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與朱元思書多篇

與朱元思書多篇

與朱元思書 篇一

.《與朱元思書》教案1-4

.《與朱元思書》學習要點

.《與朱元思書》教案 5-7

.《與朱元思書》課堂實錄

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講稿

.《與朱元思書》閱讀訓練

.《與朱元思書》基礎訓練

.《與朱元思書》綜合能力測試題

.《與朱元思書》同步練習

.《與朱元思書》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8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7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6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5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4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14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13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12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11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10  

《與朱元思書》ppt課件1  

《與朱元思書》mp3音頻朗讀  

《與朱元思書》flash朗讀  

《與朱元思書》flash圖片素材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鑑賞水平。

4.通過教瀆本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5.背誦並默寫全文。

學習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學習方法:

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時間

兩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騷人墨客吟詩作文,爲今人留下了衆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例如:(多媒體顯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東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導。(清·劉嗣綰)

可見,富春江早已爲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僅用114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旖麗風光,被視爲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可謂美不勝收。

二、讀文字,反覆朗讀,疏通文義,溝通古今

1.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不解之處可提出疑問,共同商議解決。

2.反覆朗讀,要讀出語氣和重音,特別強調要讀出層次。

3.做古今溝通的練習。(學生互相測試)

A.請查找工具書,找出和下列加點實詞意思相同的成語。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一應俱全 百廢俱興 面面俱到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荒謬絕倫 聰穎絕倫 絕代佳人

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自強不息 息事寧人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雖死猶生 過猶不及

B.給出譯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這時,駕舟順流飄蕩,可以隨意東飄西泊。──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着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着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枝葉盡力往高遠展伸。──負勢競上,互相軒藐。

4.再次熟讀課文,基本達到給出上句,能夠對出下句的程度,鼓勵在課堂上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在基本成誦的基礎上,感受文章的聲韻美

1.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範讀課文.其餘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重音、停頓。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纔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於句號,每一個句號後的停頓應小於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後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爲主。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2.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3.本文是駢文,請找出文中出現的對偶句,並說說它們的妙處。

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讀來琅琅上口,節奏感極強。

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先找出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我們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更令人讚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峯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三、拓展探究

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爲適於人類生存的美好環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環境也能美化人即人類受教育和陶冶而變得更完美、更高尚;請結合這段話談談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的理解。

提示:這句話中雖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奮發有爲,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但所蘊含的自然美的審美情趣,’教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你看,那些汲汲於追求個人名利,四處奔走,苦心經營的人,面對“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的奇峯。聆聽“泠泠作響,嚶嚶成韻”的美聲,不禁心曠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泊了功名利祿之心。

四、課堂小結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爲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爲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藉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佈置作業

1.請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提示:不必侷限於課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字字落實,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關於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後附教學設想

教學設想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但與一般書信不同,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務的敘述,而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描寫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根據這一特點,我們設計的教學目標重點突出了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志趣美。

對於教學過程的設計,我們是這樣考慮的:相對於現代文,文言文要在疏通文意、熟讀甚至背誦文章的基礎上去賞析,並進而達到積累優秀古詩文的目的。因此,我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語的設計。以吟詠富春江的古詩導入,如:吳桓讚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韋莊錢的“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蘇東坡的“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等。

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積累優秀古詩,又能讓學生對富春江的美景有初步的認識,爲學習文章做好鋪墊。

在第一課時中,我們重點安排的是疏通文意,反覆朗讀,達到基本成誦的程度。這一環節我們認爲是學習文言文的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只有很好的理解文意,才能深入文章內部,體會文章蘊含的深情。

第二課時,在課文基本成誦的基礎上,首先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聲韻美。這一環節之所以放在第二課時,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自己的理解上自主發揮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韻律的美感,並藉以培養學生的朗讀水平。

其次是探究文章主旨。這是理解的昇華,在此環節,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陶冶。

在備課之前,我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了讀、思、品這幾點上,並結合這幾點設計了這一課的教案。另外,我們也注意到了要發揮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要讓學生爲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

與朱元思書 篇三

教學方案之一

教學目標: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並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彙。

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的內心感觸。

3.側重在朗讀中感悟,讀出情感,還要求表現出作品的語言美

教材分析:

本文是吳均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途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創造了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彷彿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根據這種情況,我覺得引導學生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尤爲重要。該文是一篇有名的山水遊記,千百年來廣爲人贊。文章中的志趣美是原因之一,這也是教學難點之一。

教學設想:

這麼美的一篇文章,我們把美的地方找出來,分析它的寫法特點和語言特點。分析課文的同時也可找出背誦的思路。根據文章像鄉富春江美景,找出富春江的山水有何“奇”“異”之處。首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之“異“表現在:水清、水深、水急。山之“奇”表現在:山陡、山高、山青。因爲新課標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因此,我設計了兩個方案,一個是重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常規課,一個是重視能力培養的優化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應該有很多人去過浙江吧?你們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請學生回答。)

師:看來同學們對浙江美景的印象很深。剛纔有同學提到了富春江,就請他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師:他說的真不錯。富春江的景色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中就詳細地描繪了富春江的風光,這就是著名的山水遊記《與朱元思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多媒體)

吳均,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南北朝時樑代的文學家。他的詩文多描寫山水景物,風格清新,在當時文壇上產生過較大影響,人們把他的寫作風格稱爲“吳均體”。

二、研讀課文

(一)、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不明白的讀音、停頓。

(教師明確補充: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

2.再讀課文:圈出不好理解的詞句,準備提問。

3.齊讀課文:注意其生字新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讀出情感處理。

(二)、分析結構,概括內容

1.第一部分(1)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第二部分(2)分寫:先寫“異水”,後寫“奇山”。 “異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軒邈,景中含情。“異水”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奇山”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並抒發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裏,作者既從側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厭棄塵俗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對美好的大自然嚮往。

本文寫作手法上採用了先總後分的手法。

(三)、梳理字詞

風煙:指煙霧。共色:同樣的顏色。俱:都。許:附於數詞之後,表約數,相當於“上下”“左右”。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從流飄蕩: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縹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着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裏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着往高處和遠處伸展。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相鳴:互相和鳴。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經倫:籌劃、治理。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上,在上,名詞作狀語。猶: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見:同“現”,顯現,顯露。

(四)、翻譯全文xk

風停了,煙霧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羣山融爲一色。我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觀賞風景。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水中游動的魚兒和水底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着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着高峻的山勢,爭着向上,彷彿彼此爭着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羣山競爭着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個山峯。泉水衝擊着山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着,猿猴長時間地啼個不停。那些像老鷹高飛沖天一樣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山谷中由於)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時也可以見到(從枝葉的縫隙間漏射下來的)陽光。

(五)、文本探究

齊讀課文思考:

1.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裏,“異”在哪裏?

明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2.本文寫景很有條理,你覺得這篇文章寫景的順序是什麼?

明確:全文共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自然段先寫異水,運用比喻和誇張將富春江“異水”形象地表現出來;再寫“奇山”: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三、小結:

1、描寫景物角度多變,手法多樣。

2、文章筆法靈活,構思精巧。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時作業。

2.根據導遊詞的要求,試着把文章改寫成一篇導遊詞。

附板書:

異水:“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奇山異水{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天下獨絕  奇山:“看”(視覺)(高山寒樹,軒邈成峯)

“聽”(聽覺)(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附錄:練習一份

一、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yuān飛lì天者,望峯息心;經lún世務者,kuī谷忘反。橫kē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理解填空

⑴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

⑵作者描繪異水時,抓住了                   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

的特徵。(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3.文中“yuān飛lì天者,望峯息心;經lún世務者,kuī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與“猿則百叫無絕”的“絕”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往來而不絕者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天下獨絕

d.以爲妙絕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運用了      、      修辭方法,寫出了江水之異在於          ,文中還運用了        修辭,試舉一例:

6.說說本文的結構特點:

二、描寫一個家鄉風貌的片段,要求寫出家鄉風貌的特徵,150字左右。

《與朱元思書》教學方案之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在浙江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富春江。南北朝時樑代的文學家吳均曾經寫了一篇關於富春江山水的文章。今天,讓我們尋着這位文學家的足跡,走進富春江,去領略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爲讚賞。天監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爲主簿,常與他賦詩。後爲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後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燬。後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註釋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爲‘吳均體’。”《隋書•經籍志》四著錄:“樑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爲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集》三卷。”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

關於駢文:又稱“駢體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駢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駢偶”(兩馬並駕爲駢,兩人並處爲偶)。全篇以偶句爲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爲“四六文”,以後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爲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彙。駢文對唐宋以後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由於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爲文章的桎梏。

三、出示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瞭解有關吳均的文學常識,並認識作者通過描寫富春江美景所表達的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

4.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文章多角度刻畫景物的寫法。

四、指導學生進行自學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瞭解文意。

藉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後提出來全班討論。

教師明確:

風停了,煙霧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羣山融爲一色。我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觀賞風景。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水中游動的魚兒和水底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着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着高峻的山勢,爭着向上,彷彿彼此爭着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羣山競爭着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個山峯。泉水衝擊着山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着,猿猴長時間地啼個不停。那些像老鷹高飛沖天一樣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山谷中由於)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時也可以見到(從枝葉的縫隙間漏射下來的)陽光。

3.質疑求助——歸納整理

a(1)書中註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2)古今異義字詞(3)通假字 (4)一詞多義(5)同義詞(6)成語(7)句子翻譯

b分析層次結構,理清背誦思路

明確:先總後分。先總寫:用“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接着,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分寫:首先寫水。這裏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爲一靜一動。接着寫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這裏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簡單概括爲先總後分,先寫水,後寫山。

c本文描寫生動,你認爲具體表現在哪裏?

明確: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於抓住了景物特徵。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淨”託“色”,“景”中孕“情”。置身於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淨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峯。”這裏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五、課文小結:

(一)寫作特色

1.由總到分描寫景物

文章第一部分開篇寫“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是遊富春江的總體感受,然後交代了自己遊覽的路線後,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文章內容。文章第二部分先寫 “異水”,後寫“奇山”。由總到分,條理清晰,結構緊湊。

2.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文總寫山水時,用奇異來形容概括。第二段寫水時,抓住了動靜兩種情況下水的特點:在迂緩處水的特點是清澈。作者描寫水清澈的特點用了誇張的修辭:“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而且用水底景物來突出這個特點:“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流迅急處水的特點是飛速洶涌,作者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山時,抓住了山陡峭高聳和山間景色優美的特點來寫的。在寫山的陡峭高峻時寫羣山“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直指”生動描畫出山峯陡直的樣子。寫山間景色,作者選取山間生機勃勃、千姿百態的動物、植物、泉水,動靜結合。聲色俱全地展現了山間美景。

3.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文章第一段是總寫,從總體上感受“風煙俱淨,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悠閒、輕鬆之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用議論景色直接表達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第二段寫山景的時候,描繪山的雄偉峭拔,顯示出讚歎之情;寫山間景色,各種動植物等,體現出對美景的陶醉神往,進而抒發了淡泊名利、嚮往平靜自然生活的心情。

4.文章語言簡約清新,精於錘鍊

文章在寫景的時候運用大量駢句,使文章讀來更琅琅上口,並且把相關聯的事物並列起來描繪,更是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如寫山間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不僅將清越的泉水擊石聲和歡快的鳥鳴聲並列在一起,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同時泉水和鳥鳴的聲音相互和應,更別有一番風韻。而“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的喧鬧,猿聲的淒厲,顯出山間的勃勃生機。

(二)文章中心

本文從行船遊江的實感出發,着力刻畫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這裏秀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了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

六、佈置作業

1.背熟課文。

2.掌握課文中的文言知識點。

附板書: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奇山異水{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天下獨絕  奇山: “看” (視覺)(高山寒樹,軒邈成峯)

“聽” (聽覺)(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附錄:練習一份

一、音形互寫

水皆縹( )碧   互相軒miǎo( )    泠泠( )作響

急湍( )甚箭 kuī( )谷忘反      yuān( )飛lì( )天

嚶嚶( )成韻 橫kē( )上蔽   千轉( )不窮

好( )鳥相鳴 經lún( )世務   叔庠( )

填空

1、本文作者             ,字           ,         朝人。

2、文中的“                       ”一句點名明瞭旅遊的路線,全文的景色可用文中的一個詞“                   ”來歸納。

詞類活用

1.風煙俱淨   (      )               2.負勢競上     (      )

3.互相軒miǎo(      )               4.任意東西     (      )

5.猛浪若奔   (      )               6.橫kē上蔽     (      )

四、古今異義

yuān飛lì天者         古義:              今義:

經lún(     )世務者    古義:              今義:

五、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字

天山共色(        )                   爭高直指(        )

從流飄蕩(        )                   泉水激石(        )

天下獨絕(        )                   泠泠作響(      ) (        )

一百許裏(        )                   好鳥相鳴(        )

水皆縹碧(        )                   望峯息心(        )

急湍甚箭(        )                   橫kē上蔽(        )

皆生寒樹(        )                   kuī谷忘反(        )

負勢競上(        )                   千轉不窮(        )

在晝猶昏(        )                   百叫無絕(        )

疏條交映(      ) (      ) (      ) 有時見日(       )

六、翻譯下列句子

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譯: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譯: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

4.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譯:

5.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譯:

6.負勢競上,互相軒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譯:

ān飛lì天者,望峯息心;經lún世務者,kuī谷忘反。

譯:

與朱元思書 篇四

7  與朱元思書

一、教學目標

1.應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及所闡述的觀點和道理。

2.應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寫法。

3.應掌握文中的常見文言詞彙。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既寫出了景物特點,又表現出作者主觀感覺,甚至想像、幻覺的詞句。

三、教學難點

1.重點文言字詞的理解與掌握。

2.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四、教具準備:錄音機

五、教學時數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預習測試

1.檢查誦讀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2.檢查關鍵詞語掌握情況,並解釋這些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導入示例

本文可以這麼導入: 中國古典山水遊記,寫山水之動態者不勝枚舉,但是大都集中在水本身之奔流。能賦於靜態的樹木和山石以動態,使之有積極的靈性者,可能是比較後出的吳均了。《梁書•吳均傳》說吳均 “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 時頗有影響,時稱“吳均體”。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吳均最有名的,也就是最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吳均(469-521),南朝梁文學家。字叔癢。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 人。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讚。梁武帝天監初,爲郡主簿。天監六年(507)被建安王蕭偉引爲記室。後又被任爲奉朝請。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

播放朗讀錄音,請學生圈下生字生詞

教師簡析課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在此基礎上,劃分文章層次,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參考〗

a.這篇文章是吳均向朱元思述說富春江及其沿岸山川之美的一封信。寥寥一百四十餘字,把富春江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讀後使人神往,就好像置身於奇山異水之間似的。

b.本文可分爲三個層次:開頭至“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至結尾。

(四)學習課文。

1.全班朗讀課文

2.分別請兩位學生口譯這篇課文。

3.請其他同學評價這兩位學生口譯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4.教師總結、訂正學生口譯。

〖教學參考〗煙霧都消散盡了,天和山的顏色一個樣。我乘船在江流中飄蕩,任意地東西轉移。自富陽到桐廬這一百來裏中,山水的奇異,天下獨一無二。江水都是淡青色的,上千丈深,卻清澈見底。遊動着的魚和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都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好像在奔馳。江兩岸的高山,長滿了樹木,看上去使人感到寒意。山憑依着高峻的地勢爭着向上伸展,彷彿在比誰能鑽得高,誰能伸得遠,筆直地向上,形成了千百座山峯。泉水衝激着石頭,泠泠地發出清越的響聲。好鳥相向和鳴,嚶嚶地唱出和諧的聲韻。蟬接連不斷地高歌,猿長久地叫個不停。爲名爲利像鳶鳥那樣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峯也會平息他那利祿功名之心;奔波勞碌要經營人間事業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空中遮蔽着,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也看到從空隙中照射下來的陽光

〖重點詞語〗風煙、共色、俱、許、獨絕、縹碧、直視無礙、寒樹、負勢、相鳴、戾天、息、猶、交映

(五)講析第一層。

1.教師範讀。

2.學生齊讀後,圈下重點字詞。

3.師生交流本段內容。

4.小結:

〖教學參考〗這是文章的總起,概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先敘述夏秋之際江上煙消霧散之後天山一碧的景色。然後再說自己放舟江流隨着長江飄浮蕩漾時的輕鬆愉快、悠然自得的情況。最後說出旅行所經過的地點是富春江的一段,並對江行所見的“奇山異水”大爲讚美。“天下獨絕”四個字,先對那裏的山川形勝作概括的評價,下邊再作具體的敘述

〖重點詞語〗①風煙:指煙霧 ②共色:同樣的顏色 ③俱:都 ④許:用於數詞後,表約計的數量。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六)講析第二層。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後,圈下重點字詞,口譯本段。

3.師生交流本段內容。

4.小結:

〖教學參考〗這一層以簡練傳神的筆法描繪了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

寫出了富春江江水之美。“縹碧”是江的顏色。“千丈”是江的深度。“見底”二字,述說江水的通明清澈,但是這還不夠,接着又寫具體的情況:“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進一步充實“清澈”的內容,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魚”、“石”的前面加上定語“遊”和“細”,意在表明“直視無礙”的是包括動的和靜而微小的東西。可是富春江的水也不是平靜死板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了江水的動態。這一段交代了第一段所說的“異水”天下獨絕。

〖重點詞語〗①縹碧:青白色 ②急湍:急流的水 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很清楚,毫無障礙。

(七)講析第三層。

1.指名朗讀。

2.學生齊讀後,結合重點字詞口譯本段。

3.師生交流本段學習體會。

4.小結:

〖教學參考〗這一層以細膩筆法詳細描繪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並抒發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富春江兩岸羣山的秀麗。“負勢競上……千百成峯”,以擬人的手法描繪了夾岸層巒迭嶂越來越高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蟬轉,猿叫,山中這些聲音多麼動聽。“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兩個分句不僅敘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發生的感想,同時也在極力形容景物吸引人的力量。最後一句寫山中的晦明變化。“橫柯上蔽”和“疏條交映”是對“在晝猶昏”和“有時見日”的原因的解釋,都是從實地觀察得來的。這一段交代了第一段所說的“奇山”天下獨絕。

〖重點詞語〗①寒樹:令人感到寒冷之樹 ②負勢:憑依形勢 ③相鳴:相向和鳴。④戾天:到天上 ⑤息:平息 ⑥猶:好象,如同 ⑦交映:互相掩映。

(八)師生合作探究:

1.從“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所寫出的光和色的特點,說明此句是近景還是遠景?

〖教學參考〗這是遠景。它寫出了光的“明淨”的特點,正如此纔可能極目遠眺;又寫出了色的“淺淡純淨”,這樣,淡藍的遠山就融進了蔚藍的天空中,形成了“天山共色”的美景。這也是遠景的特點,色彩會由深變淺,由濃變淡,由雜多變單一,顯出一種澄明輕柔之美。當然又不是絕對的透明,否則山色與天色就還能分清,這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透明。

2.最後四句中哪些句子更有力表現了林木的遮天蔽日?

〖教學參考〗關鍵句爲“有時見日”。正是有時能見到太陽(陽光)才顯出林木遮天蔽日。這叫反襯手法,譬如以動襯靜更顯靜,以靜襯動更顯動,“萬綠叢中一點紅”,正是紅綠互襯更顯紅綠。

也可認爲關鍵句爲“在晝猶昏”,這叫效果手法(也是間接描寫),遮天蔽日產生的效果。前頭“有時見日”也是效果手法,遮天蔽日帶來的效果。關於效果手法的好處,本單元余光中的《中國山水遊記的感性》有詳述。另,此段林木遮天應是富春江某段之景,否則就無法看到“夾岸高山”“千百成峯”的情景了,自然也給人又入一佳境的信步觀景之感。

3.找出文中既寫出了景物特點,又表現出作者主觀感覺,甚至想像、幻覺的詞句,舉例加以說明。

〖教學參考〗這些句子如:天山共色;任意東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在晝猶昏,等等。急流自然不是奔馬,這是想像,但像飛箭、奔馬的想像並不奇特,而說高山憑藉着高峻的山勢爭着向上(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相伸展,互比高低(互相軒邈)等等,就非常有特色了。這完全是因爲夾岸兩邊的山勢過於險峻逼近,峯峯直指天空的特點帶來的非常主觀化的感覺、想像、幻覺。否則,人的視覺怎能看到山在“向上”“伸展”地運動? 山又怎能像人那樣互比高低?山本來就“千百成峯”,怎會是“爭高直指”的結果?然而正是這樣的主觀感覺,這樣的擬人化,才更爲形象逼真地寫出了兩岸山勢的特點。此外,窺谷忘反,也是主觀感覺,因爲也可能或因心境不佳,或因見多不怪,或因另有看法等等而窺谷即返。至於鳶飛戾天、經綸世務兩句的借題發揮更是主觀化的表達了。

4.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教學參考〗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許,表示大約的數量; 甚,超過,勝過。甚箭,即甚於箭;於,介詞,引入比較的對象;甚箭即和飛箭(速度)比超過了飛箭;任意,文言詞意爲隨意,憑己心意,即隨心所欲之意;東西,並不一定實指,而是說任船所至,這正是主觀心情、感覺與山水景物特點結合的寫照;箭和奔,其形容急流的速度也不言自明;夾,兩岸山勢高峻,中間溪谷深幽,方能形成夾合之勢;寒,這說明山勢之高,所生皆爲耐寒林木;俱淨、共色、直、礙、競、爭、橫、有時等等都是。

5.品味本文用簡潔的筆墨勾畫事物的特點和字詞深邃的表現力。

〖教學參考〗

①本文先總寫富春江景色,接着寫異水(從靜態、動態兩方面入手),最後寫奇山(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來寫)。用簡潔的筆墨勾畫了事物的特點。

②皆生寒樹中的“寒”字,既暗示了深秋的時令特徵,又寫出了人的主觀感受。“負勢竟上”中的“負”字和“爭高直指”中的“爭”字,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 予了他們以生命和動感。

〖教學建議〗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尤其是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可能不充分,因此,教師不必過分深入,關鍵是引導學生鍛鍊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

(九)本課小結:

〖教學參考〗這篇文章描寫富春江上山水之美,它不僅寫出山水秀麗的一面,也寫出山水雄奇的一面;它不僅寫靜態,也寫動態。在語言上,它用了不少的對偶句,像:“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等等。就像“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也可以算是對偶句。六朝的駢文,用對偶句的往往堆砌很多典故。這篇幾乎不用典故(只有“鳶飛戾天”一語可以算用典),也不會有意地堆砌詞藻,所以讀起來只覺得清新自然,覺得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宛然如在目前。駢文寫得這樣自然流暢,應該算是格調高的優秀的作品了。

板書設計:

①異水:縹碧清澈;急湍猛浪

直視無礙

奇山異水

(聽覺、視覺)

②奇山:夾岸高山;泉石好鳥;蟬鳴猿嘯

望峯息心;窺谷忘返

(十)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後“閱讀練習•探究”二、三、四。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五

一、簡析教材:

本單元爲古詩文單元。與朱元思書一文,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陽至相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誦背全文,積累掌握重點文言實虛詞。通譯全文,把握主旨,領會文中表現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過程和方法目標:反覆誦讀,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品析文章語言美,領會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點對景物進行細緻描繪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美文美讀,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鑑賞能力,深刻

領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質疑法、討論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課堂時效。

六、教學課時: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釋全文,掌握重點字詞解釋。

2、反覆誦讀,背默全文。

教學重難點:掌握重點字詞,疏通全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活中好多同學都寫過信,或給親朋好友或給同學,我想同學們寫信的內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敘述。今天,我們來學習南朝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他寫給友人的這封書信與一般書信不同,他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的敘述,而是一篇由倩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

二、研讀課文

1、誦讀課文,訂正字音。(教師黑板板書生字詞)

(1) 學生自讀:圈出生字詞,藉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標註解決。

重點生字詞:

猛浪若奔(bēn) 幹轉(zhuàn)不窮 軒邈(xuān)(mio)

泠泠(líng)(líng) 縹(pio)碧 鳶(yuān)飛戾(lì)天

橫柯(kē)上蔽 有時見(xiàn)目 窺(kuī)谷忘反

(2) 教師範讀:學生聽準字音、停頓、語調。(反覆讀課文,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以便讀準字音,熟悉課文內容)

(3) 學生競讀,教師點撥。

朗讀注意:第一,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纔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第二,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於句號,每一個句號後的停頓應小於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後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第三,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