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學習體會

國小數學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學習體會

國小數學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學習體會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爲了用不着教。”只有學生掌握方法後才能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爲其帶來更大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運用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數學課堂裏自由地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從中尋找快樂。

一、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目標的靈丹妙藥,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動力,引發學生產生持之以恆的思維探求。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國小生心理的重要特點。教學實踐表明,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充分利用學生學習上的好奇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如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先出題。學生慢慢計算,一下子答不上來。我讓學生任意報數考我,結果無論多大的數,我都不假思索地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老師爲何如此神速?在好奇與興趣的引領下,學生帶着渴求的心態探求其中的規律,學習成爲發自內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種負擔。

二、引導自主學習的方法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學實踐表明,有效自主學習的開展,還依賴於教師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策略,從而逐步培養學生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數學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多樣化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巧用文字轉換

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通過巧用文字的轉換,幫助學生解決數學難題。例:一位老師教學有關“排列與組合”的內容時,出示一道習題:一次聚會中,豬八戒、沙和尚、孫悟空想3人一起按順序排列拍照,請問有多少種排列方式?乍拿到這一題目,許多學生只顧撓頭。於是我巧用文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換:“豬沙猴、豬猴沙……”沒等我說完,學生已經理解如何進行排列了。

2.引導分析比較

在教學口算“35+48”時,有的學生這樣計算:35+40+8=83;有的學生這樣計算:30+48+5=83;有的學生這樣計算:35+50-2=83;還有的學生直接用“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的方法進行計算。面對此種情況,我沒有強求統一,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尋找適合自己的最爲簡便的方法。如此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讓學生在彼此交流中獲得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尊重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促進了學生自主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掌握。

三、拓展自主學習空間

實踐表明,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使學生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們應着力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

1.鼓勵質疑提問

實踐表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上多給學生一次提問的機會,就是多給了學生一次成長的機會。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質疑提問。例:一位老師在低年級的“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出示圖畫,讓學生根據圖畫內容,尋找出圖中的己知條件,並鼓勵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在充分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嘗試解決問題。如此教學安排,充分體現了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的轉變,實現了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促進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創造思維的激發。

2.創設開放問題

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能夠爲學生創設出多角度、多方式思考問題的空間,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例:在教學“乘車問題”的內容時,我出示如下問題:“在一次團隊旅遊活動中,共有28人蔘加旅遊,共需要大車和小車若干輛。大車每輛最多坐8人,小車每輛最多坐4人。問:究竟如何派車才更爲合理呢?”針對這一問題,學生進行了熱烈討論,並展開自主交流。不同的學生都發表了自己富有個性化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爲:派2輛大車,3輛小車較爲合理,列式爲2×8+3×4=28(人),正好坐滿。而有的學生卻認爲:如果沒有空位,客人們的行李就沒有地方放,假如有老年人,更應該空出幾個座位供他們休息。所以可以直接派出4輛大車,列式爲:4×8=32,空出4個座位讓人們放行李或供老人休息。這時又有學生提出:在一些大型的旅遊車上有專門供人們放行禮或供人休息的軟鋪,因此不需要空出多餘的座位,所以完全坐滿纔是最合理的選擇,還能節省多派車的費用……在激烈的爭論中,學生思維得以交流,智慧得以碰撞,潛能得以展示,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理念。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運用。

3.靈活作業選擇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把作業選擇的自主權大膽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的選擇能力,能夠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從而讓學生真正變要“我”作業爲“我”要作業。因此,在平時作業佈置中,我們可針對每位學生在認知水平、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特長與需要,自由選擇練習的數量、深度和形式。比如,對於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引導他們側重選擇拓展提高題進行練習;而一些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可側重引導學生選擇一些基礎題進行練習。

總之,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給予學生理智的挑戰、豐富學生經驗系統,使學生獲得深層次的體驗,給學生足夠自主的機會與空間,才能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