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方案 篇一

設計說明

教材中本單元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髮現規律,而且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這樣便於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引出運算定律。因此,對於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本教學設計注重體現以下三點:

1.遊戲激趣,設置懸念。

在遊戲中學習,體現了玩中學,做中學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到玩中有樂,樂中有疑。上課伊始,通過遊戲創設情境,設置懸念,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計算比賽,通過對比賽結果的質疑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慾望。

2.觀察、比較,舉例驗證猜想。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我把乘法分配律的知識放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通過運用多種計算方法去感知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並舉例進行驗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發現規律的過程,從而積累豐富的探究數學知識的經驗。

3.多角度練習,強化認識和理解。

國小數學練習題在整個數學教學中所佔的比重很大,數學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掌握,解題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等都離不開練習題。因此,在本節課的練習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梯度地設題,同時也注重知識的延伸。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遊戲激趣

1.比賽熱身。

師:同學們,請大家準備好紙和筆,在學習新內容前,我們先進行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

師:請看大屏幕,左邊的兩組同學計算大屏幕上第(1)小題,右邊的兩組同學計算大屏幕上第(2)小題,看哪邊的同學計算得又對又快。

(1)9×37+9×63 (2)9×(37+63)

2.評出勝負。

師: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彙報計算過程。

師:通過同學們的彙報,可以看出右邊的同學做得比較快,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兩道題有什麼聯繫嗎?

預設

生:雖然這兩道題的算式和運算順序不同,但計算結果相同,可以用等號連接這兩道算式,即9×37+9×63=9×(37+63)。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尤其是__,我們就先將他的這個發現命名爲__猜想。

設計意圖:藉助數學熱身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簡算方法,猜測其中可能存在的數學規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爲學習新知做好了情感鋪墊。

⊙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課件出示例7。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需要知道哪些條件?請在情境圖裏找一找。(出示情境圖)

(2)把相關信息組織起來編成一道實際問題,並口述出來。(我校學生參加植樹活動,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裏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擡水、澆樹。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3)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並板書。

引導各小組彙報解題方法,並說明這樣解題的理由。

解法一(4+2)×25

=6×25

=150(名)

(4+2是求每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再乘25就求出了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解法二4×25+2×25

=100+50

=150(名)

(4×25是求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負責挖坑、種樹,2×25是求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負責擡水、澆樹,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2.觀察算式,探究發現。(見課堂活動卡)

(1)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①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點?

②兩道算式有什麼不同點?

③兩道算式有什麼聯繫?

《乘法分配律》優秀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六年制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是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律的一個完善。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濟青高速公路爲素材,通過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從而發展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相遇問題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歷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活動,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學生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在猜想驗證等自主探索活動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學生對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理解及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圖

談話:瞧,這是濟青高速公路!在這裏,還藏着許多數學信息,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請你仔細觀察,從圖片和文字中你能發現什麼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信息預設: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90千米,兩車同時相向而行,大約2小時相遇。

問題預設: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板書)

談話:請你試着用兩種方法在答題紙上解答。

生獨立解答。

預設:

2、結合情境,感知規律。

提出要求:結合線段圖說說算式每一步的含義。

回答預設:

①我先算出1小時兩輛客車一共行駛多少千米,然後再求兩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也就是濟青高速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這輛大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小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然後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設計意圖:把相遇問題通過學生的理解轉化成數學問題,這是思維的抽象,也是數學化的過程,既能激發學生研究的慾望,營造研究的氛圍,又使學生探究的問題清晰明瞭。結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測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談發現。

預設發現:兩個算式結果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

教師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特點觀察算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麼不同。

預設區別:

①左邊有3個數,右邊有4個數,兩個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數2。

②左邊有小括號,應該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談話:根據前面運算律的學習,你有什麼想法?

預設回答:這可能又是一個規律。

設計意圖:拋開情境,觀察算式,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兩種方法的結果一樣。通過觀察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不同,滲透規律特點。使學生建立“猜想是探究獲得結論的前提”這樣的研究意識。

三、討論交流,驗證規律

1、舉例驗證規律。

談話: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想,你能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進行驗證嗎?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舉例。

學生獨立計算舉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學生舉例。其餘學生同位交流,並用計算器幫助同位驗證。

談話:請你先和同位交流你舉的例子,並用計算器幫同位驗證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預設舉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2、觀察幾組等式的相同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什麼相同點。

預設回答:

①這幾組等式的左邊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

②這幾組等式的右邊都是把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3、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規律。

談話小結:剛剛我們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的結論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師出示乘法分配律。

談話:請你邊讀邊理解,並把它記在心裏,比比誰記得又快又準確。

生按要求說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談話:我們用這麼多的算式和文字來表示它,麻不麻煩?有沒有簡便的方法?

預設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師要求學生在答題紙上試着用字母abc來表示乘法分配律。

學生試着在答題紙上寫字母表達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談話: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麼樣?

預設回答:簡潔、明瞭,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這就是數學的美,一種清晰而簡潔的語言!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經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還能用字母把這麼多的算式寫成一個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說明規律的存在,鼓勵學生表達這個規律,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學生經歷觀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從“非正規化”到“正規化”的學習過程。

四、鞏固拓展,應用規律

1、連一連。

2、在□裏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對錯。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藉助畫圖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並會用字母表示。

2、能夠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3、利用幾何直觀,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難點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採摘園圖片。這是老師去採摘園採摘草莓的圖片。你們觀察過採摘大棚的地面是什麼形狀?採摘棚原來寬20米,長60米,擴大規模後,長增加了30米。現在果園的面積有多大?

二、探究發現,歸納總結。

(一)藉助圖形,感知模型。

1、引導: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圖來表示題目的意思,這幅圖會是什麼樣的呢?

請把想象的圖畫出來。交流學生作品後,課件出示

60米                   30米

20米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原面積                  增加的部分

2、你會獨立解決嗎?(學生嘗試解決)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評價:剛纔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決了同一個問題。現在請觀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麼發現?師相機板書等號。

(二)藉助圖形,抽象模型。

1、出示幾何圖形: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60米                 (  )米

20米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原面積                  增加的部分

剛纔已知長增加了30米,現在嘗試自己決定長增加的數量,你還能寫出一些類似上面這樣的等式嗎?

2、交流:你想增加幾米?怎樣算?結論是什麼?

師相機板書。

引導:孩子們,現在黑板上有那麼多算式,你是否能結合圖2來說一說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先同桌互說。再集體交流。

3、出示圖3,要求:先把自己猜測的數據填入下面的面積模型中,然後對自己的猜測進行計算、驗證、自主完成任務單項2。

(   )米                (   )米

(  )米《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原面積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麼猜測和驗證的?結論是什麼?

教師小結: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兩個數相加的和乘一個數,等於用這兩個數分別乘這個數,再把和相加。字母表示爲(a+b)×c=a×c+b×c

討論:這個規律在數學上叫——?(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三)藉助圖形,逆用模型。

1、出示計算題:

(50+6)×25、8×(25+125)、102×45學生獨立計算,彙報反饋交流。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看着這些算式,結合剛纔長方形的面積模型,你想到了什麼?

2、46×25+54×25、98×20+98×80

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過程,教師大屏幕演示。

(四)藉助圖形,拓展模型。

1、採摘大棚,原來寬20米,長60米,擴大規模後,長增加30米,問:原面積比增加的面積多多少?

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試着算一算。

反饋交流:說說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我們可以把所求問題想象成是兩個長方形,沿着寬重合,然後求出多餘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2、20×60-20×30=600與(60-30)×20=600我們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呢?

誰能用字母來表示這個新規律呢?

師板書:(a-b)×c=a×c-b×c

三、科學練習:

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