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鄉鎮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鄉鎮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鄉鎮財政建設調研報告

鄉鎮財政是鄉鎮履行職能的財力基礎,在鞏固基層政權,促進鄉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完善財務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鄉鎮財政作爲連接國家與農民、城市與鄉村的重要橋樑,在建立公共財政,提供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任務越來越艱臣。近年來,隨着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不斷深化,鄉鎮財政理財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取消農業稅徵管的同時,落實民生政策、發放涉農補貼、服務“三農”發展的職責逐步增強,鄉鎮財政面臨着新的形勢與任務,鄉鎮財政是我國整個財政體系的最基礎層級,財政預算執行和國家政策落實的成效如下,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基層對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在新形勢下,鄉鎮財政如何更好發揮職能作用,特別是進一步加強對涉農資金的監管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土橋鎮不斷深化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大力開闢鄉級財源,加強收支管理,使鄉鎮財政建設和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鄉鎮財政收入逐步增長。

1、提高思想認識,全面推進鄉鎮財政工作,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向鄉直部門和村級組織延伸牢固樹立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是財政管理基石的觀念,充分認識加強“雙基”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調查研究,梳理相關工作,因地制宜地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基層財政工作的指導考覈,培訓提高基層人員業務能力,幫助解決工作生活實際困難,有力地推動了鄉鎮財政各項工作的開展。鄉鎮財政所充分發揮政策熟、業務精、力量強等優勢,成立了“村賬鄉(鎮)代管”辦公室,幫助村級組織建立村民理財小組,制定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審覈村級財務收支的執行情況,做好村賬務、財務“雙代管”和村級債權債務的化解工作,促進了村級財務的規範化、制度化管理。

2、強化對涉農專項資金監管,鄉鎮財政由資金管理向資產、債務管理延伸,鄉鎮財政監督向用款單位、具體項目等全程監督延伸, 進一步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以查促管,規範管理。建立完善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規範財務收支行爲,做到支出有據可依,財務覈算規範透明,審批制度約束有力。鄉鎮財政不僅對財政資金進行管理,而且建章立制,及時制止新債,定期盤活資產,清收債權,定期上報,實現了鄉村債權債務實時信息化監控。 針對每年都有大量資金投向農村、監督難以到位的情況,通過改革,鄉鎮財政實行了全方位監督。一是鄉鎮財政從項目的論證、立項、申報,再到工程的驗收、資金的撥付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全程監管,確保了專項資金的安全、規範和有效使用,提高了項目資金的效益。二是對各類涉農專項資金、財政扶貧資金及其他項目資金,設立專賬和專戶,實行專人管理和負責,保障專款專用。

3、規範預算管理 進一步完善鄉鎮預決算制度,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增強預算約束力,解決預算編制隨意、執行不嚴肅問題。加強鄉鎮非稅收入監管,實施以預算內外資金統管爲主要內容的鄉鎮財政綜合預算,管好用好鄉鎮政府性資金。積極組織財政收入,不斷強化稅源管理,定期協調部門收入徵管工作,搞好協稅護稅,努力做大蛋糕。

4、做好民生服務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向保運轉、保民生、保農業農村發展延伸 根據服務三農、改善民生對財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實鄉鎮財政職能,充分利用鄉鎮財政貼近農村、直接服務農村的優勢,進一步提高基層財政的公共服務水平,實行“一折通”、“一站式”服務等方式,將各項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把國家的涉農補貼、家電下鄉等各項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加強對鄉鎮財政預算指標的控制和財務覈算的監管,規範鄉鎮收支行爲,優化鄉鎮支出結構,保證民生等重點支出。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向農村傾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努力解決農村稅費改革後出現的土地流轉等問題,理順農村經濟關係,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二、加強涉農資金監管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土橋鎮財政所嚴把涉農資金監督管理“五個關口”,確保涉農專項資金安全有效運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1、嚴把涉農專項資金“公開關” 在涉農專項資金安排後,將涉農項目的名稱、資金來源、資金數量、項目安排等情況,採取會議宣傳、政務公開欄、廣播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讓人民羣衆知曉,接受人民羣衆監督。

2、嚴把涉農專項資金“備案關” 涉及涉農專項資金,財政部門及時報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特別是將涉農專項資金的名稱、來源、數量(包括本級匹配)、項目安排去向、實施單位等情況在項目安排後報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讓紀檢監察部門瞭解財政部門涉農專項資金落實情況。

3、嚴把涉農專項資金“撥付關” 嚴格按照不同涉農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嚴格把好涉農資金的撥付工作,按時、足額撥付財政涉農專項資金,切實杜絕因財政部門原因導致涉農項目工作不到位的情形發生。

4、嚴把涉農專項資金“管理關” 加強對資金的跟蹤管理,做到財政“支農”資金支付到哪個環節,財政監督就跟蹤到哪個環節;財政“支農”資金支付到哪裏,財政監督就延伸到哪裏,促進涉農項目的實施。

5、嚴把涉農專項資金“檢查關” 除支持和配合紀檢機關、專項資金主管部門做好涉農專項資金檢查外,每年財政所都自行組織對涉農專項資金落實情況的自查和檢查工作,嚴格查處和糾正弄虛作假,截留、挪用、擠佔、套取、貪污和私分涉農專項資金的行爲,保障農村羣衆的利益。

三、當前鄉鎮財政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工作量加大,工作難度增加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三農”政策越來越多,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絕大多數都要落實到戶到人,農戶一般要得到多項補貼,這些最終都要靠財政所來落實,加上“村財鄉代理”,鄉鎮財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幾倍、十幾倍地增加。由於鄉鎮財政處於財政管理體系的末端,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工作面廣,服務項目多,補貼兌付工作程序和標準要求較高,致使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稅改前增加兩倍。由於涉農補貼涉及到農民個人的直接利益,發放工作做不好,影響較大。同時,會計覈算業務也大量增加。 2、經費短缺,隨着財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長,需要的辦公經費開支也相應增長,例如下鄉所需的交通工具開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戶補貼清冊,需要大量增加計算機的紙張、墨粉消耗等,而這些都是鄉財政正常經費預算難以保證的。鄉鎮財政所自身沒有經費預算,支出靠上級補助和鎮政府支持,隨着業務量的增加,經費短缺問題突出。

四、對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和資金監管工作的政策意見和建議

基於實際調查和分析,結合鄉鎮財政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爲,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強化鄉鎮財政職能。

1、加強鄉鎮財政體制建設 要充分認識鄉鎮財政的重要性,將縣鄉財政建設納入國家財政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根據當前鄉鎮財政的特點,轉變職能,科學定位鄉鎮財政職能,由原來的抓收入轉變爲加強對支出的監管和跟蹤,完善區鄉財政體制。在合理劃分區鄉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基礎上,綜合考慮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稅源基礎、財政困難程度等因素,對不同類型的鄉鎮實行不同的財政體制。

2、加強鄉鎮財政制度建設 要通過鄉鎮財政職能的合理定位,明確收入、支出、管理、監督等各項職責,達到“職責明確、制度健全、操作規範、運轉高效”的目的,使鄉鎮財政工作有章可循。整合資金性質相同的項目,形成大類項目,如新農村建設、道路建設、農村義務教育等。按大類項目分配資金,形成支農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清理並減少配套資金要求,控制鄉村債務增長。各類建設要求地方配套和羣衆自籌的項目多、配套比例大,建議上級減少對建設項目的資金配套要求,減輕鄉村支出壓力,給鄉鎮財政控制債務留出空間。

3、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開機制 公開是保證一切工作“陽光操作”的必要前提。通過政府門戶網站、部門網頁等,實現從中央到鄉、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節點公開,把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的資金流程,分配過程和發放過程全面公開,把資金的安排、項目規劃審批、政策規定等內容向社會公佈,使鄉鎮涉農財政資金更加透明陽光,接受社會和羣衆的監督。建議減少資金下撥的環節、程序,縮短資金到位的時間,提高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資金的下撥與資金信息公開結合起來,減少政策落實到位的時間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羣衆對黨對政府的誤解。

【第2篇】強化鄉鎮工會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強化鄉鎮工會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農民工是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會組織的新成員。據統計,目前全國有農民工2.1億人,已加入工會組織的有7000萬人。這麼一支龐大職工隊伍,如何組織和管理?他們的合法權益如何依法維護?是我們各級工會組織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當前,工會工作面臨的社角是農民工維權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結合學習實踐發展觀活動中,對我縣的農民工構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經統計,我縣目前外出,縣內,外來農民進城、進企業務工人員(含季節性)9825人,其中長年 在縣外,在城內企業,服務業務工人員4300餘人,工種爲加工業、服務業、運輸業、銷售業等行業,工資基本在800——20xx——3000元之間,且不穩定。全縣8個鄉鎮均建立了工會組織,只是工會主席配備沒有明確。根據我縣農民工的情況,以鄉鎮、村爲基本單位,建立工會組織,使農民工有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組織體系建設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一、農民工的特殊性決定了應當儘快建立鄉鎮、村工會組織

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產物。農民工就其身份來說,具有兩重性。一方面,農民工是企業管理的員工。農民工從進城、進入企業的那一天起,他們就是企業員工的一分子。農民工一般是以勞動合同制形式進入企業的,也就是說,在勞動合同期內,是由企業負責管理的。但是,勞動合同到期或者因爲不符合企業用工的要求而被解除勞動合同,企業就不再對其負責。特別是農民工所從事的職業,往往都具有時間短(即:季節性、工期性、臨時性用工)、技術含量不高等特點,其工作單位極不穩定,人員的流動性很大。所以,要由一個企業來實施對農民工穩定而有效的管理非常困難。另一方面,農民工又是鄉鎮、村管轄的村民。鄉鎮、村不僅是農民工的出生地,而且是他們的戶籍所在地。他們的家,他們的血緣關係,他們的田地和山林,他們的根基都在鄉鎮、村。這是他們永遠不能割捨的地方。去年年底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我國有20xx多萬名農民工離開了企業,在沒找到新的工作的情況下,他們的選擇是返鄉,回到自己的故鄉——鄉鎮、村。我縣也有近1200多人回鄉,有的是少數民族村的,他們有土地,有的是沒有土地的,他(她)們又要在當地尋找臨時性工作謀生,有的可能掙到錢尋找合適的地方做些小買賣和開闢商埠,又有的可能待業等等。這都說明,鄉鎮、村是農民工的根基、是農民工的故土、是農民工真正穩定的家。因此,在鄉鎮、村建立起工會組織,爲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充分發揮鄉鎮、村工會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中的積極作用,是工會組織建設的客觀要求。

我國工會組織組建的基本要求是:哪裏有職工,哪裏就要建立工會組織。面對着農民工羣體,工會組織有責任把他們組織起來。有的人也許會提出,我們不是已經建立了鄉鎮、村工會組織嗎?但現實情況是,過去建立的鄉鎮工會是針對鄉鎮企業和鄉鎮機關而設立的。這些工會組織工作的對象和工作的職能都沒有涉及到廣大的農民工羣體。現在提出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組建村工會組織網絡,是依靠現有的行政建制,在凡是有農民工的鄉鎮、村分別建立起以服務農民工羣體,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爲主要職責的工會組織網絡。這種工會組織網絡,不但能爲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而且,可以覆蓋到所有的農民工羣體,這就必然會得到廣大農民工的普遍擁護。

二、構建以服務農民工爲主要職責的鄉鎮、村工會組織,形成縣、鄉鎮、村三級工會組織網絡

凡是有農民工(包括在當地外出的農民工)的鄉鎮、村原則上都要建立工會組織。按照職工成份的變化,鄉鎮設立工會組織,有條件的鄉鎮可設立鄉鎮總工會。鄉鎮設立的工會在鄉鎮黨委、縣總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要求由鄉、鎮黨委書記或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又要求設同級副職的工會主席。鄉鎮工會要設立專門的辦事機構,全面承擔起對鄉鎮所屬的單位、村工會組織的領導責任,同時指導、協調、督促所轄基層工會對職工和農民工的管理。凡是有農民工的村也要建立起工會組織。村工會在村黨支部和上級工會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要求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工會主席,負責對農民工的管理,爲本村的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切實爲務工人員維護權益。

三、鄉鎮、村工會組織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

鄉鎮、村工會組織在爲農民工服務方面應承擔以下幾項基本職責。(1)負責所控範圍內所有農民工的會籍管理工作。農民工的入會要簡單。只要口頭申請,就可以註冊入會,並建立起會籍檔案。(2)負責對農民工的就業和創業培訓。培訓工作應以鄉鎮工會爲主體,對農民工實施就業培訓,培訓點可以在鄉鎮,也可以在村,要因地制定。要結合“四三二一”、“千名幹部進農家、服務農民促發展”等工作抓好職業、技能等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爲其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 ,對那些返鄉的有創業願望的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並提供相關政策配套服務。(3)負責對農民工實施就業安排工作。要根據勞動就業部門,上級工會組織提供的就業信息,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工就業,並對就業後的工作情況進行跟蹤服務。(4)負責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尤其是對拖欠農民工工資、農民工意外傷害的處理,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及時進行處理,切實維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5)負責黨的關於農民工政策的落實,及時爲農民工辦理社會養老保險、工傷險、意外傷害險。積極開展送溫暖活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廣大農民工手中。

鄉鎮、村工會組織要正確處理鄉鎮黨委和上級工會的關係。鄉鎮工會必須接受黨委和縣總工會的雙重領導,在鄉鎮黨委和在縣總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村工會是工會的基層組織,必須在村黨支部和鄉鎮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這樣就形成了在黨領導下的縣、鄉鎮、村(基層)三級工會組織網絡,並通過這個龐大的組織網絡實施對龐大的農民工羣體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是由農民工這一個特殊羣體的特點決定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組織網絡。

四、加強爲農民工服務的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組織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1、有利於實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就目前而言,我們各級工會組織對農民工的管理還處在一個相對鬆散的階段。就農民工所在的企業來說,有的企業沒有把農民工納入本企業本單位工會管理的範圍。就農民工所在的村來說,由於沒有工會組織,農民工沒有自己的“職工之家”。根據全總的統計,目前,我國現有2.1億農民工只有7000萬人加入了工會組織。可見我們工會的組建工作不到位。再從維權這個角度分析,原本屬於工會組織的職能,如送溫暖等工作,由於工會組織的不健全,不得不由黨和政府的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所代替。因此,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組建村工會組織,實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會工作方針的重要舉措,就能從根本上把農民工組織起來,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2、有利於黨的一系列農民工政策的落實。黨和各級政府對農民工問題已經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保護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從爲農民工“討”工資開始到現在可以爲農民工辦理社會養老保險等等。對農民工可以說是關懷備至。那麼,這些政策措施如何才能落到實處,讓所有的農民工都享受到黨的政策的關懷?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就可以由工會組織來組織實施。這樣,不僅可以把黨的政策落到實處,而且,可以惠及到所有的農民工。

3、有利於團結動員最廣大農民工羣體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農民工既是一個龐大的職工羣體,又是一種龐大的社會力量。通過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組織,就可以依照工會法和工會章程,把這支隊伍合法地組織起來,並充分發揮這支隊伍的積極作用,團結動員廣大農民工在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爲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建功立業。

【第3篇】鄉鎮幹部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康樂縣共有15個鄉鎮,共有鄉鎮幹部568人,其中科級幹部170人,其中正科57人,副科113人,男159人,女11人,少數民族81人。鄉鎮作爲最基層一級的地方政府機關,是貫徹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最基本單位,鄉鎮機關幹部是黨對農村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直接執行者和農村工作的骨幹力量。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如何進一步加強機關幹部隊伍建設,使之擔負起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重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必須認真加以研究。我們通過開展廣泛調研,對康樂縣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加以分析,並對有些需要加強和改進的提出了意見建議。

一、影響鄉鎮幹部隊伍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1、幹部思想情緒波動大。一是思遷情緒。有的鄉鎮幹部因在鄉鎮工作時間長,或年紀比較大,或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或家庭負擔重等原因,工作不安心,思想不穩定,要求變換工作環境,調整工作單位。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幹部急於改變自己的現狀,要求調動工作。二是埋怨情緒。鄉鎮幹部常年跟羣衆打交道,羣衆素質普遍不高,要完成上級部署的各項任務,根本無法避免發生衝突,而鄉鎮幹部沒有一項執法權,出了問題是鄉鎮幹部的責任,一旦發生衝突,倒黴的是幹部,有理無理首先處分鄉鎮幹部。三是工作難度增大。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工作重點轉到了農業結構調整、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森林防火、安全生產以及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等方面,在依法行政的大環境下,鄉鎮工作普遍存在“新辦法不靈,老辦法不行”的狀態。

2、鄉鎮工作面臨困難多。一是權力日益削弱。鄉鎮工作繁雜、責任重大,而權力卻呈現逐漸萎縮和弱化的趨勢。鄉鎮幹部反映,依法行政當然好,但過分提高了羣衆的權益,法只約束了幹部,對羣衆無可奈何。如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金的收繳過程中,鄉鎮幹部只是負責收繳參合金,而在關鍵的監管環節卻沒有任何權力去監督,羣衆即使不參加合作醫療,但真正住院治療時,也可通過冒名頂替等一些非正常手段達到享受合作醫療的好處。鄉鎮派出所、稅務所、國土站、農技站、衛生院等站所,人力、財力、物力都由縣級職能部門管理,鄉鎮已很難對這些站所進行領導、管理,可是這些單位的工作需要鄉鎮支持,一旦出了問題還要鄉鎮負責。二是債務負擔沉重。全縣15個鄉鎮中除極少數鄉鎮外,其餘絕大部分鄉鎮都負有債務。由於給鄉鎮的辦公經費有限,而鄉鎮運轉費用一直以來居高不下,只能維持基本的運轉,沒有給幹部職工安排福利待遇。三是村級組織薄弱。首先,村級班子後繼乏人。一大批有文化、有技術、有本事、有威望的人外出務工經商造成新黨員難發展,村幹部難選拔,幹部變換頻繁。其次,農村黨員作用有限。老黨員因年齡文化的制約,雖說觀念強,但發揮先鋒作用受到制約。年輕黨員由於入黨時間短,對黨的認識不深刻,黨性觀念不如老黨員強,先鋒模範作用難發揮。四是農民綜合素質不高。近年來,農民的權力意識、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益意識明顯增強,而義務意識、法制意識、集體意識和奉獻意識相對淡薄。致使在開展一些公益項目的建設中,人員組織難度大。五是村級經濟發展滯後。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集體經濟“空殼村”佔有較大比例,致使基礎設施投入杯水車薪,公益事業難以開展。六是上訪頻率居高不下。越級上訪、集體上訪、重複上訪使鄉鎮幹部一年到頭奔波勞碌、神經緊張。

3、權責失衡加劇。一是對鄉鎮“一票否決”項目太多太爛,責任追究太多。據統計,目前對鄉鎮實行一票否決的達十多項之多,導致縣直部門權力膨脹,形成鄉鎮對部門負責的不正常現象,也就造成了縣裏領導部門、部門領導鄉鎮。幹部反映,縣部門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鄉鎮,而上面給的政策又虛弱無力,鄉鎮幹部要做許多本不屬於自己工作範圍的事,手中又沒有相應的權力,但工作要做好,問題不能出,成果要有亮點。工作出了問題只處理鄉鎮幹部不追究縣直單位責任。二是部門利益化越來越嚴重。縣直各部門都通過縣委縣政府發文落實任務和責任,縣委縣政府也把各項工作考評交由部門考評,導致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

4、隊伍整體結構欠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般職工多,行政幹部少。調查發現,有部分鄉鎮本地幹部較多,血緣關係、親緣關係、地緣關係錯綜複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開展。三是年齡偏大的多,年輕的少。大專及大專以上文化的幹部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通過黨校學歷教育拿到的文憑。五是傳統型的幹部多,開拓型的幹部少。不少幹部還是習慣於按經驗辦事。幹部中大多數是事務型、平穩型的,真正懂經營、會管理、熟悉法律知識,善於駕馭市場經濟的不多。部分幹部滿足於不出亂子、不捅漏子的工作標準,真正能夠腳踏實地,提供服務,開拓創新,爭創一流的幹部不多。

二、影響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的主要因素

1、鄉鎮幹部隊伍活力不夠。一是來源不足。由於鄉鎮工作艱苦,大多承擔“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待遇與縣直機關一樣,生活、交通不便,致使大部分鄉鎮幹部都想方設法往縣直機關調動,造成鄉鎮幹部流失嚴重。縣直機關幹部沒有強制到鄉鎮工作的政策,除了提拔,沒人願意到鄉鎮工作。但近年來,我縣對新錄用的大中專畢業生採取全部下基層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鄉鎮幹部來源不足的問題,但由於近年來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很有限,不能滿足鄉鎮工作的的實際需要。二是流動不快。由於地理條件、經濟狀況不平衡等各種原因的制約,一般幹部交流困難,特別是年齡在35歲以上的交流更加困難。三是出口不暢。鄉鎮幹部中除了黨委書記、鄉鎮長、會計、祕書等調動進城的比較多外,絕大多數鄉鎮幹部進城機會少,由於職數限制提拔也越來越困難。

2、政策與實際有較大距離。如計劃生育社會撫養費的徵收上面強調要依法行政,但每一例超生對象的社會撫養都要通過法律程序起訴,再由法院去執行,顯然是不現實的。資金總額雖說較大,但到千家萬戶,就顯得太少了,羣衆對黨和政府的關懷也不太領情。一些遵紀守法,國家集體觀念強,從前將稅費交清了的農民認爲自己吃了虧。一些鄉鎮幹部在完成鄉黨委、政府的各項指標,千方百計借錢墊付,現在羣衆的欠款收不到,三角債務無法化解。有些被調查者認爲困擾鄉鎮幹部開展工作最突出的問題是有些政策措施不太適應農村實際,不利於工作開展。

3、幹部教育培訓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存在六個不足的方面。一是重要求,輕落實。縣委、縣政府對鄉鎮幹部的學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得到有效落實。二是重領導、輕隊伍。對鄉鎮領導幹部的學習要求提得多,機會給得多,但對一般幹部來說,培訓次數少,安排時間少,以致整個幹部素質提高不快。三是重文憑、輕水平。有的鄉鎮幹部把知識、學歷、文憑、畢業證書視爲同一概念,導致出現同一檔次的文憑其“含金量”相差甚遠的現象。四是重知識,輕素質。有些鄉鎮幹部在學習過程中,着重放在知識儲備上,而不是放在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提高上。五是重短訓,輕長學。鄉鎮幹部培訓中各種形式的短訓比較多,而以學年爲形式,組織幹部脫產學習較少。六是重理論、輕實踐。在組織鄉鎮幹部培訓中,以課堂教學、書本知識爲主,忽視多渠道、多途徑組織幹部在實踐中學習。

三、加強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1、要努力改善鄉鎮幹部隊伍結構。一是要把住入口。從縣直部門有計劃分層次地下派幹部到鄉鎮,改善鄉鎮幹部的結構。要出臺政策,規定今後凡提拔爲副科級實職的幹部必須有3年以上鄉鎮工作經歷;凡新錄公務員必須到鄉鎮鍛練3至5年方可進城;凡表現優秀的鄉鎮幹部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重用。二是要疏通出口。制定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對一些年齡大,在鄉鎮時間長,的確有困難,不易繼續在鄉鎮工作的幹部要調整崗位或回調到縣直機關單位,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三是促進流通。出臺政策規定鄉鎮幹部在同一地工作滿一定工作年限,必須進行交流。

2、要認真抓好鄉鎮幹部教育培訓。在教育培訓的內容上要具有針對性。要適應新形式的要求,突出轉變鄉鎮幹部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及方法,着重加強黨的先進理論知識、現代農村管理知識、農村實用技能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的教育培訓。在教育培訓的方法上要講求實效性。對鄉鎮幹部的要因地制宜,廣開學路,通過舉辦報告會、專題輔導理論研討、跟班學習、掛職鍛鍊等辦法深化幹部教育培訓,提高教育培訓效果。在教育培訓考覈上要注重嚴肅性。要建立和健全鄉鎮幹部考學制度,對鄉鎮幹部教育培訓進行嚴格考覈,將考覈情況進入個人檔案,作爲提拔任用的一項重要依據,要把幹部參訓情況作爲硬性指標納入黨委責任人任期目標責任和考覈黨委政績的內容,對未經培訓的新錄用公務員不準上崗,未經培訓的負責幹部不準上任。考學不合格的要限期改正。

3、要科學界定鄉鎮工作職能。調查發現,鄉鎮範圍內的事不分大小多數都由鄉鎮黨委政府負責。於是造成鄉鎮機構龐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結果費力不討好。因此,必須科學界定鄉鎮職能。鄉鎮不要直接參與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鄉鎮主要應承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要大力培養和發展社會中介組織,讓其履行市場化服務的職能。要將一些本應由縣直職能部門完成的工作任務從鄉鎮幹部的職責範圍內剔除出來,讓鄉鎮幹部能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爲羣衆辦大事、解難事,真正做到執政爲民。

4、要大力優化鄉鎮工作環境。一是要儘快解決鄉鎮權責不匹配,權力有限,責任無限的問題。二是要儘快完善一些政策、規定使之更加配套。三是要大力精減上級單位的指令性任務和各類文件、會議。四是要設法減輕鄉鎮債務,防止新增債務的形成。五是要大力加強村一級基層組織建設,着重抓好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六是要加強農民教育,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5、要真正關心鄉鎮幹部。一是思想上要重視。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體察民情,傾聽基層幹部的呼聲,把握基層幹部的脈搏,使他們感到自 己的工作得到上級的理解和支持,增強成就感和責任感。要幫助鄉鎮幹部正確認識對待當前的困難,增強幹好工作的信心。二是政治上要關心。建議在鄉鎮換屆中,主要從鄉鎮幹部會考慮提拔,對多年不能提拔又無法交流到縣城的副職幹部或多年在鄉鎮工作特別優秀但過了提拔年限的一般幹部在非領導職位方面給予傾斜,解決政治待遇問題,享受主任科員或副主任科員待遇。三是工作上要支持。在工作上要經常出點子、找路子,使上級組織成爲鄉鎮幹部信賴的參謀部和諮詢站,主動在工作上爲鄉鎮排憂解難,要敢於爲鄉鎮分擔擔子,理直氣壯地當好鄉鎮的堅強後盾。四是生活上要關懷。建議採取以縣統一發放工資的辦法徹底解決鄉鎮幹部工資不能按時發放的問題。對獎金、福利等也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儘量縮小鄉鎮與縣直單位,偏遠鄉鎮與城郊鄉鎮,貧困鄉鎮與富裕鄉鎮之間的福利待遇懸殊。對鄉鎮幹部子女就業儘量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惠。

【第4篇】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精選)

一、基層文化建設現狀

(一)基層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實現新的突破。總投資500萬元的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竣工,實現了我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建起了硯城鎮李家口村、前所鄉右所村、南坪村、孫家坪鄉陽坡村等30多個文化大院、文體廣場。實現了以籃球場爲主的農村體育場地、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等新的“全覆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投入使用,縣圖書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二)文化體育事業日新月異。積極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實施“2131”電影惠民工程,舉辦廣場文化活動、歌詠比賽、文藝晚會,開展多形式的體育活動,成立了乒乓球協會、羽毛球協會、網球協會、太極拳協會等體育社團組織,廣大羣衆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三)文化強縣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開展。隨着文化消費需求日益擴大,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我縣文化企業開始涌現,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動物標本製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漸形成規模,八大角秧歌、黑肉燴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xx。積極實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斷滿足羣衆的體育健身需求,體育場地數量大幅增加,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文化產業發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開展。

(四)重點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農家書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農民體育健身設施等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圓滿完成,文化體制改革平穩推進,南莊窩古塔等珍貴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

二、存在困難

一是文化館職工年齡偏大,文化專業素質偏低,藝術人才青黃不接。

二是文化隊伍缺乏指導,疏於培訓。鄉鎮綜合文化站急需配備專職輔導員,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三是羣衆文化團體發展面臨較大困難,開展活動難度大,缺乏激勵機制和政府扶持,發展後勁不足。

四是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場所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成爲擺設。還有些體育健身場地成爲農民的打穀場。

五是農村基層文化消費意識不強,在文化娛樂方面消費比例低,不願花錢購買報刊書籍和用於其他文化娛樂上,認爲能夠吃飽穿暖就行,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給農村文化建設帶來一定難度。

三、對策措施

(一)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領導

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加強領導,加大管理和指導力度,將發展經濟和文化建設有機統一,將文化事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覈,促進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我縣基層文化建設。

(二)完善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文化事業的關鍵,是羣衆參與文化活動的物質載體,其建設水平決定着羣衆的參與程度。要採取“向上爭、本縣投、民間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國家、集體和個人共辦文化的新格局,實行文化建設社會化,文化服務有償化。在向上級爭取投入的基礎上,縣財政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和文體活動補助。同時,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農村文化事業,形成產業,實行有償服務。

(三)建立健全文化隊伍管理體制

文化隊伍建設是發展基層文化事業的根本,是文化軟件建設的主體,其素質高低決定着羣衆文化生活的繁榮程度,同時也影響着羣衆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強硬件建設的基礎上,必須加強文化隊伍建設。一是要按編職數配齊配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輔導員,明確村文化室兼職人員,並考慮適當工作報酬。二是積極培育自發性的羣衆文化團體,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和業務水平,並對民間文化團體加強引導,加強管理,鼓勵和支持其開展文化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三是加強對我縣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將真正具備各類文化素質的人才充實到文化隊伍,提高文化工作質量。

(四)豐富羣衆文化生活載體

一是要繼續搞好送戲、送電影、送科技知識下鄉活動。二是要適時組織開展球類、棋類、牌類等比賽活動和戲曲歌舞等表演活動。三是鼓勵支持開展民間文化活動,使羣衆廣泛參與豐富多彩的文體節目。四是加強對民間歌舞、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利用,使其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五是切實把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充分利用起來,發揮作用。

(五)改變羣衆文化消費觀念

精神生活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應隨之提高。但部分羣衆知識淺薄,觀念落後,對文化生活沒有認識,沒有追求,沒有參與,沒有投入。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宣傳活動和娛樂活動,加強引導,使廣大羣衆從中得樂,從中受益,認識到怎樣生活纔是美好、豐富、幸福的人生,激發他們的熱情,使他們逐步改變傳統消費觀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書刊和其它文化用品,參與文體活動,以構建一個人人蔘與、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會。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

【第5篇】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全面推進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需要高素質的組工幹部隊伍。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就是推進這一新的偉大工程的一支重要力量,這支隊伍的素質如何,對保證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進度”和“質量”關係極大。近期,我們深入鄉鎮黨委,採取召開座談討論、調查問卷等形式,就此問題進行了全面調研。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調研,結合新形勢下農村黨建工作的發展需要,我縣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建設普遍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鄉鎮組工幹部隊伍結構不盡合理。調查發現,我縣15名鄉鎮組工幹部中,年齡結構上35歲以下的有4人,佔總數的27%;36歲至40歲的6人,佔總數的40%;40歲以上的5人,佔總數的34%。學歷結構上第一學歷爲高中的1人,佔總數的7% ;中專的10人,佔總數的67% ;大專的僅4人,佔總數的27%。組工幹部年齡和學歷的侷限性,影響了鄉鎮組織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一些鄉鎮組工幹部能力素質明顯滯後。在調研中,有97%的鄉鎮幹部認爲優秀的組工幹部應當具備三項基本能力,即組織協調能力、文字寫作能力和業務創新能力。但是調查發現,全部具備以上能力者不到30%。組工幹部能力素質明顯滯後:一是思想觀念更新慢。少數組工幹部仍沿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思維和觀點來看問題,思維封閉,就組織工作抓組織工作。二是所需知識更新慢。不少組工幹部知識結構陳舊,知識更新緩慢,知識水平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甚至出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素質“倒掛”現象。三是新技術掌握運用慢。一些組工幹部對新技術不願學、不想學,因而不能將新技術運用到工作中去,導致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據調查,鄉鎮組工幹部中不能操作電腦的佔到60%。

(三)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出口不暢。目前在鄉鎮組工幹部去留問題上存在着“只進不出”的現象,絕大多數組工幹部都在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幾年,論資排輩、等待觀望、坐守年功的心理依然存在。據調查,近年來,無一例從鄉鎮組工幹部中提拔使用的幹部,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鄉鎮組工幹部落後難淘汰,人員老化、代謝不暢等問題。

(四)鄉鎮組工幹部隊伍人才儲備嚴重不足。近年來隨着國家統招統分政策的取消,到鄉鎮工作的優秀年輕幹部越來越少,體制問題導致組工幹部隊伍建設缺乏後備力量,出現組工幹部儲備斷層現象。調查發現,現有的鄉鎮組工幹部只有兩名爲近年來畢業的大學生,有的鄉鎮則實行組工幹部、勞務幹事、人大幹事“一身兼”,加上人員老化、工學矛盾較爲突出,鄉鎮組工幹部高層次培訓機會較少。

二、建議和對策

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我們結合組工幹部崗位要求和自身成長規律,深入思考存在問題,認爲當前組工幹部隊伍建設,必須牢牢把準時代脈搏,改革管理方法,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健全激勵保障,強化組織領導,確保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建設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一)把握時代脈搏,明確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建設方向。要緊緊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要求,按照xx提出的“黨性最強、作風最正、工作出色”指示精神,以建設“學習型、效能型、服務型、創新型、落實型”的鄉鎮組工幹部隊伍爲總體目標,使其不斷適應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具體要做到“五抓五提高”:即抓學習,提高幹好工作的能力;抓效能,提高推進工作的能力;抓服務,提高羣衆工作的能力;抓創新,提高開拓進取的能力;抓落實,提高領導工作的能力,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時代發展的鄉鎮組工幹部隊伍。

(二)改革管理方法,拓寬鄉鎮組工幹部隊伍進出渠道。一是嚴格選用標準。注重選用學歷高、能力強、年紀輕的幹部,注重選用文史、理工、經濟、法律、管理等綜合性人才,不斷優化組工幹部隊伍知識結構,防止“老、弱、偏”傾向的出現,實現年齡、知識、專業的最佳組合,確保鄉鎮組工幹部隊伍的整體質量。二是拓寬進入渠道。由鄉鎮黨委推薦、組織部門審覈相結合的辦法管理鄉鎮組工幹部。採取縣級部門“下派”、“選調生”兼任、鄉鎮交流任職等途徑選拔鄉鎮組工幹部,努力拓寬鄉鎮組工幹部選拔視野。三是實行交流輪崗。對年齡在35歲以上、在組織工作崗位連續工作3年以上的鄉鎮組工幹部,可由組織部門統籌安排,另行安排到其他工作崗位交流輪崗,暢通鄉鎮組工幹部的“出口”。另外在鄉鎮換屆工作中,對一些優秀的組工幹部要重點考慮提拔使用。

(三)提升綜合素質,強化鄉鎮組工幹部能力建設。在立足本職崗位的基礎上,要採取多種方式,加強組工幹部教育培訓、實踐鍛鍊和能力建設。一是加強教育培訓。要把鄉鎮組工幹部列入全縣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序列,有計劃地組織培訓,同時出臺鼓勵措施,支持鄉鎮組工幹部通過函授、自考等途徑,參加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不斷優化文化知識結構。二是強化實踐鍛鍊。採取掛職、任職、蹲點調研、進村入企等辦法,選派組工幹部擔任職務,有計劃地組織鄉鎮組工幹部進行實踐鍛鍊,積累經驗,豐富閱歷,使基層組工幹部在參與中心工作中得到鍛鍊提高。三是落實考覈機制。制定鄉鎮組工幹部工作考覈細則,列入年度幹部考覈序列,明確鄉鎮組工幹部工作職責,考覈指標和考覈方法,切實提高鄉鎮組工幹部隊伍能力建設。

(四)建立激勵機制,增強鄉鎮組工幹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一是建立副科級組織員制度。組織部門對素質過硬、業績突出的鄉鎮組工幹部,可給予副科級組織員待遇,讓鄉鎮組工幹部在政治上有盼頭。二是增加崗位津貼。各鄉鎮可根據各自實際,適當增加工資待遇,讓組工幹部在經濟上有實惠。三是設立專項榮譽獎項。開展“優秀組工幹部”評選活動,每年年終進行評選表彰。四是加大提拔任用工作力度。要堅持把優秀組工幹部作爲後備幹部,並根據工作需要予以提拔任用。

(五)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建設責任。要健全和落實抓組工幹部隊伍建設責任制。建立定期不定期研究討論組工幹部隊伍建設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部門要做好鄉鎮組工幹部隊伍建設規劃,對組工幹部的選用、學習、培訓、培養、使用、管理、監督以及交流等做出具體規定。鄉鎮黨委要切實加強組工幹部的管理、教育和培養工作,建立起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通過工作力量的整合,努力提高鄉鎮組工幹部隊伍的整體效能。

【第6篇】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是因爲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纔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如下是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調研報告篇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意見》科學總結近年來各地推進鄉鎮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明確提出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鄉鎮政府建設,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領會《意見》出臺的重大意義

《意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鄉鎮政府建設的高度重視和部署要求,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是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基層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鄉鎮工作,多次深入鄉鎮調研,要求鄉鎮要把爲民服務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滿意不滿意爲標準改進工作,提高服務水平。我們要深刻認識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進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

這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城鄉基層的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民羣衆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鄉鎮日益成爲各種利益關係的交匯點和社會矛盾的集聚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

這是加強鄉鎮政府自身建設的內在需要。鄉鎮政府是我國最基層的政權機關,是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落實到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執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織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政府服務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鄉鎮政府還存在服務理念滯後、服務能力不強、服務機制不健全、服務手段落後、服務效能不高等問題。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增強鄉鎮政府的服務能力,爲人民羣衆提供精準有效服務。

準確把握《意見》的部署要求

《意見》明確了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我們要認真學習把握。

一是把握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總體要求。《意見》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羣衆新期待,準確把握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方向,以增強鄉鎮幹部的宗旨意識爲關鍵,以強化鄉鎮政府服務功能爲重點,以優化服務資源配置爲手段,以創新服務供給方式爲途徑,有效提升鄉鎮政府的服務水平;要堅持黨的領導、保證正確方向,堅持改革創新、嚴格依法行政,堅持以人爲本、迴應民生訴求,堅持統籌兼顧、實施分類指導;到2022年,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服務方式更加便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職能科學、運轉有序、保障有力、服務高效、人民滿意的鄉鎮政府服務管理體制機制。

二是要強化鄉鎮政府服務功能。《意見》提出,要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步伐,着力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擴大鄉鎮政府服務管理權限,對直接面向羣衆、量大面廣、由鄉鎮服務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類事項依法下放鄉鎮政府;推進鄉鎮行政執法改革,推動行政執法重心下移,探索鄉鎮綜合執法的有效形式,開展綜合執法工作;統籌鄉鎮黨政機構設置和站所管理體制改革,健全鄉鎮事業站所管理體制。

三是要優化鄉鎮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意見》指出,要按照區域覆蓋、制度統籌、標準統一的要求,加快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進程;改進鄉鎮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機制,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項目和社會事業發展;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合理劃分縣鄉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四是要創新鄉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意見》強調,要建立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引導多方力量參與鄉鎮公共服務提供;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由花錢養人向花錢辦事轉變;提高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構建面向公衆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公共服務需求表達和反饋機制,強化羣衆對公共服務供給決策及運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五是要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保障。《意見》指出,要切實發揮鄉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引領功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堅決貫徹落實;加強鄉鎮幹部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符合鄉鎮工作特點的幹部管理制度;改進鄉鎮政府服務績效評價獎懲機制,建立科學化、差別化的鄉鎮政府服務績效考覈評價體系;強化鄉鎮政府監督管理,推進鄉鎮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責。

切實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

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加強統一領導、強化協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實。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省(區、市)應當結合實際,及時制定實施意見或方案。地方各級黨委都應當把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意見》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及時制定配套措施,強化部門協作,形成抓落實的合力。

二是要發揮鄉鎮政府的主體作用。鄉鎮政府應當深入學習領會《意見》精神,對照《意見》和上級黨委政府的實施部署,從體制是否健全、機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學、羣衆是否滿意等方面查找突出問題,研究提出改進措施;強化服務理念和責任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效果檢驗推進服務能力建設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學習宣傳。各地各有關部門應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關於鄉鎮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部署要求上來。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意見》的宣傳解讀,促進有關方面全面準確理解《意見》,爲《意見》實施營造良好環境。

四是要加強督促指導。各地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工作的督促指導,推動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尊重地方和基層的首創精神,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發揮典型引路作用。各級民政部門要對《意見》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工作進展情況。

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調研報告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7篇】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一、基層文化建設現狀

(一)基層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實現新的突破。總投資500萬元的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竣工,實現了我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建起了硯城鎮李家口村、前所鄉右所村、南坪村、孫家坪鄉陽坡村等30多個文化大院、文體廣場。實現了以籃球場爲主的農村體育場地、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等新的“全覆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投入使用,縣圖書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二)文化體育事業日新月異。積極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實施“2131”電影惠民工程,舉辦廣場文化活動、歌詠比賽、文藝晚會,開展多形式的體育活動,成立了乒乓球協會、羽毛球協會、網球協會、太極拳協會等體育社團組織,廣大羣衆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三)文化強縣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開展。隨着文化消費需求日益擴大,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我縣文化企業開始涌現,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動物標本製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漸形成規模,八大角秧歌、黑肉燴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xx。積極實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斷滿足羣衆的體育健身需求,體育場地數量大幅增加,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文化產業發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開展。

(四)重點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農家書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農民體育健身設施等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圓滿完成,文化體制改革平穩推進,南莊窩古塔等珍貴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

二、存在困難

一是文化館職工年齡偏大,文化專業素質偏低,藝術人才青黃不接。

二是文化隊伍缺乏指導,疏於培訓。鄉鎮綜合文化站急需配備專職輔導員,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三是羣衆文化團體發展面臨較大困難,開展活動難度大,缺乏激勵機制和政府扶持,發展後勁不足。

四是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場所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成爲擺設。還有些體育健身場地成爲農民的打穀場。

五是農村基層文化消費意識不強,在文化娛樂方面消費比例低,不願花錢購買報刊書籍和用於其他文化娛樂上,認爲能夠吃飽穿暖就行,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給農村文化建設帶來一定難度。

三、對策措施

(一)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領導

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加強領導,加大管理和指導力度,將發展經濟和文化建設有機統一,將文化事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覈,促進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我縣基層文化建設。

(二)完善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文化事業的關鍵,是羣衆參與文化活動的物質載體,其建設水平決定着羣衆的參與程度。要採取“向上爭、本縣投、民間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國家、集體和個人共辦文化的新格局,實行文化建設社會化,文化服務有償化。在向上級爭取投入的基礎上,縣財政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和文體活動補助。同時,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農村文化事業,形成產業,實行有償服務。

(三)建立健全文化隊伍管理體制

文化隊伍建設是發展基層文化事業的根本,是文化軟件建設的主體,其素質高低決定着羣衆文化生活的繁榮程度,同時也影響着羣衆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強硬件建設的基礎上,必須加強文化隊伍建設。一是要按編職數配齊配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輔導員,明確村文化室兼職人員,並考慮適當工作報酬。二是積極培育自發性的羣衆文化團體,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和業務水平,並對民間文化團體加強引導,加強管理,鼓勵和支持其開展文化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三是加強對我縣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將真正具備各類文化素質的人才充實到文化隊伍,提高文化工作質量。

(四)豐富羣衆文化生活載體

一是要繼續搞好送戲、送電影、送科技知識下鄉活動。二是要適時組織開展球類、棋類、牌類等比賽活動和戲曲歌舞等表演活動。三是鼓勵支持開展民間文化活動,使羣衆廣泛參與豐富多彩的文體節目。四是加強對民間歌舞、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利用,使其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五是切實把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充分利用起來,發揮作用。

(五)改變羣衆文化消費觀念

精神生活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應隨之提高。但部分羣衆知識淺薄,觀念落後,對文化生活沒有認識,沒有追求,沒有參與,沒有投入。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宣傳活動和娛樂活動,加強引導,使廣大羣衆從中得樂,從中受益,認識到怎樣生活纔是美好、豐富、幸福的人生,激發他們的熱情,使他們逐步改變傳統消費觀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書刊和其它文化用品,參與文體活動,以構建一個人人蔘與、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會。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8篇】鄉鎮幹部思想作風建設調研報告

[摘要]:在市場經濟形勢下,鄉鎮幹部思想作風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目前,在鄉鎮幹部思想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着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作風漂浮,工作方法簡單,消極怠工,腐敗現象嚴重等方面的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強化管理意識,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訓機制;二是要強化觀念更新,實現幹部角色轉換;三是要強化作風建設,注重幹部形象塑造;四是要強化“溫暖工程”,在工作、生活上關心鄉鎮幹部。 [關鍵詞]:鄉鎮幹部 思想作風建設 鄉鎮作爲國家政權的基石,處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作爲鄉鎮幹部,直接與人民羣衆打交道,思想作風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在農村得到有效貫徹落實,而且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羣衆中的形象。

爲此,筆者到天台縣d鎮,進行爲期一週的調研,總體來說鄉鎮幹部的思想作風建設是好的,但有一小部分鄉鎮幹部的思想作風建設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工作作風漂浮、消極怠工,這必須引起我們各級黨委的重視。

一、鄉鎮幹部思想作風建設面臨的困境 通過對d鎮的調研和問卷調查,共發下去調查問卷550份,收回537份,從中可以看出鄉鎮幹部的思想作風建設不容樂觀。具體如下: 項 目鄉鎮幹部調查問卷村級幹部普通羣衆調查問卷工作作風漂浮37%39%工作方法簡單33%35%羣衆觀念淡薄21%35%工作消極怠工19%18%腐化墮落、享樂主義12%15%喜歡在機關部門工作72%

(一)思想觀念不適應於形勢發展的需要。 隨着市場經濟觀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一些鄉鎮幹部思想觀念仍較滯後,一時適應不了近年來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任務。

具體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自身職能的認識不到位。新時期鄉鎮幹部的任務是如何發展農村經濟,提高公共管理,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

但少數鄉鎮幹部對自身職能認識還不到位,他們只習慣於完成上面所下達的任務,習慣於做好眼前急需做的工作,缺乏發展意識與工作思路。二是存在思想保守問題。

鄉鎮幹部的工作對象是農民,工作時間基本上就是在農村,見得少,識得也不多,加上一些人平時對學習理論知識的不重視,因此,工作中接受新觀念就慢,市場競爭意識、競爭能力不強,對工作的標準,要求就定得不高,容易形成思想保守。三是爲人民服務意識不強,羣衆觀念淡薄。

對人民羣衆所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無動於衷,從原來的幹部與羣衆之間的“魚水關係”轉到“蛙水關係”,習慣於行政命令,工作佈置,依賴於坐、聽、等,不能經常性地“進村入戶”,與羣衆面對面進行交淡,傾聽羣衆的呼聲,工作上還沒有轉到“愛民”、“親民”、“爲民”上來。通過這次調查問卷形式統計上來的數字看,村級幹部和普通羣衆對此項內容打了35%,鄉鎮幹部打了21%,說明此項內容羣衆反響強烈,必須引起各級黨委的重視。

(二)工作作風漂浮,工作方法簡單,消極怠工,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羣衆集體上

訪事件的發生。 第一是工作作風漂浮。

一些鄉鎮幹部有的工作職責不明確,工作中心不突出,常常是“鬍子眉毛一把抓”;有的缺乏活力、幹勁,工作不深入到羣衆中去,坐在辦公室裏畫幾個數據往上一報就敷衍了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跑官要官上。 第二是工作方法簡單、粗糙。

有的鄉鎮幹部不願做細緻的羣衆工作,當工作一旦做不通或處於被動局面時,不從自身方面找原因,而認爲是農民羣衆覺悟低、素質差,常常採取所謂的“行政壓制手段”來處理問題,這樣既傷害了農民羣衆的感情,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有的對於處理羣衆之間矛盾,往往開的都是“太平方”,兩頭都不得罪,這種“老好人”思想使得村級工作很難開展。

第三是工作上的消極怠工。有的鄉鎮幹部進取心不強,感到在鄉鎮工作條件太苦了,羨慕在機關部門工作的幹部。

因此,工作起來無精打采,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出現了“喝茶看報混日子”的現象。

有的鄉鎮幹部感到在鄉鎮工作沒有什麼成就感,在進機關工作的努力無望後往往不思上進,乾脆消極怠工,出現了“出工不出力”現象。 由於少數幹部工作作風漂浮等原因,該處理的事情未處理,引起羣衆的不滿情緒,只能通過上訪途徑來獲得解決,這直接影響到了幹羣關係。

(三)腐敗現象嚴重 由於缺乏監督機制,少數鄉鎮幹部嚴重脫離羣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嚴重。(從上面的調查問卷也可以看出,已達到12%和15%的比例),有的辦事不公、處事不當。

①少數幹部以權謀私,憑着自己所握有的一點實權,在鄉村道路承包,鄉(鎮)屬企業改制等重大問題上大權獨攬,大搞權錢交易。②極少數幹部爲政不廉,腐化墮落,在羣衆中影響極壞。

他們利用所謂的工作需要,在“職務消費”的幌子下大肆進行吃喝玩樂,揮霍浪費,生活向高標準看齊,追求個人的享樂而置工作於不顧,甚至包養二奶生活腐化,嚴重損害幹部在羣衆中的形象。

二、困境的原因分析 鄉鎮幹部思想作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從主觀因素上看:

(一)重物質,輕精神,價值取向的實用化傾向較爲明顯。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人心,鄉鎮幹部的“市場”觀念普遍增強,他們越來越注重物質利益和個人需求,思想趨於實際和務實,在價值追求和人際交往上,帶有比較深厚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色彩,對個人的成長進步,婚姻家庭等更加關注,一些人對理想信念、政治榮譽看得漸淡。

【第9篇】2022鄉鎮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我國小城鎮建設迅猛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2022鄉鎮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 黨的十八大報告全篇提及城鎮化多達七次,並首次將城鎮化上升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爲進一步落實中央精神,推進衡陽城鎮化發展,十二屆省人大代表石鼓區小組一行深入石鼓區角山鄉,就角山鄉小城鎮發展這一命題,採取問卷調查、走訪調查、網絡調查等方式,廣泛徵求了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鄉(街道)幹部、居民羣衆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積累了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撰寫了角山鄉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石鼓區及角山鄉基本情況

石鼓區現轄2個鄉、7個街道(其中金源街道屬松木工業園區),總面積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9萬人。作爲石鼓區兩個鄉之一的角山鄉,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西北部,東接松木、黃沙灣,南依蒸水,西連蒸湘區呆鷹嶺鎮,北靠衡陽縣潮江鄉,現轄楊嶺、茅茶亭、旭東、三星、五星、角山、楊泗、雲山、蓮花、銀盃等10個行政村,總面積約34.88平方公里,總人口1.97萬人。

二、角山鄉小城鎮建設現狀

近年來,石鼓區按照“南優北拓,城鄉一體”和“一軸兩翼”的區域發展思路,十分重視角山片區的開發建設。在區“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七大功能分區”(蒸水以南傳統商貿區、蒸水北岸特色商業區、合江套新興商業中心區、蔡倫大道沿線新型服務業區、火車北站物流區、角山都市農業區、松木精品工業區)中,角山片區被定位爲都市農業區,擬以特色三星蔬菜基地爲支撐,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盤活角山小城鎮周邊土地,把角山鄉建設成爲“衡陽的菜籃子,石鼓的後花園”,打造特色宜居衛星城鎮。通過近三年的努力,目前角山片區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交通更爲便捷。衡角公路縱貫南北,衡邵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內環西路橫穿東西,南嶽高速、蔡倫大道縱橫交錯,鄉村組道路均已硬化且形成網絡。供電供水更有保障。電網改造已完成,220千伏衡陽變電站在角山鄉建成並投入使用;集中供水具備條件,探明地下水儲存豐富,日供水能力在1萬噸以上。城鎮功能更加完善。鄉政務大廳、中心衛生院、中心學校、中心幼兒園、綜合文化站、農貿市場等基礎設施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下一步,還將建設廣場、公園、給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

三、角山鄉小城鎮發展優勢

(一)有優越的區位優勢。角山鄉小城鎮毗鄰城區,它距衡陽市中心城區僅6公里,距離投資120億元的商貿物流航母---華耀城不到5公里,距離衡邵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出口不到4公里,距離華源、中湘等大型專業市場不到6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越,上北下南、東來西去都很方便、快捷,可以建成衡陽最具潛力的衛星小城鎮

(二)有良好的環境優勢。角山鄉依山畔水,森林資源儲備豐富,植被豐茂,蒸水河、杉旭河穿鄉而過,水資源充足,自然地形地貌保護完好,遠離工業園區,位於中心城區邊郊,既無污染,又無喧鬧,實屬適宜家居的一方風水寶地。

(三)有殷實的產業優勢。2022年,三星蔬菜基地進入衡陽市蔬菜基地項目籠子。三年來,三星蔬菜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線一品、一方一品”的發展思路,朝着“全國一流、萬畝連片無公害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的目標,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三星蔬菜基地現已發展成爲全市規模最大、品種最多、品質最好的蔬菜基地。蔬菜種植面積達4887畝,核心示範區連片蔬菜種植面積達2800餘畝,建設蔬菜單體大棚600個,連棟大棚43500平方米,年產各種反季節蔬菜8000餘噸,引進了領軍現代農業、樂富蔬菜等14家現代農業企業,華桂、君玲等2家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三星等於放心”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特別是經營元宵、糉子及月餅等傳統土特產品的君玲食品有限公司,產品市場佔有率穩居湘南市場第一,企業銷售收入過億元。

(四)有明顯的規劃優勢。根據衡陽市最新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衡邵高速公路以南區域已規劃爲城市拓展區。這必將極力推動石鼓區現代商貿、物流業的迅速發展,併爲角山鄉的小城鎮建設提供絕佳契機,加速融城步伐。衡邵高速公路以北區域則適宜發展蔬菜生產、牲豬和水產養殖等現代都市農業,爲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堅實後盾。衡陽市“十二五”規劃和石鼓區“南優北拓”發展戰略也明確提出,要將角山鄉的水、電、路、氣統一納入規劃,屆時角山小城鎮基礎設施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五)有突出的商貿物流優勢。當前,石鼓區項目建設來勢較好,區域佈局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比如投資120億元的華耀城項目將打造成一個輻射湘南、粵北、桂東、贛西的現代商貿物流基地,項目現已動工建設,計劃在5年內建成;投資12億元的集購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崇盛國際中心項目已破土動工,將於2022年建成。這些大型現代商貿物流項目爲角山鄉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機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角山鄉位於3條高速公路出口處,並且緊鄰華源建材裝修市場、中湘機電市場、五一批發市場,發展商貿物流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鎮規劃滯後。角山小城鎮既沒有總體發展規劃,又沒有控制性詳規,在建設過程中也對規劃不夠重視,先建設後規劃、邊建設邊規劃等情況時有發生。雖然2022年,角山鄉就開始着手製訂小城鎮建設規劃,但因規劃設計經費過高(達到15萬元/平方公里)等原因,至今仍未出臺,由於缺乏科學規劃,居民建房的自發性較爲普遍,集體建設的隨意性較爲突出,使小城鎮的總體佈局愈加凌亂、無序。規劃滯後於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羣衆對小城鎮投資置業的積極性。

(二)基礎設施不全。2022年,投資建設和完善了1個集鎮農貿市場、1個公辦中心幼兒園、1個綜合文化站、1個居民集中建房示範點等基礎設施。但是,城鎮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供氣、污水垃圾處理、防災減災、公共綠地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後,導致有條件的農民不願意到小城鎮居住,小城鎮人氣無法聚集。

(三)產業支撐不夠。三星蔬菜基地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基地目前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企業不夠,產供銷產業鏈還未完全建立,旅遊休閒、綠色餐飲等種養殖衍生產業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對繁榮小城鎮的貢獻非常有限。

(四)資金投入不足。小城鎮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儘管近三年區、鄉兩級政府加大了投入,但區級財政是名副其實的“吃飯財政”,而且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蔬菜基地建設上,開發方面的投入仍然不夠。與此同時,角山小城鎮還處於一個自我發展階段,自身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的能力不足,使得角山小城鎮開發建設步伐十分緩慢。

五、幾點建議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改善農村生活質量,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於調整經濟結構,對於統籌城鄉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要加大力度消除瓶頸、突出重點,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

(一)高起點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是龍頭。角山小城鎮建設必須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既要保證科學性、超前性、發展性,又要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要聘請專業設計機構做控制詳規。具體來講,角山小城鎮建設總體佈局,從空間分佈上,應突出“兩點一線”,即以華耀城項目和角山鄉政府爲點,以衡角公路爲軸線;從建設上,應突出發展重點,實行梯次推進,按照“中心城——中心鎮”兩個層次,統一規劃佈局,梯度建設,合理確定市區和城鎮體系的發展框架,讓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使其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對小城鎮的建設要體現“八個一”目標:即有一條示範街道;有一幢標誌性建築;有一個小型公園廣場;有一個高標準住宅小區;有一個水、電、路相配套的產業園區;有一處具有特色的小景點;有一個標準化的學校;有一個規範的農貿市場。政府在財政上應拿出資金扶持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投入,同時規劃、設計等部門應按最低的收費標準,幫助鄉鎮進行規劃設計。

(二)多元化投入。小城鎮建設資金問題是癥結,必須實行多渠道投入。政府財政投。區、鄉政府要抓住新一輪小城鎮建設機遇,積極向上爭取國家政策資金,用於完善城鎮功能設施。充分整合新農村建設等配套資金,投入到小城鎮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建設。積極發揮好該區在村民建房“統規統建”和“統規統建”方面的優惠政策,切實改善設施條件,提升城鎮品味。社會資本投。充分盤活土地資源,把那些地段較好的閒置空地、過時建築物等整合起來,通過運用bt模式吸納外地、本地投資者,實施以產換資搞建設,以其土地開發權爲回報來招商引資開發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實行以地生財,做好土地文章。金融信貸投。努力爭取國債、政府貸款貼息補助等扶持政策,通過建立城鎮建設投資公司,向農民及農村非農業企業發行城鎮建設證券等方式吸納資金,逐步解決小城鎮建設項目的資金瓶頸問題。

(三)全方位建設。擴大招商引資。政府要儘快出臺小城鎮建設規劃,策劃小城鎮建設項目,包裝閒置市場資產,積極參加招商活動,藉助招商聯絡點、互聯網等平臺,引進商家打造商貿或加工業中心,在實現經營業態升級的同時盤活閒置資產,提升經營效益。優化投資環境。對在沿街老房內隨意亂建,不批先建的違建戶強制拆除,不能以罰代批。要以集中治理“髒亂差”爲重點,建立有關規章制度,加大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法規的宣傳力度,並嚴格管理,營造良好的環境。另外,精簡、規範和取消一些行政收費項目和審批事項,實行費用包乾,政府代理、“一站式”辦理制和集中審批的辦法。凸顯地域特色。經濟發展是城鎮發展的基礎,特色經濟是城鎮建設的動力源泉。角山鄉小城鎮建設要按照“衡陽市的菜籃子,石鼓區的後花園”的思路,以三星蔬菜基地爲依託,大力發展和培育龍頭企業,圍繞蔬菜生產,建設好角山鄉農產品交易市場,狠抓農產品精加工、深加工、貯藏、包裝;形成龍頭企業聯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加、銷一條龍生產格局。同時,結合蔬菜種植在抓好休閒農業,不斷開發旅遊項目,帶動城鎮第三產業的發展,積聚人氣。充分利用角山鄉地處城郊結合部、無工業污染和依山傍水的地理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盤活土地資源,引進一批投資者,將之打造成爲具有現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生態宜居型小城鎮。

2022鄉鎮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2 爲有效推進樑集經濟建設發展,促進各項工程進度,儘快展現樑集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目標。5月15日,樑集鎮人大組織了人大代表對樑集鎮小城鎮規劃進行了調研和視察,並召開了座談會。

一、樑集鎮小城鎮建設現狀及形成原因。

1、現有規劃已經嚴重不適應樑集小城鎮發展的需要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農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樑集房屋建設一度出現了任其自由發展,一派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規劃水平較低,缺乏小城鎮體系規劃和詳細規劃,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現就是在建築風格方面出現千戶萬面的現象,建築風格和周邊的環境不協調,缺乏美感,同時建築房屋還出現各自爲陣,缺乏統一協調。

2、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從調研中看出,當前樑集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等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相對落後,有些地方由於下水道建設缺乏科學的規劃,雨天還會出現積水現象,給人們出行帶來不便。同時由於居住的相對分散,電網、郵電通信、信息網絡等配套設施建設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鎮化的推進。

3、粗放建設,房地產發展十分緩慢

由於前期缺乏統一規劃,和人們觀念落後。目前的房屋建設多沿街建房,呈現商貿和居家相結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調研中還發現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積嚴重浪費,土地利用率低,從面積來看已經超出了單純住房的需要。但是隨着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的發展,土地面積將會越來越少,土地緊張局面也必將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減少浪費。在這一方面,住宅小區的規劃建設就顯得舉足輕重。縱觀全國,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已經出現了房地產開發,發展住宅小區的局面,而這些經驗可以借鑑和學習。

二、樑集鎮小城鎮建設的幾點建議。

座談會上代表們指出:

1、新農村與小集鎮建設有機結合。

當前樑集鎮新農村安置點選擇在劉場組睢魏路以西,既建設了新農村,又壯大了小城鎮建設。建設後無論是逢集還是平時,給居民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機實行了新農村與小城鎮的結合。樑集鎮是縣城的後花園,北邊是同益農業示範已初具規模,樑集新農村建設要繼續引用自我摸出的拆遷置換的成功模式,同時要有所創新,改變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爭取將成功經驗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新農村的基礎設施藥儘快施工,以利於提前投入使用。目前,正在進行新農村農戶拆遷安置工作。

2、加快招商引資和工業突破,發展高效農業,促進小城鎮商貿繁榮,推進小城鎮建設。

由於寧江工業園和農業園的劃出 ,使樑集的工業和農業發展受到了一定性的限制限,所以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工廠落戶樑集,使農村居住人口流向小城鎮。同時還要發展高效農業,釋放農村勞動力人口,把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爲工業的發展提供人力保障。隨着城鎮人口的增多,交易的頻繁,一方面繁榮了小城鎮的商貿,另一方面又會使更多的人口到小城鎮尋求機會,產生一個良性的循環,爲小城鎮發展提供必要保障。

3、重注前期規劃設計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吸引房地產開發商投資開發。

首先,規劃設計是建設好小城鎮的前提條件,它有利於協調發展和統籌兼顧,也有利於處理好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經濟、發揮小城鎮的集聚功能。樑集應依據本地區條件制定出合理的和科學的小城鎮戰略發展規劃,爲小城鎮發展提供依據,在城鎮佈局規劃、建築風格、顏色基調等方面都要協調好。

其次,還要加大對道路、電網、信息網絡等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吸引房地產開發商到樑集來投資開發,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精品住宅小區,成爲樑集的標誌性建築,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人居居住環境。

4、新農村與省級現代農業綜合項目密切結合起來。

首先樑集鎮政府要以新農村建設爲契機,積極爭取農業開發項目,進行土地綜合治理,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利用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與新農村建設同步實行,有機結合起來。借勢使徐州同益農業項目成爲省內一流,領跑江蘇的示範項目,要根據項目區實際情況,將項目區的功能定位於生態、環保、綠色、有機及循環的現代農業。重點在於發展蔬菜種植和果蔬深加工。

其次,要發揮項目區的效益,要加大土地流轉的力度,實行以土地招商,積極吸引農業產業化企業到精品區建立基地。要完善項目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田成方、路硬化、林成網、溝相通、渠相連的標準。目前離項目區總體的規劃發展還有一定差距,這就要我們開動腦筋,一方面在引進龍頭企業的同時,還要積極鼓勵當地種植大戶流轉農戶土地,通過土地流轉,使新農村的農民一部分在產業化企業就近打工,另一部分放下包袱外出打工,農民逐漸從一產轉向二、三產業,加上田租的收入,農民的收入比以前就大有增加,真正實現富裕農民。

通過調研後代表們認爲,當前樑集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是帶動樑集經濟發展的兩根紐帶,是發展樑集鎮的經濟面脈。鎮政府一定要緊緊把握時機,順勢發展,尋求機遇、謀劃長遠發展。最後,人大代表指出,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和招商引資力度,改變樑集鎮小城鎮建設面貌。做大做強徐州同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圍繞小城鎮建設,實現土地合理流轉,立足農業招商引資,實現土地合理流轉,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倡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有序推進農村勞動力向產業工人轉化,真正讓新農村住戶過上城鎮化的生活,不再有後顧之憂。

【第10篇】2022年鄉鎮黨風廉政建設調研報告精華版

下面是小編爲您準備的鄉鎮黨風廉政建設調研報告精華版,供大家參考和借鑑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後續精彩不斷,敬請關注!

_____鎮距市區較近,輻射較直接,區位優勢明顯。全鎮現有土地面積2617公頃,總人口42844人,人口較多,土地肥沃,人傑地靈,爲發展經濟、建設文明和諧社會提供了根本保證。近年來,隨着市委、市政府北擴西進,引湖納山戰略目標的快速推進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我鎮區位優勢不斷顯現,經濟發展較爲迅速

,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鎮黨委、政府按照市區委工作部署和市區宣傳部門的具體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開展不同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爭創省級新型示範小城鎮爲目標,以村村創建文明村,人人爭做文明人爲出發點,以創建文明一條街爲切入點來打造文明和諧社會。兩年來,我們在文明單位、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戶和文明大家評評創活動中,本着高起點、嚴要求開展一系列文明創建活動,並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們的做法是:

一、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強勢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入正軌。

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當前各項工作的主旋律,而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省委委書記李源潮同志在加快蘇北振興、推進區域共同發展工作會議上強調:加快蘇北振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舉措,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兼顧社會各類羣體。_____鎮作爲農業大鎮,區位優勢明顯,工農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出口蔬菜基地已列入國家農業示範基地後,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營造和諧社會,顯得更爲重要。因此,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站在戰略高度統一思想、形成共識,以國家兩會和省委書記李書記講話精神爲指導,以區委積極營造文明和諧社會的社會環境是富民、興村、壯鄉、強區的根本保證爲動力,在全鎮迅速掀起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開展創建活動中,做到四結合:

一是與促進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有機結合。特別是去年8月,利用文化陣地在全鎮開展創文明比貢獻活動,把鎮村道路建設編成快板進行巡迴宣傳,在短短一週年那全鎮爲鎮村道路捐資達200萬元,收到良好效果。

二是與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加快中國小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相結合。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通過啓動小手牽大手、精神文明創建齊步走、四育網絡等工程,採取以小促老、以稚啓智等方式,在全鎮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以區十佳道德標兵王菊花爲身邊人、身邊事進行廣泛宣傳,收效更爲顯著。

三是與發展民營經濟實施有機結合。冬訓班期間,我們開展了經濟富了不算富,三個文明共同富了纔算富爲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會後全鎮有65名鎮幹、企業老闆與貧困生活結對助學,受到全鎮幹羣的好評。

今年是黨中央確定的調查研究年、改變作風年。爲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和中紀委第七次全會精神,深入瞭解我鎮黨風廉政建設的現狀,準確地把握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探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對策和措施,推進我校黨風廉政建設的深入開展,根據鎮黨委的統一部署,成立黨風廉政建設調研小組。調研小組以召開各種類型座談會、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開展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成效

實質性合併以來,鎮黨委和紀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圍繞學校的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有力地促進了我鎮改革、發展和穩定。

(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一是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在近幾年各項工作中,各級黨組織發揮了領導核心、政治保證和戰鬥堡壘作用;在事業公益性改革中,大多數黨員幹部講黨性、服從大局、支持改革,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二是幹羣參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意識明顯增強。廣大幹羣通過多種形式對我鎮改革發展重大決策、經費預決算和涉及幹部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的討論、審議、決定和監督等權利,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也積極發揮參政和監督的作用。三是黨風廉政建設齊抓共管局面初步形成。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認爲我鎮已經形成或基本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格局的佔76%;認爲我鎮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機制已經建立或初步建立的佔75%。四是學校領導重視和支持紀檢、監察、審計工作。紀檢、監察、審計的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校第一次黨代會後,健全了鎮紀委領導班子,各黨總支配齊了紀檢委員,學校還邀請了一批特約監察員和特約審計員,紀檢、監察、審計的整體功能逐步得到發揮。

(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初見成效一是黨風廉政教育加強了。鎮黨委和紀委把加強黨風廉政教育作爲一項經常性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堅持從抓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入手,強化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意識。問卷調查結果表明,74%的人認爲我鎮黨風廉政教育成效顯著或有一定成效。二是三講教育取得成效。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爲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

教育使校院領導班子和全校處以上領導幹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達到了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增強黨性的效果,使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三是廉潔自律專項工作得到落實。鎮領導班子注意提高廉潔自律專題民主生活會的質量,加強領導幹部的自我監督,自覺接受羣衆的監督。收入申報等工作嚴格按規定進行,公費安裝住宅電腦等問題進行了徹底的清理。

(三)黨風廉政建設有了制度保證。一是各種管理規章制度逐步形成。我鎮按照五個統一的標準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統一的規章制度對於促進我鎮加強統一管理、促進我鎮整體工作的正常開展、促進我鎮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有關職能部門建立了內控制度。爲了強化對人財物部門的制約,黨委督促組織、人事、財務、資產等部門建立內部監控制度,形成了一定的自我約束機制。比如:《招標採購管理暫行辦法》等等。三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制度陸續出臺。在問卷調查中有70%的人認爲當前我鎮黨風廉政制度建設已經建立或初步建立。

(四)關口前移、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工作明顯加強一是加強預防性、預測性的工作。及時研究帶有傾向性的問題,防微杜漸,規範在前,預防在前。二是加強重點部門和重點崗位的監督。以財務、資產、總務、基建、產業等部門和經濟實體爲重點,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特別是加強對基建工程、維修項目、設備和物資採購等各類招標、投標工作的監察。加強了各類監察工作,防範未然。及時加強對有關部門和人員的批評教育,處理和糾正了一些違規事件,努力清除腐敗問題滋生的土壤。三是糾正不正之風力度逐步加大。(五)政務公開和機關作風與效能建設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日常管理。政務公開工作作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治本之策,已走上正常軌道,並逐步向制度化、規範化方向發展。政務公開受到廣大教職工的普遍歡迎,對於促進各部門規範管理、增加我鎮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機關作風有所改善,效能建設有所加強。

二、我鎮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從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和座談會反映的情況可以看出,我鎮黨風廉政建設的總體狀況是好的,黨風廉政建設是有成效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黨員幹部的作風和廉潔自律情況與黨中央的要求和廣大羣衆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幹羣對我鎮黨風廉政建設的滿意度還有待提高。

(一)監督機制不夠健全,制約措施不夠有力一是監督制度不夠完善。定期談話制度、各黨總支定期報告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制度、對各黨總支和各級領導幹部進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專項檢查考覈制度等尚未建立。二是政務的透明度還不夠。公開的多是文件和結果,事前公開和過程公開比較少,幹羣關心的熱點如干部測評的結果、接待費和車輛使用情況及費用、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房源及占房情況等還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公開。三是制約措施不夠有力。對沒有履行服務承諾制的單位,對沒有完成聘期任務的人員,對沒有執行工程招投標、大宗物資採購招標辦法的情況等缺少有力的制約。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還不能及時按照有關規定作出處理。審計工作的覆蓋面還不夠,有些涉及面寬、資金量大、技術要求高的項目,如基建審計等尚未進行。四是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情況缺少檢查監督,責任追究不到位。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情況缺少經常性的檢查監督,有時出了問題也沒能及時發現。在責任追究問題上總是心太軟。(二)規章制度不夠完善,執行規章制度不夠嚴格規章制度不完善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侷限性問題。二是嚴密性問題。有的規章制度在制定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在出臺過程中又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加上時間倉促,因此存在一些漏洞,或與其他規章制度相牴觸、相矛盾,或者沒有與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同步。三是本位主義問題。有的部門在代表鎮擬訂規章制度時缺乏全局觀念,責任和義務的劃分不盡合理;一些利益調整由部門從有利於本部門、本單位的角度提出方案,以會議紀要的形式確定下來,使有些不合理的問題合法化。四是可操作性問題。有的規章制度宏觀上比較全面,但沒有制定出具體標準和相關配套規定,如實施細則等;有的脫離實際,難以操作。在規章制度的執行方面,主要存在四個問題:一是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問題。二是有時存在以領導簽字與口頭表態取代按章辦事的問題。三是隨意性問題,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四是管理慣性問題,片面強調過去怎麼做。

(三)思想認識不夠到位,成效不夠明顯無論是作風上的問題還是廉政方面的問題,其根源都在思想上,思想認識不到位是個較爲突出的問題。首先是部分黨員幹部對我鎮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對新的歷史條件下我鎮黨風廉政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對領導幹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出現的新變化,沒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夠重視。有的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具體要求不明確,認爲黨風廉政建設是紀檢、監察部門的事,對本職範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不願管、不敢管,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履行一崗雙職和誰主管、誰負責的意識不強,自覺性不夠。其次是部分黨員幹部還存在一些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思維定勢,不思進取,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部分黨員幹部對自己要求不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勤政廉政意識薄弱,缺乏求真務實、埋頭苦幹的精神,滿足於做表面文章,形式主義問題比較嚴重。有的幹部政治紀律性不強,不敢堅持原則,明哲保身,存在好人主義思想和庸俗作風。貪圖享樂、鋪張浪費的問題在一些黨員幹部的身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三是思想教育的效果不夠明顯。

三、加強我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對策思考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證,監督是關鍵。根據我鎮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爲應該重點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制度規範問題、監督制約問題和責任落實問題,積極建立和完善四個工作機制:

(一)抓住關鍵,建立和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教育和監督要雙管齊下,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要努力做到領導幹部的權力行使到哪裏,領導活動延伸到哪裏,黨組織的監督就實行到哪裏,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二)完善制度,爲黨風廉政建設提供有力保證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制度是保證。要建立和健全制度規範機制,用好的制度規範人們的行爲。

(三)夯實基礎,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機制思想教育在黨風廉政建設中起着基礎性的作用,要提高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必須進行思想教育;要從法律、紀律和他律逐漸轉變爲高度的自律,從恐懼懲罰到內在的責任感,到對黨和人民賦予權力的珍惜和對自身人格的尊重等等,也離不開思想教育。黨風廉政思想教育要着重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利觀、法治意識,誠信公平原則等。通過思想教育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做到明志、重責、慎權、輕利、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四)落實責任,建立和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指各級黨政班子及其職能部門的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應當承擔責任的制度。包括責任者對主管、分管工作失職、失察問題,也包括責任者對重大、特大責任事故和突發性事件中無過錯責任的追究。

【第11篇】2022最新鄉鎮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一、基礎和條件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依託區域特色和相對優勢,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富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的發展理念和“舉生態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動臨澤科學發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態建設放在推動臨澤科學發展的優先地位,大力組織實施以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爲載體的生態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構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平臺,爲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1、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增添了引擎。xx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分三期四段實施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開發、蓄水泄洪、路橋配套、景觀設施、供水排污、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進。通過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把昔日的污水河變成了清水湖,過去的爛河灘變成了黃金地,使縣城向東南延伸近3公里,面積擴大近1倍;通過節水,改變了人們的用水習慣,建成了一批水利設施,提高了環境承載能力,推進了節水型社會建設;通過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積1300多畝,新增綠地12.8萬平方米,打造了水與城市、自然與生態和諧秀美的水景樂園,再現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風景帶、休閒娛樂帶、新型房地產開發帶和水系特色產業帶初步形成。

2、循環經濟發展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注入了活力。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鼓勵引導和大力支持工業企業積極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環”生產方式,着力延伸產業鏈,走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路子,構建技術先進、清潔安全的工業體系。目前,依託臨澤工業園區這一循環經濟發展平臺,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爲主體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發酵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奧瑞金、長城、屯玉綠源等種子企業和匯隆公司爲主體的種子加工和副產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番茄、蔬菜、紅棗、乳製品等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正在培育和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特色突出、企業優勢互補、產品梯次遞進和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經營清潔化、園區管理規範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3、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創造了條件。實施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安居工程,加快大沙河沿岸閒置土地整理開發,開工建設沙河綠島、天鵝湖花園等住宅小區6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32平方米,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相繼建成城關廣場、文體中心、南環路等市政公益設施,城區建設路、健康路、自由路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國道312線城區段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啓動實施,排水、排污管網及供熱系統穩步推進,城區集中供熱率達95%以上。

4、環保和節能減排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提供了保障。噪聲、大氣和污水等環保監測設施日益完善,工業污染物通過治理達標排放已成爲各企業的自覺行動,“三廢”得到有效控制,縣城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環境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顯著增強。以鞏固全國文明縣城創建成果爲着力點,深入開展城鄉清潔衛生大行動,大力加強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對各種破壞和影響縣城環境行爲的查處力度,城區面貌有了較大改觀。

5、城區綠化美化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打下了基礎。以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爲目標,科學規劃設計,精心建設佈局,採取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牆透綠、門前三包、大沙河綠地樹木認植認養等措施,相繼建成了城關廣場、鐵路廣場、濱河路、大沙河南北兩岸和奧瑞金廣場等綠化景觀,城市綠化檔次和水平整體提升,生態效應進一步凸現。目前,城區綠化面積154.5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68 %,綠地面積102.62萬平方米,綠地率達27%,城區人均佔有公共綠地面積21.71平方米,形成了總量適宜、分佈合理、植物多樣、喬灌花草有機結合的綠化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由於我縣處於荒漠與戈壁包圍之中,生態保護與建設任務十分艱鉅,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態水平與建設生態安全屏障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一是經濟發展基礎還相對薄弱。經濟發展的總量比較小,發展質量還不高,與生態城市建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環境保護意識還比較淡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沒有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偷排亂排生產生活污水、亂塗亂貼廣告、亂扔亂倒垃圾污水、人爲破壞公用設施及生態建設成果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城區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能完全適應縣城發展的需要,人飲水水源地不符合環保要求,部分排污、供暖、供水管道老化,生活垃圾收集運輸方式原始,城區污水處理廠尚未開工建設。

四是縣城管理水平還需要加強。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住宅小區公用設施建設及綠化規劃落實不到位,城管單位管理權與執法權脫節,管護制度不落實,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仍然存在。

三、對策與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昇華。建設生態文明縣城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根據我縣實際,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要遵循社會生態、自然生態和經濟生態協調統一的原則,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爲前提,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爲內涵,積極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縣城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社會和諧共生。

1、建立指標體系,嚴格落實規劃。立足臨澤自然稟賦、區域特徵、經濟基礎,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人與自然、城市與農村、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加快建立一套與“xx”規劃相銜接,與二輪縣城總體規劃相吻合,由經濟、社會和環境等要素構成,涵蓋生態意識、生態行爲、生態制度文明,包括物質基礎、生態宣傳、生態教育、生產行爲、生活行爲、環境質量、環境管理制度、政府工作績效八個方面的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指標體系。同時,制定出臺《臨澤縣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重點、措施及各部門的職能職責,把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保證生態文明縣城建設有序推進。

2、完善基礎設施,增強綜合功能。把基礎設施建設與大沙河景區建設統籌謀劃,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賦予基礎建設文化屬性。加快以供水供暖、污水處理、清潔水源、城區路網爲重點的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加強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治理監測設施建設,提高達標排放率。增設垃圾回收點和垃圾箱等環衛設施,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管理,回收可利用資源,變廢爲寶。整治各類架空線路,改造城區路燈,增設體現時代特徵的景觀燈,提升縣城亮化美化水平。啓用生活垃圾填埋場,啓動污水處理廠建設,建立城區綠色交通體系,鼓勵使用低排量、新能源汽車,創造清潔、高效的生態交通環境。

3、堅持生態立縣,全力推進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堅持把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作爲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重要抓手,做到基本思路不動搖、領導力量不削弱、工作措施不鬆勁、資金投入不減少,按照“三期四段”的建設規劃,強力推進工程建設,切實把大沙河建成生態保護與綜合開發的精品工程,成爲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新引擎、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平臺和發展綠洲休閒旅遊的新節點。抓住中央把甘肅定位爲“生態安全屏障”的政策機遇,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位設計,從植物造景、花卉搭配、園林小品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大沙河“一山、兩園、五湖”的綠化美化,以此推動縣城整體綠化,全面提升城區綠化的檔次和水平,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社會和諧、充滿活力的生態文明縣城,營造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人居環境,建設綠色、環保、宜業、樂居的幸福家園。

4、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轉型升級。抓住甘肅被確定爲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區等政策機遇,以資源優勢爲依託,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爲平臺,以醫藥化工、玉米加工、番茄製品、乳製品、紅棗加工、食品釀造、種子加工等產業爲重點,不斷延伸包括廢棄物再利用在內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動全縣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扶持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旅遊等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具有特色競爭優勢的新型產業。適時淘汰資源利用率低、污染嚴重的企業,依法加大企業清潔生產督查力度,重點實施化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業的“零排放”試點示範工程。加快污染企業的搬遷改造,引導企業走“低碳”發展道路,鼓勵支持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產業發展。提高新上項目的節能減排准入門檻,控制工業“三廢”。

5、培育生態文化,營造良好環境。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統領着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要把培育和發展生態文化貫穿於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全過程,堅持“民生爲本”,把滿足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爲衡量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標;堅持“文化爲魂”,依靠文化力量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要把生態文化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宣傳生態理論知識和生態保護法規,並藉助新聞媒體,適時對一些不文明行爲進行曝光,不斷提高居民的生態意識、生態道德、生態文化和生態法制理念,調動社會各界和人民羣衆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環境。積極組織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工廠、綠色學校、綠色酒店和綠色家庭等活動,提倡講究衛生、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

6、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建設生態文明縣城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縣上應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生態文明縣城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督導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工作。要強化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調動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形成推動生態文明縣城建設合力。要健全考覈激勵機制,把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的各項指標任務分解到單位、落實到個人,納入“三位一體”考覈體系,對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問責。要建立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的聯動機制,以經營的思想謀發展,以經營的手段搞建設,以經營的方式抓管理,激活城區各種生產要素,把生態資源轉化爲經濟優勢,使生態文明縣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依存,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