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教案多篇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教案多篇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製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4、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三角板、卡紙、剪刀。

教學過程:

1、學生說出生活中見到的角

因爲在課堂上練習過,所以可以請學生回顧一下,說幾個就可以。

2、比較角

用三角板先來比一比,比直角小得角就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鈍角。

在班級中交流的時候,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比較角的,爲什麼說他們是銳角和鈍角。

3、畫銳角和鈍角

這部分對學生來說會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先讓學生討論這些角的畫法,然後教師對於學生的討論給於指導,並且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畫銳角和鈍角,最後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驗證。

4、讓學生先估計,再實際操作,通過比較看看有什麼發現。爲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準備兩個長短不一樣的活動角,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對圖形中的角,只要學生能數出個數就可以,不要再過多的擴展,以免增加學生的難度。

6、這是一個做角的活動。可利用圖中呈現的方法,也可用自己所喜歡的其他方法。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各種角的認識,而且還可以與本單元的信息窗首尾呼應,突出了動手操作的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做一做,然後認真觀察,尋求符合條件的多個答案。

7、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8、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教後反思:

在學生認識了角的基礎上,通過練習,一方面深化了對銳角、直角和鈍角概念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習了畫角的知識。練習時,我讓學生分小組活動,藉助合作交流學習角的畫法。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二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測量,製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摺紙,制角,畫角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爲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並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二,說教法學法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爲困難,因此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整堂課中,我除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啓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 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一〉激趣導入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的實物圖。引導學生回顧複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

教師指着三角形說,早晨上學的時候,粗心的"小馬虎"卻把一條邊忘在了家裏,(媒體應用)〈計算機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大家看這還是一個三角形嗎 ——不是。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的——角。

教師指着角問:關於角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這些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解決。

〈揭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上課前10—15分鐘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導入這個環節我儘量簡化,開門見山,但又明確了學習目標,直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

1,影像激趣,整體感知。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角。

(媒體應用)〈屏幕依次出示:紅領巾,三角板,鐘面和摺扇實物圖〉.

學生討論找角。

(媒體應用)在學生找到實物圖中的角後,屏幕上出現閃動角。

(2)舉例

其實在你身邊就有很多角,仔細觀察,你發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也有角

(3)啓發學生用紙片折角。

(媒體應用):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教學折角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對摺的含義。

學生討論折角,(媒體應用)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說折角的過程並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後同桌兩人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嗎 用這種方法可以折出多少個角

(4)做活動角

引導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活動角(兩人爲一組).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邊討論: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媒體應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

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紙條張開大小的關係,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的關係。

學生分組討論並彙報討論結果。

(媒體應用)多媒體演示製作過程,討論過程及結論。

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找出最終結論: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沒有關係。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要解決數學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靠具體的操作與觀察。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形象直觀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爲學習的主人。

2,通過感知並利用媒體,建立概念。

讓學生用剛纔所折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從而揭示了角的本質屬性。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四個實物圖的角。

四個圖的角閃動,淡化實物外形,留下閃爍着的角。

讓學生嘗試歸納出角的組成。

教師訂正,講解角的各部分名稱。

學生練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在學生對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後,馬上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功能,讓學生自己歸納角,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3,指導學生正確的畫角。

我們剛纔看到了許多實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畫下來,該怎樣畫呢

讓學生討論: 並嘗試畫角。

(媒體應用)展示作品,講畫法。

學生交流角的畫法,討論後老師歸納:畫角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畫頂點,再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直線。

(媒體應用)計算機出示畫角的全過程,學生在本子上練習畫角。

(媒體應用)展示作品,說畫法並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4,歸納角的本質特徵。

用學生所畫的角,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這些角的相同點及不同點。

5,練習:(屏幕出示練習)

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角

根據信息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時通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昇華。

〈三〉歸納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些什麼

〈四〉鞏固練習

1, 找出下列圖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媒體顯示)

3,(發展思維)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爲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並通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爲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小精靈聰聰也非常喜歡,並且他還把我們的校園畫成了一幅美的畫兒,想不想欣賞一下?(出示校園主題圖)

1、從這幅畫上,你都看到了什麼?

2、其實,有一位新的數學朋友也藏在畫中,猜猜看,它是誰?

3、對了,就是角。它藏在老師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爺爺帶的剪刀裏,還藏在,又藏在,哎呀,到處都是它的足跡!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角。(板書課題)

二、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一)聯繫實際,初步感知。

1、老師先來了解一下,你們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識?

2、同學們想知道的可真不少,我們先來研究其中的幾個。是啊,角住在哪兒?除了圖畫中,在我們的身上,面前的課桌上,課堂的周圍有沒有角的家呢?

3、老師也找到一些物品,上面有角嗎?誰過來邊指邊說給大家聽。

(二)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剛纔大家找到的這些是否都是角呢?數學中的角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接着研究好不好?(電腦演示,出現不同方向的三個角)

2、你認爲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我們把這個尖叫做角的頂點,從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4、誰來指出這個三角板的一個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5、舉起你的三角板,給同位指出一個角的頂點和邊。摸一摸它的頂點,什麼感覺?再摸一摸它的兩條邊,又有什麼感覺?

6、現在,誰再說一下,角到底是什麼樣的?

(三)鞏固練習。

1、現在你知道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對嗎?誰來判斷?(出示圖一)

2、看來,數角時不漏數,也不要錯數,考考你!(依次出示圖一、二、三,讓學生數角)

3、許多角合在一起,還可以組成美的圖案,欣賞一下。(電腦出示)國慶節快到了,你也可以幫着園林處的叔叔阿姨用角設計一幅擺花的最佳圖案,把我們的高密城打扮得更加美麗,好嗎?

(四)實踐操作,豐富認識。

1、學習用尺子畫角。

(1) 要想設計,不會畫角怎麼行?那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漂亮的角呢?小組自己研究一下,看哪個小組想出的畫角方法既快又好?(師巡視)

(2) 哪個小組彙報一下?(生交流),你認爲哪種方法最好?老師也來畫一個。你們能再畫一個開口方向和這個不同的角嗎?(找三生板演,餘生在下面畫,並相互欣賞)

(3) 畫得真好,能標上它的各部分名稱嗎?

2、做角。

(1)下面我們放鬆一下,做一個小巧手的遊戲,好不好?你面前有許多材料,除了圖形中原有的角,你還能做出其它的角嗎?看誰做的角最巧妙,老師這兒還有獎品鼓勵呢!

(2)哪個小組願意交流一下你們做出的角?(生紛紛出示用線繩拉出的角,用圓形紙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紙殼做成的活動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看來角有大有小,老師這兒也做了兩個角,猜一下,哪個大?爲什麼?能想個辦法驗證一下嗎?

(2)這位同學說用重疊的方法驗證一下,試一試,你發現了什麼?(電腦演示重合的過程)

(3)老師還要告訴你一個祕密,角的兩邊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可以變化。注意看(電腦演示角的兩邊變長和變短的過程),你又發現了什麼?

(4)對,科學家也發現了這個祕密,齊讀一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三、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都解決了哪些問題?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2、還有的問題,比如:角有哪幾種?等等,我們還沒有及時解決,課餘時間,查查資料,並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讓老師也分享一下你的成功和快樂,好嗎?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和直角。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和直角。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三、教學建議:

1、注意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正確把握教學要求。

2、在教學中注意科學性。

3、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

角的初步認識(一)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重點: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

2、用尺畫角

教學儀器與媒體:

多媒體課件,角的學具、一張長方形的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並說說都看到了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說完以後,出示紅線標出圖中的角。由此引出課題:“角”

二、教學例1

1、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有角。學生說完以後從其中的三種實物(吸管、剪刀、水龍頭)中抽取出角(銳角、直角、鈍角),讓學生認識。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的名稱: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學生用學具自己動手做角。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自己動手做一個角,並指出哪是角的頂點?哪是角的邊?

學生活動

師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的紙說:請同學們指出老師手中的紙上的角。

學生指完後師說:其實除了這四個角以外我還可以用這張紙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嗎?

學生動手操作並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學例2

下面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麼樣畫角。教師示範。畫角時教師要注意強調兩邊的畫法。(方向)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角。師巡視

四、練習

教科書練習八1、2、3題。

五、總結

你知道了有關角的哪些知識?

六、佈置作業:

1、隨堂練習

2、找找生活中的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4—85頁的例題,“試一試”以及第 “想想做做”第l—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鍾。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個週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他們在幹什麼?(做手工) 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

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着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裏?(課件出示三角尺、課本、小鬧鐘)

師(拿出一張三角尺,指着其中的角):三角尺的這裏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 師(拿出課本):書本的這裏也是一個角,指着其中的直角

師:三角尺,書本上都能找到角,那麼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鍾,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麼數學上的角是什麼樣的呢?

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脫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1、活動:摸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三角板,跟着老師一起來摸摸看。

像老師這樣摸一摸,師指導摸:如果用手掌摸角這裏(頂點)會有什麼感受?尖尖的

師指兩條邊,這樣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另一邊呢?直直的

師:數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纔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爲角的標記。(板畫)

師:你能說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說)

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

(三)多層練評、內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認識角了,那麼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

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着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說,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臺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

師:憑着我們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於時間關係,你們課後可以繼續找……

2.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說說爲什麼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3.數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85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後數一數,填在括號裏。

(四)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並且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角有什麼特點呢?

1.動手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麼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說)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麼變?

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師:通過做這個活動角我們知道角有什麼特點呢?

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小)

2.比較(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們的這個發現非常重要!老師這裏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說,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裏?頂點呢?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小結:什麼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麼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

3.觀察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好老師手上的活動角,(把活動角的兩條邊折短)你們發現這個角有什麼變化呢?

生答:角的兩條邊變短,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角的大小與它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現在來看第4題,用兩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呢? 生答:兩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他們對應的角一樣大。

5.折角(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動手摺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麼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麼做?

(3)學生思考——動手摺——展示。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後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並指給他們看,好嗎?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製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

【教學難點】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小棒、兩根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這個新朋友呀,很害羞,總是喜歡躲起來。讓我們先來認識“角”和它做朋友好嗎?

二、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請的小客人哪裏去了呢?原來,調皮的角就藏在這裏(教師出示課件),小朋友,你能把它從這幅圖裏找出來嗎?誰來說說,你從哪裏找到了角?

學生描述圖片上的場景:正在踢足球的學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師和修剪花木的老爺爺。還有教學樓和鐘樓等等,指出相應的角的位置。教師操作媒體,把相關角標誌出來。並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鼓勵。

師:小朋友,你們真聰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們周圍,還有很多“角”,老師這裏也有幾個物品,他們也有角,你能幫老師說一說嗎?(出示課件)

師:老師把這些角,畫了下來,你們想知道老師是怎麼畫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教師演示角的畫法)

1.小朋友,老師剛纔是怎麼畫的呢?誰來說一說(先畫一個點,再畫兩條直直的線)

2.我們把這個點叫做“頂點”,把從頂點發出的線叫做“邊”? (教師板書:頂點和邊)小朋友,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個邊呢?(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你能像老師一樣自己畫一個角,並標出它的頂點和邊嗎?(學生動手操作)

4.展示畫的角,並說一說自己是怎麼畫的?

5.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學生髮言後,教師將角的特點再總結一次。)

三、製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實踐操作

師:認識了角,我們下面來自己製作“角”,這裏有一個正方形的紙,還有一些別的工具,開動你的腦筋親手做個角吧?趕快動手試試!

2.成果展示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做的角?並說一說你是怎麼做的?哪裏是頂點?哪裏是邊?

3.角有大小

師:(出示幾個不同樣式的角)這幾個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樣。你們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個最大,哪個最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總結:角的大小與角兩邊*開的大小有關。(出示課件)

四、比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誰做的角大?你是怎麼比的?(出示課件:重疊法)

如果兩個角既不好移動,又沒有格式我們應該怎麼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討論。(學生會提出複寫、摺紙、器具去量等方法)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科院張老師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助下,我執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自我感覺較以前的數學課堂提高了一大截。現自評一下。

縱觀整節課,感覺優點有三:

一、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學生,探究新知;最後是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環節又包括5個小環節,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徵、畫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二、能夠在導入新課中把問題的切入點拋給學生,如:你們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識?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主動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讓老師牽着鼻子被動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難點時,能夠利用電腦多媒體的優勢,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化難爲簡。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一、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比如:在找角的特徵時,老師意在引着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老師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老師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學術語把握得不夠。導致學生對角的認識不是很清晰,從而在數角時走了許多彎路。

通過這次研討課,我感覺自己受益非淺,並由衷地慶幸自己能獲得這次難得的機會,並時時提醒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進取,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