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物理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物理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本文是美麗的編輯給家人們整編的物理教學論文優秀6篇。

物理教學論文 篇一

教師可利用啓發式教學方法把物理化學中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的知識,巧用生活中的實例,言簡意賅解決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吸引學生聽課時的注意力。如,講稀溶液依數性時,提出問題,爲什麼冬季下雪時,城市道路路政人員在路面撒食鹽?學生討論歸納,是應用依數性的凝固點降低原理。醫院輸液用生理鹽水濃度0.9%,葡萄糖注射液濃度5%,高於或低於這個濃度是否可以?會出現什麼症狀?最後用滲透壓原理說明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注射液,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和血漿正常滲透壓維持平衡而配製的等滲溶液。

2充分使用標準簡潔普通話教學,增強師生互動

少數民族學生多數漢語基礎差,聽課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顧及這些民族學生,授課中要控制好合適的語速。少數民族學生先把漢語轉化爲自己的民族語言再進行思維和分析。理解記憶需要一個過程,用標準普通話講授,授課內容深入淺出,避免個人的方言,避免冗長的句子和生僻詞語,以及文言文和歇後語。這樣纔能有助於學生對課本知識理解,有利於少數民族學生吃透教材,掌握知識點。另外,在講授臨界狀態時,CO2臨界溫度與壓力對應關係,即P-V圖,讓學生提前預習,課上師生互換角色,少數民族學生充當“小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促進物理化學專業課的學習,同時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其鍛鍊機會。

3綜合利用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不高,教學過程中,完全依賴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學生會覺得是在“看電影”過眼煙雲,熱力學公式特別多,公式推導這個環節,切不可圖省時省力,離開傳統的板書演示。一定要在黑板上認認真真地詳細推導和講解,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度,掌握推導的技巧和技能。當講授Bi-Cd相圖,用步冷曲線繪製相圖時,用動畫flash將課本中的文字和簡單的插圖轉化爲生動、有趣的視聽語言展現在學生面前,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採用“精講多練”,注重講授習題的解題方法

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學課上講的能聽懂,課後看書也能看懂,就是做題時不知從何下手”,或者,不知該用哪一個公式合適。解題時學生缺乏靈活應變能力,原來題目上稍微改動一些條件、更改一下數據順序,學生就束手無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備課時準備些有針對性選擇題、判斷題,課上教師講授完新課,及時讓學生練習,加強對概念,定律的理解。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這些題必須記筆記。在做作業之前,多舉各種類型的例題,讓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業,學生若抄襲作業一次,從平時成績中減去3分。利用課外時間專門給學生安排習題課和輔導課,並詳細分析講解作業習題。在講解化學平衡習題時,給學生講清楚,在解題以前首先必須對題目進行仔細分析。分析的一般步驟是: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式,並配平;寫出反應物或產物的起始濃度或壓力;找出反應物或產物的平衡濃度或壓力;寫出化學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

5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物理教學論文 篇二

(一)消除心理障礙很多學生一看到物理問題,就感覺心煩意亂,摸不着頭腦。有些題目文字一大堆,講述的內容非常多,這樣的問題不僅僅是在考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還是在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首先不要恐慌,更不要抗拒和逃避,我們應該勇敢面對,用平常心去對待,就把它當成一個簡單的問題去看待,其實很多題目,當我們讀完之後,會發現,其實並不是那麼複雜,也許考察的正是最基礎的那部分知識。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教師就可以有計劃、有目的性地選取一些這樣的題目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

(二)消除認識障礙高中物理就其學科特徵而言,的確具有邏輯性、嚴謹性、系統性、理論性等特徵,在教學中,我們需要向學生說明這些特徵,讓學生對物理有一個基礎而全面的瞭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謹記,不能一味地灌輸給學生這些知識,如果我們只是過分地強調這些,只會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恐懼心理,讓他們害怕學習物理,甚至出現放棄學習物理的念頭。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除了向學生闡述物理學科的特徵外,更應該向學生介紹物理學科的趣味性和多面性,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物理現象,這些現象,有些是有趣的,有些是神奇的,物理這個大世界中還包括太多有趣、神奇的東西,都需要我們一步步的去揭開,去解密,只有通過學習,我們才能瞭解到這些現象發生的本質,用這樣的語言去爲學生描述一個多彩物理大世界,消除他們的認識障礙。

二、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具體流程

(一)課題引入———創設問題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方案中,第一步就是要進行有效的課前導入,教學一個新課題,會帶給學生一些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基於此,我們可以採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去思考。課前導入是非常關鍵的教學環節,這一環節的成效,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教學質量。在課題引入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一點,必須要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課前導入也是爲了這一目標而服務的,所以課前導入所選擇的案例、實驗和問題,一定要與整堂課的教學基調相一致。

(二)概念形成———實驗探索,創設發現情境物理定理的形成,就是一個從發現到解密,再從解密到實驗的過程,也就是從理論到實際,從實際再到理論的一個循環過程。首先,發現問題,然後,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歸納出其內在的規律和本質,再將這一規律運用於實際,看是否符合,這樣一個發現、分析的過程,就是一個概念形成的過程。一般來說,概念形成的途徑和方法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實踐纔是檢驗真知的唯一標準,同樣,實驗也是獲取真知的重要途徑。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儘可能地開發一些探索性的實驗,引導學生去做實驗,探究其中的原理,讓學生自己經歷發現、分析的過程,這樣可以大大加深學生的印象,並且會讓學生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勝利感。

(三)難點化解———創設階梯情境,獲得規律針對高中物理中的重點難點,我們要着重進行分析和探究,教師在進行這些知識點的教學時,務必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識水平,然後再根據教學內容所需,選擇出一種最適合的教學方式,來對這些難點一一破解,化解難點的教學手段很多,教師可以採用實驗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等教學手段。

物理教育論文範文 篇三

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難以分割,存在於生活中,教師要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相聯繫,進而挖掘其中滲透的德育素材,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當教學現代通訊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如微波通信、紫外線殺菌、醫療設備等信息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先進技術水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可以爲學生講述物理史上科學家的愛國事蹟,讓他們潛移默化中受到科學家刻苦鑽研精神與愛國熱情的薰陶。還可以將先進科技產品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體會到物理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寄予他們希望,讓他們努力學習,爭取在未來爲國家科技進步貢獻力量,激起他們對先進科技的熱情,爲他們灑下愛國的種子。

二、在物理實驗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包含探索精神、求實精神、進取精神、協作精神、創新精神等。而國中物理教學涉及的科學精神卻有其獨特的優勢,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自己動手瞭解事物的本質,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求知心。在進行物理實驗時,要養成認真、細心、謹小慎微的習慣,可以讓學生變得更嚴謹,培養實事求是的性格。實驗是在一定假設條件下完成的,存在質疑,存在好奇,學生在實驗時不斷思考,可以培養自己的批判精神、創新精神。多數實驗都是在學生的相互配合中完成的,沒有合作,就感受不到團隊的力量、集體的魅力,物理實驗的進行可以讓學生學會和同學更好地合作,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在探究式物理實驗中會更好地尊重事實,遇到困難時勇於挑戰並挖掘潛能,在與隊友的合作中取長補短、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總之,物理實驗爲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培養了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在辯證唯物主義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我們在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時候,離不開辯證唯物主義思維,國中物理中處處滲透着這種思想,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是物理教學的要求。物理教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最基本的一些運動規律,無論是宇宙星體,還是力學、磁場、粒子,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都是生活中能見到的現象。物理教師應將辯證思維融入對這些知識的講授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地看待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力的相互作用告訴我們對立統一規律,物態之間的相互轉換中蘊含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教師應該在備課時做好充足的準備,在課堂上努力將這種辯證思維滲透到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讓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能力,並在實際生活中很好地運用,達到教學目的。

四、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

是最能讓人感觸深刻,並難以忘記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融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求知興趣。物理教師應該在活動設計中爲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親身體驗,在真切的自身感受中探索求知,培養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可以爲學生舉辦科技創新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發明、小創造,也可以對已有事物加以改造,創造出新的東西。或者組織社團活動,讓學生在一個擁有共同愛好的羣體中,與同學相互交流、共同合作,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並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動手動腦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離不開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因此一定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創新,引領他們創新實踐,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五、在環保行動中實現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物理教學論文 篇四

爲什麼會導致教師教學反思效果的缺失,筆者認爲根本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

1.缺乏對教材細緻地分析教學不可缺失教材,很多教師對“教科書”的認識不到位,僅僅關注會考要考查的知識,思考如何應試,缺乏對“教科書”系統地分析,錯誤地將“分析教材”與“閱讀教材”等同.筆者認爲,分析教材必須從教學內容和目標出發,認真分析教材中各個章節的知識點分佈情況,教材如何呈現這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的價值是否與最新的技術相聯繫,是否適合當前學生的發展需求,是否有更好的材料或操作作爲教材的補充,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是否需要補充新的知識等等.

2.教師對學生的分析不到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應該是我們反思的重點、教材處理的中心,有效的教學必須考慮並落實學生的需要,必須以學生爲中心.(1)以學生爲中心,包含兩層意思,一以學生的學習爲中心,二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2)以學生爲中心,需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認真分析,尊重知識的類別和學生的學習特點.事實上,國中物理老師通常不是班主任,一個人要教2~3個班,對學生的瞭解難以做到充分,在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實施教學,教學策略自然難以做到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基礎,因此對於同一個教學內容,爲了滿足所有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習策略和情境設置上必須多樣化,儘可能多地給每個學生都有嘗試機會,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當前的教學環境不佳,即使採用活動單導學,也需要反思學生學習的收穫,而實際上,當前教師難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的多元化角度開發教學的資源.筆者認爲分析學生不能僅僅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必須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需要有機結合,真正實現“以學論教”、“以學定教”的目標.

二、促進國中物理教學效果提升的策略

1.抓預學良好的課前預習,能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活動單在課前預習中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完成活動單的同時,也就從整體上了解了相關的教學知識,教學的重點、難點等;新課之前事先進行課前預習成果的提問反饋,也會督促學生進行預習.

2.抓課堂活動高效的課堂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國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總存在許多的困惑與疑問,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總是疑問重重,如何使國中物理課堂變得和諧輕鬆愉快?除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環環相扣,更重要的是要儘量多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實踐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課堂上儘量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例如,習題課教學,應自主提煉題幹中的已知條件及隱含信息,即找到解題的關鍵點,學生能自主分析並解決的問題.對已知條件及隱藏信息,教師要儘量放手給學生自我作答,儘量設計一些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研究能得出結論的問題,讓學生找到成就感,讓學生努力地做到樂學,易學,從而實現高效性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網絡化構建知識結構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能強化學生的科學記憶,教師要儘量在知識總結階段讓學生自主總結所學的知識,從而建構知識網絡,強化學生的科學記憶.教師要儘量做到網絡化、結構化的教學,進而使知識系統、全面、完善.

4.及時地複習鞏固根據遺忘規律,學習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及時地複習鞏固能深化學生的理解運用.教師進行完新課的教學後,要及時佈置相關作業,及時地進行知識的複習鞏固,爲了加強學生的自主複習,教師要設計相關的作業評價,在作業的評價中進行等級細微的劃分,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培養學生規範解題,相應地鼓勵性評價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5.適時糾正錯解學生的錯誤總是難免的,學生出錯後,應及時引導其糾錯,能降低學生的馬虎率.爲了降低學生做題及考試中的馬虎率,近些年本人一直培養學生寫錯題本,讓學生自主研究錯解,充分反饋問題,努力培養學生良好地學習習慣.此項措施頗有成效.

物理教學論文 篇五

物理學,就其本身的知識來說,其趣味性是較少的。但是探索物理世界的方法和過程,卻往往是十分生動有趣的。實踐證明,物理學不僅以它內容豐富,理論嚴謹和普遍適用的知識寶庫,使它一直在近幾個世紀裏處於領頭科學的地位;而且更由於它的一整套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精確巧妙和簡潔有效,使它形成了物理學的方法論;指導人們去分析問題的關鍵實質;提出觀察問題,處理問題,推測未知的有效途徑;激勵人們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不斷探索。

因此,如果把中學物理教學僅僅囿於“正確地傳授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而對物理學和科學方法不甚瞭解或束之一閣,其教學過程必然是無聊的,枯燥的,甚至是僵死的;效果也必然事倍功半。只有在講授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把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並逐步地讓學生掌握運用,物理教學纔會生動有趣和充滿創活力,並能盧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筆者認爲:要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主要是交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獨立地獲取知識,正如訓練獵手,不是交野雞之類的獵物給他,而是交給他獵槍,使他學會如何去打獵。獲取物理知識的有效方法是什麼?就是有關物理知識本身所具有的方法,就是物理學家探索他們曾用的思維方地和研究方法。除此,別無靈丹妙藥。什麼是物理學和思維方法?

例如“一支點着的蠟燭,美麗的火焰在活潑歡跳,熔化了的蠟燭通過燭心吸至上方一點一點地燃燒。看到這個現象,化學家注意的大概是:火焰下方蠟燭熔化成一個美麗的下去的曲面,怎樣計算這個曲面的表面積等,物理學家注意的大概是:爲什麼燃燒的火焰會發出美麗的光輝它外層的白色火焰和內層的青色火焰哪個溫度高?在這個倒子中,其最後所述的,就是一種從“物理角度”觀察事物的事理方法。我們在物理教學中,要求交給學生的,也正是這種“物理思維方法”。一般而論,物理思維方法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它是“以物即思,以物興思”,而不是憑空亂想瞎猜,“物”(包括宇觀、宏觀、微觀的一切物質客體)是物理思維的基礎。離開客觀實體的存在和對它的細緻觀察,任何物理思維的胚芽都是無法廕生的。特別是國中學生,他們處在以形象思維爲主,並逐步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階段,教學過程中,“物”的作用的意義就更不能忽視。必須時時處處,用心地以“物”去剌激學生的感官,引起感性認識,提供進行形象思維的依據,儘量給學生創造在“物”的環境裏學習物理的機會。物理教師要善於巧妙地適時適當地使用這些物理手段來激發學生的物理思維,以強化對“物”的印象。

2、它是“以物思理,以物究理”,追根索源思考“物”的狀態及其運動變化的道理。即以物爲依據,經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演繹、判斷、推理和想象等思維過程,進行思維加工,由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由於國中階段是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度時期,物理教學中應着重觀察,比較、說明的歸推理方法的培養;高中生的思維基本上是抽象思維。因此物理教學中則更多地運用數學工具表達物理概念和定律。

3、它是“以物說理”。即把上述思維過程中領悟到的“道理”,用語言文字或數學符號表述出來,形成以物爲依據的物理理論,即從物說理。語言文字是思維的外衣。語無倫次或詞不達意,其思維必然是雜亂無章或含混不清。

4、它是“以物證理”。初步領悟所提的“道理”還必須經得住實踐的考驗。中學物理教學中,常常是設計實驗,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檢驗。凡經得住實踐的考驗,或經過實驗驗證的那些“道理”,才能當作物理理論。中學物理的內容,都是前人已經發現的,並充分論證的驗證的,但對中學生來說仍屬未知的,還有待探索的必須驗證。因此,教學中不能把前人的現成結果。直截了當地交給學生。而必須引導學生沿着前人探索它們的曲折歷程,能動地去發現,去設計實驗加以驗證。這就是目前廣泛使用和大力倡導的所謂“發現法”教學和“探索性”實驗的方法。

物理教育論文 篇六

論文關鍵詞:物理,分層教育,思考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全面的瞭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性,這是基本的前提。面對學生的差異,物理教育應該怎麼辦?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差異,用同一個標準(升學考試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致使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很快就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本人認爲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教學中採用分層教育的教學策略,按照分層教育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也就是在集中教學進行一個階段後分層學習、分層練習,使各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有發展。按照這一模式本人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在實踐中有效地達到了體現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物理教育應該促進個性和特長充分發展的要求。

一、針對學生情況對學生分層

對學生的分層不是人爲地給學生劃分等級,而是爲了區分不同學生的差異,以便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對學生的分層必須以深入瞭解學生爲前提。首先觀察每個學生在各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特長、及心裏發展水平等;其次分析學生的物理學力及對物理學習目標接近狀況;然後把學生按照心理髮展狀況、特徵特長和學力狀況結合起來,綜合進行分析,分成幾個不同層次,即按照(1)心理素質較差、學力狀況較好;(2)心理素質較好、學力狀況較差;(3)心理素質優、學力狀況好;(4)特徵特長明顯、思維敏銳等四種類型把全班學生分爲四個層次,組成四個學習小組進行教學。

二、針對不同組別執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物理課程標準明確了物理課程的三維培養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強調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分層教學能較好地實現物理課程三個維度的目標。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體差異采用的一種因材施教的方法,旨在探索一種以集體教學爲基礎的新教學形式,找到了一個集體教學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契入點,在個別教學與集體教學兩種形式中構築一座橋樑,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國中物理論文,從而爲思維傾向、知識層次、能力結構不一的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其發展特點靈活的教學活動環境。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出與各個層次相適應的教學目標,是分層教學的關鍵。爲了合理地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教師必需精細的、合理的、形式多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編寫預習提綱,面對不同學力層次的學生設計合理的、由易到難的、遞進型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大膽地創設寬鬆的、活躍的氣氛,使學生勇於提出問題,樂於思考問題和積極協作解決問題,讓學生進入自主的學習狀態。教師在指導中瞭解信息,對學生的研究給予點撥和鼓勵,並不斷挖掘學生潛力。例如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自編或自選的問題,教師按層次挑選一組討論題來達到不同的目標教學層次。

⑴想一想:某學校組織班級間的拔河比賽,甲班同學爲了取勝,就同班繩兩邊的同學手臂夾角的大小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你能給他們想取勝的辦法嗎?

⑵猜一猜:請你設計一方案:用一根長繩,利用周圍環境,輕鬆拉動大卡車。

⑶試一試:吊單槓時,是雙手夾角大省力呢?還是雙手夾角小省力呢?課後不妨去試一下,給出你的結論。

⑷論一論: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的各種刀具,就刀刃的銳與鈍、刀把的長與短、刀身的寬窄的利弊等問題展開研究與論述。有困難不妨上網查詢。

⑸做一做:手指能斷鐵絲你相信嗎?

⑹議一議:兩分力大小一定時,夾角變大或變小,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一定,兩分力夾角變大或變小,分力大小如何變化?請你舉出幾個利用上述原理的實例。你能把此原理應用到某一實際問題中去嗎?

讓每個小組選擇部分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啓發和指導,當某一學習組解決某一問題後,教師再給予更高要求的問題。對於每一個學習組選擇哪一類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到哪一層次的問題,教師不作硬性要求,每個小組根據自己興趣和能力情況選擇。比如,有些對物理實驗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喜歡動手探究的學生可能選擇“試一試”、“做一做”;有些對物理與生活和社會問題的聯繫感興趣的學生可能選擇“論一論”;有些對物理概念和規律感興趣,喜歡邏輯性和理性思考與探索的會選擇“想一想”、“議一議”。這樣可以讓每個小組獲取應該掌握的物理規律,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進步。

三、根據不同分層情況佈置作業

不同思維類型的同學不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需求的作業,是作業效果不好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如果採用分層教學,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和實際需要佈置不同需求的作業,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即佈置一些簡單的邏輯推理性和理論性較強的判斷推理題;佈置一些利用身邊資源就能進行的實驗題;還可以佈置一些與生活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探究題供不同學生選擇完成。例如,在關於摩擦力和動摩擦因數的測量方法,我設計了一組分層練習題。

推理性題:

(1)馬拉着雪橇在冰道上運送木料,一個有鋼質滑板的雪橇,上面裝着木料,總重量爲4.9×105N。在水平的冰道上,馬用980N的水平拉力,拉着雪橇勻速前進,求雪橇與冰道的動摩擦因數。

(2)如圖1,一根質量爲M,長爲l的均勻長方體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爲μ,現用一水平力F推木塊,當木塊經過圖示位置時,桌面對它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爲多少?

圖1

(3)滑雪運動員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運動,假設某滑雪運動員剛好沿傾角爲θ的滑道勻速下滑,則運動員與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爲多大?

(4)圖2中的甲、乙兩圖是用同一套器材測量鐵塊P與長金屬板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兩種不同方法。甲圖使金屬板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過彈簧秤向右用力F拉P,使P向右運動;乙圖把彈簧秤的一端固定在牆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屬板,使金屬板向左運動。

(甲)(乙)

圖2

(a)試說明兩種測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哪一種更好一些?爲什麼?

(b)圖中已把甲、乙兩種方法中彈簧秤的示數放大畫出,則鐵塊P與金屬板Q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設計性題:

(1)用如下一些器材:一塊小木塊,彈簧秤一個,白紙一些,一塊木板,圖釘和細線若干國中物理論文,設計測量紙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的實驗。要求①寫出實驗步驟;②寫出紙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的表達式。

(2)請你用最少的測量儀器,粗略地測量木塊和長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

(3)給你一把卷尺和一些細沙,試設計一種測量沙粒之間動摩擦因數的方法。

探究性題:

(1)剎車時車輪被抱死的利與弊。剎車時如果車輪停轉,車輪與地面間發生滑動摩擦;如果車輪還在轉動,剎車片與(或輪轂)發生摩擦。研究哪種剎車能使車更快地更安全地停下來並做模擬實驗;分析車輪停轉帶來的其他影響(如安全性),瞭解汽車剎車方面的新技術(如ABS防抱死剎車技術)。

(2)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通過身邊隨處可取的器材,用實驗研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間的壓力、接觸面的性質、接觸面積及其他可能因素的關係。

作業的分層旨在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觀注程度和探究分析的興趣,並讓學生逐步具備較高的科學研究素養,使他們的思想能緊跟世界科學發展形勢,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實驗數據、建立模型和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使其認識從感性層面逐步上升到理性層面,逐漸加深不同層次學生對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的認識理解程度。

四、按照學生的不同情況分層評價

現行的評價體系的重點是考試,過分強調考試甄別和選拔,忽視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性評價,遏制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髮展。發展性的評價觀念則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個性和特長髮展方面的功能,不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評價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情況可通過如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現場筆記——主要適用於參觀、考察、探究活動。請學生代表如實記錄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表現和事例。學生把每堂課中發生的事情,如哪些學生提出了有意義的問題?提出了什麼問題?學生在討論、交流、實驗、探究活動中有哪些突出表現等記入學生的物理學習卡。

調查和訪談——通過對學生和家長的調查和訪談,瞭解每一位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情況,並真實地記錄下來。教師同步收集學生在優勢領域中的具體表現,並給予鼓勵;也收集學生在不足領域的具體表現,建立學生髮展的基本數據,進而考查學生在某段時間內是否取得了進展。

評價指標的多元化也是必然趨勢,“紙上測驗”僅僅是評價的一種形式,更要重視學生在多方面的表現。如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參與設計、實驗、製作、討論和交流等活動過程中的表現,都應該成爲評價的依據。即便是“紙上測驗”,測驗的命題必須是全面反映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有利於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和創新的思考,注重考查學生應用物理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評價的側重點出不同類型的幾套試題(例如:以考查知識和能力爲主的、以考查實驗技能爲主的、以考查設計和創新爲主的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自主選擇試題,以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物理課程學習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大學心理學[M].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中學物理教學參考[M].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