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浮力》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浮力》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浮力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能通過實驗證明上述結論的正確性。

2、能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認識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浮力的存在、稱重法測浮力的大小

教學工具

鋁塊、燒杯、水、彈簧測力計、鹽水、體積不同的圓柱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船可以浮在水面,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節日放飛的氣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魚可以輕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動等等是一些有關浮力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浮力

1、什麼是浮力?

(1)演示實驗:放入水中的木塊放手後,木塊從水裏浮上來,最後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

提問:在水裏浮上來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是什麼?力的方向如何?

小結:從水裏浮上來的木塊受到豎直向下的 ,施力物體是 。還受到豎直向上的 ,施力物體是 。上浮過程中木塊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重力。木塊浮在水面靜止不動時,受到豎直向下的和豎直向上的 。木塊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 。可見,從水裏浮上來的物體和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受到浮力。

(2)演示實驗:把鋁塊放入水中,放手後鋁塊在水中下沉,並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問:下沉的鋁塊受浮力作用嗎?50頁圖10.1-2

甲圖:鋁塊受到豎直向下的 和豎直向上的 。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細線。二力的關係是彼此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鋁塊所受的重力。

乙圖:鋁塊此時受到三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豎直向下的 ,施力物體是地球;一個是豎直向上的 ,施力物體是細線;另一個是豎直向上的 ,施力物體是水。

鋁塊靜止不動說明:鋁塊受到的重力一鋁塊受到的拉力十鋁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於鋁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所以鋁塊受到的重力一鋁塊在水中秤的讀數十浮力。彈簧測力計兩次讀數的差就是浸沒在水中的鋁塊受到的浮力。浮力一鋁塊重一鋁塊在水中秤的讀數(也可叫做鋁塊在水中時的視重)。以上實驗,說明浸入水中的鋁塊也受到浮力。

稱重法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

(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

(2)把物體浸入液體中,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

(3)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示

2、浮力產生的原因

我們知道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的作用,那麼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呢?觀察課本圖,完成下列問題。

爲什麼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

F上 F下,其合力F豎直= ,方向 。

歸納:浮力產生的原因 。

二、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1、物體所受的浮力和深度 (填有沒有 )關係。

2、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 (填有沒有 )關係

3、如果將上述實驗過程中的水換成煤油或酒精重複上述實驗,我們會發現物體所受的浮力和在水中的。

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

三、課堂練習: 52頁1-5題

四、小結:略

五、佈置作業:練習冊。

課後小結

這節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後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餘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內容,歸納出通過本節課學到的三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爲下一節課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作準備。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

科學《浮力》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理念】

1、通過實驗引發討論,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現象的能力。

2、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能力。

3、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道一切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會用彈簧秤法測浮力。

3、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4、知道物體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決定的。會判斷物體浮沉。

5、會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並知道漂浮的物體浮力大小等於物重。

【教學器材】

彈簧測力計、墨水瓶、燒杯、水、乒乓球(3個)、溶液。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什麼是力?

2、力的測量工具是什麼?(測力計)

3、出示彈簧測力計下掛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幾個力?(兩個)

4、兩個力是什麼關係?(一對平衡力)

5、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麼?

二、導入新課

(一)演示實驗

1、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況,看到什麼現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

2、分析變化原因,手對空墨水瓶的託力多大?如何求得?

學生實驗:

將彈簧測力計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沒,觀察到什麼現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

問: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現象?(浸沒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水對它向上託的力。)物體在其他液體中是否也受到向上託的力呢?

演示實驗:

將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 溶液中,看到什麼現象?分析變化原因。

問:漂浮的物體是否也受到向上的託力呢?

學生實驗:

將乒乓球投入水中,設法將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說明:(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就是浮力。)

(二)板書

一、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體)   (施力物體)(方向)

分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任何一個都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液體,受力物體是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另外對浸入的理解,它包含兩種情況:①部分浸入;②浸沒。

討論:

1、給你彈簧測力計、水、燒杯、鉤碼,如何測出鉤碼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測鉤碼在空氣中的重力G 。

(2)物體浸入水中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拉。

(3)求浮力

2、浸在液體中物體一定受到浮力嗎?(有各種意見)

演示實驗:

圖1

(1)取一隻去底的礦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於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問:如果我往裏面注水,乒乓球會浮起嗎?(會。因爲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裏面注水。現象:乒乓球被水壓在瓶底,同時有水從塑料瓶口漏出。

(說明浸在水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爲什麼呢?)

板書:二、浮力產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觀察乒乓球下面積滿水時有何現象發生?

(現象:乒乓球下積滿水時乒乓球會上浮。)

(4)將水倒回燒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給它向下的壓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積滿了水,即受到水對它向下的壓力,而且受到水對它向上的壓力。乒乓球上浮說明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這就是壓力產生的原因。 >

圖2

我們舉特例來分析:立方體浸沒在液體中的受力情況

立方體浸沒在水中,其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和麪積相等,並且對應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問:水給它們的壓強是否相等?(相等)

問:水給它們的壓力是否相等?(讓學生討論)(壓力相等並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兩表面處的深度不同,下表面處的深度更深,壓強更大,而上下兩表面的表面積相同,據p = F/S 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更大。即 > 這就是浮力產生的原因。

板書:原因: >

而根據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 — ,這就是浮力。

板書:實質: = — ,方向豎直向上。

總結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問:既然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浮力,那麼爲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

板書:三、物體的浮沉

演示實驗:將三個乒乓球浸沒水中(一個充滿沙;一箇中空;一個有部分沙,用蠟封住),鬆手後出現什麼現象?分析討論。

圖3

問:浸入水中的物體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們的施力物體是誰?(地球、水)

一個物體在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力的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由它們共同決定。

(1)當 =G 時,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靜止)(懸浮)

(2)當 >G 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上升)(上浮)

(3)當 <G 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下沉)

板書:

問:沉的物體最終處於什麼狀態?(靜止)爲什麼?(另外受到容器底對它的支持力。)( )

問:那麼上浮的物體最終處於什麼狀態?(靜止)我們就說物體漂浮在液麪上,那麼, 。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總結擴展

(一)本書主要學習三個知識點:

1、什麼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實驗法測浮力?

2、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3、物體的浮沉條件。

我們要理解、記憶,並且藉助實驗,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思考:上浮的物體( ),上浮至漂浮在液麪上( )

討論:物體的重力怎樣變化?浮力怎樣變化?浸沒在水的體積能怎樣變化?說說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有關係?

四、佈置作業

浮力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現確定第一教時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2、瞭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計算浮力的兩種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稱重法)。

技能目標: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並歸納出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排除、歸納整理數據的能力。

情感目標:

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通過介紹科學家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學難點:啓發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時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的關鍵: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學生思維障礙爲突破口,針對性地安排實驗探索。

四、教法與學法:

作爲探究自然科學的規律課,過程一般是

本節內容要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措施也不例外,因爲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探索實踐中獲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路徑,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五、教學策略

教材中是一個探索性演示實驗,但由於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見度較小,即使讓一些學生上講臺參與,仍不利於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實施。故相應策略:

1.把演示實驗改爲並進式實驗:即有演示實驗又有學生實驗。

2.通過分工合作和多次實驗,以篩選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獲得不同條件下f浮與g排液的數值關係,並運用實驗驗證和歸納法爲得出一般規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準備

除了教師演示用裝置外,還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塊、飲料瓶、彈簧秤、燒杯和溢水杯各一個,塑料杯,塑料盤,膠水瓶,木塊、同體積的鋁塊、鐵塊和銅塊各一,水、酒精、鹽水三種液體各一杯,細線等供選用等。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提問複習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入新課。

浮體演示實驗1:橡皮球(空心體)在液體中上浮。

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如:水中的游魚、游泳的人、漂浮的物體、沉入水中的物體等,在氣體中的物體同樣也受到氣體的浮力,如:空氣的浮力等。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嗎?

浮體演示實驗2:木塊(實心體)在液體中上浮(多媒體演示)。(說明:動態觀察、創設情景、激發思維)

(二).新課講授

1、浮力產生的原因(互動1)

學生討論並啓發答出:立方體木塊浸沒在水中,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相對應的部位,距液麪的深度相同,水對它們的壓強相等。因而它的左右兩側面和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而由於立方體上表面距液麪的深度小於下表面距液麪的深度,所以它們受到水的壓強不同。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上下表面積相等,據p=f/s得f=ps可知,下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上的壓力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下的壓力,所以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就是產生浮力的原因。

師:球體或無規則物體雖然沒有象立方體有明顯的上下表面,但它們受到浮力的原因也是由於上部下部表面受到壓力的合力產生的。

2.浮力概念的建立(互動2)

剛纔我們看到的橡皮球和木塊浸入水中後都受到浮力,那麼請問:它們上浮後,漂浮在水中靜止有否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有!因爲處靜止狀態,據受平衡力條件可以知道f浮=g物,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下面請看:

沉體演示1:金屬球在中下沉

沉體演示2:膠水瓶在煤油水中下沉提問(1):那麼浸在液體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針對學生思維障礙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思維)

提問(2):如何判定金屬球和膠水瓶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請同學們討論判定方案:把金屬球或膠水瓶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在讓它們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的讀數,如果示數減少了,則說明金屬球或膠水瓶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且減少量就是浮力的大小,即(f浮= g-f拉)。這也是測量浮力的方法。我們把這種方法叫稱量法:f浮= g-f拉 (板書) , 並讓學生實驗。提問幾組:膠水瓶有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膠水瓶受到浮力多大?

結論:浸在水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總結歸納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f浮= g-f拉

說明:從“上浮”到“下沉”,從“浸沒”到“部分浸在”,從水到其它液體,改變實驗條件,異中求同比較,提供歸納素材。通過歸納,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能力。

浮力是一種力,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其大小的單位也是牛頓,方向豎直向上;那麼浮力的大小:在什麼情況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什麼情況物體受到的浮力小?閱讀實踐教材p82 “想想做做” 引入研究課題。

3、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實驗1材料:一團橡皮泥、水、玻璃球

步驟: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狀,放在水中,觀察其浮沉情況。把橡皮泥造成船上面加重物(玻璃球),比一比,看誰能裝載更多的重物。提出怎麼裝載更多的重物?(解決問題)。引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

實驗2材料:飲料瓶、小桶、水

步驟:把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注意手的感受,體會飲料瓶所受浮力及其變化,從感受及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投影)

學生自主猜測可能的因素:物體的密度ρ物(物體的重)、物體的形狀、深度h、浸入的液體密度、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排開的液體重等。

師:同學們的猜想都有自己的道理,這些因素是否都會影響浮力的大小呢?今天我們也要象科學工作者一樣,用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同學們討論設計下面驗證的實驗方案:

驗證實驗1: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物體的密度ρ物(物體的重)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2: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物體的形狀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3: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4:請設計檢驗f浮與浸入的液體深度h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5:檢驗f浮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   --------:       有否關係的實驗。

分配學生驗證課題:由於時間關係,而且我們要驗證課題的因素較多,所以我們全班同學分工合作: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一、二、三、四小組同學分別驗證實驗1、2、3、4,做完實驗後把合作探究過程和分析課題的結果向全班彙報,並與其它各小組合作交流、總結判斷: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投影實驗報告)。

((1)驗證實驗1:取相同體積的鋁塊、鐵塊和銅塊,使其全部沒入水中,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浮力。由於三者的密度(物體的重)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與物體的密度(物體的重)無關。

(2)驗證實驗2:把同一塊橡皮泥捏成幾種不同形狀,分別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形狀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 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3 )驗證實驗3:把同一塊膠水瓶浸入的不同液體(水、酒精、鹽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不同,浮力也不同,

故判斷:f浮與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有關

(4)驗證實驗4:把膠水瓶浸入小桶的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水中的深度h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斷:f浮與浸入的液體深度h無關。可能出現兩種判斷:

a:將彈簧測力計所掛的膠水瓶逐漸浸入水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少,證明f浮與深度h有關,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將彈簧測力計所掛的膠水瓶逐漸浸入水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少,當膠水瓶完全沒入水中後,繼續增大深度,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證明f浮與深度h無關。

師:這兩個結論似乎是矛盾的,這說明物體在部分浸沒過程中不單單是深度h變化,還有更本質的因素有待發現,請同學們進一步觀察與比較一下,上述兩個過程存在什麼差異? a在驗證實驗中沒有控制變量一定(即沒有控制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故判斷錯誤。

師:這兩個結論似乎是矛盾的,這說明物體在部分浸沒過程中不單單是深度h變化,還有更本質的因素有待發現,請同學們進一步觀察與比較一下,上述兩個過程存在什麼差異? a在驗證實驗中沒有控制變量一定(即沒有控制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故判斷錯誤。

師:剛纔同學們把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感受飲料瓶所受浮力變化,故猜想f浮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可能有關。下面同學們一起驗證實驗5。

(5)驗證實驗5:把膠水瓶浸入的液體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不同,浮力也不相同,故判斷: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關,而與液體深度h無關。

師:通過我們剛纔的合作驗證,討論分析判斷,認識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重、形狀和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h均無關,而與液體的密度ρ液和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關。而且由實驗可得液體的密度ρ越大和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越多,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重g排液也就越多,可見浮力的大小是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g排液有關的。提出問題:f浮與g排液之間是否存在着確定的數量關係呢?若相等?(由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說明只與ρ液、v排液這兩因素有關),若下相等(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說明還有其他因素)?

4、探索f浮與g排液的關係。(投影)

(1)、學生自主猜想:

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2)、佈置學生討論並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測物體(沉體、浮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如何測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兩種方法)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室提供器材:物體(1沉體:膠水瓶、石塊、橡皮泥……2浮體:木塊、蠟塊)、液體(水、酒精、煤油、鹽水……)、大燒杯、塑料杯、塑料盤、彈簧測力計等。說明:這裏採用讓學生分組,可用不同的液體做實驗,再歸納出一般結論的方法。組織實驗:桌上有同學們所需要的器材,各小組可按需要選用,我們要親自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看哪個組配合的好、實驗操作熟練、測量數據準確。

(3)、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分別對於沉體和浮體討論驗證方案,設計實驗合理後,設計實驗紀錄表格,並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沉體(如膠水瓶)全部浸沒和浮體(如木塊)部分浸沒在液體(如水、鹽水或酒精)中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

①對於沉體(膠水瓶)全部浸沒的記錄表格:(f浮= g-f拉)

膠水瓶的重:

g物=     (n)   膠水瓶在液體中受到拉力

f拉=     (n)   膠水瓶浸沒在受到的浮力

f浮=     (n)

(選用塑料杯重可忽略不計) 膠水瓶排開液體的重

g排液=      (n)

②對與浮體(木塊)部分浸沒的記錄表格:

木塊的重

g木=          (n)

木塊受到的浮力

f浮=     (n)

(選用塑料杯重可忽略不計)

木塊排開液體受到的重

g排液=       (n)

教師巡視,並幫助學生將實驗順利完成。幾組實驗報告,提問實驗中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方案?

師:剛纔我們分別做了不同物體(膠水瓶、木塊、橡皮泥、石塊、蠟塊)在不同液體(如水、酒精、鹽水、煤油)中所受的浮力與這些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係。現在我們歸納一下我們的實驗結論。

(4)、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 )①結論:浸在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在誤差範圍內)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這就是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數學公式表示爲: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適用範圍:它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③.簡介阿基米德的發現:投影資料。

八、學習小結(見投影)1、知識要點,有兩種方法可以計算浮力: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和f浮= g-f拉。2、小結課題探究的一般過程。師: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班同學的合作,探究了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學們表現了很高的熱情與積極探索科學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本課學習任務,目前國際上很多領域也採用象我們這樣的合作探究方式探索科學課題,如我國與國際合作探究、交流核科學技術(投影)。

今後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將這種合作探究、學習交流的精神發揚下去。

九、佈置作業

1、完成提綱(達標反饋)

2、實踐性作業:動手製作利用浮力工作的模型(如:輪船、密度計、潛水艇、氣球和飛艇)。

十、板書設計:              浮力

一、浮力的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一、   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方向:豎直向上。f浮= g-f拉

二、   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裏的物體(或氣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液

3.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此教案適合基礎較好的班級,且要能控制課堂活動;建議再花一課時進行習題講解。

浮力——探究式教案(第2稿)

一、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現確定第一教時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2、瞭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計算浮力的兩種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稱重法)。

技能目標: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並歸納出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排除、歸納整理數據的能力。

情感目標:

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通過介紹科學家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學難點:啓發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時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的關鍵: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學生思維障礙爲突破口,針對性地安排實驗探索。

四、教法與學法:

作爲探究自然科學的規律課,過程一般是

本節內容要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措施也不例外,因爲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探索實踐中獲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路徑,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五、教學策略

教材中證明沉的物體也受浮力是一個探索性演示實驗,但由於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見度較小。

故相應策略:

1.演示實驗:用大彈簧測力計演示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再舉例說明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如吊井水時,桶在水中時要比在空氣中輕的多)。

2.通過分組合作實驗,通過計算 f浮、g物、g排液的數值關係,並運用物理的數學推導得出一般規律,即阿基米德原理。

六、教具準備

除了教師演示用裝置外,還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小水袋(裝滿水,無氣泡並紮緊),彈簧秤、燒杯。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浮體演示實驗:橡皮球(空心體)在液體中上浮。問:爲什麼會上浮?

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如:水中的游魚、游泳的人、漂浮的物體、沉入水中的物體等,在氣體中的物體同樣也受到氣體的浮力,如:空氣的浮力等。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浮力的方向朝哪邊?觀察書上四幅圖,說出答案。

浮體演示實驗

(二).新課講授

1、沉的物體受浮力嗎?(互動1)

提問(2):如何判定大鉤碼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請同學們討論判定方案:把金屬球或膠水瓶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在讓它們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的讀數,如果示數減少了,則說明金屬球或膠水瓶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且減少量就是浮力的大小,即(f浮= g-f拉)。這也是測量浮力的方法。我們把這種方法叫稱量法:f浮= g-f拉 (板書) , 並讓學生實驗。提問幾組:膠水瓶有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膠水瓶受到浮力多大?

結論:浸在水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總結歸納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f浮= g-f拉

說明:從“上浮”到“下沉”,從“浸沒”到“部分浸在”,從水到其它液體,改變實驗條件,異中求同比較,提供歸納素材。通過歸納,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能力。

浮力是一種力,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其大小的單位也是牛頓,方向豎直向上;那麼同學們的水袋浸沒時受的浮力多大呢?

g水袋=     (n) 水袋的重力

f拉  =     (n) 水袋在液體中受到拉力

f浮  =     (n)    水袋浸沒在受到的浮力

(選用塑料袋重可忽略不計) 水袋排開液體的重

g排液=     (n)

你發現了什麼?(g水袋= f浮,g排液= g水袋)從而,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教師巡視,並幫助學生將實驗順利完成。幾組實驗報告,提問實驗中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方案?

師:剛纔我們做的實驗雖然很特別但他的結論卻可以用於任何情況下的浮力計算。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4)、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 )①結論:浸在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在誤差範圍內)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這就是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數學公式表示爲: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適用範圍:它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③.簡介阿基米德的發現:投影資料。

八、學習小結(見投影)1、知識要點,有兩種方法可以計算浮力: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和f浮= g-f拉。2、小結課題探究的一般過程。師: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班同學的合作,探究了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學們表現了很高的熱情與積極探索科學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本課學習任務,目前國際上很多領域也採用象我們這樣的合作探究方式探索科學課題,如我國與國際合作探究、交流核科學技術(投影)。

今後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將這種合作探究、學習交流的精神發揚下去。

九、佈置作業

1、完成提綱(達標反饋)

2、實踐性作業:動手製作利用浮力工作的模型(如:輪船、密度計、潛水艇、氣球和飛艇)。

十、板書設計:              浮力

一、浮力的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一、   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方向:豎直向上。f浮= g-f拉

二、   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裏的物體(或氣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液

3.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此教案適合基礎一般的班級,注重的是知識的易接受性而不是完整性;建議以後逐步完整知識結構。建議出一例題講解兩種方法計算浮力。

《浮力》教學設計 篇四

浮 力  --

【設計理念】

1. 通過實驗引發討論,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現象的能力。

2. 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能力。

3. 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知道一切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 會用彈簧秤法測浮力。

3. 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4. 知道物體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決定的。會判斷物體浮沉。

5. 會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並知道漂浮的物體浮力大小等於物重。

【教學器材】

彈簧測力計、墨水瓶、燒杯、水、乒乓球(3個)、溶液。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 什麼是力?

2. 力的測量工具是什麼?(測力計)

3. 出示彈簧測力計下掛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幾個力?(兩個)

4. 兩個力是什麼關係?(一對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麼?

二、導入新課

(一)演示實驗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況,看到什麼現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

2. 分析變化原因,手對空墨水瓶的託力多大?如何求得?

學生實驗:

將彈簧測力計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沒,觀察到什麼現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

問: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現象?(浸沒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水對它向上託的力。)物體在其他液體中是否也受到向上託的力呢?

演示實驗:

將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 溶液中,看到什麼現象?分析變化原因。

問:漂浮的物體是否也受到向上的託力呢?

學生實驗:

將乒乓球投入水中,設法將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說明:(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就是浮力。)

(二)板書

一、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體)         (施力物體)(方向)

分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任何一個都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液體,受力物體是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另外對浸入的理解,它包含兩種情況:①部分浸入;②浸沒。

討論:

1. 給你彈簧測力計、水、燒杯、鉤碼,如何測出鉤碼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測鉤碼在空氣中的重力g 。

(2)物體浸入水中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體中物體一定受到浮力嗎?(有各種意見)

演示實驗:

圖1

(1)取一隻去底的礦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於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問:如果我往裏面注水,乒乓球會浮起嗎?(會。因爲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裏面注水。現象:乒乓球被水壓在瓶底,同時有水從塑料瓶口漏出。

(說明浸在水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爲什麼呢?)

板書:二、浮力產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觀察乒乓球下面積滿水時有何現象發生?

(現象:乒乓球下積滿水時乒乓球會上浮。)

(4)將水倒回燒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給它向下的壓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積滿了水,即受到水對它向下的壓力,而且受到水對它向上的壓力。乒乓球上浮說明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這就是壓力產生的原因。 >

圖2

我們舉特例來分析:立方體浸沒在液體中的受力情況

立方體浸沒在水中,其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和麪積相等,並且對應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問:水給它們的壓強是否相等?(相等)

問:水給它們的壓力是否相等?(讓學生討論)(壓力相等並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兩表面處的深度不同,下表面處的深度更深,壓強更大,而上下兩表面的表面積相同,據p = f/s 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更大。即 > 這就是浮力產生的原因。

板書:原因: >

而根據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 - ,這就是浮力。

板書:實質: = - ,方向豎直向上。

總結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問:既然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浮力,那麼爲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

板書:三、物體的浮沉

演示實驗:將三個乒乓球浸沒水中(一個充滿沙;一箇中空;一個有部分沙,用蠟封住),鬆手後出現什麼現象?分析討論。

圖3

問:浸入水中的物體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們的施力物體是誰?(地球、水)

一個物體在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力的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由它們共同決定。

(1)當 =g 時,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靜止)(懸浮)

(2)當 >g 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上升)(上浮)

(3)當 <g 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下沉)

板書:

問:沉的物體最終處於什麼狀態?(靜止)爲什麼?(另外受到容器底對它的支持力。)(  )

問:那麼上浮的物體最終處於什麼狀態?(靜止)我們就說物體漂浮在液麪上,那麼, 。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總結擴展

(一)本書主要學習三個知識點:

1. 什麼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實驗法測浮力?

2. 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3. 物體的浮沉條件。

我們要理解、記憶,並且藉助實驗,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思考:上浮的物體( ),上浮至漂浮在液麪上( )

討論:物體的重力怎樣變化?浮力怎樣變化?浸沒在水的體積能怎樣變化?說說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有關係?

四、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