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精選多篇)

第一篇: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精選多篇)

精妙絕倫的花園需要獨具匠心的園丁,綺麗多姿的語文課堂需要優秀博學的教師。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上好一節好的語文課?這恐怕是所有辛勤耕耘在語文教壇的老師們的困惑。近段時間,我有幸聆聽了一些優秀老師的公開課,悟得一節好語文課應該是這樣的。

一、駕馭教材的高超能力

深入鑽研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文的整體結構,纔有可能從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的辯證關係出發,把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確定一個質與量統一的整體性的教學目的;纔有可能設計出恰當的提問,啓發學生思考,推進教學過程,使國小語文教學大綱的精神落實到每篇教材的教學中,教材才真正地發揮“憑藉”作用。教師只有擁有駕馭教材的本領,有”一覽衆山小”的宏大氣勢,在教學語文課的過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氣勢恢宏。教師用這種恢宏的氣勢才能更好地影響學生,促使學生學習好語文課,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二、紮實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有的人說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書法家,應該是一個播音員,應該是一個作家。當然這話說得有些太嚴重,但是我想其實這就是讓所有的語文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執教的幾位老師專業知識紮實,普通話發音準確,上課語速適中、聲音響亮;並用適當的動作姿勢助說話,使語言形象生動、高低抑揚有致、感染力強。有的甚至巧用修辭,典故、古詩名句。語言幽默風趣,妙語連篇,聽了簡直是一種享受。教師教態自然親切,富有表情、感情,語言循循善誘。三筆字工整規範,對教材熟悉,運用多媒體設備嫺熟自如,得心應手。如果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不過硬,不會教出好學生來,也不會有如此精彩的課堂。

三、主動參與的全體學生

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先進教學理念.教案並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設計,學生都還未參與進來,怎能完全確定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一定會是什麼樣?如果課前就能預設整個教學過程,寫好詳細的教案,那學生就成了教師手下控制的機器了。幾位老師在課堂上,始終都能關注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控自己的教學設計,因此,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來,每一節課都顯得生機勃勃。這樣的教學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好的語文課堂,是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真正實現平等、民主、和諧交流的過程。一堂課如果僅僅是老師在忙碌,而學生很少參與,老師的水平再高,對學生自身而言也沒有得到發展,這樣的課就不能稱之爲好課。

四、激情飛揚的學習情境

作爲一個老師,首先我們得十分明確,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雖然他們比兒童要大點,但我仍想把他們歸爲一類)。人小情多,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並不誇張。兒童的情感會形成一種驅動的“力”,聰明的語文老師應該利用學生的情感,使其成爲他們主動投入、參與教學過程的“力”;責任心強的語文老師更應該培養、發展學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運用孩子們的情感,使他們把情用在課上,情到深處課自優。

許雲藝老師在教學《慈母情深》時首先通過三次讀題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入情;接着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做到以情感動學生,讓學生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入情”“動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移情”,也就是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這時,許老師就通過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品味,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從而實現了移情。

聽一節好課是一種享受,聽好幾節好課是一種震撼!我決心以這幾位老師爲榜樣,精心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努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更好地爲教育教學服務!

第二篇:上好一節語文課的反思

上好一節語文課的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的確,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懷念母親》一課,作者通過介紹自己對兩位母親——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懷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你喜歡自己的母親嗎?誰能列舉一件小事談一談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深厚感情?”簡短的一句話,開啓了學生感情的閘門,學生紛紛發言。正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在簡單的交流中,學生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正是基於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正是基於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

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不到一年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是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回顧我聽過的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第一篇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第三篇: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

要認真備課、上課。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課前備好課。不僅要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選擇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組織好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運用好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活動起來,讓他們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都有所收穫。

第四篇:淺談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

淺談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

有人說:走過了春,便難忘春的嫩綠;走過了夏,便難忘夏的火紅。教過語文的人,方知教語文的酸甜苦辣;纔去思考怎樣才能教好語文。幾年的語文教學給我的感悟是:

首先,語文教師應該是充滿激情的。葉瀾教授曾說過:“語文教學和情感是水*融的關係:關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也就是觸到了語文教學的真諦。”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他必定像藝術家那般擁有一顆充滿激情的心靈。要教好語文,不僅需要理性的思想和思維,同時更要求語文教師是一個感性的人,充滿情感的人,否則,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一篇篇的文章都是有血有肉的,太冷靜就不能領會其內涵和實質,學生也就很難產生共鳴。如教《小音樂家揚科》,板着面孔講恐怕就不能把真正的情感表達出來,講揚科第一次摸提琴的過程時,即使眼睛裏沒有充滿淚花,但也不能面無表情。所以說,在課堂上,我們只有讓自己先感動,而後創造出美好的情景,才能夠使學生動情地學起來。

其次,語文教師應該是充滿智慧的。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必定是充滿智慧的。他不僅能夠合理充分對課堂作好各種預設,更善於隨機應變地把握好課堂的生成。因爲語文教師不單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請繼續 關注本站)文化的實踐者和開拓者,只有具備了厚實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素質,具備了深遠的文化意識、文化視野和文化闡述能力等文化底蘊,纔可以在教學中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才能勝任語文教師的崇高職責,才能使文化的教學成爲一種自然的過程。正如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在一次評課時所說:“課堂的精彩來自學生的精彩,學生的精彩來自老師的精彩,老師的精彩來於他的智慧。”

再次,語文教師應該是真誠的。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的學科,是爲學生的生命奠基的重要學科。科學是求真的,人文是求善的。因此,我們信奉“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另外,課堂教學不同於舞臺表演,看重的是一個過程。看教師怎樣激勵學生的興趣,怎樣把握課堂的生成,怎樣智慧的引導學生。還課堂以真實,允許不完整。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探索,充滿了嘗試,也充滿了失敗的過程,我們老師不必和自己過不去,崇尚自然纔是人性化的追求。語文教師只有滿懷真誠,才能帶給學生智慧的啓迪,才能給予他們生命的激勵,才能喚醒他們靈魂深處最真、最善、最美的那一部分。

教育就是一種影響,讓我們以我們的激情、智慧和真誠喚起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和激情,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快樂,體驗生命的幸福和美麗。

第五篇: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

針對面前國小教育當中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提出的問題看法,如何才能上好一節真正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這是目前一直困擾教育一線的大問題,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和總結平時的教學經驗,我發現要上好一節語文課不是很難。

這首先需要我們真正去理解語文的內涵。其實語文就是語言文學,語言就是人與人之間唯一的交流途徑。但是這只是簡單的口頭交流,做爲教師這種交流是不夠的,在當代社會,教師承擔着一個最大的社會責任,那就是要用語言表達達到心靈溝通的能力,才能把知識準確的傳輸給每一個學生。但國小教育的對象,在年齡上都相對較小,這樣就必須要有一個能夠正確的把握他們內心的教師去教他們,針對他們上課好動,愛說的天性,怎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呢?這就要正確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和愛玩愛動的活潑心理,把文化知識傳授給他們。

具體地說,小孩子對什麼都好奇,對什麼都想了解。第一天上課,很聽話,就是不到十分鐘就坐不住了。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和格式化造成的。市場經濟需要我們教育事業也要變一變了。我們要長自身的不足來完善他。按照孩子們的天性想辦法去適應他們。所以你的語言能力、方式、色彩就顯的尤爲重要,在好的語言能力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表達出文學了色彩,才能讓他更有味道,更加深刻。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把最完善,最多的知識和最多的技能傳授給孩子們,讓他們牢記在心。

還有一點,就是合理的運用語言,調解課堂氣氛,怎樣調解 1

課堂氣氛呢?這就需要我們一上課就運用故事的形勢把孩子的思維帶入到故事裏,讓他們認爲這個故事就在身邊,他們就在故事裏。這樣就最大限度的給他們想象的空間,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而且我相信這樣的語文課,在他們的腦海裏印象會很深。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很難在一個模式或固定化的工作中堅持長期工作,也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對自己的工作去思考和創新。爲什麼呢?因爲長期的一個固定模式,會讓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心態思想上變的麻木起來,這樣長期下去,就會消沉,更談不上創新。一個好的氛圍會讓人心情愉快,讓人奮進,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的思維也最終就像沙漠中的一滴水,讓你產生希望,他的力量無限大。

我在教育中,也通過多年的積累,也充分認識這一點,我試着去做,結果很有作用。有一次我上課從一開始就針對孩子們厭學的思想做了充分的準備,專門爲他們準備了一節激勵思想的加油課,從一個小故事把他們帶入課堂,再從小故事中找他們克服心理自卑的要點,激勵鼓舞他們,雖然我這一節課很簡單,但是真正教會他們在自信中生活和學習,通過這一節課,孩子們突然變得懂事了,也能夠主動的去學習,主動的向我提問題了,對於這樣的變化,我深感欣慰,因爲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我對能教好他們也很有了信心。

那麼做爲一名國小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觀念,教好每一位學生,這是我最大的幸福。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反思,繼續進取,努力成爲一名學習型、探究型、思考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