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自我評價

培養自我評價能力從國小生抓起(精選多篇)

第一篇:培養自我評價能力從小學生抓起

培養自我評價能力從國小生抓起(精選多篇)

自我評價能力不是要等到求職時才能慢慢地培養的,應該要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這樣,慢慢地,到了以後你的自我評價能力就會變強了。下面的是介紹瞭如何來培養國小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一:國小生的熟悉(以數學學習爲例)

數學教學必須有學生主體的參與,學生主體的參與離不開學生數學學習的審閱和自行調控,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少不了學生的。傳統的數學學習全是老師、校長的事情,學生無權過問,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參與的意識,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授給的意見。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纔有最全面深進的瞭解,最清楚自己的發展過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學生應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視。有人以爲,國小生缺乏辨別能力,懵懂無知,不但不能自己,而且找不到。國小生是空中樓閣,無稽之談。筆者不同意這種看法。國小生年齡小,心理髮育不成熟,沒有意識,但可以引導、喚醒,逐漸培養,發揮教育的積極能動作用。假如一味認定學生年齡小,採用“授——受”的教學方式、教師“一言堂”式的,必然阻礙了學生心理髮育,並且不能達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培養國小生能力有利於數學學習。學生通過反思和,明白自己學習數學的上風與劣勢,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爲,從而進步學習效率。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把作爲學習的方法之一,以爲“當學習者自己可以決定的準則、學習的目的及達到目的的程度時,他纔是真正地學習,並且對自己學習的所有方面負責”。因此,培養國小生的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國小生的內容與方式

國小生數學學習得怎樣,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國小生。

1. 知識、技能的

一堂課臨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反思自問的時間,如今天老師講的是什麼內容?我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過反思,檢查對照,內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並確定補習的方向。一個單元學完了,用一張試卷,學生自測一下。教師做好樣卷並附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張貼於教室外牆。學生參照樣卷,批改自己的試卷,用紅筆在錯題旁打“×”,同時寫出錯題原因,自己訂正;假如訂正不了,就在旁邊打“?”,請求老師幫助;然後自評分數,上交試卷。長期這樣練習,學生就對自己的知識結構瞭解清楚,對照學習目標,找出差距,今後的數學學習會更有針對性。

2. 解決題目的

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僅是把握一些概念和技能,還必須經歷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解決有關的題目。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設置與兒童生活貼近的情境,使要解決的題目包含其中,讓學生從解決題目的過程中學習數學。長期堅持,學生會獲得有關解決題目的策略,體驗到解決題目的成功與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再引導學生從“我是如何理解這個題目的?”“我能用數學語言清楚地表達解決題目的過程嗎?”“答案是否正確、公道?”“這種解題策略還適用哪些題目情境?”等方面進行反思,從而培養能力。

3. 情感、態度的

情感、態度主要體現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記數學日記。學生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自己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愛好。也可以每週一次利用十幾分鍾時間,學生在班級裏集中反思,好好回顧自己在近階段中的課堂表現、作業狀況。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在不斷中,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本文由好範文推薦

第二篇:如何培養國小生自我評價能力

一:國小生自我評價的認識(以數學學習爲例)

數學教學必須有學生主體的參與,學生主體的參與離不開學生數學學習的自我審視和自行調控,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少不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傳統的數學學習評價全是老師、校長的事情,學生無權過問,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參與評價的意識,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授給的評價意見。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纔有最全面深入的瞭解,最清楚自己的發展過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學生自我評價應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視。有人認爲,國小生缺乏辨別能力,懵懂無知,不但不能評價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國小生自我評價是空中樓閣,無稽之談。筆者不同意這種看法。國小生年齡小,心理髮育不成熟,沒有自我意識,但可以引導、喚醒,逐漸培養,發揮教育的積極能動作用。如果一味認定學生年齡小,採用“授——受”的教學方式、教師“一言堂”式的評價,必然阻礙了學生心理髮育,並且不能達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培養國小生自我評價能力有利於數學學習。學生通過反思和評價,明白自己學習數學的優勢與劣勢,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爲,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把自我評價作爲學習的方法之一,認爲“當學習者自己可以決定評價的準則、學習的目的及達到目的的程度時,他纔是真正地學習,並且對自己學習的所有方面負責”。因此,培養國小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國小生自我評價的內容與方式

國小生數學學習得怎樣,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國小生自我評價。

1. 知識、技能的自我評價

一堂課臨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反思自問的時間,如今天老師講的是什麼內容?我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過反思,檢查對照,內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並確定補習的方向。一個單元學完了,用一張試卷,學生自測一下。教師做好樣卷並附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張貼於教室外牆。學生參照樣卷,批改自己的試卷,用紅筆在錯題旁打“×”,同時寫出錯題原因,自己訂正;如果訂正不了,就在旁邊打“?”,請求老師幫助;然後自評分數,上交試卷。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就對自己的知識結構瞭解清楚,對照學習目標,找出差距,今後的數學學習會更有針對性。

2. 解決問題的自我評價

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還必須經歷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解決有關的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設置與兒童生活貼近的情境,使要解決的問題包含其中,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長期堅持,學生會獲得有關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與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再引導學生從“我是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我能用數學語言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嗎?”“答案是否正確、合理?”“這種解題策略還適用哪些問題情境?”等方面進行反思,從而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 情感、態度的自我評價

情感、態度主要體現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記數學日記。學生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自己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每週一次利用十幾分鍾時間,學生在班級裏集中反思,好好回顧自己在近階段中的課堂表現、作業狀況。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在不斷總結中,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4. 學習策略的自我評價

在具體的學習活動開始之前,學生應對自己的計劃與準備工作作出評價。檢查自己對做什麼、如何做以及時間等是否有個大致的安排,是否準備了相關的工具,是否調節好了自己的情緒與精力狀態。學習過程之中,學生應對自己的意識、方法和執行情況作出評價。要對自己是否對學習活動的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材料等有清楚的認識作出評價。要判斷自己是否激活了自己的心理狀態,是否激活了對與當前學習任務有關的所有因素的注意。還要根據學習目標,來判斷自己是不是依據學習任務、學習材料與個人特點制定了學習計劃,選擇了適當的方法,確定了相應的程序。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要隨時對學習活動中各種因素是否相互適應作出評價。若學習者意識到各種因素相互適應,就作出決定維持學習行爲;若意識到學習活動中各種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適應,就要採取措施修改學習行爲。在學習活動結束之後,還應對自己是否對學習活動進行了總結和補救作出評價。檢查和評價學習活動的質量和學習效果,若發現存在問題,要採取一定的補救措施,通過總結,積累經驗,吸取教訓。

三:國小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策略

1.範例評價

低年級初入學的國小生,一般不會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多依賴教師的評價。學生通過教師一個個評價的範例吸取一定的評價標準,逐步掌握評價方法。

2.對他評價

學生從教師的範例評價中受到啓發,以教師的評價作參照,模仿運用到其他同學身上,體驗評價活動。

3.自我評價

個性心理學告訴我們:個人在認識別人的品質時,就開始形成了對自己的評價能力,個人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是由於個體從周圍的人們中分離出來,並和從這些人身上看到的東西加以比較的結果。即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建立在他評基礎上的,也只有在對他人的評價中,把別人和自己比較,不斷調整對自我的評價。剛開始學生的獨立評價是有一定難度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領會了評價的範例,並獲得了對同學的評價經驗之後,就能積極地把評價要素納入自評活動中來。

第三篇:培養國小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培養國小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學習》業務學習

主講人:王淑娟

2014年11月15日

一、國小生自我評價的認識

教學過程必須有學生主體的參與,學生主體的參與離不開學生學習的自我審視和自行調控,即在學習過程中,少不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傳統的學習評價全是老師、校長的事情,學生無權過問,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參與評價的意識,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授給的評價意見。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纔有最全面深入的瞭解,最清楚自己的發展過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學生自我評價應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視。有人認爲,國小生缺乏辨別能力,懵懂無知,不但不能評價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採用“授——受”的教學方式、教師“一言堂”式的評價,必然阻礙了學生心理髮育,並且不能達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培養國小生自我評價能力有利於學習。學生通過反思和評價,明白自己學習的優勢與劣勢,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爲,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培養國小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國小生自我評價的內容與方式

1. 知識、技能的自我評價

一堂課臨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反思自問的時間,如今天老師講的是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

過反思,檢查對照,內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並確定補習的方向。一個單元學完了,用一張試卷,學生自測一下,對照學習目標,找出差距,今後的學習會更有針對性。

2. 解決問題的自我評價

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還必須經歷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解決有關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設置與兒童生活貼近的情境,使要解決的問題包含其中,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長期堅持,學生會獲得有關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與學習的樂趣。教師再引導學生從“我是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 “我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嗎?”“答案是否正確、合理?”等方面進行反思,從而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 情感、態度的自我評價

情感、態度主要體現在學習過程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記日記。學生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自己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每週一次利用十幾分鍾時間,學生在班級裏集中反思,好好回顧自己在近階段中的課堂表現、作業狀況。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在不斷總結中,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4. 學習策略的自我評價

在具體的學習活動開始之前,學生應對自己的計劃與準備工作作出評價。檢查自己對做什麼、如何做以及時間等是否有個大致的安排,是否調節好了自己的情緒與精力狀態。學習過程之中,學生應對自己

的意識、方法和執行情況作出評價。要對自己是否對學習活動的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材料等有清楚的認識作出評價。要判斷自己是否激活了自己的心理狀態,是否激活了對與當前學習任務有關的所有因素的注意。還要根據學習目標,來判斷自己是不是依據學習任務、學習材料與個人特點制定了學習計劃,選擇了適當的方法,確定了相應的程序。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要隨時對學習活動中各種因素是否相互適應作出評價。若學習者意識到各種因素相互適應,就作出決定維持學習行爲;若意識到學習活動中各種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適應,就要採取措施修改學習行爲。在學習活動結束之後,還應對自己是否對學習活動進行了總結和補救作出評價。檢查和評價學習活動的質量和學習效果,若發現存在問題,要採取一定的補救措施,通過總結,積累經驗,吸取教訓。

第四篇:淺談國小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

淺談國小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

一、目前學生在自我評價方面的幾種不良現象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表現,它是激發人向上進取的內在的動力。一個人的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往往起始於國小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不注意對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就得不到良好的發展,也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長期以來,在觀察國小生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自我評價方面有以下幾種不健康的現象:

一是輕信成人對其具體行爲的評價,簡單重複成人的評語;

二是評價往往是簡單的、片面的,評價自己往往是好的方面多,評價他人則是不如自己或差的方面多;

三是評價往往是籠統的,只看行爲效果,而不看行爲的動機。

國小階段是個性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大腦神經系統迅速發展,大腦對各種刺激都很敏感,模仿性、可塑性很強。針對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我注意抓住契機、創設情景,相機誘導,萌動兒童自我意識,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一)客觀評價學生的行爲,爲學生自我評價做好示範

國小是學生的自我評價開始起步的階段。他們的進步是從依賴成人對自己的評價到學會自我評價的,他們從成人的評價中獲得對自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當的評價,對國小生自我評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1、避免對兒童高標準、嚴要求式的評價

要做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就應該儘量避免那種對兒童高標準、嚴要求式的評價。比如,有的老師對錶現差的學生,不是冷靜地和學生一起分析差的原因或指出改正的措施,而是運用對比方法,即把他們與表現好的學生進行比較,責備其是壞孩子,甚至把他們說成是孬貨,這樣會是學生認爲自己一無是處,從而失去學好的信心。因此,老師應對學生的行爲進行分析,分析學生哪些行爲是對的, 哪些是不對的,指出他們應向班上的哪些同學學習,多些正確引導,少些批評責備。對做錯事的學生,指明哪兒做錯,指明做對了要堅持,哪件事是無意中發生的,下次要注意。這樣的評價既客觀、公正,又使學生容易接受,並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懷,從而獲得繼續努力的動力。

2、避免籠統的評價

對學生的表現,做籠統的評價,很容易扼殺他們努力的火花。有時候學生一天甚至一週的努力會由於自己偶爾一次的淘氣而失敗,本來期盼着受表揚,結果以受到老師的批評而告終,這樣的評價就很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自己產生懷疑。

3、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

教師對學生客觀的評價還應表現在他能看到每個人的進步和閃光點,對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的進步,都能給予恰當而及時的評價。這倒不是說每個人都評爲好學生,那樣的話又是另一種不公平了。正確的做法應該將目光顧及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比如說,每月的班星月榜,只要學生在某一方面進步了,就應給予鼓勵;一位學生主動扶起摔跤的同學,就可給他星;一位學生上課發言很積極,同樣也可給予一顆星。星不應成爲十全十美的標誌,而是老師對學生的行爲表明一種肯定的態度,這定能使學生不斷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這種積極的情緒就會一直支持他向成人所希望的方向努力。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評價是針對學生個體行爲的肯定,這樣的評價是隨時隨地進行的,每個學生在各種場合都可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往往表現得勁頭十足,他得到一次表揚,期望得到第二次。

通過以上所述,老師對學生的客觀評價是使他們在不斷的進步中正確的認識自己,並從中也學會客觀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爲他們今後自我評價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幫助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

國小生在評價自己的行爲時,最容易只看到自己的優點,卻極少能認識到自己的過失,認識往往只侷限於具體行爲,老師可通過故事、遊戲等形式,讓學生懂得一些道理,提高其認識自己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啓迪學生樹立良好自我評價的意識

自我評價的獨立性是相對於自我評價的依賴性而言的,國小生的自我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於老師和父母的評價,因此老師應對學生有一個較爲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從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中形成隊自己較爲正確的評價。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種種原因,老師可能對學生的行爲做出不正確甚至是錯誤的評價,這樣就可能對學生造成傷害,使之對自己產生懷疑,從而阻礙學生正常的發展,因此老師應注意傾聽學生委屈的申訴或反駁,耐心地分析和正確地對待學生的逆反情緒。同時老師還要敢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失誤和不足,鼓勵學生髮表意見。如一次自由活動時,一女學生哭着向老師告狀說一男生打她。老師不問青紅皁白,直接批評了那打人的男生,男生對此很不服氣,後來老師瞭解到,原來那女生故意把男生文具盒推在地上,男生只是順手推了她一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及時向學生承認自己沒有弄清楚原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對學生在評價中出現的一些錯誤和概念,老師應及時地進行引導,從而促進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我評價水平能力的形成。

總之,作爲一名國小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兒童時期教學中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尚未成熟,我們應在充分了解國小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他們邁好人生的第一步。( )

第五篇:培養國小生數學自我評價能力的探索

培養國小生數學自我評價能力的探索

要改變傳統教學評價中老師爲中心的傾向,必須積極鼓(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

學的評價之中,將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爲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使評價成爲促進學生

主體意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一種有效手段,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

一、自檢自控,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

在數學學習中自我評價的意義,不僅在於讓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及時瞭解

自己的學習狀況,並加以改善,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

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要使學生具備自我評價的意識

和能力,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

1、 注意留有“空白”

作爲一名教師,總想把自己懂的知識都教給學生,似乎教給他們越多,就越

對得起他們。殊不知,知識的簡單積累並不等於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適當留有

“空白”,讓學生經常進行自我評價,反而可以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作用。如

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請同學們用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教師提供給學生三個大小相同

的圓形)

(片刻後)生:這三個分數分別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六分之四。

師:從圖上看,你能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嗎?

生:三分之二=六分之四>二分之一。

師:爲什麼有的時候分數的分子、分母變化了,分數的大小就變了,但有時

候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而分數的大小卻沒有變化呢?

(教師的預設是引起學生的懸念,引入新課教學。然而,教師的話音剛落,

一位學生隨即高高地舉起了手)

生:我知道,這是運用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稍停片刻)這個同學真了不起,連分數的基本性質都知道了。能說說

你知道哪些相關的知識?

(學生介紹,但並不全面)

師:能告訴大家,這個知識你是怎麼學會的嗎?

(學生介紹)

師:同學們,聽了他的介紹,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

筆者原以爲學生對所提的問題是未知的,想激起學生的懸念,引入新課教學,但學生的一句“我知道”,打破了我的預設。然而,我並沒有對學生提前的獲知加以簡單的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也沒有一筆帶過,而是引導學生進行了自我評價:你知道哪些相關的知識?你是怎麼學會的?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反思,自我評價哪些知識點已經掌握了,哪裏還有欠缺,學習方法如何。結果發現這位學生雖然對分數的基本性質已經較好理解,但如何學會、如何形成的卻已印象不深。於是教師的一句立足於學生自我評價的導語,“你真不簡單,知道了這個知識,那你想更進一步瞭解這個知識是怎麼形成的嗎?”既讓這位學生有了滿意的期待,又讓新知順利展開生成。

2、適當製造“逆境”

順境使人順應現實,逆境使人反思現實。在學生具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弱點(如浮躁、粗心等),人爲地製造一些“逆境”,讓他們品嚐一下某些缺點帶來的惡果,促使他們找到這些缺點並下決心改正。

筆者在教學完“分數的初步認識”後,出示了一道判斷題:“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學生中有認爲“正確”的,也有的認爲“錯誤”的。

師:請分別代表雙方意見的同學各上來兩位,進行辯論,可以提出各種假設和問題,把對方問得啞口無言。

認爲正確的學生:(把一張紙對摺,再沿摺痕撕開)你們看,這其中的一份不是它的二分之一嗎?

認爲錯誤的學生:(把一張紙隨便一折,針鋒相對地說)難道這就是你們所說的二分之一嗎?

認爲錯誤的一方得意揚揚地望着啞口無言、撓着頭皮的另一方。

師:(面對辯論的雙方)現在雙方還有什麼話想說嗎?

認爲正確的學生:(與勝方握手,表示祝賀)剛纔由於我們的急躁和粗心,

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應該平均分。

認爲錯誤的學生:(與敗方握手,表示感謝)正因爲你們大膽的發言和爭論纔給我們全班同學帶來了有價值的討論。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並沒有輕易地作出結論,而是通過隨堂生成的一場精彩的辯論會,讓矛盾的雙方在爭辯中不斷地認識對方、認識自我,最後再讓學生作出自我評價。

二、自評互評,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下,合作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合作中小組成員之間經常會提出疑問,產生問題,組內大部分成員的做法和思路往往會得到其他成員的贊同,而個別成員看似很有道理的想法,可能會受到排斥。因此在評價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評價小組的學習方式、學習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更應該引導學生在共同評價或他人對自我評價的基礎上,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創新。

如筆者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就曾出現這樣的片斷。

師:同學們,根據圓周的特點,你們認爲圓的周長能用什麼工具和辦法進行測量?請大家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測量的辦法。

(於是孩子們紛紛以小組爲單位,議論着、比畫着,才一會兒小手便舉了起來)

師:在剛纔的小組活動中,你們有什麼發現,有什麼啓發,又有什麼問題呢?請大家暢所欲言!

生1:老師,我想,圓的周長是不是也可以像三角形、長方形那樣直接進行測量?

生2:剛纔在小組活動中我們已經提出意見了,圓周是曲線,不可以直接測量的。不過我們想,既然是曲線,那它肯定很容易滾動,所以是不是可以在直尺上滾動測量呢?

師:那你能上來給大家作個示範嗎?

(學生示範,並提醒同學們應該注意的地方)

生3:我們組還發現了可以用繞繩的方法來測量。(學生邊示範邊講解) 生4:我們組剛纔共發明了兩種測量圓周長的方法,而且還發現這兩種測量方法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我們組都是幾個人合作一塊來完成的。

生1(反駁):剛纔xx(指生2)對我的方法有意見,現在我也對另外的方法產生了疑問,試想有些建築物中大型的圓形屋頂的周長還能用滾動和繞繩的方法來測量嗎?

??

在上述片段中,學生們不僅評價小組、評價他人,而且被評價的學生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爲,從而自然地產生了新問題,得出了新的想法,譬如說當學生提出直接進行測量的設想遭到異議後,這個同學不僅在暗暗反思自己的直接測量法,同時也在對他人的繞繩法和滾動法進行着評價,從而提出了更科學的問題:試想有些建築物中大型的圓形屋頂還能用滾動和繞繩的方法來測量嗎?這些來自學生的創造性想法都是源於學生對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進行反思的結果。在學習中,如果能夠把他人的評價與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相結合,則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水平,因爲他人的評價只有通過自己的反思,才能轉化爲自己的智慧。

從兒童意識的發展特點來看,認識別人總比認識自己在前,學會評價別人又比學會評價自己在前。在逐步認識別人、評價別人的過程中,逐步學會了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同時,不能排除他評、互評在提高自我評價能力中的作用,充分地利用他評和互評,不斷補充自評的不足,通過與他評對照,來提高自評能力,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評價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如在教學中採用同學間互批作業、四人小組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全體辯論、開展評價交流會等形式,在接受他人評價中提高自我評價能力。

三、促進自我反思,提升自我評價的質量

1、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顯性的學習結果和隱性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評價,而不僅僅滿足於得出結論。如在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的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多種解題思路和和方法的正確性、簡捷性,不斷改進學生的思維方式。

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包括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方式、操作程序以及獲得的結論等。在反思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感悟數學基本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學生初步理解了圓周長的概

念後,教師可要求學生測量出手中圓的周長。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想出了各種辦法來測量圓的周長。

生1:在圓周上做個記號,然後沿着直線(或直尺)滾動一週,測出滾動的距離就是圓的周長。

生2:用繩子繞圓的一週,然後剪去多餘的部分,再量出這根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生3:將圓對摺(紙剪的)然後將弧沿着直尺滾動,再將滾過的距離乘2,就是圓的周長。

生4:將圓對摺再對摺,然後將弧沿着直尺滾動,再將滾過的距離乘4,就是圓的周長。

教師引導學生反思:剛纔大家想出這麼多方法測出了手中圓的周長,這麼多不同的方法中有什麼共同點呢?學生通過反思,悟出了“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反思自己的操作方法,感悟其中滲透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

2、引導學生把反思性思維運用於學習的各個環節中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能力是保證學生持續不斷髮展的動力。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們都應給學生創設反思的氛圍,引導學生運用反思性思維。如,學習了“三角形面積”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些的要點是什麼?”(s=a×b÷2)“我是怎樣學會的?”(轉化法)又如,在作業完成後,可讓學生根據“文字題、式題、應用題自我反思提問卡”上的一系列問題對自己的作業進行反思,以檢查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得出反饋信息,並矯正差錯。另外,在學生解題或回答問題時,均應使學生自覺地表達思維過程並作出自我評價、自我反思,持之以恆,逐漸養成習慣。這對學生來說,將會終身受益。

總之,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自我評價能力,正是新課程改革倡導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價值趨向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評價的主體,即學生的自我評價,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