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10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通常學習,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類,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高的意義,並會正確地作三角形的高。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類。

教學難點:掌握三角形高的意義和畫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

1、  說一說:我們以前學過三角形,請你說說看,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形狀是三角形的?

2、  畫一畫:請你在紙上任意畫幾個三角形。

3、  議一議:請你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4、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得到):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

重點理解:三條線段、圍成、封閉這些詞的意義。

看一看:三角形有(  )個頂點,(  )條邊和(  )個角。

出示:

(1)用力拉一拉,你發現什麼?(三角形不會變形)

(2)說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穩定性。

(3)請你說一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二、教學三角形的分類和高

出示一些三角形:

(1)       你能不能給上面的三角形分分類?並說一說你是根據什麼來分的。(如果學生分不出,可做適當的引導。)

(2)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得出:

1、  6一類:三個角都是銳角:叫銳角三角形;

2、  4一類:有一個角是鈍角:叫鈍角三角形;

3、  5一類:有一個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       可用下面的圖來表示這三種三角形的關係: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師畫三角形的高。

說明:從三角形的頂點向它的對邊(或對邊延長線)畫一條垂線,頂點到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個頂點的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虛線表示,並且標上垂直符號;

(2)底邊的延長線也要用虛線表示。

討論:(1)一個三角形可以作幾條高?

(2)請找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

(3)作哪類三角形的高時,需要延長底邊?

三、練習

1、P 75   第1、2題

四、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10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完整、準確地掌握圓錐的基本特徵及各部份的名稱,認識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的認識》這部份內容有:圓錐的特徵、圓錐的底面、圓錐的高、圓錐的側面及它的展開圖。

圓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錐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有很多,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圓錐入手,概括中圓錐的幾何圖形。然後通過觀察、比較的認知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2.教材重點圓錐的特徵及各部份名稱。

3.教材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圓錐是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後一部份內容。前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頭腦中幾何表象較豐富。在教學中,突出“觀察、對比、操作、分析討論,大膽探索,總結規律”的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策略及教學法設計

本節課主要通過網絡和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主動的教學情境中,集體討論歸納出圓錐的特徵。另外,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加深對圓錐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遊戲導入

師:首先和同學們玩個遊戲: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們學過的這些平面圖形高速旋轉能得到什麼立體圖形?

出示:圓形、長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學生大膽猜測後,教師用準備好的教具演示。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立體圖形——圓錐。(板書課題)

《10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三

第二課時          本冊總課時:16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進一步熟悉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重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過程】:

一、實踐應用,深化知識

應用一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如:一個圓錐形鐵錘的底面積是24釐米,高是10釐米,這個鐵錘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     直接利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解答     1/3×24×10=80立方厘米

應用二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如: 計算右圖的體積

分析     先根據公式s=π r²求出圓錐的底面積,再根據圓錐體積計算公式v=1/3sh進行計算。

解    ①、3.14×3²=28.26平方分米

②、1/3×28.26×8=75.36立方分米

應用二 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出示課本的例題

解:(1)、沙錐底面積:3.14×(4÷2)²=12.56㎡

(2)、沙錐體積:1/3×12.56×1.2=5.024立方米

二、課堂練習

《10的認識》教案 篇四

看圖連線,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連的?

看數塗Ο,獨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看圖寫數,並分組說一說各有幾個?

動手操作,排一排,讀一讀。按一定的順序把這幾個數字娃娃排隊。

讓學生先獨立數一數,再寫一寫。

看數補畫出缺少的花。

二、幾個和第幾個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數一數第一排從××同學到××同學一共有幾個小朋友?(5個)從前往後數,第5個小朋友是誰?這裏的'“5個”和“第5個”一樣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知識—幾和第幾。板書:幾和第幾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課

1、出示排隊買票圖,談話,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幹什麼?請用一句話說出來。

2、數一數有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幾?無帽子排第幾?

3、排第2是誰?第5是誰?

4、排在前3個的是哪幾個人?排在第4個的是哪個人?

5、誰能說一說剛纔排在第一排的5個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5個小朋友是否相同?爲什麼?

(三)自主探索、應用新知;

1、指名說說自己座位的一排中有幾個人,你的座位在第幾個?

2、請5個小朋友站在前面。

前後排,一共幾個人?從前往後數,第1個是誰?第4個呢?

左右排,哪邊是左?哪邊是右?一共幾個人?從左邊起,第1人是誰?××排在第幾?

(四)巧妙練習、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1—5題。

2、你能說一句帶有幾和第幾的話嗎?在我們身邊找一找。

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分析]

認識10的教學仍然按“數物體個數—用算珠表示個數—用數表示個數—寫數指導與練習”的線索進行。“想想做做”中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認識。滲透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這項活動中感受10根和1捆的關係,直觀接觸10個一和1個十,爲以後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作些鋪墊。學習按羣數數,引導學生2個2個地數櫻桃的個數,5個5個地數手指的個數,既提高數物體個數的效率,又具體感受10與2、10與5的關係。體會雙數和單數,10只鴨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間隔。從左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這些數都是雙數。從右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1、第3……第9只,這些數都是單數。學生照這樣數一數,感受了雙數和單數。辨認左和右,在數物體的個數時,聯繫左邊和右邊等內容,幫助學生正確分辨左和右。直觀看出相差數,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兩行對齊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種圖形的個數多,哪種圖形的個數少,還能數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個,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個。這些都是以後探索相差數問題所需要的知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經歷10的認識過程,知道10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初步會用不同方式數物體的個數,會讀、寫10;理解、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使學生在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的形成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數數能力,體會數是表示事物數量的符號,初步感受10個一是1個十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認,寫10,理解10以內的順序。

初步孕伏10個一就是1個十的思想。

資  源 學情:學生已有認識6~9各數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     出示情境:(例7主題圖:9個各民族小朋友)

引導:馬上就是10月1日國慶節了,全國各民族的小朋友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慶祝國慶。

數一數,共有幾個小朋友在跳舞?

提問: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9?(撥珠數一數)

2、     引入新課:

情境圖中增加1個小朋友。

提問:現在又來了一個小朋友,現在有幾個小朋友?(對,9個再添上1個就是10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認識數10

1、     數數。

談話:這裏究竟有幾個小朋友在跳舞?請小朋友伸出小手數一數。

誰能上來數一數?(指名數)

誰還有不同的數法?

師:剛纔這2個小朋友都是按順序有序的來數數的,我們在數數時也要像這樣按順序數,不能重複也不能遺漏。

一起跟着老師數一數。數到10,就表示一共有10個。

誰能幫老師數出10本作業本?(指名數)

你還能數出哪些物體是10個的?在教室裏找一找,數一數。

交流。

2、     數珠表示。

追問:圖上有10個小朋友,數出的10本練習本,10個手指,10張桌子……都是幾個?

提問:10在計數器上再怎樣撥珠就可以表示它?

齊說:9個添上1個就是10個。

數一數計數器上的數珠。

追問:這裏的數珠表示幾?

3、     讀數寫數。

說明: “10”可以用這樣的一個數來表示。(板書:10)

讓學生讀10。

提問:10這個數和我們以前認識的數有點不一樣,它是由哪兩個數字合起來的?

10的寫數:寫10的時候要擺好兩個數字的位置,教師範寫。學生描寫後仿寫。

追問:今天又認識了數字幾?

4、     感受10以內數的順序。

提問:你知道10排在幾的後面嗎?

出示直尺:從0開始讀一讀。還可以怎樣讀?

提問:9的前面是幾?後面呢?還可以怎樣說?

在這些數中,最大的數是幾?最小的呢?

8離10近一些還是離5近一些?

三、鞏固深化,掌握新知

1、數數練習。

⑴做“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數10根小棒排在桌上,說說是幾個一根。再把10跟小棒捆成1捆。

提問:1捆小棒是幾根?這1捆是幾個十根?(引導學生仿說:1捆是1個10根)

追問:1捆又是幾個1根?

像這樣一個10一個10地在一起的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出示10元錢,10個雞蛋一盒,10支筆一捆。

像這樣一個10一個10在一起,可以讓我們一眼就知道這裏有幾,以後我們還要繼續學習。

⑵做“想想做做”第2題。

①數一數共有幾顆櫻桃?

你是怎樣數的?(指名上臺數)有沒有不一樣的數法?

指導2顆2顆地數後寫數。

②伸出左手,數數有幾個手指;伸出右手,數數有幾個手指。

有沒有不一樣的數法?

交流:五個五個地數一數。

指出: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數,也可以像剛纔這樣,幾個幾個地數出一共是幾個。

2、鞏固數序。

⑴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看直線上表示的數,想想□裏填哪個數,再填一填。

出示填寫的結果,讓學生一起按順序讀一讀。

提問:比8小的數有哪些?比8大的呢?

⑵做“想想做做”第5題。

寫一寫,再按要求讀一讀。

按不同的順序數一數。

3、練習幾和第幾。

⑴做“想想做做”第4題。

說明題意,讓學生說說從哪邊數起的。

填空後交流。

追問:這樣數,第6張是哪個數?第4張、第7張呢?

1在第幾張?2和7呢?

⑵做“想想做做”第6題。

數一數一共有幾隻,並填空。

從左數起,哪幾只小鴨戴帽子?還可以怎麼說?

從右數起,哪幾只小鴨戴帽子?還可以怎麼說?

提問:10只小鴨和第10只小鴨的意思相同嗎?不同在哪裏?

5、     比較大小。

⑴做“想想做做”第7題。

獨立完成後交流:7>6、7<9表示什麼?

⑵做“想想做做”第8題。

學生數一數,填一填,再交流每次各用幾根。

提問:哪個圖用的小棒最多,哪個圖用的小棒最少?

像這樣擺,後一個圖比前一個圖要多用幾根?

⑶做“想想做做”第9題。

出示圖形,觀察圖上一個對一個比。

提問:△和□比,哪個多?你能指出△多的個數嗎?畫豎的虛線分開。

填一填,再交流結果。

三、回顧總結,感受收穫

提問:這節課你認識了哪個數,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你還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