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

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6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

第1篇: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

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知識目標:在反覆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言詞句,背誦,翻譯全文,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

能力目標: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情感目標:感悟“物外之趣”,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背誦,翻譯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難點: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方式:精講、研討、點撥。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想:把誦讀作爲教學重點,默讀以疏通其文,朗讀以領悟其妙。本文內容比較淺顯,可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引導。要求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流暢地複述課文內容,從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課時: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句讀。合作研討第1—2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 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字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

二、學法指導

1、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爲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爲了把“言”和“意”融爲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2、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3、傳統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反覆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課文內容,然後進一步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簡介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趣事》。作者沈復,字三白,長洲人,清代文學家。

四、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1、 教師範讀。請同學注意讀音和句讀。

試着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唳雲端,爲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臺齊。

(8)見/二蟲鬥草間。

2、學生自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以下內容應出示投影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項爲之強(jiāng) 鶴唳(lì)雲端 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 土礫(lì) 壑(hè) 龐(páng)然大物 蝦(há)蟆(ma)

3、反覆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方式:齊讀、小組讀、男女生讀。

五、合作研討第1—2段。

1、 小組合作研討第1--2段。

要求:直譯,字句落實。

小組討論後,交流。略

2、 詞語積累:

餘 張目對日 明察秋毫 藐小 之 其 故 時 物外

成 私 擬 於 之 則 或 項 強 素帳 徐 以 作 觀 如 唳 爲 怡然

3、 再讀課文1—2段,熟讀成誦。

六、佈置作業:1、背誦1—2段

2、注音10個,每個5遍。

第2課時:熟讀課文,合作研討第3—4段,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檢查背誦1—2段。

2、抽查詞語掌握情況:

(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2)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於,在。)

(4)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6)果如鶴唳雲端。(唳,鳥鳴。)

(7)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8)徐噴以煙。(以,用。)

3、翻譯句子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心裏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2)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爲之怡然稱快。

(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爲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賞識和激勵性評價。

二、合作研討第3—4段

1、齊背1—2段,試背3—4段。

2、小組合作研討第3--4段。

要求:直譯,字句落實。

小組討論後,交流。略

3、詞語積累:

其 爲 怡然自得

鬥草間 興 蓋 方 盡 鞭 驅

4、“之”的用法: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觀之,項爲之強。(之,指蚊子。)

(3)使之衝煙而飛鳴。(之,蚊子。)

(4)驅之別院。(之,它。指癩蛤蟆。)

5、反覆讀3—4段,背誦。

三、合作、探究、質疑:

1、背誦全文,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

背誦後,引導同學回答,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2、小組合作研討:

課文中所說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爲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 這對你有什麼啓發?

明確:

“物外之趣”: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羣鶴舞於空中”。

(2)把草叢、蟲蚊、土礫比作森林、野獸、丘壑。

(3)觀“二蟲鬥草間”,懲治癩蛤蜞。

教師點撥: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投影顯示: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羣鶴舞空 怡然稱快

草叢、蟲

蚊、土礫

聯想和想像森林、野

獸、丘壑 怡然自得

癩始蟆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 大快人心

(鞭打、驅趕)

同學自己暢談啓發。

教師小結: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爲小蟲打抱不平,爲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始蟆處死?

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處置有度;不忍心。

四、體驗反思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你認爲怎樣做纔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五、練習鞏固:

試解釋下列詞。

1、凸者爲丘,凹者爲壑。,(丘,山丘。壑,山溝。)

2、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3、蹲其身,使與臺齊。(其,自己。)

4、以草爲林。(以,把。)

5、神遊其中。(其中,這裏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6、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爲,被。)

翻譯句子

1、蹲其身,使與臺齊。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臺齊平。)

2、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遊覽。)

3、見二蟲鬥草間。

([我]看到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4、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六、佈置作業

1、 背誦默寫全文。

2、 “體驗反思2”寫成300字的短文。

七、板書設計:

五、童趣

沈復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羣鶴舞空 怡然稱快

草叢、蟲

蚊、土礫

聯想和想像森林、野

獸、丘壑 怡然自得

癩始蟆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 大快人心

(鞭打、驅趕)

八、教學反思:

本文是學生入校後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強調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的重要性。把傳統的朗讀和背誦作爲重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根據教材內容,確定以學生自學爲主。同時,在文言文教學方面,強調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讓學生認識自然之美和創造之美,突出了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第2篇: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範文。

[學習目標]

①反覆朗讀,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翻譯全文。(重點)

③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培養自己細緻觀察和想象的能力。(難點)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爲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爲了把“言”和“意”融爲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學習過程]

一、 課前預習導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童稚( ) 藐( )小 項爲之強( ) 鶴唳( )雲端

怡( )然稱快 凹( )凸( ) 土礫( )

壑( ) 龐( )然大物 蝦( )蟆( )

2、解釋詞語。

(1)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如“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有的要用換字的辦法解釋,如“昂(擡)首(頭)觀之”。試選用一種方法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①項爲之強 ②果如鶴唳雲端

③以叢草爲林 ④興正濃

⑤ 方出神 ⑥驅之別院

(2)下面的詞語大多作爲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解釋時不妨用講述大意的辦法。示例: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① 明察秋毫 ② 怡然自得

③ 龐然大物 ④ 夏蚊成雷

3、自讀課文,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試着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共3頁,當前第1頁123。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唳雲端,爲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臺齊。

(8)見二蟲鬥草間。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每一段的內容。

5、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課堂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朗讀課文,複述內容,力爭背過。

(四)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1、揣摩課文內容,試着解釋下列詞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b.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c.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d.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雲端。

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h.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i.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j.徐噴以煙。

k.以草爲林。

l.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

2、小組合作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3、試說說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4、你認爲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5、歸納總結。

(1)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歸納本文的主題。

(2)這篇課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三、拓展延伸鞏固

1、據原文內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項爲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衝煙而飛鳴,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鶴唳雲端,爲之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2)常蹲其身,使與臺齊。

(3)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4)見二蟲鬥草間。

3、帶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細察其紋理( ) (2)昂首觀之( )

(3)使其衝煙飛鳴( ) (4)常蹲其身( )

(5)觀之,興正濃( )(6)驅之別院( )

4、閱讀並做練習。

孫叔敖埋蛇

孫叔敖爲嬰兒之時,嚐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憂而不食。母問其故。叔敖對曰:“兒聞見兩頭蛇者必死。向吾見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母曰:“無憂。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死電。”及長,爲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選自《新序》)

(註釋:①嘗:曾經。②向:剛纔。③去:離開。④陰德:暗中有德於人的行爲。⑤治:治理,管理。)

1、解釋加着重號的詞的意思。

(1)歸而泣__________ (2)曏者吾見之__________共3頁,當前第2頁123

(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對曰__________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曏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

4、短文運用什麼刻畫方法,刻畫了幼時孫叔敖怎樣的形象?讀罷此文談談你對孫叔敖的認識。

參考答案

1、(1)回家(2)剛纔(3)哪裏(4)回答2、(1)緣故(2)所以(3)連詞,表順接④連詞,表因果3、(1)剛纔我見到了兩個頭的蛇,恐怕離開母親而死了。(2)還沒有治理,百姓已經都相信他的仁愛了。4、語言、動作、神態等方法。天真、幼稚,極富有愛心的一個人。

參考譯文:

孫叔敖小的時候,曾經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回家後就哭個不停,憂傷而不吃飯。母素問他原因。孫叔敖回答說:“我聽說見了兩個頭的蛇的人一定會死,剛纔我見到了,我恐怕要離開母親而死了。”母親說:“蛇現在在哪裏?”回答說:“我恐怕別的人再見到這條蛇,就打死它埋了起來。”母親說:“不要憂慮。我聽說暗中有德於人的人,上天會用福來報答他的。你不會死的。”孫叔敖長大後,做了楚國的令尹,還沒有開始治理,百姓都已經相信他的仁愛了。共3頁,當前第3頁123

第3篇: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

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範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一、教學目標。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七年級語文上冊《童趣》教案設計。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纔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④理解文章敘事順序,瞭解各層大意。

二、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三、課前準備。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前讓學生反覆朗讀,並能正確地讀出停頓,那麼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學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

這說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纔會有樂趣。

(二)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

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爲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

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

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ao)、項爲之強、鶴唳(li)、怡(yi)然、凹凸(aotu)、爲壑(he)、癩(lai)蝦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繫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五)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啓發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爲之強。(脖子、頸項)

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爲林。(樹林)

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六)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童趣》教案設計》。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七)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纔會得到。

(八)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九)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爲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①“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②“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③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穫。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3)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4)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爲林”“蟲蟻爲獸”“凸者爲丘”“凹者爲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爲什麼?

不可以。因爲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二)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三)討論。

問題l: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爲什麼?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啓示?你有什麼感受?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爲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五)點評。

《童趣》說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的草、蟲蚊、土礫、癩蛤蟆……幻象迭出,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由於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文不同,因而,幫助學生越過這一“語言習慣”障礙,克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心理,奠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第4篇: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

在本站可以搜索到更多關於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的精選範文。

學習目標

①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纔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正確停頓,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說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纔會有樂趣。

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爲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ǎo),項爲之強(jiāng),鶴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爲壑(hè),癩(lài)蝦蟆。

掌握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繫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啓發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爲之強(脖子、頸項)

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爲林(樹林)

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纔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爲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穫。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爲林”“蟲蟻爲獸”“凸者爲丘”“凹者爲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爲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爲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討論]

問題l: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爲什麼?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啓示?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爲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

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課後記:疏通字詞障礙,採用齊讀、小組朗讀、個人朗讀等多種形式,然學生反覆朗讀,只只能達到背誦的程度。

第5篇: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教學目的:

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覆誦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導學生識記文言詞彙,理解並積累幾個成語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語句。

3、讓學生學會觀察、聯想和想象,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教學重點:

着重從閱讀和寫作方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習慣。

教學步驟:

一、聯想導入

引導學生回憶童年趣事——聯想所瞭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學家沈復有哪些童年趣事,導入課題,簡介作者。

二、感知積累

(一)指導學生試讀課文

教師指導文言文誦讀方法。請一位同學試着讀。引導學生自薦選讀課文段落或朗讀全文,提示聽者注意字音、停頓、感情方面是否恰當,還要注意根據文字展開想象。然後師生共同評讀,即談談自己爲什麼這樣讀或者建議別人怎樣讀。。師強調指導。

(二)學生自由誦讀

(三)概括課文內容。

(四)合作學習。四人爲一組,藉助小字註釋,複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講一節,也可以推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

(五)師生共同解疑,教師還要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成語有哪些?

三、品讀賞析

把你認爲最有趣的地方推薦給同學們,並說明理由。

四、探究討論

指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就課文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四人一組,合作選題,集體研究。

①聯繫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麼?

物內之趣——細察其紋理。

物外之趣——依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樂趣,一是身處塵世難得的閒情

②從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請說明第3段置於文中的合理性。

③從情景聯想出發,“怡然稱快”與“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樣產生的?

④第四段作爲一個兒童故事,其童趣表現在什麼地方?

五、延伸拓展

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體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總結收穫

請同學們從寫作的角度說一下你學習這一課的收穫。

七、結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作者童年時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爛漫的情趣,以及身處塵世時那種超然物外的閒情,認識到了童心的純真,童趣的美妙。同學們,讓我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第6篇: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

關於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一、導入激趣

李白有詩云

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

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竹馬”是什麼意思?

小孩子跨在竹竿上當馬來騎,這種遊戲表現了小孩子豐富的想象和天真。

作者簡介

1、沈復(1763——?)字三白,號梅逸。清代文學家,工詩畫、散文。

2、《浮生六記》,清代小說。系沈復在嘉慶年間所寫的`一部回憶錄。“浮生”取一生浮蕩不定之義。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二、朗讀感“趣”讀準字音

童稚(zhì)藐(miǎo)小

項爲之強(jiāng)鶴唳(lì)雲端

怡(yí)然稱快龐(páng)然大物

凹(āo)凸(tū)土礫(lì)

溝壑(hè)蝦(há)蟆(ma)

朗讀感“趣”讀準節奏

1、能/張目對日

2、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3、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4、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5、見/二蟲鬥間草,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

放聲讀,讀好停頓,讀出韻味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立雲端,爲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臺齊。

8、見/二蟲鬥草間。

9、蓋/一癩蛤蟆。

三、譯讀感“趣”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1、加字解釋法(增):把單音節變成雙音節

2、換字解釋法(換):詞義發生變化的詞語

3、虛詞不譯法(刪):無實際意義的字詞不譯;

4、省略補充法(補):補出省略成分

5、句式調整法(調):用現代漢語的句式代替古代漢語的句式,調整倒裝句的句序

6、意譯潤色法(潤):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7、不變直譯法(直):專用名詞、姓名及現代文中仍沿用的單音節詞不變

四、詞語註釋、理解文言

1、解釋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自己)

有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白的,沒有染色的)(慢慢的)

鞭數十,驅之別院

(用鞭子打)

以蟲蚊爲售

項爲之強

(脖子,頸項)

果如鶴唳雲端

(果真)

以叢草爲林

(樹林)方出神

(正)

驅之別院

(趕、驅逐)

則或千或百

(有時)

(把…當作…)2、指出劃線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細察其紋理

(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觀之

(代夏蚊)

③使之衝煙而飛鳴

(代蚊子)

④蹲其身

(代自己)

⑤觀之,興正濃

(代二蟲)

⑥驅之別院

(代蝦蟆)

3、聯繫語境,揣摩、翻譯難句。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變成了白鶴)

②蹲其身,使與臺齊。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

③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滿足)

④見二蟲鬥草間

(看見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⑤餘憶童雅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看清極細微的事物)

五、品讀說“趣”

1、概括這三件趣事。

1.這幾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現在哪裏?

2、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3、開頭一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4、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5、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爲什麼

6、選擇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創造性

7、複述你得到了那些啓示你有什麼感受

解答:

1、三件趣事

(1)把成羣的蚊子想象成羣鶴舞於空中,用煙噴蚊當作青雲白鶴

的景象。——觀蚊如鶴

(2)在土牆的凹凸處定神細視,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神遊山林

(3)見癩蛤蟆吞食二蟲,鞭之數十,驅之別院。——鞭打蛤蟆

(1)小—大。如:叢草—樹林蟲蚊—禽獸土塊—峯、谷

2)醜—美。如:蚊蟲飛舞—白鶴舞空

(3)益蟲—壞人如:癩蛤蟆吞食二蟲——捉、鞭、驅

2、總領全文,

3、圍繞着“物外之趣”回憶。

4、“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纔會得到。

5、不可以。因爲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6、選擇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創造性複述

7、可以變換文中的第一人稱,如文中的小動物、童年沈復的朋友、長輩等,講述可穩獲文中的一個小故事。

六、螞蟻唱歌

依成人的經驗,螞蟻唱歌是騙人的鬼話。換句話說,就算是螞蟻能唱歌,誰又能聽得見呢?可我證明起碼有一個人能聽見螞蟻唱歌,而且常常聽得如癡如醉。這個人是誰呢?是我老家鄰居的女兒小豆豆。

豆豆這個名字是我給它起的,她姓黃,合起來就是黃豆豆。她爸老大不樂意,說,虧你還寫文章有文化,就給我女兒起名叫黃豆?還嫌不土呀,乾脆叫地瓜得了。豆豆只有四歲,調皮得像個野孩子,並且身上永遠髒污不堪。在街坊鄰居之間,大家都不太喜歡她,不喜歡的原因之一就是她愛撒謊,連她母親也這麼樣認爲。……。

幾天前我們回家,又看到豆豆,吃飯的時候我也給豆豆盛了一碗飯,豆豆媽看見了,呵斥道:“到一邊吃去。”她和豆豆說話從來都用這種語氣。豆豆覺得母親在外人面前不給她面子,嘟着嘴一臉不悅。我捧着飯碗慢慢湊近她,立馬笑起來,吃了一大口飯。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祕的說:“昨晚,我下了一個天藍色的蛋。”我故意一驚說:“在哪兒?”她把我帶到她家雞窩邊,說:“在這兒。”一個蛋,比我的蛋大。她爲找到一個同行而十分滿足,可是卻沒人附和她,她稍稍顯得有點失望,不過總算找到一個知音,一下午就纏着我。

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說她愛撒謊了。她哪是在撒謊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夢境與現實全攪和在一塊兒了,用作家的觀點就是魔幻現實主義。我追問:“蛋呢?”她想了一下說:“讓螞蟻搬走了。”我忙說:“我昨晚也下了一個蛋,是紅的,”她一怔,怔過之後大笑起來,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說:“你的蛋有多大?”我說有紅燈籠那麼大。她激動萬分地跑去報告說:陶書天爸爸也下了

我午睡醒來,在廚房後面找到了她,我問她在幹什麼?她說:“我在聽螞蟻唱歌。”土牆上果然有一窩螞蟻,我側耳靜聽了一會兒,說:“我也聽見螞蟻唱歌了,唱得可好聽了。你看那個螞蟻王,它像豬哼,那個小細腰螞蟻,嘎聲嘎氣的。”她不住的點頭:“呃,呃,我天天都要來聽,天氣好時它們才肯唱。”她仰着頭對我說着,開心地笑了起來。

我羨慕豆豆的快樂和幸福,……豆豆長大了會幹什麼呢?幹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擁有了一個浪漫的童年。一個會下天藍色蛋、能聽見螞蟻唱歌的童年,該有多麼快樂。

七、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文言文和現代文不同特點

①文言文多是單音詞,大多時候一個字就是一個詞。現代漢語是雙音詞。以課文爲例:

憶—回憶 目—眼睛

日—太陽 見—看見

故—所以 項—脖頸

果—果真 處—地方

林—樹林 興—興致

因此,可以加字解釋法(增):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

②文言文虛詞:之乎者也亦焉哉

例如“之”

見藐小之物()

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使之衝煙而飛鳴()

驅之別院()

③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不同的人稱區別:

第一人稱,普通的人稱“餘”“吾”,皇帝就可以稱“朕”“寡人”第二人稱有“爾”

④語言是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它的變化還表現在詞義的變化上。

“或千或百”的“或”不是“或者”的意思,而是“有時”

本文裏“強”不念qiáng而讀jiāng,同“僵”,這就叫通假字,一個詞用讀音相通或相近的字來代替,也叫古音通假。

⑤文言文的句式的不同:

“舞於空中”就是“於空中舞”

留蚊於素帳中”就是“於素帳中留蚊”

“徐噴以煙”就是“以煙徐噴”

⑥成語。

今天還在使用的成語就是直接來自文言文的現成語彙,這些成語言簡意賅,表現力很強,它們是語言中的精華。

“明察秋毫”“龐然大物”

八、語言積累歸納訓練

1、梳理、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①音同形不同的字:

礫——唳鶴——壑向——項

②義同字不同的字

察—觀—視—見唳—鳴素—白

③字同義不同的字

觀昂首觀之作青雲白鶴觀

(看)(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必細察其紋理

(看到,看清)(觀察)

神定神細觀神遊其中

(精神,注意力)(感受、想像)

時餘憶童雅時故時有物外之趣

(時候)(經常)

以徐噴以煙以叢草爲林

(用)(把)

之故時有物外之趣項爲之強

(的)(代指“昂首視之)

爲項爲之強以叢草爲林

④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藐小之物—龐然大物凹—凸

⑤成語

明察秋毫:比喻爲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夏蚊成雷:夏夜裏蚊羣嗡嗡的叫聲向悶雷。

⑥通假字

項爲之強:“強”通“僵”,僵硬。

⑦特殊句式

判斷句: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蓋……”表判斷)

省略句:蹲其身,使與臺齊

(“使”後省略賓語“之”)

被動句: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

(“爲”在這句話中解釋爲“被)

(因爲)(當作)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被)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6篇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七年級語文《童趣》教案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