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正確書寫“鵲”字,背誦這首詞。

2、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理解詞的意思。品味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誦讀、品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詞人情感。

教學難點:

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詞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蒐集有關詩詞、辛棄疾的資≤≥料等,完成課前預習學案。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由詞引入,自主解題

1、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唐詩宋詞又是其中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爲傳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板書課題),指名學生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二、初讀全詞,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詞。

2、指名朗讀,學生評價,教師評價。

教師小結:我們讀詩詞的時候要稍加停頓,抑揚頓挫,那就會讀出節奏和韻味來。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標註的停頓再讀一讀。(課件出示全詞,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朗讀、教師範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配合讀。

過渡: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着讀着我們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了一些畫面呢?那就讓我們帶着豐富的想象來品讀詞的上闋吧!

三、解詞品悟,課上研討

(例中學)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想象畫面,試着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大膽的說一說。

2、全班展示彙報。

學生自主發言。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描繪得真美啊!作者幾乎動用了所有的感官描繪了黃沙嶺的夜景,大家來說一說有哪些感官呢。(教師板書:看--明月別枝;聽--鵲啼蟬鳴蛙聲說豐年;嗅--稻花香)你覺得這樣的夜景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想象會產生美麗,我們在品味詩詞之美的時候,一定要大力藉助想象。

3、提問:是什麼驚動了棲息在樹上的喜鵲呢?

學生自主發言。

4、提問:是誰在說豐年?又是怎麼說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這明月、清風,這鵲啼、蟬鳴、蛙聲,還有這瀰漫着的稻花香,使得黃沙嶺的夜晚是那樣的清幽、靜謐和美好,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歸納板書: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此時,作者行走在這樣的夜晚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自由發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以譯文的形式帶着大家再次重溫上闋的內容。(課件出示上闋詞義,讀給學生聽)

5、指名讀。

教師小結:我們來總結一下剛纔學習上闋的方法:先是想象畫面,然後是抓關鍵詞語理解詞義、體會情感,最後是串聯整個詞義,讀中悟情。

(實踐悟)請同學們運用剛纔學習的方法,品讀下闋。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6、全班展示彙報。

過渡:多麼美的月夜啊!彷彿畫卷一般。詞人就這樣滿懷喜悅地行走在路上,之後怎麼樣了?誰來描繪一下下闋的畫面?

學生自主發言。

7、教師小結:剛纔還是明月高懸,一片明朗,轉眼就變得昏暗只看得見幾顆星星了,雨點也飄落下來。此時作者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想到什麼?(教師板書:思避雨)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路轉溪橋忽然看見了茅店,作者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自由發言)在山野中夜行遇雨,倉皇之間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可以想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何等欣慰!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帶着大家再次重溫下闋的內容。(課件出示下闋詞義,讀給學生聽)

8、指名讀。

教師小結:就是這後兩句點名了詞人的身份--行人。也讓我們理解了題目“夜行黃山道中”,原來明月別枝是行人所見,鵲啼、鳴蟬、蛙聲、說豐年是行人所聞,遇雨急尋茅店是行人所思。整首詞都沒有離開“夜行”二字!既寫出了賞景之美,又寫出了避雨之趣。讓我們充滿情感的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吧!

四、整體感悟,盤點收穫

1、學生再讀全詞,迴歸整體,嘗試背誦。

2、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1、背誦並會默寫本首詞。

2、(遷移用)請同學們運用以上學習的方法,閱讀李清照的《如夢令》,也可閱讀辛棄疾或其他詞人的詞作。

以下任選一個完成:

3、結合本首詞的意境寫一篇短文,字數不少於200字。

4、結合本首詞的意境畫一幅畫。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爲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雲、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以讀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想象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後鏈接辛詞,課外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4、通過學習課文掌握學習詩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對“詞”的認識

2、詩詞對對碰

過渡:你們真是學習上的有心人,這節課我們再走如一首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

3、出示題目,師讀。學生說說老師爲什麼停頓。

4、師生一起板書課題。說說你在題目中獲取了什麼信息?

5、詩人猜猜猜(詩人介紹)

過渡: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就是辛棄疾的作品,選自與他的《稼軒長短句》。

二、制定學習目標

1、學生自己制定

過渡:古人說“三分詩,七分讀”可見“讀”是學習詩詞最好的途徑,爲此老師制定了一個“四步讀書法”

2、出示讀書方法

三、品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一)讀準音

1、自由讀,字正腔圓

2、指名讀

3、強調“見”

4、齊讀

(二)讀韻味

1、自由讀,找韻腳

過渡:詩詞有了韻腳我們讀起來纔會朗朗上口,有了平仄音就有了聲音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現在我們聽聽名家朗讀,體會一下詩的韻味。大家邊聽邊畫節奏。

2、視頻朗讀

3、指名讀

4、指導朗讀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5、師生配合讀

過渡:古人讀書的方法有很多,你知道哪些?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6、指名讀

7、師吟誦

過渡:不知不覺我們又讀了幾遍,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現在穿越到辛棄疾的身邊,做他的同行者,把自己看到的,聽得到,想到的大膽說說。

(三)想畫面

1、自由讀,邊讀邊想。(提示:彙報時用上讀着讀着……)

2、學生彙報

過渡: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爲我們描述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可見想象可以產生美。詞就像一杯咖啡,需要細細品味,這樣才能走人畫面,走人詩人心裏。

(四)讀情感

品上闕

1、學生讀上闕,品“驚鵲”

2、想想鵲兒被什麼而驚

過渡:這麼輕微的聲音竟然能驚動樹枝上的鳥兒,黃沙嶺的夜晚真靜啊!這種寫法就叫“以動寫靜”我們之前也學習過不少,老師舉兩個例子,同學們讀讀

3、寫法分析

4、想一想,說一說

過渡:是啊,詩人多麼期盼有一個豐收年啊,多麼希望農民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啊。

讀下闕

1、六月的天,猴子的臉,說變就變。正在大家津津樂道,展望未來的時候天氣發生了變化(讀)這時詩人的心情怎樣(着急)他會怎樣做(避雨)結果呢?(讀)這時他的心情怎樣?(喜出望外)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質疑:“點”意趣所在

3、齊讀

四、閱讀鏈接《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齊讀題目,說說題目的意思

2、小組自由學習

3、彙報(音,韻,畫,情)相機指導朗讀

4、情感總結

5、對比這兩首詞有什麼不同?

總結:同學們感受真深。同一個人寫出的詞風格迥然不同,他不愧爲人中之傑,詞中之龍。他一生征戰沙場多年但一直熱愛大自然心繫人民,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

五、佈置作業

1、選擇其中一首編成小故事。

2、閱讀更多辛棄疾的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教學設計 篇三

一、範讀課題,自主解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讀題目時老師爲什麼在中間停頓一下?

生:因爲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師:對!你們對課題還有哪些瞭解?

生:我知道黃沙是指黃沙嶺。黃沙嶺在江西上饒四十里乾元鄉。

生:題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黃沙嶺的一條小道上散步。

生:我還知道詞的上半部分叫上闋,下半部分叫下闋。

[點評:開門見山,入課乾淨利索,直接導向課題的解讀。你們對課題還有哪些瞭解?以此引出學生的已有知識,課堂起點立足於當下,是目中有人的教學。]

二、初讀全文,讀通讀順

(生自由讀全詞)

師:好!誰願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全詞)

師:他讀得怎麼樣?

生:見讀xiàn,不讀jiàn

師:對!爲什麼讀xiàn?

生:就是出現的意思。

師:請你把這一句再讀一讀。

(生讀最後一句)

師:這個xiàn,還在什麼地方見過?

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師:記性真好!我們一起讀一讀全詞。

(生齊讀全詞)

[點評:讀通讀順,是深入文本的基礎。教者沒有平均用力,因疑而教,抓住最易錯的字,鏈接已知,強化感知。]

三、自讀自悟,入境抒情上闋

師:讀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默讀上闋,不懂的地方畫上?,小組討論討論。

(生分小組學習,教師參與並指導)

師:好,剛纔我發現第一組的同學先自主學習,然後各自帶着問題共同討論交流。第三組呢?

生:我們先作了分工,然後獨立完成各自的任務,最後再彙報交流。

師:看來你們挺注重合作效率。誰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驚鵲就是鵲兒被驚醒。

生:鳴蟬是指蟬兒鳴叫。

生:老師,別枝是什麼意思?

師:誰來幫幫他?

生:我知道別枝就是旁枝、斜枝。

師:那麼這一句什麼意思?

生: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就是月光明亮,驚醒的鵲兒飛繞在樹枝上。清風吹來,半夜裏蟬兒鳴唱。

生:老師,我不認爲是明月驚醒了鵲兒,也可能是作者的腳步聲驚動了鵲兒。

師:有道理,詞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是很大的。這幅畫面是明媚而柔和的,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師讀生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明亮的月光下,驚醒的鵲兒飛離樹枝,半夜裏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師:黃沙嶺的景色多麼迷人啊!能讀出這種感受嗎?一起體會一下。

生(齊):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師:還讀懂了什麼?

生: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展現的畫面是:稻花飄香,農民們在談論豐收的年景;蛙聲陣陣,吸引許多行人側耳細聽。

生:老師,我有不同的看法。

師:好!你說說看。

生:我認爲這裏的兩句應倒一下,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裏說豐年。青蛙專吃害蟲,一片蛙聲說明青蛙很多,青蛙多,害蟲就少,豐收也就大有希望。稻花飄香又預示着豐收,因此,這裏是青蛙在爭說豐收,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句子裏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3、根據詞意,藉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4、通過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閱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藉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悠悠中華文明五千年,古代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幾千年來,一直爲人們傳誦不衰,有着極強的生命力,多讀一些古詩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而且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素養。

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古詩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自由背誦。

看來,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今天這節課讓我們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

先來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棄疾的圖片)這是誰?

對,那誰能談談你知道的辛棄疾?

辛棄疾,他出生時家鄉已被今人佔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國家,他曾遭貶閒居江蘇上饒多年,今晚,月光如水,清風拂面,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詞——

齊讀,板書課題。

讀了這個題目,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二)初讀感悟。

請大家自讀,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抑揚頓挫。

指名讀。

看來大家都預習的很充分,詞讀的那麼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嗎?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交流學習,把你讀懂的地方跟大家說一說,不懂的地方請教一下週圍的同學。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結合對字詞的理解,把整首詞的意思說一說?

(三)再讀感悟。

你喜歡作者描繪出來的畫面嗎?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結合相關詩句和你的想象談談想法。

是什麼人在說豐年?會說些什麼?豐年與稻花香、蛙聲有什麼關係?是什麼樣的心情?

作者看到“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會怎樣想?怎麼做?

從“舊時茅店社林邊”和“路轉溪橋忽見”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有什麼變化?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這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當時心情怎樣?

請你帶着你的這種心情讀一讀這兩句。

(四)拓展延伸。

詞人用自然樸素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幾幅漂亮的圖片,請你們來給配一配詩句,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有信心嗎?

四、教學反思。

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寫的是作者在夏夜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色,表達了此人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熱愛農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讓人不僅看到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而且產生一種身歷其境的美妙感覺。

在這一課中,我設計了方法引導,理解詩意,體會意境,拓展延伸幾個教學環節,希望引導學生在疏通、理解古詞意思的基礎上,結合課下蒐集整理的資料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在理解古詞意思時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一環節基本上完成了預設,也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自主學習,學生基本上理解了詞的意思。但在理解“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我沒能及時指出這裏的七八個,兩三點都是虛指,造成了錯誤,在課後也及時進行了糾正。體會意境這一環節本想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談談自己有沒有過詞人那種“路轉溪橋忽見”的感受,可是因爲前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上課時就把這部分給略過了,造成了這點沒有講透。

新課標規定,對詩詞的學習應該是由誦讀開始,到體會意境,最後在落實到誦讀,但整堂課我只在第一個環節紮實了誦讀,沒有進行誦讀的指導,還是讀得不夠。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點反思,今後我會繼續學習怎樣進行古詩詞的教學,爭取講好每一首古詩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篇五

一、說教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上饒時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

我對這節課的定位是:以誦讀來“幫助”解析。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概括起來爲三個字,即:讀、品、悟

從教學目標的三維目標形式來說,即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三、說重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懷。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對六年級學習詩詞的要求:“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想象等來體現作品的內容和感情。”考慮到本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把“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課堂活動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品讀詞文,通過想象,把平面的詞句想象成爲一幅鮮活的畫面,一幕立體的場景,進而理解詞句的內涵,體會詞中的情感。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五、說教學過程:

結合《課標》要求、我設想了五字課堂教學模式。

1、導

通過曲調《破陣子》和《西江月》的對比,使學生了解詞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選擇什麼樣的詞牌名就決定了詞的風格。

2、讀

讓學生在誦讀中“看見”另一片天空,在反覆吟誦的基礎上實現對古詩詞大意的把握。另外,悟詩人之情,要讀懂詩詞的景,詞的意境就呈現在眼前了。

3、賞

賞析古詩詞,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後的情趣和意蘊。以誦讀想象來“幫助”賞析,帶學生感受詞的意境美。

4、悟

在賞析中,體會此人對景的喜愛之情和期盼豐年的喜悅之情。

5、寫

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做到文景合一,身臨其境。

六、說板書:

根據板書的科學性、直觀性、藝術性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此設計內容精煉,條理分明,既顯示了課文的`結構,展示了課文主要內容,又主題突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景(美)情(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反覆誦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藉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

課件設計:PP四張抒情音樂一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齊背辛棄疾詞《清平樂村居》

2、揭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牌詞題

二、佈置初讀。

1、自由誦讀:字字正確、句句通順。

2、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檢查。

1、(出示課件1)指名讀,正音;齊讀。

2、質疑,引導解疑。

四、小組學習。

1、用心讀,邊讀邊想畫面。

2、小組內互說,有感情地朗讀。

五、大組交流。

1、自由說自己印象最深的畫面。

①引詞句。

②說畫面。

③作補充。

④練誦讀。

2、範讀。學生閉眼想象完整畫面。

3、(出示課件2)說完整畫面。

①小組內互說。

②獨立說或合作說完整畫面。

4、配樂誦讀。

①指名誦讀。

②簡評。

③齊誦,可變換方式。

④練背。

六、補充積累。

1、(出示課件3、4)補充辛棄疾詞《南鄉子》《破陣子》,師生齊誦。

板書設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景情

鄉村夏夜舒適喜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 篇七

一、說教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上饒時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

我對這節課的定位是:以誦讀來“幫助”解析。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概括起來爲三個字,即:讀、品、悟從教學目標的目標形式來說,即爲:

1、讀準字音、讀通詞句,讀出節奏。

2、藉助註釋,理解詞的意思,品味詞的意境。

3、通過反覆誦讀和背景資料,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並會背誦。

三、說教學設計理念:

考慮到本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把“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課堂活動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品讀詞文,通過想象,把平面的詞句想象成爲一幅鮮活的畫面,一幕立體的場景,進而理解詞句的內涵,體會詞中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結合臺階式備課要求、我們設立了三個落點教學模式。落點一:初讀詞,感知音律。

活動1:通過課前活動,讓學生背誦已學過的古詩,來導入新課,同時爲後面介紹詞埋下伏筆。再請同學們觀察題目,看和以往的古詩題目有什麼不同,從而給學生介紹詞有詞牌名、題目,並理解課題意思,

然後簡介作者。

活動2:在活動1基礎上再出示這首詞,讓學生讀準讀通這首詞。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糾正“見”xiàn的讀音,並通過出示帶有節奏劃分和押an韻字的PPT,來指導學生正確把握這首詞的節奏,從而感受詞的節奏美,韻律美。

落點二:理解詞,讀中入境。

活動1:通過播放配樂的朗誦,讓學生初談感受,並從景物引導出詞人的喜悅之情。

活動2:出示上下闋,分別理解詞句的意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努力的爲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讓學生互助交流,大膽發言,師生合作,在交流中不斷的去深化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感受詞中的意境美。如在交流“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時引導學生感受畫面的美感,感受詞人舒適愉悅的心情。讀出夏夜的清幽;在交流“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句時,讓學生明白是青蛙在“稻花香裏說豐年”,感受詞人看到豐收在望的喜悅和驚人的想象力。在“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時,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數字入詞的韻味,“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句則讓學生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體會詞人的驚喜,讀出詞人的心情。活動3:通過古今對譯讀,去感受詞中描繪的意境。

落點三:誦讀詞,境中悟情。在這個環節,學生已理解詞意,進入意境,我們再帶着詞人的那份驚喜,播放帶有意境的背景音樂,反覆吟誦,從而體會詞人的喜悅。

然後在出示這首詞的創作背景,讓學生體會到辛棄疾是一個一直關心人民疾苦,常常因農民的豐收而喜悅,也爲百姓的疾苦而傷懷的人,他被迫罷官,但還心繫天下,他想爲老百姓謀幸福,但又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種無奈心情。

最後,讀一讀辛棄疾的另一首詞《菩薩蠻。稼軒日向兒童說》,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熱情。

結束:我的說課完畢!歡迎各位評委、老師們提出質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