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思政課程-用“關鍵教育事件”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

用“關鍵教育事件”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

思政課程-用“關鍵教育事件”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

安丘市第三實驗國小

一、 課程名稱

用“關鍵教育事件”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

二、 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激發人性中的“善”。

2.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程主題活動中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共事,學會感恩,在生活中培養了一批新時代的合格小公民。

三、課程內容

我們把在德育教育中起關鍵作用的事件稱爲關鍵教育事件。關鍵教育事件並不僅僅指一件單獨的事件,它還可以以課程主題活動的方式進行。成系列的“關鍵教育事件”對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教育事件的實施要堅持求實、求小、求近的原則。關鍵教育事件主題活動在堅持三原則的基礎上宜成系列、分層次,還要不斷創新形式。關鍵教育事件要注重構建家校德育一體化的評估機制建設。

成功的教育需要點燃人內在的潛能。德育教育同樣如此。道德的自主發展是人的生活需求,也是學生的內在需求。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是德育教育的關鍵。如何最大限度的激發人性中的“善”也是道德教育面臨最大的難題。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們認爲,成系列的“關鍵教育事件”對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教育事件的內涵及其再認識

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約翰.福樂納根提出了關鍵事件法,併成功運用到企業對員工的績效評估中。我們普遍認爲,德育過程可以看做是由教育者設計的一系列教育事件綜合發揮作用的過程,這些事件在促進德育目標的達成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把這些在德育教育中起關鍵作用的事件稱爲關鍵教育事件。

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們對關鍵教育事件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認爲,關鍵教育事件並不僅僅指一件單獨的事件,它還可以以主題課程的方式進行。關鍵教育事件的選擇必須考慮兩個方面:確定各種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道德問題和道德情景以及各種道德行爲所包含的相應的行爲技能和情感表達與體驗技能。也就是說德育關鍵教育事件必須具有主題鮮明、事件典型、作用顯著三個特點。根據學生日常接觸的具有典型意義的道德問題和道德情景可以構成一個橫向的各種關鍵教育事件主題,而根據學生道德發展的規律以及學生適應現實和將來的社會生活的要求,也可以設計一系列的縱向的德育活動。

四、課程實施

(一)堅持的原則

三條基本原則:

1、求實 講求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避免空洞的說教

2、求小 不講大道理, 不做大事情,讓教育從小事抓起。

3、求近 讓良好的道德標準親近學生的生活,避免遙不可及。

(二)實施策略

1、抓三條基本原則 ,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

(1)“求實”就是追求課程活動的實效性。在教育實踐中,精心選擇具有說服力的學習材料,事件一實施,就必須讓學生清楚的把握事件本身蘊含的教育意義,不會有其他的誤解和誤讀,讓學生接受頗具衝擊力的心靈洗滌,使他們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收穫良好的教育效果。

(2)“求小”就是關鍵教育事件的主題要從學生身邊的小事選起。比如“愛祖國”是個大概念,是一種昇華了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對國小生來說是抽象的、理性的。對國小生進行愛祖國教育就要着眼於大處,落實在小事。例如:“孝敬父母,創建和諧家庭”主題教育,就落實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20件小事(1飯後幫助父母收拾碗筷,清理飯桌。2幫助父母洗刷碗筷。3清理家中的生活垃圾。4自己洗衣服,給父母洗衣服。5自己整理牀鋪。6父母做飯時,幫助父母洗菜、摘菜。7替父母打開水。8父母之間發生矛盾時,學會勸說一下。9不與父母吵架頂嘴。10父母生病時要問候一下,打吊瓶時如果有時間就陪在父母身邊。11父母吃藥時,給父母取藥倒開水。12父母身體不舒服時給父母揉肩、錘背。13不與父母爭搶看電視節目。14不影響父母休息。15不用家長吩咐,主動在家完成學習任務。16服從家長的安排。17幫助父母打掃居住的樓梯。18上學離家時要與父母說聲“再見”。19雙休日、節假日獨自外出時,要和父母打聲招呼。20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情,讓家長放心。),學生力所能及地從20件小事做起,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這也是關鍵教育事件的“以小見大”,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也能反映一個孩子的美好心靈。

(3)“求近”就是關鍵教育事件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關鍵教育事件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就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活動就是空中樓閣。例如:“愛學校,創建和諧校園”主題教育,學校提出校園生活20條(1不在校園牆壁上亂塗亂畫。2不亂扔紙屑雜物。3見到紙屑雜物揀起並放入校園清潔箱。4上下樓梯有秩序的靠右邊行走。5不攀登樓梯,不滑樓梯。6不在樓梯中擁擠打鬧。7愛護課桌凳子,不在上面亂刻亂貼亂畫。8不踩踏校園花壇。9愛護花草樹木,不攀樹折草摘花。10不在宣傳牌上亂塗亂畫亂抹。11愛護班級的展示牌。12課間不跳起夠摸班級的標誌牌。13愛護各個教室的門窗玻璃。14不在校園內吃零食。15不在校園內大聲吵嚷。16在走廊內不追逐打鬧。17不在校園操場上追逐打鬧。18課間小聲說話,悄悄走路。19模範遵守學校的各項紀律。20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這20條與學生的校園生活緊密相聯。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中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共事,學會感恩,在生活中培養了一批新時代的合格小公民。

2、關鍵教育事件主題活動成系列、分層次

(1)因時制宜,確定活動主題

學校根據每月份教育重點確定相應的主題活動,如:三月,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與時代同行”活動,學習雷鋒無私奉獻,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精神,讓每個學生在隊中做到爲自己負責,爲別人着想;四月,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奉獻精神”活動,通過讀革命歷史故事,看愛國主義影片,蒐集領袖偉人事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五一”勞動節期間,開展“體驗勞動快樂,收穫勞動果實”爲主題的系列活動,教育學生吃苦耐勞、熱愛勞動,評選勞動小能手;六月,在全校開展“擁抱快樂童年,收穫幸福明天”活動,就是從孩子的現實生活出發,尋找孩子自身優點,體驗人生快樂,珍惜人生中美好童年時光;七、八月,開展“走進火紅歲月,豐富人生經歷”活動,通過開展社會調查,做到革命傳統代代相傳。九月,開展“再敘恩師情誼,又生求真之志”活動;十月,開展“忠於祖國母親,煉就過硬本領”活動;十一月,圍繞學校舉辦的科技節,開展“樹立科學信心,探求世界奧妙”活動;十二月,開展“敢於知難而上,磨礪堅韌意志”活動。通過以上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的道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2)順應學生天性,活動主題分層次

針對學生在年齡、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差別的實際,提出低年級(一、二年級)、中年級(三、四年級)、高年級(五、六年級)活動目標,一般都包括“生活習慣”“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社會公德”四個方面,各段的要求各不相同又相互連貫,具有層次性又形成系列化。各年級各班按照這三個階段的活動目標,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的活動主題和活動方案。如低年級各班多以“環保小衛士”“自律小主人”爲活動主題,重在培養國小生的衛生習慣和自律意識,講好個人衛生,上課時能管得住自己。中年級多以“關愛他人”“人人都有責任心”爲主題,使學生更好地關心集體、關心同學和親人,增強學習做事的責任心。高年級各班的主題內容多是強化學習方面的,像“做學習小標兵”等,要求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爲升入國中做好準備;同時有的班還針對六年級學生年齡逐漸增長,社會接觸面日益擴大的實際,開展了做文明學生,不打架、不說髒話、不看有害書刊等爲內容的主題活動。

(3)分階段螺旋式,推動活動縱深發展

爲使系列活動向縱深方向發展,班級開展的所有主題活動都採取分階段、螺旋式運行方式。每一學年作爲一個教育週期,每個主題活動可以落實1-6年,新的週期不是上週期的簡單重複,而是在原來推動的水平上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學生由行動到認知,由認知到理性,由理性再回到行動。

例如 “做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主題教育,一年級着眼於學生剛入學,年齡小,剛參與校園生活,着手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開展了“關心班級衛生,做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座位的周圍保持乾乾淨淨,不扔一紙一屑,主動揀起地面的一紙一屑,這是一種初始的責任意識的培養。二年級着眼於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開展“課堂認真聽講,做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活動,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這也是一種責任意識的培養,只是活動內容與一年級相比有所轉換,從另一個角度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三年級繼續深化學習習慣教育,開展“認真完成作業,做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活動,讓學生按時、主動、認真、正確的完成自己的作業。四年級,進一步拓展活動內容,着眼於讓孩子尊敬老師關心同學,開展“愛老師,愛同學,做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活動,要求學生聽老師的話,爲老師獻愛心;幫助同學,關心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體驗到關心自己是一種責任,關心別人也是一種責任,“責任”概念有了一定的外延。五年級,着眼於集體榮譽感的培養,開展了“我爲班級爭榮譽,做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活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和學校開展的所有活動中,併力爭取得好成績,爭取爲班級爭得榮譽。在活動中學生意識到關心自己,關心別人是一種責任,關愛集體更是一種崇高的職責。到六年級,班主任準備針對學生年齡大的特點,策劃開展“參與社區活動,做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一主題活動充分體現了分階段、螺旋式的運行方式;每一學年作爲一個教育週期,每一學年都有新的內容;週期活動不是上週期的簡單重複,而是根據學生年齡增長,認知水平的提高,在原來推動的水平上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這種分層次,成系列的活動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意識。

(4)依據現狀,不斷創新活動形式

爲把關鍵教育事件賦予新的內涵,在求小求實求近分層次,成系列的基礎上,依據學校現狀,學校不斷創新活動形式。每學年由學校提出一個系列化主題活動,學校組織制定實施方案,班級根據實際結合已有的主題活動再製定活動方案。例如,針對學生的愛心責任心缺失,感恩教育缺少的問題,學校可實施“愛與責任同行”主題教育;針對和諧創建活動,組織實施了“和諧進家庭,和諧進校園”系列活動;針對學生學習上缺少吃苦,缺少競爭,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行動,推出“一賽二比三超”系列學習養成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教育。學校集體研究確立了“螺旋式”國小生品格養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梳理出了善良、有序、毅力、節儉、感恩、積極、自律、誠實、認真、合作、創新、責任12項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強化教育,將學校的整個德育工作細化爲以上12個重點,並且按照年級高低分別施教,構築起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大廈”。

五、課程評價

關鍵教育事件要注重構建家校德育一體化的評估機制建設。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通過線上線下活動,進行家長與教師,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溝通。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參與的良好育人氛圍。

一是建立學生成長電子手冊。學校根據德育課程活動主題以班級或年級組爲單位制定具體的學生德育評價辦法和評價標準,動態記錄學生的成績和優缺點,班主任每月組織一次階段總結,並通過網絡平臺單獨和家長互動。

二是德育評價師生互動一體化。學校對主題活動設計各類反饋表,定期發放,組織家長對孩子參與活動的情況進行評估和反饋。學校要求家長的評價要客觀、真實、公正。

三是學校提供線上線下互動平臺,實施家校共育。學校通過網絡平臺,展示學生作品,讓教師、學生、家長共同欣賞,學生和家長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和領悟生命的價值。學校還設置了在線諮詢、及時交流等模塊,爲家長解疑答惑;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和生活習慣。

總之,學校對關鍵教育事件的評價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多元化的。歸根結底是爲了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