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論文開題報告新版多篇

論文開題報告新版多篇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篇一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現在講一些很專業的名詞,這些都是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要點。QSAR 是通過對已知結構且有生物活性系列化合物(如一系列有相同藥理作用的結構相似的化合物)進行化學信息學的計算, 選用適當的數學模型建立活性與化合物結構之間定量關係,解釋由於分子結構的變化影響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改變,推測其可能的作用機理。然後建立有效的QSAR模型,如果有新化合物的出現,且其結構數據已知,可以預測其生物活性,也可以優化結構改變現有化合物的結構以提高其生物活性。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藥物、農藥、化學毒劑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合理設計。在經歷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定量構效活性關係在國際上已成爲一個相當活躍的研究領域。

長期以來,腫瘤一直嚴重威脅着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全世界的科學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從多個角度來研究腫瘤的致病機制,採用各種手段來進行預防、診斷與治療,但腫瘤的發病率與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WHO文件顯示:抗腫瘤藥物有“細胞毒”和促進分化等作用,可以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等,從而可以治療或治癒腫瘤,而且由於其相對低廉的費用,被大多數腫瘤患者所接受。

儘管腫瘤的化學治療已取得重大進展,新的抗腫瘤藥物不斷出現,但腫瘤的化學治療仍存在着許多問題,這主要是因爲實體腫瘤佔惡性腫瘤的90%但多數實體瘤如肺癌、肝癌、結腸癌及胰腺癌等還缺乏有效的藥物;現有的抗腫瘤藥物毒副反應太大,缺乏選擇性;腫瘤細胞對抗腫瘤藥物產生抗藥性[1]。

QSAR主要側重於藥物早期的研究和發展,爲新藥物分子的篩選的和設計開拓了新的途徑[2],在受體結構已知的情況下,對抗腫瘤藥物進行定量構效活性關係研究,用生成與受體結構互補的配體的方法來發現可以針對特定腫瘤、特定靶點的非細胞毒類藥物,使之更具有選擇性和針對性。隨着新QSAR模型的建立,極大地縮短了新藥合成的時間,降低了開發成本,並能在某種程度上預測藥物對特定腫瘤人羣的有效性。爲腫瘤治療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腫瘤的化學治療藥物發展很快,每年都有大量抗腫瘤藥物研究文獻發表,各國對抗腫瘤藥物的開發也予以高度重視和大量投資,美國就此專門成立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簡稱NCI),成爲了世界抗腫瘤的權威機構。

國內研發方向主要以含中草藥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腫瘤藥物,可以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1)對現有藥物進行結構改造以改善其藥理學特性,如增加水溶性、降低毒副作用等;

(2)以新的作用機理或作用靶點爲指導尋找新的活性物質作爲先導化合物;

(3)發現新的作用靶點。在當前生物學的後基因時代,科學家們要面對數千個潛在的藥物靶點,探討它們與小分了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4)加強定量構效活性構關係研究。

近年來隨着分子生物學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開發新藥的技術路線發生了重大變革。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在新抗腫瘤藥物的開發中使用計算機輔助分子設計,它大大加快了新藥設計的速度,節省了創制新藥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藥物學家能夠以理論作指導,有目的地開發新藥。計算機輔助分子設計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受體結構已知的情況下,採用生成與受體結構互補的配體的方法來尋找新藥物;另一種是在受體結構未知的情況下,採用對一組具有類似活性的化合物建立定量結構活性關係,在此模型基礎上進行結構修飾來預測生成新的化合物。

QSAR作爲抗腫瘤藥物設計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計算方法和常用手段,在新藥的開發和研製過程中佔據了重要位置。近半個世紀以來,QSAR研究對有機合成化學、藥物化學及藥物設計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已經成爲研究物質理化性質與生物活性以尋求分子解釋的一個強有力工具。下面就定量活性結構活性關係研究的一些常見方法作簡要地介紹如下。

1、二維定量結構活性關係方法(2D-QSAR)傳統的二維定量結構活性關係方法很多,有Hansch法、基團貢獻法和分子連接性指數法等[3] 。

其中最爲著名、應用最爲廣泛的是Hansch 法。 它假設同系列化合某些生物活性的變化是和它們某些可測量的物理化學性質(疏水性、電性質和空間立體性質等)的變化相聯繫的,並假定這些因子是彼此孤立的,採用多重自由能相關法,藉助多重線性迴歸等統計方法就可以得到定量結構活性關係模型。

基團貢獻法是Free-Wilson 在對有機物亞結構信息和生物毒性的相關研究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方法。這種模式認爲有機物與受體間的毒性效應是該有機物特定位置上不同取代基團毒性貢獻的加和。Free-Wilson 法僅適用於具有相同母體結構的有機物,常被用來對有機物進行毒性初評。

MCI 能較強地反映分子的立體結構,但反映子電子結構的能力較弱,因此缺乏明確的物理意義,但由於其具有方便、簡單且不依賴於實驗等優點,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4~8]。

2、三維定量結構活性關係方法(3D-QSAR)隨着結構活性關係理論和統計方法的進一步發展,20 世紀80 年代,三維結構信息被陸續引入到定量結構活性關係研究中, 即3D-QSAR。與2D-QSAR 比較,3D-QSAR 方法在物理化學上的意義更爲明確,能間接反映藥物分子和靶點之間的非鍵相互作用特徵。因此,近十多年來3D - QSAR 方法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研究方法也很多[9] ,比如分子形狀分(molecular shape analysis ,MSA) ,距離幾何方法( distance geometry , DG ,比較分子力場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比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 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indices analysi CoMSIA) 以及虛擬受體( phesudo receptor) 等方法。其中應用最爲廣泛的CoMFA 方法。

3、隨着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進步,又出現了一些先進的方法來構建QSAR模型,都具有很好的預測能力。其中又以啓發發(heuristic method,簡稱HM),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簡稱SVM),基因表達式編程(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簡稱GEP)比較常見。已成功地應用於分類、函數逼近和時間序列預測等方面[13-15];基因表達式編程(GEP)是基於生物學遺傳思想,保持了生物學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結果重現性,同時也能夠進行“遺傳變異”控制,最終能獲得可靠的實驗效果。

三、主要研究內容

1、查閱中外文文獻選取數據來源。

2、理化參數與結構參數的計算。

3、具體的結構參數的分析。

4、SVM與GEP的方法研究。

5、定量結構關係式的建立。

6、定量結構關係式的驗證。

7、得出結論和總結。

四、論文工作計劃

3月中旬—4月初:選題。

4月初—4月底:查閱資料,熟悉實驗原理及方法,準備開題報告。

5月10日: 開題。

5月初日—5月底日:進行畢業設計實驗,記錄數據,撰寫論文。

6月初日—6月中旬日:進行畢業論文答辯。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二

一、次要內容:

1、論文標題:國小語文教改:課文範例與寫作指點相結合

2、論文次要觀念:

國小作文是先生寫作的啓蒙階段。據調查統計,現階段大局部小先生以爲作文“難”,存在着“怕”作文、“厭”作文的景象。經過多方的調查和初步研討,我們覺得先生怕寫習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長細心察看、仔細考慮,缺乏作文素材的積聚外,不擅長靈敏運用文本中積聚的言語也是形成他們怕習作的重要緣由。面對先生怕寫習作的心思,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現狀,面對新情勢下的課改。在教學中,我們嘗試結合小先生的實踐,以教材中的課文爲範文,抓住課文的寫作特徵,指點先生從範文中學習相應的作文知識和技巧,並同時停止仿寫訓練,次要從課文的精彩片段、構造特點、言語特徵三個方面停止仿寫訓練,不時進步先生的寫作程度,把寫作當成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討:

1、研討現狀:

臨時以來,作爲語文教學重頭戲的作文教學,不斷是我們教學中的單薄環節。據調查統計,現階段小先生只要13%的先生愛寫作文,21%的先生有點喜歡作文,24%的先生談不上喜歡不喜歡,36%的先生怕寫作文,6%的先生厭惡作文。關於大局部小先生來說,習作真實是“萬事掃尾難”:一難是沒內容可寫,二難是不知從什麼中央起筆,三難是言語乾澀不詳細,於是“怕”和“厭”的心境油但是生。經過多方的調查和初步研討,我們覺得先生怕寫習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長細心察看、仔細考慮,缺乏作文素材的積聚外,不擅長靈敏運用文本中積聚的言語也是形成他們怕習作的重要緣由。

經研討剖析,現階段的國小語文教材,不管哪個版本、哪個年級的單元寫作訓練都和本單元的課文教學是一個無機的全體,與單元課文內容關係嚴密。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範例,非常有利於教員指點先生寫作。

2、研討意義:

面對先生怕寫習作的心思,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現狀,面對新情勢下的課改。在教學中,把作文教學與課文講析無機結合,用課文範例指點先生入手寫作,使範例的寫作技巧成爲作文教學的無效資源,以課文範例爲指點、或讓先生觸類旁通,或讓先生仿寫,他們會感到有章可循,有憑可依,寫起作文便會隨心所欲,運用自若,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內容的啓迪聯想,這樣臨時訓練,就能處理先生作文“難”的成績了,同時進步寫作教學的成效。

三、根本任務思緒:

選題——查閱材料——寫提綱——論文撰寫——修正——定稿

畢業論文(設計)任務進度表:

20xx.4——20xx.5論文選題、定題

20xx.6——20xx.8停止初步伐研,寫好論文提綱

20xx.9論文開題報告

20xx.10——20xx.11完成論文初稿,指點教師審閱

20xx.12——20xx.1論文中期反省

20xx.1——20xx.2論文定稿打印

20xx.3指點教師審閱

20xx.5畢業論文辯論

應蒐集的材料及次要參考文獻

⑴《國小語文新課程規範》;

⑵《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出版社

⑶網絡文章

彭澤元《如何處置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係(材料彙編)》;

朱赤赫《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停止習作訓練》《國小教學參考(綜合)》20xx年第05期

論文開題報告 篇三

第一部分

一、課題開題報告與研究方案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當進行研究,自我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能夠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資料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能夠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後不明白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景,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能夠說,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景,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景,我們纔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景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纔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所以,我們進行科學研究,必須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第二部分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課題名稱: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一)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我們此刻有一個課題名稱叫“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那裏面研究對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鴻業國小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那裏面研究的對象是國小生,而不是中學生或者大學生,研究的問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說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明白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

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的不是很準確,比如,“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這個名稱,就沒有把研究的對象、問題說清楚,你是中學生或者說是國小生、大學生,是所有的學科或者是單指語文、數學等。再比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我想,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好象是英語,是中學或者是國小,是國小高年級或者是國小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之後我看了一下資料,明白是國小英語教學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爲“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國小英語教學模式研究。總之,課題的名稱必須要和研究的資料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爲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範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那裏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本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爲課題的名稱,我認爲不是很好,因爲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儘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這次各個學校課題申報表中,我看名稱都比較簡潔,我就不再多說了。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爲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能夠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那裏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認爲寫得不錯的一份,佛山市三中吳勤教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實施瞭解3+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爲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必須影響。

如何在當前的形式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爲引線,以1999屆至於20xx屆爲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爲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的確有價值,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貼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能夠是哲學、政治理論,也能夠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能夠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對於範圍比較大,時間又很長的課題來講,大家在總的方面,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就能夠避免出現理論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錯誤。那裏,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何教師在《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方案裏寫的課題指導思想裏的一段話:“這一課題研究要依據黨中央和國家要求,依據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定,依據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決定,結合國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的規律及表現形式,爲佛山市教育現代化實踐服務”。

另外,還有一份供大家參考一下,廣東省教育科研“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和實驗方案裏面,課題指導思想這樣寫:“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爲指導,從我國經濟領域實現“兩個轉變”和我省20xx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出發,針對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全方位的改革實驗和理論研究,有效指導廣大中國小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深入教學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從而推進我省基礎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爲把廣東建成教育強省作出貢獻”。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終要到達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僅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明白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明白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下頭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經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國小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2、提出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

3、制定中國小各學科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

4、初步構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國小學科教學基本理論;

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7、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研究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研究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資料

我們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我們這個課題具體要研究的資料,相對研究目標來說,研究資料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經過幾方面的研究資料來實現,他們不必須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大家在確定研究資料的時候,往往研究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資料異常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資料,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所以,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那裏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廣東省“九五”重點課題《國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的開展國中語文活動課。具體資料包括下列三個方面。

1、根據國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景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

2、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資料,資料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當、有序,並初步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資料體系。

3、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資料和國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構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研究研究資料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景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必須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經過調查瞭解情景,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報告、論文、專著、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一樣,研究成果的資料、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當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能夠不怕辛苦,踏踏實實踏實實去幹。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瞭解自我工作和職責,不能吃大鍋飯。可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第三部分: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五)課題主要研究資料、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八)現有基礎

(九)經費估算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到達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資料一方面能夠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瞭解,這在第一部分已經談到。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此刻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爲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爲理論依據。

(三)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樣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主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四)現有基礎

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五)經費估算

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樣管理等。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四

一、選題的依據與意義

在餐飲企業發展的諸多問題中,員工激勵的問題具有極其特殊的重要性。如今餐飲企業的競爭不單純是質量、價格和服務的競爭,還是人才的競爭,也就是說是如何留住人才的競爭。所以說正確的激勵措施是餐飲企業佔領市場和贏得市場的關鍵,是餐飲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手段,是餐飲企業的巨大財富和無形資產。

二、研究目標與內容

通過餐飲企業員工激勵的現狀,分析總結餐飲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辦法,有助於企業更好的進行管理和提升餐飲企業的和諧度。文章大體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對員工激勵的含義、作用、方法進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分析了餐飲企業員工激勵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討論了餐飲企業員工激勵問題的解決措施。

三、研究方法與手段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實地調研、案例分析、數據統計等方法,完成論文的開題工作。

四、研究整體方案與進度

資料查閱、選題 (7月16日至7月30日)

調研、翻譯外文資料 (8月 1日至8月15日)

撰寫開題報告 (9月16日至9月31日)

實驗研究及論文初稿 (1月1日至3月1 日)

論文修改稿 (3月2日至4月30日)

論文定稿 (5月1日至5月8日)

五、研究特色或創新點

以餐飲企業員工激勵的現狀作爲理論依據,結合員工激勵的作用以及員工激勵的不同方法提出諸多針對問題的解決措施,以員工本身爲中心點,進行多角度的分析策略。

六、預期成果

通過餐飲企業員工激勵現狀的相關研究,瞭解餐飲企業員工激勵問題的不足和應如何完善,將有助於企業更好的進行管理和提升餐飲企業的和諧度。

論文出處(作者):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篇五

1、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

2、項目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築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築物。建築結構是在建築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樑、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XX,該規範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佔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佔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範內容的部分約佔50%,規範全面總結了原規範發佈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鑑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項目研究意義

建築中,結構是爲建築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築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築材料、製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於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並且所涉及的規範和標準很零碎。並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複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築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

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爲重要。

一棟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於結構體系、結構佈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製、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築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 該標準是爲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築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荷載規範、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範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築抗震等設計規範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範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範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

論文開題報告 篇六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全面實施新課程以來,課堂教學狀況已悄然發生了變化:教材的編排體系呈現多樣化,版面設計資料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日漸濃厚;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意識增強,變得敢於舉手,敢於質疑,敢於發表不一樣見解;同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資源多元化也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師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擺脫不了知識教學的概念化、系統化,“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累”,課堂始終籠罩在傳統講授式、灌輸式的陰影下。

爲使學生學得“紮實”,教師拼命地“細細講評”,學生被動地、無奈地“聽練”——在課堂上,師生做了很多的“無效勞動”。總體來說,在實施新課改後,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現狀制約了教學效益和質量的提高。所以,作爲一名站在教育前沿的教學工作者,有職責、有義務去進行研究,去探索,去實踐,真正地爲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終身發展負起職責來,爲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奉獻力量。

講效益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教學的優劣也應從效益角度來衡量。在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展開的時候,呈此刻我們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學範例。但爲何教師學來學去學不像?爲何浮華落盡,濤聲依舊?箇中原因有很多,但關鍵是:如何應對各種新課改理念做到融會貫通,逐步構成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如何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景來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我們不禁自問:我們的教學有效嗎?我們的教學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進而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爲此,我們需要冷靜地對待新課改,我們的學生需要在情感態度、文化知識、學習本事與習慣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我們需要思考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怎樣的有效的教與學。

據此,我們提出了“國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方案,一是課堂教改的需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線教師搞教育科研要降低重心,要把重心放在課堂教學上。課堂上,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創造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素質也就能提高。二是針對本校實際並富有實用性。脫離學校的發展,脫離學校的實際而搞的課題是沒有生命力的,選題必須仔細分析學校的內外部條件。

我校面臨的實際問題有兩個:即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怎樣才能被真正確立和調動起來?這是主要矛盾。研究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貼合學校實際,具有實用性。三是課題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我們將着眼於促進學生健康、長遠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本事的生長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分析和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爲爲抓手,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優化課堂教學的技術策略,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消除偏差、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實質把握不準,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研究到學生實際和學習水平差異性,使得新課程實驗在推進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學習方式偏差、教學方式偏差、教學組織偏差以及評價偏差等背離課改目標的行爲,教學中易出現過分誇大自主而導致課堂教學無序,過分誇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誇大學生作用輕視教師作用而導致教學不得法,過分誇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

課堂教學中低效或不講成效的教學現象普遍存在,重複性的、機械性的、填鴨式的教學現象隨處可見,公開課中表演式的、作秀式的課堂愈演愈烈,應對這些低效的課堂教學現實,對照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我們迫切期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創新精神以及探究本事的整體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所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成爲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現實問題。

2、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是學生髮展的需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目標,從而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要。所以,衡量教學是否有效,其確定依據應當是教學活動的結果是否與學生個人發展需要和社會需要相適應,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更是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具備較高綜合素質和有較強學習本事的人才,而不是隻能獲得高分的“書呆子”。良好的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經過本課題的研究,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策略,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本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學習的歡樂,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同發展,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3、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

目前,對當前課堂教學環節中的各種現象和存在的問題需要作深入的瞭解、分析。當前,作爲一線的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決的是:進取探索和改善現行課堂教學模式,認識和把握學生學習的特點、規律,有效地克服違背教育規律的做法,增強課堂教學的自覺性、預見性,減少隨意性、盲目性,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藝術性方面下真功夫。本課題的研究有望對改變當前課堂教學的低效和無效現象及推進今後的教學改革都具有必須的指導意義。

4、教學有效性研究是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的需要

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是最核心的因素,課堂教學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師是關鍵。所以,作爲教師應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學理念,切實消除課堂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最有效的發展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創新。在科學觀的指導下,經過引領教師圍繞課題學習、思考、探索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讓師生在教學改革中獲得最大的“實惠”。我們經過不懈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衝破傳統課堂的“藩籬”,構成探究、合作、民主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大力提升教師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斷鑄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師團隊,促使學校成爲一所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學校。

三、研究指導思想及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作爲教育者,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本來就是每個教師不喊口號,不唱高調的普遍期望,在教學實際中,所有的教師都在同樣地爲培養後一代默默無聞的爲黨和人民辛勤的工作。但爲什麼仍然存不一樣教師的教學效果卻不盡相同呢?除了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知識功底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存在着教育方式上的差異。所以爲提高中華民族的基本素質,改變古老的教育方法,尋找最有效的教育途徑,是我們研究本課題的初衷與指導思想。

經過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有關要素和環節進行思考和研究,尋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有利於考察教師教學觀念的有效性和教學行爲的有效性;有利於調動教師教的創造性和學生學的進取性;有利於合理配置原有的與現有的教育資源,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益。有利於激活教學活動主體的自主、能動、創新意識,促使其自覺的審視反思,改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髮展爲本。有利於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總結探討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有效教學方法、途徑,力爭構成特色。

(三)本課題所涉及的主要理論

建構主義、教學最優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學和“最近發展區”等經典教育教學理論是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這些教育理論的主要觀點如下:

1、建構主義理論。

現代建構主義把學習看作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裏表徵的過程,古寧漢(D·J·Cunningham,1991)認爲,“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爲基礎,經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學習要建構關於事物及其過程的表徵,但它並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經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而建構成的。當今的建構主義者更多地強調在具體情景中構成的非正式的經驗背景的作用,即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教學理論實施於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去,充分發揮其指導意義。

2、教學最優化理論。

巴班斯基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理論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

(I)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概念;

(2)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理論基礎;

(3)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原則;

(4)實施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程序;

(5)預防和克服學生成績不良而採取的最優化措施;

(6)對優秀學生實施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途徑。

認爲:要到達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資料,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擬定教學進度,對教學結果加以測定和分析等等。要到達最優化的關鍵: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資料;二是選擇能有效地掌握所學資料、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3、多元智能理論。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加德納提出了關於智力的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爲,智力是一種本事或一組本事,這種本事或這組本事能夠使個體順利地解決有關問題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創造時尚產品。多元智能包括這樣七種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語言智力、空間智力、人際智力和個人內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納認爲可能還存在其他的智力,如靈感、直覺、幽默感、創造力、烹調本事、嗅覺以及綜合其他智力的本事等。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倡導教師主角、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美國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了最優的教與學的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論爲指導的全新的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和最優的教與學的方式爲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的實施供給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學理論。

該理論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它關注學生的提高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我的日常教學行爲;“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我應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研究,就是在這一先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具體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四、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價值

(一)有效教學的界定

一類定義是從教學投入與教學產出的關係來界定有效教學:

1、有效教學是有效率的教學。

2、有效教學是指在必須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努力)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

3、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另一類定義是從學生的學習出發點來界定有效教學:

1、有效教學就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使學生學好。

2、有效教學是指成功實現了教學目的—學生願意學習和在教學後能夠從事教學前所不能從事的學習的教學。

有效教學的內涵界定:

從“教學”的內涵來看,有效教學是教師教的活動即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從“有效”來看,有效教學表現爲教學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有效果—學生的學習提高與發展。

有效益—教學目標是否與特定的社會與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有效率—單位教學投入內所獲得的產出高。

(二)本課題的研究價值

經過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有關要素和環節進行思考和研究,尋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有利於考察教師教學觀念的有效性和教學行爲的有效性;有利於調動教師教的創造性和學生學的進取性;有利於合理配置原有的與現有的教育資源,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益。有利於激活教學活動主體的自主、能動、創新意識,促使其自覺的審視反思,改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髮展爲本。有利於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總結探討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有效教學方法、途徑,力爭構成特色。

教育科學研究本身就是對自身的挑戰,是對常規的挑戰,顯然往往是逆水行舟的,也必須是要歷經險灘的。所以在科學道路上我們不僅僅要能生存,並且還要有克敵制勝與化險爲夷的思想,等船過河不如造船架橋過河。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七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研究意義及文獻綜述

蒸汽吞吐又叫做週期性注蒸汽、蒸汽浸泡、蒸汽激產等。所謂蒸汽吞吐,就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關井一段時間,待蒸汽的熱能向油層擴散後,再開井生產的一種開採稠油的增產方法。

蒸汽吞吐作業的過程可分爲三個階段,即注汽、燜井及回採。

稠油的突出特徵是對溫度的敏感。當向油層注入250到350攝氏度高溫高壓蒸汽和水後,近井地帶相當距離內的油層和原油被加熱。這樣形成的加熱帶中的原油粘度將由幾千到幾萬毫帕秒降低到幾毫帕秒,原油流動的阻力大大減小,流動係數成幾十倍增加,從而使產量增加許多倍。對於油層壓力較高的油層,其彈性能在加熱油層後充分釋放出來,成爲驅動能量。而且,原油受熱膨脹,原來油層中如果存在少量的遊離氣,也將溶於熱原油中。對於厚油層,熱原油流向井底時,除油層壓力驅動外,還受到重力驅動作用。當油井注汽後回採時,隨着蒸汽加熱的原油及蒸汽凝結水在較大的生產壓差下采出過程中,帶走了大量熱能,但加熱帶附近的冷原油將以極低的流速流向近井地帶,補充到降壓的加熱帶。地層的壓實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一種驅油機理。據研究,地層壓實作用驅出的油量高達15%左右。稠油油藏在鑽井完井、井下作業及採油過程中,入井液及瀝青膠質很容易堵塞油層,造成嚴重的油層損害。而蒸汽吞吐過程中具有油層解堵作用。注入油層的蒸汽回採時具有一定的驅動作用。分佈在蒸汽加熱帶的蒸汽,在回採降低井底壓力過程中,蒸汽將大大膨脹,部分高壓凝結熱水則由於突然降壓閃蒸爲蒸汽。這些都具有一定驅動作用。油層中的原油在高溫蒸汽下產生某種程度的裂解,使原油輕餾分增多,起到一定的溶劑抽提作用。蒸汽吞吐能改善油相滲透的作用。在非均質油層中,注入溼蒸汽加熱油層後,在高溫下,油層對油與水的相對滲透率發生變化,砂礫表面的瀝青膠質性油膜破壞,潤溼性改變,由原來的親油或強親油,變爲親水或強親水。在同樣的水飽和度情況下,油相滲透率增加,水相滲透率降低,束縛水飽和度增加。而且熱水吸入低滲透油層,替換出的油進入滲流通道,增加了流向的

可動油。在多週期吞吐中,前一次回採結束時留在油層中加熱帶的餘熱對下一週期吞吐將起到預熱作用,有利於下一週期的增產。總的生產規律是隨着週期性的增加,產油量逐漸減少。蒸汽吞吐具有放大壓差的作用。要盡力在開井回採初期放大生產壓差,即將井底流壓或流動液麪降到油層位置,即 抽空狀態。在前幾輪吞吐週期,邊水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壓力,即驅動能量之一,有增產作用。但一旦邊水推進到生產油井,含水率迅速增加,產油量受到影響。

從總體上講,蒸汽吞吐開採屬於依靠天然氣能量開採,只不過在人工注入一定數量蒸汽並加熱油層後,產生了一系列強化採油機理,主要是原油加熱降粘的作用。蒸汽吞吐採油屬於依靠天然能量開採,即一次採油。注入油層的蒸汽數量有限,只是注入了熱能,使井筒周圍一定範圍內油層加熱,一般僅10m到30m,最大不超過50m,以原油加熱降粘、改善油的流動性爲主,強化上述多種天然驅動能量的作用,以增加油井產量。蒸汽吞吐開採和蒸汽驅開採都是強化開採手段,採油速度很高。一般爲地質儲量的4%到6%。蒸汽吞吐開採在每個週期內的產量變化幅度比較大,有初期的峯值期、遞減期。峯值期是主要的產油期。另外,每個吞 吐週期的產量接近或達到經濟極限產量時再開始下一週期的注汽、採氣。蒸汽吞吐是單井作業,對各種類型稠油油藏地質條件的適用範圍較蒸汽驅,經濟上的風險性較汽驅開採小得多。蒸汽吞吐採油的主要矛盾,是注入油層的蒸汽向頂部超覆推進及沿高滲透層指進。蒸汽吞吐與蒸汽驅開採階段的銜接至關重要。蒸汽吞吐開採的一次投資較少,而且生產見效快,經濟回收期短,經濟效益好。但是,隨着多週期吞吐進程,產量遞減快。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的基本內容:

(1)油藏基本情況

(2)蒸汽吞吐開發效果評價

(3)形成配套開採技術確保油藏持續高產穩產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蒸汽吞吐主要解決油井不出油、油稠等問題,對井筒周圍一定範圍內進行加熱,從而提高了油井的產量。

三、研究步驟、方法、工作進度研究步驟和方法: (1) 需蒸汽吞吐井的概況;

(2) 蒸汽吞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 蒸汽吞吐的具體做法; (4) 蒸汽吞吐的效果評價; (5) 下步建議及工作方向;

工作進度;

4月05-4月11:認識課題,圍繞要求掌握的蒸汽吞吐內容查閱書籍、資料。 4月12-4月18:根據所查資料,制定研究方向和方案。 4月19-4月25:結合設計完成整個實施流程。

4月26-5月09:在實施過程中,對不合理因素進行分析。 5月10-5月23:對所制定的方案進行完善 5月24-5月31:整理編寫設計論文,準備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熱採稠油油藏開發模式》石油工業出版社 作者:劉文章

2 歡喜嶺油田錦45塊油藏精細描述及開發調整。 錦州採油廠 20xx

3《勝利油田稠油熱力採油技術》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4《特種油氣藏》主編:張方禮

5《石油工程》石油工程出版社 主編:於雲琦

論文開題報告 篇八

關於開題報告論文範文例文與“數學課堂語言的生活化”的開題報告有關本科開題報告範文論文範文檢索。

1選題依據

歡樂教學方法已在教育部門開展了十多年了,這一思維方式基本上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但由於農村學校的條件限制和人們觀念的改變不足,遠遠落後於實踐的需要。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入,語言生活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不斷地創新。

然而,目前我校仍很匱乏,把啓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電子教學等誤以爲是語言生活化。有許多問題和困難,例如:教師的自身素養,學生學識的欠缺,生活範圍的侷限性等等。此外,加之會考的主導,教學評價的不足,造成了教改的不能深入。

新課標的變化,要求以發展學生爲本,注重學生學識與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方向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使語言的生活化能完全地融人到教學改革之中。在教學中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可使課堂產生融洽,合作,互敬的氣氛,爲營造良好的動力機制。故而,本課題組就對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教學作了一些實踐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學風格。

2理論價值

語言生活化它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並且,可作爲一條教學原則,是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質的教學。所以,實踐中產生新的做法和思想,可豐富教學理論的內涵。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現,知識的重現,重現確認,這不僅僅是教學的要求,也是跟隨時代的必需。是教育理論思想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數學語言生活化是聯繫知識、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具有開放性,提升了人們對教學中問題的認識。作爲教師要做一個好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表達出想要表達的事情,是教學主導與主體的體現。它應歸交往行爲的範例,能夠豐富理論,起到活學活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3實踐意義

課堂教學的要點是要用語言來交流,言談與傾聽,溝通與合作。以師生心理世界開放爲特性,以互動爲方式,使師生之間心靈世界得以相遇,從而引發學生智慧火花,激發學生創新的靈性,教師的專業化也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語言的生活化,不僅僅能夠把知識引入社會實踐,並且能夠啓發學生促進其進取思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髮散思維,逆向思維和創新思維,是對傳統教學的深刻革命,同時也是給學生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

針對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忙其找到適合掌握知識的方法,並能熟練地,準確地運用。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構的本事,培養學生思維的本事。

4研究資料

4.1聯繫生活實際的知識及其應用範圍。

4.2對語言生活化程度的理解和表述。

4.3幫忙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知識,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表達。

4.4對數學教學的輔助指導作用方法。

5研究途徑

5.1收集資料法:查閱資料,瞭解知識的動態,借鑑有用的做法。

5.2調查法:瞭解學生學習知識後的運用效果,並提出新方法。

5.3行動研究法:分析實施中的問題,並不斷地改善。

5.4經驗總結法:對課堂實踐研究、分析、整理相應的方法。

6進程設計

6.1準備階段:

6.1.1收集資料,確定研究方向與研究策略。

6.1.2學習有關理論,落實課目。

6.1.3瞭解學生學習現狀,並瞭解其障礙,找出問題,寫出報告。

6.1.4爲研究課題供給情景,找到研究的基點。

6.2實施階段:

6.2.1分析學生學習障礙,規劃好“語言生活化”的實施方案。

6.2.2邊實踐邊改善,克服舊的教育理念的習慣思維,順利開展研究。

6.2.3整理可操作性資料,在教學中研究實踐。

6.2.4寫出相關論文,寫出結題報告。

7研究本事

本課題聘請了我校數學組成員,他們中有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也有學校的教學中堅,縣級優秀教學本事,等大力的支持。有編寫學習資料的青年教師,他們教學成績優異,獲得社會的好評,所以我堅信本課題能保質保量地完成。

8實施方案

8.1保證每週有1節課時間進行課堂實踐研究。

8.2直接參與課堂教學,在實踐中設計教學方案,做到靈活多變、生活化。

8.3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通俗易懂,使學生有化繁爲易的感受。

8.4研究過程中,請相關教師給予幫忙,提出提議,及時改善。

8.5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尋找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善。

8.6做好記錄,總結經驗和教訓,產生研究成果,寫出論文。

9重點和難點

重點:(1)知識與實踐中生活的聯繫。

(2)經過語言生活化,重設教學“場景”

難點:(1)生活中教學知識的尋找

(2)做好主體性和主導性的平衡

(3)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學生敢於設問的場景

10預期成果

(1)構成國中數學課堂中語言生活化得失的分析。

(2)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進取性。

(3)總結經驗,促進教學,撰寫論文。

(4)指出對教學的指導作用及其得與失。

“數學語言生活化”的結題報告

1課題的提出

新課改逐步進入課堂,教學觀念,教學行爲有了新的變化。課堂教學變得開放,靈活,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的機會,也相應增多,教師的主導性顯示無盡的力量,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課堂的模式,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關注點,併成爲教研的課題。

實施開放式高效課堂教學,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以進取的態度去主動探求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幫忙學生變“畏學”“苦學”爲“樂學”,“我要學”;成爲一種愉快的學習。體驗到學習數學過程是不斷地發現,探求,總結,不斷的創新,從學習的成功獲得樂趣,實現成功,從中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出高素質人才。這種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學生思維,充分調學生的主動性,進取性,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有效途徑。同時,又能快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目前,學生的思想活躍,正處於構成各種興趣的最佳時間。我們教師要抓住有效的時期,進行教育。然而,如今數學教學情景不令人滿意,僅有少部分學生理解本事較強或有強烈的學習意願。大部分學生走進了“苦學”的狀態,身心疲憊,把數學學習當成苦任務去完成。其中,40%左右的學生由於數學基礎差,對數學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另有30%左右的學生,認爲國中數學無用而直接放棄。這對數學質量的提高影響極大,所以,解決好這種現狀成爲當務之急的首要任務。

1.1教學改革是發展只需。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教育,離不開人才的培養,當今社會的迅猛發展急需我們進行教育改革。

1.2高效是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精講多練,適應社會的發展是順應時展的需要,更是教改提高教育質量的必須。

1.3高效是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

高效的教學藝術,是指教師在教學應用各種方案,合理有效,快捷地掌握更多知識的教學方法。使知識的能量做到最大的釋放。

本課題研究依據課堂教學依託社會環境,從數學教學的性質和特點出發,針對我校的情景,引進新課標的基本理論,及當今的教育思想探求開展國中數學教育的方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師生互動,面向社會,向社會生活開放、拓寬數學教育途徑,使學生在課堂中用數學,學數學,讓學生喜愛數學,明白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課堂教學是充分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髮展的需要,個性特徵,認知水平,思維本事的不一樣,以教師爲主導,學習爲主體,交流合作爲主要方式,課堂活動爲支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景,加強課堂資料,獲取更大的效益。也是我們研究課堂教學的力量源泉。

2理論依據

2.1基於優化教學理念:即在有效的時間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全面地孝慮教學規律,教學原則,現代化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進取性,主動性,奠定了本課題研究依據。

2.2有效的教學理論。它的基本觀點是教學有沒有教學效率,是充分調動師生的進取性,主動性。發揮最大的能量,教師的教學就是要將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大化,因而,有效教學理論成爲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據。

3課題研究目標

3.1科研目標。

經過研究,增長教師的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本事。在數學教學上有所新的突破。

3.2發展目標。

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爲學習的主人,並終身受用。

4課題資料

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有效時間,把握情景,注意取捨,做到讓學生多講一些,多做一些,更簡便一些,讓學生學的更多一些。

5研究方法

5.1調查法。

①學生對數學的喜歡情景。

②互助學習,以通俗的語言表述知識。

③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引人生活中。

5.2案例法。

5.3文獻法。

5.4行動研究法

6研究成果

6.1增強主體意識:

經過實驗,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得到較好的發展。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聯繫社會生活構建數學模型,參與,合作展示學生的本事,語言本事有極大的提高。

6.2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本事。

重視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從興趣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習慣,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6.3提升了教師的素養。

從枯燥的教學中,轉到了寓教於樂的教學中,更靈活有效地解決難題年輕教師迅速成長。

6.4撰寫一些案例,心得,論文,提煉了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爲今後的研究累積了豐富的素材。

論文《數學問題生活化》

案例:《應用題教學的對策》

7研究過程

7.1從興趣和本事着眼。

①數學話題簡便,使學生對數學有需求感。

②讓歡樂進入課堂,相信學生,共同提高。

③體會數學與生活聯繫的密切感,展示數學在生活中的美。

7.2合作討論。

①建立師生和諧關係。

②讓神奇的數學從生活體現。

③記好課堂筆記。

7.3共同提高。

①結對子幫忙學生共同提高。

②診治錯題,找出癥結,引以爲戒。

7.4師生的共同反思。

反思是教與學的力量源泉,是探索,總結,再探索,再總結的一個提升過程,逐步完善教學,而學生也逐步掌握知識的內涵,擴展其外延,並應用於生活實踐。

8課題研究反思與設想

8.1結題不停止前進的步伐。

儘管我們這一課題按計劃即將結題,但我們仍要堅持研究,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鞏固與推廣並拓展。

8.2主要問題和今後設想。

在整個研修中,還有一些未盡之事,但反映狀況良好,今後繼續加強教師科研本事,在學中研,研中學,多次反覆的提升,增強信心,必須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文開題報告 篇九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1、國內外研究現狀

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逐漸開始關注大學生孤獨感這一領域。在大學生孤獨感的性別差異方面,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唐民等人的研究證明,男生的孤獨感水平高於女生。李傳銀採用UCLA量表的調查結果相反,發現女生的孤獨感高於男生。國外Borys和Perlman的研究得到男女大學生的孤獨感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這樣的結果。在城鄉差異方面,蔣豔菊等人的研究證明,生源地對於大學生孤獨感體驗的影響在總分上並不顯著,可是在人際孤獨這一因素上十分顯著:農村生源的大學生體驗到更重的人際孤獨感。在專業差異方面,鄧麗芳、王瑞和鄭日昌的研究發現理工類大學生體驗到更多的感情孤獨及社交孤獨。在孤獨感與網絡的關係方面,劉加豔的研究發現網絡使用捲入度越高,孤獨感越強。可是,Shaw等人認爲網絡使用能夠降低孤獨感,孤獨者能夠利用網絡來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張曉琴等人對84名經常使用網絡的大學生進行測試,研究結果證實了網絡服務對網絡孤獨的直接作用。在孤獨感與人格的關係方面,鄒賜嵐的研究證明孤獨感與神經質和精神質呈顯著的正相關,而與外向性呈顯著的負相關。目前,對於大學生孤獨感研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定性研究不夠深入;二是,對孤獨感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差異的研究結果尚存有分歧;三是,

在影響因素的探討上對生物、文化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2、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階段,在校大學生的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他們將擔負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重任,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他們能否成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在大學時期個體心理和人格發展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克服孤獨感並建立起親密的人際關係,所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中最應當受到社會關注的心理要素是孤獨感。孤獨感是從人際交往中產生的,而人際信任是進行人際交往的基礎和前提,同時孤獨感的產生也是缺少社會支持的結果,所以人際信任和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三者之間的聯繫比較緊密。但將這三者聯繫起來進行的研究較少,本次將對這三者間的關係進行深入探究,以便發現人際信任和領悟社會支持對孤獨感影響程度和預測作用,爲構築適應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特點的、與健康生活方式相結合的理論和運作體系供給參考和理論基礎,有利於幫忙大學生建立進取的人際交往觀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資料與目標

1、研究資料

本研究一方面擬揭示大學生社會支持、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現狀,另一方面擬深入探討大學生社會支持、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關係。

2、研究假設

(1)人際信任與孤獨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

(2)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

(3)人際信任與領悟社會支持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

(4)領悟社會支持在人際信任與孤獨感關係中存在必須的中介效應

三、研究方法與手段

對濟南大學大學生採用隨機挑選被試、個別施測的方法,分別讓被試依次填寫人際信任量表(ITS)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和感情與社會孤獨量表(EVSLS),對回收的問卷統一編號,以備以後統計分析。將收集到的問卷利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非參數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迴歸分析等方法來分析數據。

論文開題報告 篇十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當前,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職業主角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相關知識的交融滲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學理念的確立和教學方式的運用,爲教師供給了一個促其快速成長的平臺;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要求教師擔負起脊樑的中堅作用,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學校課程改革的成敗。然而,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提問:"新教材中一些探究性資料,既沒有給出探究的方法,也沒有給出探究的結論,我們的教學該怎樣辦纔好?"這種提問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反思與困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課程的要求不相適應。

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學習,其目的在於經過具體的課程實施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又是建立在教師的專業成長基礎上的,因爲僅有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才能自覺地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主角,用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教師的專業成長不但需要學校的作用和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師個體堅持不懈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實施"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教學實踐。

本課題的國中生物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是根據劉志偉教師在20xx年(第35卷)第5期《生物學教學》中發表的論文《國中生物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探析》中介紹的國中生物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情境引入→探究學習→鞏固拓展→創新發展"。

二、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經過組織引領我校全體生物教師對該課題的研究,擬解決如下三個問題:

1、經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在國中生物教學中"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2、經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生物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經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研究目標

1、探索並總結出"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2、探索並總結出"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與教學有效性的內在聯繫;

3、經過"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有效促進國中生物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研究資料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資料有4個:

1、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來應用創新教學模式;

2、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來優化新教學模式;

3、生物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

4、研究如何檢測生物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用於研究國中生物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

調查研究法:用於研究國中生物教師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用於教師在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

行動研究法:用於研究在生物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

六、研究過程與階段(含時間安排)

課題研究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課題準備論證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請課題組導師審定、指導、論證;課題組研究小組的成立;課題開題。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4月)課題實施階段。本階段要組織和引領課題組成員在本課題的指導下(),緊密圍繞課題開展研究活動,積累第一手資料。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課題總結驗收階段。

本階段要對實驗過程材料進行梳理、提升,構成研究成果;發表研究成果。

七、預期成果

如果我們的課題得以順利推進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們能夠期望,經過我們的課題研究,可能會取得如下幾方面的預期成果:

1、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報告、論文;

2、國中生物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專業成長的典型案例;

3、在研究該課題中的優秀課例;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