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數學研究論文【多篇】

大學數學研究論文【多篇】

數學畢業論文 篇一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專科高等職業院校要密切產學研合作,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目前,我國經濟社會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快速發展的階段,需要大量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地方高職高專院校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進一步樹立以育人爲本、以職業需求爲導向的辦學理念,加大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努力解決學校發展中的瓶頸問題。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地方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在學術上的培養遠遠比不上重點本科院校,因此以職業需求爲導向的辦學理念指引着地方高職高專院校的轉型發展。學校的轉型發展建立在各學科的轉型之上,課堂授課模式的改革便是轉型的第一步。以往“數學教學設計”的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學生學情和時展,不利於學生的學習。2007年美國薩爾曼•可汗(SalmanKhan)利用網絡視頻進行“翻轉課堂”模式授課獲得成功,以他命名的可汗學院“翻轉課堂”教學被加拿大的《環球郵報》評爲“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比爾•蓋茨稱他“預見了教育的未來”“引領了一場變革”。此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在高專院校課堂上實現翻轉課堂教學也是可行的。高專院校的課堂不像初等教育的課堂以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爲主,目前許多教師在中國小課堂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由於種種原因,不被學校、家長、學生所接受。但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立足學生專業發展,摒棄分數至高的應試意識,着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術能力。對“數學教學設計”學科,採用翻轉課堂的理念進行一系列教學模式改革,就是必要且可行的。

二、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的教學對比分析

本文以“數學教學設計”這一門課程爲例,進行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的教學對比分析。1.傳統課堂中的教學模式。(1)課前部分現在的高校課堂上,部分學生無所顧忌的睡覺、玩手機,根本不認真聽講。部分學生會預習教師要講的內容,但他們的預習也受時間、空間、目的的制約,頂多閱讀教材上的內容,無法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交流課前預習情況。(2)課中教學活動在傳統課堂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並分析本節課學習內容、重難點,緊接着就像做學術報告一樣逐條介紹知識點,展示PPT。(3)課後複習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主宰,教師佈置的課後作業往往是複習今天所講的新課、做相應的課後練習、預習下次上課要學的內容。值得反思的是,學生對待作業也不認真,以完成任務爲主,作業交上去之後也很難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對學生的作業缺乏反饋與思考。大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複習都集中在期中及期末考試前一週,且多以死記硬背爲主,缺乏創新意識。2.翻轉課堂中的教學模式。(1)課前部分把基礎性的學習內容留給學生在課前完成,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教師精心準備的微視頻,教師爲學生制訂課前學習的任務清單,並讓學生記錄下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困惑,通過網絡平臺與師生探討問題。(2)課中教學活動翻轉課堂下“數學教學設計”的講授:幾分鐘時間的重難點鞏固—解答課前學生所反饋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新知識。課堂探究的問題由師生共同確定,從教師的角度,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提出一些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學生對在觀看教學微視頻、進行課前練習時發現的疑問及同伴交流中未解決的困難提出一些問題。綜合兩方面來確定用於課堂探究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大家互相交流學習,促進知識的內化。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協作探究式活動,小組成員通過交流、協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隨時捕捉各小組的探究動態並及時加以指導,並讓個人及小組在課堂上展示成果。可採取的展示形式有演講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賽等,以便各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與評論及分享學習成果。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評價與反饋課堂學習情況。(3)課後教學活動學生如果對課堂中討論的知識點感興趣或存有疑問,可以在課後與教師、同學再次進行探討,教師佈置的課後作業除了針對本節課的練習,還應包括下次課的任務清單。用設置問題的方式加強師生課外互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新舊知識遷移及實踐操作的能力。3.兩種教學模式下的對比分析。傳統課堂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按照自己的構思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學習活動,給學生講授課本上的知識,講完以後給出一些具有階梯性的練習讓學生進行鞏固,學生可以通過相應的練習牢牢記住其中的關鍵步驟,這種過程更能提升學生思維的縝密性與邏輯性。另一方面,傳統課堂還可以傳遞隱性知識,如教師廣博的知識及人格魅力通過傳統課堂默默地影響着學生。翻轉課堂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基礎知識的講解放在微視頻中,大大節省了課堂上的講解時間,在課堂上通過問題驅動,激發學生討論與思考,促進學生內化知識。另一方面,翻轉課堂促進學生能力的鍛鍊。在課堂中開展的小組協作探究式活動,使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有活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本文以“數學教學設計”爲研究對象,進行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的教學進行對比分析。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各有利弊,翻轉課堂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爲了知識的傳遞,同樣要重視傳統課堂。教師要善於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兩種教學模式的長處,才能真正解決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所面臨的問題,達到教學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顧雪林.一個人的網絡教學震動了世界[N].中國教育報,2013-02-26.

數學畢業論文 篇二

1引申要在原例習題的基礎上進行,要自然流暢,不能“拉郎配”,要有利於學生通過引申題目的解答,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新授定理“a,b∈R+,(a+b)/2)≥(當且僅當a=b時取“=”號)”的應用時,給出瞭如下的例題及引申:

例1已知x>0,求y=x+(1/x)的最小值.

引申1x∈R,函數y=x+(1/x)有最小值嗎?爲什麼?

引申2已知x>0,求y=x+(2/x)的最小值;

引申3函數y=(x2+3)/的最小值爲2嗎?

由該例題及三個引申的解答,使學生加深了對定理成立的三個條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理解與掌握,爲定理的正確使用打下了較堅實的基礎.

例2求函數f(x)=sin(2x/3)+cos[(2x/3)-(π/6)]的振幅、週期、單調區間及最大值與最小值.

這是一個研究函數性質的典型習題,利用和差化積公式可化爲f(x)=cos((2x/3)-(π/3)),從而可求出所要的結論.現把本例作如下引申:

引申1求函數f(x)=sin(2x/3)+cos[(2x/3)-(π/6))的對稱軸方程、對稱中心及相鄰兩條對稱軸之間的距離.

引申2函數f(x)=sin(2x/3)+cos((2x/3)-(π/6))的圖象與y=cosx的圖象之間有什麼關係?

以上兩個引申的結論都是在相同的題幹下進行的,引申的出現較爲自然,它能使學生對三角函數的圖象及性質、圖象的變換規律及和積互化公式進行全面的複習與掌握,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2引申要限制在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展區”上,引申題目的解決要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之上,並且要結合教學的內容、目的和要求,要有助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

如在新授定理“a,b∈R+,(a+b/2)≥(當且僅當a=b時取“=”號)”的應用時,把引申3改爲:求函數y=(x2+3)/的最小值,則顯得有些不妥.因爲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熟悉不等式的應用,而解答引申3不但要指出函數的最小值不是2,而且還要藉助於函數的單調性求出最小值,這樣本堂課就要用不少時間去證明單調性,“干擾”了“不等式應用”這一“主幹”知識的傳授;但若作爲課後思考題讓學生去討論,則將是一種較好的設計.

3引申要有梯度,循序漸進,切不可搞“一步到位”,否則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問題的解決,降低學習的效率

如在新授利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幾何問題時,《代數》(非實驗修訂本)課本給出了例題:平面內有n條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不過同一點,證明交點的個數f(n)等於(1/2)n(n-1).在證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f(k)與f(k+1)的關係有f(k+1)-f(k)=k,從而給出:

引申1平面內有條n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不過同一點,求這n條直線共有幾個交點?

此引申自然恰當,變證明爲探索,使學生在探索f(k)與f(k+1)的關係的過程中得了答案,而且鞏固加深了對數學歸納法證明幾何問題的一般方法的理解.類似地還可以給出

引申2平面內有n條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不過同一點,該n條直線把平面分成f(n)個區域,則f(n+1)=f(n)+_______________.

引申3平面內有n條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不過同一點,該n條直線把平面分成f(n)個區域,求f(n).

上述引申3在引申1與引申2的基礎上很容易掌握,但若沒有引申1與引申2而直接給出引申3,學生解決起來就非常困難,對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是不利的,從而也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4提倡讓學生參與題目的引申

引申並不是教師的“專利”,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密切配合,交流互動,只要是學生能夠引申的,教師絕不包辦代替.學生引申有困難的,可在教師的點撥與啓發下完成,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創新的意識.

如在學習向量的加法與減法時,有這樣一個習題:化簡++.

(試驗修訂本下冊P.103習題5.2的第6小題)在引導學生給出解答後,教師提出如下思考:

①你能用文字敘述該題嗎?

通過討論,暢所欲言、補充完善,會有:

引申1如果三個向量首尾連接可以構成三角形,且這三個向量的方向順序一致(順時針或逆時針),則這三個向量的代數和爲零.

②大家再討論一下,這個結論是否只對三角形適合?

通過討論學生首先想到對四邊形適合,從而有

引申2+++=0.

③大家再想一想或動筆畫一畫滿足引申2的這四個向量是否一定可構成四邊形?

在教師的啓發下不難得到結論:四個向量首尾相連不論是否可形成四邊形,只要它們的方向順序一致,則這四個向量的代數和爲零.

④進一步啓發,學生自己就可得出n條封閉折線的一個性質:

引申3+++…++=0.

最後再讓學生思考若把++=0改爲任意的三個向量a+b+c=0,則這三個向量是否還可以構成三角形?這就是P.103習題5.2的第7小題,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至此,學生大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被激活,學生的求知慾被喚起,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

5引申題目的數量要有“度”

大學數學論文 篇三

課堂教學的趣味化,即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引入概率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啓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是學生感覺課堂乏味的主要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給出數學期望的定義時,可以介紹學生的平均成績問題:五名學生的成績分別爲85,80,90,85,90,求這五名學生的平均成績。五名學生成績的概率分佈如表1所示。通過觀察表1,學生很容易知道平均成績爲1/5×(85+80+90+85+90)=80×1/5+85×2/5+90×2/5,這即是離散型隨機變量數學期望的形式。另外教師應精簡例題的數量,利用有層次的例題展現知識點。二維連續型隨機變量函數的加法分佈是概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講授時,教師可以首先通過兩種方法(定義法和卷積公式法)計算X+Y型函數的分佈使學生感受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然後介紹2X+Y型分佈,使學生了解卷積公式不是萬能的。

2教學的生活性

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即通過生活中具體的實例討論概率的應用,建立形象問題和抽象思維之間的聯繫。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在具體實際情況和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繫,成爲現在學生面臨的主要難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分析一些具體的實例,使學生了解怎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分析問題“根據以往的臨牀記錄,某種診斷癌症的試驗具有如下的效果:若被診斷者患有癌症,則試驗反應爲陽性的試驗反應爲陽性的概率爲0.95,若被診斷者沒有患有癌症,則試驗反應爲陰性的概率爲0.95,且被試驗的人患有癌症的概率爲0.005,問如果被試驗者反應爲陽性,他患有癌症的概率爲多大?”這是一個題目很長的實際問題,學生一般無從下手,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瞭解題目中涉及幾個條件和幾個隨機事件,只要準確描述隨機事件就可以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概率問題。實際問題的多次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的啓發性

教學的啓發性即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等學生無法想明白的時候再去開導。具體來說就是老師對上課提出的問題給出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學生主動思考之後,幫助學生開啓思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最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孔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說的就是要啓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路。比如,講授全概率公式之前引入實例:有一批同一型號的產品,已知其中由一廠生產的佔30%,二廠生產的佔50%,三廠生產的佔20%,又知這三個廠的產品次品率分別爲2%,1%,1%,問從這批產品中任取一件是次品的概率是多少?撇開概率知識不談,把這個問題純粹看成一個數學問題,也可以用中學知識解決,給學生幾分鐘思考的時間並適當引導學生使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討論,我們把產品在三個工廠的生產及次品情況轉化爲產品分佈圖,學生就很容易地知道從這批產品中任取一件次品的概率就是黑色橢圓區域在整個矩形內所佔的比例,經過分析就可以得到全概率公式。該方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印象,還有助於學生對複雜全概率公式的理解。

4教學的研究性

大學數學研究論文 篇四

【摘要】本研究以高職院校單招班級爲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研究高職單招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分層教學的看法,採用有效的分層次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進而爲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教學改革

高職單招的生源較爲複雜,其中一類對象是中職生,其特點是在進入高等職業教育前具有相應專業課的理論知識,並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素養,但在公共文化課程方面與統招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來看,部分高職院校將大學聯考統招生源和單招生源放在同一個班級上課,造成學生接收程度不一、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本文將根據高職部分單招生源在高中時期數學基礎薄弱的事實,對其教學方法及課程設置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學探索[1]。

1分層教學改革的原因

高職生源與本科生源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上的區別

高等數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和實用性,是學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的載體。從教學內容來看,高職版雖然基本上是本科版的壓縮,但是高職高等數學的教材和課堂結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應與本科高校不同,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爲主的滿堂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尋找優質的適合高職生源的課程資源、教材及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及畢業後的崗位需求。用教學改革的辦法推進高職單招班高等數學分層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應對不同生源學生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改變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

高職不同生源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時的基礎差異

高職院校主要招生形式是大學聯考統招和對口單招。生源結構的複雜性和生源素質的差異性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考驗和挑戰。不同生源的同層教學會讓高職單招生源中原本基礎不好的學生跟不上進度,進而造成部分學生缺乏獨立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高職單招的招生對象一部分是中職生,他們在公共文化課程方面,例如高等數學這門課程,與高中生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數學基礎薄弱,邏輯抽象思維能力不強[2]。但在同一個班級上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都一樣,也就沒有差異化或分層次教學。因此,針對不同生源學生,教學方法及其課程設置的安排需要進行合理改革及分層次教學,以更好地爲社會輸送高質量、高水平的實用性人才。

2分層教學改革調查、內容及對策

高等數學課程分層教學問卷調查

考慮生源層次複雜化的課程設置問題,難於對接企業需求,難於對接所學課程的有效應用問題,筆者展開了問卷調查及研究。L職業大學國際商務專業18、19級兩個年級共有199個學生,其中,普通大學聯考考生66人,高職單招考生89人,對口單招考生44人。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單招學生,因此,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133份,收回調查問卷133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125份,有效率爲94%。通過本輪次的問卷數據進行彙總與統計,統計結果如下。問題1:你認爲高等數學課程分層次教學有必要嗎?有的學生認爲高等數學課程採取分層次教學有必要;的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採取分層次教學認爲無所謂,可分可不分;沒有一位學生認爲高等數學課程採取分層次教學沒有必要。可見,大多數高職單招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採取分層次教學表示支持和認可。問題2:你認爲高等數學課程分層次教學應怎樣分?有8%的學生認爲應該按錄取分數分;有的學生認爲應該按數學基礎分;有24%的學生認爲應該按個人興趣和志願分;有的學生認爲分層次應該三者兼顧,包括錄取分數、數學基礎和個人志願。問題3:你希望在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中學到什麼?有32%的學生認爲很希望掌握一套數學基本理論;有的學生認爲希望掌握一套基本的數學方法;有的學生認爲希望提高數學基本運算能力;有的學生認爲希望提高數學解題技巧。

因材施教,探索有效的分層教學方法

鑑於高職單招生源的特點,對高職單招學生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及分層教學進行探討,學校、學院及專業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充分結合現有條件,不斷探討行之有效的教研方法。同時推出符合學生基礎的實際分層次教學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必修選課教學模式的組建及重點

1)首先每個高等數學課程的選項教學內容由一個老師負責一個選項,多個老師組成一個選項團隊,共同承擔高等數學課程的分層次教學任務。各選項的責任老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計劃及安排其對應的教學計劃及授課任務;其次,啓發式的教學方式可採用,該選項可啓發學生創新性思維。選項課責任老師負責課題引導,學生應爲課堂主體,個性化教育將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啓發式的教學模式上,該選項可爲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個性解放提供廣闊的空間,確保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現自我,促使其個性化的發展。

大學數學畢業論文 篇五

【摘要】數學作爲理科中最具代表性的學科,是當今社會運轉的基礎,科學研究的基石。雖然數學專業學生在國內外廣泛受到認同與尊敬,但是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現狀和就業前景不瞭解。本文研究數學專業畢業生適宜從事的職業,並藉助SPSS對這些職業的待遇情況進行了統計和預測。

【關鍵詞】就業;待遇

一、金融業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結合具體數據分析,金融業在1998年平均工資超過了一萬元,2003年超過了兩萬元,在時隔兩年之後的2005年便超過了三萬元,隨後的增長速度更是令人矚目,2008年達到六萬元,10年達到八萬元。

未來中國銀行業具有巨大的提升盈利的潛能,這不僅僅是因爲國內金融業存在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還因爲國內銀行業整體經營的提升潛能較大。這將吸引更多的學生投身金融業,也將創造更多的高新就業崗位。

二、保險業

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保險市場是買賣保險即雙方簽訂保險合同的場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場,也可以是分散的無形市場。結合具體數據分析,保險業平均工資1998年突破一萬元,2002年超過兩萬元,隨後增長速度較爲緩慢,直至2011年平均工資爲45263元,遠低於所統計的其他職業。

保險業作爲金融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爲國家經濟的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儘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但是,無論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仍顯滯後,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計算機服務業

計算機服務業是爲滿足使用計算機或信息處理的有關需要而提供軟件和服務的行業,是一種不消耗自然資源、無公害、附加價值高、知識密集的新型行業。計算機服務業是計算機界慣用的名稱,它和計算機制造業同屬於計算機工業。日本稱爲“信息處理產業”。美國稱爲“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服務業”,與計算機制造業相分離,歸屬於服務業中的商業服務。中國有時將與軟件有關的部分通稱爲軟件行業。計算機服務業的內容包括處理服務、軟件產品、專業服務和統合系統等方面,以及計算機和有關設備的租賃、修理和維護等。結合具體數據分析,計算機服務業1996年平均工資超過一萬元,1999年便接近兩萬元,

增長速度極快,且平均工資比所統計的其他職業高出很多。2001年平均工資達三萬元,至2011年,平均工資爲85508元。

中國計算機服務業是新技術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動社會向想帶花邁進的活躍因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影響最爲深遠、影響力最爲深遠的新興學科之一。中國計算機服務業已在世界範圍內發展成爲一種極富生命力的戰略產業。

四、教育業

教育事業是指當人們擺脫進行該活動的無計劃、無組織狀態,把教育活動從其他的社會活動中分離出來,劃分成一個獨立的社會部門,並經由專人去進行時,這種活動便成了一種事業,即教育事業。當教育活動成爲一種事業以後,便有了完善的組織機構、活動規章、各項制度規則、人員責任等等,從而使其具有組織的嚴密性,活動的系統性,人員的規範性,評價的制度性,時間的秩序性等等。結合具體數據分析,教育業平均工資在2001年才超過一萬元,其中高等教育業工資稍高,1999年超過一萬元。教育業平均工資2006年超過兩萬元,至2011年平均工資爲43194元,高等教育業2011年平均工資58178元。

21世紀是一個經濟全球化和服務國際化的時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教育也作爲服務業成爲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教育市場呈現旺盛的增長趨勢,成爲我國經濟領域閃亮的市場熱點,成爲創業投資最熱門的關鍵詞。2011年面對房地產、股票等投資市場的不景氣,專家指出,中國的教育市場巨大機會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將進入比拼內功和規模的圈地時代。有關專家表示教育業是未來投資的熱點,全國教育市場巨大,市縣級城市市場急需開發,新一輪的教育掘金行動即將開啓。

五、科學研究業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裝備,爲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試製等一系列的活動。爲創造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就是探索、認識未知。結合具體數據分析,科學研究業1998年平均工資超過一萬元,2002年超過兩萬元,至2011年平均工資爲64252元,其中自然科學研究至2011年平均工資爲70452元,兩者相差不大,平均工資漲速較快。

數學專業屬於基礎專業,是其他相關專業的“母專業”。無論是進行科研數據分析、軟件開發、三維動畫製作還是從事金融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化工製藥、通訊工程、建築設計等,都離不開相關的數學專業知識,所以數學專業學生往往會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這就給數學專業造就了一個較爲開闊的就業前景。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具備完善數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專業畢業生日益受到社會、企業的青睞。

大學數學研究論文 篇六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國小數學 ; 教學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內涵與意義

1.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多種感官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依靠“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行說教式的教學,媒體運用單一,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乏味感。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動畫是國小生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設計製作出包含動畫的課件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幾分之一》一課時,我們設計了“豬八戒吃桃子”動畫。滑稽的人物,優美的音樂,詼諧的解說,成功地營造出了一種樂學氛圍,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鬆而易接受,爲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它比傳統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通過有趣的動畫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爲學習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問題,誘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濃厚興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慾望也油然而生。

2.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學生學習一個知識,一般都要經歷“感知——理解——積累——運用”這樣的一個過程。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實驗活動過程進行處理,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學生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不易理解。關於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教材雖然採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S=2πr。但是,實驗過程比較複雜,難於操作,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圓拼成的近似長方形時,讓學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形(滲透了“極限”思想),這對於國小生來講很難想象,學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圓拼成的一個長方形,致使學生對所推導出來的公式的精確性持懷疑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利用動態展示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使抽象化爲具體,化難爲易,以達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學上的難點。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講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時,用傳統手段,包括直觀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難把要害講清楚。而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方便地演示:將兩個角平移重疊,將角的兩邊長短隨意改變。學生通過觀察動態的過程,國小數學論文很容易地歸納出“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無關,而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學容量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具有常規電教媒體的特有功能,並且能綜合它們的優點。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張嘴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它們都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將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寫的教學內容事先做在課件中,上課時鼠標、鍵盤輕輕一動,教學內容立即呈現於屏幕,節約了板書的時間;大大增加課堂的容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複習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尤爲理想。邊複習,邊進行課內練習、矯正練習、遷移性練習,並在其中加上習題答案,及時進行錯誤訂正,可以大大縮短教師板書時間,一節課下來,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學習的狀態。

4.優化了練習,深化了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可以達到優化練習,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練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省時、容量大、拓寬思路的特點來強化練習效果,提高練習效率。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後,我們就利用計算機創設“虛擬商店”讓學生當售貨員與消費者,進行仿真練習。

由於信息技術演示具有“應變”、“重複”的功能,因而這種練習可不斷重複,使練習效果不斷強化。

二、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探索與生活緊密結合問題情境和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分析問題,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逐步養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其操作程序如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情境的創設,能變抽象爲具體,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反響,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其形、聲、光、色並茂,更易於學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易於喚起學生創新的“火花”。

2.主動探索,嘗試解決——這一過程的設計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歸納思路,提煉方法——學生通過主動探索、交流後,教師接着引導學生歸納反思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使學生思考形成共識,以完成知識形成條理化、系統化。

4.練習鞏固,適當擴展——練習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是學生實踐活動的體現。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設計一些變式練習和一些開放式的練習,以喚起學生創新思維。

三、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需注意的問題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忽視先進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重在其“實用價值”,並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師認爲軟件越高級,會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現代化,遠勝於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教師要認真鑽研教育理論,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規律,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馭下發揮最佳作用。

2.注意信息技術與傳統工具達成平衡。信息技術的使用爲學生學更多更深的數學提供了可能,也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開拓了廣闊空間。但是,它不能被用來代替基本的數學活動,如實際觀察、直觀感知、基本運算、邏輯推理等。因此,應當使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傳統的紙筆運算、邏輯推理、動手操作、畫表作圖等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3.要重視學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作爲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因此課堂上要加強生生及師生間的語言交流,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係,避免出現由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機灌”,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心靈封閉”現象的產生

總之,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整合,無疑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爲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應當充分挖掘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揚長避短,努力使之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整合,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數學畢業論文 篇七

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聯繫的意識,並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看待周邊事物的習慣。我們可以發現,常規問題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而非常規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數學能力。

二、通過問題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

有了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問題解決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頭戲。美國數學教師協會曾經提出,要把問題解決當成是學校數學教育的核心。由此可見問題解決在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地位與作用。從根本來看,問題解決最大的作用就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並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問題解決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信息加工理論認爲,問題解決是學生尋找和接受信息,並通過知識的回憶與重組,在思維中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該理論還認爲問題解決是一種高層次的定向活動。根據教學經驗也可以發現,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是以問題得到解決爲努力方向的,這既是一種探索過程,也是一種建構過程。今天,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要不要開展探究式教學還存在一定的爭議,而從問題解決的角度來看,這種爭議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因爲“探究”與否只是一個名稱。事實上在國小數學課堂上,利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總結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這一過程其實也是符合探究特徵的。更爲重要的是,問題解決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創造力正是學習能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斷地看到有些學生能夠靈機一動而想到新的解題方法,這實際上就是創造能力的一種體現。在上面提及到“搭配”的例子中,我們讓學生對現有例子進行變式,大約有1/3左右的學生意識到本題中的“衣服”與“褲子”並非問題的核心,可以隨意更改、替換;而相關的數不能隨意列舉,否則自己也求不出結果。這兩點發現,正是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體現。

三、用數學問題牽引數學探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