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發展婦女手工產業的實踐與思考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甘肅獨有的裕固族自治縣,這裏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濃郁的民族文化底蘊。這裏居住有裕固、藏、漢、蒙、回等17個民族,3.68萬人口。傳統的遊牧文化影響着一代代婦女對民族文化的摯愛和真情,因此,生活在這裏的各族婦女都擅長手工技藝,經她們一雙雙巧手精工細作的民族民間民俗手工藝品,更是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氣息。取材廣泛,有的寫實,有的浪漫,有的誇張,率真、純樸、熱烈、獷野等草原民族氣質盡顯其中。各族姐妹製作的產品也是其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有枕頂、肚兜、針扎、繡片、荷包、菸袋、服裝服飾等。其製作形式新穎獨特,色澤柔和、渾然天成、立體感強,既展示了西北遊牧民族的博大與雄沉,又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堪稱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無不顯露着草原文化的韻律和內涵。

發展婦女手工產業的實踐與思考

一、 基本情況

近年來,爲了引領和帶動更多婦女助力宜居宜遊金張掖首位產業的發展和有力推進旅遊文化特色縣建設,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總體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宜居宜遊金張掖建設和縣委縣政府旅遊文化特色縣建設有關要求和省市婦聯“創業創新巾幗行動”戰略部署,從填補旅遊文化產業“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中“購”的薄弱環節着力,充分發揮婦聯組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網絡優勢、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資金優勢以及婦女在手工藝製作中的傳統優勢,以“創意文化、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帶動產業”爲目標,以打造“三個系統”(“金字塔”式的組織網絡系統、“鏈條式”的生產加工模式、點網結合的銷售推介架構)爲重點,通過外出考察、本地調研、建立合作社、舉辦展示大賽、展銷會等形式,引領、帶動、扶持廣大城鄉婦女大力發展以民族民間民俗服裝服飾、刺繡編織、傳統手工地(掛)毯、絲帶繡娟花、祁連玉加工等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間民俗手工藝產品,積極培育出了一批能帶領更多婦女發展民族民間民俗手工產業的女能人,她們中有繡藝精湛的農家女韓雪琴,帶領農村婦女用巧手繡出致富路;有心靈手巧的傳承人楊海燕,用她的執着將裕固族文化傳承之路引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還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柯璀玲用她畢生的心血收集整理裕固族傳統文化素材,研究開發新的產品。還有妥麗娜、蘭麗梅等一批批手工技能新秀也悄然興起。全縣先後註冊成立民族民間民俗手工企業、合作組織15家,培訓“隴原巧手”2600 名,骨幹60 名,帶動80多名婦女實現創業就業,創建省級“隴原巧手創業創新培訓基地”4個 ,培養省級“隴原巧手”3名、省級“隴原巧手經紀人”1名,註冊紅纓帽和飛天刺繡、堯乎爾、薩爾瑪、薩茹娜等多個品牌商標。手工產業的發展拓寬了婦女創業增收新渠道,推動全縣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穩步發展,有效服務了宜居宜遊首位產業。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肅南縣作爲“一山之首”和“一水之源”,是最具魅力的旅遊區,再加獨特的民族風情,全縣旅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縣婦聯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積極探索解決全縣旅遊文化產品發展相對滯後的問題,立足肅南實際,以發展特色文化爲重點,爲婦女創業羣體搭建平臺。

(一)深入宣傳發動---引上路

全縣各級婦聯組織把發展婦女手工產業做爲傳承弘揚民族民間民俗文化、帶動婦女創業就業、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提升婦女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通過媒體、網絡、信息、陣地、微信微博和走訪入戶等多種宣傳形式,大力宣傳民族民間民俗婦女手工產業市場需求大、投入成本少、就業門檻低、工作方式活、增收前景廣等優勢,營造促進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的良好氛圍,引領帶動城鄉婦女積極投身民族民間民俗產業發展。不斷加強對手工產業扶持政策和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婦女學習技能、創業增收的熱情和潛能,起到示範帶動、整體推進的良好效果。協助省委宣傳部和市委組織部製作完成微電影《草原上的格桑花》和遠程實體教材《小手工帶動大產業》,對馬蹄寺飛天刺繡合作社帶動留守婦女居家創業典型事蹟進行宣傳。利用義博會、廈洽會、海絲博覽會、文博會、張交會、絲綢之路旅遊產品展覽會和各鄉鎮藝術節等節慶日共舉辦民族民間民俗手工藝作品、服飾展示展銷活動60餘場次。策劃製作了肅南縣民族民間是婦女手工藝品畫冊,展示肅南民族民俗民間手工藝精品,全方位多側面對婦女手工產業進行宣傳和推介。

(二)強化技能培訓---扶上馬

全縣各級婦聯組織以“提素工程”爲依託,提升婦女手工產業發展水平。採取舉辦培訓班、聘請專家講座、女能手以師帶徒、外出考察學習、專業技能競賽等多種方式,切實提高城鄉婦女手工藝製作的設計創意和製作技能,着力培養集研發、生產、經銷爲一體的人才隊伍。根據我縣婦女手工產業發展實際,結合傳統優勢、市場需求和婦女就業特點,堅持分級培訓和重點培訓相結合,規模培訓和訂單培訓相結合,着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多次組織婦女手工產業女企業家、女能人赴四川、貴州、青海、慶陽、蘇州、義務等地考察學習。多渠道整合培訓資源,多途徑爭取政府部門支持,將婦女手工技能培訓納入“隴原巧手”、“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統籌安排,不斷擴大培訓覆蓋面。依託“隴原巧手”培訓項目,先後舉辦刺繡培訓班80多期,培訓繡女2600餘名。通過培訓,大大提高了繡女們的繡制水平和商品意識,激發了她們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和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動性。

(三)項目資金支持--送一程

充分發揮“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等手工技藝骨幹的引領作用,滿足手工產業專業化、產業化發展需求。同時抓住市場和訂單這兩個關鍵環節,堅持市場化、品牌化、產業化目標,通過技術指導、專業培訓、信息服務、資金幫扶、商標註冊等方面的支持,重點扶持民族民間民俗婦女手工藝編織公司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展銷推介基地規模不斷壯大。採取“公司+協會(合作社)+農牧戶”的運作模式組建刺繡協會和專業合作社,把分散刺繡戶集中起來,共同應對市場、打造品牌。目前,全縣已成立肅南縣民族民間民俗婦女手工產業協會1個,共成立刺繡專業合作社4個,社員200餘名,民族民間民俗手工藝品製作龍頭企業7家,全縣參與刺繡生產、經營、加工隊伍人數達1500多人,民族民間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傳承。馬蹄飛天刺繡專業合作社,實行分散製作--流水加工--訂單銷售一體化,被我們稱之爲沒有圍牆的加工廠,目前已帶動全鄉乃至周邊鄉鎮婦女500多人從事手工產業;富達民族服飾工藝公司和堯敖爾原生態文化公司重點以傳統民族服飾、服裝加工和傳統皮雕技藝製作;華鑫地毯廠主要加工生產傳統手工地毯和掛毯。同時,我們引導女能人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在繼承傳統手工藝品文化精髓、非遺保護的基礎上,堅持高端與實用相結合、產品與商品相結合、生產與銷售相結合,大力開發具有自身特色、工藝獨特、經濟實用、生產週期短、便於市場流通的手工產品。至目前已培育“家庭作坊式”生產基地20多家,已初步形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的格局。於此同時,縣婦聯積極協調各部門、單位,對縣內各個婦女手工產業企業、合作社給予資金、技術、銷售信息等方面的大力扶持,縣內各婦女手工產業企業和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富達公司、華鑫地毯廠選址重建,堯熬爾公司建成集裕固族原生態民族文化傳承、展示、體驗基地。

(四)加大銷售推介---見效益

各級婦聯組織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發展的工作模式,引導城鄉婦女牢固樹立市場化經營、品牌化發展理念,通過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文化交流和經貿洽談活動,爲巧姐們搭建手工產業交流展銷平臺。利用各種契機加大對外宣傳,加強產銷對接,大力發展網上展示、交流、洽談和銷售手工製品的電子商務,緊緊抓住網絡銷售的優勢,開通了“薩茹娜藝坊”電商旗艦店和微店,並將我縣特色手工產品入駐淘寶特色中國甘肅館和金張掖電商平臺,通過新型媒體宣傳,電視報紙廣告、促銷活動等多種方式,構建較爲健全的營銷網絡,拓展了銷售市場。縣婦聯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積極探索解決全縣旅遊文化產品發展相對滯後的問題,立足肅南實際,以發展特色文化爲重點,爲婦女創業羣體搭建服務平臺爲根本,在市婦聯的大力支持下,在張掖濱河新區肅南玉水苑文化產業園建成了張掖市肅南玉水苑婦女創新創業示範園。佔地面積600多平方米,由肅南縣薩茹娜文化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化運營管理,通過資金政策支持、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爲每一個創業婦女、團隊進行專業、周到、貼心的服務。基地按照“孵化帶動、拎包創業”的總體目標要求,對入駐創業企業、婦女實行“三給”,即給場地、給信息、給資源,通過集中培訓、實操指導、推薦項目、自主創業等四個流程,孵化推動婦女手工編織小微企業發展。同時,創業園在一樓設立300多平方米的“隴原巧手”產品展銷區,集中展示全市“隴原巧手”特色產品;在二樓設置DIV手工製作體驗區和高端產品製作區和創客奶茶吧,爲微小企業主搭建創業交流平臺,爲創業者營造輕鬆和諧的工作氛圍。至目前,已有16家婦女手工編織企業的產品入駐創業創新示範園,輻射帶動張掖市6縣區600名婦女創業就業,起到了較好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通過採用點網結合的形式設立特色專櫃,在線上線下同步營銷我縣民族民間民俗純手工產品, 各個店內產品特色鮮明、種類繁多、色澤鮮豔、做工精緻,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女能人的銷售點相結合,加大與青海、西藏、嘉峪關等有關企業合作外銷等點網結合的銷售推介模式,爲婦女手工產品營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婦女民族民間民俗產業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離發展婦女手工產業促進婦女就業增收助力旅遊產業發展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一)部門監管和協同配合不夠規範雖然多個部門和社會團體都參與了支持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產業發展和保護工作,但基本上都是各自爲政,沒有統一的協調管理主體,也缺乏系統的資金整合、政策扶持措施和科學的產業規劃,在資金支持和項目扶持方面,項目資金過度集中,“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難以形成發展合力。由此導致一些企業過度依賴政府,自主創新發展的意識不強,並且造成一些企業主的優越感,有耍大牌和“偷樑換柱”掛商標撐門面套資金的現象。

(二)大品牌意識不強,規範化運作不到位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還沒有真正把民族民間民俗婦女手工藝品做爲一個產業來定位和發展,市場組織化程度較低,從品牌設計到加工生產,均處於過度自由化的狀況,帶動能力強的企業和合作組織之間沒有抱團發展的意願,各自打着保護品牌商標的旗號,將過去傳承和僅有的民族特色圖樣私有化,極不利於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於多數屬於家庭作坊式分散生產的手工產品,則呈現小、散、亂的局面,缺少必要的宣傳窗口、展示平臺。同時也受資金、政策、技術、培訓等方面的侷限,產品種類少,特色不明顯,市場認可度不高,導致手工作坊出路難尋。

三)從業婦女收入偏低,參與發展的積極性不高。手工製品的成品進入市場之後價格普遍較高,但作爲製作這些產品的最底層的婦女巧手們得到的收入卻不高,這些工藝的製成費時費工費力,僅靠手工製品維持生活明顯是不現實的,只能作爲她們閒暇時補貼家用的一種增收手段,這不僅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婦女以手工製品創業就業的積極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手工企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四、對促進婦女手工藝品產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民族民間民俗手工產業是以婦女爲從業主體,依託手工技藝進行設計和加工製作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市場需求大、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綠色環保以及生產場所、生產方式、生產時間和生產規模靈活的特點。目前願意從事彌足民間民俗手工行業的婦女衆多,組織引導好這一產業的發展,將會帶動更多的城鄉貧困婦女多渠道實現就業增收。

    (一)統一思想,立足實際創品牌。我縣是全國唯一,甘肅獨有的“裕固族”自治縣,也是一個多民族文化聚居地,除了獨特的裕固文化,還有藏族、蒙古族、東鄉族和土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每一個鄉鎮都有其獨有的文化底蘊。文化的多樣性帶給我們更多的創作靈感和商機,要想搶抓“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歷史契機和全域旅遊發展機遇,做大做強手工產業,我們必須在“唯一性”、“獨特性”和“多樣性”上做文章,提升手工產品的文化內涵,建議與高等院校和專業機構合作,在產品打造上充分與市場需求接軌,將傳統手工與現代時尚結合起來,地域文化特色與經濟實用結合起來,着力打造彰顯地方民族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使手工產品既有現代時尚元素又蘊含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讓遊客購買一件旅遊產品的同時,真切感受到肅南獨特的民族文化氣息。同時,要推動建立規模連鎖經驗模式,增強市場競爭力,將全縣零散的婦女手工藝品製作企業進行整合,實現大企業、小企業、小作坊聯動發展,爲其提供產品、信息、技術、培訓等多方面服務,形成肅南的特色品牌和規模效應。

    (二)借勢借力,抱團發展找出路。在銷售渠道上,藉助甘肅省“隴原巧手”文化公司和甘肅裕固文化傳媒公司的平臺,繼續拓展深化“廣泛宣傳推介+實體店鋪銷售+創辦網店銷售+主題活動展銷+訂單定向推介”五位一體的營銷模式,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進行全方位立體化銷售,真正讓小手工走入大市場;要培育一批頭腦靈活、有一定業務渠道、高素質的女經紀人隊伍,爲發展手工藝品產業牽線搭橋,與市場對接,在全縣乃至全市各大旅遊景點、旅遊商品營銷單位設立我縣旅遊手工產品代銷點,爲婦女手工藝品搭建市場對接的服務平臺,實現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豐富旅遊文化內涵,宣傳地域文化特色。積極探索“互聯網+婦女創業”新模式,引導婦女把創業就業的平臺搭建在互聯網上,建立完善的手工特色產品信息平臺,把肅南特色產業、特色手工產品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實現特色手工與市場的信息對接和互動交流。

    (三)整合資源,規範管理出實招按照“政府引導、部門協作、企業主導,全民參與”的原則,以專業化、規範化、市場化作爲發展方向和目標,積極培育創建產業基地、協會、合作社等產業發展平臺,承擔組織、協調、宣傳、培訓、推薦等任務,將人才、資金、信息等各類資源整合起來,建立規章,提升規範,形成規模。充分發揮省級“隴原巧手”創業創新示範基地作用,根據市場需求,積極研發工藝品製作新品種,專門聘請設計管理精英人才,從產品設計理念、工藝引進、技能培訓、材料供應、包裝銷售等系列服務着手,將手工產品設計包裝成旅遊紀念品、精美的工藝品和商務禮品,在提高傳統產品原創性、新穎性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單個產品的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規模效應。

   (四) 因地制宜、帶動產業增效益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將民族民間民俗婦女手工技能培訓納入全縣勞動力技能培訓總體規劃,整合部門資金,聘請專業老師,以各鄉鎮、村(社區)“婦女之家”爲主陣地,利用農牧閒時節集中舉辦婦女手工技能培訓,培訓效果以學精爲標準,以實現收入爲目標。堅持統籌推進、分類指導,並根據各鄉鎮實際引導手工藝製作婦女突出區域特點、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宜繡則繡、宜串則串,宜編則編,擴大培訓覆蓋面,提高培訓實效性,真正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切實利用好各類惠農貸款項目,利用項目貸款和再就業循環資金扶持婦女創業帶頭人,政府明文扶持,對符合條件的從事手工製作的城鄉婦女提供小額信貸擔保支持,對創業婦女創辦的小型手工藝品企業進行可行性分析指導,並以貼息小額信貸等形式提供啓動資金,全力助推全縣民族民間民俗婦女手工藝品製作標準化、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