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溫州市投資體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第一篇:溫州市投資體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溫州市投資體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如何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幾年來,溫州市不斷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源化、投資方式多樣化、建設實施市場化的基本格局,全社會投資的快速增長。但現行的投資體制還存在不少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障礙,加快發展,有效推進實施“一港三城”發展戰略。

一、近幾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的基本情況

(一)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基礎設施投入逐年加大

近幾年,溫州市堅持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落實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在較高的平臺上繼續較快增長,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重點突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隨着一大批事關全局的基礎設施相繼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硬環境,有力地促進了溫州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狠抓落實,提高效益,重點建設成效顯著

溫州市全力推進以交通、通訊、水利和電力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三)統籌規劃,加強調控,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溫州市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新溫州和實施“一港三城”戰略目標,大力推進“百項千億”工程計劃實施。在做好規劃的同時,溫州市加強了對項目建設資金的籌措,做好政府項目的資金平衡和落實工作。在引導民間投資方面,溫州市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率先發展民營經濟,積極培育民間投資主體,鼓勵制度創新,實行投資市場取向改革,大力發展民間投資。目前,溫州民間投資已涉及道路、環保、碼頭、水利、通訊、文化、教育、醫院、體育、旅遊、城市基礎設施、托幼養老等多個領域。

二、存在問題與原因

(一)規劃滯後,基礎設施瓶頸效應凸現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工作中雖然對規劃工作都十分重視,但在實踐中,規劃的滯後性造成經濟建設遲緩性現象還是存在的。主要是在制訂規劃時前瞻性不夠,往往重近期,輕遠期,對重大布局和重大項目的研究不夠,對綜合性、網絡化項目認識不足。其次規劃銜接不夠,各職能部門按各自專業要求制訂專業規劃時,部門間銜接不夠,缺乏綜合平衡,影響了規劃的協調性。對規劃認識不足,往往停留在口頭上,在具體工作中重項目、輕規劃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一些規劃本身的科學性不強,前期工作深度不夠,研究不深,規劃制訂好後,經不起時間考驗,影響規劃的權威性。再者,市民參與度不夠,規劃都是部門制訂,往往都是關門搞規劃,未及時向社會公佈徵詢意見,缺少羣衆意見的參與。

溫州市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發展,已經成爲經濟發展的瓶頸。如徵地難、拆遷難已成爲溫州市經濟建設中的一大突出問題,並已嚴重製約和影響工程建設。又如今年凸現的電力緊張問題,集中反映了電力規劃不符實際,發展滯後,影響了經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社會矛盾。

(二)形式單一,投資資金融通渠道不暢

溫州市投資領域存在籌資渠道不暢、方式單一,來源不多、引導不夠等問題。融資難仍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之一。據調查,30%的民營企業認爲資金偏緊或緊張。貸款難和難貸款現象同時存在,不能滿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擔保要求也是民營企業不能獲得銀行貸款的重要原因。而遊離於現有金融系統之外的自發性民間信用估計達到300-350億元,約佔銀行貸款的4成。

在利用外資方面,溫州市在全省處於落後地位。外商到溫州來投資存在着不知道找誰,找誰都說了不算的問題。高昂的地價又使溫州成爲一個投資的價格高地,制約着大型跨國公司大項目在溫州落戶。利用外資的層次也不高,大多是投向技術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業和房地產業,投向基礎設施和技術含量高的行業不多。

(三)權責不明,投資體制改革不夠深入

一是國有資本投資權責不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政府投資公司作爲不獨立的投資主體,存在主體不明,利益不清,政企難分,收益和風險不對稱等情況,對投資項目的效益好壞,建設經營,債務償還等不負有完全責任。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缺乏約束機制。因而投資積極性很高,一有機會就竭力爭取上項目。

二是指揮部的模式存在建管不分,規模擴大的問題。一個工程建一個班子,抽一批人馬,買一批設備,搞一個辦公樓。工程一完,又各奔東西,無人負責。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管理成本較高,投資浪費較重。指揮部又派生出一些房開公司、服務公司、項目公司等,只好擴大建設規模,收取管理費養人。

(四)管理粗放,有效監督機制尚待完善

溫州市投資項目管理中特別是一些政府投資項目比較普遍地存在“三超”(超規模、超投資、超標準)問題,存在一些重複建設,造成投資浪費,影響了資金的總體安排。投資項目在管理上缺乏統一協調機制,並聯審批推行沒有深入,項目建設週期過長,也影響了投資環境。工程建設中督查力度不夠,一些項目在竣工驗收上不規範。建設市場尚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工程招投標中存在轉包及違法分包的現象,亟待採取措施予以整治。

三、創新思路,加大力度,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今後幾年,是溫州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以“百項千億”工程爲重點,加大投資力度

要緊緊圍繞推進“一港三城”發展戰略,以“大規劃”帶動“大建設”。今後幾年的具體任務就是加快實施“百項千億”工程計劃,以計劃的實施實現溫州市投資總量提升和投資結構的優化。據初步估算,“百項千億”工程中計劃由地方財政性資金投入25%,向國家、部、省及相關投資公司爭取35%,其餘40%需面向社會,吸引民間資金投入。此外,未列入“百項千億”工程的項目5年內也需1000多億的民間資金投入。

(二)加強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招商引資

進一步加強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一是要着眼全局、適度超前、重兵佈陣、加強前期,要改變少數人搞前期工作的局面,多投入精幹力量,各部門都要大部分人投入做前期工作。二是要建立前期工作機制和責任制。三是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一港三城”戰略需要,選中一批重大前期項目,做深入的前期工作。四是注意前期工作方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要與發展思路和規劃相銜接,重調研和綜合平衡,借用社會中介機構的技術力量,把工作做深做透。充實重大建設項目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爲招商引資打基礎。

(三)積極引導民間投資,拓寬多元化投資渠道

要爲民間投資營造一個平等、公平的投資環境,擴大企業作爲獨立的投資主體的投資決策權;試行經營性項目業主招標制。要及時向社會公佈“溫州市招商引資項目計劃”,採用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的做法,推出幾個項目試點,面向全社會進行項目業主公開招投標,吸引民間投資。建立投資載體,引導項目和資金的結合;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減少程序,提高效率,儘快建立民間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度。堅持“誰投資,誰收益”的權益歸屬原則,健全工作機制,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建議由市府牽頭,建立計委、財政、國資、交通、市政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溫州優質國有資產存量盤活,滾動發展。

(四)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規範政府投資行爲

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的全過程管理,規範政府投資行爲,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建立決策科學、投向合理、運作規範、監管嚴格的政府投資管理體制。儘快出臺《溫州市政府投資管理辦法》,健全政府的投資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益。形成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規劃協調機制,避免重複建設,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投資效率,實現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的一體化。

要改革現有的指揮部的建設管理機制,除特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單獨指揮部外,其他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實施,要實行“代建制”,集中管理,用“交鑰匙”方式移交行政、事業單位使用和管理,通過專業化管理提高政府撥款投資的效益。對現有的指揮部,要進行整合,剝離所辦的企業,實現政府投資職能、投資管理職能、工程管理職能的分離。政府產業開發投資項目的建設實施,可由直接投資改爲股權投資,即由政府向授權投資機構注入資本金,由授權投資機構對項目進行控股或參股,政府不直接參與項目的具體建設和經營活動,通過股權流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動態調整。

統籌預算內、外的政府專項資金,實行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使政府投資在引導社會各類資金中起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增加政府投入力度,保證穩定的財政資金來源。採取貼息、補助等投入方式,吸引和拼盤各地配套資金特別是非財政性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要落實《溫州市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加強政府項目管理監督,提高投資效益。強化工程概預決算管理,優化項目方案,合理節約資金。

(五)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投資環境

着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不僅要加強投資硬環境建設,花大力氣改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而且要優化投資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與投資有關的土地、戶籍、就業、稅收等法律法規體系;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國家只審批關係經濟安全、影響環境資源、涉及整體佈局的重大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及限制類項目,其他項目由審批制改爲備案制,由投資主體自行決策。對必須審批的限制類項目,政府應向社會公開審批的依據、內容、權限、條件、程序、時限等,並嚴格予以執行。積極推行集中辦理、“一站式”服務的審批方式,推進網上並聯審批,逐步實現項目審批的信息化和高效化。

要大力發展投資諮詢、評估、設計、監理、會計、法律、審計和招標代理等中介服務機構,推進行業協會等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凡是能由中介服務機構有效提供服務的市場領域,政府職能應逐步退出,變直接參與或干預市場爲間接調控市場,充分發揮投資中介機構在投資決策和建設實施中的服務作用。同時,強化社會信用文化的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完

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市場化、投資決策科學化、項目管理規範化、政府調控透明化以及中介服務社會化

第二篇:溫州市投資體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溫州市投資體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如何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幾年來,溫州市不斷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源化、投資方式多樣化、建設實施市場化的基本格局,全社會投資的快速增長。但現行的投資體制還存在不少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障礙,加快發展,有效

推進實施“一港三城”發展戰略。

一、近幾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的基本情況

(一)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基礎設施投入逐年加大

近幾年,溫州市堅持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落實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在較高的平臺上繼續較快增長,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重點突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隨着一大批事關全局的基礎設施相繼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硬環境,有力地促進了溫州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狠抓落實,提高效益,重點建設成效顯著

溫州市全力推進以交通、通訊、水利和電力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三)統籌規劃,加強調控,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溫州市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新溫州和實施“一港三城”戰略目標,大力推進“百項千億”工程計劃實施。在做好規劃的同時,溫州市加強了對項目建設資金的籌措,做好政府項目的資金平衡和落實工作。在引導民間投資方面,溫州市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率先發展民營經濟,積極培育民間投資主體,鼓勵制度創新,實行投資市場取向改革,大力發展民間投資。目前,溫州民間投資已涉及道路、環保、碼頭、水利、通訊、文化、教育、醫院、體育、旅遊、城市基礎設施、托幼養老等多個領域。

二、存在問題與原因

(一)規劃滯後,基礎設施瓶頸效應凸現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工作中雖然對規劃工作都十分重視,但在實踐中,規劃的滯後性造成經濟建設遲緩性現象還是存在的。主要是在制訂規劃時前瞻性不夠,往往重近期,輕遠期,對重大布局和重大項目的研究不夠,對綜合性、網絡化項目認識不足。其次規劃銜接不夠,各職能部門按各自專業要求制訂專業規劃時,部門間銜接不夠,缺乏綜合平衡,影響了規劃的協調性。對規劃認識不足,往往停留在口頭上,在具體工作中重項目、輕規劃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一些規劃本身的科學性不強,前期工作深度不夠,研究不深,規劃制訂好後,經不起時間考驗,影響規劃的權威性。再者,市民參與度不夠,規劃都是部門制訂,往往都是關門搞規劃,未及時向社會公佈徵詢意見,缺少羣衆意見的參與。

溫州市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發展,已經成爲經濟發展的瓶頸。如徵地難、拆遷難已成爲溫州市經濟建設中的一大突出問題,並已嚴重製約和影響工程建設。又如今年凸現的電力緊張問題,集中反映了電力規劃不符實際,發展滯後,影響了經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社會矛盾。

(二)形式單一,投資資金融通渠道不暢

溫州市投資領域存在籌資渠道不暢、方式單一,來源不多、引導不夠等問題。融資難仍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之一。據調查,30%的民營企業認爲資金偏緊或緊張。貸款難和難貸款現象同時存在,不能滿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擔保要求也是民營企業不能獲得銀行貸款的重要原因。而遊離於現有金融系統之外的自發性民間信用估計達到300-350億元,約佔銀行貸款的4成。

在利用外資方面,溫州市在全省處於落後地位。外商到溫州來投資存在着不知道找誰,找誰都說了不算的問題。高昂的地價又使溫州成爲一個投資的價格高地,制約着大型跨國公司大項目在溫州落戶。利用外資的層次也不高,大多是投向技術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業和房地產業,投向基礎設施和技術含量高的行業不多。

(三)權責不明,投資體制改革不夠深入

一是國有資本投資權責不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政府投資公司作爲不獨立的投資主體,存在主體不明,利益不清,政企難分,收益和風險不對稱等情況,對投資項目的效益好壞,建設經營,債務償還等不負有完全責任。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缺乏約束機制。因而投資積極性很高,一有機會就竭力爭取上項目。

二是指揮部的模式存在建管不分,規模擴大的問題。一個工程建一個班子,抽一批人馬,買一批設備,搞一個辦公樓。工程一完,又各奔東西,無人負責。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管理成本較高,投資浪費較重。指揮部又派生出一些房開公司、服務公司、項目公司等,只好擴大建設規模,收取管理費養人。

(四)管理粗放,有效監督機制尚待完善

溫州市投資項目管理中特別是一些政府投資項目比較普遍地存在“三超”(超規模、超投資、超標準)問題,存在一些重複建設,造成投資浪費,影響了資金的總體安排。投資項目在管理上缺乏統一協調機制,並聯審批推行沒有深入,項目建設週期過長,也影響了投資環境。工程建設中督查力度不夠,一些項目在竣工驗收上不規範。建設市場尚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工程招投標中存在轉包及違

第三篇:溫州市投資體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如何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幾年來,溫州市不斷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源化、投資方式多樣化、建設實施市場化的基本格局,全社會投資的快速增長。但現行的投資體制還存在不少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障礙,加快發展,有效推進實施“一港三城”發展戰略。

一、近幾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的基本情況

(一)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基礎設施投入逐年加大

近幾年,溫州市堅持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落實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在較高的平臺上繼續較快增長,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重點突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隨着一大批事關全局的基礎設施相繼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硬環境,有力地促進了溫州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狠抓落實,提高效益,重點建設成效顯著

溫州市全力推進以交通、通訊、水利和電力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三)統籌規劃,加強調控,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溫州市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新溫州和實施“一港三城”戰略目標,大力推進“百項千億”工程計劃實施。在做好規劃的同時,溫州市加強了對項目建設資金的籌措,做好政府項目的資金平衡和落實工作。在引導民間投資方面,溫州市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率先發展民營經濟,積極培育民間投資主體,鼓勵制度創新,實行投資市場取向改革,大力發展民間投資。目前,溫州民間投資已涉及道路、環保、碼頭、水利、通訊、文化、教育、醫院、體育、旅遊、城市基礎設施、托幼養老等多個領域。

二、存在問題與原因

(一)規劃滯後,基礎設施瓶頸效應凸現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工作中雖然對規劃工作都十分重視,但在實踐中,規劃的滯後性造成經濟建設遲緩性現象還是存在的。主要是在制訂規劃時前瞻性不夠,往往重近期,輕遠期,對重大布局和重大項目的研究不夠,對綜合性、網絡化項目認識不足。其次規劃銜接不夠,各職能部門按各自專業要求制訂專業規劃時,部門間銜接不夠,缺乏綜合平衡,影響了規劃的協調性。對規劃認識不足,往往停留在口頭上,在具體工作中重項目、輕規劃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一些規劃本身的科學性不強,前期工作深度不夠,研究不深,規劃制訂好後,經不起時間考驗,影響規劃的權威性。再者,市民參與度不夠,規劃都是部門制訂,往往都是關門搞規劃,未及時向社會公佈徵詢意見,缺少羣衆意見的參與。

溫州市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發展,已經成爲經濟發展的瓶頸。如徵地難、拆遷難已成爲溫州市經濟建設中的一大突出問題,並已嚴重製約和影響工程建設。又如今年凸現的電力緊張問題,集中反映了電力規劃不符實際,發展滯後,影響了經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社會矛盾。

(二)形式單一,投資資金融通渠道不暢

溫州市投資領域存在籌資渠道不暢、方式單一,來源不多、引導不夠等問題。融資難仍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之一。據調查,30%的民營企業認爲資金偏緊或緊張。貸款難和難貸款現象同時存在,不能滿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擔保要求也是民營企業不能獲得銀行貸款的重要原因。而遊離於現有金融系統之外的自發性民間信用估計達到300-350億元,約佔銀行貸款的4成。

在利用外資方面,溫州市在全省處於落後地位。外商到溫州來投資存在着不知道找誰,找誰都說了不算的問題。高昂的地價又使溫州成爲一個投資的價格高地,制約着大型跨國公司大項目在溫州落戶。利用外資的層次也不高,大多是投向技術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業和房地產業,投向基礎設施和技術含量高的行業不多。

(三)權責不明,投資體制改革不夠深入

一是國有資本投資權責不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政府投資公司作爲不獨立的投資主體,存在主體不明,利益不清,政企難分,收益和風險不對稱等情況,對投資項目的效益好壞,建設經營,債務償還等不負有完全責任。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缺乏約束機制。因而投資積極性很高,一有機會就竭力爭取上項目。

二是指揮部的模式存在建管不分,規模擴大的問題。一個工程建一個班子,抽一批人馬,買一批設備,搞一個辦公樓。工程一完,又各奔東西,無人負責。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管理成本較高,投資浪費較重。指揮部又派生出一些房開公司、服務公司、項目公司等,只好擴大建設規模,收取管理費養人。

(四)管理粗放,有效監督機制尚待完善

溫州市投資項目管理中特別是一些政府投資項目比較普遍地存在“三超”(超規模、超投資、超標準)問題,存在一些重複建設,造成投資浪費,影響了資金的總體安排。投資項目在管理上缺乏統一協調機制,並聯審批推行沒有深入,項目建設週期過長,也影響了投資環境。工程建設中督查力度不夠,一些項目在竣工驗收上不規範。建設市場尚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工程招投標中存在轉包及違法分包的現象,亟待採取措施予以整治。

三、創新思路,加大力度,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今後幾年,是溫州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以“百項千億”工程爲重點,加大投資力度

要緊緊圍繞推進“一港三城”發展戰略,以“大規劃”帶動“大建設”。今後幾年的具體任務就是加快實施“百項千億”工程計劃,以計劃的實施實現溫州市投資總量提升和投資結構的優化。據初步估算,“百項千億”工程中計劃由地方財政性資金投入25%,向國家、部、省及相關投資公司爭取35%,其餘40%需面向社會,吸引民

第四篇:溫州市投資體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如何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幾年來,溫州市不斷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源化、投資方式多樣化、建設實施市場化的基本格局,全社會投資的快速增長。但現行的投資體制還存在不少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障礙,加快發展,有效推進實施“一港三城”發展戰略。

一、近幾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的基本情況

(一)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基礎設施投入逐年加大

近幾年,溫州市堅持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落實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在較高的平臺上繼續較快增長,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重點突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隨着一大批事關全局的基礎設施相繼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硬環境,有力地促進了溫州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狠抓落實,提高效益,重點建設成效顯著

溫州市全力推進以交通、通訊、水利和電力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三)統籌規劃,加強調控,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溫州市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新溫州和實施“一港三城”戰略目標,大力推進“百項千億”工程計劃實施。在做好規劃的同時,溫州市加強了對項目建設資金的籌措,做好政府項目的資金平衡和落實工作。在引導民間投資方面,溫州市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率先發展民營經濟,積極培育民間投資主體,鼓勵制度創新,實行投資市場取向改革,大力發展民間投資。目前,溫州民間投資已涉及道路、環保、碼頭、水利、通訊、文化、教育、醫院、體育、旅遊、城市基礎設施、托幼養老等多個領域。

二、存在問題與原因

(一)規劃滯後,基礎設施瓶頸效應凸現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工作中雖然對規劃工作都十分重視,但在實踐中,規劃的滯後性造成經濟建設遲緩性現象還是存在的。主要是在制訂規劃時前瞻性不夠,往往重近期,輕遠期,對重大布局和重大項目的研究不夠,對綜合性、網絡化項目認識不足。其次規劃銜接不夠,各職能部門按各自專業要求制訂專業規劃時,部門間銜接不夠,缺乏綜合平衡,影響了規劃的協調性。對規劃認識不足,往往停留在口頭上,在具體工作中重項目、輕規劃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一些規劃本身的科學性不強,前期工作深度不夠,研究不深,規劃制訂好後,經不起時間考驗,影響規劃的權威性。再者,市民參與度不夠,規劃都是部門制訂,往往都是關門搞規劃,未及時向社會公佈徵詢意見,缺少羣衆意見的參與。

溫州市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發展,已經成爲經濟發展的瓶頸。如徵地難、拆遷難已成爲溫州市經濟建設中的一大突出問題,並已嚴重製約和影響工程建設。又如今年凸現的電力緊張問題,集中反映了電力規劃不符實際,發展滯後,影響了經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社會矛盾。

(二)形式單一,投資資金融通渠道不暢

溫州市投資領域存在籌資渠道不暢、方式單一,來源不多、引導不夠等問題。融資難仍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之一。據調查,30%的民營企業認爲資金偏緊或緊張。貸款難和難貸款現象同時存在,不能滿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擔保要求也是民營企業不能獲得銀行貸款的重要原因。而遊離於現有金融系統之外的自發性民間信用估計達到300-350億元,約佔銀行貸款的4成。

在利用外資方面,溫州市在全省處於落後地位。外商到溫州來投資存在着不知道找誰,找誰都說了不算的問題。高昂的地價又使溫州成爲一個投資的價格高地,制約着大型跨國公司大項目在溫州落戶。利用外資的層次也不高,大多是投向技術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業和房地產業,投向基礎設施和技術含量高的行業不多。

(三)權責不明,投資體制改革不夠深入

一是國有資本投資權責不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政府投資公司作爲不獨立的投資主體,存在主體不明,利益不清,政企難分,收益和風險不對稱等情況,對投資項目的效益好壞,建設經營,債務償還等不負有完全責任。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缺乏約束機制。因而投資積極性很高,一有機會就竭力爭取上項目。

二是指揮部的模式存在建管不分,規模擴大的問題。一個工程建一個班子,抽一批人馬,買一批設備,搞一個辦公樓。工程一完,又各奔東西,無人負責。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管理成本較高,投資浪費較重。指揮部又派生出一些房開公司、服務公司、項目公司等,只好擴大建設規模,收取管理費養人。

(四)管理粗放,有效監督機制尚待完善

溫州市投資項目管理中特別是一些政府投資項目比較普遍地存在“三超”(超規模、超投資、超標準)問題,存在一些重複建設,造成投資浪費,影響了資金的總體安排。投資項目在管理上缺乏統一協調機制,並聯審批推行沒有深入,項目建設週期過長,也影響了投資環境。工程建設中督查力度不夠,一些項目在竣工驗收上不規範。建設市場尚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工程招投標中存在轉包及違法分包的現象,亟待採取措施予以整治。

三、創新思路,加大力度,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今後幾年,是溫州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以“百項千億”工程爲重點,加大投資力度

要緊緊圍繞推進“一港三城”發展戰略,以“大規劃”帶動“大建設”。今後幾年的具體任務就是加快實施“百項千億”工程計劃,以計劃的實施實現溫州市投資總量提升和投資結構的優化。據初步估算,“百項千億”工程中計劃由地方財政性資金投入25%,向國家、部、省及相關投資公司爭取35%,其餘40%需面向社會,吸引民間資金投入。此外,未列入“百項千億”工程的項目5年內也需1000多億的民間資金投入。

(二)加強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招商引資

進一步加強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一是要着眼全局、適度超前、重兵佈陣、加強前期,要改變少數人搞前期工作的局面,多投入精幹力量,各部門都要大部分人投入做前期工作。二是要建立前期工作機制和責任制。三是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一港三城”戰略需要,選中一批重大前期項目,做深入的前期工作。四是注意前期工作方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要與發展思路和規劃相銜接,重調研和綜合平衡,借用社會中介機構的技術力量,把工作做深做透。充實重大建設項目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爲招商引資打基礎。

(三)積極引導民間投資,拓寬多元化投資渠道

要爲民間投資營造一個平等、公平的投資環境,擴大企業作爲獨立的投資主體的投資決策權;試行經營性項目業主招標制。要及時向社會公佈“溫州市招商引資項目計劃”,採用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的做法,推出幾個項目試點,面向全社會進行項目業主公開招投標,吸引民間投資。建立投資載體,引導項目和資金的結合;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減少程序,提高效率,儘快建立民間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度。堅持“誰投資,誰收益”的權益歸屬原則,健全工作機制,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建議由市府牽頭,建立計委、財政、國資、交通、市政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溫州優質國有資產存量盤活,滾動發展。

(四)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規範政府投資行爲

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的全過程管理,規範政府投資行爲,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建立決策科學、投向合理、運作規範、監管嚴格的政府投資管理體制。儘快出臺《溫州市政府投資管理辦法》,健全政府的投資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益。形成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規劃協調機制,避免重複建設,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投資效率,實現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的一體化。

要改革現有的指揮部的建設管理機制,除特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單獨指揮部外,其他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實施,要實行“代建制”,集中管理,用“交鑰匙”方式移交行政、事業單位使用和管理,通過專業化管理提高政府撥款投資的效益。對現有的指揮部,要進行整合,剝離所辦的企業,實現政府投資職能、投資管理職能、工程管理職能的分離。政府產業開發投資項目的建設實施,可由直接投資改爲股權投資,即由政府向授權投資機構注入資本金,由授權投資機構對項目進行控股或參股,政府不直接參與項目的具體建設和經營活動,通過股權流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動態調整。

統籌預算內、外的政府專項資金,實行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使政府投資在引導社會各類資金中起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增加政府投入力度,保證穩定的財政資金來源。採取貼息、補助等投入方式,吸引和拼盤各地配套資金特別是非財政性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要落實《溫州市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加強政府項目管理監督,提高投資效益。強化工程概預決算管理,優化項目方案,合理節約資金。

(五)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投資環境

着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不僅要加強投資硬環境建設,花大力氣改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而且要優化投資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與投資有關的土地、戶籍、就業、稅收等法律法規體系;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國家只審批關係經濟安全、影響環境資源、涉及整體佈局的重大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及限制類項目,其他項目由審批制改爲備

第五篇:2014年金沙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初步工作思路

2014年金沙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

初步思路

2014年是在總結2014—2014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經驗基礎上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根據《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總體要求和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醫療衛生工作的實際,初步草擬2014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工作思路。

一、2014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

1、工作完成情況: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按照《畢節地區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4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畢署辦通﹝2014﹞62號)要求,制定了《金沙縣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4年度工作安排意見》,成立了醫療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開展日常工作的組織機構,明確了工作責任和工作目標,健立了工作機制,正常、有序、有效開展工作。

(2)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認真開展醫療保障服務工作。在切實提升保障水平、減輕羣衆負擔方面。根據參合資金的動態管理情況,逐年提升合作醫療報銷比例,2014年鄉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爲70% ,2014年提升爲80% ;2014年縣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爲 55%,2014年爲70% ;在擴大基本醫療保障、實行應保盡保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腎功能衰竭、白血病等特殊病種範圍,提高特殊病種的報銷比例,2014年城鎮居民參保人數受益率爲44.23%,使用基金320.44萬元,佔基金總額的136.42%;

新農合參合人數受益率爲85.12%,基金使用7857.83萬元,佔總額的64.51%。人民羣衆切實感受到新農合政策帶來的實惠,參合積極性逐年提高, 2014年參合率已達99.8%。

(3)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以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爲抓手,積極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明確規定政府主辦的醫療機構必須堅定執行三個百分之百的基本藥物制度。截止2014年12月30日,全縣藥品網上成交總金額爲0.18億元,居全區第一。同時按照文件規定,初步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初步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考覈、優勝劣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

(4)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積極組織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23個鄉鎮衛生院附屬工程正在進行施工、53村衛生室的修建已完成43個,其餘的衛生基礎設施項目工程按照計劃有序開展,衛生院和衛生室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揮;二是根據全縣衛生人員緊缺的狀況,在縣委、縣政府的安排下,2014年共招考衛技人員 188名,有效緩解了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局面。三是按照每個村配備2名村醫的要求,共增補村醫181名,培訓村衛生人員325人次,並且在全區率先將村醫補助從200元/人/月提高到400元/人/月,爲村醫購買400元/人/年的養老保險,使村醫能安心工作。

(5)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經費中央、省、縣財政分別爲20元/人、4.3元/人、0.7元/人共計25元/人的補助標準已全額到位,全面實施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已列爲常態化工作的重要內容。2014年在全區提前完成在均等化服務工作中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任務,受到了全區的通報表揚,高血壓管理完成20140人(目標1.5萬人),完成率爲138.67%;糖尿病管理完成6044人(目標5500萬人),完成率爲109.89%;各種疫苗接種率均在95%以上。白內障復明工程完成500人(任務800人),完成率爲62.50%。住院分娩率爲97.14%(目標爲96%),住院補助分娩率爲93.79%。使用資金253.04萬元,資金使用率爲89.88%。全縣26個鄉鎮衛生院100%啓動產科工作。孕產婦死亡率24.49/10萬(控制指標爲34/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9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爲11.75‰(控制指標爲12‰),嬰兒死亡人數57 人,嬰兒死亡率 6.98 ‰(控制指標爲8‰),無新生兒破傷風。2014年全縣共出生活產新生兒8167人,辦理出生醫學證明5870人,辦證率71.87%。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工作完成任務數6447人,完成率爲115.13%。啓動預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嬰傳播項目工作。hiv孕期檢測人數2716人,孕期檢測率爲83.05%(目標爲80%),產婦檢測人數5505人,產婦檢測率爲93.84%,產婦諮詢人數5650人,產婦諮詢率爲96.31%,hiv陽性病人2例,管理率爲100%。完成36個hiv檢測點建設工作,合格率100%,

2、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向

雖然我縣在醫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

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醫療預防保健三級服務體系雖然建立,但是,文化、經濟發展不平衡,醫療衛生工作的發展也極不均衡。醫療技術水平不高,醫療服務能力不強,醫療資源相對不足是現實問題,總體上,提供的醫療服務還不能適應和滿足人民羣衆增長的需要,農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還較低,看病難的問題依然還未得到有效解決。

二是醫療市場的開放和運行競爭,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受到嚴重的衝擊和挑戰,趨利性增強,以藥養醫、過渡醫療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同時,民營資本進入醫療市場又將極大增加引導和監管的複雜性,常規醫療監管工作已經不適應目前面臨的複雜局面,創新工作機制迫在眉睫。

三是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工作進度緩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管理機制、人事、收入、分配等機制還不健全,涉及績效工資與月掛鉤浮動部分太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特別是業務骨幹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吃大鍋飯的苗頭有所擡頭。

四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嚴重匱乏,工作條件差、待遇低,難以留住人才。

二、2014年的工作思路

堅持貫徹省地醫療改革的新精神、新任務。緊緊圍繞“看病難、看病貴”現實問題,認真分析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結合醫療服務行業特點,探索、研究具體的工作措施,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改革工作。

1、夯實公共衛生基礎工作,充分發揮“預防和保健”的功能作用。

把公共衛生工作放在醫療衛生工作的首位,在工作中,加強督導,積極調研,找準工作的薄弱環節和監管的空白地帶,完善工作細節,把工作做實,切實發揮公共衛生工作在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的基礎性作用,切實取得預防和保健效果,讓人民羣衆不生病、少生病或者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人民羣衆身體痛苦和經濟損失。

2、加強醫療預防保健三級服務體系隊伍建設,發揮醫療衛生工作的生力軍作用

醫療預防保健三級服務體系隊伍是貫徹落實醫療衛生工作的決定力量,是體現民生工程的實踐者,是醫療改革中保基本、強基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醫療預防保健三級服務體系隊伍建設,需要創新機制、合理引導和整合相關醫療資源,理順人事制度、績效工資、管理權限、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等具體問題,使醫療預防保健三級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同時,利用醫療保障中報銷比例的槓桿機制,合理分流提供高端和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滿足不同的醫療服務需求。

3、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切實解決農村羣衆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問題。

一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衛生技術人才,特別是優秀衛生技術人才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二是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三是建立縣級醫療

機構對鄉鎮衛生院幫扶的長效機制,着力提升鄉鎮衛生院的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專業技術水平和內部管理水平。四是探索建立長期穩定、制度化的協作機制,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服務模式,合理使用有限的衛生資源。五是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醫務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穩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

4、進一步加大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工作力度。

堅持以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爲抓手,積極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在全縣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鄉村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中全面實行三個100%,即100%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和省增補的非基藥物;100%的基本藥物和省增補的非基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100%的基本藥物和省增補的非基藥物實行網上集中採購。確保基本藥物安全有效、品質優良、價格合理、供應及時,讓羣衆真正感受到藥品價格下降所得到的實惠。

5、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通過建立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激勵性的分配機制、規範性的藥品採購機制、長效性的多渠道補償機制,破除“以藥養醫”的舊機制,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新的運行機制。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隊伍結構得到明顯優化,服務能力得到明顯增強、服務效率得到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