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農學概論論文(精品多篇)

農學概論論文(精品多篇)

農學概論論文範文 篇一

考試時間考試專業及課程 10月25(星期六) 10月26日(星期日)

上 午8:30—11:00 下 午2:00—4:30 上 午8:30—11:00 下 午2:00—4:30

課 碼 課 程 名 稱 課 碼 課 程 名 稱 課 碼 課 程 名 稱 課 碼 課 程 名 稱

公共課 0012

0015 英語(一)

英語(二) 0429 教育學(一) 3708

4729

3707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大學語文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706

3709

0009

003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心理學

4183

0018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0

0023

0022 高等數學(一)

高等數學(工本)

高等數學(工專) 4184

2198 線性代數(經管類)

線性代數 0420

0051 物理(工)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經濟類 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農科類 2676 作物栽培生理 2660 植物學(二) 2677 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

專科

考試時間考試專業及課程 10月25(星期六) 10月26日(星期日)

上 午8:30—11:00 下 午2:00—4:30 上 午8:30—11:00 下 午2:00—4:30

序號 專業代碼及專業名稱 課 碼 課 程 名 稱 課 碼 課 程 名 稱 課 碼 課 程 名 稱 課 碼 課 程 名 稱

1 A020101統計 0041 基礎會計學 0049 勞動人事統計學 0048 財政與金融 0047 抽樣調查

2 A020103財稅 0041 基礎會計學 0066

0055 貨幣銀行學

企業會計學 0064 納稅檢查

3 A020105金融 0075

0041 證券投資與管理

基礎會計學 0066

0055 貨幣銀行學

企業會計學

4 A020109國際貿易 0088

0093

0041 基礎英語

國際技術貿易

基礎會計學 0076

0058

0091 國際金融

市場營銷學

國際商法 0090

0089 國際貿易實務(一)

國際貿易 0092

0094 中國對外貿易

外貿函電

5 A020201工商企業管理 0147

0041 人力資源管理(一)

基礎會計學 0148

0058 國際企業管理

市場營銷學 0055

0144 企業會計學

企業管理概論 0146 中國稅制

6 A020203會計 0041

0067 基礎會計學

財務管理學 0155 中級財務會計 0156

0144

0070 成本會計

企業管理概論

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 0146 中國稅制

7 A020207市場營銷 0041

0177

0180 基礎會計學

消費心理學

企業定價 0058 市場營銷學 0144

0182

0181 企業管理概論

公共關係學

廣告學(一) 0179 談判與推銷技巧

8 A020211飯店管理 0187

0201 旅遊經濟學

飯店餐飲管理 0199

0058

0202 中外民俗

市場營銷學

飯店前廳與客房管理 0182

0189 公共關係學

旅遊與飯店會計 0203 飯店服務

9 C030112法律 0242 民法學 0245

0261 刑法學

行政法學 0243

0247 民事訴訟法學

國際法 0244

0223 經濟法概論

中國法制史

10 A030301行政管理 0163

0147 管理心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一) 0107

0341 現代管理學

公文寫作與處理 3350

0182 社會研究方法

公共關係學 0040

0312 法學概論

政治學概論

11 A040103國小教育 0409 美育基礎(選) 0407

0410 國小教育心理學

國小語文教學論 0408

0411 國小科學教育

國小數學教學論 0395

0412 科學·技術·社會

國小班主任

12 A040106教育管理 0444 教育政策學 0107 現代管理學 6180 學校管理心理學 0442 教育學(二)

13 A050102祕書 0163

0345 管理心理學

祕書學概論 0341

0058 公文寫作與處理

市場營銷學 0144

0182

0315

0346 企業管理概論

公共關係學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0040

0509 法學概論

機關管理

14 C050114漢語言文學 0529 文學概論(一) 0530

0536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古代漢語 0534

0531 外國文學作品選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 0533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

15 C050207英語語言文學 0596 英語閱讀(二) 0795

0595 綜合英語(二)

英語閱讀(一) 0522

0597 英語國家概況

英語寫作基礎 0794 綜合英語(一)

16 A050409美術教育 0504 藝術概論 0741 中學美術教學法 0736 中外美術史

17 A080701計算機及應用 2318

2323

2142 計算機組成原理

操作系統概論

數據結構導論 0342

2141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計算機網絡技術 4732 微型計算機及接口技術 2120 數據庫及其應用

18 A080704電子技術 2269

2342 電工原理

非線性電子電路 2348 電子測量 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2120

2346 數據庫及其應用

電視技術

19 A080801房屋建築工程 2391

2400 工程力學(二)

建築施工(一) 2387

2394 工程測量

房屋建築學 2396 混凝土及砌體結構 2398

2389 土力學及地基基礎

建築材料

20 A090101農學 2665

2672 農業生態基礎

作物育種學 0135 農業經濟與管理 2662

2664 植物生理學

農業氣象學 2670 作物栽培學(二)

21 A090401畜牧(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 2781 飼料質量監控 2779

7416 全價飼料配製原理及技術

動物生產學 2775

8001 畜牧企業經營管理學

動物生物化學 2771 家畜環境衛生學

22 A090402獸醫 2767

2788 動物生理生化

畜牧概論 2792 獸醫衛生檢驗 2790 家畜外科學 2785 獸醫微生物學

23 A100701護理學 0488

2901 健康教育學

病理學 2903

2996 藥理學(一)

護理倫理學 2998

2864

2113

3000 內科護理學(一)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醫學心理學

營養學 2899

3002

3001 生理學

婦產科護理學(一)(選)

外科護理學(一)

24 A090701農業推廣 2665

0290

2678 農業生態基礎

農村社會學

農業推廣學 0135

2680 農業經濟與管理

農產品加工 2845 農業推廣技能 2852 農業推廣項目管理與評價

25 A080306機電一體化工程 2230 機械製造 2159

2195 工程力學(一)

數控技術及應用 2236 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 2232

2237 電工技術基礎

自動控制系統及應用

26 A082207計算機信息管理 0041

2316

4754 基礎會計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 0342

2141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計算機網絡技術 2384 計算機原理 2382

2120 管理信息系統

數據庫及其應用

27 A100801藥學 3024 生物化學及生物化學技術 2911 無機化學(三) 3027

3033 植物化學

生物藥劑及藥物動力學 3029 藥劑學

28 A090501水產養殖 2000

2822 名特水產動物養殖學

水產動物疾病學 2818 水產養殖企業經營與管理 2820 魚類增養殖學 2821 水產動物飼料學

29 A020118餐飲管理 0177 消費心理學 0054

0977 管理學原理

餐飲業法規 0982 餐飲服務(選) 0978 烹飪工藝學(二)(選)

30 A020231勞動和社會保障 3312 勞動和社會保障概論 0341 公文寫作與處理 3320 勞動和社會保險統計與計算機應用 3321 勞動和社會保險業務案例分析

31 A020228物流管理 5362 物流英語 5372 國際物流導論

32 A020163調查與分析 4767 現場調查組織與管理 4775 宏觀經濟指標分析

本科

33 B020204會計 0160

0162 審計學

會計制度設計 0149

0058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市場營銷學 0159 高級財務會計 0150

0161 金融理論與實務

財務報表分析(一)

34 B020208市場營銷 0186 國際商務談判 0149

0183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消費經濟學 0055 企業會計學 0098

0150 國際市場營銷學

金融理論與實務

35 C030106法律 0230

5678

0249 合同法

金融法(選)

國際私法 0262

0227

0257 法律文書寫作

公司法

票據法(選) 5680

0263

0246 婚姻家庭法

外國法制史(選)

國際經濟法概論 0233

0258

0169

0228 稅法(選)

保險法(選)

房地產法(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36 B020115經濟學 0143 經濟思想史 0142 計量經濟學 0138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37 B030302行政管理學 0320

0067

領導科學

財務管理學(加)

0319

0318 行政組織理論

公共政策 0144

0321

0315 企業管理概論(加)

中國文化概論(選)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322

0316

0312 中國行政史(選)

西方政治制度

政治學概論(選)

38 C050105漢語言文學 0540

0812

外國文學史

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選) 0814

0037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選)

美學 0820

0538

0321

0539 漢字學概論(選)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中國文化概論(選)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541

0815 語言學概論

西方文論選讀(選)

39 C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0600 高級英語 0836

0830

0837 英語科技文選(選)

現代語言學(選)

旅遊英語選讀(選) 0833

0838

0840 外語教學法(選)

語言與文化(選)

第二外語(日語)(選) 0839

0094

0603 第二外語(俄語)(選)

外貿函電(選)

英語寫作

40 B080702計算機及應用 2331

4747 數據結構

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2197

4735

4741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數據庫系統原理

計算機網絡原理 4737 C++程序設計 2333 軟件工程

41 B020102統計 0056 國民經濟覈算與綜合統計分析 0058

0054 市場營銷學

管理學原理 0055

0057 企業會計學

統計應用軟件 0053

0059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投入產出分析

42 B020104財稅 0067

0069 財務管理學

國際稅收 0058

0054 市場營銷學

管理學原理 0070 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 0053

0071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社會保障概論

43 B020106金融 0067 財務管理學 0058

0054

0076 市場營銷學

管理學原理

國際金融 0078

0077 銀行會計學

金融市場學 0053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44 B020110國際貿易 0100 國際運輸與保險 0101

0099 外經貿經營與管理

涉外經濟法 0055

0102 企業會計學

世界市場行情 0098

0097 國際市場營銷學

外貿英語寫作

45 B020202工商企業管理 0067

0153 財務管理學

質量管理(一) 0054

0149 管理學原理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154 企業管理諮詢 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46 B040108教育學 0464

0453

6159 中外教育簡史

教育法學

教育社會學(加) 0451

0469

0471 教育經濟學(加)

教育學原理

認知心理(選) 0465

0472

0449

0466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比較教育(選)

教育管理原理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467

0450

0456 課程與教學論

教育評估和督導(加)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47 B050410美術教育 0688 設計概論(加) 0037

0745 美學(加)

中國畫論 0744 美術鑑賞 0743 雕塑

48 C050305新聞學 0662

0529

0643 新聞事業管理(加)

文學概論(一)(加)

公關心理學(加) 0659 新聞攝影 0661

0321

0182 中外新聞作品研究

中國文化概論

公共關係學 0660

0312 外國新聞事業史

政治學概論

49 B050104祕書學 0320

0525 領導科學

公文選讀 0261

0527 行政法學

中外祕書比較 0321

0511

0528 中國文化概論

檔案管理學(加)

管理信息的收集與處理(加) 0312

0526 政治學概論

祕書參謀職能概論

50 B040107教育管理 0453

0454

6159 教育法學

教育預測與規劃

教育社會學(加) 0451

0458 教育經濟學

中國小教育管理 0445

0449

0465

0466 中外教育管理史

教育管理原理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加)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加) 0450

0456 教育評估和督導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51 B040102學前教育 0409

0401

0403 美育基礎(加)

學前比較教育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883

0881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399 學前遊戲論 0467

0885 課程與教學論

學前教育診斷與諮詢

52 C030108律師 0230

5678

0249 合同法

金融法(加)

國際私法 0993

0227 法院與檢察院組織制度

公司法(加) 0229

0924

0247

0246 證據法學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國際法

國際經濟法概論 0233

0228

0925 稅法(加)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53 B080307機電一體化工程 2245

2194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工程經濟 2197

2238

2240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2200

2202 現代設計方法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2241

2199 工業用微型計算機

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54 B080708計算機通信工程 2331

2368 數據結構

通信英語 2373

4735

2197 計算機通信網

數據庫系統原理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2338

2364 光纖通信原理

數據通信原理 2199

2369 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計算機通信接口技術

55 B100702護理學 3006

3007 護理管理學

急救護理學(加) 3008

3009 護理學研究

精神障礙護理學 0182

3005 公共關係學

護理教育導論 3010

3011

4436 婦產科護理學(二)

兒科護理學(二)(加)

康復護理學(加)

56 B020121調查與分析 0058

0142 市場營銷學

計量經濟學(加) 2628 管理經濟學

57 B020119餐飲管理 0989 國外飲食文化(選) 0986 中國飲食文化 0182

0987 公共關係學(加)

餐飲美學(選)

58 B020232勞動和社會保障 0147

3323 人力資源管理(一)

勞動經濟學 3325 勞動關係學 3322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 3326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

59 B080709計算機網絡 2331

2194

4747 數據結構

工程經濟

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4735

4741 數據庫系統原理

計算機網絡原理 2379

2364

3141 計算機網絡管理

數據通信原理

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 3142 互聯網及其應用

60 B082208計算機信息管理 2142

0910

2323 數據結構導論

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

操作系統概論 4735

4741 數據庫系統原理

計算機網絡原理 4737

3173 C++程序設計

軟件開發工具 2376

2628 信息系統開發

管理經濟學

61 B020229物流管理 5374 物流企業財務管理

委託開考專業

62 A030103監所管理(專科) 0241 警察管理學 0236

0852 監獄學基礎理論

勞教管理學 0237 勞教學基礎理論 0917 民法原理與實務

63 C030403公安管理(基礎科段) 0359 保衛學 0361

0354

0245 公安法規

公安學基礎理論

刑法學 0356 公安管理學 0358 刑事偵查學

64 C030401公安管理(本科段) 0372 公安信息學 0235 犯罪學(一) 0860 公安行政訴訟(加) 0373 涉外警務概論

65 B030109監所管理(獨本) 0928 罪犯勞動改造學 0932

0918 獄內偵查學

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加) 0924

0935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西方監獄制度概論(加) 0933 罪犯改造心理學

藝術類專業

考試時間

考試專業·課程 10月18日(星期六) 10月19日(星期日)

上 午8:00—12:00 下 午2:00—6:00 上 午8:00—12:00 下 午2:00—6:00

序號 專業碼 專業名稱 課碼 課程名稱 課碼 課程名稱 課碼 課程名稱 課碼 課程名稱

1 A050405 室內設計(專科) 0675 構成(平面、色彩、立體) 0707 建築設計基礎

0709 室內設計 0710 傢俱設計 0711 展示設計

2 A050406 視覺傳達設計(專科) 0675 構成(平面、色彩、立體) 0714 插畫技法

0715 包裝結構與包裝裝潢設計 0716 印刷工藝 0717 POP與DM廣告設計

3 A050409 美術教育(專科) 0675 構成(平面、色彩、立體) 0698 素描(四) 0737 色彩畫 0740 應用美術

4 B050410 美術教育(獨本) 0969 色彩學

0967 中國畫 0640平面廣告設計(加)

5 B050412 環境藝術設計(獨本)

6221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 6222 建築環境藝術設計 0640平面廣告設計(加) 6223 公共環境藝術設計

6 B050433 視覺傳達設計(獨本) 5546 系列書籍裝幀設計

5547 系列招貼設計 0755 廣告設計與創意 6223 公共環境藝術設計(加)

農學概論論文 篇二

關鍵詞:勞動力城鄉流動;流動數量;影響因素

一、文獻回顧

勞動力流動問題一直爲經濟學家和其他社會學家所關注。17世紀威廉・配第認爲,工業收益比農業的多,而商業收益比工業的多,這種產業間的收益差促使勞動力在產業間流動,使得勞動力從農業部門流向工業部門和商業部門。1940年,科林・克拉克指出隨着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將從農業部門流向到工業部門和服務業部門。劉易斯在1954年首次提出“二元經濟結構”的勞動力流動模型,認爲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中存在着二元經濟結構――以從事農業爲主的傳統部門和以工業和服務業爲主的現代部門,傳統和現代部門在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上存在的差異,使傳統部門的勞動力不斷向現代部門轉移,從而引起勞動力的流動。費景漢、拉尼斯在劉易斯二元勞動力流動理論的基礎上對劉易斯模型進行了修正,強調工業與農業部門發展間的內在聯繫和平衡關係。1961年,喬根森對勞動力流動模型做了新的補充,指出勞動力流動的原因不在於生產率的增加,而在於消費,是消費需求的拉動導致了勞動力流動。20世紀70年代初,託達羅提出了二元經濟勞動力配置模型。他認爲,勞動力從農村流入城市的原因在於城鄉相對經濟收益,不僅由城市與農村的收入差距決定,同時受進入城市獲得工作的機會和概率影響。李對勞動力流動的推力、拉力和中間因素進行了研究,在博格等人勞動力轉移推拉理論的基礎上,添加了距離遠近、物質障礙、文化差異等中間因素,他認爲勞動力流動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是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後的共同結果。

國內學者對勞動力流動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對國外理論和模型的學習和借鑑,並根據國內現況提出新的觀點。高國力將區域經濟收入差距帶入托達羅期望收入模型,發現區域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收入差距是勞動力流動的重要影響因素。蔡將農村勞動力流動過程分成兩個階段,研究制度因素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發現我國特有的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阻礙了城鄉勞動力流動。朱農將資本存量作爲研究中介,分析勞動力流動與政策演變間的關係,指出在區域初始資本存量較少時,城市政策將禁止農村勞動力的流入;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資本存量不斷增加,城市需要農村的勞動力的流入來增加城市的產出,城市政策將促進農村勞動力流入。肖羣鷹和劉慧君研究了我國以往省際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因素,發現流出和流入入省份間的期望收入、收入差距、遷移成本、勞動力分佈是省際勞動力流動的重要影響因素。從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實際出發,徐育才在勞動力流動推拉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三力模型”。他認爲市場因素、政治與行政制度安排、勞動者能力是影響城鄉勞動力流動的三大因素,指出破除勞動力流動障礙將有利於促進勞動力的流動。王子成在研究勞動力工資決定機制時指出,與“劉-費-拉”二元經濟模型中農村勞動力獲得的工資是制度工資不同,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制度工資在實際生活中表現爲最低工資,最低工資由地方政府和企業博弈決定,並非市場機制下的均衡。

二、勞動力流動理論模型

三、城鄉勞動力流動的實證檢驗

本部分在前文構建的勞動力流動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迴歸模型,基於全國30個省(市)的相關數據,研究勞動力城鄉流動的影響因素,進一步說明是什麼因素影響了勞動力城鄉流動。

1. 數據來源。本文研究對象的時間跨度爲7年(2006年~2012年),數據來源於相應年份的《中國統計年鑑》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30個省(市)的地方統計年鑑。變量包括城鎮地區工資收入水平、農村地區工資收入水平、流動成本、城鎮地區產出水平、就業概率、資本價格。具體統計情況如表1所示。

3. 實證結果。實證結果顯示,勞動力流動數量與資本價格、農村地區收入水平、流動成本呈負相關,與就業概率、城鎮地區收入水平、城鎮地區產出水平呈正相關,實證分析從量化角度證實了理論模型的結論。

四、結論

本文構建的勞動力流動理論模型,實質上是基於對區域之間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差異將明顯影響勞動力做出流動決定的認知。由於區域之間存在這些差異,勞動力具有天然的流動性。理論模型分析得出,勞動力流動數量是流入區域勞動力數量、流出區域工資收入水平、流動成本、資本價格的減函數,勞動力流動數量隨流入區域勞動力就業數量、流出區域工資水平、流動成本資本價格的增加而減少;勞動力流動數量是流入區域產出水平、流入區域就業概率的增函數,勞動力流動數量隨流入區域產出水平、流入區域就業概率的增加而增加;根據假設條件,當0

參考文獻:

1. 威廉・配第。賦稅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2. 徐育才。農村勞動力轉移:從“推拉模型”到“三力模型”的設想。學術研究,2006,(5).

3. 劉易斯。二元經濟論。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4. 肖羣鷹,劉慧君。基於QAP算法的省際勞動力遷移動因理論再檢驗。中國人口科學,2007,(4).

5. 費景漢,拉尼斯。勞動剩餘經濟的發展――理論和政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

6. Jorgenson, Development of a Dual Journal,1961,(11).

7. 喬根森。二元經濟的發展。經濟學雜誌,1961,(6);剩餘農業勞動與二元經濟發展。牛津經濟論文集,1967,(11).

8. 王子成。農村外出勞動力工資決定機制及影響因素分析。華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9. 高國力。區域經濟發展與勞動力遷移。經濟地理,1995,(2).

基金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北京率先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研究”(項目號:13ZDA04);農業部軟科學課題“我國城鄉一體化制度變遷與制度創新研究”(項目號:20141001)。

農學概論論文範文 篇三

Abstrac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in for green and anti-grazing policy, the stakeholders’ contes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s the regulator and the farmers as the ultimate Implementers hasn’t stopped. Taking the grain for green and anti-grazing policy in Wushen coun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will deeply discuss the economic behavior between the regulators and farmers in the policy constraints, which is in order to give some comments to the implement status of the desertification policy.

關鍵詞:沙漠化治理退耕還林禁牧監督博弈

Key words: Desertification controlGrain for greenAnti-grazingSupervision game

作者簡介:於慶華,男,29歲,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生態經濟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 2009級博士生;徐浩,男,25歲,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2008級碩士生

一、引言

隨着在國家層面上確立並實施了以生態建設爲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退耕還林、禁牧等生態治理政策的落實,我國土地沙漠化快速蔓延的趨勢在整體上得到遏制。但是這些政策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由於各方利益主體作爲經濟行爲理性人的選擇性實施,其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仍然值得研究。

關於沙漠化的治理情況,目前也涌現了大量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但是這些文章研究的視角多半是地理學或社會學。例如董雯(2006)等就認爲造成目前類似沙漠景觀的最主要原因是該區砂岩風化產生的大量沙物質條件,其實是較強的風動力條件[1]。從這種地理學的角度大多認爲降水等氣候因素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如尹立河(2008)等從分析紅鹼淖面積的變化特徵和影響因素入手[2]、楊林海(2008)等從對歷史時期毛烏素地區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和沙漠化過程的綜合分析入手[3],還有李保生[4](1998)等、羅玉昌[5]等(2007)、楊永梅[6](2007)等及王濤[7](2003)對中國沙漠和沙漠化的研究,最後的結論也都是大同小異。也有用定量的分析方法進行研究,但其最終建立的估測模型得到的還是諸如影響植被蓋度和生物量的主要指標[8],仍然逃不出地理學的範疇。

二、模型建立

(一)模型建立的博弈論基礎

本文主要以博弈論的分析方法爲起點,以混合戰略納什均衡下的監督博弈模型爲基礎來對生態治理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

1950年,納什(Nash)發表了題爲《n人博弈中的均衡點》在博弈論中具有奠基性的論文,此文中的“均衡點”概念即被後人規範定義爲現在的“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的解的一般概念[9],設想博弈理論對一個有n個參與者的博弈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選定一個戰略,預測的博弈結果用戰略組合表示爲是理論上導出的參與者的戰略。首先,理論上確定的每個參與者要選擇的戰略必須是針對其他參與是選擇戰略的最優反應。其次,遵循理論結果產生的效用不會小於偏離理論結果時的效用,也就是沒有參與者願意單獨偏離理論給他選定的戰略,這種理論導出的結果是一種“戰略相對穩定”狀態。我們就把這種狀態稱爲一個納什均衡[9]。

而本文要應用的就是基於納什均衡的混合戰略均衡,在這種博弈下,沒有納什均衡,參與者只能以一定的可能性去選擇自己的戰略,這將在以下的模型建立中進一步交待。

(二)模型建立

博弈論是研究多人謀略和決策問題的理論。此例中,我們研究護林員和農戶間的監督與被監督問題,作爲兩個參與主體,其最爲關注的就是博弈結果了,它會隨着主體間戰略的不同而不同,通常用收益來描述博弈結果。現在我們用圖1所示的雙變量矩陣的形式來描述護林員作爲監督者與農戶作爲被監督者間的博弈。

其中,A表示護林員的固定工資;F表示倘若農戶違規(比如偷牧)被查到的罰款,假定歸護林員所有;C表示護林員去檢查的成本;L表示倘若農戶執行政策而需要額外負擔的成本;B表示農戶執行政策時得到的政府補助。在此博弈中,護林員有兩種戰略可選擇:檢查與不檢查;農戶也有兩種戰略可供選擇:違規和遵守。圖1中矩陣每個單元括號中的一組代數式分別表示一組特定的戰略組合下護林員和農戶的收益。其中第一個代數式表示護林員的收益,第二個代數式表示農戶的收益。

細觀此博弈,作爲參與者的護林員和農戶在自己的戰略空間中均找不出自己最優的反應戰略來組成納什均衡和戰略組合。這是因爲一旦每個參與者都竭力去猜測其他參與者的戰略選擇,而不能通過收益函數做出最優反應,那麼在這個博弈中最優行爲是不確定的,就不存在納什均衡。參與者爲了不把自己選擇的戰略意圖暴露給對方,一個辦法就是從自己的戰略空間中隨機地選擇一個戰略。在此例中,護林員就會以一定的可能性選擇檢查不檢查,農戶也會以一定的可能性去選擇違規與遵守,這種可能性即爲一定的概率。

在此例中,我們把護林員作爲參與者1,農戶作爲參與者2。則戰略分別表示“檢查”、“不檢查”、“違規”和“遵守”。假設護林員以概率P選擇“檢查”,以概率1-P選擇“不檢查”;農戶以概率q選擇“違規”,以概率1-q選擇“遵守”。那麼就有如圖2和圖3所示的戰略選擇分佈律

這時概率分佈分別即爲參與者1(護林員)和參與者2(牧民)的混合戰略。結合如圖1所示的護林員與牧民之間的監督博弈的雙變量矩陣,護林員的期望收益函數爲:

同時,可以得出農戶的期望收益函數爲:

在兩人的博弈下,最後的混合戰略均衡就是兩個參與者的最優混合戰略的組合。也就是說,這個最優要求兩個參與者的期望收益函數要分別同時達到最優。即爲求解

的解。對此兩式分別對p和對q求偏導,其最優化一階微分條件爲

由此得到此監督博弈的混合戰略納什均衡

三、數據取得

調查地點選自鄂爾多斯市西南部的烏審旗,首先是進行政府機關調查。其次是進行農戶的抽樣調查。由於當地的地域等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農戶住的都比較分散,因此我們調查抽樣時也是選取了比較典型的幾個鄉(鎮)下的村(嘎查)進行抽查。

四、結果分析

(一)退耕還林

據我們實地調查來看,當地是從2000到2001年開始實行退耕還林政策的。農民把自己的地退耕之後,不再種植農作物,而是還林。後來發現,農戶退耕的地大部分在以前都沒有種植過農作物,就是說農戶是在聽說要有這個政策前,臨時去開墾的荒地,然後把他作爲耕地去換取政策的補助,而正常情況下一公頃耕地每年會有15000元的收入。

(二)禁牧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4到6月份是一定要放牧的。但是白天放牧可能被抓,大多數牧民是在晚上偷偷地放,也有些膽大者會在白天偷着放。所有這些均爲偷牧,當然也有草原站委派的當地護林員去監管禁牧這一政策的執行。既然有偷牧,又有檢查,肯定有被逮到者。據我們去調查的農區的森林派出所的數據:從2001到2002年開始實施禁牧政策以來,第一年全鎮大概能抓到4000多隻羊,外加20萬到30萬的罰款,現在因爲偷牧者有所收斂,罰款在8到10萬,逮的羊在100頭左右。倘若被抓,或者當場把羊抓去一到幾隻,或者罰款。爲便於計算,可把罰款限定爲一隻羊的價錢,大概500元。

(三)調查數據驗證

對照第二部分中監督博弈的混合戰略納什均衡,對農戶來說,他會以的概率去選擇“違規(偷牧或不執行退耕還林)”;對護林員來說,他會以的概率選擇“檢查”。在這裏,罰款額度F、檢查成本C、政府補助B及農戶執行政策後的額外負擔L共同決定着農戶執行政策與否和護林員的檢查與否,現實中也確實主要是由這三個因素在主導着。在F不變的條件下,護林員檢查成本很大的話,這個信息同樣會傳到農戶的決策中。大的檢查成本會使牧民有恃無恐,因爲不會太擔心護林員來檢查,有種天高皇帝遠的感覺。還有,若額外負擔L太大的話,農戶會迫不得已要去違規,護林員在得知這種情況時同樣會加大檢查力度。理論上來看,如果農戶違規的可能性小於的話,那麼護林員是不需要檢查的,但是現實中護林員是一定要檢查的,那麼就需要更合理的解釋。

根據調查中獲取的數據,代入到(5)式中,退耕還林的結果是

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對退耕還林政策而言,護林員會以70%的可能性去檢查政策實施情況,農戶會以67%的可能性去認真執行政策;對禁牧政策,護林員會以96%的可能性去檢查,然而農戶會以極大的可能性(80%)選擇去偷牧。這個計算結果跟調查取得的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結論與討論

1.政策的實施需要農戶觀念上的認可。農戶對某個政策響應與否,關鍵不是看這個政策實施時的行政權力有多大,而要看農戶能否接受,如果沙漠化真能得到好轉,植被的恢復,最後的直接受益者仍然是當地的農戶,這首先讓農戶自己從心裏有這個認識。這樣再實施禁牧等政策就好辦些了,畢竟生態的治理最後還得靠政府去從宏觀上操控的。

2.處罰措施有待加強。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發現農戶違規後的罰款力度也不夠大,這樣就給農戶留下了迴旋的餘地。就拿禁牧來看,反正即使偷牧被逮到了農戶也不會損失多少,那最後的結果總是偷牧的要佔大多數,尤其是那些住的比較偏的牧民,肯定比那些住在公路沿線的牧民偷牧要頻繁的多。因此,在一定限度內提高罰款額度也是很有必要的。

3.產權界定的重要性。本文中提到的兩種政策的實施,同樣的被監管,但是結果卻不盡相同,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農戶退耕還林後的那片林地是歸自己所有的,將來那裏所有的收益都是如此,只是在最開始時的幾年是不能砍伐的,但是農戶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未來的收益所在。而禁牧後,自己的那片草地長的草依然只能是放牧,沒有什麼額外的收益可言。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個草地雖然可以劃成塊兒歸不同農戶所有,但是這個邊界還是比較難了界定的,不讓在自己地裏放牧,有好多農戶都會在別家的地裏放牧,其結果可想而知。

4.本文不足之處。本文雖然從博弈論的角度對監督者與牧民間的博弈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但是用此種方法說明問題的合理性依然有待商榷。另外,最主要的問題是在調查中的取樣問題,雖然也獲取了一定的數據,但是由於當地地域的特殊性,不可能照顧到各種情況,單這也是本文模型的侷限性所在。

參考文獻:

[1] 董雯, 趙景波。 毛烏素沙地的形成與治理[J].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24(4): 42-46.

[2] 尹立河, 張茂省, 董佳秋。 基於遙感的毛烏素沙地紅鹼淖面積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地質通報, 2008, 27(8): 1151-1156.

[3] 楊林海, 周杰。 歷史時期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毛烏素地區沙漠化的影響[J].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8, 22(12): 128-133.

[4] 李保生, 靳鶴齡, 呂海燕, 祝一志, 董光榮, 孫冬懷, 張甲坤, 高全洲, 閻滿存。 150ka以來毛烏素沙漠的堆積與變遷過程[J]. 中國科學(D輯), 1998, 2(18): 85-90.

[5] 羅玉昌, 劉志宏, 劉瑞芳, 孟根。 鄂爾多斯境內毛烏素沙地近47年氣候變化分析[J]. 內蒙古氣象,2007, (6): 18-19. [LUO Yu-chang, LIU Zhi-hong, LIU Rui-fang, MEMG Gen. 鄂爾多斯境內毛烏素沙地近47年氣候變化分析[J].

[6] 楊永梅, 楊改河, 馮永忠。近45年毛烏素沙地的氣候變化及其與沙漠化的關係[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35(12): 87-92.

農學概論論文 篇四

村治的邏輯――農民行動單位的視角

賀雪峯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研究中國農村社會時,任何學者都不能跳過費孝通的《鄉土中國》。費孝通依據其生活經驗和早些年農村調查資料,極其敏銳地勾勒出一幅鄉村社會的圖景。他提出的“鄉土性”、“差序格局”、“雙軌政治”等,對於我們理解當下中國的農村社會不無啓發。《鄉土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爲經典,是因爲它真正地是對本土經驗的思考,包含了費孝通等老一輩學者們對中國社會科學本土化的追求。也恰恰因爲是對活生生經驗的理解,而非形而上學的思考,費孝通所提出的諸多具有時代性的概念,在今天僅僅只能作爲一種啓發,不能替代我們對已經過半個世紀變遷的中國現實社會的思考。賀雪峯的《村治的邏輯――農民行動單位的視角》(下文簡稱《村治》)在學理和學術旨趣上,與《鄉土中國》有諸多類似的地方,至少他本人一直是帶着這樣學術抱負和學術自覺的。

《村治》的起點是中國小農生產方式。如果承認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至少有部分影響的話,那麼在討論中國農村問題時,就必須得重視小農生產方式這個現實。賀雪峯將中國小農生產基礎形象地概括爲“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餘畝,且分佈爲十多個地塊”,高度分散且規模小,是其最突出的特徵。關於小農生產與社會的關係,馬克思認爲小農是“自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外的,像一袋散落的馬鈴薯,既無變革的動力,也無變革的階級意識。魏特夫吸收了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由中國治水模式闡釋“東方專制主義”的起源,形成了“治水社會”的判斷。黃宗智則從農業生產效率的說明中國小農經濟“內卷化(過密化)”是如何影響社會變遷的。溫鐵軍研究了小農生產方式是如何決定中國現代化過程,並由此而論證制度的合理性與“三農問題”根源。同樣以小農生產方式爲起點,《村治》關注的是鄉村治理,作者提出了一套理解中國農村社會治理的中層社會學理論。

任何社會都必須解決抗旱、灌溉、防盜、防匪等公共事物,小農“小”的特徵決定了單個的農戶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必須具有超出小農之上的組織,爲生產生活提供保障。

除了“小”的特點,中國兩千年來總體上保持了較高的人口密度。尤其是宋明以來,中國商業經濟的興起與發展,人口開始膨脹。較高的人口密度,連同技術條件的限制,必然造成人口與資源,特別是人土關係的緊張。因此而造成了中國小農只具有較低的生產剩餘。

由以上兩點決定的中國社會治理必須是高效而低成本的。農戶之上的組織既要能夠有效地維持社會秩序,爲小農生產生活提供基礎;又要在解決這個問題時,“考慮”到小農的承受能力,“設計”出的組織與制度必須是低成本的,否則,就會造成對小農生產剩餘的過度掠奪,破壞制度實踐的社會基礎。賀雪峯認爲“在傳統中國社會,基層秩序如何維持,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品如何供給,是理解傳統中國社會運轉的根本問題,又是理解中國文化及其中的農民行動邏輯的基本問題”。

宋明以來中國商品經濟擴張與貨幣的廣泛使用所帶來的國家治理難度提高,如何以較低的成本維持社會穩定成爲擺在統治者面前的主要問題,也成爲士紳知識階層的思考對象。與西方社會不同,中國2000年前就廢除了封建等級制,建立了“倫理本位,職業分殊”的平民化社會。在村落與皇權之間,既無“種姓”,也無“封建貴族”,這就要求中國治理模式中存在一箇中間組織,避免政權與千家萬戶的小農打交道,降低治理難度。在此背景下,“農村宗族的生產發育和村莊越來越具有了作爲公共品提供者的地位。宋儒倡導的鄉約和明代大規模建立的宗族組織,不僅僅是對儒家傳統的強調,而且更是因其有功能上的合理性”。費孝通認爲村落是構成中國鄉土社會的基本單位。自上而下的“皇權”僅止於縣,縣以下的治理皆有地方性的宗族――村落力量完成,形成了“雙軌政治”。《村治》就是爲了進一步闡釋“村落――宗族”是如何產生、演變,並在當下中國基層治理髮揮什麼樣的作用。

《鄉土中國》寫作於半個多世紀以前,“鄉土中國”已經不再是半個多世紀之前的“鄉土中國”。然而,當前大多數關於中國鄉村社會的研究,要麼是用“鄉土邏輯”來闡釋鄉村社會現象,要麼是用碎片化的鄉村經驗來註釋“鄉土邏輯”,“鄉土邏輯”幾乎變成了某些學者的“意識形態”。這當然不是費孝通所願意看到的。與之不同,儘管《村治》吸收了“鄉土邏輯”諸多的靈感,但它的核心問題意識來自於田野。經歷了10餘年的農村調查,本書的作者提出了“農民行動單位”的概念。同《鄉土中國》中的一些概念相比,這是一個更具有操作性,且可以被驗證的概念。

與以己爲中心均質地向外推,愈遠愈薄的“差序格局”不同,賀雪峯認爲在傳統的農村社會中農民存在“雙層認同結構”。農民的第一層認同單位是家庭,第二層認同單位是“村落――宗族”。家庭是一個“同財共居”的共產主義單位,而家庭之外的“村落――宗族”則是一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具有部分共產主義性質的單位。如果說組成家庭是爲了生育,解決人口再生產的問題;那麼“村落――宗族”則是爲了解決公共品供給的問題。以此爲基礎的雙層認同單位解決了個體的脆弱性,滿足了生產生活的需要。

農民的認同單位在個體層面上表現爲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認同單位不僅是一種功能性的聯合體,而且也被賦予了文化內涵,在個體腦海中造成了一種文化心理結構。它具體表現爲農民的公私觀念。費孝通認爲由私人關係達成的差序格局網絡中,不存在一種籠統的具有超越具體人倫關係的道德。所以中國農民都是“私”的。的確,鄉村社會中的人際關係都是特殊性的。不過,在雙層認同單位之內,以私爲基礎而形成的公,也是實在的,具有道德力。家庭就是一個公的單位,對內抑制個人的慾望,個人要服從家庭的安排,這就是爲什麼會有“父母包辦婚姻”,這也是爲什麼傳統中國農民“有婚姻而沒有愛情”。同理,“村落――宗族”也是公的單位,“族田”、“義田”等都是證據。在認同單位內,私要受到壓抑,在特殊場合要服從公的要求。認同單位是一種公的意識,因此農民不是“自私”的,在單位內部,每個人能夠做到“大公無私”。與之相對,在單位之外則形成了“大私無公”。

在“村落――宗族”層面上,個體間認同的聯合,形成了一種集體意識,並造成對個體的制約。生活在“村落――宗族”之中的農民就不是斤斤計較、從個體角度進行成本收益分析的西方經濟學意義上的“理性人”。因此,具有“鄉土邏輯”的農民在認同單位內部很輕易地就實現了水利、治安等公共品供給上的合作。集體意識是一種社會道德表達,具有自上而下的“強制力”,消極地維持農民合作的穩定性。比如,那些在共同行動中,“搭便車”的人要受到“唾沫星子”的制裁,那些“賴皮貨”會被“污名化”、“邊緣化”等。同時,集體意識還是一種“地方性共識”和“文化本能”,構成農民選擇的“理所當然”,是不需要也不能被反思的。以此爲基礎而形成的穩定的農民行動單位,就構成了基層社會基石,既解決對內整合,也形成了國家治理的“小辮子”。國家避免與千家萬戶的小農直接打交道,農戶之間也避免了“集體行動困境”,便於以較低的成本實現鄉村治

理。

當下中國正經歷着“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農民的行動單位已經突破了“家庭”――“村落――宗族”這一雙層結構,隨着時間的推移還將繼續發生變化,並且在中國區域上也表現出不均衡性。引入了時間與空間的因素,將“鄉土邏輯”闡釋爲具體的實踐中的邏輯,將對“鄉土中國”的想象變成對中國鄉村社會的描述,這也是《村治》的貢獻之一。

經歷過現代化的衝擊與革命浪潮的洗禮後,“村莊秩序再生產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宗族大多解體,宗族本身的合法性不存在,宗族僅僅作爲一種意識還在一些地方發揮作用”。在外觀形態上,雙層認同結構中的“村落――宗族”碎片化爲“小親族”、“戶族”、“房頭”等,連同越來越核心化的家庭,構成新的不同的雙層認同結構。在思想觀念層面,農民之間的預期縮短,認同範圍縮小。農民趨向於“工具理性”,交往中算計成分增加了,相互之間的期待隨着降低。因爲歷史、地理、文化等差異造成了經歷同樣的現代化進程時,不同區域農村的反應不同。農民的認同單位就構成了經濟發展水平之外的劃分中國農村類型的標準,據此,賀雪峯將農村劃分爲中部農村、南方農村、北方農村等。

不同區域的農民具有不同的行動邏輯,自下而上地構成了中國鄉村治理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解釋爲什麼同樣的政策在不同的地方造成了不同的結果。現代國家政權建設的目的是消除國家與農民之間的中間組織,將國家的陽光普照個體公民身上。但不同區域的農民對國家的“想象”是不一樣的,並且農民也還沒有徹底的“原子化”,構成了不同的國家治理對象。通過觀察鄉村治理的實踐過程,既可以朝上反思國家政策的可能性與侷限性,也可以朝下理解中國農村社會性質。在農民行動單位的視角下,中國鄉村治理就變成了一個試驗場,通過考察一次次的政策實踐的“實驗”,找到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村治》是作者在中國社會科學本土化道路上的一次有意義嘗試。70多年前,費孝通開創性地將人類學方法用於中國村莊研究,在人類學研究與中國農村社會研究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如何推進中國社會科學本土化,面臨着兩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一是理論問題,即如何看待西方理論與中國經驗;二是方法問題,即用什麼方法認識中國。兩個問題都統一於中國研究的目的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應該具有共識,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則是開放的。

任何理論都是對具體經驗的總結,理論的邏輯不是事物的邏輯。按理說,這是一個很容易明白的道理,但就是在對待西方理論時,我們很多學者都不自覺地犯了糊塗。西方的理論可以啓發我們處理關於中國社會的經驗材料時提出具有解釋力的本土概念與理論框架,但不能替代我們的實際研究。本土理論只能源於活生生的中國社會實踐,因此,對於理論而言中國現實經驗就具有了本體論的意義。如果真誠地回到事物中去的話,所有的派別、派系都不是問題,因爲本體是現實世界,而非學者的想象。也因此,進行社會科學本土化時,要將經驗提到本體論的高度。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於他正確地處理了中國經驗與西方理論之間的關係。《村治》的作者十餘年來堅持不懈地進行農村調查,也展示了他的抱負。

儘管有這種自覺,費孝通還是在方法論層面碰到了如何處理中國經驗的問題。人類學本質上是以理論爲指向的,藉助於“他者”來反思本土文明社會。當人類學被運用於中國農村研究時,就碰到了如何將具體村莊經驗上升爲對中國整體認識的困境。如果硬要做出區分,人類學與社會學在認識中國社會上一定是發揮不同作用的。人類學通過對具體村莊做出深入細緻的“描繪”,能夠帶來理論上的反思,並可以提出具有啓發性的概念。而這些概念是否可以推廣,卻不是人類學自己可以回答的。社會學則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社會學本質上不是爲了解決理論問題,尤其是具有本土化抱負的中國社會學。中國社會學的使命是認識中國社會。在這種不是十分恰當的區分中,社會學能夠將人類學反思所獲得的概念,運用於對中國整體經驗的認識,並檢驗其解釋力。

正是在這種思路下,《村治》開創了一條走出費孝通所面臨的困境的道路。賀雪峯提出了“村治模式”與“區域比較”這一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可操作路徑。“村治模式”起源於人類學的“民族誌”,作爲一種研究策略,它同樣是將個案村莊作爲研究對象。不過在研究指向上,“村治模式”要比人類學研究豐富。首先,依據具體村莊經驗激發出來的靈感,研究者可以進行類似於人類學的理論反思,形成對既有概念體系的推進與提升。其次,通過對村莊中各類事物進行總體性的思考,嘗試歸納出超出具體村莊中具體現象以外的概念,這個概念可以推廣至具有類似文化、經濟、自然條件的村莊。此時的“村治模式”就會將區域內所有村莊同構性提煉出來,這時的“村治模式”就不是簡單的“民族誌”了,而是一個可以理解區域農村相關現象的工具了。再進一步地將各種不同區域的“村治模式”進行比較,嘗試從中提煉出更加抽象的概念與理論,就能夠形成本土化理論。由此而形成的科學理論一定可以拿回到經驗中去,它既可以被檢驗,也可以被修改。並且,這種科學理論也一定是以中國社會實踐爲指向的。

農學概論論文 篇五

相對於其他教育研究而言,農村教育研究起步比較晚。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家內憂外患,關注農村、發展農村教育成爲部分先賢救國保民開啓民智的路徑選擇。在革命立新的歷史浪潮中,以開啓民智爲核心的農村教育運動逐漸發展成爲中國近代史上的“鄉村教育運動”。農村教育及其相關的研究成爲中國教育學界研究的新領域。時至今日,我國農村教育研究已有90餘年的歷史。

然而,量化的歷史並不能代表農村教育研究在質上的數值,曾經的輝煌並不能昭示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情景。總結農村教育研究的過去及當下種種狀況,我們不難發現,目前農村教育研究處於一種失範或者“同質性”的困境,缺乏研究主題與對話理論在學術研究路線上的源流關係和邏輯體系。簡而言之,目前的農村教育研究缺乏自身的學理邏輯和學術話語。

作爲對問題的迴應和尋求解決之道,我們自應迴歸問題本身,從農村教育研究的發展脈理中找到關鍵所在,並加以分析。

一、農村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結構和形態發生了巨大改變。傳統農村社會的文化道統和政治生態在斷斷續續的革命和運動中遭到破壞。農村教育所面對的社會環境亦隨經濟改革的不斷推進而變化,農村教育實踐的新問題層出不窮,問題背景下的農村教育研究獲得了全面且深層次地發展。當然,問題與發展並存。

(一)農村教育研究的現狀

同其他社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會科學研究一樣,改革開放至今的30多年,農村教育研究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農村教育研究圍繞農村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結合理論,描述、分析及解釋教育現象和問題,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豐富和完善了農村教育研究的理論建構,提升了農村教育研究的學術影響力,且有效地推動了政府關於農村教育的政策制定。

在研究實踐和構建理論的過程中,農村教育研究的組織機構先後在各個高校建立,如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農村教育與農村發展研究院、鹽城師範學院農村教育研究所、江蘇農村教育研究中心、江漢大學農村教育與教師研究所等,農村教育研究有了一支相對穩定的研究學者羣體。在此基礎上,2010年中國教育學會農村教育分會成立。在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教育學會農村教育分會的成立表明農村教育研究有着自己獨特的研究主題和研究品位。事實上,回顧30年來的農村教育研究,可以看到農村教育研究在研究視野、研究觀念和研究方法上取得了較大進展。

1. 研究視野的拓展。農村教育研究初始,關注的是農村教育基本問題,如農村國小普及和農村中等教育結構調整。這些基本性的問題也很容易通過相對簡單的研究方法和學理分析總結出來,研究機構和學者也容易獲得研究成果。關於此類的研究,能很好地呼應社會需求,有效地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當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問題也是時下農村教育研究的焦點。

然而,農村教育形態及發展主題隨着社會發展而發生改變。農村國小普及問題研究並不能幫助解決農村教育所有的問題,農村義務教育並不代表農村教育整體。其中即是涉及到農村教育研究基本概念的界定,如“農村”、“農村教育”、“農村教育研究”。關注基本概念表明農村教育研究從一種研究的初始狀態轉向研究理論的建構,對概念的不同界定也豐富和拓展了農村教育研究的主題和範圍。

在研究主題上,農村中國小學生輟學問題,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農村課程改革的適切性問題,農村學校佈局調整。以至近年來關注農村教育深層次問題、教育質量問題、教育公平問題。在研究範圍上,農村職業教育、農村高中教育、農村學前教育,注意與城鄉的教育比較。關注農村中國小外的教育現象和問題是對“農村教育及其研究”內涵的衍化。

此外,農村教育研究並沒有束縛於教育研究的單一領地。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村文明慢慢興起,農村教育的載體與過去單一同質的鄉鎮公社有了很大的差別,簡單地從教育學視角已無法深刻分析農村教育所出現的問題。學者也自覺地借用社會學、人類學、法學、經濟學等學科理論來描述和解釋農村教育問題。尤其是近幾年,多學科或跨學科的研究已成爲農村教育研究的主流。可以說,農村教育問題的突出和農村教育研究的興起,引導學者嘗試從橫縱兩個維度拓展農村教育研究的視野。

2. 研究方法的創新。20世紀90年代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論意識初步覺醒,研究者對系統科學方法論在教育研究中的價值以及如何運用系統科學方法論進行教育研究作了思考。[1]20世紀90年代後,教育研究方法論的研究走向深入。[2]儘管我國農村教育研究有着深厚社會背景和精神支撐,但當前的農村教育研究作爲教育研究的一種類型研究,其研究方法並沒有體現時代或學科的先行性。

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育研究方法作爲一門學科,學科體系逐步建立起來,研究方法作爲研究的工具選擇越來越具有規範性和系統性,比較研究、歷史研究、調查研究、文獻研究等研究方法成爲教育研究的經典方法。農村教育研究學者羣體遵從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方向,自覺地把教育研究方法所包含的方法運用到農村教育研究領域。

針對農村教育問題研究,學者善於使用傳統“實驗”、“調查”、“統計”等注重量化的研究範式,習慣性地採用調查研究來描述分析問題。農村教育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本身包含諸多學科因素,其研究方法也相對靈活。當然,與教育研究一樣,缺乏學科性研究方法必然隨着研究問題和對象的複雜化而借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近年,針對不同的研究主題,學者也自覺地採用適切的研究方法,或族志法,或個案研究法,或行動研究,並取得很好的成果,如《村落中的‘國家’》(李書磊,1999)、《中國農村教師發展研究》(唐松林,2005)、《彈性與韌性》(魏峯,2009)、《嵌入村莊的學校》(司洪昌,2009)。這些農村教育研究成果所採用的方法跨學科性和綜合性,總體上更多地採用質性的研究範式,強調“農村社會”這一文化載體,凸顯農村教育的主體性。

(二)農村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農村教育研究越來越受人關注,研究組織和團體越來越活躍,研究隊伍越來越壯大,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也越來越有時代感。無論怎樣,若拋開農村教育問題嚴重性帶來的農村教育研究的緊迫性和社會對其的期待性,農村教育研究自身是存在問題的。研究主題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創新並沒有促使農村教育研究形成邏輯體系。

1. 基本概念界定模糊。基本概念清晰,才能找到主題的研究脈絡。農村教育研究必然要對基本概念進行學理分析。農村教育研究,不管是描述問題,還是解釋問題,亦或是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亦或是探求農村教育發展的內在邏輯,前提性的問題在於“農村教育”是什麼。對很多人而言,這可能不是個問題,但它卻關係到研究者與問題之間的主客體定位問題。

在過去的30年,農村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並沒有得到鞭辟入裏的分析,學者在研究相應問題時,往往忽略在農村教育研究框架內論述問題,而是基於找出研究問題的策略回答,從上位概念中選擇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性地對“農村”、“農村教育”、“農村教育研究”進行界定。除此之外,基於“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教育質量”等一些教育概念,我們亦是缺乏研究,缺乏針對一些規定性概念基於農村教育實際的批判和分析,而往往使用通行的界定。

概念是理論建構的基本單位。[3]正是對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系統研究,農村教育研究者很難擁有自己的學術表達空間,使得農村教育研究很難構建起自己的研究體系,未能形成自己的學術話語。

2. 研究的問題意識錯位。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規律是也。要研究,得有問題,以問題爲切入口,循序漸進,最終把問題分析好。問題是貫穿研究全過程的核心因素,做好研究就應有問題意識,對關注的領域所出現的現象持一種懷疑和批判的態度,時刻保持一種專業敏感性。

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農村教育研究相同,目前的農村教育研究仍有着自己的時代命題和研究主題。但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農村教育研究學者的研究取向不同,目前農村教育研究的學者羣體研究基於問題研究,而非一種使命研究。然而,目前農村教育研究的“問題”是從農村教育現象及其政策表徵顯現的問題,如農村中國小普及問題、輟學問題、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等。有學者坦言:農村教育研究往往就是對策研究,而這首先就要求應認識某一具體的農村教育現實問題及其根源所在,然後纔可能提出可行的破解之道。[4]農村教育研究的對策取向是時下研究的主流。

對策研究是一種工具性路徑選擇,在研究過程中往往忽略問題機理分析,簡單地進行現象描述、經驗彙編,追求問題對策的達成,有問題但欠缺研究。問題的嚴重性在於,農村教育是一種相對於城市教育的教育形態,是一種區域概念,更是一種文化概念。在對策研究視角下,農村教育問題是在城市教育發展比較視野下得到的,研究者也是在城市教育發展的理論視角下來理解和解釋農村教育實踐,而罔顧農村教育內在發展邏輯。

二、農村教育研究的邏輯起點

回顧農村教育研究的30年,輝煌與問題並存。其中不容忽視的是,農村教育研究已成爲教育研究領域最爲被世人關注和尊敬。這種社會榮耀是基於農村教育問題緊迫性,而非農村教育研究實際給農村教育或社會做出了相匹配的貢獻。

在目前農村教育研究的境況下,若當局實施有效的政策,農村教育表徵的問題得到暫時的解決,那農村教育研究的價值何在?尋求農村教育研究在困境中突圍,提升其研究品位既是農村教育研究者當前所面對的困難,也是時代使命,但要很好地找到解決困境之道,就應回到研究的起始範疇——研究的邏輯起點。

(一)邏輯起點

要形成一個嚴密的邏輯結構或體系,必須有一個邏輯起點……任何一門學科的理論體系及其性質,不論理論層次高低與否,都來源於一定的邏輯起點。[5]邏輯起點具有如下特徵:第一,邏輯起點與科學或學科理論緊密聯繫;第二,是科學或學科間區別的最基本單元;第三,決定學科的發展方向。

衆所周知,邏輯起點與科學和學科理論體系聯繫在一起,起着最爲基礎的規定性作用。農村教育研究並不是科學,也不是學科,但是在科學指導下,屬於學科內

的問題研究。農村教育研究亦存在科學和學科理論體系所面對的基本問題:研究對象的界定、研究方法的採用、研究的基本矛盾。可見,邏輯起點同樣可以幫助農村教育研究解釋研究的起始範疇。

農村教育研究的邏輯起點是什麼呢?農村教育研究的邏輯起點是規定研究起始。(黑格爾:科學應以什麼開端)。具體包含:農村教育研究的前提或先在條件;農村教育最基本的矛盾;農村教育基本概念關係的規定。

(二)邏輯起點的應用

農村教育研究並非研究者簡單地運用研究方法純粹地對客觀的農村教育現象進行描述或分析,而是研究者處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中,運用研究方法從不同的理論視角對農村教育中存在的現象放在農村社會及農村教育基本矛盾中進行分析和解讀。

這種研究視角的轉向並不是要求農村教育研究者簡單地迴歸到對量化還是質性研究方法取捨的討論上。農村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很強、跨學科的研究領域。針對目前農村教育研究的困境,研究者應自覺迴歸對農村教育發展的社會基礎的研究上,實現從“農村到農村”、從“農村教育到農村教育”,在多學科理論的借鑑和對話過程中建構自己的核心概念,並試圖擺脫現有的城市教育發展視野下關於教育研究的邏輯框架、理論預設乃至意識形態的判斷。

三、農村教育研究的問題意識與研究路徑

毋庸置疑,農村教育問題的嚴重性凸顯農村教育研究的緊迫性。社會區域結構發展失衡,這直接導致廣大的農村地區及中西部地區社會發展問題突出,解決好這些問題已成爲時代要務。作爲其中的關鍵,教育問題是這些地區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也是發展契機所在。相應社會情境下的農村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並被世人所關注。正如最近幾年社會上對教育的質量、公平、教學方法、教師水平等的批評不絕於耳,其中原因除了教育關係國計民生,與每個人和家庭利益相關外,最爲關鍵的是每個人都有經歷教育的生命體驗。因此,每個人都可能對教育問題加以評述,而目前農村教育境況令人堪憂。研究者應自覺地區分開對農村教育的關注或者有生命體驗這種相對鬆散的經驗性的評述和研究現象的學理分析。

或許,以“經驗性”來替代“學理性”,其意義可能更加寬泛,研究更具包容性,更能提升農村教育的研究品質(時下,教育界積極向一線教師推廣敘事的研究方法,此方法即是強調研究者的經驗性體驗)。作爲一種研究,“經驗性”東西很難形成“病理學”、“醫理學”理論形態。當然,農村教育研究不應排斥“經驗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但問題是“經驗性”研究在於通過對描述展開、組織、邏輯再構研究對象,以實現對理論的再構與提升。

農學概論論文範文 篇六

【關鍵詞】概率統計 數學建模 教學改革 應用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31-02

一 引言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定量研究隨機現象規律性的數學學科。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已廣泛引用於農業院校各專業的科學研究中。目前中國的農業院校都開設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雖然課程概念比較抽象,計算繁雜,學起來較困難,但這是應用性最強的大學數學課程之一。不過近年來,伴隨着高校課程改革,高等農林院校本科生教學計劃中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學時不斷減少,所以必須對此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革。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於1992年,每年一屆,目前已成爲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隨着競賽的推廣,數學建模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與學生所熟悉。所謂數學模型,是指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即建立數學模型,然後求解,以此解決現實問題的數學知識應用過程。將數學建模運用於數學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聯想能力、數學語言翻譯能力、綜合應用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此教學模式的運用切合新時代培養通專並用,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筆者認爲,在當前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課程中可適當增加數學建模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本論文的切入點。

二 農業院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中學與大學數學教育內容的脫節

中學課改後的畢業生開始進入大學,課程改革中對數學課程的知識範圍和要求改動了很多,學生們已經學習過部分概率論的知識,但中學時學習概率的思維方式與大學數學不同,很多學生依舊用中學的學習方式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造成了他們學習上產生挫敗感。

2.教師的教育觀念缺乏與時俱進

大部分大學數學教師並沒有意識到中學課程改革對這門課程和學生們的影響,依舊按照傳統教學方式講授,注重定理、推論、證明、計算,而新一代的大學生很難快速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所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3.教學內容缺乏應用性

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教學過於強調基本理論,缺乏對農業科學的交叉性應用研究。農科專業的學生普遍感覺學數學對將來的生活工作沒有用處,所以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只是爲了通過考試而學習。

4.考覈方式過於死板

多年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考覈方式始終一成不變,偏重於期末的閉卷考試,試卷主要考查計算和一些固定模式的應用題型,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三 建模思想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課程上的應用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改革教學方式,通過引入數學建模思想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1.改變教學內容,增加應用型教學的引入

首先,提倡教師瞭解中學課改中影響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內容,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概率論知識,避免重複教學,但要強調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不同的思考方式。在教學內容中吸收和融入與實際農業科學研究問題有關的應用性題目。歷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題目中不乏農科專業相關的題目,如“作物生長的施肥效果問題”(1992年A題)、“DNA序列的分類問題”(2000年A題)、“葡萄酒的評價”(2012年A題)等。這些題目都與現實農業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能很好地鍛鍊學生自主地、能動地認識、理解問題的能力。

但是,如果直接把數學建模的題引入日常教學中,將面臨下列問題:(1)數學建模競賽的題目一般是涉及面很廣,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數學功底,而農科院校的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在沒經過培訓的情況下解決競賽題目困難較大;(2)要較好地解決建模題目需要大量的時間,這在課時有限的概率論與統計課程中不可能實現。

上述兩個問題的解決思路:(1)如果直接運用競賽原題,可以把重點放在(1)(2)兩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上,刪除題目中與這兩個問題沒有關係的條件,或簡化題目背景以適應課堂教學;(2)引入一些數學建模集訓小題目,這些題目類似於課後習題,但實用性更強,甚至可以留作課後作業,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共同完成。

2.改變教學方法,引入相關教學統計軟件

教學方法方面,重心不能一味地放在定理、證明、計算上,應拋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採用啓發、歸納的教學模式,通過建模思想的引入,使學生由淺入深、由直觀到抽象地認識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在實踐中的應用,真正掌握數學概念和方法,並從中獲得學習上的樂趣。

數學實驗課在農業院校中開展的相對較少,大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筆者建議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安排1~2次實驗課,講授統計軟件的應用。隨着近代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軟件技術日益成熟,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很多計算問題都可以藉助於軟件操作。農科高校的學生普遍計算能力不強,尤其是建模例子中的數據樣本量比較大,計算過程複雜,學生手算起來比較困難。現有的統計軟件,如SAS、SPSS等世界通用的軟件,可以解決較大數據量的概率與統計方面的題目,如數據處理、數據擬合、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迴歸分析等問題,而且一般的菜單操作就可以解決這類問題。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軟件應用,可以增強他們的應用意識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反過來促使學生主動學好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理論知識。

3.改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模思路的引入,能有效改變大學生的“數學無用論”。作爲教師,我們應根據課程的主要知識點,與相關專業教師加強交流合作,蒐集整理大量的農科專業問題,並用建模的方法進行解決。當然,課程的教學不一定都需要完整地解決一類問題,只要題目背景來自農科專業或採用農科數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知道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確實能用到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

4.改變考覈方式和方法

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特別是數理統計方面的題目,若採用傳統的閱卷考覈方式考查,只會導致學生用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方法應付考試,導致學生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的興趣。

針對這種現象,筆者認爲應讓學生在實際中學習,並將所學歸還於實際。因此老師平時佈置作業時應佈置一些實踐題型,讓學生自己學會去思考。關於考覈形式的改革,爲了達到“以教爲導,以學爲主,自主解決”的教學目的,在期末檢測時,應採用期末考試(50分)+論文(30分)+平時成績(20分)的考覈方法,其中課程論文要求學生自己找問題,建立模型,利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既考查了學生對理論的掌握程度,又能將理論應用於實際中,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重視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曾在教學班級中做過類似的嘗試,即鼓勵學生將建模的思想用到課程學習中,獲得了明顯的效果。

四 結束語

在概率與統計教學中引入數學建模思想,不但搭建起了概率與統計知識與農科應用的橋樑,而且讓學生找到了自己動手收集、分析數據、建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毅鵬。關於《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科技資訊,2010(13):181

[2]李江鵬、黨曉晶。數學建模思想在概率統計教學中的融入[J].科技信息,2011(29):29~99

[3]劉瓊蓀、鍾波。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工科“概率統計”教學中[J].大學數學,2006(2):152~154

[4]倪中新、劉劍平、張琴。在概率統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和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6(1):103~104

農學概論論文 篇七

論文摘要 目的比較城市與農村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狀況。方法 採用Piers-Harris兒童自我概念量表,對362名七年級至高二的城市、農村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 城市學生在智力、外貌、焦慮、合羣以及幸福分量表方面均高於農村學生。

Key words Self-concept City school student Village school stud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self-concept between the cit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village 362 subjects were tested by Piers-Harris Self-concept Scale for City school studentsself-concepts of intelligence,appearance,anxiety,gregariousness and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illageschool students.

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我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狀態的主觀評價,反映了個體評價自我的價值觀念。詹姆斯(s)是最早涉獵自我的心理學家之一,他認爲凡屬於我或與我有關的一切事物都是自我的內容。榮格(Jung)認爲,自我概念指我意識到的一切東西,包括知覺、記憶、思維、情感等。羅傑斯(rs)認爲,自我概念是個人自我知覺的組織系統看待自身的方式,它不僅控制並綜合着個人對於環境知覺的意義,而且高度決定着個人對於環境的行爲反應。我國有關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其研究描述性、理論性的探索較多,調查性研究尚不多,範圍仍不夠廣泛。本研究試圖對農村與城市中學生的自我概念作一比較,以期對城市與農村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特點有所瞭解,爲中學學校加強不同類型學生的科學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被試選取西安市及遠郊縣的4所中學(兩所重點、兩所普通)裏七年級、八年級、高一、高二的學生共362人,年齡在12~17歲之間,城市187人,農村175人,樣本構成見表1。

1.2 方法採用Piers-Harris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簡稱

PHCSS),該量表1994年由湖南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蘇林雁等人修訂,運用範圍8~16歲,該量表含80項是非選擇項目,分行爲、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焦慮、合羣、幸福與滿足6個分量表,總分≥46爲自我概念水平高,總分<46爲自我概念水平低,得分越高,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將自我概念量表問卷發給被試,按量表手冊的要求,由研究者組織,統一使用指導語,在規定的時間和環境中進行團體測試,所有測試結果用SPSS7.5軟件處理。

2 結果

通過城市與農村中學生自我概念的比較可看出,在行爲分量表方面,2者得分無顯著差異外,其他各分量表及總分方面,城市中學生的得分顯著高於農村中學生,結果見表2。

3 討論

城市中學生各分量表得分及總分均高於農村學生,與Hawkins(1967)的研究結果一致。他們研究發現,高社會經濟階層的兒童自我概念高於低社會經濟階層,揭示環境因素對兒童自我概念有影響。

我國正處於社會經濟轉型時期,城市與農村在經濟、教育、文化、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等許多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城市學生有較優越的物質、家庭環境和良好的學習條件,接受各種信息快,並且渠道也多,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因此,他們的思想開放、觀念新穎、視野廣闊,興趣多樣,所以,他們在知識結構方面呈現多樣性、思維靈活。因此在智力評價方面,他們較自信。由於城市學生的文化氛圍較好,所以他們的衣着打扮較得體,人際交往方面也很主動,生活的較滿意幸福。而農村學生普遍家庭經濟拮据,在成長過程中,所處的文化環境相對落後,信息閉塞,生活學習條件艱苦,他們雖然經過努力,考入縣城或城市中學,但他們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慣、衣着打扮等和同班或同齡的城市學生相比,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加之,農村學生從小是在比較單一的文化氛圍中長大,進入中學後要適應一種較複雜、多層次的城市生活環境,因此在適應過程中易產生焦慮、自卑或不幸福等情緒,在交往過程中,缺乏自信與主動,導致合羣性較差。這樣,整體自我概念水平比不上城市學生。

以上研究結果提示,中學教育工作應掌握不同背景的中學生自我概念特點,尤其是要正確引導農村學生適應他們所處的環境,以保持良好而積極的自我概念。

4 參考文獻

[1]Savelson -concept:The interplay of theory 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2,74:3

[2]Hattie sdale,NJ:Erlbaum,1992

[3]Bengtson VL,Reedy MN,g and Self-conceptions:Personality processes and social contexts, In Birren JE, Chaie, book of the psychology of Aging(2nd ed) York:Piers-Harris van Na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95,544

[4]蘇林雁、萬國斌、楊志偉,等。H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在湖南的修訂。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994,2(1):14

[5]鄭力、李鐵軍。我國心理學關於自我意識的研究。朝陽師專學報(遼),1986,3:15

農學概論論文範文 篇八

代碼

專業

名稱

7月4日(星期六)

7月5日(星期日)

課程 代號

上午

課程 代號

下午

課程

代號

上午

課程代號

下午

(9:00-11:30)

(14:30-17:00)

(9:00-11:30)

(14:30-17:00)

020103 財稅 00064 納稅檢查 00061 國家稅收 00041 基礎會計學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055 企業會計學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0062 稅收管理 020105 金融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041 基礎會計學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0055 企業會計學 020109 國際

貿易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076 國際金融 00041 基礎會計學 00091 國際商法 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041 基礎會計學 00144 企業管理概論 00146 中國稅制 00055 企業會計學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20203 會計 00067 財務管理學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041 基礎會計學 00144 企業管理概論 00157 管理會計(一) 00146 中國稅制 00155 中級財務會計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20207 市場

營銷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041 基礎會計學 00144 企業管理概論 00182 公共關係學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20209 旅遊

管理 00192 旅遊市場學   00182 公共關係學 00193 飯店管理概論 00188 旅遊心理學 020212 企業財務管理 00067 財務管理學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041 基礎會計學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55 中級財務會計 00144 企業管理概論 00161 財務報表分析(一) 030104 經濟

法學 00246 國際經濟法概論

00167

勞動法

030112 法律 00261

行政法學

030301 行政

管理 00107

現代管理學

00277 行政管理學 040106 教育

管理 00107 現代管理學 040119 基礎教育(中文方向) 07824 語文教育學導論 04576 文學評論與鑑賞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0598 外國文學 050102 祕書 00315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182 公共關係學 00144 企業管理概論 050303

公共

關係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107 現代管理學 00182 公共關係學 00642 傳播學概論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050405 室內

設計 00707 建築設計基礎 00706 畫法幾何及工程製圖 00688 設計概論 00712 建築工程定額預算 00708 裝飾材料與構造 080306 機電一體化工程 02159 工程力學(一)     080701 計算機及應用 04732 微型計算機及接口技術 080704 電子

技術 02348 電子測量 02275 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2344 數字電路 02351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其應用 080706 通信

農學概論論文範文 篇九

【關鍵詞】雲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一、研究背景

爲了將政府在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職責強化,國務院了一個名爲《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的新機制,這個機制於2005年12月24日,之所以發出這個新機制,其目的是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打下好的文化基礎,同時爲農村義務教育的有序進行和建設水平提供保障,而經國務院研究決定,對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行進一步的深化。以下的內容就是國務院進行的這次改革:第一,對於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用予以免除,對於家庭評級爲貧困的學生義務提供教科書,除此之外還要補助這些學生;其次說到第二點,應該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內的中國小的公用經費的保障標準;最後的一點,一個學校對的校舍對於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要建立起長效的機制來規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校舍的維修;第四,對於學校裏的教師來說,工資的保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對其進行鞏固和完善。除了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以外,這次國務院進行的改革還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項目,這次改革涉及到的範圍將中西部地區作爲一個重點同時還兼顧了東部部分困難地區。

二、研究意義

義務教育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更不是國家強制的,但是義務教育的重要性很早以前就已經列入法律範疇了,自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的出臺,我國義務教育的法制化便開始了。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越發顯得重要,2003年,在國務院2003年列入立法計劃的立法項目中,《義務教育法》的修訂內容爲“需要抓緊研究、條件成熟時適時提請審議”,並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完善。在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中,對於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保障機制問題做了進一步的明確。緊接着就是新的《義務教育法》於2006年7月1日出臺,對於義務教育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這部新出法律中做了進一步的明確。義務教育,深刻貫徹“以人爲本”的指導方針,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的奠基石,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面對義務教育經費制度的不完善,雖然從06年開始,各級政府都在積極的貫徹落實新的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制度,並且這個制度的基礎是系統、科學、合理的政策運營機制,但是由於經費來源渠道單一缺乏穩定,義務教育經費短缺,再加上不合理的經費投入結構,地區間的義務教育由於城鄉差距就越來越大,出現了失衡的情況,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各種阻礙是由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造成的,因此義務教育經費困境一直是衆多學者關注並極力解決的焦點。而出現上述現象的實質上是由義務教育經費的制度困境造成的,雖然我國早就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但是在資源配置不合理時,國家宏觀調控就顯得尤爲重要,建立並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就能夠切實的保障從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制度困境中脫離出來。把公共政策分析的視角作爲本文切入點,探索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整體運行的道路,並且依託公共物品理論及委託理論等,深入的分析並且研究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理論價值深遠。

三、主要研究內容

論文主要分爲七個部分進行寫作:

第一部分是緒論,該部分概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並闡述了其意義,通過研究把國內外的相關文獻並對其進行綜述,概述研究方法以及將技術路線作爲基礎路線,這樣做的目的是儘快的將本論文的寫作主題引出。

第二部分是相關理論概述,首先從大方面是要建立起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的機制,在建立機制時要考慮到以下四個方面:義務教育的定義、概念、義務教育經費的概念、來源以及特點;其次是對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管理上一定要建立起相應的保護機制,以下六個方面就是這個機制所要包括的主要內容:對於農村所實行的義務教育、在施行農村義務教育的過程中產生的經費、投入到農村義務教育中的相關體制以及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概念和內容、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發展沿革以及雲南省農村在進行義務教育時所具有的特點;然後就是對於公共物品的理論進行概述,

(下轉第44頁)

(上接第10頁)

在進行概述時主要是包括公共物品以及義務教育的公共物品屬性兩方面內容;教育公平理論(教育公平理論以及義務教育的公平理論兩方面內容)以及委託理論(包括委託理論以及義務教育的委託理論兩方面)五個方面的相關理論進行概述,並且爲了進一步的研究一定要將相關理論呈現出來。

第三部分是實施現狀,雲南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在對雲南農村義務教育中的各項實施狀況,包括從資金補助情況、“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狀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公用經費的保障、雲南省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狀況現狀以及雲南與全國其他地區的比較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第四部分是雲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該部分對論文整體框架進行系統的梳理與總結,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實施及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經費投入機制問題;二是政府責任機制問題;三是監管機制問題。

第五部分是國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經驗借鑑,該部分分別對美國、英國、南非以及韓國四個國家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財政制度進行分析探討。最後從經費投入機制、政府責任機制以及監管機制三個方面總結出對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有用的經驗教訓。

第六部分是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該部分針對第四部分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後對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第七部分對全文進行總結。

四、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相關理論概述

在農村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義務教育,同時義務教育也是農村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普遍學者的觀點總結來看,以下兩種都是對於農村教育概念的解釋:一,以地域性來劃分,整個教育模式是以農村地域作爲劃分依據的;二,以教育功能性來劃分,農村教育所涵蓋的範圍是非常廣的,所以說農村教育是提高農民生活技能方式的教育。城鄉二元化的階段是中國正在經歷的,所以說地域性在農村教育中的表現尤爲明顯,在我國推進城鄉一體化以及縮小城鄉差距的進程中,人民越來越希望政府重視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農民對教育的意識和觀念進一步加強,從而出現功能性逐漸增強,而地域性逐步減弱的狀態。把以上所提到的內容作爲基準,對於農村義務教育的概念劃分,可以做出以下結論:按照憲法及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對象爲以農村戶口適齡兒童,包括農村地區及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而進行的具有特定年限的學校教育,而這種學校教育的特點就是普及性和強制性及其免費性。

國家依據憲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出一系列用於督促、分配、監督等各項制度,在根據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下,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進行有規定年限的教育,並保證不收取任何培養費用的情況就是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機制,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還要對於相關的資源進行合理化的應用,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可以對全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黃傑。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的構建[J].中國農業教育,2005(2)

[2]陳少強、向燕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J].農村綜合改革。2006(5)

農學概論論文 篇十

一 引言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定量研究隨機現象規律性的數學學科。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已廣泛引用於農業院校各專業的科學研究中。目前中國的農業院校都開設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雖然課程概念比較抽象,計算繁雜,學起來較困難,但這是應用性最強的大學數學課程之一。不過近年來,伴隨着高校課程改革,高等農林院校本科生教學計劃中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學時不斷減少,所以必須對此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革。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本文由收集整理競賽創辦於1992年,每年一屆,目前已成爲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隨着競賽的推廣,數學建模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與學生所熟悉。所謂數學模型,是指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即建立數學模型,然後求解,以此解決現實問題的數學知識應用過程。將數學建模運用於數學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聯想能力、數學語言翻譯能力、綜合應用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此教學模式的運用切合新時代培養通專並用,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筆者認爲,在當前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課程中可適當增加數學建模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本論文的切入點。

二 農業院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中學與大學數學教育內容的脫節

中學課改後的畢業生開始進入大學,課程改革中對數學課程的知識範圍和要求改動了很多,學生們已經學習過部分概率論的知識,但中學時學習概率的思維方式與大學數學不同,很多學生依舊用中學的學習方式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造成了他們學習上產生挫敗感。

2.教師的教育觀念缺乏與時俱進

大部分大學數學教師並沒有意識到中學課程改革對這門課程和學生們的影響,依舊按照傳統教學方式講授,注重定理、推論、證明、計算,而新一代的大學生很難快速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所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3.教學內容缺乏應用性

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教學過於強調基本理論,缺乏對農業科學的交叉性應用研究。農科專業的學生普遍感覺學數學對將來的生活工作沒有用處,所以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只是爲了通過考試而學習。

4.考覈方式過於死板

多年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考覈方式始終一成不變,偏重於期末的閉卷考試,試卷主要考查計算和一些固定模式的應用題型,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三 建模思想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課程上的應用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改革教學方式,通過引入數學建模思想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1.改變教學內容,增加應用型教學的引入

首先,提倡教師瞭解中學課改中影響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內容,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概率論知識,避免重複教學,但要強調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不同的思考方式。在教學內容中吸收和融入與實際農業科學研究問題有關的應用性題目。歷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題目中不乏農科專業相關的題目,如“作物生長的施肥效果問題”(1992年a題)、“dna序列的分類問題”(2000年a題)、“葡萄酒的評價”(2012年a題)等。這些題目都與現實農業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能很好地鍛鍊學生自主地、能動地認識、理解問題的能力。

但是,如果直接把數學建模的題引入日常教學中,將面臨下列問題:(1)數學建模競賽的題目一般是涉及面很廣,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數學功底,而農科院校的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在沒經過培訓的情況下解決競賽題目困難較大;(2)要較好地解決建模題目需要大量的時間,這在課時有限的概率論與統計課程中不可能實現。

上述兩個問題的解決思路:(1)如果直接運用競賽原題,可以把重點放在(1)(2)兩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上,刪除題目中與這兩個問題沒有關係的條件,或簡化題目背景以適應課堂教學;(2)引入一些數學建模集訓小題目,這些題目類似於課後習題,但實用性更強,甚至可以留作課後作業,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共同完成。

2.改變教學方法,引入相關教學統計軟件

教學方法方面,重心不能一味地放在定理、證明、計算上,應拋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採用啓發、歸納的教學模式,通過建模思想的引入,使學生由淺入深、由直觀到抽象地認識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在實踐中的應用,真正掌握數學概念和方法,並從中獲得學習上的樂趣。

數學實驗課在農業院校中開展的相對較少,大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筆者建議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安排1~2次實驗課,講授統計軟件的應用。隨着近代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軟件技術日益成熟,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很多計算問題都可以藉助於軟件操作。農科高校的學生普遍計算能力不強,尤其是建模例子中的數據樣本量比較大,計算過程複雜,學生手算起來比較困難。現有的統計軟件,如sas、spss等世界通用的軟件,可以解決較大數據量的概率與統計方面的題目,如數據處理、數據擬合、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迴歸分析等問題,而且一般的菜單操作就可以解決這類問題。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軟件應用,可以增強他們的應用意識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反過來促使學生主動學好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理論知識。

3.改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模思路的引入,能有效改變大學生的“數學無用論”。作爲教師,我們應根據課程的主要知識點,與相關專業教師加強交流合作,蒐集整理大量的農科專業問題,並用建模的方法進行解決。當然,課程的教學不一定都需要完整地解決一類問題,只要題目背景來自農科專業或採用農科數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知道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確實能用到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

4.改變考覈方式和方法

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特別是數理統計方面的題目,若採用傳統的閱卷考覈方式考查,只會導致學生用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方法應付考試,導致學生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的興趣。

針對這種現象,筆者認爲應讓學生在實際中學習,並將所學歸還於實際。因此老師平時佈置作業時應佈置一些實踐題型,讓學生自己學會去思考。關於考覈形式的改革,爲了達到“以教爲導,以學爲主,自主解決”的教學目的,在期末檢測時,應採用期末考試(50分)+論文(30分)+平時成績(20分)的考覈方法,其中課程論文要求學生自己找問題,建立模型,利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既考查了學生對理論的掌握程度,又能將理論應用於實際中,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重視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曾在教學班級中做過類似的嘗試,即鼓勵學生將建模的思想用到課程學習中,獲得了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