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培養三年級國小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學生作爲課堂學習的主體,應當極大地注意發揮其能動性,創造性。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在觀念上破除“好爲人師”的思維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變展示自己爲展示學生,爲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舞臺,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能。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三年級國小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從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淺談如何培養三年級國小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淺談如何培養三年級國小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關鍵字】國小數學 課堂改革 教學反思 自主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學生作爲課堂學習的主體,應當極大地注意發揮其能動性,創造性。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在觀念上破除“好爲人師”的思維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變展示自己爲展示學生,爲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舞臺,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能。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從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是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課程實施建議之一。教學情境對兒童而言具有較強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促使學生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學活動過程是師生、生生間情感多向交流的過程。如果缺乏積極的情感投入,數學教學就變得機械、枯燥,缺少生氣和樂趣,教學活動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教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狀態去感染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儀表端莊,精神飽滿,教態親切,音量適度,語調抑揚頓挫,語言形象、生動、幽默,板書規範,並適時伴隨着“請”、“謝謝”、“掌聲鼓勵”、“你真會動腦筋” 等文明用語和激勵性語言,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師生間的親和力,使之“親其師,信其道”,引發情感共鳴,生成良好的交流效果;或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播放錄像、投影、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將學生帶進生動活潑、愉悅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親動手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和用眼看數學”,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樂意,由“要我學”變爲“我要學”,進而在數學學習中發揮主人翁精神。

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家陶行之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做到“會學”,“善學”,爲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重視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l.重視教會學生使用教材,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教會學生使用教材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同時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低年級應培養學生使用教材應重點放在指導觀察的方法,新課本提供了大量的圖畫、圖形、直線、線段等形象直觀的內容。在指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畫、圖形等時注意觀察圖要有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或由遠及近等方法。按圖意要求,會操作學具,並能按圖意會組織語言表述操作過程。按圖意要求會填數、填符號或計算。能明確圖裏標明知道的是什麼,要求的是什麼。爲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在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課本中提供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概念與規律。通過實際的操作,儘量引導學生依據課本去動手、動口、動腦,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指導過程。對課本中設置的有問無答或者結語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最後集體訂正,加深印象。

2.重視充分表達並訓練學生掌握學習的過程。

數學課的學習過程其實主要是思維過程,因此,數學課上要重視把思維過程充分地表露出來,教師要儘量做到把大量時間放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用腦想,嘗試練,動手做,進行探索交流活動。如,學生能發現並提出的問題,教師不點破,留給學生思考;同學之間,通過互動,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要講解,留給學生自已講解;學生能總結的定義、性質、公式、規律等,教師不暗示,讓學生補充完善。只有通過不斷的信息交流,知識反饋,思維碰撞,讓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中,才能促使學生自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讓學生從體會並感悟數學的真諦,逐步形成學生自主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重視訓練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實踐出真知”。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國小生的思維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動手操作爲抽象邏輯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動手操作實踐有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儘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有意識的讓學生進行摸一摸,拼一拼,轉一轉,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形式的操作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具體的、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從活動中獲取感性認識,再經過大腦的加工,由表及裏,由淺入深,棄僞存真地辯論分析,發現其中的奧祕,總結出規律。其中低年級教學,注意指導學生掌握:量線段的長度、畫線段、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級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運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測量較短的距離,會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畫角等;在高年級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畫圖,製作簡單的統計圖表等。

在訓練中,要重視教師的示範,注意教給學生方法。通常情況下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教師進做邊講解方法,使學生清晰地獲得操作過程中每一個具體動作的準確無誤的視覺形象。第二步,在這個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操作實踐,有的需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強化和鞏固學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三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進入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對國小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獲得知識更重要。爲此,在數學教學方面,要着重養成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

(l)認真聽講,獨立思考

兒童的思維具有不穩定性,在學習過程中,要教給學生認真思考,會想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如:看到應用題的問題,要想需要知道什麼條件,解答的思路是什麼,怎樣想問題最簡單。這樣,學生思考得準確、深刻。這種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思維品質的形成。

(2)認真觀察,用心去記

低年級教材裏直觀的東西較多,高年級教材中線段、圖較多。從低年級開始注意教給學生學會比較、觀察,做出正確的判斷。推理。再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找區別,抓聯繫,養成仔細觀察、善於比較、發現異同的好習慣。

讓學生用心地記,指的是記數學中的常用數據記數學中的公式、法則等,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同時,又能促進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3)規範地寫、準確計算

國小低、中年級,數學課上的書寫很重要,如一年級學書寫等號不用直尺,既要規範又要快。再如規範地書寫數字、答題等。計算更爲重要,強調規範書寫格式的同時;計算的準確性不容忽視。同時這兩者間又是相互聯繫的,書寫規範認真了,學生的計算相對就會細心,計算的準確率就隨之得以提高,反之計算準確了書寫相對也就美觀了。

(4)及時檢查,調節思路國小生多數在做題時缺少檢查的習慣,甚至不會檢查。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檢查的方法:如看題中單位是否統一;是否抄錯題或數;看運用公式是否準確,計算過程是否出錯;再看答題書寫是否完整。

教學實踐證明,三年級國小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有控制課堂的需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培養與提高。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爲重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爲核心,把學生作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看書、質疑、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練習、評價等,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