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仁愛——師德的靈魂

仁愛——師德的靈魂1

仁愛——師德的靈魂

如果說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那麼師德就是光輝,如果說師德是教師的根本,那麼仁愛就是師德的靈魂。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我們精彩的人生從選擇光輝的職業開始。既然選擇了做教師,我們就要做一位受社會尊敬令家長放心的好老師!在我心中教師是充滿幸福感的職業;教師也是道德感由心而生的職業。這是我作爲一位國小教師的切身感受。

國小是整個教育的基礎,是人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步。作爲一名國小老師,我知道教育學生既要言傳也要身教,而身教則重於言傳,我們的言行時刻影響學生,教師被人們稱爲靈魂的工程師,我想要想塑造學生優秀的靈魂,教師首先應該具有高尚的靈魂。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一幫天真的孩子,他們的心靈純潔、善良,他們的人生就像一幅畫,我們國小老師是在這張紙上畫出第一筆的人,所以我認爲一個好老師最應具備的是愛心和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

我不但是一名老師,我還是一位母親,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到她的老師手裏的時候,我多麼希望她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希望老師對她多一些關愛,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寬容,因爲她還只是個孩子。當家長把更多的孩子交到我手裏時,他們是把全家的希望或者說把他們的未來交到了我們手裏。我心裏也會默默許下一個承諾,請你們放心,我會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關心、愛護他們,去用心的教育他們,這是我們做老師的道德感和責任心。

我們班有一名特殊的孩子,她從小失去父母,家境貧寒,由奶奶撫養長大。體育課上她因爲個子高站到隊伍最後面,而其他同學站隊時離他遠遠的,有些嫌棄她。體育課之後,我把學生留下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瞭解她的家庭情況,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還和個別同學去她家家訪,從那以後,同學們經常幫助她,她也越來越開朗。家訪中她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說:“老師,她沒有父母,是您改變了她,她的繪畫還得了獎。”我很欣慰。

我經常給孩子們說這樣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希望你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還有你的老師。”好老師應該用愛培育愛,用心去交換心。高爾基也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他纔可以教育孩子。”我們面對的是有感情的孩子,只有我們用真情去滋潤他們,用愛去感染他們,他們就會走近我們身邊,同時我們也走進了學生心裏,這就是做老師的幸福感。

有愛才會用心,有愛才會有責任,做一個好老師,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的責任。教師的責任聯繫着苦與樂,苦是因爲揹負責任,樂是因爲負了責任。學生有一點錯誤我們都不能放鬆警惕,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行教育;學生有了進步,我們及時進行鼓勵幫他們樹立自信。學生的進步,學生的困難,學生的逆反心理……哪一樣也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教導與幫助,這就是我們老師的責任感。看着一棵棵幼苗從自己手中長大,是多麼值得自豪的事。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教師是教育之根本,而優秀的教師必定是道德高尚的人,對孩子的愛就像一泓山泉清澈透明,沁潤着學生每一寸心田。

仁愛——師德的靈魂2

摘 要:有愛才有教育,愛爲師德之魂。教師應公正地對待所有學生,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用自己的真情感動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樹立良好的形象,發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師只有關愛學生,才能引導學生不斷提升道德素養,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從而獲得豐碩的教育成果。

關鍵詞:關愛;師德;師魂;公正;道德素養;師生關係

中圖分類號:G451.6;G456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032-02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那就是愛。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有愛才有教育,愛爲師德之魂。教師只有關愛學生,才能引導學生不斷提升道德素養,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一、公正地對待所有學生,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皆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師生相互依存,彼此構成發展共同體。要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教師就必須平等對待各種類型的學生,用愛心去欣賞所有的學生,包括學業和品行優劣不一的學生。真正關愛學生的教師不會整天埋怨學生,他們樂於和不同類型的學生打交道,並從中體驗到作爲教師所獨有的責任感、榮譽感和成就感。筆者所教的一名學生很聰慧,但有點傲氣和懶惰,筆者多次與她聊天,給她講理想與目標,講名人成長經歷,講勵志名言。特別是講述毛主席提出的“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她聽後深受啓發,慢慢地變了,變得謙虛、勤奮,更專注於學習。期末考試,她獨佔鰲頭。

二、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用自己的真情感動學生

學生在求學期間,基本上是家庭與學校兩點一線,每天的活動除了聽課之外就是做作業,學生往往希望有一些新奇的東西點綴其間,以緩解長期苦讀的煩悶。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寬容理解”是一副靈丹妙藥,它是心與心相互貼近、相互交融的催化劑。作爲班主任,有責任爲學生提供最理想的成長環境,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於是,筆者就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做文章,如實行班長負責制和小組長負責制,讓大家參與管理,做到齊抓共管。這樣不但提高學生自控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達到了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此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好書大家看”“好歌大家唱”“追星大家談”“才藝大家演”“開心加油站”“個性空間站”“新聞發佈會”“知識搶答賽”等。這些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活動,大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爲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育是面對心靈的事業,教師的工作無法繞開學生的心靈。筆者經常深入到學生羣體中,穿梭在孩子們中間,與優生暢談理想,鼓勵他們勇攀高峯,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勉勵他們上進。事實上,畢業之後經常和教師來往的以學困生居多。這些學困生在學業上有時難以達到教師的期望,但能真正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並不在意教師對他們曾經的嚴厲。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學生對老師總會或多或少存有畏懼心理,師生之間有着一道無形的鴻溝。如何填平這道鴻溝呢?那就要用真情感動學生。真心實意是打動人心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會產生巨大的感召力,能引起學生內心的強烈共鳴。這樣教師才能及時瞭解學生的精神世界,纔能有的放矢地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健康成長。正如高爾基所說:“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師的關愛可以使學生由灰心變爲振奮,由怯懦變爲勇敢,可以獲得學生的尊敬與信任。所以,教師的真正力量並非源於豐富的知識、高超的技能,而是源於對學生的真情。

三、尊重學生的人格,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對於學生來說,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技能的傳授者,也是心理的關懷者、心智的開啓者,更是道德的引領者。當然,教師關愛學生並不意味着不能對學生嚴格,但必須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效。做到嚴與愛有機結合,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許多教師爲筆者樹立了榜樣,指明瞭方向。如有的教師帶生病的學生回自己家照顧,有的教師經常給貧困學生衣物,他們都在學生身上傾注了愛心,但他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不放過一點錯誤,及時進行教育,以促其不斷進步,這纔是善愛。此外,在“以嚴導行”方面,筆者更注重“以章育人”。教師如果只用單一說教去教育學生,很難做到“長治久安”,必須通過建立科學的班規和制度去強化管理。在每個學期開始時,筆者就制訂或完善公正、公平、科學嚴密的班級制度,獎勤罰懶,鼓勵先進,鞭策後進。方案既能夠發揚民主,又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優點和弱點。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每個集體都要有自己的規章制度,作爲集體的一員,每個人都有義務去遵守制度,衝動所受到的懲罰並非來自老師,而是來自制度。平等、民主、尊重、信任會使教師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心,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

四、樹立良好的形象,發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師的言行舉止應當成爲所有學生的學習榜樣,教師要始終給予學生積極的影響,用真誠的笑容感染學生,用真摯的語言打動學生。教師要言出必行,表裏如一,在潛移默化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一生。在教學中,淵博的知識、風趣的語言、嚴密的推理、靈活的教法,能使教師成爲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在管理上,良好的品德修養、一視同仁的態度、雷厲風行的作風,能使教師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在生活中,要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慢慢地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情實意,漸漸贏得學生的信任。成了學生的良師益友之後,學生有什麼煩惱事或困難都會悄悄地告訴老師,團結在老師的周圍。師生“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就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師的笑容、良言和對學生的欣賞眼神,都能充分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關愛所有學生,才能最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綜上所述,愛是教育的前提,是師德之魂。教師只有關愛學生,纔會全身心地奉獻於教育事業。以愛爲師德之魂,教育這片熱土的天空一定晴空萬里。以愛爲師德之魂,就能爲國家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中央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彭茜.教育性教學交往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批准號:2017YQJK22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楊浩(1977-),男,廣東廉江人,中學高級教師,從事德育、化學教學與研究。

標籤:師德 仁愛 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