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與朱元思書》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與朱元思書》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人教社國中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自讀課。

爲了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吸收古代文學的精華,國中語文課本每冊都有兩個單元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新課標》要求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並背誦優秀篇章。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就是一篇優秀寫山水的小品文。它要求全文背誦,可見其精美。學生學習本文是讓學生初步懂得怎樣審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要通過學習本文,善於啓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2、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按總分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體會作者融情於景的寫法;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學習用審美的角度分析課文。

⑵思想目標:本文描寫了從富陽到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景色奇特秀麗,令人神往。通過學習,同學們會情不自禁地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從而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⑶能力目標:運用想象,把文字轉化成生動的畫面。學習這篇課文,要反覆誦讀,一邊讀,一邊用想象把文字變成生動的場景,從而領悟本文的意境。體會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態度。這一目標主要是爲了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學會賞析的意識,漸漸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反覆誦讀理解文章內容,從審美的角度體會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

難點:把文字轉化成生動的畫面,領悟本文的意境,將最能體現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態度的句子找出來。

【教材處理】

雖然學生已經接觸了一些古文,但對古文還是有恐懼症。教師應盡力宣傳古人的優秀,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反覆誦讀,力爭當堂背下來。

【教學方法】

閱讀──討論──點撥──擴展;

朗誦法、背誦、討論質疑、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恆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清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由到桐廬景情美。”(宋·蘇東坡)

1、聽課文錄音,正音,掌握重點詞語:

韻 柯 縹碧 軒邈 泠泠 戾天 經綸 負勢

2、誦讀:採用多種形式,形成齊讀、分讀、領讀、目的是熟讀成誦。

二、研讀課文,探究思考

1、整體感知課文,從審美的角度看,你認爲此文美在何處?結構有什麼特點?總分,脈絡分明。

得出結論:(一)結構美

2、文章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個字來寫山和水的?

3、從各種聲音中你會感到什麼?

得出結論:(二)意境美

4、請你在文中找出體現作者情感和志趣的語句。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得出結論:(三)志趣美

5、讀到現在,你覺得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琅琅上口,節奏感強。

得出結論:(四)語言美

三、思維拓展

展開想象:根據自己乘船、坐車或者騎車之體驗,描述你所見之景象,要具體,給人以親見之感。

四、教師小結

學習了《與朱元思書》,我們如同讀了一本好書,欣賞了一幅好畫,在收到美的薰陶之時,我們以後在寫作文時,尤其遊記類文章,也要注意景物描寫的生動具體,結構嚴謹清晰,句子整齊工仗,傾注自己的真情。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二

一、詩詞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讓我們齊讀這些詩句:“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這些詩句讚美的是從桐廬到富陽之間的富春江,是什麼樣的美景讓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推崇備至呢?讓我們隨南朝梁文學家吳均一同去富春江賞景吧!請同學們把書翻到《與朱元思書》。

二、學習目標

關於《與朱元思書》我們要學習哪些知識呢?請語文課代表爲我們宣讀本課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熟讀成誦,積累“縹碧、軒邈、經綸”等文言詞彙,讀通大意。

過程與方法:品讀精美語言,體驗富春江的美麗風光,學習作者寫景的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關鍵句子,體悟作者愛慕大自然、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文言文知識積累、品讀精美語言鑑賞美點。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寫景的技巧,體悟作者愛慕大自然、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討法、思維導圖法

三、以讀助學

好文章,三分品七分讀,接下來我們就請朗讀專家組爲同學們進行朗讀指導:

PPT展示:朗讀專家組將從字音、節奏、重音、語速、情感等方面進行指導。

學生一:讀音指導

接下來我將爲大家指導本文中的重難點字詞,請大家跟我讀。

jù piǎo bì jiā xuān miǎo líng ling zhuàn yuān

俱 縹碧 夾岸 軒邈 泠泠 轉 鳶

lì kuī kē zhòu yóu shū

戾 窺 柯 晝 猶 疏

學生二:節奏、重音、情感、語速

本文是一篇駢體文,大多數以四字句爲主,所以節奏應該是二二拍。

例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請大家齊讀)

重音: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在本句中“箭”和“奔”應該讀重一些,這樣才能體現出水流湍急,請大家齊讀。

情感:本課應讀出對大自然的讚美、熱愛之情。如: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語速:舒緩

學生三:示範朗讀

學生四:請同學們舉手朗讀出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評價:我對某某同學的朗讀做一下簡單的評價,他讀出了……,但在……方面還需改進一下,就會更好。

學生五:請全班同學齊聲朗讀。(學生五對全班同學的朗讀進行評價指導)

四、預習檢測

讀通大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預習課上大家已經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了預習,認真梳理了這篇文章的大意和文言現象,接下來我們就以搶答的方式考察一下大家的預習。

1、重點字詞及重點句子

俱:全、都

淨:消散

許裏:左右

獨絕:絕妙

縹碧:青白色

負勢競上:憑藉

戾:至,到達

經綸:治理、籌劃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2)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像鳶飛到天上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峯,追逐名利的心就平息下來;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2、通假字:千轉不窮,同“囀”鳥叫聲

窺谷忘反,同“返”歸、還

3、詞類活用:猛浪若奔,飛奔的馬

互相軒邈,向高處和向遠處伸展

任意東西,向東向西漂流

4、古今異義:一百許裏,古義:左右,今義:允許

千轉不窮,古義:窮盡,今義:貧窮

五、整體感知

梳理完文言知識,請同學們再齊聲朗讀一遍文章,並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一)作者運用哪兩句話,高度讚美了富春江美景的特點?

學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二)這篇文章的結構是什麼?

學生:總分,先寫異水,再寫奇山。

六、鑑賞感悟

接下來請同學們擔當小小欣賞家和小小評論家,來鑑賞這奇山異水。

PPT呈現: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說說你對課文美點的品味。

提示:(一)展現文字所表現的美妙畫面;

(二)從山水的特點、用字、修辭、寫作方法、表達效果等方面進行評點。

任務分配:1、2、3組尋找“山之美”;4組點評;5、6、7組尋找“水之美”;8組點評。

(點評小組可從書寫、展示內容、表達能力、互動能力等方面進行點評。)

時間:六分鐘

展示方式:大卡

鑑賞示例:

山水之美,美在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表達效果:江面上風平浪靜,風塵煙霧全都散盡,兩岸山色無限,似與天接。視野是何等的開闊,心情是何等的舒暢。這兩句是作者登州縱目的總體感受,宏觀勾勒,異常大氣。

用字:“淨”字在這裏形容詞做動詞,是消散之意,寫出了江面的風平浪靜。

七、本課小結

教師總結: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從朗讀課文、學習文言知識、分析文章結構、鑑賞文章美點等方面着手領略了富春江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熱愛自然、厭棄塵俗、寄情山水的情感。接下來請大家拿出小卡,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本課你都學到了什麼。哪位同學願意在黑板上展示?

學生總結:拿出小卡,繪製思維導圖。

八、本課作業

寫一篇富春江的導遊詞(200字)

與朱元思書優秀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和培養學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體會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和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設計(1):同學們,我們在大自然中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代人的感受,那麼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

設計(2):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歷代文人墨士爲這歌唱。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爲我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文,《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讓我們一起走進那風光旖旎的富春江。

設計(3):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自然融爲一體是文人學士的共同追求。他們用心靈觀察體會自然萬物之美,賦予山水靈性、情感以至生命。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爲我們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讓我們悉心體味,盡情觀賞。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麼優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麼寫成的呢?那麼,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選。

(三)進入文本,把握文意

1、研究性學習:先由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第一段學生可能不懂的字詞:

風煙:指煙霧。

共色:同樣的顏色。

俱:都。

許:附於數詞之後,表約數,相當於“光景”或“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從流飄蕩: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

了主語。

第二段學生可能不懂的字詞:

縹碧:青白色;縹,音。piǎo。

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ān。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段學生可能不懂的字詞:

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

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着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

軒邈(xuānmiǎo):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裏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着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泠泠(ling):形容水聲的清越。

相鳴:互相和鳴。

戾(lì)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經倫(lún):籌劃、治理。

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橫柯(ké)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上,在上,名詞作狀語

猶: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

見:同“現”,顯現,顯露。

2、朗讀成誦 ,理清課文思路。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

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朗讀成誦後,討論文章的行

文思路。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第一段:山水總印象: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第二段:異水: 千丈見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 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

泉鳥蟬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3、描繪富春江: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爲眼前的永恆?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相應的語句。

(四)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1、抽查

2、集體背誦

(二)品析課文

1、望文生景 :出示課文景物描寫的句子,讓學生閉起眼睛想像,然後把

想像到的畫面用語言描繪出來。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望景生文 :讓學生展示第一課時所畫風景圖片並欣賞,提問:此圖此景使你聯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圖片選擇大致與“望文生景”相同)

3、美點探究:如此秀麗的自然美景,作者並不是用攝像機拍攝下來的,而是用文字爲我們描繪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1)品讀文章的第一幅畫面,思考作者總寫了什麼?

①登舟縱目的總體感受: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富陽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廬則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遊程。請問作者是怎樣評價這段遊程的?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的奇山異水?“異”表現在哪裏?“奇”在哪裏?

①江水清澈之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②江流氣勢磅礴之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4)從人的感覺角度看,這裏分別運用了什麼感官來描繪富春江的奇山異水?

①視覺:山峯、樹木

②聽覺:泉水、鳥叫、蟬鳴、猿啼

(5)從修辭角度看,這裏又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

無絕。

小結: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種強烈的生命力;而山泉聲、鳥鳴聲、蟬聲、猿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協奏曲,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這種美感更由於作者採用了對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與文章的韻律美結合在一起,我們怎能不與作者產生內心的共鳴: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也採用了對偶的句式從內心感受來寫富陽美景對人的心靈的淨化,真可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6)文章的最後兩句描寫了山上的樹木,齊讀這幾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樹木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樹木茂密 )

小結:這四句是寫山谷中樹木蔽天,景象幽深,陽光只偶爾從疏枝葉隙間漏射下來。這種境界給人一種清幽、寧靜之感,可以說是對上文的一種補充。

(三) 探究拓展: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爲適於人類自下而上的美好環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環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變得更完美,更高尚。”結合這段話,談談你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提示:這兩句話雖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奮發有爲,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但所蘊含的自然美的審美情趣,教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處奔走、苦心經營的人,面對奇峯,聆聽美聲,不覺心曠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四)課堂小結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爲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爲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藉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作業

同學們,吳均的一篇《與朱元思書》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藍天、碧水、青山,蟬抱高枝、猿躍林間,使人讀後禁不住也流連忘返,心中不禁默嘆:自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碩的果實,更有一種怡人的心性,一種忘卻功名利祿的自然之心。是誰在後世吟誦: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又是誰在感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同學們,面對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文中的世界,這又是什麼緣故呢?請你用300字左右就“人與自然”這個話題談一談你的思考。

附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異水: 千丈見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 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 從流飄蕩

泉鳥蟬猿————(山之音) 天下獨絕

息心忘返————(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五、資料寶庫

1、關於作者: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爲讚賞。天監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爲主簿,常與他賦詩。後爲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後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燬。後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註釋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爲‘吳均體’。”《隋書·經籍志》四著錄:“樑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爲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集》三卷。”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

2、參考譯文。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羣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着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裏(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着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着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峯。(山間)的泉水衝擊着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嚶嚶地叫着,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3、古詩文中的“山水”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南朝)劉義慶

林斷山更續,洲盡江復開。——(南朝)王融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南朝)陶弘景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唐)崔顥

夕陽天外雲歸盡,亂見青山無數峯。——(唐)楊凝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唐)王之煥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唐)杜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

欲識潮頭高几許,越山渾在浪花中。——(宋)蘇軾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宋)蘇軾

午夜江聲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門前。——(元)鄭元祜

落日千帆低不度,驚濤一片雪山來。——(明)李攀龍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藉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彙。通過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2.能力目標: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着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驕體文,這種文體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但這些驕體文中也不乏優秀作品,《與朱元思書》就是其

中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交。

二、簡介作者

吳均(469-520),字叔庫,吳興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於寫景,文辭

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爲“吳均體”。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教學第一段

1.教師範讀後講解:

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於數詞之後,表約數,相當於“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⑤從流飄蕩: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省略了主語。

2.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3.朗讀第一段。

四、教學第二段

1.學生齊讀後講解。

①縹碧:青白色;縹,音piao3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an。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

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3、齊讀第二段。

五、教學第三段

1.教師領讀後講解。

實寫語句部分講解:

①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②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的形勢,爭着向上。

③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裏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着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泠,音。⑤相鳴:相向和鳴。⑤戾天:到天上;戾,至,音。

虛寫語句講解:

①息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②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③經倫:籌畫、治理。①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上,在上,名詞作狀語。③猶:好像,如同。③交

映:互相掩映。③見:同“現”,顯現,顯露。

2.小結:以上爲文章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並抒發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裏,作者既從側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

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齊讀第三段。

六、分析本文的寫作順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誇張將富春江水“異”形象地表現出來。第三段寫

“奇山”: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繪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七、朗讀全文並指導背誦。

請同學們根據提示嘗試背誦:

1、總寫山水給人的總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水的特點:清澈,湍急。

3、山的特點:視覺——山之高奇;聽覺——泉鳥猿蟬之聲;虛寫感慨,烘托山水的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