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一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2、初步獲得編加法應用題的感性經驗。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師演示材料:1個小熊玩具和1個小老虎玩具,玩具蘋果4個。

(2)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內分別裝有5以內的玩具,如有的裝公共汽車3輛、有的裝小轎車4輛、有的裝小兔2只、有的裝水果5個等。

(3)分組活動材料:

A、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

B、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C、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

D、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邊操作實物邊描述。

師:我先買了1個小熊玩具,又買了1個小老虎玩具,我一共買了2個玩具。剛纔老師怎麼說的?請小?請小朋友照着老師說也來說一說。

教師出示4個蘋果,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描述。

2、幼兒根據自己框子裏的玩具,學習描述。

(1)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裏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

(2)師幼分享交流:框子裏有什麼玩具?可以怎麼說?

3、教師在幼兒描述的基礎上,仿編加法應用題。

(1)師:如果把“一共有3輛汽車”變成一個問題問大家,應該怎麼問?“(一共有幾輛汽車?)

(2)提出要求:請小朋友根據框子裏的玩具情況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吧。

(3)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裏的玩具情況仿編應用題。

(4)師幼分享交流:框子裏有什麼玩具?你是怎麼編應用題的?

4、幼兒分組活動,根據情景自由編加法應用題。

介紹各組材料:

第一組: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

第二組: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第三組: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

第四組: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玩法:兩人一組,根據桌上擺放的玩具編加法應用題。一個編,一個聽,然後交換角色,繼續觀察玩上的不同點,編另外一道加法應用題。

幼兒分組自由編加活動應用題。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特別是最後的問句。

師幼分享交流:你選用什麼玩具?怎麼編題的?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數學區投放玩具,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特徵仿編加法應用題。

生活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周圍環境中的事物編加法應用題。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在相鄰兩個圖形間,用短波浪線做標記表示差別的個數。

2、教幼兒學習按標記表示的差別數目擺放圖形。

活動重點

在相鄰兩個圖形間用短波浪線做標記活動難點按標記表示的差別數目擺放圖形

活動準備

1、教具:圖形卡,差異表記卡,幾何圖形片若干

2、幼兒操作材料。

教師活動

1、學習在相鄰兩個圖形間,畫標記表示他們差別的個數。

出示圖形一、黑板上有什麼?他們有什麼不同?

有一點不同就在他們中間畫一條短波浪線,表示他們有一個地方不同。現在這兩個圖形中間應該畫幾條波浪線。

這兩條波浪線表示什麼意思?

依次分析後面各圖形的差異有多少?請幼兒用波浪線表示。

2、學習按差異標記選圖形。

出示圖二:這上面有什麼?它表示什麼意思?

第一個是什麼圖形?它後面有什麼標記?表示什麼意思?誰會按標記選一個圖形放在空位上。

爲什麼選放這個圖形?教師請幼兒依次表示差異個數的標記,選放後面的圖形,並檢查幼兒選放的圖形是否正確。

一、集體活動

1、學習在相鄰兩個圖形間,畫標記表示他們差別的個數。

出示圖形一、黑板上有什麼?他們有什麼不同?

有一點不同就在他們中間畫一條短波浪線,表示他們有一個地方不同。現在這兩個圖形中間應該畫幾條波浪線。

這兩條波浪線表示什麼意思?

依次分析後面各圖形的差異有多少?請幼兒用波浪線表示。

2、學習按差異標記選圖形。

出示圖二:這上面有什麼?它表示什麼意思?

第一個是什麼圖形?它後面有什麼標記?表示什麼意思?誰會按標記選一個圖形放在空位上。

爲什麼選放這個圖形?教師請幼兒依次表示差異個數的標記,選放後面的圖形,並檢查幼兒選放的圖形是否正確。

二、小組活動

1、看圖形畫短波浪線先看卡片上有什麼圖形,它們有幾個不同的地方,你就在他們中間畫幾條短波浪線表示,畫好了要說說這兩個圖形有什麼地方不同,你畫了幾條波浪線。

2、看差異標記選圖形請你看第一個是什麼圖形,它後面的空位上又應該選什麼樣的圖形,選好了說說這兒有幾條短波浪線,你選的圖形有幾點和前面的圖形不同。

3、看圖列式(8的加減)

三、活動評價

對幼兒在”按差異標記選圖形“的活動情況予以評價。

幼兒活動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和第二個圖形顏色、形狀不同幼兒回答教師操作。

形狀、顏色兩點不同短波浪線,看短波浪線選圖形請幼兒選放圖形

建議或調整目標

1、把教改爲引導目標

2、改爲啓發幼兒觀察差別標記,按差別標記擺放相應的圖形。

按差別標記擺放相應的圖形投影儀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三

設計意圖: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啓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小鬼當家“這一活動內容,組織幼兒學習爲父母服務,通過買東西,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在活動中通過與同伴的互動交流,不但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在活動中水到渠成地讓幼兒掌握了仿編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目的:

1、讓幼兒學會仿編和解答4的加減應用題。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據水果卡片自編4的加減應用題。

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請家長帶

幼兒去買東西,使幼兒瞭解一個買與賣的過程。

2、物質準備:

準備各種水果卡片,人手4個替代物作錢。

過程:

一、以“幫農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農民伯伯想請你們幫他摘水果,你們願意嗎?”(願意)

二、遊戲“摘水果”。

師交代遊戲玩法和規則。

三、分類活動:分水果。

1、引導幼兒將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間進行交流。

2、交代任務:將各種水果分別放在筐裏。

四、歌表演:《摘蘋果》。

“果園大豐收了,我們多高興啊,讓我們來唱首慶豐收的歌吧!”。

五、師通過情景表演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1、仿編4的減法應用題。

“摘完水果了,我覺得真渴啊,我該怎麼辦?(買水果吃啊!)可農民伯伯已經把水果賣給老闆了,我得去買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錢?(4塊錢)我只有四塊錢,這些錢啊只能買兩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該買什麼水果吃了。”

①師買了一個蘋果,提問題。

“剛纔老師做了什麼事?(買蘋果)我原來有幾塊錢,(4塊錢)買1個蘋果花了幾塊錢,(1塊錢),仔細聽老師給你們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②引導幼兒瞭解仿編減法應用題的條件。

“給你們提了什麼問題?”(還剩下多少錢?)

“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還剩下3塊錢)

“你們是怎麼知道還剩下3塊錢的?”(因爲老師原來有4塊錢的,買蘋果花了1塊錢,就還剩下3塊錢。)

③纔出示算式卡:4—1=3,引導幼兒瞭解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學過了加法和減法,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減法)

2、仿編4的減法應用題。

“還剩下的錢我想買什麼呢?”

①師買了3根香蕉,提問題。

“陳老師買蘋果花了多少錢?(1塊錢)那買香蕉又花了多少錢?(3塊錢)仔細聽,老師又給你們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②引導幼兒瞭解仿編加法應用題的條件。

“剛纔老師給你們提了什麼問題?”(一共花了多少錢?)

“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一共花了4塊錢)

“你們怎麼知道一共花了4塊錢啊?”(因爲老師買蘋果花了1塊錢,買香蕉花了3塊錢,一共就花了4塊錢)

③出示算式卡:1 3=4,引導幼兒瞭解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加法)

六、幼兒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爸爸媽媽不在家,沒時間去水果店買水果,我們來當家,幫爸爸媽媽到水果店買水果吧,請小朋友看看,爸爸媽媽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幾塊錢?”

1、提出編題方法。

4塊錢只能買兩次的水果,買一次水果後,問同伴一個問題;把剩下的錢買第二次水果後,再編一個問題,考老師。

2、請個別

幼兒進行仿編,師指導。

七、遊戲:“水果店”

1、分配角色,2個女售貨員,2個男售貨員,編2 2=4的應用題。

2、交代遊戲規則:

①水果攤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個。

②顧客買了一次水果以後,就得問同伴一個問題,剩下的錢買第二次水果後,再問老師一個問題。

③強調最後的一句話不能說出答案,應該提問題去考別人。

3、幼兒遊戲,師指導。

八、集體小評,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編的問題。

九、結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這麼棒,另外一個果園的農民伯伯也想請你們幫他摘果子,願意嗎?(願意)那就快跟老師去果園吧!”

教學反思: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啓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小鬼當家“這一活動內容,組織幼兒學習爲父母服務,引導幼兒通過買東西花掉用去的錢、一共花掉的錢爲條件將運算溶入到遊戲中,剛開始發現幼兒對加法的理解較好,能通過組合算出最後結果,但有個別幼兒對較難的加減不太清楚,在數過手指後才明白相加的道理。在買東西的遊戲中,邊算邊練習找錢是對減法運算的培養,並且引導幼兒用比多少的形式,找到各數字間的關係,在遊戲中溶入了數學教育,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除了要觀察幼兒活動,還要指導幼兒在學習時遊戲的滲透。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子,在移動、翻轉、拼接幾何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三角形人手12個,三角形底座、正方形底座、長方形底座各六個。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指認幾何圖形出示三角形”我是快樂的三角形,我最喜歡和我的朋友一起玩遊戲了。看看我的哪些圖形朋友來了。“指認幾何圖形,並說出它們的名稱。請幼兒指認旋轉後的幾何圖形。

二、拼搭幾何圖形,感受三角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玩遊戲:三角形碰碰樂。

播放三角形聲音,請問你們聽到了什麼?

2、怎樣纔算2個三角形碰在一起了?(幼兒回答老師在電子白板上演示,然後播放操作視頻)3.歸納小結。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要完全重合在一起,兩個三角形才快樂。

三、引導幼兒進行拼搭活動。

1、介紹操作規則。

第一,聽清楚是”幾個三角形碰碰樂“。第二,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條邊要全部”碰“在一起。

2、教師播放課件錄音”碰碰樂、碰碰樂,2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觀察幼兒拼搭情況。

3、提問:2個三角形”碰出“了什麼圖形呢?

4、歸納小結。

5、教師再次播放課件錄音”碰碰樂、碰碰樂,4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請用4個三角形拼出一個大的長方形。

6.4個三角形”碰出“了一個長方形,現在請你任意移動一個三角形,把它變成另一個圖形。看看你能變出幾個圖形呢?

四、送三角形回家。

1、出示幾何圖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你的12個三角形要回家了,這裏只有一個底座纔是這12個三角形的家,要把12個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送回去,拿一個底座是它們的家?

2、提問:你覺得12個三角形的家是哪一個底座?見你的名字貼貼到相應的圖形中。然後請你來說說你的`理由。

3、請幼兒選擇自己認爲的底座去操作。

4、提問:你們剛纔送了之後,哪個底座纔是正正好好12個三角形的家呢?請你說說理由。

5、歸納小結:三角形底座太小,有幾個沒有放進去,正方形底座又太大,要再多幾個小三角形才行;長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剛剛好。

6、剛纔選擇三角形和正方形底座的幼兒重新找一個長方形底座再次將12個三角形都送回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出九方格圖案。

2、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多種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3、能在記錄單上記錄並拼出多種組合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三)九方格圖案1張,各種顏色,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圖板若干,圖板上有不同的數字。

2、幼兒用書的操作材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九方格圖案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各種方塊拼圖板。

1、教師出示各種方塊拼圖板,引導幼兒觀察每塊拼圖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師出示九方格圖底板。

3、請個別幼兒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證明就放個圖上的每個正方形與拼圖板上的每個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導幼兒討論:你能用這些方塊拼圖板拼出九方格圖案嗎?

二、幼兒操作活動,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

1、與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請一名幼兒運用方塊拼圖板,在大家面前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

2、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

3、請全體幼兒在小組操作活動中嘗試不同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三、嘗試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每種拼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記錄自己用那幾塊圖板拼成九方格圖案的。

2、請幼兒操作後在記錄單上記錄自己想出的每種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圖方法。

1、展示個別幼兒的拼圖及記錄單,集體進行驗證。

2、請幼兒將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應的記錄單展示在桌子上,引導同伴間相互欣賞學習。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嘗試按顏色、形狀等特徵進行有規律排序,對排序活動產生興趣。

2、在感知理解規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設計規律進行排序。

3、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珠子、繩子、筆、夾子、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請小朋友動腦筋來穿一條有規律的項鍊。

二、自主操作。

三、經驗梳理。

展示幼兒穿的項鍊,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和符號記錄的方式,幫助梳理幾種典型的排序方式,形成初步的排序概念。

四、經驗拓展

1、引導幼兒發現更多的規律並創造性地進行設計。

2、幼兒再次操作:鼓勵沒有穿出排序規律的幼兒繼續穿出一串有排序規律的項鍊;已經穿出排序規律的幼兒設計新的排序規律,讓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提升。

3、鼓勵幼兒與客人老師互動,共同驗證項鍊的排序規律。

4、幼兒戴上項鍊,體驗成功樂趣。

五、迴歸生活

1、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衣服顏色的排序規律。

2、找找生活中的排序規律。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喜歡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項鍊一串、有規律的事物、幼兒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經驗以及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律的存在,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教師出時傳好的項鍊,進行提問:

1、漂亮嗎?爲什麼?

2、在項鍊上你還發現了什麼?

3、它是按照什麼規律串起來的?

4、如果你來串,你會怎樣做?

二、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去了我們的項鍊是有規律的外,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麼規律排起來的呢?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造與表現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麼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律進行排隊的,那我們今天也來玩一個排排隊的遊戲好嗎?

2、一會兒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選擇你喜歡的材料,爲他們排排隊,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 考兩個問題:

(1)你爲什麼要這樣排隊?

(2)你是按照什麼規律進行排隊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張紙把你排隊的規律都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五、幼兒間的相互交流

1、幼兒分兩組進行交流,一組幼兒坐在那裏當講解員,另一組幼兒自由參觀,然後交換。

2、幼兒自由參觀,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幾種排隊的方法。

3、教師有目的的與幼兒一起參觀,有重點地進行多維度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六、活動延伸:幼兒可以再活動區中進行多維度排序的嘗試,並進行相應紀錄。

教學反思:

《排排隊》本課的亮點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並通過體驗與感受,構建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些造型表現的經驗,僅靠老師的講解是枯燥的,於是本課中我設計了多個環節讓學生親自體驗。

一、以趣味爲本

學生畫的人普通是用幾個圓和火柴人的線條爲符號的形象化,一種習慣性的表現,缺少觀察和思考的成份,對此,我以遊戲爲切入點,通過觀察同桌來感受“人”的外形線條,再用童趣的長高高,減減肥的添畫法來動動手術,在本課中有玩,有學,有樂,儘管如此,快樂了還需要有效,達到教學目的仍是課堂追求的最終目的。

二、以生活爲樣

排排隊此課用公共場合常見的排除現象設置情境,進行觀察和人物繪畫表現,排隊不管學生在校內還是校外都很常見,上學,放學,吃,玩都經歷過,容易喚起學生的回憶,從而也能“侃侃而談”排隊時的場景和發生的故事。例如有個學生說,他在買車票的時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進一步引導,讓他談談不排隊的行爲,以及他當時的感受,這樣比說一句空洞平白的我們都要講文明,守秩序要來得生動和深刻。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八

設計意圖5歲~6歲的幼兒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間的相應關係,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設:同時他們渴望成功,對抽獎類充滿神祕感的遊戲極感興趣。我園旁邊有家超市不時以各種抽獎遊戲開展宣傳活動,我班大多數孩子都玩過。曾經經歷過這種遊戲,卻一直未能得獎或者總是不能拿到大獎的孩子,往往都會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喪,產生挫敗感。爲了幫助幼兒“揭開謎底”,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概率,正確認識生活中很難抽到大獎的現實。

2、學習推理,會對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應判斷,並能說明理由。

3、根據自己的意願與想法制作轉盤,並用清晰簡練的語言說明設計意圖。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摸球抽獎工具(1個摸袋、8個橙色乒乓球、1個白色乒乓球)、轉盤抽獎工具各1套,依據2個遊戲設計的統計紙和與統計紙相配對的色筆各一套,2種糖果獎品,已裁好的圓形卡紙人手1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好奇教師鼓勵孩子根據過去的生活經驗回答問題:你們玩過抽獎遊戲嗎,是怎麼玩的?老師昨天也玩了3次,爲什麼總是拿不到獎呢?

教師承接孩子的回答,適時拿出魔術袋,引出活動內容:今天我們也來玩兩個抽獎遊戲,找找爲什麼總拿不到一等獎,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二、遊戲進入學習遊戲一:轉轉盤教師出示轉盤:這是轉盤,觀察一下,上面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可能會指在哪裏?(如果幼兒只說停在某一種顏色上,繼續追問:能肯定嗎?那應該怎麼說?教師再次引導孩子用“可能”推斷遊戲結果,如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可能會指着紅色。可能會指着黃色,還可能會指着藍色。)教師: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請A組8個小朋友輪流撥動轉盤試試看。每個人只轉1次,注意觀察每一次轉動停止後,指針指在哪裏?(教師在統計表上幫助記錄。)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統計表並討論: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曾經指過哪裏?指着哪裏的機會最多,爲什麼?

遊戲二:摸球教師出示摸袋:這個遊戲的名字叫摸球。魔術袋裏有許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獎,摸出黃球沒獎。待會兒B組8個小朋友一個一個依次上來摸球,摸球后請在色球下面的豎線上畫上相應顏色的圓圈。(幼兒依次玩摸球遊戲,並記錄遊戲結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統計表:讓我們看看有多少人的夢想能成真。教師用油筆把統計結果寫在橫線上,如果有孩子夢想成真,則請獲獎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賀。

教師引導孩子討論:爲什麼這麼多人摸出黃球,卻這麼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導孩子用“可能”一詞對摸獎結果作各種各樣的猜測)教師把魔術袋中的乒乓球倒進透明的容器中,幼兒通過觀察驗證自己之前的猜測。

三、製作並檢驗教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幼兒園打算在遊園活動當天設置一個轉轉盤拿禮物的抽獎活動。遊戲設3個獎項:一等獎1個文具盒,二等獎1支鉛筆,三等獎1粒糖。你們最希望在活動中拿到什麼獎?

教師承接上面的談話繼續引導幼兒思考,爲下面的製作活動做鋪墊:這個轉盤應該怎麼設計,轉盤裏應該設置幾種顏色,這些顏色分別代表哪些獎項,應該怎樣分配這些顏色的範圍我們的願望才能實現?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並分別瞭解孩子的意願是否和設計、製作情況一致。

請幼兒介紹作品,並說說設計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斷作品效果與設計意願是否相符。

四、總結揭開謎團教師:今天玩了兩個抽獎遊戲,你們自己也設計了抽獎工具,現在都知道爲什麼總是抽不到大獎的原因了吧?(引導幼兒總結,並指出這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設計的問題。)活動延伸把兩套抽獎玩具和幼兒自制的轉盤投放到區域中,讓大家繼續體驗,重點指導在教學活動中未能理解知識點的幼兒。

活動反思本活動選材與設計的價值在於,它源於孩子身邊的生活。特別是運用數學知識爲孩子解決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擾。這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和孩子們的生活結合纔有意義。

活動過程邏輯嚴謹,遊戲性強,孩子們動手、動腦、動口機會多,在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整個過程輕鬆、愉快、熱烈。材料投放到區域後,抽獎和設計抽獎工具仍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操作項目。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選材與設計的價值在於,它源於孩子身邊的生活。特別是運用數學知識爲孩子解決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擾。這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和孩子們的生活結合纔有意義。

活動過程邏輯嚴謹,遊戲性強,孩子們動手、動腦、動口機會多,在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整個過程輕鬆、愉快、熱烈。材料投放到區域後,抽獎和設計抽獎工具仍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操作項目。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九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的加法算式,發展幼兒的計算能力。

2、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兩個,水果圖片三個,星星,答題卡若干(與幼兒數量相同)學具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問候,組織幼兒

2、手指遊戲:十個阿姨來摘梨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景: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誰?(出示小貓頭飾)小貓說: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熊,我想給他帶一籃水果,可是這羣可愛的水果寶寶設置了迷宮,我只有回答正確它們的問題,順利通過迷宮,纔可以帶走這些水果,到達小熊的家,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

1、小貓開始闖迷宮,首先遇到了水果菠蘿:請小朋友回答出我的問題就可以帶走我,(算式題2+3= 4+3=等)

2、第二個遇到了櫻桃,櫻桃的難題是釣魚遊戲:魚鉤上方爲加法算式題,請幼兒找到身上有正確答案的小魚

3、葡萄:智慧樹。把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進行搶答,哪組最先把五顆智慧星的加法算式題回答正確,哪組爲勝利,由勝利組幫助小貓摘走水果葡萄

(此環節可使用學具小花進行算式題的驗證活動)

三、幼兒操作練習

小貓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終於來到了小熊家,小熊見到好吃的水果說,謝謝小朋友們,爲了感謝你們的幫助,我也有禮物送給你們,是愛心答題卡:請小朋友把卡紙上的加法算式題計算得數,遇到不會的題可以使用小花學具進行邊操作邊計算,最後交給老師,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

四、小結,收拾學具

【活動反思】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用上這個工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問題。我認爲要根據智障兒童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快樂學習就要採取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本節課《複習10以內的加法》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設計數學遊戲,使學生樂在其中。

根據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他們最喜歡做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應該成爲低年級的重要形式。所以,這節課我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

上課開始我沒有用以前的10的組成口訣來進行復習,而是將口訣填入到孩子們熟悉的歌曲中進行復習,勢必比一味地與學生對答效果要好。爲了測試學生掌握的情況,可以組織師生互動遊戲。我與學生玩“尋找小貓咪”的遊戲。我先扮成小貓“喵”幾聲,然後學生根據我的幾聲,再接着“喵”與我的湊成10。這樣既活潑,趣味性強,又提高了學生辨別正誤的能力,真是一舉兩得好辦法。通過一些遊戲,學生就會感到學有勁頭,學有樂趣,學有所獲,由此生髮的熱愛數學的情感就會自然而然爆發出來。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廣開思路。

精彩的問題情境對這些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能吸引學生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圖讓學生自由說一說,簡單的一帶而過,這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再後來的幾幅圖一出示,A組學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題意。再者,當我向學生展示學習素材後,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知識的深奧,並可以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