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關於成都市做好分級診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今天,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關於成都市做好分級診療制度的幾點建議》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關於成都市做好分級診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是當前我市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深入推進醫療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以及緩解醫患矛盾的有效途徑。然而,我市在推進分級診療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表現在:一是社區首診制度實施困難。由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硬件設施與服務能力方面與公立大醫院差距明顯,加上全科醫生人數配備不足(多數只配備4到6人),無法滿足羣衆實際需求,致使社區首診制度難以有效實施;二是雙向轉診制度難以落實。雙向轉診制度的制度設計初衷爲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由於缺乏有效的應用標準和有力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得雙向轉診制度難以落實到位;三是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有待加快。我市在區域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尚未建立區域醫療衛生信息數據中心;二是尚未建立統一的全民健康檔案系統;三是區域內的醫療機構信息聯通不暢,醫聯體內部尚未充分實現病人信息的共享;四是尚未建成區域一卡通、雙向轉診、一單通等區域協同醫療服務體系。四是醫保調節機制不夠健全。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生命健康的更加重視,通過調整醫保報銷比例的做法已無法有效地將患者留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此外,儘管我市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有所不同,但差別並不明顯。

中共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要堅持共享發展,做到“優化醫療衛生機構佈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爲此,建議:

一、加快醫聯體建設,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一是加快推進醫療資源的統籌管理,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政投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改善基層就醫體驗,引導羣衆到基層就醫。二是由醫聯體牽頭醫院組織各科專家赴各成員單位開展專科知識講座,積極推廣學科指南及臨牀路徑,逐步實現疾病的規範化診療。三是由醫聯體牽頭醫院通過定期舉辦全科醫生業務提高班、醫學繼續教育項目、免費進修培訓等形式,逐步提高基層醫生的醫療服務能力。四是由牽頭醫院撥出專款用於專家的教學培訓和授課報酬,並在崗位聘任、職稱晉升等方面予以適當優先,鼓勵更多的優秀專家參與基層指導,提供技術支持。

二、規範轉診標準,健全內部分工協作機制。在基層醫療機構方面,應建立健全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完善醫療機構之間的分級轉診機制,形成比較完善的分級醫療、社區首診、雙向轉診模式。在區域醫聯體方面,牽頭醫院應規範普通病人和急診危重病人的雙向轉診流程以及急診危重病人的轉診時限,爲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提供製度保障。

三、創新用人機制,加強基層人員隊伍建設。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匱乏、技術薄弱的現狀:一是提高基層薪酬待遇,建立補助津貼機制,穩定基層人員隊伍;二是完善績效分配機制,適度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調動基層工作積極性;三是通過在待遇、晉升、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醫學專業畢業生赴基層工作,加強基層隊伍力量。針對社區醫院全科醫生配備不足的現狀:一方面應引導和鼓勵寧波大學醫學院以培養縣級以下醫療衛生人才爲主要目標,積極探索全科醫生本科化教育模式;一方面積極發揮醫聯體作用,改革全科醫生培育體系,探索建立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模式,加快培養更多的全科醫生。

四、建設信息平臺,實現服務水平同質化。一是加快醫療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全民健康檔案系統,使得醫聯體內部各成員單位及衛生行政部門實現資源充分共享,信息有效互通。二是通過醫療信息平臺對專家號進行有效管理,動態調整,並主要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轉診患者開放,助推患者選擇基層首診。三是逐步推廣移動醫療、物聯網、雲平臺等技術手段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應用,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質量和醫療水平,使市民能夠在家門口便捷地獲得優質醫療服務,吸引居民自覺選擇基層首診。

五、發揮槓桿作用,保障分級診療模式實施。建立科學合理的醫保制度,運用經濟槓桿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分流引導,是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康復回社區”分級診療模式的重要保障。爲此一是調整醫保報銷比例,引導患者在基層就診。具體做法包括:提高首診在社區和經社區轉診的醫保報銷比例;對轉診患者採用累計起付線政策以降低就診費用;針對“越級”首診及符合向基層轉診條件而不轉診的患者應顯著降低其醫保報銷比例。二是確定分級診療病種,通過制定各病種定額費用標準,實行分級診療補償,同時落實總額預付制。三是制定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適當提高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諮詢等基層醫療服務的定價以及基層醫療機構醫生人力資本的價格,充分調動基層醫生提供醫療服務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