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當前社會救助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

今天,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當前社會救助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當前社會救助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

當前,在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我縣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醫療等救助工作穩步推進,各類社會困難羣體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基層反映還存在一些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助分別爲540元、300元,低保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明顯。2016年,全縣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11277.4萬元。全縣農村五保供養對象8576人,其中集中供養1946人,分散供養6630人,年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7944元和4000元,集中供養率23%。同時基本實現了對孤兒、生活無着流浪乞討人員的應救盡救。醫療救助災害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及就業救助等其他救助工作有序開展,爲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存在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基層民政工作者原則性不強,把關不嚴。部分救助對象等、靠、要思想嚴重,對社會救助的公正性、有效性、及時性產生負面影響。

二是規範化管理還存在差距。動態管理難,在實際工作中,“能進不能出”的矛盾比較突出,大部分享受低保的城鄉居民存在只想進不想出的思想,收入覈定難,有些收入和財產特別是隱形收入難以掌握,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救助對象的準確界定,存在人情保、輪流保、平均保等非正常現象。
三是基層社會救助專職人員配置不足。雖然建立或明確了縣、鄉鎮救助機構,但大都屬於兼職,基層社會事務的不斷延伸和擴展,使基層民政日益繁重的業務量與現行機構、人員、辦公條件不對稱的矛盾比較突出,不能適應現階段民政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數據化、信息化的要求。缺乏縣、鄉鎮、村三級聯動,規範高效的社會救助運行管理機制,使各類救助信息難以準確收集和反饋,同時社會救助資源的分散難以確保困難羣衆得到及時的、不同需求的救助,無法真正實現“應幫盡幫、應救則救”的工作目標。

三、幾點建議

一要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社會救助工作輿論氛圍。社會救助工作是民生的最後保障線,要以社會救助工作有關要求以及認定條件、審覈審批、補助發放、動態管理等政策規定爲重點,多渠道、多形式地深入開展相關政策宣傳,擴大社會各界對民政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提高社會救助工作透明度。

二要完善社會救助動態管理機制。 嚴把入戶調查、審覈審批、公開公示和監督檢查四道“關口”,切實做到“對象準確、待遇公正、進出有序”。及時與銀行、房產、稅務、保險、戶籍、車輛管理等部門加強信息溝通,通過資源整合,運用技術手段,實現救助對象的準確認定。暢通退出機制,實現“應救盡救、應退盡退”。建立統一的救助管理數據信息系統,以達到資源共享,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要配強基層隊伍,提高救助工作水平。社會救助工作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落實在基層。要通過內部調劑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選配政治素質高、對弱勢羣體有感情、有愛心、有耐心的人員充實到一些工作中去,加大培訓力度,完善年度考評和激勵機制,責任倒查、責任追究等制度。

四要強化監督檢查,提高社會救助管理水平。重點要在準確認定救助對象、規範審批流程、落實工作責任等問題上加以監督檢查。減少錯保、漏保、騙保現象的發生,及時發現、糾正、懲處“關係保”、“人情保”,確保社會救助制度公平實施。加大公示力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接受社會監督和羣衆監督。

五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社會救助民間組織新形式。探索建立完善以社會互助爲宗旨的民間組織和羣衆自發組織的慈善會、福利會、基金會等組織,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鼓勵有實力先富起來的企業家回報社會,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社會救助的積極性,匯聚更多愛心,使其成爲救助社會困難羣體的有益補充。

(吳紅兵)

標籤:對策 救助 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