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現代農業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現代農業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縣現代農業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盛夏驕陽如火,xx縣金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小陽春”卻提早到來,幾十名“專業農民”在地裏翻地、整畦、下種、育苗,各司其職。

上蓋棚,下圍網,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黃瓜苗在溼潤的泥土裏舒枝展葉,茁壯成長,碧綠的桑園生機盎然。

反彈琵琶:大宗蔬菜產業應大有可爲

不種糧食種蔬菜,不種高山種平地,不種特色種常規,不種時令反季節。本土農民段緒明反彈琵琶,奏出了現代農業的新意。“300畝早春蘿蔔賣了100萬元。”這是大宗蔬菜散發出來的無窮魅力。

農業產業也似金字塔。段緒明從事過高山蔬菜購銷,調查過特色農產品運營。“大衆三千,每天都得擺上餐桌的蘿蔔、白菜蘊含着巨大的商機。”他選擇了對“塔基”的追求。

白菜、蘿蔔、豇豆、甘藍,早春、盛夏、延秋、越冬,周而復始,他種的蔬菜總是能夠瞄準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壩蔬菜的空當,搶得最好的商機。

“別小看這幾天、十幾天的時間,價格卻是幾倍、上十倍的懸殊。”段緒明坦言,只要能夠避開時令,錯位競爭,提高複種指數,低山大宗蔬菜產業就大有可爲。

多年來,各地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一直重“特”輕“普”。回眸市場,權衡“量”“效”,能否在抓特色產業的同時,更多地關注惠及百姓餐桌和廣大農民的大宗農業產業呢?

困難重重:產業成型的道路還有多遠

從xx年至今,金秋農業從基地只有幾十畝、起步資金只有1萬多元的種植大戶,成長爲資產達500萬元、基地過千畝、帶動農戶近千戶的重要龍頭企業。

今年短短几個月時間,蘿蔔就種出了百萬元。段緒明並沒有常人預料的那種欣喜,反顯得憂心忡忡。因爲今春多雨,蔬菜普遍減產,每公斤蘿蔔賣出1.8元,相當於正常年份價格的4到5倍。“只要通過簡單地醃製加工,儲藏兩三個月,每公斤可以賣到1.2元。”

“爲什麼不這樣做呢?”段緒明告訴記者,建1個500噸的氣調保鮮庫需要200多萬元,可以讓時令蔬菜保鮮半年。因爲市場需求量大,經營大宗蔬菜時,資金週轉率極快。基地投入不少,自己又求貸無門,段緒明只能看着市場乾着急。

資金瓶頸,一直是困擾貧困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涉農企業中體現更甚。用什麼方法破解這個難題,理當成爲各級政府和金融行業急需研究的課題。

舉一反三:現代農業能否闢開新天地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單家獨戶的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繁榮又成了時代性的新難題。“以前一畝地產400公斤糧食,全家老小就能圖個‘肚兒圓’。現在家家都有人在外打工,收入過萬元。死種田地只能永遠受窮。”大河鎮杉木塘村留守農民張新明顯地感受到了生產、生活的壓力。

怎麼才能解除這樣的壓力呢?農業企業無疑是生產與市場最爲有效的“傳動軸”。

xx縣農民有30年種桑養蠶的歷史。由於缺乏“以短養長”的辦法,在市場衝擊波的影響下,絕大部分桑園被毀。近幾年,舊司鄉以金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爲依託,大力發展桑蠶產業。通過訂單生產的模式,在桑園種植越冬、早春蔬菜,與武漢市場對接,既實現“桑菜互補”、提高效益的目的,又能規避單一產業的自然與市場風險。3季蠶收入xx元,兩季蔬菜可收入3000元。農民種桑養蠶的熱情空前高漲,3年時間就發展到6000多畝,帶動農民達3000多戶。

“把糧食、蔬菜等農產品當商品經營,把山野、田園當車間管理,才能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每一戶農民,開闢出現代農業的一片新天地。”該縣有關領導如是說。

興一業,要富一方。走大宗產品的產銷之路纔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第2篇】xx縣關於現代農業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從上世紀80年代起,單家獨戶的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繁榮又成了時代性的新難題。

盛夏驕陽如火,_____縣金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小陽春”卻提早到來,幾十名“專業農民”在地裏翻地、整畦、下種、育苗,各司其職。

上蓋棚,下圍網,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黃瓜苗在溼潤的泥土裏舒枝展葉,茁壯成長,碧綠的桑園生機盎然。

反彈琵琶:大宗蔬菜產業應大有可爲

不種糧食種蔬菜,不種高山種平地,不種特色種常規,不種時令反季節。本土農民段緒明反彈琵琶,奏出了現代農業的新意。“300畝早春蘿蔔賣了100萬元。”這是大宗蔬菜散發出來的無窮魅力。

農業產業也似金字塔。段緒明從事過高山蔬菜購銷,調查過特色農產品運營。“大衆三千,每天都得擺上餐桌的蘿蔔、白菜蘊含着巨大的商機。”他選擇了對“塔基”的追求。

白菜、蘿蔔、豇豆、甘藍,早春、盛夏、延秋、越冬,周而復始,他種的蔬菜總是能夠瞄準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壩蔬菜的空當,搶得最好的商機。

“別小看這幾天、十幾天的時間,價格卻是幾倍、上十倍的懸殊。”段緒明坦言,只要能夠避開時令,錯位競爭,提高複種指數,低山大宗蔬菜產業就大有可爲。

多年來,各地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一直重“特”輕“普”。回眸市場,權衡“量”“效”,能否在抓特色產業的同時,更多地關注惠及百姓餐桌和廣大農民的大宗農業產業呢

困難重重:產業成型的道路還有多遠

從2001年至今,金秋農業從基地只有幾十畝、起步資金只有1萬多元的種植大戶,成長爲資產達500萬元、基地過千畝、帶動農戶近千戶的重要龍頭企業。

資金瓶頸,一直是困擾貧困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涉農企業中體現更甚。用什麼方法破解這個難題,理當成爲各級政府和金融行業急需研究的課題。

舉一反三:現代農業能否闢開新天地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單家獨戶的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繁榮又成了時代性的新難題。“以前一畝地產400公斤糧食,全家老小就能圖個‘肚兒圓’。現在家家都有人在外打工,收入過萬元。死種田地只能永遠受窮。”大河鎮杉木塘村留守農民張新明顯地感受到了生產、生活的壓力。

怎麼才能解除這樣的壓力呢?農業企業無疑是生產與市場最爲有效的“傳動軸”。

_____縣農民有30年種桑養蠶的歷史。由於缺乏“以短養長”的辦法,在市場衝擊波的影響下,絕大部分桑園被毀。近幾年,舊司鄉以金秋農業科技

【第3篇】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_____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隨着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_____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米、優質水果、優質茶葉、優質苧麻和養殖業等幾大支柱產業。去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62.6億元,同比增長4.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長11.6%。可以說_____農業經濟與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_____農業在總體上的小規模、高成本、低效益的傳統生產方式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得到有效建立,城鄉之間的差距並沒有得到真正地縮小。面對經濟全球化和農業市場化的新形勢,如何實現_____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對金融危機,積極尋找對策,及時對症下藥,變困難爲機遇。在此,我們對_____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面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和摸底。

一、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一)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據全面統計,20xx年全縣糧食產量75.3萬噸,比上年增加4.2萬噸,增長5.9%;油菜籽產量8.7萬噸,比上年增加0.5萬噸,增長5.1%;棉花產量13290噸,比上年增加2274噸,增長20.7%;茶葉產量4350噸,比上年增加68噸,增長1.6%;柑桔產量98500噸,比上年增加8217噸,增長9.1%。牲豬出欄115.79萬頭,比上年增加1.2萬頭,增長1.0%;水產品產量4.3萬噸,比去年增加0.02噸,增長0.5%。

(二)特色農業發展呈區域化。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全縣農林牧漁各業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迅猛,目前_____已形成了優質稻米、特色水果、優質苧麻、畜禽養殖、大葉茶四大高效特色農業產業。盤塘、馬鬃嶺、漆河、黃甲鋪的優質柑桔、黃甲鋪、理公港、太平橋的優質苧麻,楓樹、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養殖、太平鋪、茶庵鋪的大葉茶,牛車河、瓦爾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達到一定的規模。_____縣已成爲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雞養殖基地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等。

(三)農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20xx年,_____縣有古洞春、騰瓊2家企業的4個名牌產品茶葉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全縣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個數分別達13個和18個;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雞蛋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認證總個數達9個;義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獲第十屆省農博會金獎;“康多利”茶油和菜油,獲得湖南省農博會金獎、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稱號。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大發展。全縣初步形成以優勢產業爲依託和以民間資本爲主體的發展格局,並呈現出規模化迅速擴張趨勢。20xx年,新培育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產值過千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21家,總數居全市第一。湘魯萬福、三尖農牧兩家龍頭企業成爲全省農業產業化現場會全市唯一的縣級參觀點。全縣共有傑新紡織、明月油脂、四喜養殖、躍宇竹業、金果果蔬等8家規模出口企業,出口基地12萬畝,年出口創匯2723萬元,比上年增長9%。主要出口品種有棉布、桔片罐頭、竹地板等,遠銷美國、歐盟、新加坡、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引資新建了總投資爲4000萬元的騰瓊野茶神粉廠,項目投產後,茶農從茶葉中獲得的收入將由以前的每畝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進了_____市文源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國家油茶產業開發政策,發展壯大_____縣油茶產業。

(五)農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20xx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4個,使全縣農民專業組織總數達104個,合作社成員達3.1萬人,帶動農戶15.6萬戶,戶平年純收入4.5萬元。三江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範圍擴展到周邊地市及湖北、重慶、江西等省市,被列爲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驗交流參觀點,被國家確定爲全國百個合作組織示範單位之一,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讚揚。

(六)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積極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機遇,結合新農村建設,20xx年共向上爭取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改造、農村沼氣等農業投資項目33個,到位資金16400萬元,比上年增加3800萬元,增長30%,有效地擴大了資金投入,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二、現代農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一)資源制約。_____農業資源是有限的。_____縣農用耕地128.1萬畝,82.23萬農業人口中有勞動力47.95萬,人平耕地1.56畝,開發潛力十分有限。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土地資源日趨減少,形勢比較嚴峻。在農業資源緊缺的同時,部分地方土地掠奪性經營,粗放式耕種仍然存在、農業生態比較脆弱、環境對農業發展的制約日漸突出。

(二)市場制約。多年來政府培育的優質水稻、優秀水果、優質茶葉、優質油菜、優質苧麻、名優生豬等特色 產業,隨着全國農產品質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紛紛擡高市場準入門檻,對_____農產品質量和營銷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場經驗,科技及信息知識相對比較匱乏,對生產、流通、銷售中遇到的問題很難做出合理的判斷和科學的選擇。

(三)科技制約。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部分農業生產服務部門人員很難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動爲農服務。儘管農業部門多次組織農技人員開展了農業科技攻關、生產技術服務等,但輻射帶動和應用推廣效益並不十分明顯。

(四)素質制約。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據統計,20xx年底,全縣47.95萬農村勞動力中約22.9萬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轉移到

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致使農村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在年齡和文化知識結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戶數比例在逐步增大,這種低素質、弱體力的農村勞動力,導致了傳統農業、粗放經營的惡性循環,必然會對推廣普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帶來很大影響,延緩了現代農業的推進步伐。

(五)投入制約。由於目前生產資料價格偏高、農產品價格回落,對農業的投入有所減少。縣鄉財政困難難以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現代農業;其次是農民收入水平差距較大,收入低者缺錢投入,收入高者不願投入,而把有限的資金轉移到城鎮購房或伴君(子女)讀書等方面。這些因素致使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塘、堰、庫、堤等維修受阻。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一)穩定糧食生產,鞏固傳統農業。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首位,抓住當前國家扶持力度大的機遇,加強宣傳,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確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10萬畝以上,雙季稻複種面積增加到150萬畝以上,力爭更多投入,多爭單產、多爭總產。

(二)抓住市場前景,壯大特色農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加強技術指導和示範基地建設,抓好市場對接工作,按照“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壯大蛋雞養殖、生豬養殖、紡織、糖業、果業、竹業、油脂、茶葉、苧麻、富硒柑桔、魯鬍子辣椒、現代菸草、康多利茶油菜油、豬鬃加工等特色產業,並充分利用冬閒田,扶持發展油菜種植等冬季農業。重點扶持發展古洞春、滕瓊茶葉有限公司,發揮特色,合理擴建銷售點,將太平鋪、茶庵鋪兩地建成全省茶葉重點鄉鎮;大力扶持發展湘魯萬福有限公司,擴大品牌效應,構建產、銷一體化,促進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三)依託本地優勢,創精品牌農業。以全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爲核心,鞏固、培育、做大、做強、做優一批特色農產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銷會等各類平臺,大力開展品牌創建活動,依託_____綠色生態、革命老區等特色優勢,創古洞春大葉茶、騰瓊野茶王、金信竹業、躍宇竹業、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魯鬍子辣椒、_____土雞等農業品牌,提高_____縣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名牌產品。

(四)加大監管力度,構建綠色農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加工、流通環節全程監控,切實加強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同時加強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及物理防治技術,大力推行無公害的生態農業模式,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重點將優質稻、富硒柑桔等農產品發展成爲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五)健全協會組織,提升合作農業。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協會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以提升水平爲重點,加大科技、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務力度,進一步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依法、規範發展。圍繞_____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規範、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爲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

(六)結合旅遊開發,發展觀光農業。堅持因地制宜、樹立特色、科學發展的原則,發展與旅遊相結合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抓住_____“武陵漁川”沅水風光帶開發、桃花源旅遊開發的契機,以特色基地、特色農產品爲依託,突破

一、

二、三產業界限,在縣城郊區、桃花源旅遊區、特色產業區等地採取農業園區型、休閒體驗型、科普教育型、資源景觀型、特色農產品型、“農家樂”型等模式,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讓廣大羣衆不僅可以觀光、採果、採茶、體驗農作和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還可以住宿、度假和遊樂。茶庵鋪鎮松陽坪可利用茶園基地被確定爲國家級無公害茶葉基地的先決條件,藉助“_____野茶王地理標誌品牌保護”的東風,弘揚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創“茶葉生態園、觀光休閒園”的觀光農業。

(七)提高執法水平,加強法治農業。加大對《農業法》、《種子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涉農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力度,進一步強化農業部門行政執法的主體地位。整合資源,積極推進種子、農藥、肥料和農業環境、基本農田保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和農產品檢驗檢測等執法,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而切實提高執法效率和執法水平,樹立農業部門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體系,形成市場農業。圍繞城鄉一體化做文章,培育發展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扶持農民中介流通組織,培育農村經紀人,完善市場機制。着眼於消費需求,城鄉兩個市場互動,通過在產區建立生產基地,在銷售區建立配送中心和網絡化連鎖超市,構建農戶、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緊密結合的生產加工銷售網絡,形成完整的流通鏈條。

(九)加強農民培訓,創高科技農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綜合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現代農業的興衰成敗。因此,我們應把全面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爲發展_____現代農業的一個核心任務來抓。一要強化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科技專業大戶、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示範戶的培訓,切實增強農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本領。二要強化新型農民培訓。着重加強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流通等方面培訓,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目前,_____縣計劃並正在培訓1800名耕整機手,有力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第4篇】現代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東城鎮位於望城區北端,南鄰銅官窯,北抵湘陰,西臨湘水,全鎮呈半丘陵區半垸區(蘇蓼垸)分佈,是八百里洞庭的邊緣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距市區只有22公里,現轄7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5593戶,總人口1962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1360元,有水田1490公頃,旱土260公頃,林地1551公頃,水面面積1733.33公頃。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緊緊圍繞東城鎮發展的長遠目標,努力提升東城農業整體水平,致力於建設“高效、生態、服務性”的現代農業。2022年,全鎮完成水稻種植面積近42000畝,優質稻34000畝,實現水產養殖4800畝。

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1.農業規模化經營形勢喜人。我鎮農業規模化經營緊緊圍繞政府工作思路中的“四基地”(精品糧油基地、名特水產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突出高檔優質稻、名特水產、休閒農業、蔬菜四大主導產業,着力推進百里水產走廊建設,致力於打造農業休閒品牌,通過大力實施辦企業、建基地、樹品牌、帶農戶的戰略,引進了東城生態農業、高家莊特種水產養殖、綠辰科技及澤偉農家樂爲典型的規模化經營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紛紛涌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22年底,共有家庭農場總數55個,其中50畝以下的只有一個,家庭農場經營耕地總面積1.3萬畝,佔全鎮耕地總面積31%,全年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爲1952萬元,共吸納勞動力總數206人。截止目前,我鎮已有農業專業合作社24家,農業公司4家,帶動農戶2000餘戶。

2.生態農業品牌不斷彰顯。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我鎮注重農業品牌化經營,重點打造東城“花園式村莊、農業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了以“生態稻、生態油、生態椒”爲特色的生態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培育出了享譽三湘的東城生態椒等省內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條產品質量與品牌包裝相結合的成功之路。做活“稻”字文章,着力建立蘇蓼垸的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與金霞米業等糧食企業結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燈文大米進入省農博會。做活“山”字文章,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基地共建萬畝油茶基地,併成功引進雪峯山油茶,雪峯山油茶嫁接新技術獲林業部科技司認證。做活“水”字文章,突出特種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重點培育了黃龍河、夾河、鐵爐湖等幾個特色鮮明、品種多樣、競爭力強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提高產品的質量。如今,東成生態、金豐科技、湘立農業、羣英蔬菜、隆平糧社等一批代表性的生態休閒農業品牌成了東城現代農業的新亮點。

3.科技支農成效顯著。我鎮通過積極開展科普示範創建工作,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臺功能,配合區農業局、科技局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支農活動,讓農民在助農專家和企業的指導下,發展特色種養殖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東城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鎮農技站的幫助下,利用科技助農直通車專家講座和“科技下鄉、服務企業”活動,引進了“無公害早熟辣椒”栽培技術,並採用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有了較大提高。2022年,我鎮早熟辣椒栽培達1000多畝,僅通過農戶掌握早熟辣椒栽培一項技術,全年解決相關勞動力就業1000餘人,栽培示範戶每畝增收達4000元,戶增收達2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落後。我鎮農業的投入總量雖然有所增加,但由於鎮域經濟尚不發達、財力有限,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與農民對政府的期望以及現代農業發展的還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水利設施方面,東城糧漁主產區爲湘江環繞,常年面臨洪澇災害,水利基礎設施和物資技術儲備的不完善,增大了擴大投入增加生產的風險,制約了現代規模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全鎮路網建設還也欠完善,交通區位優勢不明顯,拉大了與主流消費人羣的距離感,不利於現代鄉村休閒旅遊農業的推廣與發展。

2.農業產業化進程比較緩慢。從產業規模上看,全鎮家庭農莊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統計情況顯示,1000畝以上規模的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分別只有1家,500畝以下佔絕大多數,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利益連接關係不夠緊密,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從產業結構上看,農業規模化以從事種、養殖業等初級原料生產爲主,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不具規模,全鎮農業產業化整體規模不大、層次不高。在產業化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各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收入大多在10—50萬元之間,整體效益不高。

3.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一是組織程度高、生產規模大、產品質量好的骨幹企業還爲數不多,全鎮1000畝以上的產業基地只有1個,除“雪峯山油茶”“東城生態椒”等少部分規模化農業企業(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外,絕大部分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停留在本村本組的小打小鬧階段,知名度不高,輻射力不夠;二是生產技術先進、轉化力強、附加值高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全鎮最大的隆平高科種糧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戶僅200戶左右,還沒有真正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4.農民綜合素質相對偏低,存在思維誤區。東城屬長沙市區近郊,全鎮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在長沙市區經商打工,留守在家的多爲老人、婦女和兒童,對於發展規模化農業存在着勞力、管理及科技因素的制約,全鎮農業生產者尤其是農業技術人才嚴重欠缺。加上受傳統思維誤區的影響,羣衆普遍存在重進場務工、輕在鄉農耕的思想,個別農戶甚至直接將土地拋荒,發展現代農業的社會氛圍和思想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三、主要措施及建議意見

1.建立現代農業管理服務機制。突出農業的基礎地位和首要地位,對各規模化經營家庭農莊和合作社在政策扶持、財政支持上予以傾斜,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服務機制。一是改善行政管理職能,增強服務功能,加強行政公共服務,積極倡導“一線工作法”,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二是強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與服務,着力推動農產品的市場推廣,農產品的市場體系建設,逐步完善農產品物流配套系統。三是推動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建設與服務,着力建成上下貫通、左右相連、渠道廣泛的信息網絡體系,規範信息傳遞制度,確保有質量的信息能準確、快速傳遞,儘快在農業生產及流通中發揮作用。

2.優化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加強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重點建設好四個基地,即油茶基地、蔬菜基地、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優質稻生產基地,重點推進“三品”的開發,一類是以魚、蟹、蝦等爲主的特色產品,重點抓好蘇蓼垸中各村發展此項產業,使高家莊等水產養殖基地的輻射作用不斷加強,爭取健康養殖達到5000畝以上。二類是以有機無公害蔬菜爲主的綠色產品,把東城生態椒、東城紅薯粉、淺池蓮藕等品牌打出去,爭創特色產品註冊品牌3個以上,1個以上省級品牌。三是以優質稻米、良種油茶、有機蔬菜爲主的高附加值產品,力爭成爲全省一個知名度較高的優質稻生產基地,創建一個規模較大的良種油茶種苗基地,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4000畝。

3.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利用望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平臺,積極與湖南農大、中南林科大等高等院校開展對口技術合作,建立建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進一步延長產業鏈,例如對東城生態椒除進行鮮椒出售、整椒包裝外,同時製作辣椒紅素、辣味素、辣子油、以及辣椒營養粉等深層次產品。重點扶持雪峯山油茶基地,加大油茶種苗研究、開發及生產力度,爭取在三至五年內建成一個500畝左右的油茶種苗基地,一個10000畝的油茶種植基地,建設好一個油茶加工廠,形成毛油提煉、茶殼、茶粕綜合利用的油茶深加工體系。

4.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圍繞我鎮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扶持和社會資金投入,提升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推動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技術上重點扶持、政策上重點傾斜、人才上重點照顧”等優惠措施,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民農業生產風險,增加農業收入,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水平。

5.加快發展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充分利用我鎮“山”、“水”資源優勢,建設好蘇蓼垸的“五縱十二橫”水利景觀建設,加大對黃龍河、鐵爐湖、夾河的開發力度,逐步實施以“廣種樹、多栽花、不露黃”爲主要內容的“百千萬綠色願景工程”(綠化百條鄉村公路、千里河港堤岸、萬戶農家庭院),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精心打造省會長沙旅遊度假的新亮點,將東城打造爲“人在林中、房在綠中”的河東綠色明珠。

現代農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

【第5篇】縣財政支持服務現代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xx縣位於xx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中部,武陵山脈中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縣,又是集“老、少、邊、窮、山、庫”於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xx年底,有常耕地11_3萬畝(其中稻田面積8.4萬畝),財政收入33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2元,轄4個鎮、8個鄉,140個行政村,總人口13.8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爲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85.3%,農業人口11-3萬人,佔81.9%;國土面積1297.5平方公里,有“茶葉之鄉”、“林業之鄉”、“歌舞之鄉”、“舉重之鄉”的美譽。

一、xx縣農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xx縣認真實施“綠色產業興縣,生態家園富民”的發展戰略,在抓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立足地理資源優勢,狠抓茶業、以椪柑爲主的林果業、草食畜牧業、無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財政先後投入5330多萬元,修建小水電19處、集雨節水池(窖)1500口、沼氣池5128口,除險加固1座中型、4座小i型、17座小ii型病險水庫,修復各類水毀水利設施7000多處;投放各類蔬菜大棚220個,高標準鋼架網箱150口。xx年,在繼xx年遭遇春夏連旱的情況下,全縣仍然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4萬畝,總產2.84萬噸,較常年3.5萬噸減少0.66萬噸,減幅18.9%,同比增產0.60萬噸,增幅26.9%;完成國民生產總值(gdp)5.51億元,同比增長10.4%;農業增加值1.25億元,佔gdp的22.7%,同比增長5.5%;財稅收入3339萬元,同比增長19.25%;農民人均純收入1’742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長9.4%。localhost

(二)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支柱產業建設

以專業村、戶帶動形式建設支柱產業,通過多年不懈努力,到xx年,全縣茶葉、以椏柑爲主的林果業、草食畜牧業、無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建設已初具規模,發展各類專業村40個,各類專業大戶3000戶。一是茶葉種植面積5.6萬畝,可採茶園面積2.5萬畝,良種化率25%,年產茶葉1300餘噸,年產值4500餘萬元;二是柑桔種植面積5-3萬畝,年產柑桔2.4萬噸;三是草山草坡160萬畝,居全省之首,全縣山羊飼養量16萬餘隻,牛6萬餘頭,畜牧水產產值突破’78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比重的34%;四是蔬菜種植面積5.1萬畝,年產蔬菜8萬噸,總產值5000萬元。

(三)圍繞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

多年來,特別是20xx年以來,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各級財政的支持下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一是茶多酚廠、雅潔公司、泰森木材加工廠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得到發展和壯大,有效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神寶牧業、中順牧業、羣博公司、綠園茶場、小揹簍茶苑等一批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大戶聯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方式進行規範運作,輻射帶動各類專業戶80c10多戶。

二、20xx年以來財政支農惠農政策及利弊分析

20xx年來,中央連續6年出臺了1號文件,安排部署農業農村工作,把“三農”工作擺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財政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實施,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一)財政支農政策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1、財政扶貧成果顯著。六年來各級財政投入扶貧資金共計10806萬元,幫助全縣1170名絕對貧困者和7632名低收入者脫貧,組織培訓並安排外出務工就業貧困勞動力4000餘人;新增和改造農田240公頃;新建和改建公路1213公里;解決了農村4.2萬人、16.78萬頭牲畜飲水困難。

2、農民減負增收效果明顯。通過減免農業稅、減免除菸葉外的農業特產稅,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農機和農資綜合補貼(簡稱“兩減免、三補貼”),每年全縣減少農民負擔117.1萬元,新增收入432萬元。

3、特色產業建設得到較快發展。近年來各級財政投入項目扶持專項資金3000萬元,改良茶園1.5萬畝,新增茶葉開發面積1萬畝、椏柑爲主的林果業面積2.1萬畝、牛羊爲主的節糧型草食牧畜1 6.78萬頭、大棚蔬菜爲主的無公害蔬菜基地1200畝,全縣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初具規模,併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4、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財政安排農村生態建設資金270萬元,推廣農村沼氣能源建設,項目區農民以沼氣代柴火,既減少空氣污染,又保護植被林木,目前已建設沼氣池6’735口。據統計,節省柴草18萬噸,相當於封山育林6萬餘畝。實施生態公益林等項目建設,新增造林18.5萬畝,恢復了生態環境,減少了水土流失,促進了環境可持續發展。

(二)財政支農政策對發展現代農業的障礙因素分析

xx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了以發展現代農業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級財政部門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促使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一定加強,農戶種糧積極性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一定提高,農村支柱產業得到一定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得到一定壯大,但是,目前財政支農政策措施與發展現代農業要求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財政支農投入仍然相對偏低,基礎產業難以做大做強。往年財政等先後投入大量資金,xx縣的四大支柱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由於地處山區,各方面因素制約,發展生產的前期投入成本相對其它經濟發達的縣市高。一方面xx縣農業產業規模小、效益低,產業沒有規模和效益優勢,另一方面財政支農投入政策強調規模,扶優扶強,致使xx縣同其它發達縣市相比,很難爭取各級財政大力支持,進一步拉大了與發達縣市的發展差距,如xx縣的茶葉產業,有品牌優勢,但無規模,只有5.6萬畝,難以達到財政支持10萬畝以上的規模要求,財政支持力度小,難以扭轉xx縣茶葉有品牌無產業優勢的局面。

2、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偏重農田水利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忽視其它軟件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雖然各級財政先後投入大量的資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支持只侷限在加強農田水利、農村清潔能等方面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對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農業市場體系、服務體系、執法體系、檢驗檢測體系等方面建設支持不夠,甚至沒有。由於農業產業體系不健全,農村現代物流體系沒有建立,服務水平低,標準化生產難以推廣,品牌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難以加強,致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低,很難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形勢。如我縣茶葉產業,儘管茶葉加工實現了由手工製作向機械化製作轉變,茶葉生產逐漸向高、精、深產品轉型。但是由於聯合協作生產經營機制、市場監控機制及網絡營銷機制仍停留在較低效的狀況,仍然改變不了“xx毛尖”家庭式作坊加工“有品牌、禮品茶,無市場”的局面,難以發揮聯動效益。

3、財政支農資金沒有形成合力,難以發揮資金統籌效益。多年來,財政支農資金分別掌握在發改委、扶貧辦、農辦、財政、農業、畜牧、水務等多個部門,在缺少切實可行的系統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導致財政支持政策紊亂,資金統籌使用困難,項目實施範圍和建設內容有相當程度的交叉重複,難以發揮資金統籌效益。

4、財政支持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力度小,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與現代農業發展相脫節。現代農業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社會化農業,需要有農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支持,將現代農業科技項目轉化爲成果,發展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而xx縣在這些方面因財政困難等原因幾乎沒有投入,依靠的是單位自籌資金引進數量有限的設備,從業人員在推廣過程中去逐步摸索,難以達到用現代物質技術條件裝備農業、發展農業的要求。

5、財政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形式落後,難以爲發展現代農業培養高素質農民。近幾年,我縣在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深入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陽光工程”和新型農民等培訓。幾年來,共投入財政資金67.5萬元,累計培訓農民4000餘人次。由於培訓形式單一落後,且大多數技術人員專業知識老化、知識更新速度慢,培訓效果不太樂觀。

6、財政支農項目資金地方配套“一刀切”,嚴重製約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的發展。xx縣是一個財政窮縣,xx年財稅收入僅3339萬元,每年需向上爭取轉移支付維持運轉。相關部門下達xx縣的項目任務都要求縣財政配套資金,但是象xx這樣的窮縣、小縣根本無力配套,形同虛設。由於實施項目單位沒有工作經費來源,迫使部門冒險違規挪用項目專項資金作爲工作經費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樣既影響了項目設計效益,又加重了部門壓力和負擔,也嚴重挫傷了部門爭取財政支持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

三、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

作爲承擔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財政部門,在財政支農政策的設計和安排上,應按照現代農業的內涵要求,把思路統一到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高度上來,突破固有體制的束縛,加大投入力度,及時進行財政支農政策調整創新。

(一)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繼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

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的過程。農業是第一產業,也是基礎性產業。但就產業而言,它與其它非農產業相比具有明顯的弱勢,不但點多、線長,而且短期效益不明顯,任何時候都需要政府強大支持力度和保護力度。就區域來講,xx縣與其它發達縣市相比,財力更弱,發展更困難,更需要中央、省財政的優先支持,確保財政支農投入優先增長、穩定增長的政策充分落實到位,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二)圍繞現代農業特性,結合縣域農業的實際,突出財政支農重點

在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財政支農投入要突出以下幾個重點:一是突出農業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抓好水、電、路的建設及改造和耕地質量的提升,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突出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投入,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三是突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提升農口部門社會化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業產業對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的需要;四是突出優勢農產品良種栽培、精深加工、貯運技術研究推廣投人,重點抓好茶葉、柑桔、草食牧業的發展,推進xx縣的優勢產業的改造升級;五是突出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基地建設投入,充分發揮我縣生態環境優勢,打造xx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切實加大財政資金監管力度,實行項目申報公開透明管理,成立以各級政府爲主的資金整合協調領導小組,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針對發展現代農業不同對象和環節,優化財政支農政策

財政項目資金作爲政府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手段,要根據不同的支持對象和環節,採用不同的支持方式,才能達到政策效果:一是加大財政無償投入,在產業化經營中的純公益部分,屬於公共財政履行職能的範圍,財政應無償地投人。如農產品基地的基礎設施包括水利工程、機耕道路等;二是創立財政有償投入,對於產業化經營中屬於市場籌資部分,財政可採取有償投入,支持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三是繼續加大財政貼息,鼓勵企業使用銀行貸款,進行深加工技改、優良品種繁育、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市場改建擴建、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等,財政可在一定時期內給予全額或部分貼息;四是創立以獎代補制度,對於龍頭企業開發引進推廣良種和新技術,培訓和指導農民,開展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引進推廣應用農產品精深加工、包裝、儲藏、保鮮等技術,申報農產品質量標準認證、培育產品品牌、提供食品安全服務,開展市場信息服務、建立營銷網絡、舉辦產品宣傳推廣活動等,財政可採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支持。

(四)落實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優惠政策,取消貧困縣地方項目配套資金政策

多年來,要求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政策”,脫離了貧困地區財力十分薄弱的實際,也與國家《民族區域自治法》的相關規定相悖(《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資金的,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減少或者免除配套資金的照顧”)。象xx縣這樣特殊貧困地區,財政靠轉移支付維持運轉,實在無力配套資金搞建設,國家應該對貧困縣市和發達縣市區別對待,根據實際情況取消xx這樣民族自治地區項目建設要求地方配套資金的政策,並給予資金傾斜照顧,切實把中央有關民族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第6篇】現代農業發展存在情況調研報告

現代農業發展存在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xx市緊緊圍繞實現“四個轉變”戰略要求,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改革爲主線,以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爲總任務,多措並舉,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培育現代農業新興支柱產業,爲推動xx市現代農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發展現狀。xx市轄3鎮1鄉、3個街道辦事處、51個行政村,農業戶8967戶,農業人口33924人。2016年落實財政支農資金9000萬元,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0。4萬畝,枸杞種植面積增長2。6%,實現第一產業產值10。15億元,較上年增加1。14億元;增加值5。4億元,增長13。9%。露天蔬菜和日光節能溫室蔬果種植總產量達2。35萬噸,產值達0。52億元,蔬菜自給率56。5%,較上年增長1。5個百分點。長期以來,全市以溫室大棚、節水灌溉、先進農機推廣爲抓手,不斷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取得良好效果。目前,xx市建成並投入使用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4530棟,規模化果蔬生產基地3個。

二、存在的問題。一是受農作物經濟價值因素影響,導致枸杞種植戶增多,枸杞種植面積急劇擴大,基本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農業結構調整難度加大。二是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缺少精深加工龍頭企業,且現有龍頭企業作用發揮不明顯,特色產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鏈短,品牌建設相對滯後,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經濟下行壓力對農牧業造成較大影響,導致農牧民就業面收窄、農畜產品價格下滑、農牧民收入增幅放緩。四是農畜產品市場和價格波動等問題,直接影響到農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

三、對策及建議。一是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守住農牧民增收不逆轉,農牧區穩定不出問題兩條底線,將增收致富作爲根本目標,將產品調特、品質調高、結構調優,讓農牧民取得更多改革發展紅利。二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培育扶持農牧業龍頭企業,推動枸杞、藜麥和生態畜牧業規範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強化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壯大果蔬肉禽設施農牧業基地,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加速推進耕地佔補平衡工作。完善各類農牧業支撐服務體系,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依託高原特色優勢生物資源,推動生物產業項目、深加工項目達成投產。三是力促枸杞產業提檔升級。堅持有機、綠色發展方向,進一步做大做強枸杞產業。重點依拖枸杞精深加工,做好做實種植、加工、儲藏、烘乾、運輸等各個環節工作。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大力扶持培育枸杞精深加工企業,延伸鏈條,豐富產品。加強生產環節的有效管控,提升枸杞產品質量。

加快xx市(國家級)出口枸杞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擴大有機(綠色)枸杞標準化出口基地規模,繼續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推進綠色基地和有機基地認證工作,強化產品檢測和安全監管。加大柴達木枸杞品牌營銷推介力度和冷鮮果技術研發力度,爲枸杞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四是加強宣傳力度打造品牌價值。以規範使用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統領品牌建設,由行業協會授權誠信度高、精深加工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合作社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識,規範各企業使用地標、產地等包裝標識,合力打造柴達木枸杞品牌新高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特色農畜產品專題推介活動,多角度、全方位加大xx農牧業品牌宣傳推介力度,採取電商銷售、宅配、專題推介、直銷點等營銷手段,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五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大標準化生產推行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基地備案、市場準入和準出制度。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鼓勵生產基地和生產主體使用無公害、綠色生產新技術,積極支持申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品認證。六是加快農牧業經營組織建設。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產業組織,培養一批農村企業家、經紀人,完善扶持獎勵辦法,建立健全管理服務制度,帶動農牧區發展。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農工貿”“科工貿”一體化企業集團,全面提升特色農牧業精深加工水平。規範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創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導農牧民以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強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採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實現農牧民和經營組織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七是打造城鄉結合部農牧業經濟帶。突出政策引領和規劃先行,打破城鄉之間、企地之間分割發展傳統格局,積極引導城鄉結合部農牧民圍繞服務城市、服務企業,發展設施農牧業、特色農牧業、觀光農牧業、餐飲娛樂業等多種經營,指導開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反季節蔬菜種植和農畜產品養殖,形成複合型產業,拓寬羣衆增收渠道,助推農牧業加快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