想象並根據個人的感悟作出相應的動作。如讀到“遠看”學生把手放在額前,彷彿眺望遠處,“近看”則低頭下看,“花還在”做花開的樣子,“水無聲”學生則自擺雙手或與同桌對擺單手。這樣學生在看圖、聽讀、伴讀、表演中不知不覺悟出詩境而且也能因熟讀而成誦。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學生會背誦之後,我又指圖說“誰來當個小詩人,邊表演邊給這幅畫面配上詩?”學生的情緒高漲,都想當小詩人體會做詩人的樂趣。於是我讓學生各自作準備,進一步激發讀、誦樂趣。最後學生們紛紛走上講臺,又是演又是背,演的盡情盡興,背得韻味十足。

《畫》優秀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的名字,並能把它書寫出來。

2、大膽想象,能根據自己名字每個字的結構,進行想象添畫,感受名字創意畫的有趣。

教學準備:課件;畫紙、筆;範畫

教學過程:

1、出示課件,感受不同的作品。

師:前兩天,我在書上看到了一幅漂亮的畫,想和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一下。

師:你看到了什麼?他們是怎樣創造這幅畫的呢?(是在自己名字的基礎上設計的畫)

師:你們想把自己的名字設計成一幅畫嗎?

2、師幼共同示範。

師:我也想把自己的名字設計成一幅畫。那怎麼設計呢?先在畫面的中間把自己的名字儘量寫得大一點。然後在自己的名字的基礎上,把喜歡的東西,有趣的事情畫進名字裏,變成一幅故事畫。最後畫上各種圖案和花紋,變成一幅裝飾畫。(教師邊說邊帶領個別幼兒嘗試名字設計畫)

師:你們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讓你把自己的名字也畫成一幅畫,你想自己最喜歡做的哪些事呢?現在請和你身邊的小朋友說說?(幼兒相互討論,爲作畫作準備)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線條、花紋裝飾自己的名字或姓氏。(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4、講評

師:你是怎樣設計自己的名字的?請小朋友說一說。

師:你喜歡哪個小朋友設計的名字?爲什麼喜歡?

師:你感覺你設計的名字好看嗎?應該怎樣改進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