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新版多篇】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新版多篇】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篇一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去後乃至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4)入門不顧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是從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個方面反駁他父親的友人的。

4.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才(2)丟下、捨棄 (3)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4)回頭看

2.(1)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好在正午碰面。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2)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大門。

3.信用和禮貌(無禮和無信亦可)

4.爲人處事,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纔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一)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篇二

課內文言文閱讀(10分)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6.下列加點的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太丘捨去 去後乃至 B.元芳入門不顧 照顧周到 C. 與友期行 期日中 D. 待君久不至 日中不至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譯: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譯:

8.元方的“入門不顧”是否無禮?說說你的看法。(3分)

答案:

6.B

7、(1)和別人約定同行,卻丟下我就離開了。

(2)過了中午還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

8、元芳對父親友人的慚愧表現“入門不顧”,雖有不禮貌之嫌,但是對於一個只有七歲的孩子來說,我們還是不能求全責備。

或:客人已經認錯,應該不要過多計較,把客人丟下自己走進家門的做法也是很沒有禮貌的。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篇三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4分)

①期日中 ② 已去 ③ 下車引之 ④友人慚

【小題2】與“相委而去”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俄而雪驟。B.學而時習之 C.不義而富且貴D.切問而近思)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1)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2分)

(2)元方入門不顧。(1分)

【小題4】友人的言行遭到元方批評,由此可知,做人要 。(2分)

答案

【小題1】(4分)①約定 ②離開 ③拉 ④慚愧

【小題2】(2分)B

【小題3】(3分)①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家嗎?” ②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小題4】(2分)講誠信、(1分)有禮貌(1分)。(意對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篇四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與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題目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與友期行( ) (2)去後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車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慚”的原因是什麼?(可用原文語句回答)(1分)

4、。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2分)

5、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2分)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1、(4分)

(1)約定

(2)才

(3)丟下、捨棄

(4)拉

2、(3分)君:對對方的敬稱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

3、(1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4、(2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爲人處理,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纔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一)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篇五

陳太丘與友期 (9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2分)

(1)太丘與友期行( )

(2)去後乃至( )

(3)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

(4)尊君在不 ( )

小題2: 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小題3:學習這短文能讓我們明白爲人的一些道理,這些道理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即 和 。(2分)

小題4: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答案:①約定②才③玩耍④通否。

小題2:答案:您跟家父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人家的兒子罵他父親,就是失禮。

小題3:答案:①信②禮

小題4:答案;不失禮,照理來說是失禮的,但元方勇於指出他人錯誤,他僅僅七歲,不該對他要求那麼高。可以看出他是個懂理識義、直率、正直不阿的孩子。

小題1:試題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約”“時期”“希望”等意思,本句中爲“約”;“乃”在古文中用法比較多,本文中爲“才”,“戲”是名詞動用:做遊戲,“不”通“否”,表示疑問。

小題2:

試題分析:將句中關鍵字詞解釋清楚,兩個“君”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一個是對對方的尊稱,第二個指自己的父親。“期”,意爲“相約”,“日中”,即“中午”,“信”,指“信用”。

小題3:

試題分析:全文的核心問題就在元方“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句話中,從中找到兩字即可。

小題4:

試題分析:此題答案不必唯一,禮與無禮,關鍵在於分析的角度,站在元方“指錯”的角度與站在彼此輩分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篇六

陳太丘與友期(14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畫線詞的意思。(4分)

(1)期日中 (2)太丘捨去

相委而去 (4)尊君在不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3:.友人的“無信”“無禮”表現在哪些地方?友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表現在哪裏?(用原文回答)(3分)

小題4:.友人已認錯了,元方仍“入門不顧”,這是否也是“無禮”?說說你的理由。(3分)參考答案:

小題1:(1.)約定 (2.)離開 (3.)丟下、捨棄 (4.)通“否”

小題1:(1.)元方當時年齡七歲,正在門外玩耍。

(2.)友人(聽了很)慚愧,走下車想逗引元方,元方轉身進門不再回頭看他一眼。

小題1:“日中不至” “ 對子罵父” “友人慚,下車引之”

小題1:(言之成理即可)小題1: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1)約定(今義爲日期)(2)離開(今意:到、往)(3)丟下、捨棄 (今意:委屈、委託)(4)通“否”語氣詞,無意。

小題2:(1)年:年齡。省略句,(於)門外戲。戲:玩耍。

(2)慚:意動用法,感到慚愧。顧:回頭看。

小題3:注意提個要求,用原文回答。“日中不至”“ 對子罵父”;“友人慚,下車引之”

小題4:可以認爲失禮也可認爲不失禮

失禮:客人已經道歉了,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來理解客人,而且,客人是長輩,而元方是晚輩,晚輩應該有對長輩的基本禮貌。

不失禮:客人不僅遲到,而且對着孩子罵父親,當然非常失禮,又考慮到元方只是一個小孩,可以不原諒他!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篇七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1、下面句子中的加點的詞與成語中加點的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相委而去/虛與委蛇B、元方入門不顧/不屑一顧

C、久而益敬/精益求精D、孤法卿父?/不法常可

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

3、甲文與乙文在敘述情節和刻畫人物時都運用了描寫。甲文中友人所稱的“尊君”與乙文中袁公說的“賢家君”“卿家君”均指的是。

4、甲文中的友人所以“慚”是因爲他“”和“”;乙文中袁公說的“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體現了他性格中的一面。

5、甲文元方兩次稱其父的友人“君”,顯示了他的;乙文中元方回答袁公第二次答語的巧妙之處在於。

6、甲文中元方顯示出了一個7歲兒童的性格,乙文中的元方則比其4年前更加成熟,表現了他的性格。

答案

1、A

2、(1)和別人約好一起去,卻把對方丟下自己走了。(2)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安撫。

3、對話元方的父親

4、無信無禮自負

5、明禮不卑不亢。既既不得罪袁公,照顧了他的體面,又維護了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6、正直、率真機智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