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課標物理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新課標物理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新課程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 篇一

1、要有開放的胸襟和敢於自以爲非的精神。

在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之間,彷彿是一片不確定性的開闊地,它讓因循守舊者困惑,也給真正的改革者釋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只要有現成的教材,捧一本教參就可以輕車熟路地傳道授業解惑,這是因爲課程總是換湯不換藥。如今,課程標準不那麼具體那麼精確了,卻多了些彈性空間;而教材,也不再是經典,只是教學使用的材料了。這才讓習慣於以教材爲目的的教師感到困惑了。因此我們說觀念轉變是課改成敗的關鍵。

要想取得課改的成功,就要不斷吸收新思想,樹立新觀念,而要吸收新思想,樹立新觀念,必須有開放的胸襟和敢於自以爲非的精神。樹立新的教育觀念,總要觸及過去的觀念。有些多年積累的"經驗"可能要被否定了,習慣的做法可能不宜再用了,甚至連自身的"威風"也要減下去幾分了,又沒有現成的新方法可以隨手拈來。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新課程要求我們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度、發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經常進行反思,並進行不斷的創新。課程改革呼喚新的教學智慧,新的教學智慧是要改造傳統的教師權威。

近年來討論的學生主體性、教師角色轉換、自主建構性學習、創新教育和教育創新等問題,如今都將在改革中落實。教師在"死守"或"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上,首先要作出抉擇,要適應新課程。就要與舊觀念決裂,短時間內,教師的內心或許會有點心慌意亂,行動上也會無所適從,但從長遠的方面來看,它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有利於教師的發展,有利於課程的實施。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教師能否儘快調整自己的思路,能否儘快在新課程佔有一席之地,能否站在課程改革的制高點,考驗了我們當代教師的學識與智慧。

2、要學會與他人合作。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我們自己也要學會與其他老師合作。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獄》。據說,有一個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獄爲何物,便去請教一位哲學家。哲學家把孩子領到一個很深很深的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羣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們用很長很長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湯喝,從湯中吸取營養以維持生命。哲學家告訴孩子:這便是地獄。

緊接着,孩子又跟隨哲學家來到另一個地方。同樣的池子,同樣的肉湯,同樣的勺子,所不同的是,這裏的老人們個個紅光滿面,神采飛揚。哲學家說,這就是天堂。同樣的的池子,同樣的肉湯,同樣是人,但天堂與地獄有天壤之別,差異何在呢?原來,地獄裏的人老死不相往來,自己舀湯自己喝,費時費力,營養不足,精神疲憊。天堂則相反,你舀湯給我喝,我舀湯給你喝。省時又省力,營養充分,身體健康。

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種"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人際關係使人精神愉悅。故事分明地告訴我們:地獄充滿自私,天堂充滿友愛。惡性的嫉妒源於極端化的自私,而極端化的自私只能通往地獄之門,要想擺脫惡性的嫉妒,走出地獄,就要擁有"合作"這張通往天堂的"綠卡"。應當看到,當今社會不僅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更是一個合作的社會,單打獨鬥已經難於在社會上立足,強調團結協作是21世紀對每一個人的要求。有專家指出: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的人。我們要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自己也要學會與人合作。因爲"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篇二

什麼是分小組合作學習?“分小組”是形式、“合作學習”是操作辦法,這打破了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以老師爲課堂主體轉換爲以學生爲課堂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老師僅起到輔助的作用,這樣做可以使優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和展示,也可以以優帶差,讓全體學生齊頭並進。針對這種教育模式,老師看似不重要,其實老師比以往做的工作更多、更辛苦。課堂雖然還給了學生,但是老師課前的準備工作要求更充分、更全面,特別是導學案的編寫,要求老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做精、做細,因爲導學案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教學的結果。下面是本人對“分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重要環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一些想法:

一、預習

學生的預習仍然像以前一樣,僅僅是簡單的瀏覽教材和完成課後的練習,並沒有依依照導學案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預習。另外,學生在預習後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即使發現問題,也不願意去多想。同時,許多教材中無法找到的拓展知識點,學生沒有注意去思考。因此,這要求導學案在預習提問中一定要有針對性、有概括性,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在預習後就能對本節知識有大概的掌握。而針對預習自測題,一定不要太難或者太簡單,太難會打擊學生的預習積極性,而太簡單又無法達到預習的目的,所以題目的設置不義益太多,要精、有層次性,難易結合,達到對本節知識初步掌握的目的。預習一般在課前,對預習質量的監控由小組長來完成,這要求小組長必須負責任。預習環節做好了,課堂上就有更多的。時間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認真完成預習任務以後所進行的自主解決新知識點的過程。自主學習的重點是“自主”二字,意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這一環節的主要問題正在於“獨立思考”。針對B、C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問題肯定偏多,他們針對自己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偏難一點的問題,不是主動去思考,而是等待合作學習時A層次的同學來講解,依賴思想特別嚴重。針對這個問題,一是要求導學案的設置必須要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二是老師要加強巡視,對不主動積極思考問題的學生及時的教育,老師也可採用點撥的方式,激發他們的思考興趣。這一環節的另一個問題是A層次的學生完成的速度肯定快一些,他們完成後就無所事事,這就要求導學案的設置一定要有層次性。老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適當注意拔高,這些拔高的地方就是留給A層次的學生去完成的,讓他們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鍛鍊,而B、C層次的學生選作這一部分即可,這樣也可以達到時間的一致性。

三、合作學習

這一環節是課改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一個環節。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時要積極主動參與到討論中去,對小組成員提出的問題積極去思考並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提出來全班解決。剛開始合作時,學生沒有固定的模式,顯得亂七八糟,所以老師首先應該教會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什麼是合作學習?首先交流在預習和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例如掌握了什麼?什麼又沒有掌握?不應該僅僅侷限於交流沒有掌握的地方,會做的地方大家也應該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合作學習很多時候要討論題目是否正確,這是學生最容易犯得錯誤就是僅僅訂正一下答案正確與否,而並不是討論這個題目爲什麼做錯或是說誰的方法更簡單,也就是說大家並沒有交流道最精華的東西。所以在合作學習時,首先定要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要發言,以A層次的同學爲中心,各抒己見,交流思路;另外老師要反覆強調討論什麼?討論的重點是什麼?老師要到每個小組去聽一聽,甚至可以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去,對討論不積極的,討論方法或者方向錯誤的小組要及時提醒,對討論不認真的同學要及時批評。所以老師在合作學習時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師的引導對學生的討論至關重要。

四、當堂反饋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然後老師對學生的反饋情況加以點評和小結,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反饋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二是反饋小組無法解決而需要全班共同解決的問題。前者的完成可以採取小組輪流發言的形式完成,若時間允許老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都發言,讓每個小組都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如果出現小組概括的不完整,可採取其他小組補充的形式來完成;後者比較重要,往往每個小組的問題具有普遍性,這也就是本節的難點,這時候若已有小組完成或者某個同學單獨完成,老師應該先讓學生展示,而不應該採取直接講解的方式,若沒有小組完成,老師應該讓小組展示存在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裏,適當引導學生思考後再作講解。展示完成後,老師引導學生完成本節小結並做好筆記。

五、課後鞏固

課後鞏固主要是完成課後作業以及對本節知識的複習,複習任務可以佈置給小組長去監督完成,而針對課後作業,完成的質量非常重要,主要在於是否獨立完成。對C層次的同學而言,作業中遇到的問題肯定偏多,這是就會出現抄襲的現象。針對抄襲,老師首先應該加強教育,同時要培養好小組長,他們的監督至關重要。而對於作業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交流一下思路,共同解決,如果仍無法解決就應該向老師詢問。作業完成的真實性非常重要,而恰巧這一點又是老師最不好監督的,所以老師只有通過培養優秀的小組長和課代表來代替自己。另外,爲了避免抄襲的現象,老師也可以採取分層次作業的辦法來解決,讓C層次的同學只做基礎一點的題目,而難度大的只要求A和B層次的同學去完成。

以上是本人在一學期的新課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自己的解決辦法,和大家共勉。

新課程教師角色變化。 篇三

1、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作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幫助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習,而不是老師要我學"的意識;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想法後,及時給學生具體的方法指導,如閱讀方法、寫作方法;學生掌握了方法後,緊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檢、互檢、他檢、師檢的檢查系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起到及時督促學生成爲主人的作用。

二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創設一個寬容、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

三要樹立爲學生服務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師生關係。爲學生服務,就不能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應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原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有時爲了使學生學有所得,我們可以把教學目標訂得低些,使學生經過努力能實現。如有一次我接手了一個班級,這個班級的作文能力很差,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爲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我先請學生聽念範文,然後寫下來,同學們聽與寫的過程中,感覺符合自己的實際,願意寫。

如果不這樣,硬逼着連聽寫都有困難的學生作文,他們便失去興趣,索性不寫,效果反而更糟。等學生學會了寫作文後,我們可以再一點點引導他們往高處攀登。教與學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助平等的關係。一方面,教師幫助學生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幫助教師教學。在輔導後進生時我們應該別忘叮囑自己:我是在幫助學生學習,我是學生的助手,我要有耐心。我們應該堅信學生腦子裏有好學上進的一面,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果我們站在學生的對面,強制、逼迫學生去學習,結果往往和學生搞得很僵,使得師生心裏都不愉快。我們應該堅信每位學生不僅能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幫助自己提高教學水平。基於這種認識,我們應耐心地到學生中去尋找助手,努力與學生建立互助的師生關係。教師作爲引導者,一定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儘量地給每個學生同等參與討論的機會。

在教學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是關心,是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學生的智力不同,家庭情況也不同,我們不能搞"一刀切",讓所有的學生都去夠同一高度的桃子。一刀切,切出來的只能是失敗和沮喪。要儘量公開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不可有不同的對待和偏見。對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期望值不能過高。硬要他們考一百分,就等於要求小指長得和中指一樣長。這是不現實的。如果十個手指頭都一般長,那就不叫手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們豐富多彩的個性。

社會的豐富多彩也需要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國家需要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80%以上將要成爲高素質的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勞動者。這樣想來,我們就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他們的特長,就不必逼着100%的學生都去按統一的模式進行高難度訓練了。讓學生也認識到:升學是人才;當數學家、文學家是人才;當工人、經商搞個體經營,幹得踏踏實實,幹得出色也是人才。

物理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四

20xx版新課標與原課標相比,多了“學業質量”一塊內容。依據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學業水平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的學業質量標準。它是學業水平測試的依據,它也爲一線教師的教學方向提供了明確的目標要求,能夠更好在指導後期的教學工作。對於具體的學業質量描述,有一些詞句需要我們特別注意:認識、解釋、運用、分析、解決、發表見解、撰寫科學探究報告等等。都是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其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科學探究這一個重要的物理學學習方式的要求:針對現象→物理問題→猜想與假設→控制變量法→方案(實驗器材、實驗操作、獲取數據、排除故障)→形成結論解釋→科學探究報告。比以往的要求有明顯地提高。

物理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五

多媒體作爲一種有效化的教學工具,其對於教師的教學展示進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爲了教學的有效推進,實現當前新課標做出的教學優化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就要能將多媒體的作用有效地認識起來,並對其有效應用的方法進行研究。

作爲國中物理教師要能針對於多媒體的應用方向進行研究,明確多媒體在教學的哪些方向可以實現有效的教學展現。這樣一來,在教師明確了應用方向之後,自然就可以找到教學優化的方向。

例如,在進行“聲音的特性”這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藉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展現來達成教學內容的有效教學。在其中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來爲學生展示聲波的波形,這樣一來,原本肉眼不可見的聲波就可以形象地被展示出來,學生就可以更好實現對本課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新課標國中語文教學論文 篇六

新課標國中語文教學論文

提高園區薄弱國中學生語文能力之我見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周麗萍

【摘要】

該文闡述了新課標下語文能力的內涵,分析了園區薄弱國中學生語文能力低下的現狀與原因,並從提高家長認識,擺正家庭教育位置;改變家長觀念,提升語文教育期望;搭建家校平臺,促進家長素養提升三個方面初步提出了改善家庭語文學習環境的家校合作策略。

【關鍵詞】

園區薄弱國中 語文能力 家校合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並明確指出: “三者相互滲透,融爲一體。目標的設計着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筆者認爲,新課標提出的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是以語文知識爲基礎,以語文能力爲核心,以語文情感爲驅動,以語文思想爲指導的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據此,筆者在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學中,就提高園區薄弱國中生語文能力進行了持續的探索與實踐,現做一初步總結,以與同行交流共享。

一、新課標下語文能力的內涵

新課標下的語文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核心。很多語文專家都認可:語文能力是指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語文能力一般可概括爲聽、說、讀、寫能力。

1.聽話能力。新課標要求: “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能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可見,聽話能力主要包括分辨語音能力、理解語義能力、分析語段能力、概括內容能力和判斷思想能力等。

2.說話能力。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可見說話能力主要包括學會漢語拼音講普通話的能力、選擇恰當的詞彙表達意思的能力,運用語言進行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等。

3.閱讀能力。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可見閱讀能力主要包括文字認讀能力、語言釋義能力、文章解析能力、文學鑑賞能力和作品研讀能力等。

4.寫作能力。新課標明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可見寫作能力主要包括思辨立意能力、佈局謀篇能力、文字書寫能力、語言運用能力、聯句構段能力等。

二、園區薄弱國中生語文能力的現狀分析

(一)園區薄弱國中學生語文能力的現狀

1.聽說能力低下。筆者聽課發現薄弱國中生連清楚、連貫的說話都做不到,更不用說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了。問卷顯示,42%的學生因聽說能力低下,導致聽課似懂非懂,說話詞不達意,在家庭和社會的世俗影響下,常常感情用事、表面論事。如學習《在烈日暴雨下》時,筆者讓學生談談“祥子爲何要頂着烈日、冒着暴雨去拉車?這說明了什麼”,一個學生竟然說: “祥子想比其他車伕多掙些錢。這表明祥子比較積極向上。”這與新課標對學生聽說的要求相去甚遠。

2.閱讀能力薄弱。從園區教研室-上學期九年級期末質量分析報告看,薄弱國中生在古文內容理解、課內現代文閱讀理解、課外議論文小閱讀和課外散文大閱讀等題的得分較低、排名都靠後。這主要是由於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低下。問卷顯示:約59%的學生沒有閱讀習慣。每週課外閱讀th以內的佔54%,1-2小時的佔31%,2小時以上的僅佔14%.很多學生連新課標要求閱讀的書籍都沒翻過。可見,閱讀量少和閱讀面窄導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低下。

3.寫作能力欠缺。同樣從前述的質量分析報告來看,薄弱國中生的作文均分都位列於後。平時學生的作文錯別字連篇、遣詞造句用詞平淡蒼白、通篇假大空套話,()抄襲行爲普遍,甚至東拉西扯、偏離文題。調查顯示:薄弱國中52%的學生缺乏作文興趣,約有30%的學生直言不喜歡作文。除了勉強應付老師佈置的寫作任務外,僅6%的學生能經常練筆,25%的學生能偶爾寫寫,而高達69%的學生平時不進行任何寫作訓練。學生的寫作習慣也讓人擔憂:僅8%的學生行文前有簡單的提綱,68%的學生都沒有。有修改習慣的只佔18%,這與新課標“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的要求相去甚遠。

(二)園區薄弱國中生語文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薄弱國中生語文能力低下的原因必定與國小階段的語文基礎差有關,但筆者認爲,其根本原因還是家庭語文學習環境差。家庭語文學習環境主要包括家長的語文教育觀念、教育期望和家庭的語文教育環境。

問卷調查顯示,薄弱國中生的父母因自身素質和生活所迫等原因,未能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他們寄希望於學校,把責任推給祖輩,很多家庭對孩子的學習任其自然,絕大多數家長沒有閱讀的習慣,因長期缺少家庭文化氛圍的薰染和缺位家庭教育和督促,使薄弱國中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習慣差,知識基礎弱,信息積累貧乏,自主建構知識的水平很低,嚴重影響他們語文能力的生成。加上教師未能經常和家長聯繫,給予一定的家庭教育引導,也加劇了學生語文能力差的現狀。

綜上分析,筆者認爲,薄弱國中生語文能力差的癥結在於缺少閱讀積累和口語交際實踐,缺乏寫作的正確指導和練筆訓練,而學生差是造成現狀的根本原因。

三、改善家庭語文學習環境的家校合作策略

提升園區薄弱國中生語文能力的策略除了老師教的策略、學生學的策略和師生合作配合的策略外,家校的溝通合作對改善學生家庭語文學習環境顯得尤其重要,而這一點卻是被一線教師所忽略的。在此筆者僅就改變家庭語文學習環境的家校合作策略做一初步的探討。

(一)提高家長認識,擺正家庭教育位置

蘇霍姆林斯基說: “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心靈的第一位耕耘者,家長的言談舉止和思想品德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學校和教師要通力合作,提高家長認識,擺正家庭教育位置,做好孩子的表率。要通過各種途徑改變對孩子高期望而對自身低標準的現狀。本地拆遷失地的'家長要減少自己看電視上網的時間,戒掉玩麻將等陋習;外來務工家長要儘量抽出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通過“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等途徑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創造濃郁的語文學習家庭環境。如讀一些如《別和青春期孩子較勁》《卡爾・威特的教育》《哈佛家訓》等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增加對孩子的理解和認識,努力借鑑、掌握合理的教育方式,提高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家庭生活中,營造書香氛圍,與孩子共閱讀,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孩子,喚醒孩子讀書的樂趣,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語文能力就會隨之慢慢提升。

(二)改變家長觀念,提升語文教育期望

首先,要改變薄弱國中生家長根深蒂固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使其認識到: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國中階段積累語文知識和提高語文能力,不僅是爲了會考,更能爲今後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其次,要提升家長的語文教育期望,並以此影響和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學習語文不僅是爲了追求高分,更是爲了積累能力。最後,要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閱讀和學習的空間,督促孩子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作業,鼓勵孩子多讀多寫多積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點滴積累中,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

(三)搭建家校平臺,促進家長素養提升

薄弱國中教師雖然也可利用“網上家長學校”和“家校路路通”等便捷的現代化平臺與家長聯繫,但因家長工作時間彈性小、自身能力和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筆者覺得教師還是要利用好以下兩種傳統的家校聯繫方式。一是家長會。家長會每學期僅1-2次,很多時候還要求師生家長三方互動,所以,家長的出勤率一般較高。面對這一與家長全面溝通的機會,語文教師也要充分準備,積極參與,如有重點地介紹一些學生的學習情況,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等,以贏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又如有選擇地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使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給予他們方法的指導。二是上門家訪。上門家訪不僅是班主任的事,也是語文教師深入瞭解學生的有效渠道,雖然會花費更多業餘時間,但這可與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有效交流。通過家訪,語文教師可更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課後的語文學習情況,以便尋求分層教學、個性化教學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更可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知識、方法及經驗,營造良好的家庭語文學習環境。

蘇格拉底說: “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作爲一名園區薄弱國中的一線語文教師,深感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責任重大。所以,筆者立足於自身十餘年的教學實際和問卷調查的數據,在分析問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家校合作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策略,旨在反思中行動、在行動中提高、在提高中實現師生共同成長與發展。

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戰。 篇七

1、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書本知識爲本位,即教師教學就等同於教書,學生學習就等同於讀書。這種以書本知識爲本位的課堂教學喪失了素質教育的功能。那麼,改革課堂教學首先要進行以書本知識爲本位,轉向以發展爲本位,即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強調發現學習、探索學習、研究學習。當前課堂教學應從實際出發,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行爲和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自主創新學習,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爲促進學生創造性發展的`力量源泉。

2、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爲本位,即教師以教爲中心,學生學圍繞教轉,嚴重摧毀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我個人認爲,教師備課必須備學法,不要以"教會"爲目的,而要以學生"會學"爲目的。一位教師教學生學習"上、下、沙"三個生字時,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筆順偏旁上。"豎————橫————橫————上"、"橫————豎————點————下"、"左邊三點水,右邊少————沙",這樣教學,學生只能憑藉機械記憶學習識字、寫字,學習難免枯燥乏味。而且,學習效率也不會高。結果當老師讓學生聽寫的時候,就有兩個學生把"上和下"給顛倒了。

學生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我們不能不從學習方法的角度進行反思。假如老師這樣教"上"和"下":上和下的長橫代表地平線,一豎、一橫像不像長在上面的一棵小樹?一豎、一點像不像長在下面的樹根?小樹當然要往上長,樹根當然要往下長。假如老師這樣教"沙":沙,我們在海邊或者河中才能看見,水少之後,才能看見沙。這樣學習識字,要讓學生忘掉是困難的。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先進的學習"生產力"。大家都熟悉點石成金的故事。這個故事給我們這樣的啓示:金子固然重要,但點石成金的方法比金子還重要。聯繫到教學,便會得出方法比知識還重要的結論。

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傳統的教學多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我很欣賞這個觀點。葉老也說過:"教是爲了不教。"令人遺憾的是,課堂教學中真正重視學法指導的卻不多見。例如,對於大段知識的掌握,有些教師充其量只能從應試的目的出發,強調某某題考試已考過多次,很重要,要記牢。至於怎麼記,即是學生的事情,教師是不操這份心的。

3、當前,課堂教學改革必須正視教材的相對性,開放教材,充實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爲教學活動的真正"跳板",成爲學生學習和創新活動的有力憑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死"握教材不放,預設的教案也將是靈活的、有彈性的,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教師就要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大膽地開發和創造,使師生達到共同創造、共同提高的目的。總之,新課程的實施,它給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前所未有、施展才華的發展空間。

因此,我們教師應抓緊機遇,知難而上,爲國家的基礎教育貢獻應有的力量。

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八

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淺析新課標下歷史教學的開展

作者/潘德斌

摘 要: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課標得到貫徹和執行,這使得教學活動都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就高中歷史教學而言,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新課標對於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要從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角度出發來完善其教學行爲以實現新課標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特點;對立性

一、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的一些新特點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與以前相比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

1.歷史教學的綜合性增強

在新課標下,高中歷史分爲若干個模塊,每一模塊是一特點的主題,該模塊內容以該主題爲核心展開。在模塊的設計上,都有着鮮明的指向性和目標性,這些都爲教師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比如,在“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這一教學模塊,便從多方面介紹了民主和專政的背景,並介紹了民主思想的產生及實踐,其包含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是爲了更好的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使得教學更具綜合性。

2.高中歷史教學變得較爲開放

新課標的貫徹執行,使得教師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下,教師應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推進其課堂教學,使得高中歷史模塊教學呈現出多種開端、多系列和多層級的特點。以模塊教學內容爲基礎,根據教學需求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並完善其教學方式,使得歷史教學更具開放性。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學資源更爲豐富、可以使用的教學方式也更爲多樣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這樣一種多手段和多種資源綜合應用的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

3.高中歷史教學就有相關的對立性

歷史教學模塊的設計使得教材內容被分成若干不同的獨立單元,並去對教師教學等做出了一定的要求,模塊間相互獨立又有一定的聯繫,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高中歷史教材的模塊設計,使得不同的主題模塊具有自身的特點,從而爲教師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使其能夠更加自由地安排其教學行爲,實現教學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二、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措施

爲了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實現新課標的要求,便要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推進高中歷史教學。

1.以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方式來推進高中歷史教學

教師要在對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來進行課程的設計,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豐富其專題教學的內容,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實現教學內容的全面貫穿,從而爲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其歷史思維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2.以模塊爲基礎合理設計其教學內容

高中歷史教學中,以模塊設計作爲教學的基礎,通過教師的引導,使模塊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將模塊的主題內容不斷地豐富,通過獨立模塊的學習及其不同模塊之間內在聯繫的講解,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脈絡,便於其更好地瞭解歷史,提高其歷史學習和應用的能力。

3.以學生爲主體,注重情境教學的。應用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的開展具有更多的便利性條件。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創設有利於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內容,創設相關度較高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效果能夠更大的提高。通過情境教學的應用,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鍛鍊,激發其愛國主義的同時也使其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

新形勢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要結合學科教學自身的特點,將學生作爲教學的主體,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並完善其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其良好的歷史思維習慣,爲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