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 1

各位老師、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1、1正數與負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今天的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數與負數是七年級數學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本節課是學生學過的自然數與分數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後面研究有理數的基礎,因此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學習之前,學生在國小已經學習了自然數、分數等,對數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鑑於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強,精神不能長時間集中,但思維比較活躍。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正負數的概念,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明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會列舉出周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並用正負數表示。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探索負數的形成過程,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數感,培養想象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能力,並滲透“對立統一”,“實踐第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情感態度目標:實際例子的引入,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難點:理解掌握負數的意義及0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歸納概括的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採取啓發式教學法及情感教學,輔以多媒體教學,增大教學密度。

2、說學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整個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爲五個部分:(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鞏固練習,熟練技能;(4)總結反思,發展情意;(5)佈置作業;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通過設置問題,複習國小學過的自然數、零和分數。

提出問題:某市某天的最高氣溫是零上3℃,最低氣溫是零下3℃,那麼要表示這兩個溫度該怎樣來記呢?學生很容易就發現,用以前學過的數不能簡潔清楚地表示這兩個數,由此需要產生一種新數,從而引入新課。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幫助學生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給出4個例子: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例1:氣溫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於海平面8848米和低於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車向東行駛4千米和向西行駛3千米;】(ppt展示)

學生分組對以上例子中出現的每一對量的特點進行討論,由於學生的語文基礎,很容易就發現:零上和零下,高於和低於,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一對反義詞。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零上和零下,高於和低於,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然後讓學生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這樣的互動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爲新知的展開鋪平了道路。

這時候,帶領學生回到創設情境中產生的問題:零上3℃和零下3℃應該如何表示?一邊引導學生一邊歸納總結,提煉出可以指導解答其他同類問題的一般性結論。一般而言,我們習慣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規定爲正,把與它們相反的量規定爲負。同時舉出實例,加深印象。

這裏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概念時,拿出教具:溫度計,讓學生觀察,形象的表示出0具有的意義。同時,提出“0只表示沒有嗎?”這樣的問題,通過討論黑板上出現的幾個實例,加深對0的意義的理解。

3、鞏固練習,熟練技能

通過形式不同的練習,讓每位學生把知識轉化成技能。

【1、課本例題::(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找出解決方法)

(2)某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加7.5%.寫出這些國家這一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學生自主完成)】(ppt展示)

通過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學會用正數與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通過師生合作,突破用正數、負數表示指定方向變化的量這一難點。通過不斷追問,引導學生逐步理解題意。

【2、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0既是正數,又是負數

B.O是最小的正數

C.0是最大的負數

D.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學生搶答,送出小獎品的形式)】(ppt展示)

感受數0的特殊身份,併爲學習有理數的分類做鋪墊。回顧上面舉的實例,再次強調0表示的意義。

4、總結反思,發展情意

不斷追問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歸納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1、通過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2、生活中出現的數是不是都能用正負數來表示呢?3、每天前進一步,每週可前進多少;每天后退一步,每週後退多少?)

5、佈置作業

分層佈置作業,既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也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提出課後思題:到目前爲止,我們學過的數有哪些?能否用一句話來描述他們呢?爲下節課學習有理數做鋪墊。

附:板書設計

1、1正數與負數

定義:

1、正數:大於0的數,如:+2、+10

2、負數:小於0的數,在正數前面加“-”號,如:-3、-39

3、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例題:

例1:氣溫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於海平面8848米和低於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車向東行駛4千米和向西行駛3千米;

練習題:

某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加7.5%.寫出這些國家這一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學生作答區

各位老師,以上是我對《正數與負數》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實際課堂中,我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希望能夠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培養學生從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知知識的能力,使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由於經驗的缺乏,對實際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不夠充分,希望大家能夠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 2

今天我講的課是《正數和負數》,關於學生以前所學數的知識前面的李娜老師已經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現在只就本節課所涉及的相關內容進行說課。

一、我對課標要求的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安排在國小的第二學段初步認識負數,這是國小階段數學教學新增加的內容。很久以來,負數的教學一直安排在中學教學的起始階段,現在考慮到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了一些負數,有了初步認識負數的生活基礎。因此《標準》將這一內容提前到國小階段教學。認識負數,對於國小生來說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他們以往認識的整數、分數和小數都是算術範圍內的數,建立負數的概念則使學生認數的範圍從算術的數拓展到有理數,從而豐富了國小生對數概念的認識。這樣,有利於中國小數學的銜接,爲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根據這一目標,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教材四年級第八冊出現了這嶄新的一課《正數和負數》。從《課標》中可以發現,本課的學習,意在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感受學習的內容就在我們的身邊,拓展對數概念的認識。並沒有複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我認爲,如何充分地展現負數的產生以及負數的魅力,激起學生學習負數的興趣,是教師在設計本課時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研讀教材的結果

1、以前認識的`數

教材在1、2冊安排完成對10以內、20以內和百以內數的認識以後在第4冊安排了萬以內數的認識;在第二學段四年級上冊完成多位數的認識,至此,完成了對正整數的認識。在第6冊和第8冊教材中分兩次安排了分數與小數的初步認識。

2、以後將要認識的數

以後逐步又在第8冊和第10冊分別又對小數和分數進一步認識,在11冊一次完成對百分數的認識。

3、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以上的這些數在第二學段即四年級第二學期第8冊中出現了負數的認識,負數在數軸上顯示都是“0”左邊的數,這對於國小生來說,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學生認數的範圍從算術的數拓展的有理數,這是國小生學習有理數的開始。

4、下面就是單元教材分析和課時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礎上的有效整合。

現實世界中存在着許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種量的增大和減小,也可用這種量的某一狀態爲標準,把它們看作是向兩個方向變化的量。要確切地表示這種具有相反方向的量,僅僅運用原有數(自然數和分數)就不夠了,還必須把這兩個互爲相反的方向表示出來,於是產生了正數和負數。數從表示數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數量的多少,還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數的發展的一個飛躍,正數和負數的學習過去安排在中學有理數中學習,本課教材所處位置,是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銜接與過渡,並且是以後學習數軸、相反數、絕對值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

京版教材這部分內容呈現的順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題圖引入負數、利用溫度統計圖加深對負數的認識、通過溫度計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順序瞭解正數和負數的意義,利用海拔知識的介紹進一步瞭解正數和負數是具有相反關係的量,通過知識窗的介紹讓學生負數的發展歷史,培養民族自豪感。通過負數的認識,使學生明白“數”不僅包括正的,還有負的,從而使學生對數的概念形成一個完善、系統的知識結構,爲今後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基於這樣的學習起點,本節課必須在學生認知衝突產生矛盾的前提下讓學生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並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體會負數的意義,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的難點則是體會正、負數的意義,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數和負數的基礎上,將這種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通過描述性定義認識正數、負數和“0”,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關鍵就是通過學生已有知識的轉化,來認識新知識,使知識網絡得以完善。

三、通過研讀教材,我在設計本課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體現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感的培養。

數感是負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核心概念。《課標》對數感的闡述是: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依據《課標》的要求,在本節課中,我力圖通過一些有效的環節,來着力培養學生的數感。

如: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列數量。

(1)贏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麼虧損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東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麼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隊勝利4場,用+4場表示;那麼失敗3場用()場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麼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過正數和負數的對比,感受負數的意義,初步感知負數和正數是相反的量,負數可能比正數小。

2、體現數學知識形成的邏輯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舊知的遷移或是與舊知產生矛盾衝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課前我準備了一個小遊戲,叫做《對對子》。小遊戲,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迅速地把學生帶入到“相反”的意義中,爲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信息感悟。我特別提供了一組信息,讓學生在橫線上填上意義相反的詞。這樣的設計讓兩個數量的相反意義凸顯在學生面前,然後讓學生把這種事件轉化爲詞組,使之表達更加簡潔。接着啓發學生設計新的記錄方法,並展示出來,這些教學活動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思考,直到產生“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的內需。這時,負數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據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瞭解,我預設會有部分學生用正負號的方式記錄。

請一位用這種方法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並及時表揚這位學生——“你用到的符號跟數學家現在用的一摸一樣。”學生感悟正、負數的意義時,體驗了由具體到抽象的符號化、數學化過程,認識也逐漸從模糊到清晰。這樣的過程更讓學生簡約地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這樣的知識形成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符合數學知識和思維的邏輯性。

3、體現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繫的緊密性。

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見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有多密切。本節課在學生認識了正、負數,會讀寫正負數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舉一舉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負數,喚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然後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和理解負數的意義。而“理解負數的意義“是本課難點之一。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充分利用了學生常見的溫度計,在學生認識了溫度計上刻度的之後,設計如下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指名學生讀出溫度計上指示的溫度,然後結合多媒體動態演示溫度下降,學生迴應“越來越冷”的感覺。通過溫度計上不同溫度水銀柱的高低讓學生了解正數和負數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正數比負數所表示的溫度高。新穎有趣的活動教學效果顯著,既深入體會溫度計表示溫度的特點,同時暗伏了負數大小比較的後繼知識。同時通過溫度計的展示使“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學生腦海中。

4、體現數學知識結構形成的嚴整性。

本節課我是將“認識負數”與“負數的意義”兩節教材有效進行整合,在一節課內使學生對正負數的知識結構有了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完善。我認爲既然本節課讓學生認識了負數,就應該儘可能地在一節課內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昇華,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將它放在下節課再進行完善。因此我把負數大小的比較、絕對值等後續知識很好地滲透進來,溫度計教具突顯出優勢。在上面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廣泛舉例,初步明確正、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這時,學生對正、負數集合的認識是淺顯的、體驗是感性的。再適時地引導學生討論:用圓圈把所有的負數或正數都圈起來,要不要把省略號也圈進去呢?簡單而又巧妙的設問給學生創造了體驗的機會。通過小小的省略號充分體現了無限的觀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認識數軸另本課另一難點,我用課件巧妙的演示溫度計順時針轉90後把它與直尺建立起聯繫,又把直尺進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數軸尺,然後讓學生齊讀數軸上的正.負數。利用小人左右運動使學生感悟到數軸越往右邊數越大,反之越往左邊數就越小,而“0”是它們的分界點。在讀數、觀察、體會等一系列活動中,不僅區分了正、負數,滲透了“無限”的思想,也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集合圈、數軸、無限等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數的認識這一知識網絡得到了擴展。

5、體現數學知識中滲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數學知識中如果能有效結合教材實際對學生進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體現數學教學的人文性了。本節課我就結合了負數的歷史,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負數的淵源歷史,有效地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

數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從教學的角度看,這一課內容屬於“概念教學”的範圍,但是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覺得正負數的概念不便下定義,因此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環節:孩子眼中的正負數。這一內容不僅是對本課所學負數的一個回顧和總結,也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了正負數之間的關係、學生樂於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結束語

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真境界應是“樸實無華、真實有效”的。它是真實、真效、真智慧的生動過程,是師生智慧共生的樂園!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 3

尊敬的評委老師,您們好!

今天我的說課是《正數與負數》,選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1節的內容。

一、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本節是在學習自然數與分數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爲後面學習有理數的相關知識打下基礎,在學生學習數的只是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所以《正數與負數》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正數與負數》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習這部分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負數的概念,且瞭解負數是如何產生的

(2)能力目標:能夠判斷一個數的正負性,並能進行負數的運算

(3)德育目標: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瞭解負數是從生活實際需要中產生的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負數概念的理解

(2)教學難點:負數的意義及零的內涵

二、教學方法

結合基於上面對教材的分析,根據我對研究性學習“啓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七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並不成熟以及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

在教法上:創設問題情境,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更加形象的認識,彌補學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師講解引導與學生自我歸納總結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爲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

在學法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對學生的回答與提問給出肯定,表揚。保護並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向着更高的思維層次發展,注意引導他們的數學思維。

三、教學過程

在上面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引領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爲五個部分: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鞏固練習,熟練技能;(4)總結反思,發展情意;(5)佈置作業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通過設置問題串,爲學生複習國小學過的自然數和分數,讓學生了解到數是因爲實際生活的需要產生的,同時增加一個新的問題:某人有100元錢,另一人欠別人100元錢。現在我們要用數表示着兩個人所擁有的錢,如果都用100來表示的話,、就不能把這兩種顯然不一樣的情況區別開來。所以學生很容易就發現,用以前學過的數不能簡潔清楚地表示這兩個數,由此需要產生一種新數,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課。這樣的引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提出疑問,從而引起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據學生已經產生的認知衝突及時地給出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環節,給出4個例子: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例1:氣溫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於海平面8848米和低於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車向東行駛4千米和向西行駛3千米;

學生對以上例子中出現的每一對量進行討論,由於學生的語文基礎,很容易就發現:零上和零下,高於和低於,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一對反義詞。於是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零上和零下,高於和低於,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然後我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學生在閱讀課本後很容易就會回答:足球比賽中的淨贏球和淨輸球;花生產量的增長和減少;體重的增加和減少等這些例子。這樣的舉例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爲新知識的展開鋪平了道路。

幫助學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後,我帶領學生回到創設情境中產生的問題:擁有100元與欠100元該如何表示?我將一邊引導學生一邊歸納總結:對於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麼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通常地,我們規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爲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這裏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概念時,我會特別強調,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同時指出,0不僅僅是表示“沒有”的意義,比如0℃就是一個確定的溫度。

3、鞏固練習,熟練技能

爲了使學生實現由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教師將通過形式不同的練習,讓學生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如課本上的練習:判斷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在判斷正、負數的時候,我將再一次強調學生的易錯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其中一道練習:如果水位升高3m時水位變化記作+3m,那麼水位下降3m時水位變化就可以記作-3m,水位不升不降時水位變化可以記作0m。這裏也要特別強調0表示的意義。由此讓學生加深對正、負數概念以及零的意義的理解,同時這種課內及時練習,反饋調整,又符合心理學特徵,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同時這麼做,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這是知識鞏固的過程,而對於那些學習能力有所欠缺的學生來說,這是第二次學習負數知識的機會,對於我的教學來說,這也是儘量保證全體學生學習進度一致的一個方法。

4、總結反思,發展情意的環節

在結束本次教學過程之前,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快速地回顧一下這節課的所學,在這個過程中,採用集體回答的方式爲主,必要時可以請個別學生回答,從心理學上來說,在主動去回顧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時,這種回顧可以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與長久。

在回顧的過程,我們會點出重點,梳理難點,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堅固的知識體系。還有,我會提醒學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

5、佈置作業

佈置作業的過程要考慮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作業太簡單,能力強的學生會覺得題目很沒意思,從而挫傷其學習的興趣;而作業難度過高,則會挫傷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的積極性。

因此,我會佈置作業時不是死板的,而是考慮各個層次,有學生自己去選擇自己能夠得着的題目。這樣來,適應了學生的不同要求,減輕作業負擔,關鍵這樣的作業,學生更加願意去做,作業所帶來的對知識的鞏固效果也會更好。

四、說課結束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問題爲基礎,以能力、方法爲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爲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