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精選多篇)

目錄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精選多篇)
第一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第二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第三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第四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第五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3、讀懂寓言,正確理解寓意。

a: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寓言,正確理解寓意。

b: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能夠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品析語言,比較詞語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

教學難點:讀懂寓言,正確理解寓意。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課件。

板書設計:鷸蚌相爭

兩敗俱傷漁翁得利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鷸和蚌”,教師簡介鷸、蚌。)

一個翱翔在藍天,一個生活在水中,本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卻在兩者之間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同學們想讀讀這個故事嗎?(板書課題:鷸蚌相爭)

2、請同學們看老師板書,講解生字及字音。

3、解題:誰能說說“鷸蚌相爭”是什麼意思?(鷸和蚌相互爭鬥)那他們倆究竟在鬥什麼呢?

二、學文明

1、過渡:當然答案就在課文中了,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把答案找出來。

2、指讀課文,糾正讀音。(關注b類學生

3、解題並概括大意:(請a類學生回答,b 類學生能跟着說。)鷸蚌相爭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答案找到了嗎?誰能說說?(及時表揚)

4、這篇課文很有趣,請你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或段讀一讀,也可以讀給你的同座位聽聽,但讀時一定要把自己的情感表現出來。

5、進行比較:說說不同之處。

(1)鷸用盡力氣,還是拔不出嘴來,便威脅蚌說:“你不鬆開殼兒,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沒有了水,你就會幹死在這河灘上!”

鷸對蚌說:“你不鬆開殼兒,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沒有了水,你就會幹死在這河灘上!”(進行比較:說說不同之處,指導朗讀。)

(2)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說:“我就這樣夾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吃不到東西,你也會餓死在這河灘上!”

河蚌地說:“我就這樣夾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吃不到東西,你也會餓死在這河灘上!”

(3)一隻河蚌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曬太陽。

一隻河蚌在曬太陽。(進行比較:說說不同之處,指導朗讀。)

(4)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並試着演一演。

(5)小結:同學們多投入呀,這都歸功於這些生動的語言,所以,我們寫作文時也應當去細緻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這樣的文章別人才愛讀。

三、小練筆

1、師:現在讓我們也來寫寫吧!鷸蚌被漁夫抓住後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呢?發揮想象寫一寫鷸、蚌那時的語言、動作和神態。

2、學生交流。

四.再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寓意

1、師:其實,這篇課文也是寓言故事。

2、出示:寓言:通過一個假想的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從而達到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作品。

3、那《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五.默讀課文,完成填空(出示填空題)

1.《鷸蚌相爭》中的鷸和蚌互不相讓,彼此放在一起時,它們想到的是,沒想到的是,“鷸蚌相爭”用作比喻雙方拼死相爭,卻讓第三者得利。

2.請你再寫出知道的幾個寓言故事的名字:掩耳盜鈴、、

、、。

第二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北臧村鎮馬村國小 王文超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除了充分爲學生創設情境幫助他們理解寓意外,還通過想象、說話及多種形式的朗讀等學習活動,理解重點詞語,充分挖掘課文隱含的人文價值,創設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在反覆誦讀及想象過程中,領悟內容,體驗情感,潛移默化的培養人文精神,提高語文素養。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鷸蚌相爭》一課爲北京版第六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學一課時。《鷸蚌相爭》,講的是一個河蚌剛剛張開蚌殼曬太陽,一隻鷸看見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緊緊夾住了鷸的嘴。雙(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方互不相讓,誰也不肯放開誰,結果一起被漁人捉去了。這則寓言生動地說明兩人一味爭鬥,互不相讓,就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到好處。

2、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但理解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閱讀指導,引導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片、對比記憶等方法自主學會5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義,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把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5、懂得只爲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執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點:

懂得只爲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執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

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寓言故事所滲透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

四、教學過程。

(一)歷史故事導入

戰國時候,中原大地並立着:秦、楚、韓、魏、趙、燕、齊。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但他心裏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爲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願以償。於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機會。

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裏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趙國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後,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個統一天下的好機會。

一個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場戰爭,什麼故事有這麼大的力量呢?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練習概括

1、指名試讀課題

(1)板書“鷸”字,學生書空並數出筆畫。(出示“鷸”圖片)認識鷸。你有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嗎?

(2)請學生告訴老師“蚌”字的寫法,板書。(出示“蚌”圖片),認識蚌。

(3)齊讀課題。

2、自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確流利;同時,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1)生自己練習朗讀。

(2)夥伴間互相讀,幫忙指出錯處。

3、指名讀:提出建議或表揚。

4、學習概括:快速瀏覽課文,用簡練的話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設計意圖:自主閱讀,解決字詞,練習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理解寓意

1、指導有感情朗讀。

重點指導:(1)鷸生氣了,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這蚌就要活活幹死!”:讀出鷸“生氣”的語氣。(2)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的餓死!”:引導學生體會“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讀出不同的語氣。指名讀,男女生對話讀,師生分角色讀。(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說一句話。(4)比較:“豪”與“毫”的區別,同音字組詞練習。

2、兩人一組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指派代表表演。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

有感情朗讀。

3、想一想: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 (估計:兩敗俱傷;被漁夫捉走;不肯互相謙讓等)

漁夫將鷸和蚌裝進網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網中的鷸和蚌此時會想些什麼呢?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讓,一味相爭只會兩敗俱傷,有時還會讓第三者得利。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設計意圖:理解文章內容時,擯棄了煩瑣的講解,而是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去。教師引導他們想象畫面,充分感受鷸和蚌的語言、動作、心理,再通過朗讀加深體驗。這樣,由朗讀理解——想象畫面——感悟情趣——朗讀深化,逐層深入,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內化文章的語言文字,故事中蘊涵的道理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

4、回顧歷史故事。當年,蘇代就是給趙王講了這個《鷸蚌相爭》的故事,如果你是趙王,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想呢?

5、體會寓言的魅力。

師:小故事,大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書:寓言

你還聽過或看過哪些寓言故事?(生舉例)

再讀課文體會,注意語氣,重點詞句的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抓“毫不示弱、互不相讓”等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四)創編故事

師:“鷸蚌相爭,漁夫得利”這個故事流傳至今。

出示圖: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新的故事呢?(續編故事:)

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續寫,培養想象力,積累語言,體會寓言的寫作特點)

(五)選擇性作業

選擇一項適合你的作業:

1、把自己新編的故事寫下來。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讀一讀,體會它蘊含的道理。

五、板書設計:

鷸蚌

↘↙

相爭

(互不相讓)

↓↓

漁夫得利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把自己新編的故事寫下來。

3、造句:毫不示弱。

4、填寫同音字:( )言 ( )蚌相爭美( )

( )不示弱()言壯語絲() ()邁

不()開()

5、成語積累: ()()相爭()不()弱()不()讓

3、用“相”組三個詞語()()()

4、講故事《鷸蚌相爭》

七、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重視朗讀,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與感受。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自主梳理故事內容,理解寓言寓意。不強調答案的唯一,而是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適度啓發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

2、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例如:自主使用工具書學習字詞,指導識記的方法,抓重點詞句理解文本內容等。

3、創設輕鬆的學習氛圍,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故事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寓言交流調動了學生的知識積累,故事續寫拓展學生思維。多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學習效果良好。

4、同學們的看法、問題、都應該成爲教學的重要資源,老師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及時抓住。這堂課通過討論不僅活躍了同學們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同學們通過自己教育自己,弄清出了使用擬人的手法來說明道理,正是寓言這種文學體裁重要的本質特點。

第三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三岔國小付歐

教學目標:

1、瞭解《鷸蚌相爭》的故事內容,懂得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3、培養想象力,感悟故事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 教學難點:

1、瞭解故事內容,懂得寓言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圖片 、課文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寓言故事,知道了哪些呢?

2、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

3、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4、 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出示圖片,介紹鷸和蚌。

5、這則寓言故事出自哪裏?(《戰國策》)

二、 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新詞預習情況,指名讀。

鷸蚌曝箝喙

2、說說下列字詞的意思。

方曝箝曰雨謂禽

3、讀了課題,學習了生字,你想從這則寓言中知道什麼呢?

三、學習課文

(一)第一句

1、聽一聽課文錄音。

2、聽了錄音,我們一起來進一步瞭解這個故事吧。

看,這是一隻河蚌。它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曬太陽(板書: 蚌)

3、被暖暖的太陽照着,河蚌會有怎樣一番感覺呢?

也許它會說些什麼呢?誰來說一說。

師口述:這時,來了一隻鷸 (板書: 鷸)

它看見了正在曬太陽的蚌,會想什麼呢?

指名學生說。

師口述:它看見了蚌,猛地把嘴伸到殼裏去啄肉。(板書:啄) 師:蚌被鷸啄了,有什麼反應呢?(生答, 板書:箝)

4、課文中哪一句話描寫了這一情景呢?(學生說)齊讀第一句。

(二)學習第二、三句

過渡:鷸啄了蚌肉,蚌夾住了鷸,這是故事的起因,鷸和蚌之間的這場爭鬥,會如何發展呢?

1、請看第二、三句:鷸、蚌之間的一段對話。自由讀一讀。

2、誰來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3、鷸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鷸的這種做法?

4、對於鷸的威脅,蚌又是怎樣迴應的呢?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

5、這兩句話寫得非常生動,想一想,要怎麼讀纔有味道?同桌互相讀,在腦海中浮現出鷸、蚌相爭的畫面,體驗鷸蚌相爭的情景。

6、分角色朗讀。

7、評價朗讀情況。

(三)學習第四句

過渡:鷸、蚌相爭,可以看出雙方的態度如何?後果將會怎樣呢?

1、學生回答

2、師引:這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板書:互不相讓漁翁得利

3、請大家一起讀寓言的第四句。

4、用現代文說說下列句子的含義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四、總結全文,明白寓意

1、學習了課文,請同學們對照譯文自己讀一讀。

2、全班有感情地朗讀這則寓言。

3、學了這則寓言,你知道寓言講了什麼內容?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同桌討論交流

五、發揮想象,創新提高

1、鷸和蚌被漁夫抓住後會心裏會怎麼想呢?

小組討論交流

2、鷸和蚌在那樣的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呢?親愛的同學們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重新演繹鷸蚌相爭的故事吧!

3、誰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見過類似鷸蚌相爭的現象嗎?

六、總結談話,感悟體會

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麼啓發呢?

七、佈置作業:

1、小練筆:寫一寫鷸和蚌在漁夫家的對話。

2、有感情地朗讀這則寓言。

3、預習新課。

板書設計:

鷸蚌相爭

鷸威脅

互不相讓

漁翁得利

蚌毫不示弱

第四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西師版五年級上冊第25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怒目相視”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啓發。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技能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想象再現情景,深入感悟鷸與蚌相持不讓的內心世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生活中如果像鷸蚌那樣互不相讓、爭執不下,只會落得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點:瞭解鷸蚌相爭的經過和結果,並領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難點:領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課件出示圖片,認識鷸與蚌:指導學生觀察圖片,瞭解鷸與蚌的外形特點。

2、觀看《鷸蚌相爭》的動畫片。

3、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4、《鷸蚌相爭》出自《戰國策》,我們先來讀一讀課後課文鏈接上的原文。

5、《鷸蚌相爭》是一則寓言,那麼作者是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

(1)勾畫出本文的生字以及課後的四字詞語,讀一讀。

(2)想一想: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出示生字、詞語,學生齊讀。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4、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鷸去啄蚌的肉,蚌把鷸的嘴巴牢牢地夾住了,後來互相爭吵,誰也不讓誰,結果被漁夫一齊捉住了。)

5、這則寓言中有許多四字詞語,課後已經羅列出來了,現在我們用上這些詞語,說說這則故事。

三、品讀課文,理解寓意。

(一)瞭解鷸蚌相爭的起因。

1、讀課文一、二自然段,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景的美和河蚌的愜意)

3、聯繫上下文,理解“心曠神怡”。

(二)瞭解鷸蚌相爭的經過。

1、陶醉在美夢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襲擊,本能地合攏蚌殼,鉗住了鷸的長嘴。(觀察插圖)

2、此時,河蚌和鷸鳥各自是怎麼想的呢?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說說河蚌和鷸鳥此時的心理活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讀出河蚌的生氣和鷸鳥的後悔)

4、出示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

(1)“時間慢慢地溜走,太陽的脣已經吻住了山峯。”

(2)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肉吃。”

(3)河蚌反脣相譏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有隻死鷸鳥留在沙灘上。”

5、討論:透過鷸與蚌的對話,你們知道它們一直相持不讓德原因了嗎?(它們都只想傷害對方,打敗對方)

(三)瞭解鷸蚌相爭的結果。

1、鷸蚌相爭的結果是什麼呢?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漁夫輕而易舉地捉走了鷸與蚌)

2、被漁夫捉住的鷸與蚌,此時此刻會想些什麼呢?會說些什麼呢?

(四)理解寓意。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生活中如果像鷸蚌那樣互不相讓、爭執不下,只會落得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2、同學們現在明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意思了吧。

四、總結拓展。

1、“鷸蚌相爭”由此變成了一個成語,像這樣出自寓言的成語還有很多,能舉例嗎?(學生自由地說)

2、總結:一個簡短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興趣的話,課下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你會懂得更多。

五、作業佈置:

1、和小夥伴演一演這個故事。

2、續寫鷸蚌相爭。

附:板書設計

25鷸蚌相爭

互不相讓

鷸鳥(啄)河蚌(鉗)

漁夫(捉)

第五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除了充分爲學生創設情境幫助他們理解寓意外,還通過想象、說話及多種形式的朗讀等學習活動,理解重點詞語,充分挖掘課文隱含的人文價值,創設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在反覆誦讀及想象過程中,領悟內容,體驗情感,潛移默化的培養人文精神,提高語文素養。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鷸蚌相爭》一課爲北京版第六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學一課時。《鷸蚌相爭》,講的是一個河蚌剛剛張開蚌殼曬太陽,一隻鷸看見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緊緊夾住了鷸的嘴。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肯放開誰,結果一起被漁人捉去了。這則寓言生動地說明兩人一味爭鬥,互不相讓,就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到好處。

2、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但理解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閱讀指導,引導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片、對比記憶等方法自主學會5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義,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把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5、懂得只爲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執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點:

懂得只爲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執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寓言故事所滲透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

四、教學過程。

(一)歷史故事導入

戰國時候,中原大地並立着:秦、楚、韓、魏、趙、燕、齊。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但他心裏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爲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願以償。於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機會。

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裏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趙國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後,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個統一天下的好機會。

一個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場戰爭,什麼故事有這麼大的力量呢?

(二)初讀課文,練習概括

1、指名試讀課題

(1)板書“鷸”字,學生書空並數出筆畫。(出示“鷸”圖片)認識鷸。你有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嗎?

(2)請學生告訴老師“蚌”字的寫法,板書。(出示“蚌”圖片),認識蚌。

(3)齊讀課題。

2、自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確流利;同時,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1)生自己練習朗讀。

(2)夥伴間互相讀,幫忙指出錯處。

3、指名讀:提出建議或表揚。

4、學習概括:快速瀏覽課文,用簡練的話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寓意

1、指導有感情朗讀。

重點指導:(1)鷸生氣了,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這蚌就要活活幹死!”:讀出鷸“生氣”的語氣。(2)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

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的餓死!”:引導學生體會“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讀出不同的語氣。指名讀,男女生對話讀,師生分角色讀。(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說一句話。(4)比較:“豪”與“毫”的區別,同音字組詞練習。

2、兩人一組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指派代表表演。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

有感情朗讀。

3、想一想: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 (估計:兩敗俱傷;被漁夫捉走;不肯互相謙讓等)

漁夫將鷸和蚌裝進網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網中的鷸和蚌此時會想些什麼呢?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讓,一味相爭只會兩敗俱傷,有時還會讓第三者得利。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4、回顧歷史故事。當年,蘇代就是給趙王講了這個《鷸蚌相爭》的故事,如果你是趙王,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想呢?

5、體會寓言的魅力。

師:小故事,大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書:寓言

你還聽過或看過哪些寓言故事?(生舉例)

再讀課文體會,注意語氣,重點詞句的指導。

(四)創編故事

師:“鷸蚌相爭,漁夫得利”這個故事流傳至今。

出示圖: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新的故事呢?(續編故事:)

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五)選擇性作業

選擇一項適合你的作業:

1、把自己新編的故事寫下來。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讀一讀,體會它蘊含的道理。

五、板書設計:

鷸蚌

↘↙

相爭

(互不相讓)

↓↓

漁夫得利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把自己新編的故事寫下來。

2、造句:毫不示弱。

3、填寫同音字:( )言 ( )蚌相爭美( )

( )不示弱()言壯語絲() (

不()開()

4、成語積累: ()()相爭()不()弱(

5、用“相”組三個詞語()()(

6、講故事《鷸蚌相爭》

)邁)讓 ))不(

本站向您推薦其他範文: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與反思

micro《鷸蚌相爭》教學設計soft word 文檔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