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羚羊木雕精品教學設計多篇

羚羊木雕精品教學設計多篇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思路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緻,佈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捨,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衝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教學目標

①課文分析:本文寫的是子女與父母的衝突,其中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教學本文,要讓學生在瞭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意識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我們怎樣看待友誼,怎樣看待物質利益,怎樣更好的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怎樣消除我們與父輩之間的隔膜。

②學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班學生語文成績處於中等水平,在朗讀與發散思維能力方面尚有欠缺。希望通過本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要領,能夠做到有感情的朗讀,並能根據教師引導,發現課文所要揭示和表達的深層次問題,進而闡明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思考課文所要揭示和表達的深層次問題。

三、課前準備

學生

①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時就“金錢與友誼”談談自己的看法。

②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瞭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①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品味文章內涵,形成自己的觀點。

②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1、導入新課

現在我這裏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些金銀珠寶,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麼好呢?(窮朋友)爲什麼有這樣的選擇呢?(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有什麼不要有病,沒什麼不能沒錢。沒有人認爲金錢很重要,金錢是萬能的嗎?

(大屏幕投影出示學生的觀點,請作者讀一讀)

“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我看來,友誼是建起人類溝通的橋樑,友誼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友誼的重要性是金錢無法比擬的。”

——七(1)班 呂芙蓉

“在人生當中,擁有幾份真正的友誼,比擁有金錢更有意義。擁有友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朋友會來幫助你;擁有友誼,讓你的生活更加快樂;擁有友誼,你的人生纔會更加顯現出自我價值。”

——七(1)班 肖玉菲

“如果你沒有了金錢,你可以得到真心朋友的幫助,馬克思年輕時就是靠朋友救濟才度過難關的,不是還有‘士爲知己者死’的千古名言嗎?但是如果你沒有了友誼,就算有金錢,也會感到很孤單。”

——七(1)班 江煒傑

“友誼和金錢對我都很重要。沒有友誼,生活將失去色彩,孤獨和寂寞將始終纏繞着自己;沒有金錢,就失去了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沒有生存,何談享受。”

——七(1)班 呂婷婷

的確,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這足以表現友情無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有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羚羊木雕》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好,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2、教師板書課題,並檢查預習。

3、初步感知課文

①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板書)

②文中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③你認爲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於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4、精讀賞析

⑴學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後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②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裏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並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後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⑵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①禮物應不應該送?(分甲、乙展開辯論)

②貴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給朋友?

老師小結:

甲 該送:情比物重要

乙 不該送:父母送給自己的禮物怎麼能回使友誼變得俗氣。這對父母的不尊重。

答:“我”不是隨便送,是送給好朋友,轉送他人並不意味着“我”不珍惜父母的禮物。而是萬芳特別喜歡(她也不是因爲名貴而喜歡,而是造型別致,美觀)這並不庸俗。

(過渡)我不知道木雕貴重而把它送給朋友,現在我知道了“貴重”,卻要向朋友討回(當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着與朋友的情誼不如木雕貴重嗎?

這就引發出一個問題,貴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給朋友?到底是物重還是情重?

[小結]古人云:士爲知己者死,試想連命都可以送,還有什麼不可以送的啊?(江湖義氣除外)當今社會有多少重情輕財,他們爲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爲困難的下崗職工送去生活費,爲失去父母的孩子資助學習費用,他們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過渡:通過剛纔的討論,大家對文章的主題已經有了鮮明的認識,那就是羚羊有價情誼無價,但現實畢竟是現實,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被人誤解,內心很委屈的經歷,說一說。

自由發言:

老師小結:人生活在這樣世界裏,不可避免的與人交往,理解顯得尤爲重要,父母與子女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同學們之間都需要理解,理解是永恆的話題。(出示)讓我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憂愁。

5、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衝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分角色朗讀,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2、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能力目標:

學習並運用朗讀、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實踐活動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文中所讚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聯繫生活實際,學會珍惜朋友間的純真感情,學會與父母和他人溝通。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矛盾。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所展示的兩種內心世界,正確看待情誼與金錢的關係。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2、討論法:通過一場辯論會,讓學生探究課文的主題,培養學生的雄辯能力,讓學生在爭論探討中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3、自主探究法:在今後的生活中,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讓學生了解尊重、理解、溝通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可見朋友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知心的朋友呢?有沒有收到過朋友送的禮物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對好朋友,她們卻因爲一件禮物,不僅傷心,而且還傷了感情。這件禮物就是--羚羊木雕。

二、介紹作者(出示圖片)

張之路,曾任中學教師多年,現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文學部主任,是我國八九十年代以來國內最有影響的少兒小說作家之一。有電影文學劇本《霹靂貝貝》、童話集《野豬的首領》、小說集《題王》《羚羊木雕》等。

三、出示學習目標(出示圖片)

1、通讀全文,理清事件。2、再讀課文,辯論是非。3、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四、檢查生字詞(出示圖片)

1、讀準下列字音:

怦怦(pēng) 逮着玩(dǎi) 樹杈 (chà) 臉頰 ( jiá)

小藏刀(zàng) 攥着 ( zuàn) 兜裏 (dōu) 抹眼淚(mǒ)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仗義:講義氣。仗:拿着,引申爲主持、講求。

形影不離:成語。像物體跟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密切。

五、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圖片)

(一)速讀課文,解讀文意。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用筆畫出關鍵的字、詞、句,並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

2、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3、主要涉及哪些人物? 他們對此事的態度如何。

學生思考並搶答。明確:

1、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非常貴重。(出示圖片)

2、家庭生活中的一場小糾紛。“我”把爸爸給我的羚羊木雕轉送給我最好的朋友萬芳,可是父母認爲這木雕很貴,不該隨便送人,並要“我”向萬芳討回羚羊木雕。

a、請根據圖片簡單地概括課文內容。全文以羚羊木雕爲線索,寫了三件事:

逼問羚羊木雕; 贈送羚羊木雕;要回羚羊木雕

b、中間一件事在敘述中運用的是什麼記敘順序?有什麼作用?

插敘。補說我贈送木雕的原因。(出示圖片)

3、文中一共提到幾個人?在是否要回羚羊木雕問題上各持什麼態度?(出示圖片)

爸爸:責備我

媽媽:木雕太貴重,查問並逼我去要回。

萬芳媽媽:責備萬芳“怎麼能拿人家這麼貴重的東西”,然後把木雕遞到我手上

奶奶:認爲要回不好

我:認爲友誼重要,不想要回,但又屈於壓力,無可奈何

萬芳:先責備我反悔,後仍肯定”咱倆還是好朋友”

媽媽的態度固執、生硬,爸爸的話語很婉轉,但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兩種態度取決於兩種價值觀,父母重財輕義,孩子重義輕財。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讀出不同人物所特有的語氣、語調和情感態度。其他同學當評委。

媽媽:着急、生硬、固執、咄咄咄逼人。 爸爸: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委屈、無助、痛苦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

(三)問題探究:

“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在查問木雕部分,矛盾激化了。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到底該不該要回羚羊木雕呢?(出示圖片)

學生分小組進行辯論:

男同學代表父母的觀點,爲正方:應該要回羚羊木雕。

女同學代表“我”的觀點,爲反方:不該要回羚羊木雕。

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發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語言表達要簡明,流暢。

教師總結:父母、和“我”各有各的理由,但子女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只能服從。結果孩子們心靈受到傷害,也影響子女和父母間的感情。最好是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六、課外延伸

聯繫實際,解決問題:怎麼才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呢?(出示圖片,全班討論)

明確:愛需要理解、溝通,假若爸媽能較早的把木雕的特殊價值告訴我,假若我能在送禮物之前徵求爸媽的意見,或許,這個遺憾是可以彌補的。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爲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七、佈置作業(出示圖片)

給文中的小姑娘寫封信,安慰她,開導她,並告訴她你的想法和看法。

八、教師寄語(出示圖片)

父母深愛孩子,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孩子珍視友情,又把羚羊木雕送給最好的朋友。親情、友情都是世間最美好、最珍貴的情感。之所以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是因爲缺乏溝通和理解,遇事考慮不周,如果彼此多些尊重、理解、溝通、寬容、體諒,那麼,這朵友誼之花將永遠鮮豔、燦爛!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解讀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思想傾向。

2、能力目標:練習正確朗讀,把握說話人的心理、神態、語氣和性格特徵。

3、情感目標:學會尊重、理解他人,正確處理家庭成員或朋友間的矛盾。

教學重點:

練習正確朗讀,把握說話人的心理、神態、語氣和性格特徵。

課前準備

學生:

① 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② 朗讀課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是怎樣處理的?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前給予朗讀指導。 (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課前預習

1、收集並掌握下列生字的音和形:

抹 攥 逮 怦 樹杈

寒顫 犄角 臉頰 羚羊

2、解釋:

自作主張

無可挽回

形影不離

3、熟讀課文,能自由熟練的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檢查預習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1、[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② 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2、[檢查預習] (讀、寫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

出示問題:

①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 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衝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②朗讀

(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③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着 孩了的神態:低着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着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三、探究(自主合作)

探究的問題:

① 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爲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 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過渡到)----生活中,同學們也可能碰到過這一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 把你的好辦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各抒己見,展示個性。)

四、延伸拓展

1、播放音樂《懂你》,PPT 展示歌詞面對成長

2、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五、小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爲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六、作業佈置

假若你是文中的我,你最想對萬芳說什麼呢?請你拿起手中的筆,給她寫一封信,表達歉意,撫平因我的過失而造成的創傷,增加與她的友情,爲原文增加一個結尾,好嗎?

要求:1、可以補充想象你所需要的情節,但要合情合理並和原文相呼應。2、情真意切,不說假話空話。3、符合書信格式,不少於600字。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積累“逮、攥、怦怦、寒顫、形影不離”等詞語;

2.體會並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學會與父母溝通;

4.教育學生學習“我”與萬芳珍惜友情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

1.朗讀表演;

2.體會與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學會與父母溝通;

2.學習珍惜友情的可貴品質。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其步驟:

(一)組織教學:鼓勵學生,調動情緒。

(二)激趣導入:巧用唱歌,創設情境。

借用歌曲《朋友》(周華健)創設情境:這首歌表達了朋友間無比珍貴的友情。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我問大家,你們送過什麼禮物給朋友嗎?請說說。

今天,我也想送一份珍貴的禮物給在座的每一份朋友,那就是——羚羊木雕。(噓,在哪兒呢?)對了,這不是一件具體的事物,而是當代作家張之路的一篇文章《羚羊木雕》,爲什麼我要把它當作一件珍貴的禮物送給大家呢?因爲它裏面包含着一種特珍貴的感情,這是什麼呢?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張之路的《羚羊木雕》,好嗎?

(三)我來自查:檢查預習情況。

1.字詞教學

①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犄角( ) 怦怦( ) 寒顫( ) 樹杈( )

攥着( ) 臉頰( ) 反悔( ) 無可挽回( )

②根據詞義寫出詞語

像身體和影子一樣不可分離,形容關係密切。( )

不跟別人商量,按自己的見解決定。( )

對以前答應的事後悔或不承認。( )

2.整體感知,思考作答。

①文中的這隻羚羊是怎樣的一件東西?

(明確:爸爸從非洲帶回來 的,黑色硬木雕成的,貴重的)

②文中主要涉及到了哪些人?

(明確:爸爸、媽媽、我、萬芳)

③圍繞“羚羊木雕”,這些人之間各發生了什麼事?

(明確:略)

④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爸媽、我、萬芳分別是怎樣的人?

爸媽:重財輕義;“我”:珍惜友情;萬芳:仗義明理。

(四)我來表演:分角色朗讀表演,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準備活動

①四人一組,一個人做聽衆,三個人分角色朗讀(爸、媽、我);

②注意每人的神態語氣心理性格(應怎樣說,爲什麼這樣說);

③注意人物出場先後順序,該怎樣安排?

④要用上什麼道具,請準備簡易道具。

2.實踐活動:我來表演,你來評。

①注意人物的個性;

②注意人物的神態語言(重音語速語氣);

③評出誰是“最佳演員”。

(五)我來研討:分組,逐一討論作答,要求同學們暢所欲言。

這究竟怪誰呢?我們來看看直接與羚羊木雕有關的人:

①爸媽有錯嗎?

②“我”呢?

③萬芳就沒錯嗎?

(六)我來體驗:希望同學們都能踊躍地各抒己見。

1.我會這樣處理:

①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更合適呢?會去要回來嗎?爲什麼?

②你遇到過類似的煩心事嗎?請說說。

2.我會這樣分析: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發生矛盾的雙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又不能洞悉自己的不足,你能幫文中的“我”及父母分析分析各自的理由和不足嗎?

(七)我來小結。

1.剛纔我們認真分析了課文,知道了文中人物是如何處理這件事,也闡述了我們自己怎樣處理這樣的事。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的態度傾向?傾向於誰不對呢?這樣寫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明確:傾向於父母不對;讚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爲,告誡父母親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純真的感情。總之,一句話,作者是在呼喚真誠,呼喚友情!)

2.你從文中學到了什麼?請說說。

(八)我來創作:課外作業。

續寫片斷:文中結尾寫到“我”已經把羚羊木雕要回來了,此時父母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請同學們寫一個二三百字的片斷文字。

(九)送歌一曲:《永遠是朋友》。

送話一句:童心結朋友,人間見真情——讓我們成爲永遠的朋友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開放的、生動的、以學生爲主的、令人回味的語文課。

整個課堂非常活躍,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認爲這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分不開的。

新課改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好的把握全文,不僅僅是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改變以往教師“要我學”爲“我要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探究時,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給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料及提示相關信息,起着活動的輔助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自主學習是基礎,如果沒有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是無法做到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盡力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做到樂學、愛學、會學。合作探究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互相啓發、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學習,發掘學生潛能,學生從中不僅能夠發現一個個美麗奇妙的世界,還能發現一個個世界中所蘊藏的真諦。

教師更要尊重學生,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要給學生表達的權利、選擇學習方式及學習夥伴的權利。比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肯定,沒有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沒有死死的固定一個答案;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都是讓他們自由組合。

另外,教學時藉助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高度注意。在分角色朗讀時,讓學生演一演,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那種場面真是精彩極了,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角色的思想,還能生動形象的表演出來,課堂上不僅師生對話,學生對話,還和文本作者對話。這樣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把學語文,變成了一件帶有樂趣的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當然,我這堂課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品一品”這個環節應多花些時間讓學生去體會,更好的理解人物。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情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和禮物的關係。

3、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清結構,正確看待友誼和物質之間的關係。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漸漸地我們都長大了,對許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可能與父母發生衝突,由於他們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傷心、落淚。那麼如何與父母交流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一課或許對你有一定的啓發。

一、自主探究——預習與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犄(jī)角 羚(líng)羊 傷疤(bā) 怦(pēng)怦 兜(dōu)裏

樹杈(chà) 臉頰(jiá) 寒戰(zhàn) 攥(zuàn)着 逮(dǎi)着玩兒

2、解釋下面詞語。仗義:注重義氣。攥:握。寒戰:寒噤,即因受冷或受驚而身體顫動。

3、作者簡介

張之路,1945年生於北京,現爲中國電影集團策劃部編審、一級編劇,國務院授予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主要作品有電影劇本《霹靂貝貝》《魔錶》《瘋狂的兔子》,長篇小說《第三軍團》。

二、閱讀課文.合作與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一)課文朗讀

分角色朗讀,“我”、媽媽、萬芳、爸爸、奶奶、萬芳媽、旁白。其他同學當評委。並說說朗讀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細節。

【交流點撥】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

示例:媽媽——神態:緊緊地盯着(十分嚴厲);語氣:咄咄咄逼人,堅定

孩子——神態:低着頭不敢看(一動不動);語氣:聲音有些發抖哭着喊了起來

【小結】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後,請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第1—16段):寫媽媽追問起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訴她已經送給好朋友萬芳了。媽媽、爸爸一起要求“我”把它從萬芳那兒要回來。

第二部分(第17—23段):回憶“我”和萬芳的真摯友情。

第三部分(第24—25段):寫奶奶出面干涉,反襯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不顧尊重孩子的友誼。奶奶做不了主,媽媽還是逼着“我”去萬芳家。

第四部分(第26—38段)寫“我”從萬芳家要羚羊木雕的情形。萬芳把羚羊木雕還給了“我”,並且原諒了“我”,“我”止不住流下來傷心的眼淚。

2、文章在講述家庭糾紛時特別講述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交流點撥】插敘。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三)深層探究

1、怎樣才能避免文中這類不愉快事情的發生?

【交流點撥】父母心目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視的是友情,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當初父母講明白羚羊木雕怎樣貴重,叮囑女兒好好保管,女兒就不會輕易送人)。“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兒事先徵求一下父母意見,也就沒事。可見,小朋友還不大懂事,凡事應該徵求父母意見,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爲)。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

2、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爲媽媽怎樣處理才妥當?

【交流點撥】媽媽如果委婉地跟萬芳媽媽說這件事,勸萬芳媽媽不要責怪萬芳,好好跟萬芳說,萬芳就會把羚羊木雕還給“我”,這樣既可以保護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讓孩子更懂事。

3、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兒童的心靈多麼美好,儘管他們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傷害他們的心靈。

孩子的心靈比任何貴重的東西更加貴重,只知東西貴重,不知孩子心靈貴重,是一種愚蠢的行爲。

(四)語言賞析

本文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總是讓人物自己出來說話、出來行動,用人物自己的言行來說明問題。請認真品析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1、“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交流點撥】用“突然”一詞,一開頭氣氛就緊張起來,表現出媽媽的驚慌,“我”的驚嚇。

2、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

【交流點撥】用“冷冷的”月光襯托“我”痛苦的心情。

3、爸爸走了進來,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過,他靜靜地點燃一支菸,慢慢地對我說:“小朋友之間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麼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麼能自作主張呢?”爸爸的聲音一直很平靜,不過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交流點撥】“靜靜地”表現了爸爸的嚴肅與冷漠;用“抗拒”一詞,比“拒絕”的語氣更強烈,表明爸爸的態度很堅決。

4、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

【交流點撥】奶奶認爲父母逼迫“我”將送出的東西要回來是不對的,體現了奶奶明白事理,善解人意。

5、昨天萬芳到我家來玩。我見她特別喜歡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來遞到她的手上說:“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她也挺激動,從兜裏掏出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送給我。

【交流點撥】小朋友間非常講友情,一來一往,作了詳寫。友情如美麗的鮮花,可現在面臨風雨摧殘。

6、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爲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

【交流點撥】“呆呆地”表現了“我”心情難受,說不出話。用心理描寫揭示了大人的狹隘,重財輕義對孩子心理的嚴重傷害。

7、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交流點撥】這是一個反問句,蘊藉深刻,言下之意是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責任。“我”和萬芳的友誼是多麼真摯深厚,童心多麼美好,父母的威逼摧殘了我們的心靈。重財輕義的做法對“我”的傷害是多麼深啊!獨立成段,表明作者的思想傾向。

告誡人們不能粗暴傷害孩子的心靈。

課後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激烈的衝突,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課後習題

1、學了張之路的《羚羊木雕》,你認爲在生活中應該如何處理好與父母、同學之間的關係?生活中應如何對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

2、請積累關於財富和友情的名言警句。

板書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啓示 。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1、2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進入中學雖然才三個星期,但已經有如春天的小樹一般在慢慢長大,你們的思想在變化、個性在嶄露。你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便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 字詞。

杈 犄 逮 顫 怦

三、指導自讀。

1、讀方法:寫人記敘文,寫人要寫事-何時、何地、何事,寫事可寫完整故事,也可寫片段生活,寫人要寫人物形象,在故事之中展現(外在形象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內在形象指人物性格特徵)要從故事情節讀出人物形象。

2、情節 媽媽追查 、逼迫 →爸爸講理由→插敘回憶→我收回木雕

起因:我送木雕(插敘交待情誼深厚)。

經過:要收回(木雕貴重)。

結束:收回(不好)。

3、人物:態度(語言、神態、動作)。

各人持什麼態度,這樣做好不好,表現各人如何處事?

爸爸:婉轉、持重沉穩。

媽媽:態度生硬固執。(個性不同,態度相同,只看到物品價錢價值,不知友情更可貴。)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卻無能爲力 。

“我”:重情、軟弱。

萬芳:仗義、明理。

4、“這樣做,不好”(學生在書中找出,並且討論)。

-影響孩子心理,孩子之 間的感情,兩家大人之間的關係。

5、“反悔,能不 能全怪我”?

-我屈從了父母應該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間的感情。只知木雕貴重,不知有比這更貴重的東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態度簡單生硬。

6、應怎樣處理?

——不收回,或向萬芳母親婉轉說明。

7、汲取什麼教訓?

-小孩子做事應該先同父母商量。

-父親送給女兒時也應講清如何名貴,要珍藏好。

——我的父母可以婉轉向萬芳媽媽說一說兩個孩子怎麼要好,提一提交換禮物的事。

8、課文傾向

——不要傷害孩子的心,應該尊重孩子的情感,應該妥善處理孩子的幼稚行爲。

四、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