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推進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的實踐與思考

去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於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有關文件精神,以抓好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爲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加強糧食生產農機農藝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並着力打造了10個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示範點,爲助力糧食穩產保供探索了新路徑。

推進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的實踐與思考

從前期的實踐看,各示範點水稻生產畝均節本增收普遍在200元以上,成效較爲明顯,主要表現爲四個“明顯提高”:

——新技術應用明顯提高。通過推進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各示範點大力推廣應用旱地節水微噴灌育秧、機插秧集成側深施肥、鉢體毯狀苗機插秧、無人飛防植保、全路徑規劃自動駕駛機插秧、拖拉機直線行駛輔助駕駛作業等新技術,每個示範點普遍應用3種以上。高郵市永恆農機合作社示範點機插秧、植保和施肥作業均應用了全路徑規劃自動駕駛技術,植保施肥一體機和水稻插秧機使用相同規劃路徑進行田間作業,進一步降低了對秧苗的損傷。儀徵市康盛穀物股份專業合作社示範點開展毯狀鉢苗機插側深施肥農藥封閉一體化作業,在節種、節肥、節藥的同時,還能提高秧苗質量。

——標準化生產明顯提高。我市糧食生產普遍存在播種量和基本苗較多、植保和施肥作業不科學、機械化作業與農時脫節等問題。爲此,市局組織專家編制了稻麥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規程,明確了工藝路線、農藝生產和農機配置等具體要求,各縣(市、區)和鄉鎮還配備了技術指導專家和督查員,指導示範點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標準化、科學化生產。今年,寶應縣示範點育秧播種量和機插基本苗大幅降低,播種量從以往的13斤/畝下降到8斤/畝,基本苗由40盤/畝下降到30盤/畝。江都區示範點根據農藝要求嚴格控制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減少施肥和植保作業2-3次。各示範點還嚴把時間節點,育秧、機插等重點環節都能在技術規程規定的作業時間範圍內完成。

——節本增效益明顯提高。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新模式推廣應用時間雖然不長,但已經產生較爲明顯的成效,主要在五個方面實現了節本增收:一是降低了用種量,減少了種子使用成本;二是降低了機插用秧盤數,節約了秧盤成本;三是按照農藝要求進行田間管理,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次數和用量,節約了化肥和農藥成本;四是降低了用工成本,育秧、機插環節和田間管理環節均明顯減少了用工;五是水稻產量明顯提高,與周邊區域平均產量相比各示範點畝均增產普遍在百斤以上。

——社會認可度明顯提高。寶應縣安宜、小官莊、射陽湖鎮政府高度重視,從育苗開始就召開多個現場會,組織各村負責人和種糧大戶進行觀摩,政府領導充分肯定這一模式,要求種植大戶借鑑示範點的做法並加以推廣。目前,射陽湖鎮正之清家庭農場示範點已主動增加了6500畝的應用面積,安宜、小官莊等鎮也計劃將應用面積由500畝擴大至5000畝。高郵市開發區的不少種糧大戶和村民看到永恆農機合作社示範點的水稻長勢喜人,都認爲農機農藝融合新模式和新技術對於保障糧食穩產增產的效果十分明顯,大家紛紛向合作社負責人顧永傑請教詳細做法,準備在自家承包田裏實施,據初步統計,永恆農機合作社示範點輻射帶動面積已達3000多畝。江都區加遲家庭農場示範點負責人王加遲表示,農機與農藝有效融合後,幫助種糧大戶實現了節本增收,讓他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更爲重要的是認識到了科學種田的重要性,將會有利於今後的糧食生產。

我市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取得的明顯成效主要得益於切實有效的措施:

——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去年,我們廣泛調查研究,先後3次深入基層走訪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瞭解農民羣衆意願;組織座談交流,與揚州大學、栽培、植保、種子等部門充分溝通,先後召開5次座談會,研究制定發展規劃、推進舉措;科學謀劃研究,組織精幹力量起草相關文件,開展實質性推進。先後召開了啓動會和推進會,多次組織專家深入一線指導,要求各縣(市、區)迅速行動起來,還編印了稻麥全程機械化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規程和明白紙,發放到各縣(市、區)、有關鄉鎮和部分農機大戶、種糧大戶手中,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濃厚推進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的氛圍。

——科學合理謀篇佈局。我們立足揚州實際,科學合理謀篇佈局。一是明確融合目標:以主栽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爲對象,努力實現“141”的融合目標,“1”是按照稻麥優質高產特性、綠色生產要求實現週年高效生產;“4”是全程機械化作業、全程標準化生產、全程專業化指導和全程“四新”化應用(新裝備、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1”是稻麥生產畝均節本增收一百元以上。二是明確推進步驟:2020年,以合作社、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等爲主體,全市建成10個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示範點,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個示範點,形成良好的規模和輻射效應。三是明確融合重點:主要在規劃、技術、資源、人才和力量等五個方面開展有效融合。

——凝聚合力齊抓共管。我局成立了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業務處室、單位負責人爲成員的農機農藝融合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及有關鄉鎮也成立了領導小組,市、縣、鄉三級聯動,統籌協調,抓好落實。建立了推广部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聯合機制,成立了由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農學院、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市植保植檢站、市耕地質量保護站、市種子管理站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指導組,負責研究制定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規程、開展技術指導等工作。同時,鼓勵各縣(市、區)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高起點、高標準打造示範點。儀徵市探索建立多部門融合機制,整合農機、耕保、植保、栽培、氣象、環境治理等方面的項目資金,抓好2個示範點建設。

——以點帶面抓好示範。今年,我局在5個縣(市、區)建設10個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示範點,不斷提高周邊地區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的水平。在市級農機化轉型升級項目中專門安排資金扶持示範點建設,每個示範點補助15萬元。市級專家組分片包乾參與示範點技術培訓和指導,將具體工作任務明確到人、到點,項目實施期間全市計劃開展15次技術指導活動,目前已開展巡迴技術指導活動7次。同時,每個縣(市、區)明確1名技術指導專家、每個鄉鎮明確1名技術指導員,全面開展技術指導。

下一階段,爲持續推進糧食生產農機農藝高標準融合,我們還要在“五個融合”上做好文章:

一是規劃融合,科學合理謀篇佈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結合現代農業發展實際需要,研究制定農機農藝融合發展規劃,明確不同作物、不同階段的目標任務,分類指導、梯度推進;每年根據年度農業生產具體要求,把農機農藝融合作爲一項基本要求列入年度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重點環節的推進方案中,有針對性地提出年度工作計劃

二是技術融合,突出解決關鍵問題。農機農藝融合的重點是農機化和農藝技術的一體化應用,使其相互配套、相互適應。從機械化工藝流程、農藝要求、機具選配等方面入手,分作物、分區域研究制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規程,加快建立和完善糧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的生產技術體系。

三是資源融合,用足用好政策支持。進一步融合好農機和農藝方面現有的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拉動作用。統籌使用好各類項目資源,要將農機和農藝的有關項目資金適度向農機農藝融合方向傾斜,以部、省、市涉農項目等爲載體,積極開展農機農藝融合的試驗示範等工作。統籌使用好各類政策資源,充分發揮農機具購置補貼、秸稈機械化還田、高產創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同時積極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提高農機裝備的適應性。

四是人才融合,培養用好複合專家。充分發揮現有農機農藝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融爲一體抓好農業生產,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加大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在農機人才中加強對農藝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在農藝人才中加強對農機知識和技能的普及,不斷培強既懂農機又通農藝的複合型人才隊伍。加強與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協作,充分發揮他們的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培訓高素質農機農藝融合人才。

五是力量融合,齊抓共管務實推進。綜合運用行政推動、督查考覈、獎優懲劣等手段,強勢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快速發展。建立各級農機農藝聯席會商機制,爲農機農藝專家開展技術研討和交流搭建平臺,完善農機、栽培、種子、耕保、植保、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推廣服務機構緊密配合的工作機制,共同應對和破解融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建立推广部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聯合機制,協作攻關,充分推動科研成果在地方的應用。建立農機農藝融合長效機制,爲農機農藝融合度高的大戶、合作社等提供獎補措施,形成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