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什麼是創新意識 篇一

創新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範疇。它是開展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種心理特徵,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勇氣、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求新精神是一種敢於拋棄舊觀念和舊事物,勇於創造新觀念和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他們不滿足於現有的知識(他們掌握的事實,他們建立的理論,他們總結的方法),不斷追求新的知識;對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不滿意的;根據實際需要和新形勢,不斷改革創新;他們不符合刻板印象(規則、方法、理論、陳述)。敢於打破原有框架,探索新的規律和方法;他們不敢迷信書籍和權威,不敢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想來質疑書籍和權威;他們不會盲目模仿別人的想法、言論和做法;它們並不遵循相同的模式;他們只以書爲本,堅持獨立思考,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我不喜歡一概而論,追求新奇、唯一性、幻想和獨特性;不死板、死板、靈活地運用現有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個方面。它在其他方面與紀律精神並不矛盾,而是統一的。例如,創新精神的特點是敢於拋棄舊觀念,創造新觀念。同時,創新精神是以遵循客觀規律爲前提的。創新精神只有符合客觀需要和規律,才能轉化爲創新成果,成爲推動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新精神既崇尚新穎性和獨特性,又受到一定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的制約。創新精神倡導獨立思考。

並不是我們不聽別人的意見,不欣賞自己,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驕傲自大,而是我們應該團結合作,互相溝通。同時,這也是當代創新順利進行的必經之路:勇於創新,不怕犯錯,不鼓勵犯錯,而是在課堂上糾正錯誤,害怕知道錯誤,這是一種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創新精神不迷信書本和權威,不反對學習前人的經驗,任何創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精神提倡大膽的懷疑,懷疑應該建立在事實和思考的基礎上,而不是虛無主義懷疑一切。總之,我們應該從全面、辯證的角度來看待創新精神。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二

一、激發創新興趣和熱情,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

創新的最好刺激,是對創新材料的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的熱情。在生物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觀察想象、講故事、做實驗、參與實踐等一系列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熱情,如,通過觀察和比較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標本,釐清植物的六大器官之間的關係;介紹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屠呦呦的生物創新給人類帶來巨大貢獻的事蹟,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動手製作動物細胞模型、測定種子發芽率,到玉林當地的景區——五彩田園參觀無土栽培技術,對玉米、向日葵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給家人測量血壓、做膝跳反射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興趣倍增,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增強創新的慾望,無形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引導學生質疑,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質疑是創新的開始,好奇、質疑正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在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衆”,“只唯真”“只唯實”,敢於質疑,凡事多問個“爲什麼”,要有刻苦鑽研的勁頭,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出獨到見解,開闢新的思維境界。如在學習植物的無性繁殖時,筆者引導學生質疑:荔枝樹、龍眼樹除了能利用嫁接進行無性繁殖外,還可以用其他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繁殖嗎?當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一個創新想法:應該都可以用環剝樹皮加溼泥土,類似扦插的方法進行快速無性繁殖。不少學生認爲這個方法不可行,但筆者對該生這種創意進行了表揚,並鼓勵其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後來該學生與另外三位學生組成實驗小組,尋找有關資料,請教果農師傅,利用週末時間各做了10條龍眼樹和荔枝樹枝條的實驗,一週後這個小組發佈了他們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錄像視頻:共13條枝條從剝掉的樹皮處生出了多條白色的根。這過程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激起了學生的創新興趣和主動探索熱情,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

三、開展實踐活動,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實踐是創新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它不僅能使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如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設計和實踐製作“酸奶”和“米酒”、發“豆芽”,用染成不同顏色片段的繩子做DNA簡易模型,飼養觀賞魚等實踐活動。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精神興奮、興趣濃厚、熱情高漲,自然而然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合理激勵評價,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催化劑和強化劑

人們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關注、認可和尊重。因此,當出現“標新立異”的學生時,教師要適時激勵學生,如在學習《神經系統的組成》時,由於該內容較爲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有一位學生用一段多股電線製作了形象生動的模型,教師可以用激勵的語言評價他,“你真肯動腦!”“你的想象力真強!”“你真有創意!”這位學生的能力得到肯定,創新意識得到強烈的催化和進一步的強化,在後來的學習中,更加努力鑽研,去尋求更新、更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五、指導學生學會反思,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循環動力

反思是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學生不斷創新的內驅力,能使學生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爲日後的創新提供有效的指導。教師平時對學生多用反思性語言進行啓發,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做了“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探究實驗後,教師指導學生反思:你認爲怎樣才能提高唾液分泌的速度和質量?做了“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的探究實驗後,教師指導學生反思:你有什麼啓發?有何收穫?這些反思的語言不僅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豐富,更加全面,還能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注入強大的循環動力。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非一朝一夕就可達成,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三

(一)健全創業心理的培養體系,優化職業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生創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恰當的教育、引導使學生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及耐挫能力等,充分發揮心理援助機構的重要作用。另外,創業心理培訓教師及專業職業指導教師的隊伍相對匱乏,使相當一部分學生沒能在需要學習有關創業心理健康知識的時候獲得較好的指導,也沒能在他們心理上承受巨大創業、就業壓力及矛盾衝突時得到有效的慰籍和疏導,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職業師資隊伍的整體建設。

(二)加強創業理念的科學指導,注重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培養的協調發展

1.發揮優勢,努力培養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創業意識

國際上普遍得到認同的一種觀念是:高校設置創業教育課程,不僅有利於*本站 *創業和就業,還會形成國家經濟發展的“直接驅動力”。因此,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體系,是進一步加強創業理念科學指導的重要前提。如將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指導等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將創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明確創業教育內涵與實質的基礎上,不斷建立科學實際的創業理念 。

2.優化創業環境,大力拓展大學生創業渠道

創業教育工作要始終堅持務實、創新,堅持“以項目爲抓手、以競賽爲導向、以普及爲目標”的指導思想,開展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全面提高學生主動創新、自主創業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以圍繞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爲着力點,充分發揮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帶領他們到企業中學習實踐,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創業技能,形成以科技服務推動地方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以地方資源推進學校科研、教學工作的良性互動[6]。

3.求真務實,全面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

創業教育擔負着破舊立新,解決好新、舊創業理念衝突與融合的重要使命。爲此,高等學校必須幫助創業者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鼓勵他們放棄錯誤的思維定勢、樹立理性的創業精神,強化符合市場經濟規則和法律規範的契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業激情,引領學生在艱苦的實踐中獲得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什麼是創新意識 篇四

創新是一切突出成績的動力源。因此,黨員幹部要想出色做好在本職工作,真正爲部門事業、爲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必須以走在時代前列、推動工作見實效爲座標,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爲人先,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用新的舉措,開創工作新局面。

增強創新意識,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思想解放有多遠,發展之路就有多遠。飛速發展的世界把“不進則退”的形勢展現在我們面前。黨員幹部要有勇於衝破防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牢牢把握各項工作的主動權,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不斷有新突破、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工作上不斷有新舉措、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

增強創新意識,還必須要在學習中堅持與時俱進。無數實踐經驗證明:創新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是主客觀條件巧妙結合的產物,是多種因素的結晶,而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則是實現創新的基礎。一個人掌握知識的多少,往往意味着這個人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做基礎去創新,這好比在空中建樓閣一樣虛幻縹緲。所以,黨員幹部要想踏準時代的節拍,在工作中有所創新、有所創造,就離不開持之以恆的學習。

增強創新意識,需要有敢爲人先、敢想敢幹的膽氣。創新是在現有基礎上前進、突破,某種程度又需要對現在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傳承、修定、調整,甚至否定。只有敢想才能敢幹,只有敢幹才能突破,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所以,黨員幹部要勤于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把創新作爲自身一種必備的素質和能力,用進步的思維和舉措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以永攀高峯的精神創造一流的業績,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五

一、從教學環境入手,培養創新意識

要使學生學會創新,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前提。要建立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必須要做到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在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自由地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參與各項數學活動;自由地與老師、同學溝通討論各種學習信息。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人擁有成功感的時候,便會產生喜悅的情緒,而這種喜悅的情緒可以激勵擁有者向着獲得成功感的方向繼續努力。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各種正確的學習方式、活動進行獎勵,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刺激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繼續努力,尋求創新。

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正是國小階段學生的天性,正是由於較重的好奇心,這一階段的學生常常會對一些問題產生興趣、產生疑問。而這些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只有先有了疑問,纔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纔可能產生創新。世界上很多重大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好奇心使人對事物有了一個刨根究底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刺激人們積極思考事物的特點,觀察事物的特殊現象,從中發現奇特之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自由的提出各種問題,這便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在保護的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各種有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引導學生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應用題:“老師爲同學購買獎品時,買了10個筆記本用了15元,又買了20支鉛字筆,已知筆記本的價錢與鉛字筆的價錢相同,買鉛字筆用了多少錢?”按照一般的解法,立式應該是15÷10=1.5(元);1.5×20=30(元)。但是,教師可以在解題後繼續提問:“同學們,請問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點撥,“我們可以從筆記本與鉛字筆的價錢相同入手”;“再想一想筆記本數量和鉛字筆數量的關係”……通過教師的一步步點撥,全班學生一起思考、驗證,找出新的解題方法:20÷10=2;15×2=30(元)。用這樣的方法計算答案不僅正確,方法也更加簡單。

三、充分放手,引導學生創新

要激發學生創新,教師的教學就不能再延續以往“老師講解、學生記憶”的傳統教育方法,而是應該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對學生表現出充分的信任,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所用過程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方法的教育,不能只關注答案,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時,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用自己的思路去解決新問題,對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精煉,深入瞭解。當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從旁點撥。久而久之,讓學生培養起一種自己動手、動腦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瞭解新知識;總結舊知識的學習習慣,以及敢於迎難而上;敢於“天馬行空”;敢於“胡思亂想”的思維習慣。

四、運用變式,激發創新

人如果長期採用同樣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就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一種習慣性思維,而這種思維定式和習慣性思維往往容易扼殺創新。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在不改變數學本質的前提下求變,在變中求發展,在變中謀創新。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六

新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出了明確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啓發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而且教育更應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發現新事物、揭示新規律、創新新方法和解決新問題。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起着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國小生進行創新思維,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通過恰當的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深入挖掘和張揚教材及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因素,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國小生創新素質的發展,又有助於減輕國小生的負擔和強化學習貴在創新的思想,使教材具有使學生樂於學習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的最簡單的辦法是求多解練。國小數學教學要適應數學教學的實際,提高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同解變型和恆等變型的能力。作爲教師要精選例題,按類型、深度編選適量的習題,再按深度分成幾套,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啓發學生積極思考,活躍學生思想,進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都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學生質疑問難

“疑”是創新思維的火花,“問”是追求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正是從質疑問難開始,從解疑入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國小生的好奇、好問、求知慾望旺盛等特點出發,把質疑、解疑作爲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鼓勵學生質疑,指導解疑,需要講究策略。

1.淺顯的問題學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學可以發現,學生大多提出的問題是一般性的問題,教師可以不必急於解難。應鼓勵學生自己解答,使學生既敢於質疑,又能解疑,以樹立信心。

2.難點問題學生討論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疑點或難點以及比較含蓄或潛在的內容,應啓發學生思考討論,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討論中有所發現和創新。

如教學“面積的認識”,爲了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概念,教師先教學認識“物體的表面”,讓學生摸課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觀感知。由於教師舉的實例其表面都是規則的長方形,學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這時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質疑,提問:我們認識了物體的表面,你還想到什麼?這一問,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文具盒的表面有6個都是長方形的面,一個足球的表面是什麼形狀?”“蘋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學生提出問題後,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就有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對“物體的表面”作了頗有新意的描述:“我們看得見,摸得着的部分是物體的表面。”這樣新奇的回答,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得學生從生疑到釋疑過程思維活躍,並能自己解決

三、培養學生創新品質

求異思維是開放性思維,是創新意識的一種具體表現。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多角度思考問題,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

例如:在教學兩個量比差應用題“籃球比排球多幾個”這一問題時,讓學生從多個面,用不同的詞語表達。例如:

(1)排球比籃球少幾個?

(2)籃球和排球相差幾個?

(3) 籃球再少幾個就與排球一樣多?

(4)排球再多幾個就與籃球一樣多?這些問題雖然實質是一樣,但由於問的角度不同,回答時語言組織就不一樣,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

四、誘發學生感受生活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數學時,教師要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樑,將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就可以模擬買賣貨物的情境,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遊戲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要爲每個學生準備1分、2 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幣共5元,讓學生來認識這些人民幣。在活動中要求:(1)每個人購買的商品中必須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發給的錢,看誰買的東西多,買的東西好,買後要進行評比。活動後進行集體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要說出自己買了哪幾樣商品,每樣商品多少錢(分別用分、角來表示)。通過活動,學生不但認識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l角=10分,會進行換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周圍,從而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靈活運用方法、恰當引導,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就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只要課前教師精心鑽研,制定切實合理的教學目標,遵循教學規律,教學方法新穎,富有創新意識,就能啓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