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辯證看網課,走心做教育

“平日嚴厲的班主任老師變身帥氣男主播,一板一眼的課堂變成了居家看直播,一切都變得很神奇!”這是班裏一位同學在復學到校後的一篇作文中的原話,可以說道出了絕大多數學生在“停課不停學”這一大背景下的直觀感受,從中不難發現學生對這種形式上學的新鮮勁兒。

辯證看網課,走心做教育

確實,在全國疫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那段時光中,“釘釘”這一順勢而火的軟件,讓廣大師生着實體味了一把“線上學習”的滋味。不過,這其中所映照的東西,是需要我們來辯證看待與探討的。“Make Work And Study Easy(讓工作學習更簡單)”,正如其所言,線上學習具有線下學習所難以比擬和企及的優勢。

首先,它突破了空間的限制,使整個教學形態“煥然一新”——原本是衆多學生共處一室、共聽一師,成爲了各處一室,成爲了基於一定雲端基礎上的共享學習。依然是同一位老師,卻通過各自的終端將老師“分身”爲多個,達到了“一對一”的效果,可以說使學生的“吸收”更直接、更直觀。所謂天涯咫尺,幾千年古人夢寐難求的理想就這樣得到了普遍實現。線上授課過程中老師絕不會再聽到諸如“老師我坐在後面看不見”“老師我這邊座位有點反光”“課上您的話沒聽清”之類的怨言——其達到的教育公平性與平等性,是老師們在現實生活中絞盡腦汁、費盡周折和多番調整都達不到的。所以,網課拉近的不只是第一點中所談的心靈的距離,甚至也能說是身體的距離:老師的一顰一笑依然可以通過攝像頭傳達,老師的課堂語言通過多媒體的“放大”,顯得更加擲地有聲,如果有交互軟件運用的話,師生間的交流會更貼切、更有趣。儘管隔空對峙,卻依然“有聲有色”,便捷性不言而喻。

可能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平等的視聽效果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真正發揮與釋放。作爲教師,隔着屏幕,少了聲嘶力竭,沒了紀律維持,無形之中節省了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師異化於知識講授的控制手段減弱,不僅激發老師更多探討提升授課效率的有效之道,於潛移默化的滲透中達到所謂“教育無痕”效果,而且也激發學生立足自身實際的個性思索,在交互學習的同時,不會輕易人云亦云,保護了各自的獨特性。無論是課堂的隨機性質疑,還是課後的複習鞏固,都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使查缺補漏的及時性得到大大提升。自主而不自我,自覺而不盲從,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習的本質是自我的切實鑽研,而非簡單地置身學習的人堆中,刷一波存在感這麼狹隘。也恰恰是基於上述這些網課的特性,帶來了諸多線上教學的弊端,畢竟,任何期望值的達成都需要一定的前提,大前提不具備,滿腔熱血也枉然。

“共處一室”的課堂環境,是技術再先進、科技再發達也取代不了的。“教育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冷冰冰的屏幕比不上師者富有激情的面龐,濃縮的攝像頭比不上師者明麗的雙眸,再靈動的鼠標箭頭也比不上師者沾染着粉筆灰塵的手指在空中的激揚指點,比不上“敲黑板,劃重點”的鏗鏘有力,所謂“爲人師表”,不僅只是知識與方法的灌輸點撥,更重要的還是作爲一個過來人,對後來人的引領與喚醒,這一感染與薰陶的過程,需要的是在濃厚學習氛圍下一位老師人格魅力的坦蕩釋放與人文關懷,需要的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下的碰撞與摩擦。我們國家一直致力於提升全民文化,其實是在提升民族的軟實力與民族自信,而軟實力的獲取勢必需要的是軟手段,絕非只是硬科技。再者,教師不放心,學生不上心。作爲教師,由於看不到學生的即時反應,多少有種“摸着石頭過河”的感覺,唯恐學生沒有捕捉到有效信息。“學生自己能抓住重點嗎?”“這個問題他們能理解嗎?”等等,而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探尋研究答案,於是,教師往往會採用傳統的想法與做法介入學生的學習,至於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就需要去具體分析了。誠然,有教師自身線上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恐怕更多的還是廣大青少年嚴重的不自覺、不自律帶來的普遍焦慮。課堂上的思維中斷還算情有可原,畢竟少了老師的耳提面命,間歇性的思路脫軌也實屬正常。可是,當堂全程“屏蔽”,甚至玩起花樣的學生甚至都不在少數,這既是學生心理成熟度與學習要求度之間的矛盾,也是極力號召全民“停課不停學”的現實與當前線上教育體制不健全之間的矛盾。多數學生從小習慣了老師的督導、同學的陪伴以及學校這一特定學習地點的“圈定”,猛然由羣學羣議模式切換爲自學自反模式,必然會引起諸多的不適,當然也會放縱更多的惰性。“easy”既有“簡單便捷”之意,也有“輕鬆安逸”之譯,甚至有“容易吃虧”之實,廣大缺乏目標與自律的青少年在電子產品的“陪伴”下,也患上學習上的“疫情”並蔓延開來。所以,開學到校之後學習成果的展現,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特徵,個別學生“彎道超車”,多數學生“彎道翻車”,只能在外力的強加干預下,回填深坑。

應運而生、順運而勢的“釘釘”,解決了我們在特殊時期的燃眉之急,可是,非常態之舉畢竟最多隻能緩解非正常時期的問題,尤其對於教育這一富有創造性活動的職業,更需要依靠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的“耳鬢廝磨”,更需要爲師者以一顆體察之心、一種入心之言、一次動人之舉,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起來,魂魄逐漸靈動起來,人格逐漸彰顯出來,如此,纔可能讓莘莘學子煥發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