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上冊《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3.通過操作活動,瞭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

4.通過從實際生活引出質量單位,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繫的,瞭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難點: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會進行估測,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花生米、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給每個小組準備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

學生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裏購買的標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喜歡看書嗎?說一說你喜歡看什麼書?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正在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課本情境圖,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仔細閱讀你能發現什麼?學生可能發現:這些動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噸爲單位的。

3.激發學生質疑:你還有什麼疑問嗎?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克、千克、噸是什麼?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

師:這節課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介紹質量單位

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噸這樣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單位叫做質量單位,表示較輕的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質量單位--克。

板書課題: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猜一猜。(板書:猜一猜)

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個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顆QQ糖差不多等。

怎樣才能知道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學生可能會想到稱一稱。)

(板書:稱一稱)

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3.體驗、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導,再體驗)

(1)“1克有多重”?我們先來稱一稱。(用鑷子夾起1克的砝碼)這個砝碼是1克重。把1克的砝碼放在右盤裏面,再把1個2分幣放在左盤裏面,讓學生觀察這時標尺的指針處在什麼位上?(經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1個2分幣大約重1克)

(2)讓學生拿出一個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對1克的體驗。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幣、1粒黃豆、一枚一元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體比1克輕?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感受幾克的輕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請同學們先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5角硬幣和一元硬幣,估一估它們各重多少克。

(2)小組合作稱一稱

學生小組合作用天平稱出5角(4克)、1元(6克)硬幣的質量,再掂一掂分別有多重。

(3)遊戲--比比誰的感覺準。

規則:兩人一組,一人閉上雙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幣放在他的手心上,讓他說出硬幣重幾克。兩人交替做,比比誰的感覺準。

2.感知並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1)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並感受)

(2)遊戲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個小組的桌面上有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請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幣,右手放護膚霜。當你認爲兩邊一樣重時,看一看硬幣多少枚,再估一估這袋護膚大約重多少克?

請各小組彙報,然後揭開膠布,看質量標識(誤差在±2克內),算估對。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爲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後再看標識是多重。

3.感知幾十克、幾百克的質量。

想知道你們課前到超市裏買的袋裝食品有多重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包裝袋上的標識,再掂一掂感覺有多重。小組內再交換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經歷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過程,認識了質量單位--克。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新課堂第1題,說一說它們的質量。

2.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袋麪包250克。()

(2)一根火腿腸重100克。()

(3)一個西瓜重30克。()

(4)一包話梅重80克。()

3.新課堂第2題,你知道這些物品的質量嗎?

引導學生學會從稱上和包裝上讀出質量,讓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後一題盤中稱的是2個雞蛋共200克,問題是一個雞蛋的質量是多少克?

4.資料拓展--你知道嗎?(播放音頻,同時課件出示圖片和內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合理的飲食搭配有利於身體健康。國小生一天這樣搭配食物比較好:米飯、饅頭等穀類食物375克,肉75克,魚蝦25克、雞蛋50克、牛奶200克、、豆製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總結

同學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那麼,較重的物品用什麼作單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它們之間有什麼的關係呢?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後可繼續研究,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幣掂一掂

一個花生米估一估

稱一稱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創設情境自然有趣,以學生查閱資料爲背景,以幾種動物的質量爲素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瞭解了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同時將學生帶進神奇的動物世界,在瞭解動物質量的過程中,把數學與生物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經歷學習的過程,注重學法指導。學生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過程中建立質量觀念,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體驗的學習過程,重視彰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3)在實踐操作中昇華知識。學生們對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爲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繫,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買的食品、以及數學書、鉛筆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逐步發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測物品、用天平稱物品的質量,並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後還佈置他們課外到超市瞭解各種物品的質量。把我們的數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昇華質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昇華了對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2、使用建議。

本教案是按照質量單位克的認識--千克的認識--噸的認識3課時的思路設計的,爲使課堂更加開放生成,教學時也可以全部放給學生,實行更開放的數學課堂。

3、需破解的問題。

質量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有很大難度。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質量觀念?值得繼續探討。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有多重。

2.掌握“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噸的概念。

2.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嗎?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師可隨之出示掛圖或多媒體畫面,並請一位同學講“曹衝稱象”的故事。)

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爲合適嗎?

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

(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並板書)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教師用課件(或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圖,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麪粉約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

(2)小組彙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並介紹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聯繫生活,理解新知。

(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掛圖或多媒體出示)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第3題

2、填一填。第1題

4千克=()克3噸=()千克

5000克=()千克()t=2000kg

18t=()kg()kg=6t

學生做完後,教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後與同桌說一說思考方法。

在○裏填上“>”“<”或“=”。

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

3t○3600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彙報思考方法。

4、數學故事。

(1)估算。

剛纔同學們聽了“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衝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

第幾次12345678

質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後找生彙報。

(2)請同學們討論:曹衝爲什麼可以採用這個辦法稱象,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獨立計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各組彙報計算結果。

(四)集體反饋,反思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教學目標 篇三

1、藉助生活實例,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初步學會用噸作單位估計物體有多重。

2、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體驗、歸納推理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2.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流程

(一)教學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節課採用雙主合作教學模式,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感悟,體驗,掌握新知,並且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與語文學習聯繫起來,讓數學與語文,與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體內容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觀看投影《恐龍》,談話:這是什麼動物?你熟悉它們嗎?

你能跟大家簡單介紹一種你熟悉的恐龍嗎?再出示1只恐龍,問:這隻恐龍的體重是多少?(1噸)然後問:對於1噸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導入,創設了情境。再讓學生自己談想要了解的內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他們探索新知的慾望。)

2.感受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噸的形象,並且賦予噸生命,以噸的語氣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明確1噸=1000千克。

(藉助直觀演示,瞭解生活中的數學,生活中的噸,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2)讓兩名學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並且提問:如果1噸大米得搬幾次?

(學生親自體驗,再次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3)讓學生出示課前調查,即金班同學的體重表。從中選一位體重接近25千克的學生爲例,看看金班誰的體重接近25千克。問:有多少個這樣的同學約爲一噸?(讓學生估一估,答出40)然後請40個同學出來,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噸的東西掉下來的聲音。

(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這一實踐中,不但學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情感體驗也得到了和諧發展。)

(4)學生自讀,小組交流對噸的認識。

(5)學生質疑,釋疑。

(6)小組合作,用各種方法找找噸和千克的關係。

(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人人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7)用“……是……千克,……爲1噸”的形式造句。

(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挖掘生活中噸的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開拓學生的思路。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3.拓展認識,。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圖旁的括號裏填上什麼數,它的重量是 1噸。)

(2)電腦出示兩幅卡車圖,小卡車的載重量約是1000千克,大卡車的載重量約是5噸。

問:這兩句你能換個說法,使它意思不變嗎?

(3)出示兩幅動物圖,大象體重4噸,鯨魚的體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個數學問題考考大家嗎?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發揮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1噸的概念,並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化聚。

教學難點: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方法:遊戲法、實物活動法。

教學準備:20千克的礦泉水4桶,蒐集一些物體的質量,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麼做單位?(板書:千克 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板書:1千克=1000克)

2、屏幕顯示: 6千克 = ( )克 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在下面的( )中填上適當的質量單位。

一個雞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50( )

一個一元硬幣重10( )小明重26( )

師:用來計量比較小,比較輕的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克做單位。千克是用來計量一般物體的質量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比克、千克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新課

1、你以前看到或聽到過跟噸有關的事情嗎?

想一想,噸是用來幹什麼的?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2、體驗1噸

(1)實踐活動,搬運礦泉水。

(2)小記者採訪表演的人。

(3)師:一桶礦泉水約重20千克,50桶這樣的礦泉水就是1噸。1噸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樣想的?

板書:1噸=1000千克

(4)例3 5噸=( )千克

5噸680千克=( )千克

3、估計體重的遊戲。

出示:三年級同學平均體重按規定25千克計算,4個同學重( )千克,40個同學重()千克,也就是()。

現在坐在這裏的小朋友有54個,此刻你最想知道什麼?怎樣求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

4、化聚方法的滲透。

1350千克=( )噸( )千克

試一試: 3000千克=( )噸

7038千克=( )噸( )千克

三、鞏固練習

1、在( )裏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一臺拖拉機可以裝貨物1( )

一個乒乓球重3( )

一袋麪粉重50( )

2、填空。

8噸=( )千克 3噸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噸 4500千克=( )噸( )千克

8010千克=( )噸(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噸。

100塊磚重200千克,( )塊磚重1噸。

4、日記一則。

嗨!大家好!我叫小馬虎。星期日旱晨我從2分米的牀上起來,洗刷完畢,就去吃旱飯。我吃了一個50噸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後開始做作業。我做的幾道題是這樣的:5噸=(500)千克

4020千克=(4)噸(200)千克

3噸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園,看見公園裏有一隻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時30分我睡覺了。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20×50

1千克=1000克 1噸=1000千克

25×54=1350(千克)

13500千克=( )噸( )千克

課後反思:

偶爾聽一個學生說:嗨!大家好!我是小馬虎……過了那麼多天他居然還能記得做的一個習題。這正是我所教學所要的,特別是一節公開課所要的。我覺得一節課特別是一節公開課不能給學生留下點什麼,那是非常遺憾的。本節課學生有三個方面的印象是比較深的:1、學生搬運礦泉水的活動,小記者的採訪。這一活動讓他們體會1噸大約就是50桶礦泉水那麼重,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我能搬起那桶水,我能做小記者等。2、估計體重,自己的和全班人的體重跟1噸的關係,學會了單位間的換算。3、“日記一則”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我不能做小馬虎。本節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得有味,教師教得有勁。不足之處是:課後的習題少了點,沒到下課時間提早下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