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新版人教版國小數學微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新版人教版國小數學微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人教版國小數學微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動量定理的探究過程,嘗試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通過對例題的分 析和講解,得到動量定理解題的方法和步驟。

3.能夠應用動量定理處理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動量定理的推導以及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理解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變化;如何正確應用動量定理分析打擊和碰撞這類短時間作用的力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創設實驗情景)

【問題一】

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塊海面墊,儘可能把雞蛋舉的高高的,然後放開手,讓雞蛋落到海面墊上。

首先讓學生猜想可能出現的現象。

實際操作:觀察到雞蛋並沒有被打破。

引入:雞蛋從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墊上,雞蛋卻沒有打破,爲什麼呢?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問題二】(情景暗示創設問題情境)

我們在上節課知道,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新的物理量來研究運動物體對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某時刻物體有一個速度,對應有一個動量。如果說物體速度發生了變化,那麼動量也會發生變化:=p-p=mv`-mv那麼我們是不是要問了:一個運動的物體,它的動量爲什麼會變化呢?這個變化有什麼規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問題三】(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汽車剎車(坐公交車,我們就有這樣的體會)在停下來的過程中動量變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時間長;急剎車阻力大,作用時間短。 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定量關係呢?

二、新課教學

(一)引導學生推導動量定理,並理解其特點

〖問題〗一個質量爲m的物體,初速度爲v,在合力f的作用下,經過一段時間t,速度變爲v`,求:物體的初動量p和末動量p`分別爲多少?物體的加速度a=?

〖推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

即:f合t=mv-mv=p`-p

〖討論〗在這個表達式中,各個物理量分別是什麼?

〖結論〗物體所受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的動量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定理。

〖理解〗

公式中f合是指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恆力,也可以是變力, 當 合外力爲變力時,f合應爲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

此公式是一個矢量式,運用時要取正方向。

(二)應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師生共同歸納,學生舉例)

第一類:在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需要增大作用力,必須縮短作用時間,常見的情形是“硬碰硬”。

例如:用鐵錘釘釘子、衝牀衝擊鋼板、雞蛋碰石頭等。

第二類:在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需要減小作用力,必須延長作用時間,常見的情形是“緩衝”。

例如:體操運動員落地時的下肢彎曲、汽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蹦極的橡皮繩、雞蛋落在海面墊上。

第三類:在合外力一定時,力的作用時間越長,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越明顯,力的作用時間越短,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越不明顯。

例如:以快慢兩種不同的速度抽放在桌子邊緣木塊下的紙條,木塊落地點距桌子邊緣的水平距離不同(快時近,慢時遠)。

(三)通過例題讓學生歸納利用動量定理解題的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和運動過程。

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分析,找出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和初速度。

3.選定正方向,表示出合外力的衝量和初末動量值。

4.列式計算。

(四)鞏固練習

學生列舉生活中可以利用動量定理解釋的現象。

學生列式計算(先分析解題思路再做題)

質量是60的建築工人不慎從高處跌下,由於繫有腰間的彈性繩安全帶的保護,他被懸掛起來。已知彈性安全帶伸長相對很小,安全帶長5m,安全帶的緩衝時間爲1.2s,求安全帶所受的平均衝擊力是多大?(g=10m/s2)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理解了動量定理內容特點,並會利用其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也可以利用其求解一些打擊和碰撞類力學問題問題,進一步體會到動量定理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人教版國小數學微課教學設計 篇二

新課程標準中對摩擦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瞭解摩擦。”可見,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給我們的實際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能夠在學習完“二力平衡”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

【教學重點】

學會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根據所學的二力平衡原理,在實驗中保證小木塊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法、實驗探究法、講授法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木板、木塊、彈簧測力計。

【教學過程】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摩擦力就是指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那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摩擦力也是無處不在的。現在老師將平放在桌面上的物理書本拉過來,請問一下同學們,物理書現在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呢?

很好,是四個力。分別是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老師給它的水平方向上的拉力以及受到與書運動方向相反的水平摩擦力。那你能說一下這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嗎?

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試着測量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既然我們需要測量力,那麼用到的實驗器材就一定會有彈簧測力計,除此之外,老師還準備了一個木板和一個小木塊。

現將小木塊平放在木板上,我們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我們會看到彈簧測力計被伸長,木塊的受力分析就等同於我們剛纔所說的那本物理書,那我們觀察到物體在水平方向上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分別是拉力和滑動摩擦力,同學們思考一下,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物體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所受到的兩個力大小相等呢?

沒錯,那就是二力平衡的時候。我們上節課學到當一個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時候,它就處於平衡態了。因此,我們現在想要測量水平方向上的滑動摩擦力,則需要在實驗過程中勻速拉動我們的小木塊。這樣,我們所得到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拉力大小)就應該等於小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至此,我們再將整個實驗整理一下。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根據的實驗原理是:二力平衡。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

實驗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最後實驗的測量結果:f=ff=n.

在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首先需要將彈簧測力計調零。

2、在用彈簧測力計拉動小木塊的過程中,應將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的狀態,不可傾斜。

3、在整個拉動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小木塊爲勻速直線運動,不可斷斷續續,否則不滿足實驗原理,造成較大的實驗誤差。

人教版國小數學微課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識別五種不同的山體部位。

二、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峯、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體部位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繪圖,對學生進行空間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培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過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識別五種不同山體部位;

2、區別山谷、山脊。

五、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等高線地形圖的模型、等高線地形圖(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等高線地形圖的繪製原理。

(二)授課:

教師拿出模型,與同學一起找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讓同學通過觀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彎曲規律,幫助學生得出規律,識別山谷、山脊;聯繫瀑布的形成,強調河流的形成部位。

人教版國小數學微課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審美特徵。

2、初步嘗試爲奇石命名。

3、學會欣賞自然美,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璧石的審美特徵。

難點:對賞石文化的理解。

教學方法

通過精選實例進行知識講解,講解中不斷設疑,促使學生思考,激發探究慾望,最終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一、導入:

展示上海世博會上安徽館前的迎客鬆靈璧石。

提問:

1、你認識它嗎?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爲藝術品進行欣賞嗎?

通過提問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討新知:

(1)初識賞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稱“觀賞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如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圖例)

(2)提問:你知道清朝皇帝曾經爲哪種奇石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嗎?

“發現之旅”——探尋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其審美特徵

(靈璧石的成因很複雜,這裏只概括了主要原因;靈璧石的種類也很多,只能選擇幾個典型石種稍作講解;靈璧石的審美特徵更是牽涉到許多美學概念。本微課主要任務是把學生引領到賞石文化的門前,學生還需自己邁進門檻,做進一步探究,並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3)奇石的命名

先舉例說明命名的方法,再請學生嘗試爲奇石命名。

(4)小結:

靈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質樸,美在含蓄。

三、課後拓展:

賞石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流傳着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愛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 、南唐後主李煜不愛江山愛美石的傳說等等。

如今,賞石逐漸成爲國際潮流。除了靈璧石,還有許多著名的石種,請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賞石知識。

思考:你對賞石文化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

希望同學們在課外繼續探索大自然饋贈我們的奇美,請參考中國靈璧石網。

(通過欲揚先抑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並提供相關網站,作有效引領。)

測試題:

1、奇石又稱(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

a、觀賞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靈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皇帝曾經爲(a)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

a、靈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靈璧石種類很多,主要有(ac)、五彩靈璧、白靈璧等。

a、磬石 b、呂梁石 c、龍鱗石 d、菊花石

5、靈璧石的審美特徵主要體現在形 、(abcd)等方面。

a、聲 b、色 c、質 d、紋。

進階練習:

1、蒐集1—2首描寫、評價靈璧石的詩詞。

2、蒐集1—2個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的小故事。

3、通過自主探究,瞭解其它觀賞性奇石。

人教版國小數學微課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1、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能、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

2、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學情分析

1、處於國小階段的學生,對籃球運動有一定認識和了解,並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好籃球運動;

2、學生對籃球運動缺少系統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瞭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通過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讓學生初步瞭解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素質組合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並進一步提高籃球基本技能和戰術水平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開始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佈本次課內容:籃球

二、準備工作

1、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即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或者模仿所見過的某些球星的動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熟悉球性練習。

2、教師下到學生中間一起練習或做一些動作讓學生模仿。

三、教學內容

1、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2、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3、教學比賽

4、素質練習

四、設計意圖

1、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戰術水平

2、通過素質組合練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五、課堂結束

1、放鬆練習

2、教師小結本次課情況

3、教師宣佈下一次課內容、地點

教學反思

1、本課遵守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常規,按照常規要求進行。

2、在課堂準備工作,通過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參與,融合師生關係,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3、在籃球教學中,首先是運用體育課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讓學生觀察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觀察、模仿、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在籃球教學比賽中,讓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學生自己輪流擔任裁判工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進一步運用所學過的籃球基本知識於實踐中,通過實踐又可以檢驗所學過的基本知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最後聽教師的講評,學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籃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