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英語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英語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英語教學論文 篇一

一。在英語教學中忽視語音教學

在農村地區,不少英語教師不再重視對語音的教學,甚至放棄教授學生認讀音標。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中階段各種英語試題已經沒有考查英標的這一題型了,而且語音教學普遍被認爲是枯燥乏味,廢時廢力的一件事。到目前爲止,有些地區的英語教學仍然帶有濃重的應試色彩。教學圍繞考試轉,考什麼,就教什麼,對不考的內容就不教、不抓。在我所任教的這所農村重點高中(每個年級有14個班,每個班有50多個學生),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包括成績優秀的學生)是不會根據音標拼讀單詞的,因此這給我們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教生詞必定要領讀數遍,甚至一個單元結束,有的學生還未能熟讀那些單詞,學生讀單詞都如此費勁,就更不用說根據英標背單詞了,至於課文,有不少學生語音、語調都不太規範,缺乏朗讀技能技巧。再加上牛津版的詞彙量很大,不少學生詞彙關就過不了,更談不上學好英語,因而對英語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對策:針對這一現狀,我們首先在教學中穿插語音教學,把48個音標在較短的時間內突擊強化學習,然後分散鞏固。我們簡明扼要地指出元音與輔音發音的特點,使學生明白元音類似於漢語拼音的韻母,而輔音類似於漢語拼音的聲母,集中強化訓練之後立刻進入音標的認讀,在教授新單詞時,讓學生試讀單詞表中單詞的讀音,直至他們能快速準確地朗讀單詞。熟練掌握音標和拼讀規則後,學生們發現原來記憶單詞無需死記硬背,新單詞、新課文不再需要教師領讀數遍,學生們也可以事先預讀、誦讀了;語音的教學使得學生背單詞容易了,課文也能朗朗上口,做練習準確率提高了,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使得大批學生找回了自信,初步確立能學好英語的自我效能感,對英語不再那麼畏懼了。

二。農村教師對於教材中詞彙的要求過高;缺乏正確、有效的學法指導

有的教師按“四會”要求,強調學生背誦教材中出現的所有詞彙。他們認爲英語學習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詞彙量的多少,詞彙背的越多越好,根本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無論是課標內的,還是課標外的,一律要求學生會讀、會拼、會寫、會運用,這樣勢必大大增加了學生記憶詞彙的壓力,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對英語逐漸喪失了信心。對策: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重點詞彙,即每單元中出現的“四會”詞彙,學生不僅要知道這些詞彙的意思、發音、拼寫,還要熟知它們的用法,正確表達,我們通過如聽寫、翻譯、習題等多種方法來鞏固這些詞彙。當然我們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詞彙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譬如,基礎薄弱的學生,帶有“*”符號的詞、較爲生僻的詞,只要能熟悉其含義,在文中能認讀就行,可以不作拼寫要求。總之,我們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英語詞彙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交際中能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三。結束語

儘管一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筆者認爲,通過在不斷的探索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教學藝術,關愛學生,注意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師必會更加完善自己的英語教學,無論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都能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英語教學的論文 篇二

摘要:

在現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開始出現新的職務,高職教育也由此誕生,它成功的爲各行各業輸送了許許多多的人才,爲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充足的貢獻,讓我們的國家逐漸成爲世界大國。但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一直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對英語有很嚴重的畏懼心理。

關鍵詞:

高職教學;英語;基礎

英語已經成爲現在最普遍的語言,幾乎每個人都會說英語,這也成爲一個企業招聘人才的標準,因此,英語對於高職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高職生的英語成績卻非常不理想,這有很大的原因是學生的基礎差,以及很多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導致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高職可能是學生經歷的最後一個學習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學生的英語基礎還沒有扎牢,那學生將很難學好英語,也很難把英語說好,這對學生以後找工作是關山難越的。因此,老師要抓好學生的英語教學,讓學生能夠學好英語,以便以後找到更好地工作。

一、英語課現狀

大多數學生認爲自己已經度過了高中最辛苦的三年時光,到了大學就輕鬆了,雖說大學是比高中輕鬆,但這並不代表學生可以完全放鬆自己,老師還是要監督學生學習的。現在的英語課就存在很大的問題,普遍出現了“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的現象,現在的學生人手一部手機,上課的時候帶過去,可以玩一天。這樣學生根本無心學習,再加上部分學生是大學聯考失利後纔來的高職學校,開始會對學習有排斥心理,不想認真的學習英語。

二、解決措施

(一)第一堂“特色英語”課

在學生剛剛踏進高職學校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因爲學校的緣故不認真學習,再加上英語是他們不熟悉的一門課程,甚至可以說是厭惡的一門課程,學生會更不願意學。因此老師要上好第一節課,曾經有研究表明,學生會在第一節課時聽得非常認真,所以老師要抓好這第一節課,通過這第一節課讓學生把對英語的興趣打開,畢竟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程的基礎。

在第一節英語課上,我們老師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微笑,讓學生看到自己和藹的一面,讓學生覺得自己的老師是可以親近的,縮短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接下來老師要用流利的英語做一下自我介紹,同時爲學生介紹一下學校的特色,讓學生了解一下自己的學校。第三步是讓學生自己用英語介紹一下自己,並說一下自己對大學生活的規劃。最後要讓學生說一下自己要如何學習英語,通過這個瞭解學生的英語基礎,爲以後英語的教授做好充足的基礎。當然老師也要鼓勵一下學生,爲學生樹立學英語的信心,讓他們的大學學習生涯有個良好的開端。

(二)專業特色

很多學生到了大學後就覺得自己的專業課是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能夠立足於社會的基礎,因此都把心思放到學習專業知識上,這種每個專業都會學習的科目學生基本不會放在心上。因此,老師要在自己能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研究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英語課上多講一些和學生專業有關的英語專用名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這個教學方式老師要在英語課開始前告訴學生,讓學生能夠做好學習英語的準備,而不是覺得這門課沒必要學。

(三)現實特色

高職和普本學生還是有不同之處的,學歷的不同會讓高職學生體會到社會的等級觀念,因此很多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就會非常關注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把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和英語課聯繫在一起,活躍一下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老師可以在上課前找國外的新聞報道;或者是找國內的英語新聞報道,通過這些新聞開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同時這也可以讓學生覺得英語是自己立足於社會上必須具備的一門語言,從而加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勁頭。

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條新聞,這條新聞可以是學生自己在新聞頻道上看到的,也可以是在網上搜索到的,之後再說一下自己對這條新聞的見解,提升一下學生的口語能力。畢竟在國中和高中時期學生的口語能力都不是最重要的,老師也不是最重視它的,這導致學生很多單詞卻不會讀。

(四)家庭特色

學生並不是本地的,他們遠離自己的家鄉來到學校學習,成爲一名異鄉人,這些學生總是有思鄉情節的。這也可以成爲英語課的一個話題,學生總是對此很感興趣的,老師可以把本節課的知識圍繞思鄉展開,而學生面對這個話題也會非常認真,畢竟是他們父母花錢讓他來學習的。老師可以在第一節課的時候告訴學生自己要採取家庭教學的方式來教學,老師當作這個家庭的家長,學生可以像在自己家裏說話一樣在課堂上說話,前提是用英語進行發言。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讓膽小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當然老師要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讓他們能夠覺得自己的發音是正確的,也可以讓他們有信心進行下一次的發言。

老師既然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就要做到家長的職責,要把自己以前教授的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的學習方法總結一下,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這些師哥師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通過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少走一些彎路,讓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更充足的見解。

(五)參與特色

大學已經與高中與衆不同了,高中的課堂是以老師爲主體,學生的任務是在下面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大學已經變了,學生要在大學課堂上積極參與老師的互動,老師要讓自己的教學方式變成參與式教學。老師要在講課的時候處處留下疑問,要讓學生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同時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回答這些問題,讓學生自己糾正他們的問題。這樣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把心思放到學習英語上,而不是一直低着頭玩手機。

新課程改革後,要求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輔助者,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在學生找不到方法的時候,給學生一些建議。參與式教學是符合改革的內容的,它可以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自己掌握學習英語的程度,便於自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這也可以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可以接近的,從而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而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高職學生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儘量找到一個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老師也要擁有充足的耐心進行教授學生學習。雖然這個過程是困難的,但只要老師擁有充足的信心,把自己的精力盡可能的都放在學生身上,讓學生的英語水平提高上去,讓高職學生不再爲英語而擔憂,從而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英語教學論文 篇三

關鍵詞:英語教學論文發表

1 引言

完美的教學設計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前提,爲了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在授課前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策劃。

如果能以系統分析教學模式原則做指導,將系統分析模式完全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語言輸入到鞏固再到輸出,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筆者將以系統分析模式爲理論框架,論證系統分析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可行性,從而鞏固英語教學效果。

2 系統分析模式理論的定義及組成

系統分析模式是教學設計中一種很有效的英語教學模式,是在借鑑了工程管理科學的某些原理的基礎形成的。將教學過程看作一個輸入到產出的系統過程,“輸入”是學生,“產出”是受過教育的人。這一模式強調以系統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系統的輸入--產出過程及系統的組成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組合,藉此獲得最佳的教學設計方案[1]。是將教學設計建立在對教學過程的系統分析基礎上,綜合考慮教學系統的各種構成要素,爲教學系統“產出”的最優化尋求最佳的設計方案。關注的是教師安排教學的能力:輸入能力、操練能力、輸出能力。

輸入是教師通過大量照片、音像、精美的佈局等多模態引入新的語言知識的過程;操練是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對輸入的語言片段進行鞏固練習的過程;輸出是語言交際的最終模態,學生達到一定的語言能力即可進行語言交際。

3 系統分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過程。

3.1 印象深刻的輸入

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應用語言學家hen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提出了“輸入假說”論[2]。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的初始階段,主要側重於給學生大量的信息輸入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聽能力。只有預先進行各種和大量的語言輸入,而後才能將這種語言儲備轉化爲語言能力,進行語言輸出。輸入並不等同於利用錄音或音像進行簡單的聽力訓練,而是檢驗教師是否具有提供給學生印象深刻的輸入的能力,也需要教師調整適合學生此階段的教學方法。

3.1.1 自然教學法[3]

自然教學法是由Stephen hen 和Tracy el 提出來的:語言發展是有階段性的,由簡到繁,逐漸提高;學習第一語言對於幼兒來說,既是生存的需要,又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第二語言習得也可模仿母語形成的特徵,在英語學習中,用習得的方式比學習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師在輸入過程中應儘量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學生已知的知識設計和完成便於他們理解的教學輸入。在學習新詞彙、引進新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給於學生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輸入。

3.1.2 背誦輸入法

美國語言學家hen的“輸入假說”中指出,語言輸入是第一性的,語言習得是通過大量的理解性輸入而產生的。最佳語言輸入應具備如下4 個必要條件:(1)可理解的;(2)密切相關的;(3)不以語法爲綱的;(4)大量的。其中可理解輸入是語言習得過程中最爲重要的條件。而背誦輸入恰是這種可理解性輸入最本質的表現形式。採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教學輸入,有利於口語輸出的產生,因爲複用輸出能力(說,寫)是在理解輸入的基礎上產生的。

3.1.3 將英語教學與情境相結合

美國教育學家er與by提出了情境教學理論,認爲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是爲學習者提供自然的語言情境。教師設計恰當的語言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能夠自然地學習和使用語言,加深對語言的的掌握。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語言環境。要解決這一問題,英語教師就應儘量爲學生創造“表達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情境和機會。

3.2 高效有趣的操練

操練是語言練習和知識鞏固的階段。

英語學習過程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在完成輸入階段的學習後,應進行合理的語言操練。

教學內容可以擴展爲討論、辯論等具有創造性的語言形式。此外,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儘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來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訓練,學生可豐富語言知識,形成自身觀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操練要考慮學習者的心理因素。學生只有在心理無障礙時,才能將大量的輸入信息轉化爲自然的語言輸出。信心和動力是影響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學生的自信心強、情緒穩定,才能熱情的參與課堂活動。自信心強的學生能夠比較自如的使用外語,保持較高的積極性,不怕犯錯。爲了避免情感因素的負面影響,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3.3 完美的輸出

語言輸出是系統分析中的產出模式,學生通過信息交流、自由討論等語言輸出,口語、聽力及思維能力將得到同步提高。

當學生進入高級階段後,教學重心應轉移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上,這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隨之改變。

3.3.1“分層輸出”教學模式[3]

語言輸出過程中,教師應循序漸進,將教學內容合理的裁拼整合,分層輸出,從補全對話和模仿例句的半輸出到脫離課本進行角色扮演的完全輸出,才能真正將語言儲備完全轉化爲語言能力。

3.3.2 合作學習

作爲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是20 世紀70 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s 首先倡導實施的,基本特徵是在教學中強調人際合作與互動。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性格各異,焦慮、消極、恐懼、自卑這些性格必定對外語學習,特別是對口語提高帶來消極影響。而小組合作學習爲此提供瞭解決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把班級分成以小組爲單位的學習集體,共同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並作好記錄,最後以小組爲單位,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同學都參與口語活動,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 系統分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反饋和適當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

成就感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是在學習上或工作中取得成功,願望達到時產生的滿足感。[4]如果由於成功而受到鼓勵和表揚,就更加強了這種感受,並會產生繼續追求滿足的需要,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興趣和動機,促使學生再次去獲得成功。可見,培養成就感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因此,在教師根據系統分析模式理論進行教學設計的同時,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手段,使學習者的學習產生成就感,學習動機從低層向高層轉變,要讓成就感貫穿於系統分析的每個步驟。

二語習得是一個語言形成的過程。每個教學環節,從輸入到操練再到最後產出都要兼顧到學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參考Olshtain 和Cohen 撰寫的言語行爲課程的設計方法:診斷性評估、模仿對話、情境評估、角色扮演、反饋與討論等。

在輸入的步驟中應該適當調整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增加輸入的可理解性,可以運用診斷性評估,通過可接受性評分,提高學生對言語行爲的認識與理解。

操練過程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模仿對話可呈現給學生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言語行爲對話。情景評估可以通過場景分析、分組討論、言語行爲程度與意義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有影響的語義慣用語句的選擇意識。讓學生習得的語言應用於實際生活,增加學習語言知識的成就感。

完美的輸出使語言信息轉變爲語言能力,良好的評價照顧到學生的情感因素,才能讓學生不怕出錯,大膽地進行語言交際。

5 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是英語課堂中的實踐主體。在二語習得中,根據系統分析模式理論設計的教學過程,都應遵循這一原則,在學生智力水平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系統地運用語言功能調動學生積極地學習英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英語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英語教學論文 篇四

一、我國涉外護理英語專業教學情況

相比較而言,我國英語教育相對落後,特別是涉外護理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更爲薄弱。高校在擴招之後,由於學生存在較大差異性,導致整體英語水平下滑,而快速發展的社會對涉外護理英語專業人才要求卻逐漸提高,在種種制約因素的影響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涉外護理英語的教學難度。

二、ESP引入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有效措施

1、堅持ESP教學原則

針對涉外護理英語專業的特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ESP教學原則,首先,課程設置能夠符合未來涉外護理工作的語言需求;其次,教學內容能夠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堅持以人爲本的護理觀念,加強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人文滲透,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再次,加大對護理英語的關注力度;最後,豐富護理英語教學方法,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可以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日後能夠熟練進行交流和溝通,另外,涉外護理英語專業與普通英語不同,其中涉及很多專業術語。因此,教師要加強對這部分專業術語的講解。

2、精選教材

教材作爲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科學、合理的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因此,在教材選擇方面,教師要充分結合涉外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材內容能夠涉及國內外最新護理專業知識、護理等多方面知識,另外,教師要選擇能夠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教材,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接受能力,選擇科學、合理的教材,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具備專業技能、高素質的涉外護理專業人才。

3、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培養

合格的教師是落實ESP護理教學的關鍵和核心。目前,涉外護理英語教師主要是缺乏護理專業知識,而護理教師又缺乏英語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培養勢在必行。首先,組織英語專業教師與護理專業教師組成科研室,進行集體備課,加強學術上的交流和溝通,提高教學水平;其次,組織教師參與專家講座,豐富自身知識,鼓勵英語教師參加醫學護理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相關的醫學護理知識;最後,學校可以組織ESP護理英語專業課程由英語和護理專業教師一起授課,併合理利用課後時間,組織涉外護理專業課外活動,以此來創建師生溝通和交流平臺,切實解決學生在護理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4、完善教學方法

目前,大部分採取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現代教育需求,完善教學方法十分必要。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模式,例如:任務教學、案例教學等,結合現代教育技術,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將英語的聽說練習和護理的操作實驗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推動涉外護理英語專業進一步發展。根據上文所述,涉外護理英語專業會成爲我國醫學發展的基礎,將ESP以培養學生能力爲主的教學模式與之有機結合,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還能夠促使學生掌握護理知識,從而爲我國社會發展培養更加專業人才,推動我國醫學領域可持續發展。

構築師生平等和諧的情感氛圍 篇五

我在英語教學中,十分注意構築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與學生建立融洽的情感。

首先,我注意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因爲英語學習是一種語言學習,通過情感因素的培養,儘可能排除學生學習英語的各種心理障礙,創設良好、輕鬆、民主的氣氛,使學生在學習時有愉快感,沒有精神壓力和負擔,這樣可激揚學生的創造潛能。所以我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加強與學生情感方面的交流。我認爲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潛力的發揮,所以上課時注意以流利的口語、美觀的板書、高尚的師德和情操,良好的人格魅力,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對後進學生耐心幫助和偏愛等,都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造潛能。

其二,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如在學閱讀Famous People時,我鼓勵學生談他們所知道的中外名人,有的同學講了他們的國籍,有的講了他們的作品及科研成果。我不斷地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學生不管講多講少,都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人人都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大大激活了他們的思維,創造能力得到了儘可能的發揮。有時候學生在講話中有些錯誤,我以友好平等的態度加以指正,或通過啓發引導由其自行糾正,讓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學習的主人。

以上我粗略地談了自己對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的一些體會,培養學生對學習產生穩定、自發、持久的興趣,是一項有意義、值得探討的工作,有待於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進一步完善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