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參加國小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研討會體會

講究提問藝術提高教學效率

參加國小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研討會體會

------ 參加國小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研討會體會 劉元花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新課標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爲了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提問曾經成爲課堂教學中的“流行色”,老師的提問卻顯得“黯然失色”了。

學生憑自己讀書仍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在課堂上質疑,對於很多老師來說,都會碰到類似的情況:文章的重點不一定是學生注意的部分;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支離破碎,連不成課文的主線。這樣的一堂課表面上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很難說是一堂成功的課。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其實主要並不在於學生提出了多少問題,而在於學生在多大程度上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一些著名的老師,如於永正、竇桂梅等老師上的課,仍有較多的經典性的提問,提問這種方式,在他們手中依然是熠熠生輝的工具。所以,提問還應該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如何設計課堂提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現根據研討會上執教老師的成功案例及自己平時的思考加以論述

一、明確提問設計的要求。

提問的設計,涉及備課工作的各個方面,應從班級學生的實際出發,緊扣教材的重點,突破難點,並同其他的教學方法配合。在此基礎上,要着重考慮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 目的性。涉及問題時,要依據教學目標,圍繞教材中心,給學生知名閱讀思考的路徑,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

2、 可行性。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題,也是提問的對象,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符合他們的生活實際、知識基礎、年齡特點,這是影響課堂提問成敗的重要因素。問題的設計要讓學生“跳一條,模得到”。

3、 思考性。教師的提問,如果思維強度大,就有助於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勤於動腦的良好習慣;如果簡單、繁瑣,就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4、 整體性。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俄克,涉及面很廣,實際問題要圍繞教學目標,通盤考慮,全面安排,是指區分主次,先後有序,發揮整體功能。

二、掌握提問設計的技巧

1、選擇問題的切入點

(1)抓住重點詞句

閱讀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所以對設問的切入點首先要抓住重點詞語。所謂重點詞語,包括與課文主旨關係密切的,含義深刻或富有感情色彩的,前後聯繫緊密,概括性強的等等。抓住重點詞語設問,有助於學生積累語言材料,使閱讀教學更紮實。如王瑾老師執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在體會作者描寫的畫面時提問:“qili “你是怎樣認識這一畫面的?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顏色的花?那幾個詞語給了你這樣的畫面?提出這樣的問題:無疑會大大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掌握重點句子

任何語言都以句子爲使用單位。句子是能夠表達一個相對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無論是理解還是運用語言,都離不開句子。在閱讀訓練過程中,可以抓住重點句子進行設問,可以引導學生從一句句語言理解,進入連貫性語言的理解,把握句子之間的聯繫,而且有助於學生認識段落之間、層次之間的聯繫。如馬振玲老師執教的《嬋》,爲了深入理解禪的蛻變過程,馬老師引導設問:畫出寫得生動有趣吸引你的句子,你爲什麼劃了這一段?這樣的提問爲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架設了橋樑。

(3)學習表達方法

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以表達方法爲切入點進行設問,一般是從運用的角度學習語言文字。這樣進行訓練,既加深了理解,理解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又能引導學生認識語言運用的規律,從而做到以讀學寫。還是以馬振玲老師的課爲例,馬老師爲了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寫作方法提出問題:作者爲什麼能把嬋脫殼的過程寫得如此細緻呢?學生在思考之後紛紛回答:作者觀察的細緻;按一定的順續寫的;抓住了蟬的動作;作者積累了豐富的語言。這樣就爲學生寫類似作文打好了基

2、優化問題的表達形式

對問題的表達有一定的類型可供規範,這些類型反映設問的一般方法,但是不能把問題表述的類型模式化。根據設問的目的和學生的認識基礎,可以改變常規的問法,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生動活潑的表述題意,富有情趣,讓學生樂於思考回答。

(1) 變直爲曲,引人入勝

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如果直接而又正面的法問,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思考,而採用曲問的方式來問,則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曲問不是正面發問,而是繞道迂迴,問在此而意在彼,形式多樣而靈活。如教學《豐碑》,如果設問:爲什麼軍需處長會被凍死?這是直問。如果改爲設問:管理軍隊棉衣的軍需處長怎麼會被凍死?則是曲問。這樣問,含蓄生動,富有思考餘地,能增加答問過程的情趣。

(2) 變順爲逆,轉化視角

在設問中,還可以採用逆問的方式。逆問則是從相反的視角切入,引導學生利用事物之間相反相成的關係解決問題。從相反的方向增設比較性材料是逆向構設的常見方式。《盧溝橋的獅子》可以這樣設問:仔細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這一段中具體講了獅子的那幾種形狀?能不能把省略號改爲句號或感嘆號?爲什麼?這樣的逆問,提供了對比的材料,構成了一種矛盾情景,更能激發學生多角度思維。

(3) 換位想象,加深理解

讓學生假設是文章中的某一人物,設身處地展開想象,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跳水》,有的孩子認爲,孩子走上最高橫木,完全是爲了拿到帽子。爲此可以換位設問:“如果當時是你,你會感到怎樣?”學生聯繫實際思考,便會認識到,事情發展到傷害孩子自尊的地步,所以他無暇考慮一切,走上橫木。採用換位法設問,要求教師瞭解孩子的知識水平,提問題提到關鍵處。

以上幾種提問方式,對培養學生參與意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靈活運用可以推動課堂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