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心理論文(多篇)

大學生就業心理論文(多篇)

基於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的分析論文 篇一

大學生就業論文3000字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爲論文。下面是大學生就業論文3000字,請參考。

《淺談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和就業觀》

關鍵字:新時期大學生就業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較爲嚴峻,大學畢業生面臨着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爲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本文重點就當前的就業形勢、新時期人才的需求特點及大學生如何直面就業壓力進行探討。

就業是一個敏感的社會性問題,是民生之本。大學生的就業牽涉大學生本人和千家萬戶的利益,牽涉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每個大學生都面臨就業的現實,而且就業的形勢又十分複雜。因此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擺到我們面前,大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一、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

大學生的擇業和創業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因此充分解和把握我們當前的就業形勢是理想就業、奮發創業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就業在就業的形勢依然較爲嚴峻,就業壓力較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國的人口基數大,就業的機制有待完善,需要就業的人數多,就業高峯持續時間長。自以來,高校應屆生數量以跳躍式幅度增長,20是高校擴招後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212萬,比前一年增長46%,而到更是高的630萬比年翻幾番,“大衆化教育”取代“精英教育”。大學生的就業高峯與社會的就業高峯重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開始凸顯。

二、新時期對人才的新要求

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雖然要求各種各樣,但是最基本仍然是專業職業技能,可以說這是對每一個求職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種工作的最基本需要。因此,我們首要的任務仍然是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不能被所謂的“大學學習的很多東西以後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現在我們所學的可能以後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時的後續課程都需要現在的知識。

衆所周知的,現在的用人單位除看基本知識水平的同時,對綜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傾向。也就是說他們不再單單看文憑,很多時候要考慮應聘人的行政辦事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職業資格證書等等。鑑於這種情況我們就不能單一的學習基本專業知識。要比較廣泛的涉獵其他知識,例如,取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努力拓展自己的見識和人際關係網。通過參加學生會和社團活動,培養一個良好的處理問題方式以及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爲以後的就業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信息時代。各行各業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時代帶給我們各種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更大的挑戰,也導致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

三、當代大學生如何直面就業壓力

鑑於這樣形勢,大學生在現在的學習生活中就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更多解吸取先進的思想先進的經營理念,並且勇於把自己推銷出去。很多求職者就業期望過高,尤其是大學生,他們思想獨立,通常的教導無法在短期內使其調整就業期望,在現實面前也容易泄氣或產生自卑心理。良好的心態最重要,認識到客觀現實,調整人生規劃,相信自己、相信未來。所以大學生的自我完善應當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包括身理素質和心理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代化生活的節奏日趨加快,要求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才能足以應對當今的社會壓力,”病秧子”是得不到企業的認可的,因此在大學期間我們就應當鍛鍊自己,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同樣,心理上的素質也是很重要的。在未來的面試、就業過程中,大學生所面臨的考驗將是巨大的,因此對於大學生來說,應聘職場首先就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這就要求大學生從此時此刻就開始培養自己,不論是在即將到來的實習還是以後的面試和工作中,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過硬心理素質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準備,倘若在面試前不做好充實的準備,那麼無論面多少回也是不會成功的,所以充足的準備是必須的。其次,保持一顆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在面對許多次的失敗後,許多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就會喪氣。而對於初次涉世的大學生而言,所面對的挫折將是更加巨大的,所以這就要求大學生對每一次的面試做充分準備保持一顆平常心,勝不驕,敗不餒。

(二)知識素養。對於大學生而言,知識是很重要的,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作爲學生的本職,學習知識是永遠也不會過時的話題,在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後應當讓自己朝着這一方面發展,在大學期間努力紮實好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樣將使自己在未來的工作更容易適應工作所帶來的壓力。當然,學習的基礎知識不能只侷限於那些單純的理論基礎知識,還應有些實際應用的知識,並且加以實踐的操作,這樣的知識將是更有用於未來的工作崗位。

(三)社交能力的完善。大學人際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是遠遠大於在中學時候的機會,一般的大學都開設有許多的社團,這一方面不僅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另一方面,是很大程度上是給學生創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大學生應當抓住這個機會,鍛鍊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也可以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吉他、舞蹈等等,因爲這可以幫助你成爲一個豐富的有情趣的人。美國工作尤其看重這一點,他們往往並不要求員工是一個在專業上多麼拔尖的,但希望員工是一個很全面、平衡的人。

總之,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首先,我們要刻苦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爲以後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廣泛的涉獵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培養認真積極的工作態度,爲以後的工作提前積累各種經驗。爲以後的升職或者跨專業就業奠定基本。再次,培養一種勇於創新的辦事理念,以便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敢於推銷自己,爲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最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並處理好與學習關係。相互促進。爲以後把握好家庭與事業的關係打下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卡瑪。誰說本科生找不到好工作[M].中國青年出版社,.

[2]吳翔。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S3).

[3]蒲昕豔。應對危機調整心態——淺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7).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篇二

一、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

1.角色定位導致的心理障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準確的角色定位、自我的合理評估和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順利完成就業的前提條件。如果自身角色定位出現問題,就會產生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就業。在客觀方面,地方本科師範院校一般都是非重點院校,其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社會影響力都與重點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畢業生就業方面居於劣勢。有的招聘單位甚至會直接打出985、211、男生等條件,使地方本科師範院校的女大學生望而生畏,止步於招聘門檻之外。此外,近年來全國各地對教師招聘實行統一的入編考試,也在客觀上增加了起步較低的地方本科師範院校女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在主觀方面,地方本科師範院校的女大學生往往會出現自負與自卑的矛盾,影響自身的角色定位。作爲象牙塔裏的天之嬌女,她們一方面覺得自己擁有一定的競爭資本,應該是社會的寵兒;另一方面又會在就業過程中不斷試挫,受到來自畢業院校、專業背景、實踐能力、性別差異等各方面的壓力,從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無奈境地,造成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產生自負與自卑的矛盾,形成就業心理障礙。

2.傳統觀念導致的思維定勢中國封建社會對男女兩性有着明確的社會分工和道德要求,雖然當今社會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幾千年來形成的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等思想的影響依然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存在,這種傳統觀念對女大學生自身同樣有影響。在就業態度上,女大學生容易表現出很強的依賴心理,希望依靠父母、師長、親友謀取職位,缺乏主動出擊、積極突圍的勇氣,表現出消極等待的一面。近年來,每逢就業季都有媒體報道,有些女生不忙應聘忙相親,把個人的幸福與前途寄託在感情的歸宿上,認爲“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希望找到一張長期飯票解決所有的問題。這種做法不僅使婚姻帶有功利性,也將個人前途視爲兒戲。在就業選擇上,女大學生一方面希望獲得社會認可,得到平等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又會從性別特點出發,對工作條件有諸多挑剔,希望憑藉女性角色獲得社會的諒解和照顧。調查顯示,大多數女生不願意選擇基層就業,不願意從事繁重勞動,不願意承擔較大工作壓力,這使得女大學生本就有限的擇業面進一步收窄,加劇了就業矛盾。在對待創業上,很多女大學生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爲創業打拼是男性的事情,這種激烈的競爭和較高的風險不適合由女性去承擔。從性別特徵來說,男性喜歡冒險和刺激,女性則更多地追求安穩與平靜,這也使得女大學生在面對創業的時候更多地表現出膽怯和懦弱,尤其是地方本科師範院校的女大學生,創業不僅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還受到師範專業的制約,更是舉步維艱。事實上,近年來政府大力倡導大學生創業,並給予了配套的政策支持,將其作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女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淡薄無疑使其白白錯失了很多良機。

3.強求公平導致的情緒焦慮應該承認,在如今的就業市場上,“重男輕女”的情況是確實存在的。同等條件下,男生擁有比女生更大的選擇空間和更多的擇業機會,這使得很多女生本能地對就業市場的競爭產生恐懼,還未真正上戰場,士氣上就先短了三分。地方本科師範院校的女大學生要面臨來自畢業院校和性別差異的雙重壓力,其境遇可想而知。事實上,男性和女性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就業中必然會有所體現。如果忽視差異的客觀性,一味地從男女平等的角度強求社會公平,顯然是不符合社會實際,也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其結果只能造成自身更大的困擾。部分女大學生在錯誤思想的指引下,把就業中遭遇的挫折簡單歸因於性別歧視,使自己陷入焦慮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二、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

女大學生在就業心理上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1.歷史原因中國有着上千年的封建歷史,傳統文化中積澱的男尊女卑思想滲透在方方面面,根深蒂固,影響深遠。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憲法形式明確提出男女平等,保障女性的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八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然而,想從根本上消除傳統思想對女性的束縛,使女性徹底擺脫依附的地位和順從的潛意識,尚需要時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儘管新社會賦予了女性平等就業的權利,但是女性在家庭中相夫教子的功能並沒有改變,這使得女性在現代社會中承擔着事業與家庭的雙重責任。相當一部分女大學生在潛意識中認可“女性應以家庭爲重”的傳統觀念,在事業和家庭相沖突的時候大多數女生會考慮家庭優先,甚至有些女性在生育以後會選擇放棄事業,迴歸家庭,這也是用人單位不願意聘用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解決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必須打破傳統觀念對女性職業觀的束縛。

2.個人原因排除觀念帶來的差異,與男大學生相比,女大學生的生理特點也使其在選擇職業時面臨比男生更多的阻礙。首先,女性在體格和力量上弱於男性,有些工作做起來效率低下或根本無法進行。比如考慮到女性自身安全問題,流動性強、危險性高、工作強度大的職業女性不宜從事;其次,女性特有的生育功能會給就業帶來負面影響。由於不得不經歷的婚假和產假,以及生育後撫養子女的重任,使很多單位認爲聘用女性員工支出的額外成本太高,導致其或明或暗地將女大學生拒之門外。因此,男女生在就業起點上就是不平等的,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更容易遭遇挫折,形成心理問題。

3.社會原因從就業環境上看,高等教育大衆化使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畢業分配政策的改變將大學生就業全面推向市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改變了對人才的需求數量和結構,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出現。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原本就處於劣勢的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更加突出。對師範生而言,目前城市教師需要基本飽和,基層教師缺乏,但是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又不願意去基層就業,這使得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負擔。從人才培養來看,高校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環節比較薄弱。有的高校近年來陸續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但是起步較晚,課程不夠合理,課時不夠充足,師資不夠專業,效果不夠理想。女大學生與男大學生相比,情緒更加敏感,心理更加脆弱,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指導和關愛,否則一旦受挫,就容易形成心理問題。

三、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試

對於女大學生在就業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內外兩種渠道加以解決,外部渠道可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就業環境、完善就業指導等;內部渠道可以通過培養認知能力、提升個人情商、強化綜合素質等途徑來實現。這裏,我們着重談一談如何通過心理調試解決心理問題。

1.開拓視野,調整期望女大學生應該懂得放開眼光看世界,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積極培養自己的宏觀視野。充分認識到當前的社會形勢和就業形勢,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早做準備,爲自己設計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社會是瞬息萬變的,經濟的走向、政策的變動都會對就業市場產生極大的影響,要根據具體情況審時度勢,及時作出準確的判斷,調整就業目標和就業期望值。在對職業的選擇上,不要緊盯着眼前的利益不放,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今天的冷門職業有可能變成明天的熱門職業,今天的熱門職業也可能在明天坐冷板凳。比如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各地的百貨公司和供銷社是當之無愧的香餑餑,多少人擠破了頭往裏進,如今卻早已在時代洪流中走向沒落,難覓蹤影。

2.揚長避短,合理定位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都是矛盾的,是普遍聯繫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女大學生在就業中確實存在劣勢,同樣也會存在優勢。比如,女性雖然在體力上存在不足,不適合從事高強度的工作,但是女性具有男性欠缺的心思細膩,適合從事高精度的工作。女大學生要充分發掘自己的性別優勢,積極培養想象力的豐富性、注意力的持久性、記憶力的精確性、表達力的清晰性、觀察力的敏銳性。在校期間就應該注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分析把握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瞭解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查缺補漏,揚長避短,合理定位,爲迎接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3.打破傳統,超越自我儘管社會中確實存在對於女性的偏見,但是女大學生自己不應該陷入傳統認知的泥淖,要有打破傳統的勇氣和實力。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於就業而言,綜合素質就是核心競爭力,也是用人單位聘用員工的重要考覈標準。因此,女大學生應在大學期間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努力學習各科文化知識,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賽事,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一點一滴地磨礪自己,爲未來儲備資本。要從專業實踐、社會實踐、科技實踐等方面入手,使自己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卓越的動手能力,優秀的組織才能,以全才的面貌面對激烈的競爭。

4.尊重差異,力求公平作爲一名大學生,應該正視自己;作爲一名女大學生,應該承認自己與男大學生的差異;作爲一名地方本科師範院校的女大學生,應該明確意識到自己在社會競爭中所處的地位。無視事實情況,一味苛求公平,苛責社會,抱怨環境是弱者的行徑。女大學生應該尊重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的差異,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力求公平,以自己的實力贏得公正的對待。男女之間只有分工不同,沒有尊卑之別,只有把認知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獲得真正的平衡,從根本上解決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除女大學生的主觀努力以外,學校和社會也應該積極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服務,克服歧視與偏見,爲女大學生創設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幫助她們順利完成從學習生涯向職業生涯的轉變。充分關注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快樂成長,對彰顯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劉曉娟 單位:阜陽師範學院團委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研究論文4篇責任編輯:田老師閱讀:人次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探討論文 篇三

一、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1、自負高傲心理。持這種心理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總是好高騖遠、自命不凡,不能清醒、切合實際地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不能正確評價自身的能力和素質。

2、自卑怯懦心理。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有的大學生因爲就讀的學校不是名牌、所學的專業不熱門或自身的條件不夠優秀等原因,自覺處處不如別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缺乏推薦自己的勇氣,不爭取就業機會。

3、依賴等待心理。目前,大學畢業生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是依賴父母親友“託關係、找門路”爲自己安排工作。他們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就業市場競爭,不會自我展示,不會爭取機會。

4、焦慮迷茫心理。有的學生會徘徊在考研或就業的抉擇中,加上就業形勢嚴峻,擔心找不到工作,擇業上的失誤。各種過分的擔心會造成精神上的緊張,手忙腳亂,茫然困惑,焦慮不安。

5、從衆盲目心理。有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主見,忽略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受社會或他人的影響,盲目追求熱門職業。

6、求閒功利心理。現在大學生多爲獨生子女,很少經歷艱苦條件的磨鍊,對生活條件、工作條件期望值很高。他們往往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估計不足,就業時拈輕怕重,追求享受,怕苦怕累。一些大學生擇業時忽視自己的愛好、興趣、理想,只關注工作待遇、收入等現實利益。寧願放棄理想、放棄專業而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地區和職業中鍛鍊自己。這種心理使許多畢業生失去更有發展機會的工作。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1、一是就業觀和擇業觀不合理。很多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認知偏差、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不完整,加上他們缺少對社會、就業信息、就業形勢及就業政策等的瞭解,不能把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所以在擇業時容易出現盲目從衆、自負自卑等情況。二是自身綜合能力欠缺。自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已經不再是鳳毛麟角的社會精英了,由於他們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好,實踐能力鍛鍊不夠,溝通協調能力不強,人際交往能力匱乏,社會責任感淡薄,導致自己對未來失去信心,產生各種複雜的心理。三是競爭意識缺乏。很多大學畢業生存在消極求穩的心理,認爲有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就行了,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完全失去年輕人應有的豪情壯志。有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受到父母的保護,小到吃穿住,大到升學擇業,什麼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長期的依賴已形成了習慣,導致他們缺乏積極主動性,缺乏競爭意識。四是心理承受力差。我們知道現在大學生面向的是雙向選擇,由於大學生初次就業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心理準備和行動準備,往往不能成功,面對就業壓力和挫折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所以產生了各種不健康的心理特徵。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會影響自己的就業,甚至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2、客觀原因。一是社會環境影響。首先,就業形勢嚴峻。開始高校大規模的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急劇增多,加之每年沉積未就業的學生和社會待工人員,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我國大學生勞動力供給的增長速度遠大於有效需求的增長速度,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突出。其次,就業體制不完善。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社會的問題,承擔培養人才的高校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高校也在想辦法促進大學生就業。近年來,政府爲了鼓勵大學生就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缺乏力度,就業機制不健全,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和措施有待於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再次,社會上學歷歧視和性別歧視依然存在。有些單位招聘時要求學歷本科以上,專科生不考慮,現在要求更高了。另外,一些單位明確規定不接受女畢業生。這些問題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從而導致悲觀、不滿等不良心理的出現。二是家庭環境影響。家長所從事的工作對有關就業的看法,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部分家長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惠主義”,這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工作輕鬆、工資收入較高、福利待遇好、不費多大力氣就可以幹一番大事業”的擇業誤區和一切以工資待遇爲主的功利心理。家長對子女過分的溺愛,往往會造成子女在擇業過程中出現“高成績低能力”的狀況。甚至有的家長在孩子擇業過程中全程“作陪”,畢業生招聘會常會看到家長替孩子投簡歷、陪孩子應聘的現象。家長的“全權安排”,使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依賴性強,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由於他們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擇業”,在走上工作崗位後也會出現不能適應、不能勝任等問題。三是學校環境影響。首先,高校的專業設置、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沒有實現市場化與社會需要脫節。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盲目擴招、盲目設置專業的現象。在設置專業和招生時忽視按需培養,沒有很好地與社會的需求進行有效的對接。部分高校發展理念落後,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得到全面改革和創新,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其次,高校中的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工作不專業、不完善,不能滿足大學生需要。職業輔導教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職業傾向、職業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然而,我國真正開始重視和開展大學生職業心理輔導工作起步較晚。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職業規劃教育,到了大四纔對有關就業政策、方針、擇業技能和心理準備等問題有所瞭解。許多大學生臨近業時還對就業、擇業等問題認識不清,從而容易出現焦慮、迷茫、困惑、煩惱、浮躁等負性情緒。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1、調整就業期望值,建構正確的擇業觀。大學生要謀求理想的職業就必須認清形勢,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當前,高校急劇擴招,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大學生在擇業時,要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和方向,充分了解自己專業的社會需求情況,從自身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個性、能力以及家庭情況等出發定位職業期望值,在職業定位基礎上建構正確的擇業觀。然而,當前部分大學生擇業過程中出現的求閒、怕苦、虛榮、功利、攀比等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他們的職業選擇與發展。高校應在大學生中加強擇業觀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發展之間的關係,鼓勵學生把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發揚傳統的艱苦創業精神,促進大學生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

2、科學規劃職業生涯,爲順利就業打基礎。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觀念可以幫助大學生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職業生涯是指個體職業發展的歷程,一般是指終生經歷的所有職業發展的歷程。科學地將其劃分爲不同的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特徵和任務,做好規劃,對更好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實現人生目標,非常重要。由此可見,大學生要樹立終生擇業的觀點,切不可爲了求得職業的穩定而放棄就業的機會。當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應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把就業過程當成取得個人職業生涯經驗的重要經歷,通過就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憑藉自己的努力,通過合理的職業流動,逐步實現自我價值,取得事業的成功。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人文科學素質等。學校應努力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不斷增強對社會了解,從而提高自己各項能力。大學生活一開始,就要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定與自己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就業目標。利用課餘時間,拓寬知識面,培養能力。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與社會接觸,鍛鍊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提升就業能力。

3、進行就業心理疏導,增強就業心理承受力。大學生在求職擇業中出現的心理誤區和心理問題,與畢業生的認識水平、社會閱歷、心理承受能力等密切相關。這就要求學校有關部門除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有關求職擇業的專業知識培訓,掌握求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高校心理諮詢中心要對大學生的擇業心態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疏導,幫助大學生客觀現實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指導學生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從而避免由於準備不足而錯過求職機會。高校教育工作者還應該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就業中的失敗和挫折,幫助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四、結語

大學生是我國特殊的就業羣體,大學生的就業不僅關係到其自身的前途,同時也關係到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我國每年畢業大學生不斷增加,就業的競爭性也逐年激烈,雖然我國在促進就業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勞動力過剩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就業問題仍然會是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的就業成了我國突出的社會問題。另外,由於大學生剛出校園,沒有經過社會的磨礪,對自身缺乏正確理智的認識,因而在擇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和衝突,從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鄭雲恆。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01).

[2]彭昱,杜麗巖。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01).

[3]黃羣瑛。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初探[J].改革與開放,2011(06s).

大學生就業論文 篇四

大學生就業問題多年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一些文化、經濟發展較爲落後地區的高校中,不少大學生甚至有“畢業即失業”的悲觀情緒。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認識上的誤區

一是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落後。目前,廣大學生及其家長對畢業生就業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以前的舊觀念上:只要大學畢業,就意味着是“精英”,就一定得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因此,畢業生及其家長十分強調單位的性質、行政級別(或企業規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點待遇等。可以說,觀念不能及時更新,思想不能與時俱進,是畢業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

二是對畢業生能力的認識存在誤區。目前,很多學生和家長盲目追求高學歷,社會及用人單位錯誤地認爲高學歷等於高的工作能力。事實上,知識和能力二者的發展並不一致,知識與就業能力、學歷與就業能力之間不能劃等號。

2.結構性矛盾

調查實證研究證明,“就業難”不是供給大於需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種階段性社會現象,表現爲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我國四年一個週期的高校專業設置決定着專業人才的產出量,大學生就業與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地區經濟發展週期有較大的關聯。四年前還是社會需求的熱門職業,四年後卻變成了滯銷專業。供給與需求錯位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結構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來的人才市場需求供給情況,反映出各技術等級的勞動力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例如,由於以機械加工爲主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使得部分工科類大學生在校期間爲拿到技能等級證書,不得不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開設的技工培訓學校學習。

3.高等教育本身的問題

我國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計劃經濟痕跡依然濃重,沒有與市場“零距離”接觸。一方面,高校培養層次比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各層次就業率與同期招生數層次結構呈反比,研究生供小於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大於求。另一方面,高校現有學科專業供求錯位,專業設置趨同化、集中化,造成課程結構脫離實際。由於學校不能以市場需要、知識結構需要爲導向,因此,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

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對策思考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再次,政府應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爲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時,政府應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發布,真正爲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第一,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教育部每年公佈的各大高校就業率必然給學校施以壓力和動力,學校只顧教育不管就業行不通了。

第二,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應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政府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確定擴招規模;高校應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第三,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已成爲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