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促進我縣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報告3篇

關於促進我縣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報告1

關於促進我縣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報告3篇

第二調研組

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縣委統一安排部署,1月6日-7日,縣工商聯、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農業銀行、縣農業發展銀行組成的第二調研組,通過實地察看、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調研走訪了雲巖水泥、鳳凰建材、鴻運廢舊金屬加工有限公司和鴻宇發製品公司,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企業經營發展現狀

1、雲巖水泥:該公司2010年已不再生產水泥,現只搞熟料破碎,是邵陽上規模的粉沫加工站,2018年完成水泥產量142831噸,產值3200多萬元,稅收實行先徵後返,返回比例百分之七十,年交稅收200多萬,解決就業70多人,年產規模30萬噸的預拌幹混砂漿項目今年3月即將建成投產。目前因水泥熟料提供商擡價、資金週轉困難等原因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2、鳳凰建材: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9月,總投入6200萬元,是一家生產新型牆體材料的有限責任公司,擁有一條全自動成型、自動燒結的節能減排新型旋轉式窯爐生產線。2018年10月,從日本引進兩臺全自動機器手進行了技術改造,實現了全廠全機械化的生產,成爲行業先鋒。目前,日生產多孔頁岩磚30萬塊,解決就業80餘人,上繳利稅60多萬元,2019年預計利稅可達130萬元,經營狀況良好。

3、鴻遠金屬:該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廢舊鋁製品加工的企業,年產值2.3億元,上交稅收2000多萬元,解決就業100餘人,經營狀況非常好。

4、鴻宇發製品:該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頭髮加工的外向型企業,在全國3000多家同類企業中排名第七,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等地,年產值3億左右,創利稅500多萬元,解決就業400多人。2018年受貿易戰影響,美國加徵了10個點的關稅,導致產值下降了1.3億,現正在逐步回升,經營狀況良好。

二、存在的困難

1、融資難度大。企業融資主要依賴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但銀行對企業放貸非常慎重,都需要第三方擔保公司或抵押物,而且程序複雜,資金成爲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瓶頸。如雲巖水泥目前無抵押物,無法貸款,對新投產的項目有很大的制約。

2、用工困難,人才留不住。企業普遍反映招工難、人才缺乏、員工隊伍不穩定,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更是留不住。如鳳凰建材因全自動化生產很難找到符合技術要求的工人。鴻宇發製品公司,以前在邵陽招工很容易,可現在3000多元的月工資卻很難及時找到合適的工人。

3、環境不優,工農矛盾時有發生。企業所處村、周邊羣衆普通有“靠山吃山”的思想,工農矛盾時有發生。如雲巖水泥,因新項目預拌幹混砂漿上馬時的環評與村民的矛盾協調直接影響了投產的時間。最終以每年給村15萬的工作經費作爲條件,才使項目順利落地生產

4、資源缺乏,基礎設施滯後。土地資源有限和基礎設施滯後嚴重影響了企業發展,如鳳凰建材想建辦公樓卻因選址爲基本農田遲遲不能動工。鴻遠公司因天燃氣未接通、電量保底消費導致生產成本難以降低。

三、對策及建議

1、加大資金支持,着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一是創新金融產品,提升便企服務水平。積極引導各商業銀行組建非公企業貸款服務中心,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拓展非公經濟融資渠道,如搭建稅銀互動平臺,以企業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結果作爲銀行信貸擔保,幫助企業以“信”換“貸”等創新性舉措,爲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資服務。二是探索建立銀行風險補償基金,對金融機構發放的非公企業貸款風險按一定比例進行補償。鼓勵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在我縣設立分支機構,服務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建立健全以政策性擔保爲主體,商業性、互助式會員制擔保爲補充,覆蓋全縣的多元化擔保與再擔保體系;三是精簡貸款程序,積極發展壯大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以及各類資金互助組織,滿足民營企業金融需求。

2、加強資源配置,着力解決用地難和基礎設施滯後的問題。一是用地上給予支持和保障。對工業企業用地,要想方設法予以滿足,盡力儘快安排報建,確保未辦理土地審批手續的企業儘快批到地。加大對工業用地的儲備,確保開發一片,儲存一片。把生地變爲熟地,積極建設標準化廠房,加快企業建設進度,使企業騰出時間和精力用於生產經營。針對圈地企業,要嚴把審批關,政府要出臺相應政策禁止企業圈地行爲。二是政策項目支持。強化財政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整合非公經濟發展資金,充分運用貼息、基金、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和撬動信貸和民間資金,助推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三是鼓勵各類人才向非公企業流動。提升非公企業管理隊伍、技術隊伍、職工隊伍素質;營造良好的引才留人環境,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建立政府調控、中介服務、企業用人、人才自主的人才流動機制,建議將專業技術評審向非公企業延伸,把優秀人才納入政府獎勵範圍。建議參照大學生村官的做法,制定出臺大學生服務非公企業享受大學生村官同等待遇的政策,鼓勵大學生到非公企業工作。四是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解決園區內水、電、路、氣、管、網等問題,儘快完善配套設施,方便企業生產和員工生活。

3、優化環境,主動服務,着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職能部門要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提升審批時限,加快企業辦理各類手續的進度;要主動上門爲企業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千方百計使項目快上、快成。制定“限時辦結”“有獎有懲”制度,對爲企業服務好的要給予獎勵,爲企業服務差的年度內不予評先評優,嚴重的要調離崗位。嚴厲查處破壞企業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對於那些對投資商和企業敲詐勒索、阻工設卡、強攬工程、強售材料、漫天要價的地痞地霸和不法份子,要堅決依法依規依紀嚴懲,爲企業營造良好的生產發展環境。

4.進一步加快服務型政府的轉型,爲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政府在減政放權的同時,要逐步建立健全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制定公平合理的市場經濟遊戲規則,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由管制向監控轉變,實現公私企業同等待遇,讓企業真正成爲市場的主體。建議實行單位聯點非公企業制度,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服務型政府,爲非公企業走向下一個春天作“保姆式”服務。

關於促進我縣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報告2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於調研和審議我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的實施方案》(浙人大常辦〔2019〕6號)要求,經縣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主任會研究決定,成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調研組,制定調研工作方案。4月下旬開始,專題聽取了縣經信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情況彙報;召開了由縣發改局、財政局、稅務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金融工作服務中心、人民銀行等部門單位參加的座談會,聽取我縣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情況彙報;赴巨嶼鎮、百丈際鎮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實地察看部分民營企業生產的經營情況。同時,在全縣範圍內對100家民營企業開展問卷調查。調研組在彙總、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成效

民營經濟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據調查,2018年底,我縣共有民營主體13615戶,其中民營企業2639戶。民營主體實現就業9萬多人,佔比83%左右;上繳稅金6.27億元,佔全縣稅收收入的81%;對全縣GDP增長的貢獻率在69%以上。

當前,全縣上下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省市委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決策部署,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氛圍比較濃厚,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優化扶企政策,保障企業降本增效。縣政府認真落實上級減稅降費政策,出臺了縣級新動能“29”條和發展商貿流通業、建築業、影視產業、網絡經濟等一系列惠企政策,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盈利能力。2018年至今,全縣兌付惠企政策資金6423萬元,減稅7493萬元,減費228萬元。同時,縣政府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金融資金更多流向民營企業。2018年,共支付企業應急轉貸資金3386萬元,爲企業貸款2980萬元,全縣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8.78億元。

(二)簡化審批流程,降低企業辦事成本。全縣上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爲抓手,簡化審批流程,提升服務效能。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廣“企業開辦零見面”平臺,實現行政審批“零紙張、零見面、零跑路”。科技局優化科技創新券服務,通過在線申請兌付等方式,縮短辦理時間。經信局實行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代辦服務,減輕企業跑路成本。稅務局大力推擴電子稅務,積極與社保、銀行等部門對接,讓數據和稅務幹部多跑路,納稅人少跑路。

(三)創新資源配置,助推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實施科技企業培育“雙倍增”計劃,打造創新平臺,建成國家級、省級“星創天地”1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市級衆創空間1家。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成功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4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2家。積極加強校地合作,圍繞全縣旅遊、農業、康養等產業發展,與8所院校建立合作關係,成立5個校地合作平臺,力促科技成果孵化落地。

(四)企業總體滿意,發展預期和評價較高。從全縣100家民營企業問卷調查情況看,對文成縣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評價,好、比較好佔65%,一般佔25%,不太好佔7%。對本縣黨委政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成效評價,五星、四星佔66%,三星佔15%,三星以下佔8%,說不清佔10%。對2019年經營預期,樂觀、比較樂觀佔49%,一般佔41%,不太樂觀、不樂觀佔10%。對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及服務成效評價,五星、四星佔62%,三星佔13%,三星以下佔2%,說不清佔15%。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民營經濟總量偏小、發展產業層次較低。一是民營經濟主體總量少、規模小。我縣民營經濟主體總量爲13615戶,佔全市比重的0.27%,個體戶多,企業少,兩者比例爲3.84:1。民營企業規模很小,註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69家,規上工業企業僅30家,億元以上製造業企業僅2家。缺乏龍頭支柱產業,無法形成集聚效應。二是發展產業層次較低。我縣旅遊業仍以傳統觀光旅遊爲主,產業鏈不全,經濟效益較低;工業主要爲涉鋼、金屬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生產工藝科技含量不高,受產品價格、市場行情影響等波動較大。2018年全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0.56億元,佔溫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0.12%,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和新產品產值率均遠低於全市水平,對地方經濟的支撐帶動作用不明顯。三是企業創新能力較弱。我縣創新平臺層次不高,企業研發意識不強,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不足。2018年全縣研發和試驗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爲0.48%,離全省2.52%還有很大差距。100家民企問卷調查中,有研發經費支出的僅27家。

(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未有效緩解。我縣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多爲抵押貸款或擔保貸款,但企業規模小,固定資產少,財務管理不夠規範,銀行出於風險把控及盈利能力的考慮,貸款多面向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對小微企業存在惜貨的情形。同時,受前期“兩鏈”風險影響,部分銀行上收貸款審批權限,導致企業貸款更難順利獲批。在調研中,很多企業反映銀行貸款額度偏低、利率高,貸款產品少、渠道不寬,抵押擔保條件苛刻、抵押物評估值過低等問題,這不僅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而且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取貸款。

(三)惠企政策落實不夠到位。一是惠企政策知曉度較低。部分企業對政策不夠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造成政策惠企滯後。100家受調查企業中對民營企業減負降本政策聽說過但不清楚佔38%,不知道佔5%;對金融支持政策聽說過但不清楚佔47%,不知道佔16%;對民企創新支持政策聽說過但不清楚佔31%,不知道佔16%。二是惠企政策落實不夠及時。各級、各部門出臺的企業扶持政策較多,許多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存在操作程序繁瑣、兌付週期較長等問題,導致部分企業無法及時享受政策紅利,政策預期與實施成效存在差距。

(四)民營企業發展要素制約嚴重。一是人才技術力量匱乏。我縣區位條件差、人才激勵政策不夠優,民營企業人才引進困難,尤其是技術型、營銷型、管理型人才非常匱乏。現有的民營企業多數以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爲主,經營理念陳舊,管理方式粗放,組織制度模式落後、創新意識不強,制約了我縣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二是發展空間受限。我縣以山地、丘陵爲主,工業用地指標有限,現有的工業基地企業入駐已基本飽和,黃坦生態產業基地因土地因素制約,開發進度嚴重滯後,再加上歷史遺留的“插花地”問題未解決,致使企業難以擴大生產,優質企業難以引進落地。三是園區基礎配套弱。我縣工業園區還未建設相應的物流、集中供熱等相關配套設施,園區運營大樓未投入使用,難以支撐園區做大做強。工業園區所在鄉鎮缺少食宿、購物、娛樂等配套設施,難以留住工人,企業招工難的現象普遍。

三、工作建議

民營經濟是我縣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兩個毫不動搖”的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着力解決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搶抓當前重大發展機遇,主動對接國家、省市實施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在省委、省政府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工程、產業關鍵技術攻堅工程和支持民營經濟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民營企業開展產品創新等活動中,多謀劃文成重大項目,爭取更多資金提升文成民營經濟創新能力,實現文成科技發展與上級重大決策實施同頻共振。二是加大優質企業培育。以“轉型升級爲主線”,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加大對既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加快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積極引進適合文成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和先進技術企業,逐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高附加值的民營企業,形成產業集羣,增強我縣經濟發展後勁。

(二)強化民營企業服務,着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是加強民企規範化管理建設。加強民營經濟信用體系建設,杜絕騙貸、惡意逃債等現象。對管理不規範、財務不透明的民營企業,加強業務培訓指導,擺脫家族式管理的侷限性,引導民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更多民企轉型爲現代職業化治理模式下的公衆企業。二是拓寬民企融資渠道。督促金融部門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金融助企新政策,把銀行業績考覈與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相掛鉤,加大盡職免責落實力度,使銀行更加願意爲民企放貸。加強“銀商合作”,搭建銀企對接平臺,逐步提高民企貸款比例,擴大貸款抵押物範圍,量身打造民企融資信貸服務產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進一步深化無還本續貸服務,減輕企業還款壓力。繼續發揮好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和應急轉貸資金的作用,爲民企融資提供便利。

(三)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一是強化實幹擔當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貫徹落實各項助推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促進政策效用盡早發揮。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知曉度,將黨和政府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深入人心、成效倍增。二是認真梳理落實政策。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充分了解和聽取企業家實際需求,讓涉企政策更接“地氣”。對已出臺的優惠政策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梳理,有衝突的及時理順,過期的及時廢止,力度不夠的及時完善,確保政策落實、落細。三是加快政策兌現速度。推動政策兌現“最多跑一次”,規定政策兌現時限,優化政策兌現流程,打通政策兌現快捷通道,充分發揮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激勵作用,幫助企業儘早實現減負,增強企業獲得感。

(四)努力破解要素制約,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一是落實集聚人才新舉措。結合文成實際,創新領軍人才、雙創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型、各層次的人才認定機制,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探索出臺藍領技工特惠舉措,支持企業穩定人才隊伍。對留下的人才要制定特別扶持辦法,提供住房保障、人才子女入學等便利條件,儘量減少人才流失。要大力發展我縣職業技術教育,培養適合文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急需人才。二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全力探索低丘緩坡土地合理高效開發利用,適度擴容百丈際工業園區,加快推進黃坦生態產業園建設,保障工業用地需求,保障大項目、大企業順利入駐。三是完善企業發展相關配套功能。加快推進縣物流中心和鄉鎮物流配送站點的建設,形成方便快捷的物流網絡,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加快建設投產一批企業急需的基本配套設施,如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加快完善工業園區的服務功能,爲企業主和員工解決吃住行和娛樂購物等實際問題,留住工人,解決企業發展的後顧之憂。

關於促進我縣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報告3

爲全面瞭解近年來我縣民營經濟發展情況,改善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我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6-7月份,縣政協常委會成立調研組對我縣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深入東至經開區和大渡口經開區走訪企業,與民營企業負責人溝通交流,並赴界首市和臨泉縣,浙江省嘉興市考察學習。分析研究我縣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提出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通過制定和實施具有東至特色的扶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措施,促進民營經濟穩步前進,使民營經濟在推動發展、增加稅收、促進就業、調整結構、激勵創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爲我縣經濟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成爲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縣民營經濟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激發了民間投資的熱情。2019年1-6月,全縣民營經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7億元,同比增長9.5%,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額的85%;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5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2%,佔全縣GDP的比重達到67%。截至6月,全縣民營經濟單位2.85萬個,比2018年6月增加0.33萬個,增長13.22%。其中私營企業4267個、個體工商戶23181個,比2018年6月分別增長18.13%和12.31%。從註冊資本金來看,2016-2018年間,私營企業年末註冊資本金分別爲130.28億元、157.98億元、183.69億元,私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達到153家,佔全縣工業企業總數的97%。

(二)運行質量穩步提升,成爲促進財政增長的重要來源。在總量不斷壯大的同時,全縣民營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尤其是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增長15%,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101.7%,拉動規上工業增長7.9個百分點。2016-2018年,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8.9%。全縣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稅收、財政的增長。2018年全縣民營經濟實現稅收收入9.45億元,比上年增收1.49億元,增長18.7%,佔全縣稅收收入的比重達到78.2%。

(三)發展領域明顯拓寬,成爲增加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民營企業發展的領域已經覆蓋我縣經濟的各行各業,既是城市擴容提質的主力軍,也是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新生力量。截至目前,東至經開區和大渡口經開區入駐規上企業67個,其中96%以上爲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較大的勞動力需求,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2018年末,全縣民營經濟單位共吸納就業人員5.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0人,同比增長5.6%。民營經濟創造的就業崗位,成爲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爲下崗職工、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新增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在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

二、我縣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我縣民營經濟雖然近年發展速度較快,但與發達地區相比,與周邊地區相比,無論在發展環境、經濟總量、還是發展後勁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具體表現在:

(一)思想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高一是發展思路聚焦聚力不夠。發展是硬道理,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是富民強縣不可逾越的坎。近年來,受各方面因素干擾,縣域經濟發展重心時有鬆懈,發展民營經濟意識有時有所淡化,對於民營經濟的意義和重要地位、作用認識不足,沒有把民營經濟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對待,重視不夠,研究不多,持續推動的耐力不足。二是思想觀念解放拓展不夠。一些部門在服務企業上,重視程度不夠,積極性不高。對民營經濟仍存在懼私、疑私、防私的情況,工作“不放心”、“不放手”,不能快捷有效地幫助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對民營企業幫扶層層衰減,有企業反映,一些部門口頭喊保姆式服務,實際上企業不找上門就不管,找上門也服務不好。

(二)具體措施不細,政策落實延後一是政策落地延後。儘管省市縣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企業轉型發展的文件,但有些政策措施在具體承辦部門落實得不夠好。執行政策只有原則性,缺乏靈活性,或有選擇性的執行,對部門行業的規定積極執行,存在等、看、拖的現象,如池州市在2018年12月已經出臺《關於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但我縣至今仍未結合本地實際,出臺相應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企業反映一些部門執行政策缺乏大局觀念,服務發展只是喊在口頭上,講政策輕靈活,講規章輕實際,講程序輕效率,在發展縣域經濟的過程中不是去着力研究“怎麼辦”,而是一味地搬文件,開口“不好辦”、閉口“很難辦”,或做表面文章,事事求穩,在優化經濟環境上不敢作爲,不願作爲,延誤了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實。二是推進機制尚未形成合力。我縣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領導體制雖已建立,但協同共管、密切配合、上下聯動,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合力需要進一步增強。由於涉及民營經濟發展方面的部門衆多,因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各類扶持政策配套銜接和效果發揮受到影響,好政策難以真正落地。民營經濟發展需要統籌協調全縣政策資源,缺乏更加完善科學的考覈指標來調動我縣各有關職能部門的積極性。

(三)要素保障欠缺,生產成本偏高“資金、土地、人才”要素保障仍是制約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一是融資成本高。在調研和座談中,民營企業普遍反映融資難,尤其向國有幾大銀行貸款難。另外,貨款轉貸成本高、貸款過程長,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現象也加重了企業融資成本。目前銀行基準利率爲爲4.35%,但企業拿到手的利率都在5%—6.09 %之間,相對基準利率上浮39%左右。融資難、融資貴現象普遍存在,嚴重製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二是土地供給矛盾突出。一方面,由於建設用地指標有限,縣一級的用地指標捉襟見肘,土地制約問題越來越突出。一方面,存在已供建設用地閒置現象,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據初步調查摸底統計,目前東至經開區和大渡口開發區“殭屍企業”閒置土地400餘畝。另一方面,存在對土地政策使用不靈活的現象。三是招工難的現象普遍存在。東至經開區和大渡口經開區內企業普遍反映由於勞動力市場供應不足、招工平臺少、就業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導致招工難、難招工的問題日趨嚴重,普通工人難招,技術工人難留,科技人才難求,管理人才少有,已成爲企業用工的共性問題,尤其是季節性、結構性用工矛盾突出。工業園區所在鄉鎮缺少遊購娛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難以留住人。同時,據企業反映,我縣壟斷性資源價格較高,如天然氣價格比西部和江浙滬等地區普遍每立方貴1-1.5元;中介服務市場普遍存在收費高、收費亂以及“紅頂中介”的現象。

三、考察學習的啓示

通過在界首、臨泉、嘉興等地的考察學習,開闊了視野,啓迪了思路,對促進我縣民營經濟發展得到了四點啓示:

啓示之一: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必須營造濃厚的民營經濟發展氛圍,是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首選課題。結合我縣實際情況,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解放思想,擔當作爲”大討論爲契機,聚焦聚力,提高民營經濟對促增長、調結構、推動科技創新和加快富民強縣進程重要性的認識,堅持不懈把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擺在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好。

啓示之二: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改善金融服務環境。首先,堅持招大引強不動搖,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發揮重點項目建設對全縣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其次,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支持再引進1-2家商業銀行入駐我縣,增加融資渠道。第三,千方百計提高我縣金融機構的存貸比例。第四,做大做強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同時積極完善和開發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等新型金融產品。

啓示之三: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必須持續不斷增強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外地的經驗集中體現在:在政策環境上,一是抓好國家、省、市已出臺的政策貫徹落實,以更優的服務贏得民營企業加大投入、加快發展的信心。二是結合本地實際及時出臺引導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民營企業自我創新、加快發展的決心。

啓示之四: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必須縣、鄉(鎮)、村三級聯動,層層有任務、人人有擔當,不斷傳導壓力,建立獎勵先進、懲罰落後的激勵機制,努力在全縣形成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

四、進一步促進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解放思想,促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1、明確方向,思想上“破冰突圍”。近年來,我縣發展方向受“大健康”“大旅遊”產業發展所影響,堅持發展民營經濟和工業經濟的定力不足。爲此,要增強民營經濟的戰略定位,不爲任何工作所沖淡,不在任何時候有動搖,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全縣上下要將民營經濟視作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佈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需求,視作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長力量,切實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富民強縣的重中之重,大力營造有利於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良好氛圍,爲全縣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2、先行先試,行動上“敢闖敢拼”。在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建議縣委縣政府要敢於先行先試,在建立和完善“企業生產寧靜日”制度時,可以參考重慶市銅梁區,就行政執法部門對同一企業同一項目進行檢查,沒有發現違法違規行爲的,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原則上每年只安排一次。行政執法部門不同科室在同一時段對同一企業分別檢查的,應合併進行;多個行政執法部門在同一時段對同一企業進行檢查的,提倡商定牽頭部門聯合進行;提倡用書面和電子形式進行涉企檢查,逐步實現檢查結果部門間共享,提高執法效能。

3、宣傳引導,輿論上“溫暖人心”。一方面要營造尊重企業家的輿論氛圍。加強對優秀企業家先進事蹟和突出貢獻的宣傳報道。樹立創業創新光榮導向,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輿論氛圍,給予優秀民營企業家一定的政治待遇,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家爲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人,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家爲勞動模範、先進個人候選人,真正讓在東至發展的企業家事業上有底氣,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受尊敬。另一方面要營造有利民營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利用“兩微一端”、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國家、省市縣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提高公衆知曉率,廣泛宣傳民營經濟發展典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同時要強化民營企業信用建設,大力打造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建立民營企業誠信信息記錄的政府平臺,構建“守信爲榮、失信爲恥”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完善措施,促進惠企政策落地生根

1、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有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對縣委縣政府歷年出臺的有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進行一次梳理,對一些新的利好政策予以補充,對一些力度不夠的措施予以調整,對一些不切合當前實際的規定予以修訂,提高地方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穩定性;對上級出臺的支持民企發展的各種宏觀政策,要及時組織制訂可操作性強的配套措施和實施辦法,使政策能真正“落地”,發揮效力。

2、建立考覈機制。建議縣紀委監委要把優化營商環境納入行政效能監察工作重點,緊緊圍繞責任落實、任務分解、組織推動、工作實效等內容,認真開展各項涉企政策督導落實,狠抓懶政怠政專項整治。堅持“正推”和“倒逼”相結合,激勵和約束相結合,把營商環境優化爭先進位指標列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覈體系,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用黨員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羣衆的“幸福指數”、企業的“發展指數”。

3、提升服務效能。建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建立與民營企業緊密聯繫機制,廣泛開展民營企業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民主評議活動,建立優化投資環境評價制度,完善企業投訴處理機制。對工業企業閒置土地清理,綜合企業業績及閒置面積佔比等情況,按“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原則妥善處理。同時,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從技術和方式方法上完善措施,加快打造全縣統一的涉企政策發佈平臺,並及時做好解疑釋惑等工作,確保惠企政策能夠廣而告之、廣爲人知。深入開展行風評議和行政機關效能建設,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建設,設立政務服務中心一窗服務綜合受理,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三)多措並舉,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1、着力破解“人財地”難題,激活內生動力。一是加大對企業上市直接融資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發行上市。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做實做強先進製造業基金、現代農業發展基金和科技創新基金,加快推進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新型城鎮化基金,爲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融資保障。不斷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促進融資擔保體系不斷完善,將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民營企業。認真研究近年來國家出臺的關於創新投融資體制的相關政策,用足用活PPP融資模式,緩解企業缺少流動資金的困難。二是保障土地供給。增強政府土地收儲能力、供給能力和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土地現行政策,挖掘土地潛力,在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的同時,盤活土地存量。充分利用土地增減掛政策,利用農村土地整理復墾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來增加園區和企業的建設用地指標,保障民營經濟重大項目用地需求。重視解決用地歷史遺留問題,積極爲已使用土地的民營企業辦理用地手續,在取得合法土地手續後,規劃、住建、房管部門依法爲其辦理(或補辦)規劃施工手續和不動產手續。三是引進培育人才。加大對人才引進培育的財政投入,加強“引、育、用、留”人才體系建設。鼓勵民營企業採用股權激勵、期權激勵、技術入股、成果獎勵等多種方式,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到民營企業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校企合作”項目,開展定向、定單、聯合培養,爲企業精準培育急需的專業人才、技術人才。指導民營企業健全完善專業人才工作管理體制,從人才引進、培養開發、評價發現、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學、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機制。

2、着力推進中介機構規範化,減少服務費用。積極引導政府投資項目以競價方式選擇中介機構,保障企業投資項目自主選擇中介機構,促進中介服務市場公平競爭、良性健康發展。推進政社分開,真正從源頭切斷中介收費和行政職權的利益關聯,打破“中介性質、行政保護、行業壟斷”的部門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場清退淘汰機制,將中介誠信狀況與登記機關監管、銀行授信、政府招投標等掛鉤,倒逼中介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建議參考桐鄉市在浙江省先行建立全省統一的網上“中介超市”的做法,出臺《桐鄉市行政審批中介機構管理辦法》,具體指導“中介超市”運行,健全中介機構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放開市場,破除中介服務壟斷,規範中介服務收費行爲,形成比較完善的審批中介網上競價平臺。

3、着力建立生產資源議價機制,降低成本價格。針對我縣燃氣需要量大面廣的實際,引進新的燃氣公司,打破燃氣供給單一局面,推動形成價格競爭機制,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建議參考江蘇省宿遷市做法,允許符合條件、有資質的的經營單位,通過公開招標或競爭性談判等方式,參與到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的工程建設經營當中,促使我縣生產性資源成本不高於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